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陶然亭的雪阅读答案-俞平伯 陶然亭的雪全文讲解

陶然亭的雪阅读答案-俞平伯 陶然亭的雪全文讲解

更新时间:2023-04-16 20:57:26 点击: 来源:yutu
陶然亭的雪①
俞平伯
那天是雪后的下午。我们雇了两辆“胶皮”②,向着陶然亭去,但车只雇到前门外大外郎营。车轮咯咯吱吱的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我们遂由南池子而天安门东,渐逼近车马纷填、兀然在目的前门了。街衢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濛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塑的。若移在江南,檐漏的滴搭,不终朝而消尽了。
我们下了车,踏着雪,穿粉房琉璃街而南,眩眼的雪光愈白,栉比的人家渐寥落了。不久就远远望见清旷莹明的原野,这正是在城圈里耽腻了的我们所期待的。累累的荒冢,白着头的,地名叫做窑台。我不禁连想那“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所谓瑶台。这本是比拟不伦,但我总不住的那么想。
那时江亭之北似尚未有通衢。我们踯躅于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都很像江亭似的。商量着,偏西南方较高大的屋,或者就是了。但为什么不见一个亭子呢?藏在里边罢?
到拾级而登时,已确信所测不误了。然踏穿了内外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幸而上面挂着的一方匾;否则那天到的是不是陶然亭,若至今还是疑问,岂非是个笑话。江亭无亭,这样的名实乖违,总使我们怅然若失。我来时是这样预期的,一座四望极目的危亭,无碍无遮,在雪海中沐浴而嬉,宛如回旋的灯塔在银涛万沸之中,浅礁之上,亭亭矗立一般。而今竟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为城圈之中以习见而不一见的,则已往的名流觞咏,想起来真不免黯然寡色了。
然其时雪又纷纷扬扬而下来,跳舞在灰空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粗呢氅衣上。趁它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进衣襟去。“下马先寻题壁字”(宋周邦彦《清真集》中《浣溪沙》句),来来回回的循墙而走,咱们也大有古人之风呢。看看咱们能拾得什么?至少也当有如“白丁香折玉亭亭”一样的句子被传诵着罢。然而竟终于不见!可证“一蟹不如一蟹”③这句老话真是有一点意思的。后来幸而觅得略可解嘲的断句,所谓“卅年戎马尽秋尘”者,从此就在咱们嘴里咕噜着了。
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屋里所唱出的正是一个样子的。这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换一句干脆点的话,就是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它恰好给喝了一点热热酽酽的东西,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都软洋洋掸着腰肢不自支持了。
书声还正琅琅然呢。我们寻诗的闲趣被窥人的热念给岔开了。从回廊下踅过去,两明一暗的三间屋,玻璃窗上帷子亦未下。天色其时尚未近黄昏,惟云天密吻,酿雪意的浓酣;阡陌明胸,积雪痕的寒皎。似乎全与迟暮合缘,催着黄昏快些来罢。至屋内的陈设,人物的须眉,已尽随年月日时的迁移,送进茫茫昧昧的乡土,在此也只好从缺。几个较鲜明的印象,尚可片片掇拾以告诸君的,是厚的棉门帘一个;肥短的旱烟袋一支;老黄色的《孟子》一册,上有银朱圈点,正翻到《离娄》篇首;照例还有白灰泥炉一个,高高的火苗窜着……
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那户外的尖风鸣呜的独自去响,倚着北窗,恰好鸟瞰那南郊的旷莽积雪。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的雪痕,一半飘着的雪华,上上下下,迷眩难分的尤为美满。脚步声听不到,门帘也不动,屋里没有第三个人。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的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材材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④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两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的外缘⑤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这也无烦高谈妙谛,只当咱们清眠⑥不熟的时光便可以稍稍体验这番悬谈了。闲闲的意想,乍生乍灭,如行云流水一般的不关痛痒,比强制吾心、一念不着⑦的滋味如何?这想必有人能辨别的。
【注】①本文作于1924年1月,选入时有删节。②即人力车,车轮外箍实心橡胶车胎,故名“胶皮”。③比喻一个比一个差。④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⑤佛教语,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⑥指躺卧在床上休息而未入睡。⑦意为努力克制自己的心思,不起心动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亦幸而雪在北京”,表达了作者能欣赏到北京之雪的庆幸之情,这与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表达的对母亲的感情是相同的。
B.陶然亭无亭,只有几间让人“习见而不一见”的老屋,便令作者怅然若失,说明他尚未能领会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的“变与不变”的哲学。
C.“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是指在北风尖冷、素雪飘零中已经、正在或即将被冻结的天下万物,也即姚鼐笔下“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的被冰雪冻住的世界。
D.俞平伯在雪中的陶然亭“闲闲的意想”,与郁达夫“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向院子一坐”,都饱含着一种悠闲的情调,一种文人暂且超脱时局困扰的闲适心态。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沐浴而嬉”,比拟精妙,不单写出了作者预想中陶然亭耸立于茫茫雪地之中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融入了对陶然亭雪景的憧憬之情。
B.“会向瑶台月下逢”“下马先寻题壁字”“蝉噪林逾静”等古诗名句的引用,或引起抒情,或推动叙述,或辅助议论,自然贴切,增加了文章的文化色彩。
C.俞平伯细腻描写了陶然亭之雪的“莹明不滓”“白得可爱”“干净得尤好”。从对北京自然之美的描写来看,与《故都的秋》一样,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D.与《登泰山记》对雪的简要描画不同,选文紧扣题目中的“雪”字,从街衢的雪、窑台的雪、预想的雪、亭中的雪到北窗的雪,反复渲染描绘,而未给人繁复拖沓之感。
8.周作人说俞平伯散文“涩如青果”。选文的语言入口虽涩,而有回甘,请摘引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9.作者的情感常常包蕴于景物描写之中。《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而本文俞平伯则说:“瓶笙的吱吱响,是静之独一异品。”显然,其中的情感是不同的。请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两篇散文情感特点的理解。(6分)


6.D(A项史铁生表达的是悔恨之情;B项作者的怅然若失与《赤壁赋》中的哲学无关;C项不是“天下万物”,而是作者心中那些已经、正在或将要淡忘的美好回忆。)
7.C(不是“全方位多角度”,而是小巧集中。)
8.答案:略(提示:可以从俞平伯散文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典雅的古文、欧化语、方言等不同词汇来分析;也可以从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错杂的特点来分析。评分主要考虑对所摘引原文分析的准确和恰当与否,只要准确写出其用词、句式上的特点即可。)
9.(1)《荷》的情感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1分)朱自清在蝉声与蛙声中,得以暂且排解内心的不宁静,因此有淡淡的喜悦;(1分)可是这种喜悦是短暂的,不宁静的情绪很快又重回心头,感觉到自己“什么都没有”,旋即重新陷入淡淡的哀愁之中。(1分)
(2)《陶》的情感是平和闲适的。(2分)(若喜悦、欣喜、陶醉、快乐、满足等,得1分)瓶笙的吱吱声,并没有特别的动听之处,是因为作者内心的闲适平和,才觉得它是“静之独一异品”。(1分)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74470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74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