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观后感 >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词,所谓“美”实际上就是“善”

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词,所谓“美”实际上就是“善”

更新时间:2022-12-30 18:22:46 点击: 来源:yutu
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词,所谓“美”实际上就是“善”。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但是,“美”究竟还是同“善”有区别,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善”,如《左传》桓公元年的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这里的“美”,其含义明显不同于“善”。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许多。大量的材料说明,这种明显的不同于“善”的“美”,在最初指的就是能直接给人以感官享乐的声、色之美,而且连味的美也包含在内。
《国语·周语下》记单穆公的话,明确地指出声、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战国后期,荀子还曾多次谈到“味”“声”“色”的美。他说:“……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荀子·王霸》)
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说明,最初所谓的“美”,在不与“善”相混的情况下,是专指味、声、色而言的。这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从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来看,最初对与实用功利和道德上的善不同的美的感受,是和味、声、色所引起的感官上的快适分不开的。其中,味觉的快感在后世虽然不再被归入严格意义的美感之内,但在开始时却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从字源学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德文的“Geschmack”一词,既有审美、鉴赏的含义,也有口味、味道的含义。英文的“taste”词也是这样。中国的“美”字,最初是象征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虽然其含义同后世所说的“美”有关,但所指的是在图腾乐舞或图腾巫术中头戴羊形装饰的祭司或酋长。在比较纯粹意义上的“美”的含义,已脱离了图腾巫术,而同味觉的快感相连了。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宋徐铉注说:“羊大则美,故从大。”这就是说,“美”是味道好吃的意思,“美”与“甘”是一回事。《说文解字》释“甘”云:“甘,美也,从口含一。”虽然这是汉人的说法,但保存了起源很古的以味为美的观念。
上述字源学的考证说明,在中国,“美”这个字也是同味觉的快感联系在一起的。两汉以后中国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如钟嵘和司空图关于诗歌的著作,还常常将“味”同艺术的鉴赏相连。“味”同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并一直影响到以后,绝不是偶然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味觉的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的萌芽,显示了美感所具有的一些不同于科学认识或道德判断的重要特征。首先,味觉的快感是直接或直觉的,而非理智的思考。其次,它已具有超出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求吃饱肚子而已。最后,它同个体的爱好兴趣密切相关。这些原因,使得人类最初从味觉的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以及道德的考虑很不相同的东西,把“味”和“美”联系到一起。但味觉的快感终究缺乏充分的社会性的内容,因此到后来就被排除到了美感之外。
(摘编自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典籍中“美”的含义,有时与“善”同义,有时指声、色、味给人以感官上的快适。
B.中国的“美”字,最初是与巫术图腾有关的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形象,其含义与后世“美”的含义相关。
C.两汉以后中国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仍然沿用了先秦时代的“以味为美”的观念。
D.因为味觉的快感缺乏充分的社会性的内容,所以味道的美就被排除到了美感之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通过对比“美”与“善”含义的不同,证明了“美”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善”。
B.文章引用的先秦典籍的例子,其目的都是论证美的感受是与感官的快适分不开的。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大体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中国早期的美学思想,逻辑清晰。
D.文章通过论述中国“以味为美”的古老观念,说明了“味”同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密切关系。
3.根据文章观点,下列名言中不能体现美感的特征的一项是(  )
A.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B.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C.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D.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答案】
1.C
2.D
3.B

【解析】
1.C.“以味为美”中“美”是味道好吃的意思,是从字源角度对“美”释义。而原文“钟嵘和司空图关于诗歌的著作,还常常将“味'同艺术的鉴赏相连”,意思是这些评论者用“滋味”“韵味”等词语来评价作品。两个表达中“味”的概念被偷换了。故答案为:C。
2.A.“通过对比“美'与“善'含义的不同”错,并没有对比。B.选项表述理解错误,开篇《左传》引例是证明“美”同“善”有区别,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善”。C.“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错。故答案为:D。
3.B.这句名言谈的是“审美”的要求,而不是“美感”的特征。故答案为:B。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guanhougan/45341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guanhougan/45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