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励志 >  励志作文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利他主义行为”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利他主义行为”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2-12-30 14:04:29 点击: 来源:yutu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利他主义行为通常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对于人们为何会有利他主义行为,学者们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儒家相信利他主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亲族选择说”认为人们对诸如兄妹子孙之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友善是为了基因繁衍复制;“互惠利他说”则认为许多看似利他的行为其背后隐藏着在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群体利他说”将社会群体视作一个有机体,这一理论相信利他的社会比利己的社会更适合于生存,人们出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利他主义行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利他主义行为”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
材料部分可以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于“利他主义行为”的定义,二是对于“利他主义”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审题要注意如下几点:
材料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利他主义行为”,文章的议论分析要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这一概念在写作中不宜被替换成“利他主义”或“利他主义者”;学生作文中对“利他主义行为”的阐发可依据材料中的定义,也允许重新定义,但要合情合理;材料中对于“利他主义行为”的四种理论解释属于提示性材料,而非限定性材料,考生对“利他主义行为”的原因分析可以以这四者为基础,也可以超越这四种理解;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如果考生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或共同富裕等历史、现实情境加以阐发,判卷时可适当提升得分等级。
“利他主义行为”的定义中有三个要点,一是“对别人有好处”,二是“对自己没有好处”,三是“自觉自愿”。而探究“利他主义行为”原因的诸多学说也并非全部合理,需要考生去思辨。如“人性向善”固然有道理,但全靠“本性”的利他主义能走多远?“亲族选择说”则更加狭隘,因为利他中的“他”很多时候并非与“我”有血缘关系;“互惠利他说”有一定道理,但也无法解释有些利他行为并非要求回报;“群体利他说”相对来说更为大气、宏观,这个说法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处理世界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写作时考生应充分理解何为“利他主义行为”,思考其表现,分析其原因,阐述其意义。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利他主义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下现实思考如何运用利他主义行为解决矛盾、争端。可以在“利己”与“利他”的思辨中思考如何合理地“利他”,或如何合理践行“利他主义行为”。
【参考立意】
(1)“利他主义”助力理性互惠的世界秩序构建。
(2)以向善之心,行互惠之利。
(3)理性与感性结合,让利他主义走得更远。


例文:
情与理齐飞,己与群一色
——从教育层面观“群体利他说”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千年前中国经典《礼记》中已出现了对利他主义行为的具体描述,而这种“人人利他”的社会被冠以“大同”之称,镌刻于古代帝王们的理想之中。当个人能将小我融入到群体的大我之中,实现“群体利他”的飞跃,才能达到“大同”的光辉彼岸。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表示,一个人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他性格、家庭、教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我以为,教育作为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基石,督促个人于群体中奉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催化利他行为的发生。
从家庭层面看,教育蕴含于父母长辈的谆谆教诲声中。家庭作为教育最初的领地,犹如诞生维纳斯的大海,给予个体最纯粹的精神哺育。儿童时期父母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孩子心中埋下第一颗“利他主义”的种子。长辈们也多以名人名事为例,警训孩子们怀揣真挚的“利他”之心。家庭教育是构建群体利他社会的第一道工序,是社会个体探赜索隐“己与群”之关联的首片大陆。
从社会层面上摸索,教育以学校作为主要战略地,课本中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走廊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书声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无不将利他主义之崇高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更深一层,由家庭教育的以“情”为纽带转向以“理”为准绳,在日常生活中授学生以“群体利他”之品质,从而加固了我们选择利他主义行为信念的道义支撑。
然而,利他主义也常遇利己主义的桎梏。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精致利己主义已不少见。“关我什么事”煽动着对“群体利他”理想的背叛,将社会个体于“利己还是利他”的挣扎中拖入泥沼。面对这一痼疾,教育依然需先行。
国家层面的教育强化了全体成员对利他主义行为的坚持。从国家支持热播的《觉醒年代》中,老一代革命者“宁以己身铺前路,莫叫后人斩荆棘”之铮铮铁骨掀起我们心中对利他主义高尚人格崇敬之巨浪,在思想层面于情理交融中更彻悟利他之义、利他之情。
情与理齐飞,己与群一色。在群体利他的背景之下,社会中的成员才能更拥有获得感与归属感,而在情理之奠基上施以理性之养料必离不开教育的双手。故以育人之心,利群体之益,方能行利他主义,玉汝于成。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lizhizuowen/45198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lizhizuowen/45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