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电磁学论文优秀5篇 电磁学论文优秀5篇怎么写

电磁学论文优秀5篇 电磁学论文优秀5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3-24 09:45:16 点击: 来源:yutu

如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电磁学论文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学论文范文 篇一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磁场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第二个要点,也是麦克斯韦对电磁场理论的最主要的贡献.这样,不但传导电流(由电荷运动引起)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且变化的电场(或“位移电流”)也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也就是说,产生磁场的途径有两种:电流(传导电流)或者变化的电场(或叫做“位移电流”).甲种本的这个例子所讲的“运动电荷要产生磁潮,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

一、把“运动电荷要产生磁潮理解为电荷运动形成电流(传导电流),这个电流要产生磁场,这是中学生所能理解的层次.按照这种理解,这个电场是由传导电流产生的,而不是由“位移电流”产生的,即不是由变化的电场产生的.甲种本的论断是错误的.

二、从较高的层次来理解“运动电荷要产生磁潮这句话.电荷的运动是任意的,由于既有速度v,又有加速度a,这个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磁场是非常复杂的,要用电动力学的方法才能处理,一般中学生不可能理解到这一层次,而且这时在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中,既有由变化的电场产生的,也有由传导电流产生的,到底哪一部分主要,要视电荷的运动情况及观测点的位置而定.在电荷附近(近场区)磁场主要由传导电流产生,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磁场是由变化的电场产生的”.

电磁学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特性;均匀平面波

作者简介:张清河(1969-),男,湖北当阳人,三峡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179025)、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共同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71-02

鉴于“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电子与通信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各国高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直将其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1-3]对于电子与信息技术类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而言,“电磁场与电磁波”无疑是理论性最强、逻辑性最严密、数学工具应用最多、概念最抽象、涉及应用领域最广的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想、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复杂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等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讲授“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多年,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强化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一、教材内容灵活处理

我校选用文献[4]作为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材,它同时也是国内多所高校选用的教材。在多年讲授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媒质的电磁特性”一节中,教材直接给出了介质表面极化电荷面密度、磁化电流面密度的表达式,没有具体的推导过程,学生理解不了。事实上,这一结论的前提应该是自由空间中单一均匀介质表面,而教材中没有明确这一前提。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先推导出任意两种不同均匀介质形成的交界面上极化电荷、磁化电流面密度,然后再退化到自由空间中单一均匀介质表面,下面仅以极化电荷为例。如图1,由于两者介质的极化强度不同,极化迁出与迁入的电荷不相等,导致在交界面的薄层内存在极化面电荷分布。

二、注重课程在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在阐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特别是在若干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均匀平面波在各向异性媒质中的传播”一节时,重点放在均匀平面波在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播。首先介绍了电离层依据电子浓度的不同,具有层状结构的分布特点,如D层、E层、F层等,在地磁场的作用下,电离层具有两个特性角频率,即电子的回旋角频率和等离子体临界频率。并指出电磁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与这两个频率紧密相关。当电磁波频率接近电子的回旋角频率时,将发生磁共振现象,导致电磁波能量损耗极大,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吸收最大,这是短波通信应该尽量回避使用的频率。为了实现卫星通信,电磁波频率必须高于等离子体临界频率,否则信号将不能穿过电离层。另一方面,频率小于临界频率的电磁波不能穿透电离层而被反射,利用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可以实现短波远距离的通信和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这正是天波雷达的基本原理。在讲述“天线阵”一节时,结合现代军事尖端武器装备,讲解了相控阵雷达及相控阵天线的概念,并简要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即通过控制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就能够改变天线阵波束最大值的指向,实现主波束在全空间的扫描。讲解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传播时,结合海水的导电特性,向学生解释了为什么对潜通信要用长波通信。在讲解电磁波的极化概念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收音机和电视的天线架设不同,并简要介绍了电磁波的极化在微波遥感、光学工程、分析化学等应用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结语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难学难教,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又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大量穿插理论知识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实例等,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Jin Au Kong.电磁波理论[M].吴季,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柯亨玉。电磁场理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电磁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工程电磁场;ANSYS;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64-02

“工程电磁场”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对场论的掌握,因此课程公式较多,并且抽象,给课程的学习增加了难度。有限元法[1-2]是求解边值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电磁场一些简单工程问题的求解可以使工程电磁场的一些物理概念更直观更形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对工程电磁场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随着计算机理论的迅猛发展和有限元技术的逐渐成熟,不同形式的电磁场均可以通过相应的有限元软件来实现,使本来看不见、摸不到的电磁场可以通过场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求解域、边界条件、分界面的衔接条件等,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场图,得到更为直观和形象化的电磁场模型[4]。

1 实例

导体块嵌入理想的铁磁体中,给定的方向的电流,分析计算该导体块的磁场,能量,焦耳热损失,和洛仑磁力。

a) 方块导体的电磁计算示意图

b)方块导体的洛仑磁力计算示意图

如图1a所示,导体块的磁导率为,和电阻率,方向上的电流为。长宽高分别为:,,,导体块上下面及左面满足磁通量垂直的边界条件,在电流的入口及出口端面和右面满足磁通线平行条件。

理论计算:

2 运行结果

2.1 仿真云图

图2a、2b给出了Ansys所求导体沿x方向磁感应强度等值线图及矢量图,注意的是这些值取得都是在节点上做平均值后的数据,可看成是单元中心的值,即

等处的值。图2c、2d为导体沿x方向磁场强度等值线图及矢量图,这些值也可看成是单元中心的值

2.2 数据表格

表1给出了Ansys计算的所求导体各单元的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流密度、焦耳热、电磁力、储能及总计,我们可以将该表和前面的计算结果比对,其符合度还是很好的。注意的是计算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时应考虑各单元的中心位置。

3 结论

本文通过求一导体的电磁参数的实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Ansys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其他相关实例也可如法进行,也可应用于工程电磁场课程的仿真实验中去。将有限元法与“工程电磁场”教学相结合,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电磁场问题的仿真计算,电磁场相关参数以更直观、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电磁场问题的直观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较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泽忠。工程电磁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 倪光正,杨仕友,邱捷,等。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电磁学论文 篇四

关键词:新型电机;电力学体系;电力学熵;玻尔兹曼定义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具有磁效应,展开了电磁学的研究。1821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提出了电动力学。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并用它设计制造了人类第一个发电机。1873年麦克斯韦在著作《电磁学通论》中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基本完善了近代电磁学的理论体系。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开始研究磁流体发电。磁流体发电利用磁场实现能量转化,达到高功率、低污染的效果。本文将从磁流体发电机开始,逐渐深入探讨电力学体系,类比热力学体系,提出能够研究新型电机甚至深化电磁学理论研究的理论体系,电力学熵的概念,对一些电磁学现象进行讨论,为设计新型电机打下基础,并为电磁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磁流体发电机

磁流体发电机将带电的流体(离子气体或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喷射到磁场中,正负电荷受到洛伦兹力发生相对运动,利用极板收集在磁场中相对运动的正负电荷,通过电荷积累在正负极产生电势差,从而起到发电作用。

磁流体发电机极板间饱和电压研究:不同于多数文献中的推导过程,下面的推导考虑了更实际的情况,得出不同于其他文献中U=Bvd的结果。

考虑到极板间距较小,磁感应强度较大,磁流体流速大等因素,稳定运行时单位时间内输入电荷量视为定值,等效于输入恒定电流I,设i为外电路电流,q为极板电荷,c为极板电容,u为路端电压,R为外电路等效电阻,于是由电荷守恒列出极板电荷微分方程:

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可知极板间电势差=路端电压u,由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于是上式可化为:

显然上式是个一阶线性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由于u、i、q都是关于时间t的函数,采用分离变量法对方程求解并代入初值i=0,t=0可以得到:

饱和电压即为

umax=IR(无限接近)

基于下文内容,新的推导结果能够支持磁流体发电机和普通发电机的稳定状态是等效的。当然,这种新型电机与传统电机也不尽相同,由于引入了电场、磁场,一些相关指标的计算和理论问题的处理不能只用电路知识解决,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理论体系来研究包含场与电荷体系的新型电机。

二、对比热力学体系建立新的电力学系统

人们曾利用热力学定律研究、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实用的热机,我们也可以仿照热力学体系利用已有的电磁学定律,建立一个新的电力学体系:

第零定律:等势体、稳恒电路中没有电荷交换。由稳恒条件下电流密度与时间无关得稳恒电流连续性方程可证。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采用电动力学中已有的能量守恒定律表述形式:由坡印廷定理和Maxwell方程中的两式:

联立,可以得到场和电荷系统能量守恒定律表示式,其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分别为:

第二定律:电荷(正)在自况下只从电势高处移向势低处。

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阐述了熵增加原理及完美晶体熵为零的结论,那么不妨假设电力学中也存在熵增加原理。当然这里的熵不是已有的热力学熵,我们不妨称为电力学熵,简称电熵,符号暂定为SE。对于绝电体系(与外界无电荷交换),dq=0,因此熵变恒为零。对于具体熵值的确定,请参看后文的电力学熵的玻尔兹曼定义。

以上3条定律构建了新电力学体系的框架,可以作为电磁学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三、电力学熵

下面我们对定律中最重要的物理量――电熵进行讨论。

1.电熵的定义(微分形式):设系统的电荷量为q,平均电势为Φ,则

2.电熵的物理意义:判断电学过程的自发性,或者说是否对外界造成影响。

描述场与电荷体系能够做功的程度。类似于温度升高,不能做功的能量增加;电势升高,可以做功的静电能增加。

反映电荷分布的混乱程度。不同于中性分子,电荷在导体上均匀分布时更为秩序,因为电荷分布受导体自身物理性质影响,如导体表面曲率。

3.计算:利用带电体系静电能微分方程dE=Φdq,可得Φ2dSE=-dE可见静电能自发地耗散导致电熵增加,符合实际。上文定义的电熵同克劳修斯熵一样只适用于平衡体系,因此有关电熵的计算要借助坡印廷定理及后文中的玻尔兹曼定义。但上述变换技巧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甚至可以应用于微观,因为后文将体现Φ2具有特殊意义。

四、实际问题

电场力做功:假设在真空中有一对孤立的充满电的理想极板,让带电粒子横向通过,粒子将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并被加速,消耗了电场的能量。由电容器静电能公式

可知,能够维持板间电压的有效电荷减少了,这是电荷分布改变导致的。电荷向边缘集中加剧边缘效应,导致了能量的损失。

当将上述极板接如电路维持其电压恒定时,外源提供的能量既要供给电场力做功,又要维持电荷分布,其值应大于粒子增加的动能。电动力学已经证明,这个值是静电场做功的2倍。

由于该系统能够做功程度下降,可知电熵增加,便捷的解释了上述现象。

磁流体发电机:从对磁流体发电机启动过程的讨论,我们看到磁流体发电机能够输出稳定电流是有理论依据的,电动力学指出电路中的电能都是由运动的电磁场传输的。从电熵角度看,磁流体发电机启动时由于外电路电流趋于与输入电流相等,即电荷增量趋近于零,电熵趋近于一个定值,说明整个电机趋向于一个稳定状态,类似于传统直流发电机形成的稳恒电路。

上文还提到磁流体发电机与传统电机略有不同,是因为磁流体进入磁场后,在没有能量输入的情况下电熵减小,这意味着磁流体对外界一定造成了其他影响。不妨利用电磁学中的磁荷理论,将其与上一个问题类比,我们可以得出磁荷分布改变的结论。因此要维持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只是磁场力对外不做功,这解释了磁铁需要“充磁”。

在上述问题中,电熵在定性描述电荷分布上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描述很模糊,并且与热力学中的克劳修斯熵类似,它们都只能描述体系的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下,定义无法描述熵变,但玻尔兹曼熵的提出使熵的概念在自然科学中被广泛应用,并有学者证明了两种熵是等价的。为了扩大电熵的适用范围,我们尝试赋予电熵玻尔兹曼定义形式。

五、电力学熵的玻尔兹曼定义

在玻尔兹曼孤立系统中从微观角度可以证明克劳修斯熵和玻尔兹曼熵的等价性。由克劳修斯熵的定义以及dQ的微观意义,在玻尔兹曼孤立系统中

进而,利用全微分变换和斯特令公式可以推导出玻尔兹曼熵S=k1nΩ

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对电熵定义式做相似的处理,根据玻尔理论中能级的概念,我们认为能级上粒子的电势能与能级能量成正比,于是有

e为粒子平均电荷量,m、n为常数,对比可知,电熵具有玻尔兹曼熵的形式,只是温度T被参量-nΦ2替代,因此电熵与玻尔兹曼熵的形式呈线性关系,所以

SE=k′1nΩ

k′Q为电力学熵的玻尔兹曼常数,其值与玻尔兹曼常数k有关。

综上所述,在玻尔兹曼孤立系统中,我们证明了电力学熵具有玻尔兹曼熵的形式,这意味着电熵是场与电荷系统的状态函数并能反映电荷分布的结论同时得到证明,电力学第三定律得到补充(完美晶体电熵和热力学熵均为0)。我们预期电力学熵与热力学熵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再开系中有关电熵形式的问题暂不讨论。

结论

对磁流体发电机的讨论引起了对电力学体系中更深层理论问题的讨论,新的电力学体系能够研究与电场、磁场紧密结合的新型电机,同时利用状态函数电力学熵,可以对电磁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电力学熵的基本定义同克劳修斯熵一样具有局限性,而电熵的玻尔兹曼化证明了其能有效反映场与电荷体系的性质,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电力学熵因此获得了在以后的各种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都可能。

电磁学论文 篇五

关键词:电机学;建构主义;变压器;旋转电机

作者简介:赵海森(1982-),男,河北邢台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刘晓芳(196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机学”部级精品课建设项目(项目编号:GJ2011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49-02

“电机学”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由于其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以及时空概念抽象等特点,该课程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电气专业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学生也称之为“天书”。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十几年努力,通过三维动画、人机交互以及可视化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了基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课件,成功解决了电机内部电磁场的可视化问题。[1,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较透彻地讲授一些涉及电磁场理论方面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物理概念,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容易接受,这就有必要结合现代认知理论对“电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技巧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进。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应用于“电机学”变压器和旋转电机部分的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取得了明显教学成果。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认知理论的重要一个分支,该理论主要关注如何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感性,该认知理论的观点主要包括接受知识、建构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生长点三方面。[3]以下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理论及其在“电机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建构主义接受知识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

1.接受知识方面的理论描述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方面,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不是把知识机械地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对于“电机学”的学习并不是单一地接受电机理论知识,而是要紧密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新知识学习中,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电机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电路”、“大学物理―电磁学”等基础课程,这使得学生初步具备了从“路”的角度去分析一些电力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场”的概念也具有了一定认识。而“电机学”是一门集电路、磁场以及磁路结构为一体的交叉性综合课程,其基本要求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磁场和电路的基本物理概念,并利用其从磁路角度分析变压器和电机内部的电磁关系,最终能够实现利用一种等值电路来描述上述电磁关系,以达到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2.典型教学实例分析

在“电机学”绪论部分教学内容中,需要对磁路的概念进行介绍,为后续变压器和旋转电机部分的基本电磁关系奠定基础。该部分内容中涉及磁路基本定律和一些基本物理概念,例如磁动势、磁通、磁阻等,在上“电机学”之前,学生并未接触过上述概念。只通过书本中的文字描述对磁路基本定律进行学习,学生理解起来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果将该部分内容与“电路”中所学的电路模型进行对比讲解,便可明显增快学生认知过程。为此,引入如图1所示的简单磁路模型及其等效磁路图,图中F为磁动势,Φ为磁通,Rm为磁路磁阻。在教学过程中,以此图为例引导学生将图示等效磁路和已经学过的电路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将磁路分析中所涉及的磁动势、磁通、磁通密度、磁阻、磁导等一系列抽象物理概念与学生知识体系中所掌握的电动势、电流、电流密度、电阻、电导等概念进行一一比较,寻找两者的共同点,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对上述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构主义在学习过程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

1.建构学习过程方面的理论描述

在学习过程方面,该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既包括建构新信息、新知识结构体系,又需要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改造与重组。这就要求在“电机学”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不能单纯地灌输,应将教学内容中前后有关联的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

2.典型教学实例分析

在“电机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是将电机内部磁通按其作用和分布特点分为主磁通和漏磁通两部分对基本电磁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别列出各个绕组的电路方程进而得出等值电路。在变压器教学部分,由于变压器属于静止电机,学生能够直观接受其实际结构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尤其是对于主磁通和漏磁通的理解,故该部分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讲授,如图2(a)所示变压器的二维模型图,图中Φm为主磁通、Φs1和Φs2分别为原副边漏磁通。但对于旋转电机而言,受三维结构影响,学生对电机绕组分布及铁芯结构尚缺乏深入了解,无法深刻认识电机主磁通和漏磁通的特点。为此,可建立电机三维物理模型,对其各部分漏磁场进行可视化描述,如图2(b)中的主磁通Φm和漏磁通Φs1所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分析漏磁通产生位置及性质的差异,将漏磁通分为槽漏磁、端部漏磁和谐波漏磁三部分。利用上述方法讲解后,可使学生对电机三维结构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理解“电机学”中利用主磁通-漏磁通法分析旋转电机基本电磁关系的分析方法,同时也可以完成对变压器和旋转电机基本电磁关系分析方法的整合和重组。

三、建构主义在教学生长点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

1.教学生长点方面的理论描述

在教学生长点方面,该理论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应该把学生现有知识或经验作为讲授新知识的起点并引导学生从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从已经讲授内容中衍生出来的和未讲知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利用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去学习未知的、抽象的电机理论知识。

2.典型教学实例分析

在电机学教学内容中,电机内部磁场分布以及磁极判别通常是初学者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较熟练掌握了变压器基本电磁关系部分的知识,为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结合变压器基本结构及电磁关系,将其与电机之间建立必要联系,为分析电机的磁路和磁极服务,所设计的课件如图3所示。其中,图3(a)为单相壳式变压器铁芯模型;假设其绕组通入直流电,所通入电流流向、磁通路径和形成的N、S磁极如图3(b)所示,然后将壳式变压器的气隙由细长型变为圆形,可得磁路和N、S磁极如图3(c)所示;进一步将变压器外圆和槽形也变为圆形,便可得到如图3(d)所描述的电机简化模型,可以看出此时的磁路仍在铁心范围内,而N、S磁极仍在铁芯内圆。

利用上述方式对电机内部磁场和磁极进行分步讲解后,得出的旋转电机可以看作带有气隙的变压器,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结合以往所学变压器知识对旋转电机结构和内部磁场以及磁极判别进行认知,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变压器的角度去理解旋转电机,这也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中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中等值电路内容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

“电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物理概念抽象且较难理解。本文将建构认知理论融入“电机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从认知理论角度将以往学过的知识用于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改进了讲授技巧和教学方法,降低了对电机学中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实际课堂教学实践表明,结合现代认知理论所改进的讲授技巧和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电机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适应不同认知特点及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培养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应立,刘晓芳,陈希强,等。电机学多媒体课件的体系结构和知识表示方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60-64.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4625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4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