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材料一: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 学者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

材料一: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 学者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

更新时间:2023-04-16 14:44:01 点击: 来源:yutu
材料一:我们为何会害怕无人机呢 学者托马斯认为,对无人机的恐惧源于其观看的“不对称性”、无人机具有高空视野,这种视野所带来的控制感并非观看者的幻觉,而是意味着一种切实的控制权力。高空视野通过观察、测量、控制将观察对象纳入己方视线之中,从而令权力的施展与扩张成为可能。换言之,谁掌控了无人机统摄性的全局视野,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无人机视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远程的“遥在”观看,一种“去身体化”的观看,这仰赖于飞行器与控制点之间的空间分离。比如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的操作者只需安坐后方,而不必身赴前线。这也正是维利里奥的“剧场”与“暗室”隐喻:“肉身与肉身相搏凭着裸眼的视力与冷兵器而实施”的古典战场相当于“剧场”,而借助虚拟界面实现灵活操纵的现代战争则犹如“暗室”。无人机驾驶员,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将地球另一端的敌人瞬间消灭。主角操作的仿佛不是战争机器而是电玩游戏,轰炸的仿佛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图形像素。
伴随无人机的隐身性而来的是道德上的不可靠。任何一个人-包括正义者-如果能够隐身,能够做任何事都不被看见从而不受惩罚,那么,他就不可能继续做正义的事,而是会无所不为乃至无恶不作。
无人机无所不察的同时却又确保自身的无迹可寻,犹如获得免疫力的同时令他人都变得脆弱不堪。福柯曾提到过一种“全景敞视监狱”-封闭、割裂的监视空间,但无人机拥有的却是追踪移动目标的机动能力,这也被鲍曼称为“流动的监控”。他认为,无人机监控并非垂直排列,而是分散、灵活和流动的,这令匿名与隐私消失殆尽。
对于野心勃勃的无人机而言,再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再没有什么禁止进入的区域。无人机往往不期而至,随时有可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你没法预料无人机何时会降临在你家的窗台之上”。这种游荡视点堪称“鹰眼视觉”。无人机不断搜寻区域,追踪目标,犹如掠食的鹰隼一般与藏匿者展开角逐。格雷瓜尔在《无人机理论》一书中建议将“猎捕”视作无人机的本性。无人机的机动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恢复地表的垂直性,实现一种纵深。它不仅可以居高临下、横向扫过,而且可以在林立的建筑群中自由穿行,择机切入复杂的地理环境,剖析审视其内部构造,犹如水银泻地一般任意流转,无孔不入,从而克服高空视野所带来的扁平化倾向,恢复地景的纵深感。
(摘编自施畅《空中之眼:无人机镜头的美学特征与视觉政治》)
材料二:无人机强烈冲击公民隐私,但我国关于无人机管控的法律法规尚处起步阶段。相比于科技的急速发展,立法的速度和进程总是相对落后,面对“一日千里”的无人机技术,法律保护的内容亟待丰富。同时无人机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从2003年开始,民航局、空管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发布管理文件,管理工作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各环节缺少有序承接,这造成了管理漏洞和监管软肋。
无人机的“上帝视角”特性决定了对隐私具有天然的侵袭性。无人机摄像头或传感装置收集的高清图像、视频、GPS坐标等会存储在硬盘上,或传输到指定的数据存储系统,这些系统缺少内置的安全保护,侵入系统便轻而易举。由于无人机依靠无线电设备和自备的程序进行工作,通过信号干扰、无线电劫持、黑客技术等可以轻取无人机的控制权,窃取数据及其衍生品。
无人机高智能化,操作简捷,购买门槛低,近年来走进千家万户,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应用到各行各业,为许多领域带来业务变革和便利。新闻行业使用无人机采集新闻,物流行业使用无人机派送快递,爱好者借助无人机体验空中视角,商家使用无人机宣传广告······使用者同时也是侵犯他人隐私的潜在行为人。无人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对无人机的依赖性越高,人们让渡的私人信息就越多,无人机获取隐私的机会也就越多,由此可能引发巨大的隐私危机。
公民的隐私会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不同群体对于隐私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界定隐私的范围是难题,如何准确判断无人机获取的信息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隐私安全更是一大难题。公民对于隐私安全被侵犯的容许度摇摆不定,一方面十分看重个人隐私,但是一旦有利可图,却愿意用隐私换取实际利益。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来自空中的视角已是流行做法,当主体察觉到应该保护隐私并开始将自己的行为隐藏起来时,为时已晚,这些行为早已在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不同地点留下了数据足迹。
(摘编自张影《民用无人机侵犯公民隐私安全问题探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人机的高空视野是一种统摄性的全局视野,它不仅意味着对权力的实实在在的控制,还意味着这种主动权的必然扩张。
B.无人机和其操控者之间存在空间分离,形成了一种“去身体化”的观看,所以现代有可能出现无需军人上战场的战争。
C.无人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但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却很不完善,这也使得管理主体不明,制约了无人机安全技术的开发。
D.每个时代和不同群体对隐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大数据让隐私的范围模糊不清,也让人们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态度摇摆不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高空视野”与材料二中的“上帝视角”,措辞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一致。
B.维利里奥的“剧场”隐喻,形象地指出了古典战场敌对双方面对面肉身相博的特点。
C.福柯和鲍曼在无人机的机动能力上有不同看法,前者认为无人机的视角是封闭和割裂的。
D.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无人机作品可能造成隐私泄露,但即便不分享,泄露的隐患依旧存在。
3.下列选项,没有体现无人机观看“不对称性”特点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6月,巴西世界杯期间,法国队的封闭训练遭到了无人机的侦察,法国队主教练德尚无奈停止了训练。
B.2020年11月,阿塞拜疆一无人机对敌方士兵及车辆进行了持续追踪监控,并待敌方士兵集合上车后实施了轰炸。
C.2021年10月,郑州万达广场的无人机群在进行编队表演时突发机械故障,多架无人机突然冲向了观看的人群。
D.2022年3月,两男子蓄意操纵无人机进入杭州萧山机场禁飞区进行商业拍摄,给航空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无人机会“强烈冲击公民隐私”的原因。(4分)
5.现代社会该如何防范无人机对公民隐私的侵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1.B A项“必然扩张”错,原文是“令权力的施展与扩张成为可能”;C项“使得”关系不成立,且“制约了无人机安全技术的开发”于文无据;D项“大数据······让人们对隐私安全的态度摇摆不定”错,让人们“摇摆不定”的并非“大数据”。
2.C 福柯只是提到了一种监视空间,并没有谈及无人机及其视角。
3.C 材料一分别从“高空视野”“追踪月标”“隐身性”三个方面谈到了无人机观看的“不对称性”,ABD则分别体现了这三个特点。C项属机械故障,与题干无关。
4.①尤人机的高空视野意味着全局视野和控制权,可轻松将公民的隐私纳入己方视线。
②无人机具有隐身属性,其操控者容易倚仗该属性纵容自己行侵犯隐私之事。
③无人机的监控是分散流动的,且具备追踪性,可以对公民进行无孔不入的窥探。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
5.①提高无人机使用者的道德素养。
②健全无人机管控的法律法规,厘清管理主体。
③增强无人机数据的安全保护。
④增强公民隐私保护意识。
(一点1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23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