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

更新时间:2023-03-24 04:01:57 点击: 来源:yutu

李叔同古诗1

  《送别》【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秋》【清】李叔同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游》【清】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秋》【清】李叔同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

  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月夜》【清】李叔同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李叔同古诗2

  《落花》【清】李叔同

  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月》【清】李叔同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晚钟》【清】李叔同

  大地沉沉落日眠,*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清凉歌》【清】李叔同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清*乐·赠许幻园》【清】李叔同

  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李叔同古诗3

  《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清】李叔同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老少年曲》【清】李叔同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朱颜镜里

  凋,白发悉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戏赠蔡小香四绝》【清】李叔同

  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云髣蓬松粉薄施,看来西了捧心时。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视故迟迟。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清】李叔同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谁道销魂,心意

  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夜泊塘沽》【清】李叔同

  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阅读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1)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3篇

《怀李叔同先生》阅读题及答案1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巳端坐①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却端坐②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③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后(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是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看不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

  阅读题:

  1、找出描写李叔同先生外貌的语句。

  2、作者用“温而厉”来形容李先生的外貌,这“温而厉”是指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有几处“端坐”,分析正确的是()。

  A、①处“端坐”,表明李先生对学生们的做法的不满意,用“端坐”来警告他们。

  B、②③处“端坐”体现学生看到这情形很害怕所以“端坐”。

  C、①②③处“端坐”都表示了师生的自觉。

  D、预备铃响,李先生就早已“端坐”在讲台上这①处“端坐”表现了李先生的工作态度自认真,而②③处,则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4、第二段写了李叔同先生与学生交往的几件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李先生不责备学生,是因为这些小事,用不着大声批评。

  B、上课不批评,只是怕影响课堂气氛,并非姑息,而是要下课严惩。

  C、批评时是“轻而严肃的”,体现出李先生对这些事情很重视,但是以“礼”和“理”服人。

  D、李先生脾气很好,不怎么跟学生计较。

  5、李先生对犯了错误的同学都“和气”,还“躬”,然后“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这体现李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是_________。

  A、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B、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不斤斤计较

  D、严格要求,坚决禁止

  参考答案:

  1、从“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到“显示和蔼的表情”。

  2、温和而严厉

  3、D

  4、C

  5、A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2)

——李叔同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菁选3篇)

李叔同的著名作品有哪些1

  李叔同是个多领域都很有成就的名家,他的作品涉及美术、音乐、文学、书法和话剧等等,他的作品由于战乱,多有流失,保存下来的不多。

  李叔同绘画方面的作品,比如《自画像》,1911年创作的,高是60.6厘米,宽是45.5厘米,画中的李叔同是半身像,眉毛浓密,眼睛很有神,鼻子很大很挺,嘴巴上方留着胡须,留着中分头。这幅油画是他在日本画的,他曾经到日本留学,学习的是油画专业。绘画作品中还有一幅很出名,就是《半身*》,画中女子微闭着眼睛,脸部线条很柔和,躺在一张椅子上,椅子上铺着绿色的毯子,女子半裸上身,衣服褪到肚脐的位置,衣物是和绿色极为相反的红色,她的手里拿着一把团扇。这幅画收藏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是馆内的镇馆之宝。

  李叔同音乐上的作品有好几首,最有名的是《送别》,小编本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他的这首歌,描写的是古道边的长亭里,朋友之间要告别,远处是绿草连天,太阳快要西沉,再不分别就要天黑了,今天分开后,就各自奔天涯,喝完最后剩下的一点酒,就再见吧,以后难得再相聚,希望彼此都能保重。这首歌的传唱度高,是因为世间的人一生中总会经历过几次难忘的离别,《送别》恰好唱出了离人的心声。

  李叔同的话剧作品《茶花女》是中国人自己编演的第一部话剧,他创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他把话剧带到中国,给当时的中国文学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是我国话剧事业的先驱。

李叔同的著名作品有哪些2

  李叔同是个多领域都很有成就的名家,他的作品涉及美术、音乐、文学、书法和话剧等等,他的作品由于战乱,多有流失,保存下来的不多。

  李叔同绘画方面的作品,比如《自画像》,1911年创作的,高是60.6厘米,宽是45.5厘米,画中的李叔同是半身像,眉毛浓密,眼睛很有神,鼻子很大很挺,嘴巴上方留着胡须,留着中分头。这幅油画是他在日本画的,他曾经到日本留学,学习的是油画专业。绘画作品中还有一幅很出名,就是《半身*》,画中女子微闭着眼睛,脸部线条很柔和,躺在一张椅子上,椅子上铺着绿色的毯子,女子半裸上身,衣服褪到肚脐的位置,衣物是和绿色极为相反的红色,她的手里拿着一把团扇。这幅画收藏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是馆内的镇馆之宝。

  李叔同音乐上的作品有好几首,最有名的是《送别》,小编本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他的这首歌,描写的是古道边的长亭里,朋友之间要告别,远处是绿草连天,太阳快要西沉,再不分别就要天黑了,今天分开后,就各自奔天涯,喝完最后剩下的一点酒,就再见吧,以后难得再相聚,希望彼此都能保重。这首歌的传唱度高,是因为世间的人一生中总会经历过几次难忘的离别,《送别》恰好唱出了离人的心声。

  李叔同的话剧作品《茶花女》是*人自己编演的第一部话剧,他创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他把话剧带到*,给当时的*文学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是我国话剧事业的先驱。

李叔同的著名作品有哪些3

  李叔同简介主要是李叔同一生的简要介绍。他生活的时间是1880年到1942年。祖上是浙江人,后来到天津,父亲乐善好施和好禅道对童年的李叔同产生很深的'影响,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他留下很大的家产。

  1898年,李叔同听从母亲的命令和俞氏结婚,女方是做茶叶生意的商人家庭。同年六月,发生有名的百日维新事件,他认为康有为关于变法的言论是正确的,遭到当时朝廷中人的迫害,他无奈之下,带着家人到上海。

  1901年,李叔同在上海有名的南洋公学读书,老师是蔡元培。学校也是新旧思想激烈竞争的地方,学校领导不给学生阅读书籍和报纸的自由,学生和学校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蔡元培是支持学生的代表人物,多方争取后都没有效果,蔡元培带着部分学生和老师离开南洋公学,其中包括李叔同。

  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留学,他学习的是美术系油画专业,同时抓住机会学习音乐,还和一帮*学生一起创造话剧社“春柳剧社”。

  1910年,李叔同回到*,在天津当图案教员,第二年当音乐教员,第三年任报纸的文艺编辑。1918年,李叔同结束他的教书生涯,在杭州落发为僧,开始到东南沿海的各个城市去讲经。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还把佛法与抗击日军结合起来,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

  从李叔同简介可以看出李叔同擅长的方面很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任何一样在该领域里面都是翘楚,战争的缘故,留下来的作品很少。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3)

——李叔同读后感

李叔同读后感1

读完《怀李叔同先生》这篇文章后,我便浮想联翩:人生的舞台光芒四射,我们会出演许多个角色:孩子、学生、朋友 、家长……如何扮演好每个角色,只有简短二字“认真”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李叔同先生,每扮演一种角色,都会做得十分象样:青年时候,他是一个翩翩公子,英俊博学,驰名全上海;后来留学日本,他又全面进攻西洋艺术,“竟活像一个西洋人”;成为教师后,他布衣布鞋,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修养影响着学生们;他下决心学道就断食17日天,学佛则坚持24载,一贯到底。我觉得,认真可以使人做事变得更加仔细。心中没有认真的人,就像没有眼睛的蜻蜓,东扯西撞,没有方向。“认真”就是李叔同先生传给我们的法宝。做人就做个认真的人吧!不会错的哦!文中摘抄如上所述,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象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象个青衣,起老生象个老生,起大面又象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噩耗传到贵州遵义的时候,我正在束装,将迁居重庆。我发愿到重庆后替法师画像一百帧,分送各地信善,刻石供养。现在画像已经如愿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4)

——南派三叔经典语录3篇

南派三叔经典语录1

  1、做事情可以失败,但不可以在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时候失败。一个办法可以没有50%的成功率,甚至可以只有10%的成功率,但必须留有余地,这样,其实就拥有后续的无数个百分之一百。

  2、命这种东西,你去问个为什么,不觉得太矫情了吗?

  3、一座感觉爬上去必定会摔死的大山并不危险,真正危险的是看着似乎有机会能爬过去的大山,那类山倒是会吞噬更多生命。

  4、人算计起来,对于细节的掌控力其实是无穷的。

  5、两个有相同幸福的人不如两个有相同苦难的人。

  6、当你只能孤注一掷的时候,你只能孤注一掷。如果你犹豫不决,说明你其实还有办法,只是不愿意使用。

  7、脸上的面具脱掉了,人心上的面具却很难脱掉。

  8、适当聪明的女人找到适当聪明的男人,才有可能。适当的聪明加底子里的善良,最重要的其实要那个男人配合,美满婚姻靠一个人是演不出来的。

  9、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苍蝇,被苍蝇拍打了无数次都没死,到了最后,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为什么没死,而是自己被打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还要待在这个拍子下面。

  10、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11、别把自己当救世主,这个世界没有谁比谁可怜,你和那些你想帮助的人一样的凄惨。你没有能力帮助其他的人的时候,放过自己的良心。

  12、痛苦只有散发出来,才能慢慢地减轻,压抑并没有多大作用的,痛苦达到高峰之后自然会走下坡路。

  13、别人拼命想掩盖的,必然是你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追寻别人的秘密必然要承担知道秘密的'后果。

  14、女孩子最开始是没有心的,所以谁也伤害不了她们,于是恶魔派出了男孩子,英俊男子的追逐让她们有了心,当她们有了心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可以伤害她们了。

  15、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16、好男人要和熊一样,*日里趴着,傻傻的可爱,抱着能取暖,靠着能当肉垫。但是一旦遇到危险,站起来就是世界上最凶恶的猛兽。

  17、要让一个苦难变得不值得一提,最好的办法就是承受一个更加可怕的苦难。

  18、我不以最深的城府去面对我所应该面对的一切,而他们却以最深的城府揣测我的一切。变化的不是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

  19、生命总是要比死亡美一些。

  20、有时候总觉得,人的成长,是一个失去幸福的过程,而非相反。

  21、我们以为在我们的年龄和经历面前,这些孩子的思想无比的幼稚可笑,但是你是否想过,我们所面临的牵绊和纠结,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他们活得比我们更加干净,那个年纪的人,才像是人间活着的东西,长大了,人人都变成恶鬼附身了。

  22、有些面具戴得太久,就摘不下来了。

  23、可惜,有些路,走上去就不能回头,决绝的人可以砍掉自己的脚,但是心还是会继续往前。

  24、在这个社会里,在自己不擅长的行业被淘汰,有时候是一种幸运,你可以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而帮助弱者,把他们在自己不擅长的行业中抬到一个太高的位置,往往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25、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永恒不变,唯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

  26、我是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我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想找到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你能想象,我这样的人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没有人会发现,就好比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我存在过一样,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27、很多男人,并不是因为这样那样而被人记住,他被人记住,是因为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28、在危难中和你并肩的人,并不一定能和你共富贵。而在危难中背叛你的人,也并不一定不能相交。世事无常。

  29、我只是给你一张皮,这张面具除了戴在你的脸上,还需要戴在你的心上。

  30、当人生过得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否则,在意义中交的朋友,在意义消失之后是否还存在就是一个问题了。

  31、我们常说穷有穷乐,有的时候贫穷的乐趣远多于富贵,但是这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解决的问题。贫穷最大的问题,是在人生的很多转折点上,你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没有能力抵抗外界的侵蚀。所以人处心积虑,忧心忡忡的追求财富,很多时候不过是用自己的快乐换取安全感。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5)

——李疑尚义阅读答案 (菁选3篇)

李疑尚义阅读答案1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注:①踵:走到。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怠之,弗舍(舍弃)

  B.我不幸被疾矣 (遭受)

  C.疑许诺,延就坐 (邀请)

  D.籍其数而封识之(记录)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李疑以尚义名于时

  不求闻达于诸侯

  B.躬为煮糜炼药

  山峦为晴雪所洗

  C.二子以米馈,却弗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籍其数而封识之

  则名微而众寡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22.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李疑其人性格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9.A(3分)

  20.A

  C(4分,各2分)

  21.(1)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取回范景淳的包裹如数封好后归还其儿子,又出钱为范景淳安葬,不接受他儿子的馈赠反而赠送路费。说明李疑是一个急人所难、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4分,结合材料2分,人物评价2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的.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我的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并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还送给他们财物,让他们回去了。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李疑尚义阅读答案2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注:①踵:走到。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怠之,弗舍(舍弃)B。我不幸被疾矣(遭受)

  C.疑许诺,延就坐(邀请)D。籍其数而封识之(记录)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李疑以尚义名于时不求闻达于诸侯

  B.躬为煮糜炼药山峦为晴雪所洗

  C.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籍其数而封识之则名微而众寡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22.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李疑其人性格特点。(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请结合全诗说说依然一词所蕴涵的情感。(2分)

  (2)请简要赏析末句的表达效果。(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9.A(3分)

  20.A C(4分,各2分)

  21.(1)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取回范景淳的包裹如数封好后归还其儿子,又出钱为范景淳安葬,不接受他儿子的馈赠反而赠送路费。说明李疑是一个急人所难、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4分,结合材料2分,人物评价2分)

  23.(1)春到横塘,绿满*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2分,结合内容1分,写出情感1分)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或: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3分,其中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李疑尚义阅读答案3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②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而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③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注】①踵:走到。②溲:sōu便溺,这里指小便。③赆:jìn赠给人的路费或礼物。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怠之,弗舍(舍弃) B.具床褥炉灶(备办)

  C.疑许诺,延就坐(邀请) D.籍其数而封识之(记录)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李疑以尚义名于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躬为煮糜炼药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C.二子以米馈,却弗受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籍其数而封识之 子子孙孙无穷溃也,而山不加增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①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译文:

  ②患难相 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译文:

  22. 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李疑其人性格特点。(4分)

  答:

  21.(1)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 说明李疑是个急人所难的人;李疑取回范景淳的包裹如数封好后归还其儿子,又出钱为范景淳安葬,不接受他儿子的馈赠反而赠送路费。说明李疑是一个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4分,结合材料2分,人物评价2分)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6)

——李氏宗祠对联 (菁选3篇)

李氏宗祠对联1

  有典有则

  卜世卜年 台湾金门县李氏家庙联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

  丞相将军府

  忠臣孝子门 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村李氏大宗祠(火德公总祠)

  原本陇西神仙祖

  派系唐朝帝王孙 台*北县淡水镇忠寮里竹围子李氏祖厝联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巷李氏宗祠联

  欲从学海问津,且把汉书终日读

  莫谓凡夫难度,尚留道德五千言 安徽省嘉山县方村镇李氏宗祠联

  脉接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绥江绵瓜瓞

  源开有宋,幸龙章凤诰,多传岭表世簪缨 广东省广宁县古水镇李氏宗祠联

  犹龙紫气当前现

  旋马清风奕世存 台湾屏东县内埔李氏宗祠联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巷李氏宗祠联

  前耸西山,西映长庚,自昔仙才夸倚马

  后依东阁,东来紫气,而今道德继犹龙 高要蚬岗西村李氏大宗祠门联

  勋业西*望

  文章北海风 广东省顺德县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联

  岭北看山朝,瑞献群峰,螺环密点几成万

  陇西遗泽远,枝开二世,雁序同派却第三 广东蚬西莲塘李公祠门联

  匡山怀哲士

  青莲慕奇才 典用李太白祠联

  生河南,长河南,宦于粤东,为万世开基鼻祖

  父进士,子进士,卜云石顶,启十房肇祚神宗 肇庆芙罗李氏宗祠后堂联

  李氏族风大蕃衍

  宗祠蔚貌多谪承

  胪唱儿孙三百辈

  经传道德五千言

  李满天下一脉秉承

  宗源道德继往开来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典出*

  居士词犹传漱玉

  娘子军莫与争锋 典出李清照

  木荣花绽展春色

  子孝孙贤传嘉风 此联既有藏头又有拆字联运用

  道德犹龙,名起柱下 老子,名李聃,曾任周柱下史

  文章倚马,系出陇西 李白,旧说为陇西人

  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

  忠贞体国,世瞻元礼萧墙

  日月明 耀宗祠 势尊祖功祖德

  木子李 承蕃衍 敬仰德弟德兄

  根延万代传茂李

  源朔千载宗盛唐

  人海茫茫偶遇祠

  尔若姓李皆入堂

  李氏子孙传万代

  威风八面耀乾坤

  晋阳兴师除暴安良兴唐业

  中原逐鹿安邦定国拯苍生

  建李氏祠堂,为百姓鞠躬尽瘁

  明一生大志,替家乡竭尽全力

  木荣花艳争春色 子孝孙贤立世铭

  汉唐子孙 自古行善积德福泽后代

  世代族人 如今净心明道笑迎新生

  风奥境,紫气氤氲,李氏宗族枝叶茂

  龙脉地,祥云缭绕,本家后人世泽长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原,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柱下史与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厥先声

李氏宗祠对联2

  1.四言通用联:

  源自鱼台;望出中山:全联典指郎氏的.源流和郡望。

  西昌逸士;新乐名贤: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郎咏,隐居在西昌,以打柴为生。担柴入市,遇到买主,便说:“梦是西昌逸士(隐逸之士),酒中人。我献给您所缺的,你当给我所无的。”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中山新乐人郎馀令,博学有文才,工画山水,尤其画历史故事为精妙。进士出身,历官霍王府参军、幽州录事、著作佐郎。其叔父郎知年也是霍王好友,霍王曾称他二人为“郎家二贤。”

  鱼台世泽;经学家声: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鲁懿公之孙费伯迁居郎邑(今山东鱼台),子孙以为氏。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郎宗为经学博士。

  定州才子;安吉诗人:

  上联典出唐朝诗人郎士元,定州人,天宝进士,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出清朝书法家、诗人郎葆辰,浙江安吉人。官至御史。

  书成百卷;画列五绝:

  上联典出隋朝尚书左丞郎茂,工政理,尝与人同撰州郡图经一百卷。下联典出唐朝画家郎余令,博学有才名。工山水,并善人物。尝绘古帝王图,案据史传,想像风采,时称精妙,被列为“五绝”之一。

  2.五言通用联:

  为官不图名;去职常见思:全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漕运总督郎廷极,字紫衡,号北轩。为官所至不为赫赫名,去后常见思。人以比之何武。有《北轩集》等。

  3.六言通用联:

  功封一等侍卫;名传七事郎中:上联典出清朝时期的议政大臣郎坦,满州正白旗人。清康熙间俄罗斯久踞雅克萨城,郎坦进师薄雅克萨,俄未战而降。乃与俄议界后还。积功授一等侍卫,累迁领侍卫内大臣。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学者郎凯,字雅光。善风角星算,兼明经典。顺帝时灾异数见,公车征凯,拜章言其故。陈便宜七事,诏拜郎中,辞不受。

  4.八言以上通用联:

  易阐京房,学继青箱之业;诗齐沈宋,名标赤帜之坛: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安丘人郎宗、郎顗父子。郎宗,字仲绥,学京氏《易》,以占卜为生。安帝征召他为吴县令,又让他任博士时,他辞官而隐居。郎顗,字雅光,郎宗的儿子,能继承父业,又通经典。顺帝曾下诏召他,他上书陈七件事,任他为郎中时,辞而不去。“青箱”,谓世代相传的家学。下联典指唐朝诗人郎士元,字君胄,中山定州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渭南尉、右拾遗、郢州刺史。大历年间与钱起齐名,当时人称“前有沈(佺期)宋(之问),后有钱郎。”诗风清丽闲雅,以五律见长。有《郎士元诗集》一卷。赤帜,比喻领袖人物或领袖地位。

  政布慈祥,巴陵怀去令思慕;才兼文武,海西借固守安宁:上联典出明朝名官郎孜。下联典出北齐时期的名将郎基,字世业,中山人。为海西镇将,梁兵攻城,基固守百余日,终解围,拜侍御史。

李氏宗祠对联3

  姓氏宗祠四言通用对联(任何姓氏通用,下同)

  上联:长绵世泽; 衣冠百世; 春秋匪懈; 昭假烈祖; 绳其祖武; 慎终追远;

  下联:丕振家声。 俎豆千秋。 继序不忘。 佑启后人。 贻厥孙谋。 积厚流光。

  上联:百年树德; 绳其祖武; 蒸尝勿替; 心诚则灵; 奉先思孝; 孰事有恪;

  下联:奕代流芳。 佑我后人。 祀事孔明。 意虔便安。 敦族言欢。 明德维馨。

  姓氏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上联:千枝归一本; 世代源流远; 礼乐家声远; 典祀千年重; 宗祖规模远;

  下联:万派总同源。 孙枝奕祀长。 诗书世泽长。 绵延百世昌。 儿孙绍述长。

  上联:祖功垂福泽; 祖功垂福泽; 涧溪毛可荐; 蒸尝酬祖德; 福田宗祖种;

  下联: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 黍稷德惟馨。 昭穆序人伦。 心地子孙收。

  上联:仁义礼智信; 万叶荐余庆; 衣冠陈俎豆;

  下联:忠孝节德行。 千龄光本支。 礼乐荐馨香。

  姓氏宗祠余庆堂五言通用对联

  上联:余地有亨泰; 土产无价宝; 土能生万物;

  下联:庆盛多吉祥。 地生有道才。 地可发千祥。

  姓氏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上联:本支百世不易; 礼乐绳其祖武; 名垂天地不朽; 听聪祖考遗训; 春秋享祀来格;

  下联:烝尝万古如斯。 诗书贻厥孙谋。 神与日月同明。 思贻父母令名。 祖宗明命如闻。

  上联:昭穆明其礼教; 祖灵穆乎不远; 祖宗凭依在德; 恭敬节让明礼; 子孙亦以为序;

  下联:俎豆荐以馨香。 旧德焕若其新。 子孙对越惟诚。 语默动静其诚。 昭穆不失其伦。

  上联:福星高照栋宇; 富贵贵在创业; 元吉光耀在上;

  下联:礼乐幸来紫阁。 幸福福于劳动。 福禄繁荣来成。

  姓氏宗祠余庆堂六言通用对联

  上联:道远几时通达;

  下联:路遥何日还乡。

  姓氏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 千百年祖宗如在; 不忘孝友为家政; 水源木本承先泽;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 亿万世子孙同荐。 还冀诗书着祖鞭。 春露秋霜展孝思。

  上联:百代孝慈山仰泰; 以燕以翼宏堂构; 先代贻谋由德泽; 孝友传家绳祖武;

  下联:万年支派水流东。 孔惠孔时洁蒸尝。 后人继世翼孙谋。 诗书礼乐尽修齐。

  上联:孝孙弟恭皆学问; 金鼎焚香香结彩; 春露秋霜崇祀典; 秋霜春露怀先泽;

  下联:先祖是皇礼莫愆。 银台秉烛烛生花。 父慈子孝笃伦常。 霞蔚云蒸启后人。

  上联:俨若思孝孙在庆; 祖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 祖砚父田垂燕翼;

  下联:祭如在明德惟馨。 子孝孙贤世泽长。 家风十世有箕裘。 阶兰庭桂肇鸿图。

  上联:神至尊一诚可格; 致孝思高曾以上; 继高曾孝思不匮; 教孝教忠开世德;

  下联:家常泰万福攸同。 遵古礼宗庙为先。 奉俎豆明德惟馨。 且耕且读振家声。

  上联:谋烈远贻山石厚; 绳其祖武唯耕读; 雅言不外诗书礼; 僾见忾闻昭祀典;

  下联:苹蘩时荐水泉香。 贻厥孙谋在俭勤。 家教无非孝弟慈。 贻美绳武焕宗祊。

  上联:满门忠节传宇内; 漫说不如我同姓; 德洽群黎安衽席; 藉谈数典知有祖;

  下联:世代宗亲在人间。 须求无忝尔所生。 法严三尺懔风霜。 富辰小忿不忘亲。

  上联:宗功丕着钟麟趾; 一脉源流先世泽; 敬恭诚则笃其庆; 泽及后裔典万古;

  下联:祖泽长绵起凤。 满堂酝酿太和春。 昭格明戴赐之光。 姻怡乡党俎千秋。

  上联:保民子而民欢乐; 聪听祖考之懿德; 惟籍葵忱修俎豆; 乃圣乃神监有赫;

  下联:宁尔裔则尔炽昌。 思贻父母以令名。 敢凭明德荐馨香。 维宗维袒启无疆。

  上联:匡扶民物昭千古;

  下联:燮理阴阳障一方。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

  上联:祖德流芳思木本; 树发千枝根共本; 祖德振千秋大业;

  下联:宗功浩大想水源。 江水源同流万派。 宗功启百代文明。

  姓氏宗祠二姓合祀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

  上联:休言别族与宗族;

  下联:但道吾翁和若翁。

  姓氏宗祠八言通用对联

  上联: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下联: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上联: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金鼎呈祥,龙香结彩;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下联: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银台报喜,凤烛生花。 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上联:祭用烝尝,仰酬祖德; 僾见忾联,孝思不匮;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

  下联: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7)

——李尔王读书随笔 (菁选3篇)

李尔王读书随笔1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而我也于这个寒假期间,看了看这本书。此书讲述的是一个国王自食恶果的故事。

  读完本书,我觉得书中的那个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李尔王”实在是可悲。他好像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样,分不清好与坏,仅仅凭着两个大点儿女儿*常多说的那些奉承、好听的话。就将自己的江山和权利分给了她们。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以至于被两个大女儿所抛弃,最后还连累了小女儿,自己则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可以说,悲剧的发生是由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一手造成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他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看来他是遭到了天遣,可谓是自食其果。当然,那两个坏女儿的做法也是让人没法容忍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父王面前一个劲儿的夸耀、吹嘘,好来骗取父亲对自己的欢心,从而为自己将来那背信弃义的理想打好基础。然而,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她不怕和他顶撞,也因此大大扫了他的兴。一怒之下,这位被蒙着双眼的可悲国王就把对自己唯一忠心的小女儿赶出了家门。而没有了绊脚石的两位大女儿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李尔王分给她们盼望已久的家产。之后,她们便抛弃了原先深爱着她们的老国王。当然,恶人有恶报,我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最不完美的,她们没有得到别人真诚的爱。有的,仅仅是和她们当初同样目的一个男人无尽的摆弄。她们不光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同样的,那个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和父亲的私生子爱特门,到头来也是一无所有。他同那两个可悲又可恨的女人一样,为了金钱和权力,抛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尔王读书随笔2

  两周一次的读书笔记获益匪浅,即便外出旅行也不想错过。去机场的城际列车上完成的,将就看吧。推荐大家读莎士比亚,可以对号入座。

  《李尔王》故事情节简单,两条线。第一条,李尔王的悲剧;第二条,格罗斯特的悲剧。李尔王听惯了甜言蜜语,喜欢赞美的话,对小女儿诚实的爱的表达,他非常愤怒,剥夺了小女儿的继承权,将他的'权力和国土全部分给了口蜜腹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他的悲剧从他做出这个决定就开始了。没过多久,大女儿开始嫌弃父亲,二女儿和大女儿一样,致使父亲流落荒野,在暴风雨中无处安身。小女儿因为诚实,赢得了法兰西国王的爱情,她嫁给了法王,但最后为了给父亲讨回公道,而被卖父求荣的埃德蒙杀害。大女儿和二女儿彼此算计,毒死了对方,都死了,李尔王最后也死了。格罗斯特因为听信二儿子埃德蒙的谗言,四处追杀大儿子埃德加,埃德加只能装疯,成为乞丐。格罗斯特因为对李尔王的忠诚被大女儿刺瞎了双眼,埃德加因着对父亲的爱,来到父亲身边,领着父亲去找李尔王。最后,明白真相的格罗斯特无力承担真相,气绝而亡。埃德加为了给自己和父亲报仇,杀死了弟弟埃德蒙,悲剧。

  莎士比亚说疯子给瞎子领路,本是这个时代的病态。病态的不是时代,是构成这个时代的'人。李尔王,埃德蒙,格罗斯特,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朱丽叶.....所有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其悲惨结局都是他们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他人,不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共生的,不要过分看高别人,也别粉饰自己,看透这点,人际关系中的烦恼,冲突,伤害会少很多。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看莎士比亚笔下人物,都有各人自己的见解。我也是,虽然李尔王死于他的虚荣,但更多的是死于他对人性的无知。“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莎士比亚写尽世间各样人物,却没有写出一个完人,因为世界本没有完人。莎士比亚的悲剧,就是人的悲剧。

李尔王读书随笔3

  读完之后静下心来去仔细思考李尔王疯掉之后所说的‘疯话’:

  “你还看见那家伙怎样给那条狗赶走吗?从这一件事情上面,你就可以看到威权的伟大的影子;一条得势的狗,也可以使人家惟命是从。”

  “褴褛的衣衫遮不住小小的过失;披上锦袍裘服,便可以隐匿一切。罪恶镀上了金,公道的坚强的枪刺戳在上面也会折断,把它作破烂的布条裹起来,一根侏儒的稻草就可以戳破它。”

  “没有一个人是犯罪的,我说,没有一个人;我愿意为他们担保;相信我吧,我的朋友,我有权力封住控诉者的嘴唇。”

  李尔的思想和感受在此刻达到了最高峰。他的“疯话和正经话夹杂在一起”,表面上是“疯话”,实质上是正经话。他的“疯话”,实际上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反映出了人们的理想在现实之中找不到出路的绝望。他说,“我要象一个新郎似的勇敢地死去”,这种绝望令我所深感震撼。

  李尔经过痛苦的考验,变为另外一个人了。他由专制独裁、刚愎自用的封建国王逐渐变成一个宽宏大度,举止温和,对不幸者抱同情心,对人民的苦难有了怜悯的公正态度的人。“到最后才摆脱了庄严气派,他的沉重的悲伤和激情汹涌的气势”。他不仅对两个不义的女儿进行了愤怒的诅咒,而且对科第丽尔深深地抱着负疚,直到悔悟自己过去很少想到过不幸的人民。我渐渐对他报以同情,渐渐为他所感到委屈,对他那两个表里不一的女儿做出与他一样诅咒,即使最后其中的贡纳利死了,但这仍不能*息我的怒火与气愤--她是因为毒害自己那正直的丈夫不成功而被曝光才自杀的,这根本不能博得人一丝一毫的同情,我认为她罪有应得。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8)

——鸡兔同笼优秀说课稿 (菁选3篇)

鸡兔同笼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

  1.对教材的理解:鸡兔同笼问题设置在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与常规课有所不同。区别之处在于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逻辑推理性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列表、假设、列方程等解题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把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各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把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和自主探究法,其次还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以问题引领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从理解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是分析问题、探究规律的重要方法,并能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鉴于数学广角这一特殊课型,我将本课分为复习铺垫、情境导入、尝试探究、应用练习、总结收获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在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尝试探究,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3只兔,2只鸡)图片,观察图片找出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鸡的只数+兔的只数=总只数鸡的脚数+兔的脚数=总脚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效提取素材中的数学信息,学会分析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数学素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谈话: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

  出示《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

  (2)学生自主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孙子算经”,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一)化难为易,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变换条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依据。感受猜测的无序、零乱,并不科学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是重点部分的教学: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方法的研究——

  1.列表法。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出示表格。并确定猜想的范围:鸡的只数是8,有0只兔,总脚数有16只;鸡的只数是7,有1只兔,总脚数是18;计算依据还是数量关系,如果鸡有6只……由慢逐渐到快,由计算到直接报出结果,立即反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些学生在填写时早就发现了规律,他们知道每一列都是依次地少1只鸡多1只兔,所以就依次多了两只脚。

  【设计意图:列表法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习列表法后,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有些题目数据比较大,用列表法比较麻烦,不科学。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又激发学生寻求更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2.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

  (1)假设法。让学生充分交流解题的思路,深入理解算理。

  教学假设法时,我是采用课件展示与学生讲解同步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脚的变化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思考,说出每一步的意思,从而化解矛盾的症结。

  如假设都是鸡时,比实际少了10只脚,是因为把一些兔也看成是鸡了,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少算2只脚,那么把几只兔看成鸡时会少10只脚?计算方法是:10÷(4-2)=5(只兔),8-5=3(只鸡)

  假设都是兔呢?由于有了第一种假设方法的经验,第二种假设方法我就放手给学生尝试、让学生说理。假设都是兔时,有32只脚,比实际多出了6只脚,是因为把一些鸡看成是兔了,把一只鸡看成一只兔多算2只脚,那么把几只鸡看成兔时会多算6只脚呢?推算得出有3只鸡。那么就有5只兔。

  (2)方程法。分析列方程依据的数量关系,每一个分式的具体含义。

  如解: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8-X)只。鸡兔共有26只脚,就是:4X+2(8-X)=26

  (2)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有(8-X)只。鸡兔共有26只脚,就是:2X+4(8-X)=26

  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在五年级已学会。由于这种方法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因此只要明确等量关系,就能正确列出方程,只是设鸡有X只方程不易解。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产生新算法的愿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发现的内部规律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假设法解题适时演示,数形结合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量关系及关键点,总结出解题的方法。最后又引导学生采用列方程的方法顺利的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

  3.解决趣题,尝试应用。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古代趣题。

  4.对比分析,方法优化。

  (1)我们用了几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题?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列表法:有序思考,列举麻烦。

  假设法:解答简便,推理复杂。

  方程法:便于理解,过程复杂。

  (2)假设法、方程法解题的异同。

  假设法:假设鸡求兔,假设兔求鸡。

  方程法:设鸡求鸡,设兔求兔(设兔解方程较容易)

  5.阅读资料,理解古人假设法——抬腿法。

  【设计意图:显然这三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应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

  第四环节:巩固应用,知识拓展

  1.停车场有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2.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5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一共栽了50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设计意图:应用练习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在学生知识生长点上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识别题型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发展思维,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有效地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获得成就感。】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激励提高

  学生总结谈收获。课堂要讲求实效性,既需要学生的广度参与,又需要学生情感与认知的深度参与,最后的总结收获才能验证是否实现较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本来就是很抽象的课程,这种类型的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本节课我从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课堂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让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结合本节课的备课和授课情况,我再补充四点个人想法:

  1.学会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思维连接点)。当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往因不自信二乱了阵脚,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与简化信息,提炼数量关系,架起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的桥梁,以获得问题结果或解决程序,逐渐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

  2.方法优化、简化。解题方法的多样化虽好,但不是学生人人都能全部掌握,而是多数学生喜欢的方法,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方法,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有价值的方法,才是最理想的基本算法,因此一定要对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简单方法才是好方法。

  3.认真书写,完整、准确过程的好习惯。想的再好,说的再有道理,最终还是要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最好的示范和强调,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注重数学化的书写过程,既要完整、准确,又要简明扼要。

  4.不断提升自我。总的来说,这堂课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好多地方只是蜻蜓点水,理解不深刻,练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有依葫芦画瓢的现象。不过,对我来说通过对这堂课的研究,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颇深,收获较大。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如课堂的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不够灵活,松弛度不够自然;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到位,激励性语言贫乏;语言还不够精准、风趣;对细节的把握还未发挥到最佳效果。

  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

  我愿意与大家一起——继续不断地探索,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说的不到之处,请各位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鸡兔同笼优秀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教学内容。下面,我运用新课标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安排“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之前安排在六年级重点掌握用方程方法来解决,现在下移至四年级,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此内容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说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虽然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在理解假设法解题思路时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结合画图法,形象直观地将画图法和假设法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多媒体展台,ppt课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画图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尝试、探究、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法:运用“四四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老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三位一体”的“四四”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我设计有四个学习活动

  ①情境体验,引发兴趣;

  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③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④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第一个学习活动:

  情境体验,引发兴趣;

  利用ppt课件,从《孙子算经》中的一道古代数学趣题入手,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目的是为了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鸡兔同笼”的原题中数据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将数据变小,出示例1。

  第二个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利用ppt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例1中的问题。我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尝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解决例1问题的列举法和假设法

  第三个学习活动: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同时介绍古人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之后引出日本的“龟鹤算”,让学生比较“龟鹤算”和*的“鸡兔同笼”,揭示“龟鹤算”其实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而来,感受*文化的魅力。

  第四个学习活动: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知识重点难点,将知识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对三位一体四四教学模式的理解。首先它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符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接着《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和我们学校“以生为本”的课堂的要求是一致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促使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始终将学生放在了第一位,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来呈现他们的思路,最后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二是四四模式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老师提供合适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学生运用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老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鸡兔同笼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节。本节安排1个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1.读懂古算题;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

  三、说学情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方程的思想;

  (2)能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能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4)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

  (1)本课是在学生已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有了足够的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学过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本课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的。

  (2)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精讲释疑——巩固提升"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实际问题、古代的趣题,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所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动脑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程序

  (1)教学媒体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鸡兔同笼"、"以绳测井"等一系列图片、动画。

  2.课前让学生准备细绳一条,以使他们体会什么是三折、四折等。

  (2)设计思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路人;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亲自探索,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学流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典型例题;第三环节:闯关练习;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感悟和收获;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李叔同古诗 (菁选3篇)(扩展9)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 (菁选2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1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注释

  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⑸*: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⑹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昆山,即昆仑山。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⑺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⑻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⑽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妪(yù):《*》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⒁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及赏析2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意: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出自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参考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译文二

  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深秋里弹奏,灵彻的琴声,使空中的云彩凝垂不流。

  湘娥感动泪洒*,素女聆听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

  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时而像凤凰悠鸣,时而使荷花泫露而泣,时而使香兰含笑开口。

  长安城十二门前,消融了寒秋的冷光,二十三弦的清响惊动了九霄之上的紫皇。

  乐声冲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惊得五色石破,引来秋雨啾啾。

  梦幻中进入神山教神妪弹奏,乐声使老鱼跃波倾听,瘦蛟翻江跳舞。

  月宫里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

  赏析: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9]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381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