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优秀教案 优秀教师教案优秀5篇 《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 优秀教师教案优秀5篇 《优秀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9 15:32:16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页是小编惊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优秀教师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优秀教案 篇一

优秀教师精编教案:秋夕

一、 谈话:

美丽的秋天又来了,让我们与黎明共舞,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迎接这金秋时节。

二、 复习诗歌《赠刘景文》、《山行》。

1、师:全体起立,调整呼吸,准备诵读。

2、生齐诵: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学习新诗《秋夕》。

1、导入:古代的诗人描写秋天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新诗。

2、出示《秋夕》: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师范读全诗。

4、领同学们诵读。

5、同桌互读,不会的字请教小伙伴。

6、同学们齐声读。

7、小组赛读。

8、男、女生对读。

10、全班齐读。

11、指名背诵。

四、延伸活动。

谁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请读给同学听吧。

优秀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认识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意趣。

重点难点:

仿造课文片段练习说话、写话。

理解文中各引号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录音)同学们,美丽的清晨,在郊外、在公园,你的身边处处充盈围绕着这些声音。听,是什么?

对,那是鸟儿在鸣叫。仿佛一首美妙的乐曲,又好似在向人们倾诉些什么?你能听懂它们的话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世界,感受一下鸟的语言。

(揭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梳理: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根据学生提问,指导归纳梳理: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键词给大家,看看你能不能将这些问题归归类?

(给出“鸟语”、“‘我’→鸟语”、“鸟语→‘我’”等)随即解释关键词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

三、精读理解,感悟体味:

1.“鸟语”是怎样的呢?文中有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出示: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你还知道其他“鸟语”吗?(随即板书:燕子——唧……)

2.鸟儿的话,有人能听懂吗?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的?默读课文1-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通晓”、“犒赏”、“快意”等词语的理解)

3、(过渡)公冶长的故事让“我”对鸟语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于是“我”也忍不住和它们交谈起来了!我和哪几种鸟儿对话?听到了什么?(指“‘我’→鸟语”部分的问题)女生读4-9小节,男生读10小节,一起读11小节。

4、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以重点语句理解主题)

(“无拘无束”仿例写词训练)

重点理解:

“一想起布谷鸟……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体会我从“鸟语”中获得了人要勤劳刻苦的启示。

“虽然它…………增添不少乐趣”——理解鸟鸣充满生机与希望,使人感觉快乐舒心。

(引号的作用予以归纳:“说话”、“话”、“语言”——特殊含义;2、5、6、7、8、9小节中的引号为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公冶长”、“知音”——着重论述、重点突出)

5.(过渡)听了那么多的鸟语,“我”有没有成为“公冶长”呢?读句子“天长日久,虽然……异常深厚的感情”,你从哪里看出作者与鸟儿有异常深厚的感情?

指导朗读: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和我对话的'鸟儿真多呀!从它们身上,我又有哪些收获呢?完成相关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从……,我……”

6、大家补充了那么多,我们也该划上一个句号了。我在这儿画,好吗?(不好)为什么?应该用什么符号?(省略号)好,我们改一改。

四、拓展阅读,想象对话:

1.乌鸦在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个不祥的事物,果真如此吗?近来禽流感肆虐,一时间鸟儿也成了有些人“惊恐万分”的对象,我们该如何面对它们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发挥你们的想象,能不能编写一段你与鸟儿的对话呢?也可以写鸟与鸟之间的对话!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材料自己想象,只要想象合理,语言通顺就行。

2、推荐交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鸟语是大自然赐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人们的一份礼物。相信我们每个人用爱去倾听,都能听到最美妙的声音。让我们都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吧!

2.作业:

A完成想象对话的书面练习。

B完成词句小练习(另附)

板书设计:

布谷鸟喜鹊…

鸟有语言吗?什么叫鸟语?鸟语布谷布谷喳喳喳喳

鸟的语言是怎样的?……

我和哪几种鸟儿对话?我→鸟语种田织布喜事到家

我听到了什么?……勤劳刻苦

异常深厚的感情如何体现?鸟语→我学习不敢充满希望

我有哪些收获呢?……疏忽怠慢增添乐趣

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

优秀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欢歌曼舞、笨拙、尽心竭力”等13个词语。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6小节。

3、巩固复习用的方法并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按其自己的规律发展,从小学习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按其自己的规律发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春天到了,很多小动物都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通过列举各种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与不起眼的小毛虫形成鲜明的对比。)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条小毛虫。板书课题。你喜欢小毛虫吗?为什么?

(在列举了大量可爱的小动物之后,出现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小毛虫,使学生的情绪从刚才的喜欢一下子转变到不喜欢,甚至是厌恶,这种转变使学生得到了最强烈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引发学生对小毛虫的厌恶情绪并不是教者的最后目的,而是为实现下一个情绪上的转变,即对小毛虫的喜欢作好铺垫。)

3、是呀,胡老师一开始也很不喜欢小毛虫,可不是因为它长得难看。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喜欢小毛虫吗?

(学生对小毛虫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外形上,这个问题的抛出,自然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产生了对后面的学习内容的强烈期待。)

二、学习一、二两节。“笨拙”理解,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4、投影出示这两个小节,范读,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不喜欢小毛虫?

5、交流。刚才小朋友讲的这些都是围绕哪个词语来说的? 板书:笨拙 先理解“拙”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6、是啊,这么笨拙的小毛虫,真让人讨厌,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来吗?自由读这两个小节。

A 指名朗读(随机进行指导) B 男女生比赛读 C 齐读

7、出示小练习。

小毛虫( )在一片叶子上,用( )的目光( )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 ),飞的飞,跑的跑,又是( ),又是( )……到处( )。只有它,( )的小毛虫,被( )在旁,既不会( ),也不会( )。

A 指名口头填空 B 同桌交流 C 你能背下来吗

4、试背这一节。

(通过这两小节的学习,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成部分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并使学生对小毛虫“丑”的一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不喜欢它甚至开始可怜它了。当然这还是为下一次的情绪转变作铺垫,即“欲扬先抑”。)

三、学习第六小节。

过渡:可是,胡老师现在却非常喜欢小毛虫,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呢?那是因为老师已经读完了这篇文章,等小朋友们认真地读完课文以后,也会很喜欢小毛虫的。想读吗?

(先说老师现在却非常喜欢小毛虫,这可是一块能在学生中激起“千层巨浪”的石头,可能使学生难以接受,目的是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之中,再告诉他们是因为老师读完了全文,自然引起了学生学习下文的强烈欲望。好奇心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1、自读课文后半部分。

有点喜欢吗?如果还没有喜欢就再读一遍。如果开始喜欢了,请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投影出示第六节)指名说说喜欢小毛虫的原因。随机板书:灵巧

A 谁能给灵巧找个近义词?(机灵、灵活) 反义词是什么?

B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很灵巧?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C 这一节有几个词语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刚才的办法来解决,看谁的动作快!

时辰( )( ) 雾蔼( )( )

3、(出示小练习)

时辰到了,它( )过来,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条( )的小毛虫。它( )地从茧子里( )出来,( )的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 )的翅膀,上面布满( )的花纹。它高兴地( )了一下双翅,竟像一团( ),从叶子上( )。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 )之中。

(操作步骤同第一小节)

(这一步的学习可谓是水到渠成了,通过反复诵读第六小节,完成对这节内容的理解与积累,了解了小毛虫居然变得那么灵巧轻盈,自然就慢慢地喜欢它了。)

四、那么笨拙的小毛虫怎么会变得这么灵巧呢?学习三、四、五小节。

1、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找出写变化原因的词句。

2、交流。“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 “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一切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A 读有关句子。 解决词语: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B 小毛虫知道要这样做,那我们人呢?(举举生活中的例子)

C 读相关小节。完成板书: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这部分学习内容中的有关词句意思比较深奥,对于它们的理解不必强求“透彻”,能到多深就到多深,看学生各自的天赋与基础,并不同程度地加深对小毛虫的喜爱之情,甚至是佩服。)

五、齐读课文。拓展。总结。

原来那条笨拙的小毛虫我们都不喜欢,但是因为它不悲观失望,认真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所以最后变得那么轻盈、漂亮,现在你是不是更喜欢小毛虫了呢?

1、齐读全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A 指名说 B 同桌说

3、总结课文。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必强求学生说到“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如“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悲观”、“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要看不起外貌不起眼的东西”,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的将来会十分美好,让他们从小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教师总结时稍作提炼即可。)

六、巩固,完成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齐读词语。

3、形近字组词:

弃( ) 挪( ) 茧( ) 辰( ) 竭( ) 曼( )

充( ) 哪( ) 独( ) 晨( ) 渴( ) 慢( )

歇( ) 漫( )

4、完成其他练习(机动)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孔子又曰:学以致用。组词练习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较强的针对性。)

板书设计:

笨拙

小毛虫 一切事物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

灵巧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四

活动内容:

贴五官

设计理念:

视、听、溴、品尝、触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地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贴五官》这一有趣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于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主动建构有关感知的经验世界。

同时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口、眼、耳、鼻的名称。

2、能撕贴五官,巩固五官在脸部位置的认识。

重点难点:

了解五官在脸部的正确位置并且学会撕贴五官。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一份固体胶。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4页。

3、每组一只装纸屑用的筐子、两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找五官

1、师: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的脸上有什么?

2、幼儿自由回答。(如幼儿回答不全,或回答问题不完整时,教师可“眨眨眼睛、张张嘴巴、捏捏鼻子提醒幼儿且指导幼儿回答完整)

3、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上有什么?

二、学念儿歌,巩固了解五官的位置及作用。

1、师:眼睛长在脸的那里,有什么用?用相同方法,提问其他五官。

2、学念儿歌,了解五官的作用。这是我的眼睛,眼睛看世界。这是我的鼻子,鼻子闻气味。这是我的嘴巴,嘴巴尝味道。这是我的耳朵,耳朵听声音。

3、教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4页,提问:小娃娃的脸上少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三、撕贴五官。

1、教师讲解撕贴作画的要求:按轮廓撕下来,在背面抹上胶水,然后找到合适的位置粘贴。

2、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4页,鼓励幼儿大胆撕贴,提醒幼儿完成后把废纸放入筐内、用抹布擦手。

3、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组拿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互相欣赏。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老师和自己的脸,初步感知五官的位置。

结合儿歌,巩固了解五官的位置和作用。

引导幼儿关注活动材料,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通过撕贴五官的操作活动,更进一步了解五官的位置与作用以及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

优秀的教案 篇五

一、活动目标:

(一)、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儿歌。

(二)、能根据图画提示,说出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三)、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二、活动准备:

(一)、关于秋天的图片。

(二)、秋天的各种树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实地观察,导入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我们操场上的大树有什么变化了吗?(变黄了,不像以前那么绿了……)

(二)、观看图画,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现在请大家看这幅图,上面都有些什么?(秋风吹过来,金黄的树叶飞起来,有的落到地上,有的在空中飞舞,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

2、小朋友想一想,这幅美丽的画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天)

3、有一首特别短的儿歌,也描绘了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

(三)、在朗读中理解儿歌并背诵。

1、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幼儿倾听。

(2)、教师范读,幼儿跟读。(跟读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模仿快速的熟悉课文)

(3)、学生齐读、轮读、对读。(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朗读兴趣,巩固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2、理解儿歌。

(1)、儿歌中说什么像蝴蝶?

(2)、秋天的树叶变黄了,也有的变红了。调皮的秋风把这些美丽的树叶从树枝上吹下来,就像蝴蝶在空中你追我赶,也像小朋友一样,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

3、背诵儿歌。(根据对儿歌的理解来记忆、背诵儿歌)

(三)、看图说话练习。

1、看图说话。(出示图片,看看画面上有什么?

2、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看实物说话。

师:老师这儿也有很多秋天的树叶,它们漂亮吗?(出示树叶)

4、让幼儿接触树叶,加深他们对儿歌的理解。

(四)、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四、活动自然结束。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6812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6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