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两型社会倡议书通用5篇(两型社会倡议书通用5篇作文)

两型社会倡议书通用5篇(两型社会倡议书通用5篇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03 19:28:57 点击: 来源:yutu

两型社会 篇一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推行节约措施,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减少环境破坏和各种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倡议书 篇二

港下中心幼儿园创建“两型社会”倡议书

亲爱的家长,你好!

港下中心幼儿园正在创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幼儿园。“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园充分认识到建设“两型”幼儿园的重要意义,积极承担起建设“两型”社会,宣传和实践“两型”理念的重要职责,创建节能校园,培育环保人才。幼儿园通过创建“两型”学校示范校,广泛培养节约意识和资源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消费理念,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让每个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上与“两型社会”建设倡导的价值观产生共鸣,主动将“两型社会”建设责任内化为真正的发展觉悟和自觉行为。我园珍惜资源、崇尚节俭的氛围初步形成,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创建学校也在积极创新机制,寻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方法。

在这里我们也发起倡议:希望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创建活动,在家庭中树立环保节能、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

无锡市港下中心幼儿园2011、5

两型社会 篇三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能源、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

两型社会 篇四

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08金融 叶璐 200801102139

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中东部地区,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两型社会”是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占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型社会”的核心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管理、技术、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做出创新。

1 武汉城市经济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发展不平衡

武汉城市圈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其开放开发的步伐参差不齐,其中武汉是湖北省内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原因在于武汉处于国内大陆腹地中心“九省通衢”之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金三角”(武汉—香港—上海,武汉—北京—上海)的关键交汇点和重要经济支点,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石是湖北省发展基础较好的老工业基地。天门、仙桃、潜江、鄂州四市处于中游水平,孝感处于一般水平,咸宁、黄冈由于山区、老区多,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二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

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处于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孝感、咸宁、黄冈、天门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区域范围较大,特别是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经济较落后的山区,明显地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作为第二产业主体的工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且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与带动作用不强;第三产业仍以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其发展受工业和城市化滞后的瓶颈制约。

三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问题。武汉市及周边部分城市属于老工业

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型化,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能耗较高,排污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

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现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实质就是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现状的不足,既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解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又要根据城市圈地域差异显著,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条件有待改善;城乡卫生状况较差,人居环境不优;社会矛盾较多,人们的安全感有待提高等等。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安康、求和谐的美好愿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要针对重工业比重较大、耗能相对较高的特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发展经济与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两者的“双赢”。一方面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废弃物以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另一方面要坚持技术进步与淘汰落后相结合,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以节能降耗和减排为突破口,加快冶金、石化、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投入强度上总体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整体较弱,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转化能力不足。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效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推动各城市经济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倡导采用节能、节水、节材新工艺、新技术,大力削

减污染物排放。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行传统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从而达到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的和谐统一。

4、增强武汉辐射力,带动圈内经济全面发展

尽管武汉城市圈近年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由于圈内各市基础条件不一,综合实力差别较大,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武汉一市独大情况比较突出。要实现圈内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力。武汉市在继续扩大自身优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圈内8市的合作和协调。要依托武汉大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依托武汉大交通,加快构筑人流、物流、休闲旅游圈,按照一小时经济区的理论,统筹好区域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圈内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武汉城市圈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两型社会 篇五

论“两型”社会及现行发展状况

什么是“两型”社会,怎样发展“两型”社会,如何实现“两型”社会,“两型”社会的意义在哪,这种种的问题都是我们要研究课题。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改革试验的依据是“科学发展观、自身实际、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动力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要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目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实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针对长株潭城市圈“两型”社会,我搜集了些资料,并且实地做出了些调查。在“两型社会”绿网中找到了些近年改革的数据:

第一:实验区对湖南省经济的拉动。在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推动下,全省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增长迅速,2006湖南省全年GDP总量7688.67亿元,2008年GDP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11555.03亿元,2009年增长到13059.69亿元,2010持续增到16037.96亿元,2012年湖南省GDP首次突破两万亿大关,达到221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国前十。其中,全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3%,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6%,第三产业得到平稳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低碳经济蓬勃发展。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介绍,湖南高度重视低碳发展。近几年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负责控温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工作的决策与协调,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强化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2012年12月7日,召开全省十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工作会议,推广的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共八百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00亿元。随着工作的扎实推进,湖南万元GDP能耗已由“十五”期末的1.4吨标准煤下降到1.2吨标准煤以下,相当于累计减少二氧化碳6000多万吨。能源结构得到优化,同时林业用地128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成果突出。

第三:大力开展湘江的整治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湘江对于湖南人来说就是母亲河(www.),湖南省提出将湘江打造成中国莱茵河的构想,大力开展治理湘江的水环境的活动,取缔污染严重的工厂和企业,发展度假休闲的湘江风光带。目前,长株潭三地湘江空气指数达标率远超国家平均率。

第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长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0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65个。科技成果有“超级杂交稻研究”“高性能碳制备”等等。

在取得一些成果的情况下,现在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在调查的过程中,有许多市民不知道,或者不知道“两型社会”的概念,在农村,村民完全不清楚这是什么概念。所以在宣传的力度上,需要大力加强,要让人民参与进来,“两型社会”才会发展的更好。另外,在发展过程中,环境的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在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存在这一定的矛盾。科研的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科技成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是很强。

谈到长株潭“两型”社会,看到这的经济,环境的改变,作为山西人,我想谈谈家乡。山西作为产煤大省,119个县(市、区)有94个产煤县,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有典型性。长期的煤炭开采带动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但是随着资源的耗尽,山西的资源型社会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全省转型声急《关于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初步研究》上报国务院,建议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我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成功的转型,在经济,和生态上同时发展。

“两型”社会是我国迫切需要的,迫切成为的社会。在这道路上,需要全国的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梦,是你我的梦,“两型”社会是你我共同的社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5篇《两型社会倡议书》,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6895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6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