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优秀8篇】(家风家教心得500字)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优秀8篇】(家风家教心得5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2 22:41:34 点击: 来源:yutu

家风家训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家风家教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优秀家风家教事迹材料 篇一

李坚真作为老一辈革命先驱,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到建国后历任省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等领导岗位,始终如一坚守信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献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60多年,身后没有为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分钱。她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家人亲属常怀律己之心,规范言行举止,继承优良品德,并留下不少廉洁家风故事广为传扬。

这样的钱出不得

李坚真于1907年出生在丰顺县小胜镇东叶畲小山村,她的弟弟李永良第一次到广州看望她却是在1969年。平时,李坚真对家乡亲属要求很严格,写信或者捎来的话总是:“我很好,你们不用挂念,不要浪费时间、金钱,不要专门到广州来,你们在家要搞好生产,做好工作。”

这一回,弟弟终于得到姐姐同意,到了广州。他首先感觉就是惊奇:这就是经过长征的姐姐家吗?房子普普通通,家具很旧,几张长条凳,一把藤椅,一张在乡下也常能看见的茶几桌,实在与他想象中姐姐的房子相差太远太远了。

一天,永良小声地说:“姐姐,老家的房子太旧了,我们住的还是你出生时候住的老房子,现在打算盖一座新的。”同时,提出要大姐帮助盖房子的要求。李坚真听后,笑了笑说:“姐姐没有钱,即使有,也是党和国家的,家里要盖房子,还是自力更生好。”此后,弟弟听从姐姐嘱托,自力更生,真的建起了新房。

这样的字签不得

李坚真有个侄子叫建强,他父亲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是到退休的年龄了。当时,建强很想“顶替”退休的父亲,跳出农门。那个时期前后,许多人也是通过“顶替”,办理“农转非”,吃上了“商品粮”。

那年建强41岁,已经超过40岁的界限,申请材料被主管部门退了回来。建强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思夜想,最后,想到了姑姑李坚真。认为就是“一岁之差”的事情,只要姑姑说说话,让有关部门照顾自己一回,实现自己的愿望应当不成问题。

后来,建强带上申请书,到省城找到了李坚真,希望她拿起笔来写下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批语。

出乎建强意料,李坚真听后却是沉默。许久,她才慢慢地说:“共产党不能世袭,不能是一代做官,就要代代做官。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

这样的“好意”领不得

1973年,亲属得知李坚真将择时回家乡的消息后,决定修缮被烧毁的房子。当地领导得知后,便在她回乡前,从民政部门的。救灾款项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房屋。

李坚真回到后,公社领导如实向她作了包括修房在内的情况汇报。她一听到从公社民政救灾款中拨出400元帮助修建自家房屋,顿时脸色变了,当场严肃地批评了公社领导。她说:“搞老区建设有老区建设款,群众有困难有困难补助款,遇上灾害有救灾款,你们知不知道救灾款是国家专项开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转移动用,这是一条铁的纪律。你们以我这次回乡之机,随便动用救灾款修建我家老屋,这样做,在社会和群众中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你们想过没有?必须马上将这笔钱收回来。”

在接见侄儿等亲属时,她还专门就这件事向亲人们语重心长地作了一番解释:“救灾款是救命钱,是党和政府关心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特殊经费,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照顾、关心的原则性问题。公社领导出于一片‘好意’,特批了400元救灾款给我们家修房子,这样的‘好意’,伯母领不得,你们也领不得啊!”后来,这笔已拨下去的款又被公社收了回来。

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篇二

每个家都应有好的家规、家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家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说不清,其实我每天的生活,都有一条看不见的航线在指引着我一路前行的方向,那就是家里的家规。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我家的家规家训。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从严治家,以勤修身,以礼服人。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家的孝不重大节,却重小节。吃饭的时候家里的餐桌的座位安排,老人上座,依次长幼排开,体现了我们对老人的尊重。对于礼,就是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应该讲礼貌,不说脏话不辱骂他人,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礼还是要有诚信,我认为在孩子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礼还要做错事就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每户人家的规矩可能都不一样。如我家是“食不言,寝不语”。吃完饭后,不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如果桌子上有鱼刺、骨头等等要用筷子将它们扫入碗内。还有一个家规是净,衣服、毛巾、洗碗布等必须要摆放整齐,起床后把被子叠起来,家里的垃圾不能随便扔,必须要扔在垃圾桶里,每天一次必须去倒,要维持自己房间的卫生,自己房间的地面要拖干净等等。“净”的规矩带来的是无比的“清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我家的规矩之一,从小开始,我们自己若是轻度感冒了,就要自己去看医生,从小学开始自己洗衣服等,从小就独立,就会比别人家的孩子生活经验丰富了。

每个家庭的家规都有所不同,好的家风、家规在生活点滴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以上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规中的一部分,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建设和谐、文明、健康、富有的幸福家庭。

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家风家教 篇三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是我们休憩心灵的地方。人,因为有家才有牵挂,因为有家才有后盾,因为有家才有力量。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亲的爱像涓涓的溪水温抚人心,沁人心脾;父亲的爱像巍峨的高山给人力量,让人依靠。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确实母亲平时虽然爱唠叨但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还是心疼我们,而父亲则不同,他总会给我们正确的引导。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那一代,生活不富裕,物质比较紧缺,所以他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小,父母虽然总是努力给我们最好的,但是从来不允许我们浪费任何东西。小孩子不懂事,吃饭的时候总是占一碗,却剩半碗,一开始爸妈只是说我几句还总吃我的剩饭,后来父亲因为这件事批评教育了我很多次,我也就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以前住在平房的小院子,别人家总是用哗哗的自来水洗院子,或者天气热的时候为了凉快点,常流着水冲院子,可母亲不同,她专门备了一个洗院子的桶,接了水来洗,脏了就用来浇花,她还总是唠叨邻居家的阿姨们,不要忘关水龙头,被唠叨的多了,也有几个阿姨效仿了母亲的做法。即使现在住了楼房,母亲也从来不浪费水,洗完菜的水用来冲厕所,别人说你也不嫌麻烦,妈妈说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干旱地区每天只可以有一杯喝的水。虽然只是一些点滴小事,但父母以身作则给了我们好的榜样,我们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孔融让梨的故事代代相传,足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多么注重“谦让”这项美德。小的时候不懂事,和姐姐总是打打闹闹,谁也不让着谁,一个漂亮的发卡,一颗美丽的糖果。.。.。.什么都可能成为我们矛盾的起因。在这一点上,母亲从来不纵容我们,每次不管什么原因,不管谁对谁错,总是每人先打一顿再问原由然后批评教育,渐渐的我们姐妹两个就姐友妹恭了。和邻居的孩子闹矛盾的话就更别说了,纯属找抽,不管别的孩子欺负了我们,还是我们欺负了别的孩子,我妈总是带着我们上门道歉,一开始我们很不服气,为什么明明是别人先欺负我们,我们却还要道歉,母亲说不管因为什么,和别人发生矛盾就是不对。这样的做法为我们现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妈妈教会了我们——与人相处,让字为先。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礼仪大邦,虽然现在没有封建社会那么复杂严苛的礼仪,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可废的礼仪代代相传。“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乃是最基本的礼仪,从小父母就这么教育我们。比如说坐在炕上必须盘着腿,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吧唧嘴,有客人的时候必须客人先动筷,走路必须抬头挺胸,衣着最好干净整洁。.。.。.记忆里最清楚的就是父亲第一次打我,因为我吃饭的时候不听话,一会躺下了,一会坐起来,吃一会,玩一会,那时候年纪小,父亲开始很纵容,后来觉得女孩子不能太没样子,我吃饭时的坏习惯就这样被父亲一筷子纠正过来了。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都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篇四

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叫《虎妈猫爸》,讲的是教育孩子引发的家庭纷争。对待孩子,“虎妈”采取高压手段,“猫爸”则是百般顺从。分歧不仅在年轻父母之间,老一辈也各执己见,各有招式,爷爷奶奶是极度溺爱,外公则不惜动用暴力手段来管教。

这个家庭在教育价值观方面太混乱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结果家庭不能和谐相处,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断制造出家庭悲剧。这种现象,现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爷爷奶奶老一套,爸爸妈妈用新招,有的使用土办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价值观不同,家风也就模糊混沌,家风不好,不止影响孩子前途,大人也难有幸福。

再往大处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不好了,社会风尚又怎么可能清纯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人说,孩子是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得找到时代价值的公约数。

从古至今,家风和国运,也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现在,各地也都在倡导“最美家风”,寻找“最美家庭”,就是因为,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家风关系社会风尚,影响国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经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众所周知的《弟子规》、《礼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就记载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细节,有很多家训警句,现在依然可以作为人生应秉持的原则。去年,我市武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五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那么,家风是什么,我理解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种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核心,烛照着每一名家庭成员的心灵世界,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源泉。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领导干部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

优秀家风家教事迹材料 篇六

人生路上,风雨同舟,洒下真情款款。王永菊和陈明,这一对普通的职工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事业、生活和家庭的真谛,留给了我们“相依一世、相知一世”的真情和感动。

丈夫原是贵阳市南明烟叶复烤厂的一名驾驶员,妻子王永菊是花溪区孟关乡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师。在结婚十余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爱戴孩子、宽以待人,在家中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一、爱岗敬业,爱校如家。

作为妻子的王永菊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人,曾担任过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工作,由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曾先后被评委市、区、乡级的优秀班主任,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好老师。在工作中,她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在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同事们悉心关照、热帮互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王永菊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心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她始终坚持责任心是做人之本,责任心是成事之源,所以她在工作中始终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的心态努力并且奋斗着。

二、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在新婚后的第二年,丈夫陈明因鼻咽癌放化疗留下的后遗症日趋严重,并使得听力、语言能力和吞咽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现在已经完全失去听力,退养在家中。就是在患难之际,妻子王永菊一面多方打听名医帮丈夫治疗病症,一面悉心照顾家中老人与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丈夫日趋衰弱的身体,王永菊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对她而言,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丈夫把食物顺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呛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她时常开导丈夫,让丈夫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丈夫陈明也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在家里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好女儿,自己生活上的琐事从来不让妻子操心,因为丈夫失去听力,那一张张的小纸条成为夫妻俩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的纽带。几年的时光,妻子王永菊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撑着家庭。结婚至今十一年,是十一年的坚守,王永菊,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面对新婚丈夫的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许会有多种选择,每种选择,也都会找出各种理由,然而正是由于王永菊这种天性的爱心和善良,愈加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十一年来的坚守,王永菊始终没有放弃过,面对长期病弱的丈夫,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正是王永菊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突显出人生的壮美!

三、互敬互爱,尽心尽力。

王永菊精心照顾丈夫,更是细心的照顾着公婆的起居,她知道丈夫的病对年迈的公婆打击有多大,尽管自己背后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只要面对二老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经常给老人讲笑话逗他们开心,经常劝说老人,说开心话,讲大道理,她对二老说:“医学越来越发达,什么病都会有治理的办法的,陈明的病一定会治好的。”十多年来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及对家人的爱,将这个幸福温暖的家维护和经营着。

在生活上相濡以沫,对待家庭和老人,王永菊也是分外的用心和孝顺。陈明生病住院期间,妻子王永菊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不让家中的二老担心和操心,还经常打电话安慰他们。二老为了给王永菊减轻负担,除了料理好家中的所有事务以外,还尽心尽力替她照顾好女儿。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相依一世、相知一世,这就是和陈明的爱情写照,一对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

家风家教 篇七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认,并且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染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虽然这些事情都不绝对,但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依旧存在着。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历史上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但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着我和妹妹。我们家一直坚信勤为本,只要踏踏实实,付出必定有所回报,父母勤勤恳恳在乡下做着他们的小本生意,做买卖有点“大大咧咧”,零头不要了,称高了就这样吧,这个不值什么钱,你拿上用吧,因为这种经营风格,小本买卖做的红红火火,不仅供我和妹妹读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房。我当年读高中,也算是闻鸡起舞者,每天沉浸在题海战中,无论天气变幻,我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一心只读“高考书”,最终以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妹妹亦是如此,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培养出两个本科生,这在村里是何等荣耀的事,父母一时间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现在想想,我和妹妹性格之中那些勤恳的因素确实是受父母持家的影响而来的。而且会影响我们一生,在我们一生中都会起着积极的作用,我特别希望我能将这种积极的东西传给我的孩子。

谢谢父母对我身体力行的教导,你们也许是不起眼的小农民,却是我和妹妹人生最好的导师。

蔚村小学幼儿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

贺凤琴

期末接近尾声,,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慢慢的闭上眼睛回想这个学期发生的点点滴滴,打扫卫生,做好报名工作,迎接孩子们到学校,安抚个别有情绪的孩子、常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适应学校、爱上学校、爱上学校的老师,每一次接到的任务都有收获和感想,因为这些收获和感想让人慢慢在教育工作上变得成熟和有经验。因为忙碌而充实,因为充实而收获,因为收获而成长,就因为如此才感觉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得到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副班主任的工作作出总结。

一、对自己的要求;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2、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做好幼儿的习惯培养;

1、用心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2、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如喜欢含手指、翘脚、驼背、不喜欢喝水、饭前饭后要洗手、上厕所要冲水„„)

3、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4、练成喜欢睡午觉的好习惯、准点睡觉准点起床,不赖床。

5、对幼儿针对书本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

6、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在幼儿的教学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

2、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4、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四、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值得我沉思的一点是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不够耐心对待。我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基本不让我担心,有些孩子还可以帮助我做很多事情,如传话、拉窗帘、关窗、放东西、整理作业本等等,因为他们的灵活、聪明把我误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为什么你就不行呢?每到脱衣服的时候她就在那发呆,不知所措,直到我来了她才慢慢的走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不会脱衣服,我当时就在想其他孩子的聪明能不能分一点给她呢?老师如果不在呢,孩子你是不是不换衣服了呢?这孩子就是应变能力不够,胆子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确实是有点急,因为这急给孩子施加不少压力,几次对她急之后孩子就没找过我说不会换衣服了,我仔细观察这孩子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找小朋友帮忙了,自己也学会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完成几次自然也就会了。希望接下来的工作对孩子们的爱多一些再多一些,甚至把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篇八

良好的家风,历代相传,它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一份文化的传承。当我们翻开历史文化的史册,从司马光的《训诫示康》一直说到名垂千古的《朱子家训》,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说到被誉为为官之典范的《曾国藩家书》。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打上了深深的家庭文化烙印,一份份的家风、家训、家规也被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所重视,所传承,所发扬。

近期读《傅雷家书》,也许只是一份份家长里短的书信,而饱含的却是一份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是由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也是一本苦心造诣的教育名篇,它也为我们展现了良好家风的养成。

家风家训在一个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抓好家风建设,对孩子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本书中有句话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起起伏伏,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会如死水一般。”傅雷也正是用这样鼓励和训诫的话语,提醒着自己的儿子,也提醒着每一个书的读者,努力做一个经得起挫折和磨砺人。尤其是在文中傅雷多次的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例子来教育孩子,这个罗曼罗兰笔下倔强的天才少年,也似乎就这样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吧。

透过一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感动,我想应是那份浓浓的情感吧。就像文中所说的家的意义,远远不会是一所房子所能概括的,它是一份精神,凝聚着每一位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对生活,对家庭那份深深的热爱。它是一种文化,代表了那些悠久的,优良的家风家训的传承。

优良的传统,星火相传,良好的家风是份宝贵的财产,读读《傅雷家书》,感悟良好的家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启迪人生的智慧。转眼间,自己从20_年年底到_高速这个大家庭已有一年半了,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走,从一名新入职的职工转眼成为了老职工,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更多的是“厚德文化家风”的耳目熏陶,在这份宝贵的“家风”影响下,感悟的是“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的高尚情怀。

_高速我的家,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服务的境界,也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这就是家风,我爱这个家。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家风家教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6636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6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