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童趣》阅读答案10篇

《童趣》阅读答案10篇

更新时间:2023-03-21 17:09:07 点击: 来源:yutu

《童趣》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

  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

  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2分)

  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 D、景观

  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

  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观蚊如鹤之趣)⑵

  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

  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

  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小题5:

  试题分析: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好奇、想像力丰富是孩子具有的特点,所以孩子很容易获得“物外之趣”。

《童趣》阅读答案2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0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 ④入门不顾: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昂首观之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D.使之冲烟飞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1:(2分)B

  小题1:(4分)①(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掌握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加强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词语,需重点掌握。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2:B、助词,的。题干和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3:(1)藐小:微小,察:观察。(各一分)

  (2)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各一分)

《童趣》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C.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冲烟而飞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又留蚊于素帐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2.C

  3.(1)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里争斗。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意思对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4

  童 趣(10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4、翻译下列加点字。(4分)

  ⑴项为之强

  ⑵ 徐喷以烟

  ⑶凹者为壑。

  ⑷ 庞然大物

  15、翻译句子(2分)

  ⑴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

  16、本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文章中儿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17、本文核心问题是“物外之趣”,那么选文中作者写了哪两件“物外之趣的事?(2分)

  14、⑴通“僵”,僵硬

  ⑵慢慢地

  ⑶山沟

  ⑷大

  15、⑴我私自把蚊子当作在空中飞舞的一群鹤。

  16、天真幼稚、充满了童真和童稚的心

  17、⑴夏蚊空舞(或观蚊成鹤);

  ⑵神游“山林”

《童趣》阅读答案5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小题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小题1】C (3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小题1】(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小题1】(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童趣》阅读答案6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以丛草为林( ) 方出神 ( )

  尽为所吞 ( ) 鞭数十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小题3】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3分)

  答案

  【小题1】把、正、被、鞭打(打) (各1分,共4分)

  【小题2】翻译略(各2分,共4分)

  【小题3】丛草、虫蚁、土砾(答出一个得1分,共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鞭”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最后进行总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童趣》阅读答案7

  阅读《童趣》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并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开对着,向着

  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同“僵”,僵硬

  慢慢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1)的

  (2)它

  (3)此,这

  4.“略”。

《童趣》阅读答案8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常蹲其身

  (3)以丛草为林 (4)盖一癞蛤蟆也

  7.翻译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8.“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事?作者是怎样产生“物外之趣”的?(5分)

  9.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分)

  答案:

  6.(1)同“僵”,僵硬。(2)这里指自己。(3)把……当做……。(4)原来是[(1)通假字的解释,一定要先答出所通的字,然后再解释意义。(2)“其”是文言虚词,要注意其语境义。(3)“以……为……”是文言固定句式。(4)“盖”是古今异义词,要识记它的古义。]

  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8.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概括事件,可采用“什么+怎么样”或“谁+做什么”的格式。)

  9.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等。

《童趣》阅读答案9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果如鹤唳云端( ) (2)方出神( )

  (3)以丛草为林( ) (4)兴正浓( )

  小题2: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小题3:请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参考答案:

  小题1:果然 正 把 兴致

  小题2:D

  小题3:略

《童趣》阅读答案10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 ) (2)徐喷以烟 ( )

  (3)见藐小之物 ( ) (4)果如鹤唳云端 (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本文段写了哪些“物外之趣”?(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 斜阳 流云

  答案

  【小题1】(1)同“僵”,僵硬 (2)用 (3)的 (4)鸟鸣

  【小题1】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党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小题1】将蚊子冲烟飞鸣看作是鹤唳云端的景象。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强”为通假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翻译文言语句的时候,除了注意“故、之”等重点字之外,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同时哈药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群鹤舞空”这一景象来概括。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三个词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乐趣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阅读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1)

——《童趣》阅读答案10篇

《童趣》阅读答案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2分)

  (1)余忆童稚时( zhì ) (2)见藐小之物(miǎo)

  (3)拟做 (nǐ) (4)怡然称快(yí)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张目对日 (太阳 ) (2)昂首观之(抬,仰)

  (3)鹤唳云端 (鸟鸣) (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

  小题5:用原文填空 (3分)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

  小题6: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zhìmiǎo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1)日 ( 太阳 ) (2)昂(抬,仰)

  (3)唳(鸟鸣) (4)观(景象)(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总领全文(2分)

  小题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空1分共3分 )

  小题1:略(3分)

  小题1:试题分析:做给加点字注音的题目要注意形似字,更不能字读半旁音。“稚”不能误读成“维”;“藐”不能误读成“貌”;“拟”不能误读成“似”或“以”;“怡”不能误读成“殆”或“台”等。

  小题1:试题分析:“日”太阳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日光”;“昂”抬,仰“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高”;“唳”鸟鸣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眼泪”;“观”景象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看”。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之”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所向”名词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最后把语言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知,答题要到全文内容中寻找,二至四段每段一件事。第二段写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写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鞭打蛤蟆之趣。这三种趣事都是因为“我”小时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结果,都是“物外之趣”。文章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故时有物外之趣”来写,所以,文中的主旨句是:故时有物外之趣,在文章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填写时除了要注意“明察秋毫、藐小、纹理、物外”等词语的正确书写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口语“观察本领的句子、观察习惯的句子、观察收获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物外之趣”指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只要留心生活一定会有“物外之趣”的。叙写时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和整个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如: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到院子里去玩,忽然看见那儿有一堆蚂蚁在搬食物,我突发奇想,拿出了一个“尖叫”水瓶,灌满了水,去撒蚂蚁,它们被我困得无处可逃,十分有趣。

《童趣》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

  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

  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2分)

  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 D、景观

  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

  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观蚊如鹤之趣)⑵

  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

  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

  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小题5:

  试题分析: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好奇、想像力丰富是孩子具有的特点,所以孩子很容易获得“物外之趣”。

《童趣》阅读答案3

  文言文阅读。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明察秋毫(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作青云白鹤观( )

  2、请翻译下列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②通“僵”,僵硬 ③慢慢地 ④景观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意对即可)

  4、物外之趣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童趣》阅读答案4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 秋毫:_______ 私拟: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小题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

  【小题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小题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眼力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形容极其细小的东西 暗地里 脖颈因此僵硬了

  【小题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小题3】青云白鹤 鹤唳云端

  【小题4】冲 唳

  【小题5】观蚊如鹤

  【小题6】《浮生六记》清 沈复 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细心观察 奇特的想象

《童趣》阅读答案5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以丛草为林( ) 方出神 ( )

  尽为所吞 ( ) 鞭数十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小题3】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3分)

  答案

  【小题1】把、正、被、鞭打(打) (各1分,共4分)

  【小题2】翻译略(各2分,共4分)

  【小题3】丛草、虫蚁、土砾(答出一个得1分,共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鞭”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最后进行总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童趣》阅读答案6

  完成下面小题(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选自《作业纸》,有变式)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余忆童稚时 ②项为之强

  ③盖一癞蛤蟆也 ④鞭数十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小题3】本文叙述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话作概括。(3分)

  【小题4】作者是如何使这些小事变成了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答案

  【小题1】①稚:幼小 ②强:同“僵”,僵硬 ③盖: 原来是 ④鞭:用鞭子打(鞭打)

  【小题1】①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②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在空中飞舞。

  【小题1】本文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

  【小题1】这些小事这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像,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和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出每段所写的内容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学习此文,会得到什么启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童趣》阅读答案7

  阅读《童趣》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并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开对着,向着

  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同“僵”,僵硬

  慢慢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1)的

  (2)它

  (3)此,这

  4.“略”。

《童趣》阅读答案8

  读《童趣》,回答问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项为之强( ) 鞭( )数十

  盖( )一癞虾蟆 方( )出神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任选一句翻译)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小题3】、课文一共回忆了自己儿时哪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小题4】、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同“僵”,僵硬;鞭打;原来;正在。

  【小题2】①夏天的蚊子叫声像打雷,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②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

  【小题3】观蚊飞;观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

  【小题4】示例:首先应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细致观察事物,生活中的一切,无不蕴藏着难以察觉的妙处,惟有仔细观察才会有独到的发现。其次要善于联想与想像,超脱于世俗之外,寻找乐趣。

  解析

《童趣》阅读答案9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童趣》阅读答案10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果如鹤唳云端( ) (2)方出神( )

  (3)以丛草为林( ) (4)兴正浓( )

  小题2: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小题3:请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参考答案:

  小题1:果然 正 把 兴致

  小题2:D

  小题3:略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2)

——《童趣》阅读答案10篇

《童趣》阅读答案1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0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沈复《童趣》)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项为之强: ②徐喷以烟:

  ③与友期行: ④入门不顾:

  小题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昂首观之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D.使之冲烟飞鸣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1:(2分)B

  小题1:(4分)①(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点词都应翻译出。)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掌握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加强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词语,需重点掌握。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约定 ④回头看

  小题2:B、助词,的。题干和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3:(1)藐小:微小,察:观察。(各一分)

  (2)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各一分)

《童趣》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C.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冲烟而飞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又留蚊于素帐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2.C

  3.(1)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里争斗。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意思对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3

  完成下面小题(16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选自《作业纸》,有变式)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余忆童稚时 ②项为之强

  ③盖一癞蛤蟆也 ④鞭数十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小题3】本文叙述了哪三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话作概括。(3分)

  【小题4】作者是如何使这些小事变成了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答案

  【小题1】①稚:幼小 ②强:同“僵”,僵硬 ③盖: 原来是 ④鞭:用鞭子打(鞭打)

  【小题1】①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②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在空中飞舞。

  【小题1】本文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

  【小题1】这些小事这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像,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和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出每段所写的内容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学习此文,会得到什么启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童趣》阅读答案4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1)故,所以

  (2)强,通“僵”,僵硬

  (3)鞭,用鞭子打

  (4)徐,慢慢地

  2、解释合理即可。

  (示例: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1)心里这样想着,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成了白鹤。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下。(意思对即可)

  4、“略”

《童趣》阅读答案5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归纳。(6分)

  2.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4分)

  3.文末一句“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为何我要鞭打虾蟆?这个行为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情感?(10分)

  4.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0分)

  (1)则或千或百________________ (2)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

  《童趣》阅读参考答案:

  1.观察惩治蚊子;观虫斗;鞭虾蟆。

  2.“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

  3.因为蛤蟆破坏了“我”神游自然的兴致,而且蛤蟆吞食了“二虫”,为了给小虫报仇,就鞭打蛤蟆。可见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4我自己把它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黄伟涛提醒各位童鞋要落实知识点)

  5(1)就;有时(2)脖子强通“僵”,僵硬

《童趣》阅读答案6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划线的字。

  (1) 项为之强

  (2) 鞭数十

  2.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时期的哪些趣事?

  参考答案:

  1.通“僵”,僵硬 ; 用鞭子打,鞭打

  2.(1)心里这样想,那么有时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像鹤。

  (2)我凭着想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意思对即可)

  3.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童趣》阅读答案7

  阅读《童趣》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并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开对着,向着

  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同“僵”,僵硬

  慢慢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1)的

  (2)它

  (3)此,这

  4.“略”。

《童趣》阅读答案8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请解释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鹤唳云端 (4) 怡然自得

  【小题2】.请翻译下列句子(2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

  (1)通“僵”僵硬

  (2)慢慢地

  (3)鸟鸣

  (4)安适、愉快的样子

  【小题2】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分)

  【小题3】富有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选段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9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果如鹤唳云端( ) (2)方出神( )

  (3)以丛草为林( ) (4)兴正浓( )

  小题2: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小题3:请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参考答案:

  小题1:果然 正 把 兴致

  小题2:D

  小题3:略

《童趣》阅读答案10

  读《童趣》,完成22-24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昂首观之,项之为强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以丛草为林C.余常于土凹凸处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为:,,

  小题3:.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C

  小题1:(5分)我回想自己在年幼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的

  细毛,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

  趣。(每句1分)

  小题1:(3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烟驱蚊作鹤舞、坐“山”观“兽”斗、鞭驱

  癞虾蟆(一条1分,答对三条即给满分)略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3)

——童趣 阅读答案3篇

童趣 阅读答案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明察秋毫 明:______________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拟:______________

  ③盖一癞蛤蟆也 盖:______________

  ④神游其中 其: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鞭打蛤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眼睛 ②比作 ③原来是 ④代词,指代“我”

  2.①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②在想象中游览,安适愉快而满足

  3.“略”。

  4.“略”。

童趣 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

  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

  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2分)

  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 D、景观

  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

  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观蚊如鹤之趣)⑵

  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

  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

  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小题5:

  试题分析: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好奇、想像力丰富是孩子具有的'特点,所以孩子很容易获得“物外之趣”。

童趣 阅读答案3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4)

——《燕子》阅读答案10篇

《燕子》阅读答案1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小题1】本文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3分)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

  ②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3分)

  【小题4】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一句?(5分)

  答案

  【小题1】小时候用梧桐花给我敷伤口;我出生时栽梧桐树;对我婚事的关心。

  【小题2】(1)用比拟手法,描写树木枝叶繁茂。(2)委婉的表达对女儿婚事的关心。

  【小题3】略

  【小题4】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明面上是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实际上是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同时也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二段中的“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是此题的提示语,可知,本题的答案范围是三、四段,从前向后找,并将内容分成有机的几个事件,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一定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从中提取出正确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那些树早已盛装了”画线词是对树的描写,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树的茂盛。第二个句子放到语境中,“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可知,这是母亲对我婚事的关心,含蓄的告诉我已不小了,该是考虑婚事的时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拟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第五段中的“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可知,因为燕子南来北往一年一次迁徙奔波,我和燕子一样,也常见奔波在外,所以我也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要抓住题干中要求分析语句出现过的文段,精读这些内容,并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眼,根据题干要求切题做答。

  【小题4】试题分析:“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表面上是牵挂故乡的燕子,结合全文可知,实则是在外奔波的“我”对故乡亲人的牵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要抓住题干中要求分析的词语出现过的语句,精读分析这些语句,并抓住语句中的关键字眼,锁定目标答案,再根据题干要求切题做答。

《燕子》阅读答案2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5、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阅读答案:

  14、D(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5、示例:⑴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⑵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⑶颈联看似咏燕,实则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这里的燕子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6分。)

《燕子》阅读答案3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5)“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答案:

  【解答】

  (1)此题考察了关键情节的概括。

  回答此题时应注意从原文的开头到结尾一点点来概括,不要漏掉一点。

  文章第一自然段可概括出: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

  文章第四自然段可概括出: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

  文章第七自然段可概括出:晚上给燕子留着门。

  文章第八自然段可概括出: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2)此题考察了词语的赏析。

  回答此题时,先要说出词语的原义(“仪式”一词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再说出该词语用在句子的浅层意思(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重和认真),最后答出该词语用在句子的深层意思(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3)此题考察了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能从“燕子离去”和“人与燕子共处的场景成为回忆”两个点上进行回答即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此题考察了句子的赏析。

  句子的赏析的一般答题格式为:此句运用了xx修辞或者细节描写(通过对燕子的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再写出该句子的浅层意思(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最后写出深层意思(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评议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

  (5)此题考察了对文章主旨的主观评析。

  回答该题先要表明态度:赞同或者不赞同,再说明理由。

  要从人类和鸟类的关系回答,也可与人类的发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答。

  答案:

  (1)

  ①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

  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③晚上给燕子留着门。④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杈上。

  (2)“仪式”一词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用,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重和认真,体现了燕子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体现“我们”对燕子的喜爱)。

  (意思对即可)

  (3)岁月流走,当村里迎来一座座新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每点2分)

  (4)通过对燕子的神态、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与下评议写人类夫妻相处的情景相映衬。(意思对即可)

  (5)示例﹣: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自私,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友爱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示例二: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示例三: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

《燕子》阅读答案4

  燕子翩翩入云端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钞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④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⑤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⑥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⑦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作吉祥的象征。

  1、根据文意,①②段括号中应填的的词语依次是( )(2分)

  A、飞翔 B、支撑 C、滑翔 D、支持

  2、根据本文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2分)

  燕子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的益鸟。

  3、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2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___________,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的原因有哪些?(2分)

  6、“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 )(2分)

  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隔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7、本文有几处运用了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8、③段中加粗的“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先在文中用曲线标示出来,再概括这些内容。(答案在20字内)(2分)

  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2分)

  10、第一段中加粗的“之一”能否除掉?为什么?(2分)

《燕子》阅读答案5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 jù qià n o(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 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 chuī fú (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 开黄绿眉眼的 róu liǔ(柔柳)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 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 zēng tiān(增添)了许多生趣。

  1. 将文中的拼音换写成汉字。

  2. 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凑成( còu zou) 蒙蒙细雨( méng men)盛会( shèng cheng) 赶集似的(sì shì)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聚(聚拢)

  情趣(兴趣)

  增加(增添)

  美丽(漂亮)

  4、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光彩夺目)的春天 (轻快)的翅膀 (百花争艳)的盛会

  5. 改写句子。

  (1)微风 chuī fú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 róu liǔ。 (缩句) 微风吹拂着柔柳。

  (2)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哇! (反问句) 这难道不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吗?

  6. 仿写课文第一节,写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答案示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 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 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燕子》阅读答案6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 )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 )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钞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④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⑤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⑥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⑦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作吉祥的象征。

  23、根据文意,①②段括号中应填的的词语依次是( )(2分)

  A.飞翔 B.支撑 C.滑翔 D.支持

  24.根据本文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2分)

  燕子是一种 的益鸟。

  25.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2分)

  ⑴ ⑵

  ⑶ ⑷

  26.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 ,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 、 、 。(2分)

  27.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的原因有哪些?(2分)

  28.“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 )(2分)

  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隔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29.本文有几处运用了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30.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先在文中用曲线标示出来,再概括这些内容。(答案在20字内)(2分)

  3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 到 。(2分)

  32.第一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除掉?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3、CB

  24、燕子是一种勤劳、聪明、善飞的益鸟。

  25、善飞;繁殖力强;勤劳(或“善捕虫”);聪明(或方向性强)

  26、两只瘦小的脚难以支撑其身躯;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孩子吃饭

  27、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钞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28、D

  29、“它们一会儿……滑翔几分钟”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 或“甚至在……孩子们”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

  30、燕子的身躯……三分之一;身躯呈流线型;两翅窄而长;振动快;尾巴长

  31、列数字、打比方;主要(主);次要(次)

  32、不能。燕子只是鸟类中最善于飞行的一种鸟,去掉”之一“,燕子就变成鸟类中唯一最善于飞翔的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燕子》阅读答案7

  人类的朋友——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1、认真阅读全文,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连同标点不超过20字)

  2、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_______到______。

  4、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第一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5、在文中画出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仿第三段“燕子是益鸟”的写法也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

  标语:A、______________ _

  B、_____________ 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朋友——燕子》答案

  1、燕子是一种勤劳、聪明、勤飞、善飞的益鸟。

  2、B

  3、主要(主)、次要(次)

  4、不能去掉。燕子只是鸟类最善于飞翔的一种鸟,去掉“之一”,燕子就变成鸟类中惟一最善于飞翔的了,这样就不符合实际。

  5、“它们一会儿……滑翔几分钟”生动具体地说明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或“甚至在……孩子们”直观、形象地说明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

  6、标语:(只要内容上符合要求、语言简洁、有一定哲理性即可。引用名言警句亦行。)举例:青蛙、蜘蛛吃蚊子、黄鼠狼吃老鼠等。

《燕子》阅读答案8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钞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④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因为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例如,美国的亚种仓燕,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在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⑤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⑥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⑦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燕子,但各地的燕子种类不尽相同。据统计,全世界共有75种之多的燕子。在古老的传说里,燕子被称为幸福鸟,人们把它们看作吉祥的象征。

  23、根据文意,①②段括号中应填的的词语依次是()(2分)

  A.飞翔;B.支撑;C.滑翔;D.支持

  24.根据本文内容,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2分)

  燕子是一种 的益鸟。

  25.根据本文的介绍,概括燕子的生活特性。(2分)

  ⑴ ⑵

  ⑶ ⑷

  26.燕子形体上的弱点是 ,燕子为了战胜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行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在飞行中 、 、 。(2分)

  27.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的原因有哪些?(2分)

  28.“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这是因为()(2分)

  A.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

  B.它们往往到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C.它们要由北往南或由南往北的长距离、不间隔断飞行中。

  D.在远距离的迁徙、不间隔断地飞行中,有时有一半的燕子因精疲力竭而死于途中。

  29.本文有几处运用了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30.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先在文中用曲线标示出来,再概括这些内容。(答案在20字内)(2分)

  3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由 到 。(2分)

  32.第一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否除掉?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3、CB

  24、燕子是一种勤劳、聪明、善飞的益鸟。

  25、善飞;繁殖力强;勤劳(或“善捕虫”);聪明(或方向性强)

  26、两只瘦小的脚难以支撑其身躯;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孩子吃饭

  27、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钞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

  28、D

  29、“它们一会儿……滑翔几分钟”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或“甚至在……孩子们”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

  30、燕子的身躯……三分之一;身躯呈流线型;两翅窄而长;振动快;尾巴长

  31、列数字、打比方;主要(主);次要(次)

  32、不能。燕子只是鸟类中最善于飞行的一种鸟,去掉”之一“,燕子就变成鸟类中唯一最善于飞翔的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燕子》阅读答案9

  人类的朋友——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1、认真阅读全文,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连同标点不超过20字)

  2、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_______到______。

  4、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第一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5、在文中画出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仿第三段“燕子是益鸟”的写法也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

  标语: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朋友——燕子》答案

  1、燕子是一种勤劳、聪明、勤飞、善飞的益鸟。

  2、B

  3、主要(主)、次要(次)

  4、不能去掉。燕子只是鸟类最善于飞翔的一种鸟,去掉“之一”,燕子就变成鸟类中惟一最善于飞翔的了,这样就不符合实际。

  5、“它们一会儿……滑翔几分钟”生动具体地说明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或“甚至在……孩子们”直观、形象地说明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

  6、标语:(只要内容上符合要求、语言简洁、有一定哲理性即可。引用名言警句亦行。)举例:青蛙、蜘蛛吃蚊子、黄鼠狼吃老鼠等。

《燕子》阅读答案10

  燕子

  燕子是一种秋去春来的候鸟。它那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小的眼睛,一张嫩黄的小嘴。它背上的毛乌黑发亮。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张开,像一把剪刀似的,飞得又快又稳。

  燕子喜欢把窝搭在房梁上。搭窝的时候,先飞到田里去把不硬的泥一口一口叼回来,用唾沫把泥拌到有黏性时,再一层一层地垒起表。这样,过了几天,窝就垒好了。然后,找来一些柔软的毛铺在窝里。燕子妈妈孵小燕子时,孵上20多天,小燕子就孵出来了这时老燕子更忙了,成天捉虫给小燕子吃,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燕子常常帮助农民捉害虫,是人类的益鸟,我们千万不可伤害它。

  (1)短文第节写了燕子的外形,第节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写燕子的习性,主要写了、和三个方面,其中写得特别详细。

  (2)用文中加点词“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1)12搭窝孵小燕子捉害虫。

  (2)示例:妈妈洗衣服时,先把衣服放在盆里,再把洗衣粉放进去,然后认认真真地洗起来。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5)

——《论语》阅读答案10篇

《论语》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论语》阅读答案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论语》阅读答案3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学者朱熹把《论语》、______、《大学》、《中庸》四部著作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论语》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注释】①孙:通逊。②难:后患。

  (1)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4分)

  答案要点:①重视个人修养,敬业敬人,使族人和百姓安居乐业;②具备三项道德:仁爱、智慧、勇敢;③坚持四项原则:正义、遵礼、谦逊、诚信;④做到处处思虑,遵守规范,避免过错。

  (2)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孔子君子人格观的社会价值和对你的启示。(8分)

  答案要点:社会价值:①孔子的君子人格观,确立了君子的标准,赋予君子修齐治*的重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擎起了中华民族的脊;阐发并规范了中华民族子孙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高歌依然萦回中华大地的上空(2分);为我们树立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在当前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品位、弘扬民族精神,重塑民族形象、强大民族根基、振兴民族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自我启示:略(4分,只要联系文本与自身实际,答出两点以上启示即可记满分)

《论语》阅读答案5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本段选自____________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字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

  (2)传不习乎( )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君子*之美,不*之恶。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课文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找出来两个,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1)

  (2)

  5、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论语十则》、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

  2、(xǐng)对自己言行的反省与检点

  (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3、(1)对于你要说的话,先行动,再说出来。

  (2)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

  (3)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

  (4)在沂水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4、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之美等。

  造句“略”

  5、先行而后言,勇于实践,敏于创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论语》阅读答案6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答案: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论语》阅读答案7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妇从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充后遭母丧,行服墓次,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服阕.,立精舍讲授。

  太守鲁*请署功曹,不就。*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鼟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和帝公车征,不行。延*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充为博士。时鲁*亦为博士,每 与*,常叹服焉。

  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由是见非于贵戚。

  迁左中郎将,年八十八,为国三老。安帝常特进见,赐以几杖。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兄弟六人同食递.衣 递:传递

  B、妇从充置酒晏.客 晏:宴请

  C、服阕.,立精舍讲授 阕:停止

  D、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 让:责备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B、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C、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D、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李充家境贫寒。虽已娶妻成家,但仍与母亲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贫困,主动分家,自立门户,遭到李充的数落和休弃。

  B、鲁*很佩服李充,曾经强令李充出来做官。朝廷征召天下名士,鲁*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每有*,鲁*便要赞赏李充。

  C、李充遭遇母亲离逝的不幸,十分哀伤。服丧期间,李充住在母亲墓旁守丧;有人偷盗母亲墓上的树,他怒不可遏,竟然亲手将其杀死。

  D、李充曾为大将军邓骘列数天下高士,因为其中有人不合邓骘口味,邓骘不想让他再说,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扬长而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鼟署县都亭长。(5 分)

  (2)、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5 分)

  参考答案:

  4、A (A 项“递”在文中应解释为“交替”)

  5、D

  6、B (“鲁*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的说法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文中只说了天子下诏选取品行高尚的人,用来鼓励后辈,特地征召李充担任博士;但并没有明确说明是由于鲁*的力荐。)

  7、(1)鲁*发怒,就抓来李充把他丢到水沟里面,接着将他降为县里的都亭长。

  (2)大丈夫活在世上,贵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哪里能够考虑子孙长远的事情呢?

《论语》阅读答案8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3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4: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小题2: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

  小题2: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精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小题2: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小题2:试题分析:从起始段中便可找到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全文摆事实讲道理,都是围绕这一论点展开的。

  小题2:试题分析:答案说得很清楚,这是论述层次的问题,体会议论文在逻辑上的严谨性,如果顺序调换,就与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顺序错位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层次安排的道理是隐含的,不易被发现。

  小题3:试题分析:“思路”就是指作者写作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正如答案所示,本文是以古语先摆论据,提出论点,然后举刘邦和一位书法家的例子摆事实,最后再讲道理作结论。提论点,摆事实,讲道理作结论,这一思路是很清楚的。此题不难,关键是学生要知道“思路”是指什么。

  小题4:试题分析:这是个拓展知识题,事实论据就是指具体的事例,如示例一;道理论据可用名言格言,如示例二。此题很容易。

《论语》阅读答案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论语》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题。

  “半部论语”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为了突出地表明读书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例子拿来作证。

  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我们现在不管他说的是一部《论语》也好,是半部《论语》也好,都应该由此体会到少而精的读书方法。虽然,在赵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论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唯一法宝,他们只要熟读这一部书就足以应付一切了。这一点,我们与他们根本不同。如果我们现在也还是死抱住《论语》这一部书,读得烂熟,尽管也有用处,却仍然无补于实际,这是可以断言的。但是,我们却无妨按照我们的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选定任何一部书,读得烂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原则,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邓拓《燕山夜话》

  1.文中邓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断句上有一处不同,你发现了吗?你认为应该采纳哪一种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尝试完成下面古文问题。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习_________

  ②读之竟日 竟_________

  ③普颜色不变 色_________

  ④他日补缀旧纸 缀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5.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o赵普传》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选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内容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邓拓先生读了《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请你再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还能得到哪些启示,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看看谁的思路最开阔,谁的语言最准确、简练。不少于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段中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课文中为“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两个相比,课文中的断句更好,“次日”修饰“临政”更好,读起来也更和谐。

  2.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3.(1)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2)宋太祖登上明德门,指着门楼的匾额问赵普:“‘明德之门’,怎么多用了一个‘之’字?”赵普说:“‘之’是语气助词。”太祖说:“‘之乎者也’能‘助’得个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

  4.B

  5.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作用意思对即可)

  6.①不同,终于死去。

  ②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文概括:

  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

  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7.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①读书要刻苦,勤奋。

  ②要珍惜时间刻苦攻读。

  ③做事要有韧性。

  ④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

  ⑤要一心为公,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


《童趣》阅读答案10篇(扩展6)

——《荷花》阅读答案10篇

《荷花》阅读答案1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第()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 碧绿 大圆盘 挨挨挤挤

  (2)3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来来往往、许许多多、明明白白

《荷花》阅读答案2

  荷花世界上,花儿的品种繁多,色彩各异,假如有一天谁要选“花王”,那我就给荷花投 一票。

  人们常说“牡丹为花中王”,可我觉得,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人观赏外,它还能为人们奉献什么呢?

  牡丹以它那娇艳的容貌摘取了“花王”的桂冠。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赞,然而,它既怕冷又怕热,对生活环境很挑剔,只能生活在肥土沃壤之中,而荷花呢,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踪迹。

  我喜欢荷花,( )它美,( )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 )那雪一样的白荷花,( )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荷花家族中,美丽出众的要算白荷花了。雨过天晴,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绽开的花瓣像张张笑脸不住地向观赏者点头致意。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水面泛起了波纹,小珍珠合并了,长大了,又合并了,成了一颗大珍珠,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荷花除了能供人观赏之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你吃过荷叶粥吗?它是荷叶盖在粥锅上煮的,能清心去火。爽口的藕是它的地下茎,那藕节还是一味中药呢。你吃过莲子吗?它中央有个黄色的丝状物,那是荷花的胚芽,叫莲子蕊,虽然味苦,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哩。再有花蕊、荷叶、荷叶梗也都是中药材。此外,据说鲁班还根据荷叶的结构造出了伞。

  荷花浑身是宝,但最可贵的是虽然出自污泥,但亭亭玉立,一尘不染。你说,荷花该不该戴上“百花之王”这预“桂冠”?

  1.选出画线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桂冠(guàn guān) 沃壤(rǎng yǎng) 绽开(zhàn dìng)

  叶梗(gēng gěng) 胚芽(pī pēi)

  天晴(qíng qín)

  2.在( )里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1)世界上,花儿的品种( )繁多,色彩各异。

  (2)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 )人观赏外,……

  (3)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 )赞。

  3.给文中( )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4.找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并说明是将什么比作什么。

  (1)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

  喻词:( ),是将( )比作( )。

  (2)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

  喻词:( ),是将( )比作( )。

  (3)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喻词:( ),是将( )比作( )。

  5.为什么说荷花“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它都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guànrǎngzhàngěngpēiqíng

  2.(1)zhǒng(2)gōng(3)chēng

  3.因为,无论,还是,都

  4.(1)般,荷花,白玉(2)恰似,水珠,珍珠(3)似的,荷叶,碧玉盘

  5.文中第六自然段。

《荷花》阅读答案3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硕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编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写与实写相结合,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水生及水生嫂是实写,水生父亲及儿子、同村的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对水生夫妻详写,其他人物着墨不多。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你总是很积极的。”

  (2)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6.小说开头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D(水生父亲及儿子也是实写。)

  5 (1)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1分)“总是”有一丝不满与嗔怪,(1分)“很积极”又是对丈夫的称赞。(1分)

  (2)表现了水生嫂坚强的性格,(1分)“眼泪”和“答应”表现的不是水生嫂的懦弱,而是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

  (1)为故事情节做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织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描写荷花淀的*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

  (3)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

  (4)暗示小说主题。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会遭到破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荷花》阅读答案4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

  注:

  菡萏(hn dn):荷花。

  伦:同等,同类。

  绿荷:碧绿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

  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令人愁苦至极。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拿荷花和其他的花对比。(2分)拟人,三四两句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2分)(答象征,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言之成理,可给1分)

  (2)

  ①诗人描写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

  ②描写红花绿叶互衬互映,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练习二:

  (1)李商隐的《赠荷花》一诗中借荷花荣衰相依,表达自己渴望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的句子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

  (2)《赠荷花》中吟咏了荷花、荷叶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诗句是: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译文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地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荷花》阅读答案5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 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纷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 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阅读训练]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

  用?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概括回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蛋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答案:

  1、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2、前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问: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4、a d

《荷花》阅读答案6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第()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

  (2)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来来往往、许许多多、明明白白

《荷花》阅读答案7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D(2分)

  8.B(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荷花》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饭”这个细节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2)这个细节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要“端饭”,就是忘掉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在这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让人心动的体贴。之所以忘记时间,完全是因为水生的回来,令水生嫂内心非常喜悦,也终于宽心。

  (3)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因此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一个深明大义的妻子而笑。下文“小声”说话,就是基于这种愧疚。

  (4)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维妙维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多少看出一点她的失望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

  (5)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荷花》阅读答案9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 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纷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 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阅读训练]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

  用?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概括回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蛋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答案:1、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2、前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问: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3、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4、a d

《荷花》阅读答案10

  2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 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答: 荷花的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2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 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 样的表达作用?答: 莲子中有一种酶,能够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表示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3.这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请一一概括回答。

  答: 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2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 是( A、D )(4分)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 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 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 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发芽”的基因,就是指 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085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