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

更新时间:2023-03-24 03:45:53 点击: 来源:yutu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1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不过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2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3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4

  此刻人买犬,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犬。下方是*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犬的应用题:

  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各几何?

  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犬,每人出5文,还差90文;每人出50文,刚好够了。问有多少人,犬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45=2,

  犬的价钱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犬要100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那时多了(盈),有那时不够(不足),有那时刚好(适足)。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想知道一只鸡蛋的体积是多少,应该怎么来求?

  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一筹莫展,因为鸡蛋的外形不规则,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你一定读过。乌鸦发现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太小,水面又太低,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周围有小石子,于是衔来石子,放入瓶中。每放进一块小石子,水面就会上升一次;投进的石子体积越大,水面上升得就越高。这是因为投入的石子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于是,它就把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挤”上去。也就是说,被“挤”上去的水的体积恰好等于投进石子的体积。

  石头的体积难以求出,那是因为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如果我们能计算出被它“挤”上去的水的体积,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我们用一个长方体器皿,就很容易算出被“挤”出来的水的体积了。

  假设这个长方体器皿底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放入石头后水面上升了2厘米,那么,石头的体积是4×4×2=32(立方厘米)。到这里,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那我也会求鸡蛋的体积了。”

  乌鸦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借助小石子,使瓶中的水面上升,从而喝到了它想喝的水。

  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乌鸦喝水想出了“等量代换”的妙计。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1)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1

  小学生数学故事:去马如飞酒力微

  宋代诗人秦观写的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字,写在图中的外层圆圈上。读出来共有4句,每句7个字,写在图中内层的方块里。

  这首回环诗,要把圆圈上的字按顺时针方向连读,每句由7个相邻的字组成。第一句从圆圈下部偏左的赏字开始读;然后沿着圆圈顺时针方向跳过两个字,从去 开始读第二句;再往下跳过三个字,从酒开始读第三句;再往下跳过两个字,从醒开始读第四句。四句连读,就是一首好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四句读下来,头脑里就像放电视一样,闪现出姹紫嫣红的花,的的笃笃的马,颠颠巍巍的人,暮色苍茫的天。

  如果继续顺时针方向往下跳过三个字,就回到赏字,又可将诗重新欣赏一遍了。

  生活中的圆圈,在数学上叫做圆周。一个圆周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沿着圆周却能一圈又一圈地继续走下去,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

  数学趣味小故事: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2

  听诊器的发明:

  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男医生雷克给一位心脏有病的贵妇人看病时,为难了。正在为难之际,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参与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另一头用耳朵贴近圆木能听到搔刮声,而且还很清晰。在此事的启发下,他请人拿来一张纸,把纸紧紧卷成一个圆筒,一端放在那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听到病人的心率声,甚至于比直接用耳朵贴着病人胸部听的效果更好。后来他就根据这一原理,把卷纸改成小圆木,再改成现在的橡皮管,另一头改进为贴在病患者胸部能产生共鸣的小盒,就成了现在的听诊器。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3

  失踪的鼻子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

  一天早晨,住在小轮船码头对面的一位先生起了床,当他对着镜子准备刮胡子的时候,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

  “天哪!我的鼻子不见了!”

  鼻子,脸上的鼻子没有了。在它呆过的地方,现在只剩下光溜溜的一片了。那位先生赶紧跑上阳台,正好看见他的鼻子穿过广场朝小码头快步前进呢。

  那位先生急急忙忙下了楼,追赶逃跑的鼻子,一面追,一面用手帕捂着脸,像得了感冒似的。

  可不幸的很,他没追上他的鼻子,也不知道它究竟跑到哪儿去了。

  几天以后,一个渔夫在收鱼网的时候发现了逃跑的鼻子,就把它拿到市场上,打算卖一笔钱。

  恰巧那位先生的女仆来到了市场,想要买几条鱼。她一眼就看见了放在鲤鱼和梭鱼之间的鼻子。

  “这不是我主人的鼻子吗!”她惊叫着说,立即花了一大笔钱把这个鼻子买了回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在手帕里,带回家交给了先生。

  那位先生颤抖地捧着他的鼻子,气呼呼地说:“你,你为什么要开小差?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了吗?”

  鼻子斜着眼瞧着他,非常嫌恶地说:“你听着!从今以后你不要再把手指头放有鼻子里。最起码得把指甲剪短些!”

  讲解:喋喋不休地叫孩子不要抠鼻子或许无济于事,可如果给孩子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可能会牢记于心:不能抠鼻子,不然鼻子会逃跑。即使要抠,孩子也会注意卫生。这就是寓教于乐的威力,一句顶一万句。

  读完这篇,我一边惊叹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一边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发誓以后再也不“亏待”它了。

  建议大家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听,尤其是鼻子最后说的话,孩子们一定会笑出声来。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4

  干洗剂的发明:

  乔利·贝朗13岁时,在一个贵族家里当杂工,他包揽了所有的脏活累活。贵妇要乔利把一件礼服熨一下,他一不小心,碰翻了桌子上的煤油灯,那件昂贵的礼服上滴上了几大滴煤油。贵妇人听到了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吼道:“这件衣服归你了,我要从你的工钱里把衣服钱扣出来,从今天起,你就准备白给*一年活吧。”乔利很无奈,他把让自己倒大霉的衣服挂在床前,时时提醒自己干活时要谨慎。过了些日子,他突然发现,那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原来的污渍除去了。“你现在可以把这件衣服给夫人送回去,没准儿她能少扣你些工钱。”与他同屋的一个男孩提醒他。乔利摇摇头说:“不必了,我还要拿它做实验呢。”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实验,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了其他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一年之后,乔利开了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闻名全球的人。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

  铅笔上的橡皮:

  美国的海曼曾是一位卖不出画的画家。当他画素描时,经常为寻找 橡皮而苦恼。因为贫穷,所以买一块橡皮也不能随随便便。橡皮虽小,但管大用。小小的橡皮既容易滚落,又容易夹在纸物中间,常常为找它而使人烦恼。当这小东西失落时,画就画不成了。海曼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设法在铅笔的尾部装上一块小橡皮。起初,是用线缠法将橡皮固定,后来决定用小软铁片将其固定。

  海曼的亲友维廉姆见此后,即建议海曼申请专利,结果以55万美元卖给了铅笔公司,获得了成功。此事发生在1860年左右。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2)

——五年级数学小日记3篇

五年级数学小日记1

  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开车回濮阳。

  在路上,妈妈问我:“从安阳到濮阳一共是100公里,我们现在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公里,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我们什么时候能到濮阳?”我冥思苦想了一会儿,终于回忆起了以前学过的路程问题。想到这个,我顿时茅塞顿开,对妈妈说出了我的解题思路:“先用120千米除以60,算出来每分钟行2千米,然后用100除以2,算出来从安阳到濮阳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需要50分钟就可到达。”

  妈妈问我为什么这样算,我说:“因为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100千米除以每小时120 千米除不尽,所以我把每小时120千米除以60算出每分钟行2千米,再用100 除以2千米就算出了所需时间。”妈妈听了我的解题思路,直夸我知道动脑筋了。我得到表扬心里高兴极了,生活中到处是数学,学好数学知识真好!

五年级数学小日记2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的胖发祥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柜台,其中一个柜台上面用一根小棍子撑起一张大黄幅,上面写着黄金打八五折,进入生活区,里面的打折商品更是不计其数,什么洗衣粉打七五折了呀,小点心降价了呀,“呀!土豆”买四送一了呀!

  我顿时对这些打折物品起了浓厚的好奇心,“呀!土豆”是打几折呢?洗衣粉的现价是多少元呢?我便请教妈妈,妈妈笑眯眯的对我说:“你可以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呀!”

  我恍然大悟,我不是刚学了打折扣嘛!便认真思考了起来,现价=原价×折扣数,洗衣粉的原价是14元,现价就应该用14×70%=9。8元,根据上面的原理,就是用买四包“呀!土豆”的钱买了五包,用 4+1=5包,4÷5=80%,也就是打八折,我很自豪的对妈妈说出我的解题思路,妈妈直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年级数学小日记3

  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会给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数学,探索数学。

  “圆”,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它们整体叫做圆柱。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这时我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这就是圆柱的好处。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3)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

  某街发生了一起盗窃案。盗贼非常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保险柜里的钱却不翼而飞了。盗贼怎么会知道密码的呢?柯南在现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1008,1260,1386,1134这4个数字,可是密码只能是3位数呀,它和这四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突然柯南脑中灵光一闪,他快速地计算了一下,然后在保险柜上按了3个数字,保险柜开了。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你怎么得到的?

  答案1+8=1+2+6=1+1+3+4=9 1+3+8+6=18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2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沉浸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则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攻克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5篇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1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2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3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4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5

  小兔的百货商店今开开业,狐狸买了一瓶酒付了10元,小兔找给他3元。晚上整理一天的收入时,发现狐狸付的10元是假币。小兔一着急,这下可亏大了,大哭起来。其它小动物听到了哭声都跑了过来。

  小熊笨笨说:“赶紧去找狐狸要回亏的钱。大家帮忙算一算,小兔亏了多少钱,再去向狐狸要钱。”

  小猪说:“10元是假的,找了狐狸3元钱是真的,亏了3元,向狐狸要3元钱。”

  小狗欢欢一听,说:“错了!10元钱是假的。找了狐狸3元,还给了狐狸一瓶7元的酒呀!所以一共亏了10元(7+3)呀!要向狐狸要10元钱呀!”

  小猴乐乐说:“狐狸的10元钱是假的,小兔就亏了10元,再向狐狸要10元真钱就行了呀!”

  其余的小动物听了小狗欢欢和小猴乐乐的话,一起去狐狸家帮助小兔要回亏了的10元。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5)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1

  一、对复习的认识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三、复习内容和要点

  (一)复习内容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懂得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复习重点:

  1、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进一步使学生懂得看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处理。

  3、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进行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4、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三)复习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

  3、估计费用、购物策略在不定值中取最小值、包装的学问在固定值中取最小值。

  4、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的乘、除法。

  四、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正方体3课时

  2、分数乘除法5课时

  3、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应用2课时

  4、综合应用5课时

  5、模拟测试4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这学期已基本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地做好练习和复习中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小一部分学生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明知道自己不懂也不问。特针对以上情况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二、复习重、难点:

  (一)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二)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5、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3、通过复习,提高自己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四、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3、要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现状,发现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理解。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自身负担。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五、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可采用的一些形式:自己出题目练习,自己去整理知识;自己与同学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复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复习时密切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习惯,使获得的知识更加条理系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兴趣、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全面达到小学毕业总复习的教学目标。

  二、总复习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或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定的各项教学目标。

  三、复习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

  1、数和数的运算: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沟通内容的联系。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重点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

  3、解决问题:复习简单解决问题,稍复杂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分数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等。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重点放在概念的建立和名数的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重点放在*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灵活掌握计算方法。

  6、统计与可能性:*均数的认识和求*均数的方法;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二)策略与方法转化、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三)综合练习和讲评

  四、复习具体措施

  1、制定复习计划认真分析本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2、加强集体研讨,提高复习实效组内教师统览整个小学段的数学内容,认真分析,明晰知识结构,抓住本质与关键,科学设计复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概念,法则,性质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已有知识能有系统的认识,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避免混淆。

  3、精心设计,提升复习的效率结合“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精心设计,提升复习的效率。课前唤醒旧知,明晰知识点,为沟通联系,建构网络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中串点成线,编制知识网,先由学生独立梳理知识,在小组归纳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拓展延伸,完善知识链,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应用中得到深化与提升。

  4、自主整理,建构知识体系。

  复习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回忆知识点。然后进行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使之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在知识理解与应用等方面有收获、有提高,增强复习的自觉性。

  5、静心设计,提升能力。

  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解题路径和解题策略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灵活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巧导精炼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提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学思考。

  6、以生为本,加强培优补差。

  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利用课后时间补差,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五、复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 5月18日

  数的改写和数的大小比数的 5月19日

  因数和倍数 5月20日

  2、数的运算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5月23日

  运算定律及简算 5月24日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5月25日

  3、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5月26日

  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5月30日

  5、式与方程

  6、解决问题 数与代数应用题6月1日—6月3日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线与角 6月7日

  图形的认识 6月8日

  *面图形的面积 6月9日

  立体图形的体积 6月10日

  2、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6月13日

  (三)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6月14日

  策略与方法

  “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6月15日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6月16日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6月17日

  综合练习与模拟练习2—3周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班实际,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进行全面、系统总复习。抓住*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深入开展复习。做到课课复习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多而不漏,多而不乱,重点突出,解决难点。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的学风、班风一般,学习态度端正,班级整体成绩居年级中等水*。但有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经常人在心不在。所以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率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空间想像等方式来辨认一个或多个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和相对位置。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通过直观活动逐步渗透投影几何的思想。

  5、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问题,从“量化”的角度来求出可能性的值,再进行比较,体会游戏中的公*原则。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由于可能性的知识与统计密不可分,复习时也要兼顾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6、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重点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小数乘除法的应用能力。

  3、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

  4、求多边形和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复习方式

  第一步: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第二步:分类复习。在单元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第三步:综合复习。通过测试、分析讲解,主要针对第二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

  五、复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1、练习设计要明确重点,突出关键,具有针对性,以点带面,辐射复习,不搞题海战,争取以少胜多,减轻学生的负担。

  2、加强对新旧知识理解的变式练习,明确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注意培优补差,提高班内考试的合格率与优秀率。

  3、坚持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多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交流,使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复习的全过程,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同时,促优生,

  4、定期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做后要检查。

  六、复习时间安排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十五—十六周)16课时

  分类复习与总复习················(十七—十八周)16课时

  综合复习检测、查缺补漏···················(十九周)8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同伴的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简便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容易出错,可能由于粗心或计算能力比较差,经常出错。另外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也不是很熟练,再者有一部分学生浮躁、懒散、不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都是复习过程中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

  三、复习时间 :

  第15周~第19周

  四、复习形式:

  基础复习、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五、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9个单元:1、观察物体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图形的运动 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打电话7、折线统计图 7、数学广角—找次品 9、总复习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图表、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六、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上三视图;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6、通过整理和复习,是学生知道打电话和找次品中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七、具体安排 :

  八、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训练,对于出错多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评和训练。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互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5)多采取独立思考、相互协作的复习方式。给学生留有较多的自主空间,充分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通过多种复习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对各类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师生共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提高和发展。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6)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5篇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

  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公布了,小明的数学才考了90分,每次他的成绩可都是班上名列前茅。当他看到自己的同桌,小红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100分的时候,心里非常不服气,心想:小红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如我,作业本上也经常出现错误,为什么这次我考的成绩还没有她好呢?小明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有火。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也没有好好睡觉。

  亲爱的小读者,你觉得小明这样对待考试的成绩,正确吗?

  妈妈发现这几天的小明表现不对劲,便问小明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小明点了点头,只好跟妈妈一五一十的倾诉。妈妈听完后,对他说:“考试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映一位同学这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如果你这次考了100分,这当然可以说明你这学期学习很认真,知识点和技巧运用掌握得比较全面与扎实,但是这次考了100分并不能表明你在学习上一点也没有问题,可能你的问题还没有在这次考试中暴露出来,因为一张试卷,测试的是你这段时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的一部分。你要学会,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样你会发现自己不断进步。”妈妈喝了口水又说:“小明,你这次虽然没有考到满分,但也不要气馁,好好检查检查你这次失误在哪些方,要克服学习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之所以小红这次考100分,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段时间,小红一直在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找原因,问老师。”小明点了点头说:“小红这段时间,还问我好多问题呢”!对呀,数学的重要点是什么:基础要扎实,思维能力要转化快,不懂就问,养成好的习惯,坚持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心一定要细,学会找错误。

  写到这里时,我发现这好像是写给我自己的故事,原来一次考试并不能表示未来,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考试成绩,你就能享受到学习带给我们的乐趣,希望马上升五年级的我,每门功课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2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妈妈去西缘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妈妈突然对我说:“女儿,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妈妈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妈妈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妈妈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妈妈再出几个给我做一下。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这时候妈妈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妈妈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妈妈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4

  泰勒斯是古代一个聪明的数学家,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5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日记18篇

五年级数学日记1

  20xx年X月X日 晴

  今天,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书店里人山人海,小朋友特别多,我看来看去,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忽然我发现了《一千零一夜》、《全阅读》和《寓言故事》和奥数书,这些书我都挺喜欢,于是我把这些书装好,走到收银台前,妈妈问我:“这些书共要多少钱?”我算了一下:10+10+18+19.8=57元8角,妈妈拿出100元,以问我要找回多少钱,我又算了一下:100-57.8=42.2元。妈妈夸我真能干,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五年级数学日记2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五年级数学日记3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爸爸说:“你这本书12.6元,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我想:50减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说:“16.6元。”“好,这16.6元就给你买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说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五年级数学日记4

  数学日记五年级:时差问题

  “不好了!”卧室里传来了一声叫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哈,当然是我啦。让我来告诉你当时的情况吧。

  由于我昨晚睡得很迟,所以我今天到7:10分才起床。可是,我7:30要上兴趣班呢!我非常着急,但是想起了我的座右铭:遇到困难是要冷静!我便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种情况和时差问题很像啊。不如列表,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说干就干,我花了5分钟列成了表:

  事情

  热牛奶

  买早餐

  吃早饭

  换装

  洗漱

  去补习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8分钟

  看着这列表,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我们可以在热牛奶的时候换装和洗漱,而妈妈也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去买早餐,早饭,我还可以在路上吃。这样时间刚刚好。

  这一天,我真的'没有迟到。

五年级数学日记5

  数学王国里,有四个“人”在吵架,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瞧瞧。

  数学国王整数的意外死去,使整个数学王国一下子沉浸在悲痛之中。

  王国的臣民们,都提出“不可一日无主”的'说法。经过三天的比拼,最终,四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分数、整数、小数、百分数。四人都想坐在国王的宝座上,所以吵起架来。

  整数振振有词的说:“上一届的国王是我们整数家庭的一员,我作为它的后代,理应让我当国王。”

  小数说:“什么什么,你们整数又要当国王,上一届的国王是你们,这一届,你们还想当?不能给别人一个机会吗?”

  分数却毛遂自荐:“我认为,我必定是这届的国王,你看你们自己,像是微缩小人一样,看我,多高呀!”

  百分数淡淡的说:“高不算什么,能力才是评选国王的标准。”

  四人眼看着就要吵起来了,忽然,有人提议,来一个比赛不就完了?四人都赞同这个主意。

  两天后,在中央广场上,举行了选举国王活动,整数穿着庄重的礼服,小数带着长长的尾巴,分数带着华丽的腰带,百分数身后挂着大排的挂饰。

  比赛开始了,主持人先问整数:“你会将‘1’化成百分数吗?”

  整数摇摇头,说:“我不太会换算。”

  主持人又问小数:“你会将‘1.2’化成分数吗?”

  小数也摇摇头。

  主持人又问分数:“你会将你的同伴‘38’化成小数吗?”

  分数说:“给我张演草纸我就会。”

  主持人又问百分数:“你会将你的同伴‘120%化成小数吗?”

  百分数淡淡的说:“等于1.2.”

  全场掌声雷动。分数、整数、小数甘拜下风。

  从此,百分数就成了数学王国的国王。

五年级数学日记6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露在外面的面。数学书上有这样一道题,那么,如果一直加小方块呢?那得一个一个算。多麻烦呀!我总结了一个规律,第一个面和最后一个面的面数是“4”,中间的那些方块只能露“3”个面,例:4+3+4是11(个)……2×4+(n-2)×3(用这个公式就简单多了!)

  上面我说的是横着摆的,那么竖着摆呢?我又发现了一个规律,第一个和中间的方块都只能露“4”个面,最后一个方块可以露“5”个面,其他面都被压住了!5+(n-1)×4(用这个公式简单多了!)

五年级数学日记7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很多种方法,而且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算得很快。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分数大小的'简便方法。

  例如:七分之八和八分之七,我一眼就能看出七分之八大,因为七分之八比1大的分数,而八分之七比1小。所以肯定是七分之八大。找一个中间数来比较,这种方法叫:找中间数。

  例如:二十九分之五和十八分之十,找中间数当然行不通。通分也不行。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一个是5,一个是10,可以化成同分子呀,两个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比较大嘛!二十九分之五化成五十八分之十,十八分之十不变。现在能比较了。这种方法叫:化同分子。

  例如:三十八分之十六和四十二分之二十三。这道题照样可以用找中间数的方法,不过它们的中间数不能是1,而是二分之一。三十八分之十六是比二分之一小,而四十二分之二十三比二分之一大。不用说,一定是四十二分之二十三大。

  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相信以后对你做一部分分数比大小的题目一定会有帮助。

五年级数学日记8

  在遥远的外太空,有一颗分数星球,由于每一位分数星球的子民都不一样,所以分数星也被人们称为“不重星”。在那上面住着真分数和假分数两个友好的部落。有一天真分数部落的国王“1/2”心血来潮,想去拜访自己的朋友——假分数部落的国王1,稍适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

  不一会儿,一辆身后有十万队伍护送的劳斯莱斯驶进“1”的领地,“1/2”国王一边大摇大摆地走着,一边哼着小曲。就在这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18/7”,朝“1/2”国王撞了过去。顿时灰尘四起,护卫都被熏晕了。过了好半天才醒过来,可这是国王已经不见了。护卫急了,正准备下令寻找国王,一个“9/7”走了过来。说:“我们走吧。”“你是谁?我们为什么跟你走?”“我是你们的国王!”“你是谁的国王?我们的国王是‘1/2’!”说完,护卫们都一哄而散找“1/2”去了。

  可怜的护卫,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9/7”就是他们的国王,因为“1/2”与“18/7”相“撞”就会得到“9/7”。

  “9/7”郁闷死了自己堂堂一代英皇,竟然沦落到年扫大街都不如的地步,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面前——“1”的皇宫。他决定进去试试运气,看看自己的老朋友有没有办法把自己变回去。于是,他敲了敲皇宫的大铁门,一个卫兵出来对他说:“先生,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9/7”说:“我想找国王。”“预约了吗?”卫兵问。“预约了。还差三分钟”为了见“1”,“9/7”只好撒了一个谎。那个卫兵看了一下表之后说:“还差三分钟了,快进去吧!”“9/7”大步流星地走进去,他不明白卫兵为什么在看了表之后说只差三分钟。那一头,卫兵打电话给“1”,告诉“1”他约的客人到了。“1”抓破脑袋也想不起他除了“1/2”还约了别人。“9/7”进来了,“1”对他说:“我们约过吗?”“当然,我是‘1/2’!”“9/7”随即把刚才法身的事情详细地跟“1”说了一遍。“1”想了一会儿,对“9/7”说:“这简单,只要你回去,找一个叫‘7/18’的分数,跟他撞一下,你就会变回来了。”“9/7”听后,立刻火速赶往自己的国家,找到了“7/18”,终于变回了原来的自己——“1/2”,他又一次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据说,“1/2”与“1”的友谊一直维持到了100岁……

五年级数学日记9

  快开学了,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一些图书,顺便逛逛商场。今天周六,天气好,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地来到书店,挑好书,准备去交钱,我突然发现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海报:凡带学生卡购买教辅之类的书,打八折优惠!我正好带了学生卡,可参加优惠活动。我立刻在心里算了一下:我买的教辅书的定价分别是14元和22元,一共36元,八折就是定价的80%,36×80%=36×0.8=28.8元,36—28.8=7.2元。我立刻告诉爸爸和妈妈,用学生卡可节约7.2元,爸爸和妈妈先是一愣,听我说完,高兴地夸我善于观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交完书钱,我们决定逛商场,一到商场口,妈妈首先看到一张海报:凡在本商场购实物满200元,再送一张100元的消费卷!她高兴地说:“太划算了!买200元送100元,不就是打五折!”爸爸笑了笑,问我:“妞妞!妈妈说的对吗?”我忽然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买200元送100元,相当于花200元钱买300元的东西,200÷(100+200)≈0.667=66.7%,相当于六七折,而不是打五折。我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妈妈听,妈妈顿时大悟:“还是女儿的打折知识学的好!以后要多向咱家宝贝请教,要不闹笑话了!”

  今天的事让我明白:好好学习,生活中才能做个明白人!

五年级数学日记10

  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对小区感兴趣,有四个问题困扰着我。小区有多大?一栋楼有多少户?总共有多少户?除楼以外占地多少?

  为了解决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发现小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200*80=16000(米)这样一算,小区占地面积就解决了,大约是16000*方米。

  第二个问题每栋楼的户数,就拿我家住的6号楼来说吧!楼高25层,两个单元,两户一个单元,户数是25*2*2=100(户)。7号楼和6号楼一样也是100户,4、5号楼是17层的,每栋楼应有17*2*2=64户;1、2、3号楼是小区最矮的楼了,每栋楼只有11*2*2=44户。

  第三个问题把刚才算的数加起来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户)。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小区绿化、停车场、健身器材、道路一样不少,小区绿化高达30%,*均楼间距40米,银杏树20颗,梧桐树15颗——小区中间还有一个鱼池,每天都有鱼儿在里面游动,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说了那么多,回到正题上来,我计算过了,*均每栋楼占地570米,七栋楼加起来570*7=3990(*方米)。除楼以外面积应是16000-3990=12013(*方米)。

  数学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许多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五年级数学日记11

  今天,我跟爸爸来到了华堂商厦。首先,我们先去给爸爸买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别喜欢的衣服。正好国庆特价打了八折。爸爸问我,一件衣服的价钱是150元,打八折就相当于衣服的价钱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元吗?我想:150*0。8,先把0。8看成8,再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出结果,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数五年级暑假数学日记 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结果得120元。我兴奋的回答打完八折这件衣服的价钱是120元。爸爸又问我:“通常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积一定比因数大,但为什么这道题的积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我想,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我非常有信心的说:“一个数乘大于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爸爸说:真聪明,那么除法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呀?””当然有 ,当被除数大于0 ,除数大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当被除数大于0,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 爸爸说:“那么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原价200元,打五折,现价是多少元?”我快速的回答:“100元”。爸爸高兴的说:“我女儿学会举一反三了!”

  买完衣服,我们就来到了地下超市,爸爸对我说:“商店奶制品搞促销,买二赠一,如果买两箱,相当于打几折?”我说:“不知道。”爸爸说:“买二赠一就是说花两箱的钱买三箱的奶。一箱50元就相当于花1元的钱买了150元的奶那拿100 除150就相当他打的折数, 结果大约是七折,你明白了吗?”我说“我明白了。”

  我越来越发现,数学试用于解决生活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日记12

  今天,我和爷爷、奶奶去张店的小商品城买东西,这里的人真多啊。我想:如果迷路了该怎么办啊?忽然,我看见有许多人围成一个圈,似乎在看什么。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张小商品城的*面图。奶奶来到了我的旁边,轻轻地问我:“辰丰,你知道,玩具区在电梯的哪一面吗?”“北面”。我脱口而出,“那你知道文具区在玩具区的哪一个方向吗?”这回,我想了一会儿才回答:“西北面。”“辰丰真不错,奶奶奖励你一个玩具怎么样?”“好哇,好哇。”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然后,我们兴冲冲的向西北面的'玩具区奔去……

  到了晚上,我望着窗户外面漆黑的天空问妈妈:“妈妈,你说,晚上天这么黑,那些郊游的人迷路了怎么办?”妈妈指着一颗星星说:“喏,你看,那是北斗星,它在北面,所以,那些人只要看见北斗星,就不会找错方向了。”“喔,原来是这样呀。”我舒了一口气,然后睡着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五年级数学日记13

  今天上午,我按照爸爸让我写的“假期计划”,开始了复习数学、练习数学、加强数学的“启动仪式”!

  刚开始,我觉得有点难,不过越做越觉得简单,觉得数学是那么有趣!例如:

  有一个五位数,最低位数字是8,最高位数字是3,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前三位数字的和与后三位数字的和都是19,这个五位数是多少?

  解答:

  先算出这个五位数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再算十位8÷2=4,然后算8+4=1219—12=7,最后算3+7=1019—10=9,这个五位数是39748!

  以前不喜欢数学、觉得枯燥的我,现在觉得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那么有趣了!你一定会爱上数学!

五年级数学日记14

  今年,我还是去妈妈的专卖店打工,正在为数学日记写什么的时候发愁呢,突然心生一计,我就来算一下店员们的工资怎么算的。

  通过妈妈,我知道了工资是底薪加提成算的,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底薪和提成,底薪是每月必发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按天数上班,就可以得到,底薪是1000元,提成是卖出多少货物,比如:你卖出300元的衣服,那么提成是那五十分之一,那么就是15元,妈妈说他们的员工,工资一般在2500-3000元,按最好的.员工,我们来算一下她(他)的提成,首先应该减去底薪的1000元,就是3000-1000=20xx(元),我们在用20xx×50=100000元。由此而知,售货员阿姨们赚钱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应该理智消费,不该买的不买,该买的也不能不买。

  现在我们来算一下她(他)一年可以挣多少钱,我们用一个月挣的钱乘12个月,就是3000×12=36000(元),我知道以前人的工资,一年只能挣上100元多,如今却可以挣上3万多元,证明我们的生活水*正在逐渐上升,我们的社会也越来越发达了。

  数学就是这样,生活中处处可见。

五年级数学日记15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16.5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市场出来之后,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和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的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是非常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各种问题。

五年级数学日记16

  今天晚上我去学跳舞,因为没有带水。所以,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瓶矿泉水。*时都是妈妈买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钱?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可是。售货员阿姨说不够,一瓶矿泉水要4元钱。哇。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

五年级数学日记17

  我很喜欢数学。因为数学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

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五年级数学日记18

  这次我打完比赛去了山东,我和队友们爬了泰山,爬完了以后,教练让我们算算自己,每小时爬了多少公里。

  我们从山下,爬到最上面,大概用了4小时,泰山我们爬台阶一共爬了8938米,我知道路程÷时间=速度,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就可以得出。

  算式:8938÷4=2234.5(m/时)

  然后上面有提到是每小时爬了多少公里,而我现在算出来的是米。米和公里进率为1000,2234.5=2.2345公里,也就是我每小时爬2.2345公里。

  现在看,觉得自己爬的还是蛮快的(*^__^*)。

  数学问题无处不在啊。。。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8)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折叠》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生活”部分的第二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之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立体图形和*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建立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今后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动探究式教学。即我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课件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观察、想象它们各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再出示三棱柱的展开图,让学生继续观察,它能折成什么立体图形?)立足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再让学生动手折叠“小房子”、“三棱柱”等立体图形,接着展开房子,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天窗和门,再通过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能力,经验与意识。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评议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其中,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使每位学生获取不同的经验与自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这节数学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实践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侧重教学的活动化,把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解思,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地发展。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去摆放长方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动手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再记忆结果的效果好不知多少倍。这样的训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是新课改中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存在原有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教学这种全新的内容时,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本节课的精髓所在,才能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深处发展。在让学生探究规律时,不仅仅让学生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等浅层的规律,更注重让学生挖掘规律后面的本质东西:3n+2、4n+1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这节课,如果没有课件,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弄清弄懂。如:演示几种摆法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等。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屏幕显示,陪以师生的讲解,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两点最深的体会:研读教材,走进去;活用教材,走出来。《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a÷b=n表示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30和36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明确了像36当两个因数相等时,只写其中的一个6。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毕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本来计划因数与倍数(12-14页)一节课讲完,实际操作一节课只能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12-13页)。下课后,与 成老师交流,她与我有同感。可从各种资料上看了许多教学设计,都是在一节课讲3页,我想,新内容概念多,一节课讲完,学生确实吃不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前面的知识基础,第二课时讲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一个数的倍数特征自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且还有充足的时间对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倍数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强化所学知识。

  所以我认为,课堂容量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缺少当堂反馈的时间,过大的容量使学生学的不够深入。我们教师总是想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其实这样反而会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也使老师无法照顾差生,知道差生接受的程度,今后要多思考怎样合理安排。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伴随着新的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些教学方法正被淘汰,随之而来数学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今年和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的伊始,教师是逻辑地显露与教学有关的旧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牵引?还是充分相信学生,放开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经验走向新知学习?

  第一次教学中,我一开始就复习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作了明确的暗示,定死了学习起点。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师铺设好的现成道路,毫不费力地从商不变性质中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次教学我却未作任何铺垫,上课伊始便创设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分饼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道思维的闸门。由于我没有“先入为主”的牵引,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他们才能按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知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给学生多大的探索空间

  第一次教学中,由于我指向明确,学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表面上看也是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得到的,但实质上整个发现过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尽力为学生除去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向着既定的目标走去,这无异于“替蝶破茧”,免去了挫折,封杀了学生的灵性。诚然,这样的教学快捷、高效、省时,教学一帆风顺,但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又有多大?学生的思路如出一辙,不敢越雷池一步,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次教学中,本人没有苦心突显玄机,牵引学生就范。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活动:写出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样的处理,创造了适合学生的教育,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推敲、试误、生疑、验证,从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是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激励着学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丽的数学恢复为火热的思考”,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与生俱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在学习上展现出创造的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连续不断地生成了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感受,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

  三、存在不足

  班里有一小部学习有倦怠、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本人的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的及时让他们被缺补漏,导致养成了它们做作业的非留不做侥幸心理。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时,还无法兼顾全体学生,一部分后进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关爱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2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要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衡现象→不*衡到*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天*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衡或者不*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20xx年新修订的课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还提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数学广角内容是最能体现这些方面的重要载体。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新领域,旨在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与整体性,即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

  2、学生会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打电话”的简单问题;

  3、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

  在课堂中我分了四个步骤来实施: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以好情景的创设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捕捉契机,渗透方法

  (一)基本通知方式——逐一打电话

  (二)首次优化方案——怎样打节省时间

  (三)化繁为简,合作探究——大数转化成小数

  (四)再次优化方案——引导学生将方案一、二与逐一打电话对比,然后方案二由于方案一对比,在对比分析找出最优方案。这样以充分的合作探究感悟层层递进的优化思想和化繁为简转化思想。

  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2、总结规律,强调要点。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以小组汇报与课堂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力争完成两点思考: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2、充分发挥教材最大价值,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力争培养学生4种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在设计时有纠结——“生活中的倍增现象”到底要不要渗透,具体实施中有遗憾——对学生关注得还不够。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教学设想是: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从学生站队(实践活动,活动认知)的直观动作认知到画线段图进行形象的图形认知,最后抽象出数学算式,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图形模式)表示组合方案,最后寻找相同的地方,经历同中求异,再异中求同的探究过程。

  1.课伊始,直接从解决问题入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组合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就直接从参加比赛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站一站、演一演、列举、画线段图、画*面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2.抓住本质,构建数学建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本节课我想重点突出把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过让学生对比几种方法,从而发现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但是由于本节课组合是一节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探究过的数学领域,所有在上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放给学生直接去探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方向。试想一下:学生能想到用画线段图、*面图的方法吗?所以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否则就会造就大批的学困生。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走进教材,以整体的眼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认知规律。要将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引发学生观察、猜测、实验、合作的探究过程,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使学生自觉产生这种需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的、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教师在1节课中教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一些教学智慧,多一些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学会灵活地引领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首先通过课前谈话解决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去重点来研究第一环节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城西中心小学占地约为9/10公顷,如果按面积*均分成三块不同的区域,每块区域占地多少公顷?题目一出,学生马上就把算式列出来了,9/10÷3,怎么计算呢?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最终相出了好几种方法。如9/10÷3=0.9÷3=0.3(公顷)9/10÷3=(9/10×1/3)÷(3×1/3)=3/10(公顷)9/10÷3=9/10×1/3=3/10(公顷)(因为把一块地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三块,其中的一块就占了这块的1/3,所以直接乘以1/3)等一些方法,通过比较最终得出9/10÷3=9/10×1/3=3/10(公顷)这种方法简便。接着我把9/10该为10/11,让他们再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学生们发现还是用这种方法简便,10/11÷3=10/11×1/3=10/33(公顷),最后,让他们观察、讨论、交流9/10÷3=9/10×1/3=3/10(公顷)与10/11÷3=10/11×1/3=10/33(公顷)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发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整数的倒数。第二环节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我把例题该为城西中心小学占地约为9/10公顷,如果每块区域占地为3/10公顷,*均分成几块不同的区域?有了第一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马上就想到9/10÷3/10=9/10×10/3=3(块),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他方法不用了呢?学生们说马上异口同声的回答,如果你在把9/10换成10/11的话,小数不行,除数转化为1麻烦,反正只要乘以它的倒数就行了。接着我又问如果老师把9/10公顷换成1公顷,你认为又该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说还是乘以它的倒数。那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们脱口而出。第三环节,做一些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教师在教学时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今天在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学说话,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和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因为今天教学的倍数和因数是讲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教师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书上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由这些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当学生认识了倍数之后,教师进行了设问:8是4的倍数,那反过来4和8是什么关系呢?尽管学生无法回答,但却给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数”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8是4的倍数,反过来4就是8的因数,接下来2和8的关系,学生也迎刃而解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1、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有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学生在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利用学号这个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目的在于把学生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又感觉到学号这个数,会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游戏。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学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

  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中,我呈现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完后先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的?分成了哪几类?由于采用分的标准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让学生说标准的过程中,感悟到质数和合数的各自特征,一点点的提炼归纳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类、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思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在教学小数乘除中,教材将内容分成了两部分,就是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教学顺序上有了一个先后之分。这里就又凸显了四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所以照理说学生应该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旧知联系新知学习计算,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所遗忘,在教学新授时遇到了旧知不熟,却还要利用旧知教学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教学前不得不对旧知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中,计算的错误率很高,*时学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没有检查的习惯,就连考试中的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这都说明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较低,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错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开发错例的策略。

  1.改错前,找病根

  每次发现学生的错题,我通常会要么自己替学生找出错误,要么让学生自己找错误,虽然很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学生马虎,但是我觉得又都不能只有马虎来搪塞。刚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学生训练多了,对自己的错误也能逐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同样错误在解题过程中的再度出现。

  2.析错因,巧归类

  学生做错题,往往都是因为这三种原因造成的:

  (1)不仔细读题形成的错题。如:题目要求取近似数时,有学生解答后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积时,有学生往往是看到数字就急于列式计算,把单位换算抛之脑后;有些题目中的数字,学生抄题都会出现误差。

  (2)由于不规范做题引起的错题。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借助于原有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经验,不愿按部就班,喜欢口算。

  (3)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清造成的错题。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很难进行自我调整。如计算1.2×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2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以整十数在整数末尾加零。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秘诀,免再错。

  在此基础上,我“对症下药”,考虑这些错误能否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避免。

  (1)针对出现第一类错题的情况,我的解决方法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旦出现典型性错误,就立即集体纠错讲评;课堂外,对几个“错误大王”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求学生读题,做题前采用“标注法”(即将题目的重点、易错点标出给自己提示),想明白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仔细分析思考,然后再进行解答。

  (2)针对出现第二类错题的情况,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题目书写的格式进行训练作业。这样,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不会因为忘记不同题型的不同要求而导致整个结果的错

  (3)针对出现第三类错题的情况,我把新、旧知识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真分析小数和整数的区别。这个分析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研究,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如做题中的“自问法”(即每做完一步思考、自问“我求出的是什么”)和做题目后的“逆推法”都是切实可行的。

  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学生在错例资源的利用中发挥了潜能,从而掌握了一些解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监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这个单元中,教材是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这个方法虽然说使得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更加的接轨,让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简单。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教材中故意避开了减数和除数为未知数的方程,如:a-x=b或a÷x=b,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如x+b=a或bx=a的方程。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也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8岁,小明Х岁,爸爸40岁。”很多学生列出了这样的方程:40-Х=28,方程列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应该怎么解呢?允不允许学生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方程?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还是让学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样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列法是不被认可的,那么以后在学习“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时,学生的思维不就又和现在冲突了吗?现在学习的节方程中,学生很容易看见加法就减,看见减法就加,看见乘法就除,看见除法就乘,如把30÷Ⅹ=15的解法教给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的学生很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越教越是糊涂,把本来刚建构的解方程方法打破了。如果不安排,那么每次在出现的时故意回避吗?

  在教学列方程解加减乘除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做一做的题目,这题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也能更好理解数量关系。小明今年身高152厘米,比去年长高了8厘米。小明去年身高多少?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去年的身高、今年的身高、相差数。追问: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

  去年的身高+长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8cm

  今年的身高-长高的8cm=去年的身高

  你能根据这三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尝试列方程。几乎全班学生都是正确的。

  X+8=152 152-x=8 152-8=x

  追问学生你对哪个方程有想法?学生一致认为对第三个方程有想法?生1:这个根本没有必要写x,因为直接可以计算了。生2:x不写,就是一个算式,直接可以算了。我肯定到: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未知数始终作为一个“解决的目标”不参加列式运算,只能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所以这样的x就没有必要。接着让学生解这两个方程X+8=152 、152-x=8方程。学生发现152-x=8解出来的解是不正确的。告诉学生减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我们小学阶段不作要求,所以你们就无法解答了。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关系,他们之间有联系吗?其实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有加法转变过来。因此,我们在思考数量关系时,只要思考加法的数量关系,这是顺向思维,解题思路更加直截了当,降低了思考的难度。接着只要把未知数以一个字母(如x)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x+b=a,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接着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探究bx=a的解决问题。

  我这样的教学不知道是否合理?其实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乘除法时,早就对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有所感知,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要不要运用等式的性质对学生再加以概括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不管是在知识和技能上,或是情感和态度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以下是本人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作为一名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是最基本的。我在本学期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多数学生对于老师所授的内容很快就接受了,而个别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有些内容要不断重复的讲才能被消化。所以在备课时,我针对不同的差异选定不同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案,了解每一人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二、常抓课堂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学期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勤于思考。有时还采用比赛的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进行小组互动比赛,。那些*时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这时候也特别专心。一堂课下来,动则不乱,收到了良好的课效。

  三、及时做好教辅改的工作

  作业是检查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业量越大学生对知识掌握就越好,应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出合理的作业。数学是相容的,有些题型只不过稍微变了一下内容,思路、解题的方法还是一样,这样的题可以只选典型的例子来做,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的作业,我及时批阅,对于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及时辅导,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有时难顾及到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四、多练、多听、多交流

  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多向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优秀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写听课笔记,并参与评议,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虽然教无定法,但好的教学风格,好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学期我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个体。教师应本着遵重学生前提为出发点,遵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差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遵重学生,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学生只有认可你这个教师了,他才会有信心学好这一科。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分数的混合运算是本册的重点、难点,本单元包括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以及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计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会做分数乘除的应用题。学生很容易掌握计算,应用题我主要采用让学生找等量关系,先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再把以知条件代到等量关系中,求出数量。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效果较好。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我主要让学生画图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尝试画图,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画图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充分交流后作出正确示范,在画图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不错。已知比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计算,这对学生来说较困难,是个难点。我采用已下四步:1、让学生找单位“1”。2、根据题意画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找出与单位“1”的数量关系。4、然后根据关系列出方程或写出算式。

  刚开始觉得学生掌握的不错,每一课用的时间较短,没有进行过多的训练,等到三课上完后,进行综合训练时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分不清楚是用乘还是除、是用单位1加还是减等等。我发现主要原因是没有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步步落实,没有备学生,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虽然方法较好,但学生掌握的较差。只有让学生把每一种类型的题目搞懂、分析清楚,再进行混合运算就容易多了。后来我又根据上面的方法和策略,一步一步让学生落实,最后学生才能掌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探究和交流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2.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但有部分学生不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原因是有个别的口决不过关,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如:本课在探究新知中学生很快就用竖式算出了结果,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用加法计算,这可能跟学生曾预习过有关,也可能因是这学期第一堂课,前面复习的时间稍多些,以至没有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有关。当时我很快地进行因势利导,直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交流,理清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之后的十几分钟用于练习。学生说出1.5元就是15角,算出积后再“缩小10倍”就可以了。引号中准确说应该是“缩小到它的1/10”,连我自己也忽略了,因此没有提醒学生纠正过来,今后将特别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学生的概括能力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足够述说的时间。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

  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篇(扩展9)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380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