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励志 >  励志作文 >围绕“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

围绕“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

更新时间:2022-12-31 19:17:09 点击: 来源:yutu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围绕“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段对话,(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可见,这段话是在讨论“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二者存在辩证关系,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做任何事情,都有“不为”与“不能”的现象发生,二者所反映的属性不一样。“不能”指的是客观能力上做不到,“不为”指的是主观意愿上不肯做。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为”蕴涵着“能为”,选择“不为”,实际上体现了人性中“恶”的倾向。“不能”,表达的是一种客观能力的制限。“不为”传达的是人的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养成的问题,它的存在与发生,反映了一个社会教化与风尚高下的分野。一个人唯有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明的熏陶与感化,才有可能克服“不为”的现象发生。只要不惧艰难,勇于挑战,有时“不能”者亦可以变成“可能”者。这只是要看主观意愿上“为”还是“不为”。材料给的任务是给《时代青年》杂志社投稿,考生要联系当下青年人来谈“不为”与“不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时代给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舞台,我们不要以“不能”为借口,要摒弃“不为”,努力大有作为。
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不能”与“不为”的辩证关系,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何为“不能”,何为“不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参考立意:
1.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
2.我们应该有所为。
3.勇担重任,将“不能”变成“能”。
4.“不能”是客观限制,“不为”是主观逃避。


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
不能,即没有做某事的条件和能力。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切合自己的实际却偏要去做,去幻想,是所谓不能,就像孟子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一类,目标无限地超越自己的能力。不为,却是不管有没有能力都不去做,譬如“为长者折枝”,不实践,不努力,何来的“有所作为”呢!
有的人常常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假使你遇到一道数学题,看了三两分钟没有头绪,便扔下笔说:“我不能。”你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吗?你尝试过所有的方法了吗?你求助于他人了吗?没有尽全力,便没有资格说“不能”,充其量只能是“不为”,这些人便以“不能”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为”。
事实上,只要我依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属性,就没有不能,再加上我们改掉自身陋习,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也就没有了无为。
古人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有人认为铁棒不能磨成一根细针,实际上这种人就是不为的人,只要他们刻苦努力,付诸行动,铁棒就会磨成针。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lizhizuowen/45291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lizhizuowen/45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