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

更新时间:2023-03-21 23:21:03 点击: 来源:yutu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1

  1、怎样理解“难忘”在文中的含义?

  答:既指“难忘”母亲对患病的我的疼爱和嫁病于人的不忍,也指“难忘”三姨为了带走我的病甘冒生病危险的善心。

  2、“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答案它不仅是写“实”,写出了乡村景色的自然和谐;而且还写“意”,昭示着下文“三姨”将“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从而写出乡土民风的淳厚朴实。

  3、作者刻画“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答:(1)从文章情节的发展来看,通过“三姨”与“母亲”的对话,补充交代了“母亲”并没有将草绳丢在乡亲们必走的路口。

  (2)从文章的主旨凸显来看,通过对并非我嫡亲的“三姨”这一形象的刻画,将“母亲”身上善良的品质从“个体”(点)推及到“群体”(面),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4、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是因为“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吗?请结合全文作具体探究。

  答:不是。理由有三:

  (1)母亲在得到“丢草绳”这个办法时就唉声叹气,她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孩子病愈而让乡亲带去疟疾。

  (2)母亲在准备为我“丢草绳”时,心里很矛盾,既心疼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我,又不忍心乡亲们带去疟疾

  (3)母亲在为我“丢草绳”时,并未有意选择乡亲们必走的路口,而是将它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阅读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1)

——《老师的用意》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3篇

《老师的用意》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1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琴师。他累()气喘吁吁,心情烦[躁、燥]()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欢呼起来。他[忽然、果然、居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忽然、果然、居然]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夸耀]说:“好,好,好极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3分)

  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得”、“地”,注意正确哟!(3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2分)

  (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划去:做 仿 燥 忽然 果然 夸奖

  2、的 的 得 地 的 得

  3、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

  4、(1)大自然(2)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2)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3篇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1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yǎn.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

  2、自我调节能力差。

  3、人类水资源现状。逻辑顺序。

  4、列数据、作比较(或:举例子)。

  5、①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②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③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

  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2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8.下面说法和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

  B.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严重。

  C.我国污水处理率低,河流污染严重。

  D.世界上约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19.阅读材料,结合文章,简要写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分)

  答: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西线(未开工)、东线(在建)和中线(在建)三条调水线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势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引水,可自流给黄淮海*原大部分地区供水,终点为北京。东线工程在扬州引长江水,借助京杭大运河等水道北上,因地势低需逐级提水北送。

  答案:

  18. (2分)D

  19. (6分)必要性(3分)要点:结合文章,*水资源8成在南方,北方干旱缺水。

  可行性(3分)要点:结合短文,西线和中线取水点地势高,无须扬水水自流;东线虽需扬水但有老设施。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3)

——船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菁选2篇)

船阅读理解参考答案1

  船过三峡阅读答案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 )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chuǎng( )西 zhuàng( ) 。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⑤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丽极了!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轮船顺江而下*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

  2、这篇文章第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有采用了_____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__ (用两个字概括)

  全文通过对三峡______的描绘,反映了作者__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比喻句。这些比喻句分别把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把水比作______,用______、______比喻船。

  5、“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该用______、______的语气读。

  6、填上适当的动物名称词 ( )嘶 ( )鸣 ( )叫 ( )吼

  7、文中关于神女峰的传说的好处是什么?

  8、用“‖”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答案:

  1、(陡峭)、东(闯)西(撞)、(善良)

  2、(二)(三)(四);(总分);一是(山奇)二是(水急)三是(船险)。全文通

  过对三峡(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3、(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对重点加以补充说明。)

  4、(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长江像野马奔腾;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这些比喻句分别把山比作蘑菇,骆驼、仙女,把水比作野马,用摇篮、树叶比喻船。

  5、激昂 赞叹

  6、(马)嘶 (鸟)鸣 (狗)叫 (狮子)吼

  7、承上启下,写神女峰的传说更让人感受到了三峡的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神女峰,对三峡的热爱。

  8、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到这里为第二段

  剩下的为第三段

  第一段:我游览了长江三峡

  第二段:三峡山奇、水急、船险

  第三段:我喜欢神女峰

  三峡, 重庆, 武汉, 长江

船阅读理解参考答案2

  父亲的船阅读答案

  (1)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2)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扔进汹涌的浪涛里。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寺一样的男子汉!

  (3)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4)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5)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6)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7)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8)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9)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10)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11)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12)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阅读题:

  1.为什么说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请联系全文分析。(3分)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跃上了父亲的船。

  (2)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3.从全文看,我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3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父亲带我出航,使我感受到了欢乐。(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酸涩而心存疚意。

  (3)父亲对我责骂让强流泪,感到委屈。(4)我偷出钥匙第一次一个人去划 船。( 5)夜里墩梦,我期盼着自己成长。(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l)功作描写,写出了我第一次出航,内心的急切和激动。(2分,意思对即可)

  (2)生动形象地写出船一会儿顶上河埠,一会儿撞了竹桥,不好驾驭,没有方向,横冲直撞的状态。同时写出了我驾驶小船很不熟练,内心十分慌张和兴奋。(2 分,意思对即可)

  3.父亲质朴、稳健,是我幼小心目中的精神依托;父亲是有胆气的男子汉;父亲对我充满慈爱;父亲的生活充满艰辛;父亲对我充满希望。(3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4.不能删。(1)结构上首尾呼应,结尾写到我梦到驾驶父亲的船出航,与第一段心目中父亲的船神圣而庄严,第二段祖辈父辈对我成长的期望相照应。(2)突出主旨:父亲的船在我心目中神圣庄严,我渴望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子汉。(3)以梦境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的回味。(3分,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4)

——12月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真题及参考答案3篇

12月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真题及参考答案1

四级真题完整版(新东方版)   2013年12月英语四级答案完整版(新东方版)   

英语四级答案汇总  卷四(网友版)  卷三(网友版) 卷二(网友版) 

作文答案:范文一(新东方版)  社交网络对人的影响   原题及范文(三套全)     在人们生活中的移动电话的影响    范文     范文(文都版)   范文二  范文三  范文四

翻译答案:翻译:你要茶还是咖啡   信息技术  翻译答案及解析     翻译答案(文都版)  翻译题及答案(新东方版)  四级翻译真题及答案  翻译答案卷一(新东方版)      翻译答案卷二:许多人喜欢中餐     翻译答案卷三:*结(新东方版)  翻译答案(全套)

听力答案:长对话试题及原文  短对话原文 听力短文1  短文2   听力短文3  长对话1    长对话2  听写题答案  听力试题完整版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新东方版)   阅读答案卷三(新东方版)     选词填空答案     选词填空答案(文都版)     阅读理解卷二答案(网友版)  快速阅读答案(网友版) 快速阅读答案卷二(网友版)  快速阅读答案卷一(网友版)    快速阅读答案卷三(新东方版)    快速阅读答案(新东方版)    选词填空答案   阅读理解卷一答案(网友版)     长篇阅读答案(新东方版)   仔细阅读答案(新东方版)    选词填空答案(新东方版)    选词填空答案卷四(新东方版)    选词填空答案(庐江版)    仔细阅读答案(庐江版)    阅读匹配答案(沪江版)

12月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真题及参考答案2

  第一步,读问题,划出标志词或关键词

  快速浏览题目,对5个题目有大概印象以便阅读时有侧重点。一般来说,对于本身已经明确其考查内容的题目,标志词和关键词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只看一下题干即可,而对于那些并没有出现标志词和关键词的题目,如:The author suggests that,可以在解答试题时浏览选项作出解答

  第二步,略读文章

  在略读中,首先阅读第一段,因为第一段通常会告诉我们作者将要讨论的'话题。然后阅读下面各段的第一句话,以对每个段落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阅读最后一段,以帮助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或了解作者的评价、态度等。

  第三步,解答试题

  根据试题中的标志词和关键词,找到试题在文章中对应的句子,并对其进行仔细阅读,然后对比四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5)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3篇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1

  在深山里走了半天,正当又累又饿的时候,我看见了远方山间的炊烟在优美地飘动着,它无声无息地呼唤,我加快了脚步。

  两间小木屋,普普通通。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面色黑红,洋溢着山里人特有的光彩。“客人来啦,快进屋吧。”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她的丈夫走出来,微笑着点头。我说:“能不能……请你们……弄点吃的?”早过了午饭时间,我有些不好意思。“那还用问,坐下,先喝碗茶!”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又忙着烧火为我煮吃的。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署、白菜在山溪中洗得干干净净。

  不久,白白的大米饭、香甜的红薯、几碗新鲜蔬菜、一盘喷香的腊肉,放在了我的面前。“吃吧,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啊,竟是这么美的午饭!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手里不停地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地告诉我:“我有两个女儿,到山外读书去了,寄宿在学校。我想让她们将来都读大学呢!现在咱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指望孩子有出息。”她说着笑开了。

  吃饱喝足,该继续赶路了。我掏出钱给她。“钱?”她又笑了,“这儿不是饭店,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道谢起身时,我发现背包变沉重了,打开一看,竟塞满了红桔。“都是自家种的,带在路上解渴吧。”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

  我走了。他们肩并肩站在小木屋门口,不停地向我挥手。“再来啊!”他们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再来是没有机会了,但我再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的飘动着的炊烟……

  1.文章围绕“炊烟”,写了母亲在四季的哪些活动?请按四季的顺序逐一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炊烟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农村妇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性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分) ①春天母亲用柴火焖土豆。 ②夏天母亲给我们烧豆角、南瓜和青椒。

  ③秋天母亲为父亲蒸老酒。 ④冬天母亲为我们烧肉、温酒(或者母亲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菜)。

  2.(4分) 炊烟象征着母亲(母爱)。(2分,只答出“象征故乡和农村生活”得1分);炊烟是行文的线索(2分)。

  3.(3分)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炊烟与母亲联系起来写,为下文描写母亲做了铺垫。(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4.(2分)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尊敬、感激、惋惜之情。(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5.(3分)勤劳、富有爱心、能干、聪明、贤惠。(意思对即可,答对任三点即可得满分)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2

  炊烟

  (l)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2)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3)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4)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5)炊烟标志着*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7)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炊烟 练习题:

  1.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 3 分)

  2.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分)

  3.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3 分)

  4.在第(2 )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4 分)

  炊烟 阅读答案:

  1.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2.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3.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4.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炊烟》阅读及参考答案3

  阅读《吟赏炊烟》(作者:王苗苗)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①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②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甲】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乙】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丙】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③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 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而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 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④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 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⑤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们*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⑥袅袅的炊烟,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它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的依恋。

  ⑦而今,炊烟在从乡村慢慢淡去,甚至那些晚归的男女,都是刚从城里打工归来。他们的家中,尚有老人为他们燃起炊烟, 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将会消失。

  ⑧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我却像一个乡村长不大的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1年第10期)

  12.依据上文内容在第⑥小节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短语(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

  13.选出下列古诗句中跟上文所写的内容和意境最相近的一项:(2分)--------------------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D.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14.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颇具画面感和意境美,试以第④小节划线句为例进行赏析。(3分)

  15.第②小节中有甲、乙、丙三个描写不同季节炊烟特点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并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不少于30字。(2分)

  我选择的是【 】:

  16.第⑧小节作为全文的结尾,可谓意味深长,请仔细琢磨句中的关键词语 最后的牧歌 和 寻找它、欣赏它 ,简要阐述这个结尾的深刻含义。(4分)

  参考答案:

  12.⑴一个温暖的故事;⑵一道古朴的风景;⑶一段如诗的岁月。(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D.(2分。)

  14.提示:共3分。要紧扣题干中的画面美(2分)和意境美(1分)来答题。意对即可。

  参考一:炊烟、村落、绿树、小溪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乡村风景画,这画面中以炊烟为主体,其它景物配合,既有色彩美、又有画面美,带给人古朴悠远的意境,产生家的感觉,诗意的心情。

  参考二: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与乡村景物的和谐协调与完美融合,构成一幅古朴如诗的风景画,透露出作者对炊烟浓浓的喜爱与欣赏。

  15.提示:根据原句,文字优美,表达顺畅,字数相符。(2分。分2、1给分)

  16.参考: 最后的牧歌 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恬淡、优美、和谐的牧歌式的 炊烟 (即乡村生活)越来越少,并趋于消失。 寻找它、欣赏它 表达了对炊烟的留恋和喜爱,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炊烟即将消失的惋惜、失落和对逝去的美好岁月的感慨和无奈。(共4分。两方面各2分。意对即可)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6)

——《西游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3篇

《西游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

  《西游记》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____、三借___等。

  2.孙悟空从龙宫索取___作为兵器。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____,好耍小聪明的是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 , , , 。

  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

  5.猪八戒又叫____,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

  6.沙僧也叫___,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_,被贬下界,在____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

  7.白龙马原是_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_____上。

  8.《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如来佛祖____,后受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9.《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___(谁)投胎转世的,做了状元__(谁)的儿子,因父亲遇难,自幼出家,法名是____。

  10.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大闹天宫___________。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章回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略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西游记》师徒四人共经历了( )难,最后一难是()

  A49 三打白骨精 B64 偷吃人参果

  C81 归途师徒落水 D83 真假美猴王

  2.孙悟空与红孩儿争斗中,后来大圣请来了(),才把红孩儿治服。

  A文株菩萨 B太上老君 C观音菩萨 D如来佛祖

  3.五壮观被孙悟空破坏的人参果树后来被( )救活了。

  A太白金星 B文株菩萨 C观音菩萨 D王母娘娘

  4.唐僧是( )的人物,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

  A宋朝 B明朝 C秦朝 D唐朝

  5.第一次吃人参果没吃出味道的是( )。

  A沙僧 B孙悟空 C哪吒 D猪八戒。

  6.孙悟空曾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下被压了500年。

  A泰山 B五行山 C太行山 D长白山

  7.唐僧在()收的猪八戒。猪八戒曾是天上的天蓬元帅 。

  A五壮观 B白驼山 C高老庄 D火焰山

  8.从八卦炉出来后,孙悟空拥有了()的本领。

  A七十二变 B火眼金睛 C筋斗云 D铜头铁臂

  9.《西游记》中妖怪们总要吃唐僧肉,是因为吃了唐僧肉可以()。

  A力气变大 B个子长高 C长生不老 D天下无敌

  10.孙悟空大战黄风怪导致了()受伤。

  A鼻子 B眼睛 C耳朵 D尾巴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1.孙悟空是变化成了太上老君混入蟠桃胜会的。( )

  2.孙悟空是和灵吉菩萨借来宝丹定风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

  3.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蜘蛛精蛰伤。( )

  4.铁扇公主第一次借给孙悟空的是真芭蕉扇。( )

  5.唐僧和猪八戒喝了西梁女*子河的水后都怀了胎。( )

  6.车迟国是个敬道灭僧的地方。( )

  7.孙悟空出生在东胜神洲的傲来国。( )

  8.在真假孙悟空的故事中,那只假孙悟空是金丝猴变的。( )

  9.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抓唐僧师徒目的是吃唐僧肉,然后自己去西天取经。( )

  10.阿傩、伽叶第一次传给唐僧师徒是无字真经。( )

  附:《西游记》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略

  2.略

  3.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南瞻部洲,北俱芦洲。

  4.菩提祖师,天河镇底神针铁,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斗战胜佛。

  5.猪悟能,天蓬元帅,福陵山云栈洞,净坛使者 。

  6.沙悟净,卷帘大将,流沙河,金身罗汉 。

  7.西海龙王(敖闰),八部天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擎天华表柱。

  8.七十二变,筋斗云,如意金箍棒,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观音菩萨。

  9.金蝉子,陈光蕊,玄奘。

  10.略

  二、选择题

  1.C2.C 3.C 4.D 5.D 6.B7.C8.B9.C10.B

  三、判断题

  1.× 2.√ 3.×4.× 5.√ 6.√ 7.√ 8.× 9.√10.√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7)

——呼唤阅读理解答案3篇

呼唤阅读理解答案1

  ①绝望之中,我看见沙包背后走过来一个老汉。

  ②他说:跟我来。

  ③我说,我渴坏了。

  ④他取下腰间挂着的羊皮水袋。我接过来,咕嘟咕嘟喝开了,仿佛在茫茫大漠碰上我想象中的水井。他似乎知道我在这兜转迷了路。我抹抹嘴,真痛快。

  ⑤他说:跟我来。

  ⑥我的心又向往着寻找数日的珍宝了。我说,我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办成了会追上来呢,你稍等。

  ⑦我顾不得老汉的存在,我又开始在这片古城堡的废墟里摸索。汗像小虫一样在我面颊、背脊蠕动,我却一门心思挥着坎土曼①东挖西刨。我的肚子咕噜响起来。我想起我已断水断粮整整两天了。

  ⑧他说:跟我来。

  ⑨我发现他离我十米远伫立着,这个老汉,看来也是探宝的角色,他好像是观望我,一旦有了成效再采取行动。

  ⑩我说:我饿得不行了。

  他在褡裢里取出了个馕。我接过来,一阵狼吞虎咽。肚里又实在了。

  他说:跟我来。

  我想:这个狡猾的老汉,大概看出我已经找着了门道,想设法将我诱开。

  我说:你先走,我找一样东西,我会跟上来呢。

  我又忘了他的存在。不知挖了多久,反正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我手里的坎土曼突然触着了一个陶罐,我本能地警戒起来,四下里张望,没了老汉的影子。

  这当儿,我又饥又渴。我绕了附近的几个沙包,寻找那个神秘的老汉,根本没有他的身影。我又恢复到了老汉出现前的心情,希望离开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我竟忽视了老汉的去向,他说跟我来。我怎么就没问他往哪里走呢?

  我合掌罩在嘴上,毫无方向地喊:我——来——啦!

  我多么期望那个老汉绕过沙包出现,说:跟我来。

  可是,我的呼唤像一滴水消失在无垠的沙漠里了。四周,除了一个一个巨浪一般的沙包,没有丝毫回音。

  我绝望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懊悔地哭起来,自语:这下,我该怎么办?我不知往哪儿走了。

  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做梦的地点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场——那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这么多年了,我清晰地记得,仿佛那个梦真实地发生过。我常听见——世俗的喧嚣、繁忙的短暂的间隙里——那个老汉的招呼:跟我来。

  我想: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能听出。我知道,我已渐渐地跟上他走了。因为,我察觉我忙乎的事情差点失却了真实的自我。误入一种虚幻的迷途。倒是那个老汉的声音穿越时空越发真实了。

  (选自谢志强小说集《桃花》)

  [注释]①坎土曼:新疆*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

  阅读题:

  6、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3分)

  “我”处在绝望中老汉给“我”水喝→“我”(1)老汉给“我”馕吃→“我”挖到了陶罐老汉(2)→“我”(3)老汉再也没有出现

  7、“他说:跟我来。”这句话在②⑤⑧?段反复出现,有何作用?(4分)

  8、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文章改编成话剧,道具组成员展开讨论,请完成对话。(4分)

  要在舞台上布置“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这些场景比较困难,不用这些场景可以吗?

  不可以,这些场景是有作用的。

  9、文章中老汉的呼唤出现在梦中,结尾为什么却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

  6、(1)断水断粮两天(写“饿得不行了”也可)

  (2)老汉不见了

  (3)陷入了困境(写“懊悔地哭了”“寻找老汉”等也可)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7、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1分)这句话在这些段落反复出现,强调了老汉一次次呼唤“我”,想要带“我”走出沙漠,而“我”沉迷于挖宝,无视他的呼唤,一再地错过机会,最终陷人困境。(3分)

  评分标准:共4分。意对即可。

  8、因为“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表明了天气的炎热,一方面体现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表现“我”因沉迷挖宝而全然不顾自身处境的危险;“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既推动剧情发展,又烘托了“我”没跟老汉走的懊悔与不知该往哪儿走的绝望。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9、本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次:仅从梦的真实性或梦和生活的相似角度考虑,思维单一肤浅。(1~2分)

  示例1:因为这个梦是真实发生过的,在梦里老汉确实对“我”说过这句话,所以结尾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1分)

  示例2:这确实是一个梦,但梦里的情形和“我”在生活中的经历和处境非常相似,给“我”以真实感,所以结尾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2分)

  第二层次:从梦和生活的关系角度考虑,同时考虑到梦带给“我”的感受。思维相对全面,理解有一定深度。(3~4分)

  示例3:这虽然是一个梦,但这个梦在现实中给“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当“我”在世俗的喧嚣和繁忙中,差点误入迷途时,老汉的声音就会真切地在“我”耳边响起,时刻警醒“我”不要丧失自我。

  第三层次:能理解梦中老汉的呼唤成为“我”内心的声音。思维全面深入。(5~6分)

  示例4:文章借助梦中老汉的呼唤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以警醒、文章末尾“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知道我已经渐渐地跟上他走了”,表明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已使老汉的呼唤逐渐成为“我”内心的自觉,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我”。

  评分标准:共6分,按层次给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1”,给1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2”,给2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3”,给3~4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4”,给5~6分,意对即可,若表述不完善酌情扣分。

呼唤阅读理解答案2

  山 的 呼 唤

  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10.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②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11.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分)

  ①白天的玉山:

  ②夜晚的玉山:

  12.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13.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

  (--) 10.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②不懈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3分。①题2分,②题1分)

  11.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 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2分,每小题1分)

  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2分);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2分)

  13.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4分。举例1分,分析3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14.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满分)

呼唤阅读理解答案3

  山 的 呼 唤

  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10.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②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11.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分)

  ①白天的玉山:

  ②夜晚的玉山:

  12.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13.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案

  (--) 10.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②不懈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3分。①题2分,②题1分)

  11.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 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2分,每小题1分)

  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2分);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2分)

  13.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4分。举例1分,分析3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14.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满分)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8)

——国际物流试题及参考答案3篇

国际物流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选题10分 ( 每题1 分))

  1. 广义的国际物流是指( D )

  A. 国际货物物流 B. 贸易型国际物流

  C. 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D. 贸易型国际物流与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2. “货物在国际物流节点停留、通过储存和储备来调节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体现的是国际物流节点的( B )

  A.衔接转换功能 B.储存储备功能 C.物流信息功能 D.物流管理功能

  3. 以存放货物为主要功能、国际货物停留时间最长的物流节点是( D )

  A.流通型节点 B.综合型节点 C.转运型节点 D.储存型节点

  4. 许多进口商品的包装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或集装箱运输,所以要向特定的报检机构是( C )

  A.商检 B.卫检 C.海关 D.动植物检疫

  5. 交易一方向另一方提出有关的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意按此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的肯定表示称为( B )。

  A.询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6. 类似羊毛、生丝这样产品一般适合用计算商品的重量的方法是( C )。

  A.毛重 B.净重 C.公量 D.理论重量

  7. 国际贸易按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 C )。

  A.进口贸易 B.出口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8. 独立于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是 ( B )

  A.承运人 B.物流经营人 C.国际货运代理人 D.分合同承包商

  9. 海洋运输中的运费吨( C )。

  A.仅指重量吨 B.仅指尺码吨 C.重量吨与尺码吨中较大者 D.重量吨和尺码吨之和

  10. 航次租船由谁负责船舶营运管理( C )。

  A.买方 B.卖方 C.船东 D.租船人

  二、 多选题20分 ( 每题2分)

  11. 我国对外贸易货运保险可分为( ABCD )。

  A.海上运输保险 B.陆上运输保险 C.航空运输保险 D.邮包运输保险

  12. 构成一项有效的接受应具备的条件是( ABCD )。

  A.接受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 B.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相符

  C.必须在有效期内表示接受 D.接受必须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

  13. 为防止海上运输途中货物被窃,可以投保( ABC )

  A.*安险加保偷窃险 B.水渍险加保偷窃险 C.一切险加保偷窃险 D.一切险

  14. *出入境检验检疫包括( BCD )。

  A.海关关检 B.进出口商品检验 C.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D.国境卫生检疫 E.危险品检验

  15. 企业通过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可以实现下列哪些优势?( ABCD )

  A.更接近消费者需求 B.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C.可以避开贸易壁垒限制

  D.可以节约物流费用 E.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16. 港口物流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 ABCD )

  A.配送功能 B.运输、中转功能 C.仓储功能 D.加工、包装、分拣功能

  17. 国际物流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 )

  A.技术性 B.广泛性 C.复杂性 D.国际性 E.标准性

  18. 物流需求与其它商品需求相比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性包括( ABCDE )

  A.派生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衡性 E.部分可替代性 空间特定性和时间特定性,层次性

  19. 物流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 ABCDE )

  A.社会经济发展水* B.价格 C.技术 D.物流需求 E.工农业布局

  20. 国际货运代理人与国际物流经营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服务内容 B.与客户的关系 C.法律地位 D.服务过程中的标的物不一致 E.服务过程不一样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9)

——早晨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菁选3篇)

早晨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1

  阅读训练

  一、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读音。

  立即(jíjì)广播(bōbē )涨(zhǎngzhàng)成

  二、第四自然段有三个错别字,请在文中圈出,并把正确的写在下面。

  三、专心地听着风哨的节奏,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锻炼臂力呢!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四、牵牛花要广播的是()

  A.石榴公公做早操的事

  B.小姑娘的事

  C.月季花的事

  五、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分别找出一句抄写在下面。

  拟人句:

  比喻句:

  夸张句:

  排比句:

  六、文中描述了哪些景象,请在下面列举出来。

  答案:

  一、jíbōzhàng

  二、以纪炼

  三、石榴树被风吹而摆动的样子。

  四、B

  五、拟人:花儿、草儿,绽开笑脸,扭着腰肢,醒来了。她们每天的早操开始啦。

  比喻:鲜艳的红领巾,整整齐齐地搁在枕头旁边,把小姑娘的脸,衬得红彤彤的,活像只大苹果。

  夸张:鲜艳的红领巾,整整齐齐地搁在枕头旁边,把小姑娘的脸,衬得红彤彤的,活像只大苹果。

  排比:瞧,她一会儿爬东,一会儿爬西;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来个翻身,再绕上几个圈圈,一会儿又爬得笔笔直……

  六、月亮、朝霞、花儿、草儿、石榴树、牵牛花、月季花、小姑娘

早晨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2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10题。(16分)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相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朝:早晨,也指一天。⑤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5.用斜线(/)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断句。(2分)

  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虽( )有千里之能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愿子还( )而视之

  7.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马之千里者 臣有骏马,欲卖之 B. 去而顾之 而伯乐不常有

  C. 比三旦立于市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8. 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句子的内容。(4分)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9.甲文揭示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二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0. 二文在道理阐述上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3分)

  5.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6.3分

  ①即使 ②等同,一样 ③同“旋”,围绕,绕圈子

  7.2分 9.2分,答对一问1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0.3分

  二文均表现伯乐的重要性,都说 C

  8.4分,译对一句2分

  ①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②卖骏马的人,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早晨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3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干地而不足干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乌之故*,罡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间命③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好( hào):喜欢。弋(yì):用绳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种射鸟的方法。此处指捕乌。②烛邹:人名。亡:逃。③闻命:接受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吾义同不* ( )

  (2)公输盘不说 ( )

  (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

  (4)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

  2.根据上下文,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宋何罪之有?

  译文: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译文:

  3.墨于是怎样折服公输盘的?从中发现墨子的什么进步思想?

  答:

  4.晏子是如何谏杀烛邹的?从中可见晏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5.请你总结阅读【甲】【乙】两文获得的“劝说”方面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1)坚守道义(2)高兴(3)掌管(4)列举

  2.(1)宋国有什么罪呢?

  (2)让各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士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3.答案:墨子以“借子杀之“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之语。再以事实论说了公输盘的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而说服了公输楹。从中可见墨子爱好和*、爱护人民的进步思想。

  4.答案:晏子以烛邹陷国君于不义为借口,委婉指出了国君的错误。从中可见晏子具有正直、机智的性格特点。

  5.答案:①坚持正义。②劝说要切中要害。③讲求方法。④要善于表达。


《丢草绳》阅读理解参考答案3篇(扩展10)

——小升初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升初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字音、字形、字义。(1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天气变得更加è liè( ),大使一块块的山石伴着泥浆从山上滚落下来,道路一次次被堵住。然而,这一切的困难丝毫不能zǔnáo( )战士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奋力铲除一个又一个障碍,终于打通了救援的道路。

  2. 请按音序排列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七个字的先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A. 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躁的海棉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

  B.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雕塑史上决无仅有。( )

  4. 请解释“顾”在词语中的意思。( )(3分)

  A. 相顾一笑 B. 三顾茅庐 C. 奋不顾身

  二、词语运用。(8分)

  5. 下列词语中有共同特点的一组是( )(2分)

  A. 神采奕奕 鹤发童颜 视死如归 实事求是

  B. 以身作则 忐忑不安 骨瘦如柴 浓眉大眼

  C. 千载难逢 疲惫不堪 提心吊胆 犹豫不决

  D. 完璧归赵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6. 请根据意思和举例,写四字成语。(4分)

  A.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例:臣只有一片愚忠,愿~,追随陛下。( )

  B. 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用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例: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7. 语文也时尚,看看“魔鬼字典”中某些词的解释之后,你也试着解释一下“白云”吧。(2分)

  瓦:不经过烈火焚烧,成不了风雨中的强者。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是昨天。

  锯子:伶牙俐齿,专干挑拨离间之事。

  钉子:理解了锤子的用心,也就不再计较挨打的痛苦。

  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及标点。(16分)

  8. 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是哪句?请填序号。( )(2分)

  A. 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B. 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C. 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D. 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件事?

  9. 下面的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哪句?请填序号。( )(2分)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个梦吗?

  A. 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 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碧荡漾。

  C. 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重新清波荡漾。

  D. 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10. 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哪句?请填序号。( )(2分)

  A.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B. “妈妈,”我轻声喊道,“您过来一下。”

  C. 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D. *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11. 按正确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2分)

  ( )A. 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 )B. 当时的人,都惊讶他的音乐天才,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 )C.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 )D.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 )E. 他出生在波兰的国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12. 改句子。(4分)

  A. 妹妹说:“我晚上去参加活动,叫妈妈不要等我吃晚饭了。”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水*如镜的西湖不是汹涌澎湃的大海。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仿写。(4分)

  大自然像一本藏着丰富知识的书,等着我们去发掘;大自然像一首好听的乐曲,等着我们去聆听;大自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积累。(5分)

  14. 请写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叙事的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面歇后语中错误的是哪句?请填序号。( )(2分)

  A. 泥菩萨过河——没指望  B. 猫哭耗子——假慈悲

  C. 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象) D. 隔着门风吹喇叭——名声在外

  16.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幅对联是赞扬哪位诗人的?(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文段回顾。(9分)

  (一)“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17. 这段话选自________(国名)童话作家________的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2分)

  18. 读这一段话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 ②弓缴:弓箭。

  19.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A.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文章阅读。(12分)

  生命的礼物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 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 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 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妈妈!”

  21. 给汉字注上拼音。(2分)

  A. 半晌( ) B. 濒临死亡( )

  2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用原文回答 “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母亲说“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在中国,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公民捐献的意识还不强。现在请你写一则号召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公益广告语,不超过4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40分)

  26. 题目:我得到了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一个适当的词语再作文,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400字以上。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107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