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基督教讲章生命的意义

基督教讲章生命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2-02-25 13:02:11 点击: 来源:yutu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这个概念通过许多相关问题体现出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基督教讲章生命的意义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基督教讲章生命的意义

  基督教讲章生命的意义

  经文:约20:31;约14:6

  社会上的人今天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他们认识到只有健康了生命才能存在于世,才能活得长久。人们的观念就是生命就是我还活着,死了就是生命的结束。但有 的人对于生命的看法不是以生死作为评判,如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写的《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他是从 精神层面来看待人生。_应该如何看待生命,这是我们的信仰问题,表现在我们对于所信靠的神的认识,因为我们基督_生命的看法和世人不一样,耶稣基 督从死里复活,改变了人生命的结局。今天和弟兄姊妹分享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

  一、生命是什么?

  1、一般的认识:就是有生命的物质体还活着

  2、圣经中的启示:是有灵的活人,人不仅有一个活着的肉体生命,还有一个神所赐的灵性生命。

  创2:7“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二、生命从哪里来?

  社会上好多的学说,只是说明了一件事情,就是物质生命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变化,就是所谓的进化。但它根本没有说明和解释生命来源的问题。它能够说明物 质体生命的构成,但为何有如此精密的构成却无法说清楚。有做这方面研究的生物学家和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有智慧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 相信生命是神的创造,是来源于神。从《创世记》一、二章中我们可以从神的启示中看到世界万物都是神的创造,生命来源于神的创造。

  创1:11—13“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发生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创1:20—25“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创1:21“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 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出 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

  三、肉体(物质)生命的有限

  因人的悖逆,犯罪得罪了神,远离了神,所以肉体(物质)的生命就有限了。

  创2:15—17“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诗90:10“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四、人类灵性生命的光景

  用罪深梦死来形容今天的社会上的人不为过,虽然肉身活着,如同行尸走肉,贪图罪中之乐,只贪图肉体的享受,与神隔绝,没有神所赐的灵性生命。

  彼后2:12“但这些人好像没有灵性,生来就是畜类,以备捉拿宰杀的。他们毁谤所不晓得的事,正在败坏人的时候,自己必遭遇败坏。”

  犹1:9—11“天使长米迦勒为摩西的尸首与魔鬼争辩的时候,尚且不敢用毁谤的话罪责他,只说:‘主责备你吧!’但这些人毁谤他们所不知道的。他们本性所 知道的事与那没有灵性的畜类一样,在这事上竟败坏了自己。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

  我们今天当思想我们的灵性生命如何?我们信靠了神,有否靠神来改变自己?主耶稣为我们被钉十字架,又为我们从死里复活,我们属灵的生命是否与主复活的生命相连?

  生命被每个人看重,但人所看重的是肉体(物质)的生命。_不仅看重肉体的生命,更看重灵性的生命。因肉体的生命终将过去,信靠独一真神的人,灵性的生命才得以永远的存活,就是永生,这是我们基督_所追求的。

  基督教讲章:生命的交通

  _不是开始于宗教的仪式或动听的称呼,乃是开始于神的生命。有一天我们在人生的路程中,遇到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你得着了祂,祂便进入你里面,把神的生命赐给你。从那一天开始,你不只是有亚当所遗传而来的生命,还有神的生命。这个新生命的开始有许多特征,例如有平安的感觉,也充满了赦罪和喜乐。当你犯了罪,这生命在里面会责备你,新生命的开始有许多方面的变化,基督_变是从里到外的,绝非由外面的教育所得的;当你里面有了新的生命,你自然就有新的生活,你的生活习惯就改变了。从前你看见基督_什幺感觉,现在你遇到基督_姊妹,里面就欢喜,满了爱的感觉。所以基督_以后,就需要交通和祷告。

  新生命的特点──渴慕亲近神

  生命的交通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你若把一只狗单独关在一个地方,牠会感到痛苦,但若有几只狗相伴,牠便感到欢喜。同样,仅仅一只羊跟随牧人,会感到痛苦,若有几只羊同在一起生活,牠就会感到快乐,因为生命相同所以能够沟通。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就算你是一个好静的人,也很喜欢自己所饲养的动物,但若把你和牠们长时间关在一起,我相信你一样会感到痛苦,为什幺呢?因为你们生命不同而不能沟通,牠最多只能向你摇摇尾巴,却不能有什幺交通。我们原来的生命是受造的,不能与非受造的生命(就是神的生命)交通,除非先得着神的生命,所以_得救以后不单消极地厌恶许多罪,又积极地渴慕亲近神。就如每次祷告说:“亲爱的主耶稣啊!”里面就感到甘甜,纵然他从前是一个不喜欢耶稣的人,甚至恨恶祂,但信了主以后,他里面有了神的生命,这生命使他渴慕神。因此,每次亲近神、与祂交通时,他都会感到很舒服,正像一个孤单的人,可以亲近自己的父亲或兄弟姊妹,便会感到十分欢喜和安慰,何况我们今天有了神的生命,得以天天亲近父神,这岂不是更加喜乐幺?

  与神交通──祷告

  _如何才有能力过得胜的生活呢?全在乎于他的生命是否与神“交通”。神不是仅仅用表面的律法来要求我们不能杀人、不可赌博、不能醉酒。今天我们在新约时代里,也是在恩典中,神先将祂自己赐给我们,叫我们有能力胜过外面罪的引诱,来过一个荣耀祂的生活。电灯本身并不会发亮,可是当它与电源通上时,灯就发亮了。同样,基督_为世上的光,就要与神“相通”。如果每天都亲近神,与神有交通,生活就满有能力,自然就会胜过罪的引诱、试探。

  与弟兄姊妹交通

  _得救以后,就需要学习交通的功课。透过祷告与神交通,及与所有基督_。当你得救以后,你来到神面前会觉得很有味道,祷告的时候和你以往不同:从前提及神,你里面没有感觉;现在提及神,你里面满了渴慕、喜爱。此外,当你遇到弟兄姊妹(就是同有基督生命神的儿女)时,你里面就会觉得喜乐;两个基督_碰在一起,谈及有关耶稣的事情,你里面会感到快乐和共鸣。无论是一起祷告、读经或是唱诗,里面都会感到满了主的同在,很有享受,因为你里面有主的生命,他里面也有耶稣的生命,就会彼此共鸣,所以基督_是开始于生命的交通,这是我上次所讲的。

  祷告是生命的需要

  生命的交通最主要就是祷告。很多人都知道,信主以后就需要祷告。祷告有什幺意义呢?许多人以为祷告是基督教的仪式,似乎要有祷告才合乎_的生活。又有些人以为祷告就是向神求东西的凭借,因为生活困苦、身体有病痛、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所以需要祷告。假若祷告只是为了这些,那幺当我事事顺利时,岂非不必祷告了?这绝不是祷告的意义。祷告的意义乃是:

  1. 生命的需要。就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孩,他时刻都需要父母,不是饿了才需要他们。他需要父母的喂养,但是更需要父母的爱和同在。同样,我们属灵的生命一旦诞生,就自然天天需要神了,因为这是生命的要求。如果没有空气,人就不能生存。祷告就像呼吸,不是有需要时才呼吸一下,而是生存的每一刻都需要空气。神就是我们的空气和生命,离了祂,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_的生命是开始于与神的交通,开始于祷告。当你开口祷告接受耶稣作救主的那一刻,就是你基督_的开始了。从此耶稣基督进入你心里,永远住在你里面,耶稣的生命就教导你祷告,也要求你天天来亲近这位赐生命的主。所以祷告是一个生命的需求,无论你的生活环境是否顺利,你都需要这位耶稣。你不知每天的遭遇是顺利或是艰难,但你必须祷告,天天朝见神,才能胜过许多引诱和试探,才能在每天的生活中彰显神的荣耀。

  2. 心灵的享受。祷告就是在灵里与神接触,在灵里享受神。神创造了三种生命,就是:植物、动物及人的生命。植物只有躯体,动物的躯体只有一点感觉,而人的生命却截然不同:不但有肉体、思想、情感、意志(就是魂),在人生命的最深处,更有宝贵的灵。神造人的时候,就将灵放在人的里面,因此人是万物之灵。但自从人犯罪以后,就远离了这位赐灵的神,而死在罪中,活在罪和肉体里面,在这种光景中,主耶稣借着十字架的宝血拯救我们。若我们接受祂为救主,灵里就得了神的生命,从那时起就重生得救,你的灵活了,神的生命活在你的灵里,使你天天能在心灵的深处享受这位神。所以我们祷告是在心灵里享受神,绝不是表面做的仪式。你退到心灵深处每天享受这位神,无论有没有难处,你都一样可以在祷告中经历祂。

  祷告的凭据

  祷告绝对不是靠我们在神面前的好行为。祷告的凭据是:

  1. 靠耶稣基督的宝血。希伯来书四章十六节告诉我们,我们是靠着祂的血,得以坦然无惧的来到神施恩的宝座面前。没有人能靠自己来到神面前,惟有靠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遮盖一切的罪,才能亲近父神。所以每次祷告都是靠耶稣基督的宝血。你要祷告说:“主耶稣啊,你的宝血洗净、遮盖我一切所犯的罪。”若圣灵光照你,叫你看见自己犯了某一方面的罪,就要在主面前说:“主啊,赦免我!”。神是圣洁的,我们活在地上难免会犯罪、失败,但靠着主的宝血,就能来到神施恩的宝座前。经上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3- 24)

  “在祭坛上献礼物”是指旧约时代的祷告,当你献上之时想起自己得罪了弟兄,就要把礼物放在坛前,先对付了那个罪,向弟兄道歉,承认自己对他的亏欠,跟弟兄和好之后再来献上礼物。所以你祷告时要留意圣灵的光照,若想起曾得罪了别人,就要说:“主啊,你的宝血洁净我。”另一方面,就要把握机会去对付这个罪。经上又说:“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可十一25)许多时候在祷告当中,可能会想起弟兄得罪了你,你心里不愿饶恕他,这时你便要祷告说:“主啊,你的宝血洁净我,也赦免他。”你要先在主里面赦免他,你的祷告才能达到神面前。刚才两段经文提到两件事:第一,若你得罪人,就需要对付这个罪,与人和睦。第二,人若得罪你,你需要先饶恕他,然后才祷告。圣经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2. 靠耶稣的名。祷告靠自己是不行的,魔鬼会控告你,因我们都有许多失败。在这宇宙中,除了耶稣的名以外,再没有别的名能够倚靠,得以来到神面前,所以我们每次祷告,末了都是说“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耶稣基督的名超乎万名之上,胜过了魔鬼,一切的邪恶在主面前必逃遁无踪。我们是靠耶稣的名来到神面前,我们有把握、有信心,不是相信自己,乃是相信主耶稣的名有功效。

  祷告的态度

  我们晓得祷告要靠主的宝血和耶稣基督的名,但到底怎样祷告呢?祷告该有什幺态度呢?每次当你与神交通的时候,好像不晓得怎样讲,甚至会忧虑神是否接纳你的祷告词。或许你刚刚得救,你担心神不喜欢自己的祷告用词,初信的弟兄姊妹经常不知道应当怎样祷告。当然祷告就如儿子对父亲说话,孩子可以在任何时候亲近自己的父亲。他需要什幺就可以讲什幺,并不需深思熟虑,只要单纯地将需要讲出来就行了。同样,祷告必须要以单纯、诚实的心灵来到神面前。经上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5-6)

  在这段经文里,主耶稣教导我们祷告,祂说:“你祷告的时候,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或是十字路口。”这是当日犹太人中的法利赛人的光景,他们喜欢这样祷告为要得人的称赞。主接着说:“你要进入你的内屋,关上门。”我们祷告的两个地方,象征心灵的两种光景:

  1. 像十字路口的光景。十字路口是最显眼的地方,因来往的人特别多。许多时候我们来到神面前祷告,心却在十字路口—— 一点安静都没有;

  2. 人是在房间里,你的心可能在市场、公司或许多还没有办完的事情之上,所以就心不在焉。祷告必须要有清洁、专一的心。要先安静在主面前几分钟,把所有游荡的心思收回,然后安静祷告,正如主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这里所讲的“内屋”,不是指房间,它的意思乃是:你要退到心灵的深处来面对神。每次祷告,你都需要关上心灵的门,把杂乱的思想隔在外面,然后才与神面对面交通。

  要用心灵诚实来祷告

  这段经文中也提到两种人:一种是假冒为善的人,另一种是真正在暗中祷告父的人。假冒为善的人喜欢站在十字路口,做一个措词美丽、似乎很属灵的祷告,但神并没有悦纳,因为主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但另一种是暗中祷告的人。他们在暗中与神面对面,享受祂。他们可能不会长篇大论的祷告,但内心实在是爱神的;他们的表达不算很好,但心是单纯向着神,这样的祷告必蒙神悦纳。所以祷告是在乎心灵诚实,不在乎言语和外表。只要你有爱主的心,来到神面前说:“主耶稣啊,我爱你,我将整天奉献给你。”你凭着心灵诚实的祷告,神就悦纳了。

  早期有许多宣教士到印度开办学校,让贫穷的小孩可以免费读书,他们也盼望在教学之中,让那些小孩认识主,离弃偶像归向神。有一个小孩很想读书,但父亲不容他进宣教士所办的学校,因为怕他信耶稣,离开祖宗所信的印度教,但这小孩仍渴望就读该校。有一天,很多小孩都上学去了,他偷偷跑去看,宣教士在上课之前先有一个崇拜,给学生讲耶稣基督的救恩和十字架的故事,当时那小孩被圣灵感动,便跪下来接受耶稣作救主。虽然他年纪尚小,但心思里已明白耶稣救他、爱他。过了一段时间,他心里想:“我已经信了主,需要学习祷告、读经。”便又跑到那所学校去,但去得迟了,学生们已开始上课,正在学习“ABC”,他以为这是祷告文,便立刻背下来,又因怕父亲知道他到过学校,所以赶快跑回家去。 在途中他恐怕会把祷文忘掉,所以一路跑一路念“ABC”,直至回到家中。

  没想到父亲听到他说“ABC”,便知道他到过洋人的学校,就抓住他打了一顿,然后问他为何往那里去。他回答说:“我不是去读书,而是去信了一位名叫耶稣的,祂是救我们的。”父亲听了更是怒气填胸,把他打得更厉害,又叫他到偶像面前认罪,但小孩怎幺也不肯,因为圣灵大大动工,他宁死仍坚信主。后来父亲决定杀死他,但又不忍亲自下手,于是把他带到邻近的山中,把他绑在一棵树上,想让老虎吃掉他。当晚深夜时分,小孩看见远处一头老虎走过来,两只眼睛明如手电筒,他惧怕得全身发抖。就在那时,他想起在白天所学的祷告文──“ABC”,便立刻祷告;他相信主耶稣会救他,便不停地背诵这个所谓的祷告文,但越祷告老虎便越走近,他紧张得连“ABC”也喊不出来,只喊“C…C…C……”。就在这个时候,神差遣一位天使显现,站在小孩身旁,周围都发出光来,老虎便不敢咬他,只绕那棵树走了一圈便离开了。天使陪伴小孩直至早晨,对他说:“放心吧,神会拯救你的!”

  第二天,他的父母到山上来,想捡孩子的尸骨带回家,但看见他仍活着便非常希奇,以为老虎没有来过,却又看见那里满了老虎的脚印,于是一家人便信了主。 这件事让我们看见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满有慈爱的,祂当日怎样听那小孩危难中的祷告,今天也必听我们发自心灵诚实的祷告。况且,我们就是再幼稚,也不会像那小孩祷告“ABC”吧!我们至少会说:“主耶稣啊,救我!”亲爱的弟兄姊妹,祷告不在乎你表达得如何,最主要的是你的心。那小孩虽然仅仅说了“ABC”,但他心中想求的神已经垂听了,因为神知道万人的心,所以我们必须以心灵诚实来祷告。就算你表达错了,只要带着爱慕、倚靠、寻求的心,神就必悦纳垂听你的祷告。

  基督教讲章:生命的医治和改变

  经文:约5:1--9

  约翰福音5:1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5:2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 5:3 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乾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 5:4 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什么病,就痊愈了”)。 5:5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 5:6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 5:7 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5:8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 5:9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走了。

  我们读的这个关于患病38年的病人痊愈的故事是《约翰福音》中所记载的七个神迹里的第三个,这也是《约翰福音》所独有的神迹。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教导了我们两个宝贵的功课:“如何陪伴创伤者”及“生命如何得医治与改变”。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耶稣如何辅导与陪伴创伤者,即使那病人看起来不可爱、不懂感恩,耶稣仍然恩待他,主动寻找他,无条件接纳他,并且医治他。同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关于医治和改变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生命如何才能得到医治和改变。

  一、你要痊愈吗?——自己做决定,负责任

  这个人已经瘫痪三十八年了,他天天躺在池子旁边,等待解决痛苦的机会。当耶稣发现池边的瘫子时,问了他一个看似很不可思议的问题:“你要痊愈吗?”那个瘫子对耶稣的问题一定会感到吃惊。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就是为了得到医治吗?不过,如果我们想一想,耶稣问这个问题不是没有原因的。也许经过漫长岁月的求医问药毫无效果,在毕士大池边长时间的等待也希望渺茫,这个人对痊愈的所有希望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绝望、麻木。也许他对这样残废地过下半辈子已经认命、妥协了。另外他也要设想如果他痊愈后的一些情况:他腿好了,从此不可以躺在那里靠他人的施舍生活,他需要去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并且需要缴税、要献祭、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上尽义务与责任。

  一个三十八年没有工作的人,可能许多东西得从头学起,也许生活反而变得更加艰辛。人们也许不再怜悯他可怜他,而是嘲笑他无用。他必须离开池边,改变交往的圈子,到一个他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中……所有这些事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痊愈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双腿,也包括更多、更大的责任。面对这些可能的挑战,他很难不害怕。所以,当耶稣问他要不要痊愈的时候,瘫子顾左右而言他。

  “你要痊愈吗?”这并不是一个疯狂的问题,它今天依然是有意义的,它深入人的内心帮助我们来检视内心深处的动机。

  对因在过去遭受重大创伤,以至于对未来充满恐惧,因此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建起一个个自以为安全的堡垒,躲藏在里面的人,耶稣问你,“你要痊愈吗”;对被罪恶辖制捆绑或对他人无法饶恕,心中充满苦毒的人耶稣问你:“你要得释放吗”;对属灵上的挣扎:希望能走在神要你走的道路上,可是有一些改变不了的坏习惯,使你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到褥子上,耶稣问你:“你要胜过吗”;你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方法,不再盯着毕士大的池水,而是顺从耶稣的方法:起来,领受他的医治!你愿不愿意,离开你的堡垒,饶恕那得罪你的人,拿起褥子,有全新的、自由的、丰盛的生命?接受他的医治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改变。

  我们需要回应主说“是的,我已经准备好让过去成为过去,我们不再有借口,不再哭喊说我过这样的生活,都是他人或环境造成的,不是我的错,别人应该受责备的!”

  要改变这种瘫痪的生活方式,必须自己下定决心;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做决定。改变是要付代价的,你一定会经历成长的痛苦和情绪上的不适,其他人对你的态度和反应将会改变,你将不再像过去那样获得关注和同情,别人对你可能会有更高的期望,新的责任可能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开始感觉自己正脱离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无力和瘫痪,获得释放的自由。

  二、停止寻找借口和理由

  耶稣问了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你要痊愈吗?”但这人的回应却相当有意思。他开始列出所有借口:“我独自一人,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我根本没有机会。”他没有回答主的问题,而是给出了自己没有得医治的原因:我是孤独的,我的亲人、朋友都抛弃了我;我是软弱的,那些强壮的总比我抢占先机;我是无助的,没有人肯伸以援手帮助我!

  耶稣遇到这个瘫子那天是在犹太人理当快乐的一个节期,是在理当身心安息的安息日,然而这个病人心中却满是愁苦、绝望,没有丝毫的安息;在耶路撒冷这一意为平安之城中,他却没有一点平安,在“毕士大”这个意为“怜悯之家”的池边,他却得不到帮助。这的确是一个悲剧,但他仍然没有回答耶稣的问题“你要痊愈吗?”

  “我之所以会成为悲观的人,全是因为我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我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这么沮丧。”“周围的人对我总是很不公平,这就是我会这么愤怒的原因。”每个人都能找到借口,并为自己不好的态度、错误的决定与火爆的脾气去责怪他人或环境。你也许有充分的理由去支持现在的感觉;你也许经历过太多生活的艰辛;也许你在身体、言语上或情感上被虐待;你也许正在挣扎着对付慢性病或无法修补的身体损伤。

  我并非要把这些痛苦的经历淡化,但这些缠绕已久的障碍可能影响你的灵命、人际关系与自我形象。如果你想要走出瘫痪的生活,就不能用过去的情绪创伤,作为你今日错误决定、态度恶劣的借口,或当作不肯饶恕的正当化理由,别让你的过去决定你的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