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 老龙头景区导游词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 老龙头景区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3-21 19:19:21 点击: 来源:yutu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1

  大家好,我叫王宇轩,今天的河北老龙头一日游就是我带大家游览。

  河北老龙头就是长城的源头,长城就是从这里开始,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万里长城就像一条巨龙,所以人们俗称此地为“河北老龙头”,河北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它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中长城。

  河北老龙头呈半岛状伸入海中,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是由石块垒砌而成,分为入海石城、海神庙、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等七部分。其中入海石城相传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筑,高约三丈,有一半位于海*面以下,后来坍塌,现存浸于海水中的花岗岩基石依然可见;澄海楼则是河北老龙头的最高点,是观海胜地,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回奉天祭祖时,曾多次登临此楼,眺海赋诗,其“澄海楼”的额匾为清朝乾隆帝亲笔所书,在东西墙壁之上嵌有清朝皇帝和文人墨客诗作的石碑,楼体为全木质结构,楼内陈列有在河北老龙头地区出土的文物。

  这就是传说中的河北老龙头,希望大家今天玩的开心。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阅读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1)

——老龙头导游词10篇

老龙头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齐游览这个老龙头风景区,我们此刻将要进入的是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

  我们此刻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能够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此刻呢,我们能够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貌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此刻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此刻我们能够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貌,叫辕门。因此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之后就变了。那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20xx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20xx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那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但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那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那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理解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万历39年1620xx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以前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此刻,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但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必须到那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那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那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20xx年,大将军徐达选取那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方法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2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那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那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能够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资料,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2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能够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样讲怎样有理,怎样讲怎样有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必须有关联,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能够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但是从这以后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0年张学良将军来到那里,发现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因此,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静,一是*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好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够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能够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但是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那里则是把长城*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那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齐,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那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

  南海口关

  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方法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20xx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20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那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因此群众叫它铁门关。

  好了,这天老龙头就游览到那里,祝愿每一位游客都能天天有个好情绪,再见!

老龙头导游词2

  位于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

  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

  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的海陆军事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今年7月30日,奥运圣火的传递仪式在老龙头长城举行,古老的长城上飘扬着象征“和*、团结、友爱”的奥运旗帜,长城精神又增加了一段难忘的和*乐章。令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震撼、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老龙头导游词3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峙万里海崖,其气势绝非一般长城楼阁所比。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出关、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登澄海楼也是11次。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皇帝每次来这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或带三点水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后来,嘉庆、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由于皇帝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楼壁诗碑>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老龙头导游词4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它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渤海之中,形成龙头入海之势,搅海翻浪,戏水浴日,这便是您将要游览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老龙头。

  *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海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游龙头更遗憾!今天,我衷心地祝愿各位的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肠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售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老龙头导游词5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峙万里海崖,其气势绝非一般长城楼阁所比。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出关、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登澄海楼也是11次。究其原因有二: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皇帝每次来这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或带三点水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后来,嘉庆、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由于皇帝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楼壁诗碑>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登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老龙头导游词6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它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渤海之中,形成龙头入海之势,搅海翻浪,戏水浴日,这便是您将要游览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老龙头。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老龙头导游词7

  位于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

  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

  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这座昔日的海陆军事要塞,以其壮丽的风光、独特的历史地位,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今年7月30日,奥运圣火的传递仪式在老龙头长城举行,古老的长城上飘扬着象征“和*、团结、友爱”的奥运旗帜,长城精神又增加了一段难忘的和*乐章。令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震撼、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老龙头导游词8

  老龙头是明长城在我国境内的东部起点,是世界上惟一的水上长城。它位于山海关南5公里的渤海高地上。明清时期,这里既是屯兵要塞,又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海赋诗的场所。

  大家请看,眼前高大的长城就是宁海城。宁海城在老龙头北,全长900米,只有北门和西门,现在我们进入的就是宁海城的北门。老龙头的主要起点有龙武营、澄海楼、开天海岳碑、靖虏(后改卤)台,入海石城,南海口关,海神庙等,下面我将按照这个顺序陪大家进行游览。

  请看您右边的这一片古建筑就是龙武营,是当年守城士兵的住所。您所看到的是碾房,里面有石碾,石磨,是从前碾米、磨面用的。老辈人一定觉得亲切,至今许多农村里仍有使用。对面就是粥房,看起来像一个大食堂。这口大锅就是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士兵烧饭用的,深1.9米,可一次供1500位士兵食粥。

  这里还有马厩,牢房,粮仓等,无比清晰地展现了那个遥远年代的营地格局。您一定发现了营地牢房的木栏间隔很大,几乎可以随便进出,原因在于这里的牢房用来关押违反军纪的士兵,并不是囚禁犯人的。中间的这口水井是当时方圆十几里惟一的一口甜水井,常年派士兵把守,以保护盒保证驻地的日常饮用。最后您看到的叫做云盘,它是云朵的形状,故而得名,通过敲击次数的不同表达不同的命令,以规范士兵的作息生活。

  在龙武营的大院里,还有明朝重要的军事家戚继光将军的兵阵馆,内有微缩的兵阵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曾经打出了江山,改写了历史的兵器,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现在,您看到的是辕门。据考证,辕门就是用车辕子搭起的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视、狩猎,在外面搭营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所以又叫辕门。以后历代均应的门都叫辕门。这里的辕门样式是明代的。大家请看上面刻着“龙武营”三个大字。

  请大家看,左首的就是将台,明代的时候,这里的将台帐篷是纯牛皮的,但因为多年的战火毁坏,现在看到的已经是仿制品了。

  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将军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到北京昌*境内200公里的长城。他经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安营驻扎,操练兵马,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教军场。教军场前旌旗林立之处是迷宫八卦阵,是一个颇为神奇的阵法。

  现在,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个老龙头景区最醒目的景观——澄海楼。有着“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美誉。

  在我们面前的是登城坡道,这条宽广的坡道,名叫“马道”,是守城的兵马上下的通道。清朝的5位皇帝先后11次来老龙头巡视,那时候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缓步走上城头,沿途接受两旁群臣的膜拜。现在请大家亲自体会一下兵马跃关,皇帝登城的感觉吧!

  各位请看,这座城楼就是澄海楼,它建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八面威风,又不失奇秀之美,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它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望海亭,二层楼结构,九脊歇山顶式。楼顶上“雄襟万里”这块匾是明朝末年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题。楼中间这块“澄海楼”匾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高宗御笔所题,又派官员从北京专程赶来,可见乾隆皇帝对老龙头还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难怪在登临澄海楼的乾隆皇帝到次数最多了。

  再看一款楹联上句“日曜月华初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都来自自然;下句“天荣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澄海楼这个名字也是由此意而得。那我们就一同登临澄海楼,感受一下“万里长城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的豪迈感觉吧!

  登上二楼就是整个老龙头的最高点,也就到了万里长龙的龙冠之上。从二楼举目望去,巍峨的长城与苍茫的大海紧密相连,天海一色,云水苍茫,不禁令人胸襟为之开阔,一股豪气在胸中激荡,大有“雄襟万里”之感。

  现在,我们到楼后参观一下。大家看到的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英国营盘的大炮。英国人曾在宁海驻兵4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才匆忙撤走,遗留下这门大炮。现在这门大炮已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象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亭子叫“御碑亭”,乾隆皇帝曾两次来到这里饮酒赋诗,写的诗都刻在这块碑上。这里刻的是乾隆《再题澄海楼》:“我有一勺水,泻为东仓溟。无今亦无古,无见亦无盈”。乾隆皇帝将苍茫渤海比作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轻轻一泻便成了大海,这也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气!

  这块碑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全被侵略者给毁坏了。在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神圣不可侵犯,他的东西也是被人供奉,可八国联军不屑一顾轻易就给毁坏了。可见当时我国国力弱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落后就要挨打”,这段屈辱的历史让*人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大家看到的是“一勺之多”碑,我们刚才看到乾隆的那首诗就是由此意而来,细心的游客可以看得出这块碑是由两块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龙头时打捞上来的,下半部分是仿制的,两个半块拼接而成。

  这是“天开海岳”碑。据专家鉴定它属于唐碑。“天开海岳”这四个字将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这样的美景。这块碑还与张学良将军有一段历史渊源。1900年八国联军将老龙头毁于一旦,天开海岳碑已被推倒在地十分痛心,于是命人竖了起来,使天开海岳重新屹立在老龙头上。这里起的不仅是一块碑,竖起的是*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这些用玻璃罩起来的土墙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墙,又叫“夯土墙”。别看它貌不惊人,可是它十分坚固,再锋利的兵器,那它也没有办法,凡是它就怕拿水反复地蹭,水一蹭土就纷纷掉落。所以人们说它“怕软不怕硬”。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靖虏台,这是明代长城惟一的海上敌台,大家请看这三个字“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里就有两层含义:一是*静海水,二是*定敌虏,利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敌台主要是个防御工程,可以驻兵,存放武器,咱们看到的这个孔叫做“箭孔”,可以观察敌情,还可以向外射击,它可称得上是老龙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了。

  各位游客,过了靖虏台就到了龙头的最前端,这里是伸入大海23米有余的入海石城,踏上入海石城好比是登上万里长城的鼻翼,你会感觉随着它劈波斩浪,笑傲渤海之上。

  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近端部分。全城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虏敌台。南浸万顷波涛,构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为能经受海水的冲击,入海石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从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咱们看到的这几块岩石就是当年砌城时用的。

  咱们可以看到每块巨石的角上都有几个凹槽。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槽内浇铸铁水,利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将两块巨石连接起来。这最好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工艺。

  在老龙头还可以看到的另一处海上胜景就是海神庙。这里三面环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蒙蒙,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

  在明代海运开通,石河口被辟为漕运码头,商贾往来盛极一时。当地渔民为报得出海*安,只得将希望寄托于海神之上,于是修建了海神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的牌坊是由汉白玉砌成,琉璃瓦顶,装饰得很精巧,前书“安澜”,后书“优波”这表达了人们祈求风*浪静,行船安全的愿望。

  海神庙前这两尊怪兽左为“乘黄”,右为“龙马”。古书中记载骑上乘黄可以活两千岁,龙马别有九音,歌声十分动听,可见它俩都是身怀绝技,有它们守卫着海神殿,更增添了海神的神圣之感。海神殿居于整个庙宇的中心位置,殿门上方悬有乾隆皇帝御题的“江溟宁宴”,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恭敬听命。这些塑像都是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现在进入的院落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宫。天后圣母就是妈祖,相传她生活在宋代,精通鱼讯而且通晓天文气象,经常帮助出海的渔民,深受渔民的爱戴。她去世后当地人在湄洲岛上建了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后来妈祖的名气越来越大,就逐渐成了沿海居民的海上保护神了。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妈祖,在港澳地区妈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也充分证明了海峡*有着共同的文化,同是龙的子孙,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到了海神庙的最前端——观海亭,它也是建在海上,置身观海亭和战在入海石城上观海感受的是截然不同的,少了居高临下的气势,却像乘一叶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凭海临风,心情舒畅,自有一番难以名状的美妙感觉!

老龙头导游词9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齐游览这个老龙头风景区,我们此刻将要进入的是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

  我们此刻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能够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此刻呢,我们能够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貌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此刻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此刻我们能够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貌,叫辕门。因此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之后就变了。那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

  将台,校军场

  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20xx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20xx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那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但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立刻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那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那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理解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澄海楼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万历39年1620xx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以前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澄海楼匾、楹联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澄海楼一楼

  此刻,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但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必须到那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那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那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20xx年,大将军徐达选取那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方法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澄海楼楼上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2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那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那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能够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资料,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楼前楼侧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2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能够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样讲怎样有理,怎样讲怎样有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必须有关联,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能够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但是从这以后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0年张学良将军来到那里,发现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因此,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静,一是*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好处。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够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能够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但是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那里则是把长城*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那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齐,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那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

  南海口关

  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方法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20xx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土墙遗址

  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

  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20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那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因此群众叫它铁门关。

  好了,这天老龙头就游览到那里,祝愿每一位游客都能天天有个好情绪,再见!

老龙头导游词10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20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1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六月二十夜渡海>>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x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制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2)

——老龙头的导游词5篇

老龙头的导游词1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岬角高地上,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古人把万里长城比做一条巨龙,龙首从这里入海,故名“老龙头”。老龙头由入海石城、靖卤一号敌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城等几部分组成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澄海楼又名“知圣楼”。楼上有匾“雄襟万里”、“澄海楼”、“元气混茫”。建筑面积327.76*方米,楼分二层,面阔三间,九脊歇山式。售海览胜佳境,清代诸帝,每逢回盛京(今沈阳)祭祖,都要在此驻跸,登楼观景,吟诗作联。

  入海石城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蓟镇总兵戚继光筑。据考诸现场,老龙头下伸入海中的堆积块石,有自然礁石,也有人工投入的块石,块石边缘,凿有“燕尾槽”。入海石城,伸入海中22.4延长米,宽8.3米,高9.2米,整个石城的结构为9层巨型条石砌筑,城面海墁砖,三面垛口林立,坚实粗犷,岿然屹立。

  靖卤台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座敌台,台上建敌楼,砖砌四拱,设南北2门,箭窗8个,四面垛墙高1.72米。楼上战铺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

  南海口关系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蓟辽督师大学士孙承宗所建,并设龙武营,训练水师。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设南海口营,隶属天津水师镇。清道光二十二年(1840年)在此建炮台1座。

  宁海城建于明初,周长900米,墙高5米,厚4.5米,西、北2门上各建一层五脊飞檐箭楼,威武壮观,雄视南海。

  海神庙据《山海关志》载:“海神庙,明初通海运时所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主事王帮俊重修”。八国联军时毁于炮火。1988年重建,与老龙头东西呼应,相距350多米。由牌坊、三孔桥、山门、钟楼、海神殿、游廊、天后宫、栈桥、观海亭等组成。内部塑有门神、海神、天后、八仙等塑像26尊。海神殿居于整个庙宇的中间位置,天后宫位居海神殿之南,两殿一南一北构成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海神殿殿门上方悬挂乾隆御书匾额“汇溟宁宴”。过海神殿和天后宫后,由栈桥可直达观海亭。栈桥和观海亭皆修在海上。

  老龙头交通:从秦皇岛友谊宾馆出发,乘坐15路(海滨汽车站-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在奥林匹克大道公园换乘34路(秦皇岛火车站-海滨火车站),在四道桥汽车站换乘35路(山海关船厂-四道桥汽车站),抵达老龙头.约44.32公里。

老龙头的导游词2

  山海关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这座呷角高地,海拔25米,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

  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构成了老龙头这座名副其实的海陆军事要塞。老龙头是明代长城的东部起点,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名“老龙头”。老龙头由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和澄海楼组成。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

  自澄海楼南下三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可以尽览“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壮美景象,产生无穷的遐想。

老龙头的导游词3

  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眩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可以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么讲怎么有理,怎么讲怎么有味。

  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一定有关系,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现在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可以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

  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靖卤台

  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

  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静,一是*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

  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不过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这里则是把长城*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

  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

  [南海口关]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校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战略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秘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

  [土墙遗址]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

  [铁门关]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

老龙头的导游词4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龙头的导游词(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龙头的导游词5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20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1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六月二十夜渡海>>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x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制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3)

——老龙头优秀导游词

老龙头优秀导游词1

  大家每年都会出来旅游,有句话应该听说过吧,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求仙秦皇观龙头。今天我们就参观一段世界上唯一的海上长城,也是现今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好了,等车停稳了,大家带好贵重的物品随我下车,(注:集合的时间,这里有两个出口,要原路返回,不要坐汽艇,不安全,不要买小商贩的东西,没有质量保证)

  (进门内)老龙头是明代一座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作用,成了帝王将相登楼观海,吟诗作赋的场所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包括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云牌、关帝庙)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可以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现在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子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现在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这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 ,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 墨迹。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楼前楼侧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天开海岳碑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可以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么讲怎么有理,怎么讲怎么有味。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一定有关系,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现在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可以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靖卤台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静,一是*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不过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这里则是把长城*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战略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 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再往前走就是海神庙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 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我们去参观一下大概半小时到车上集合!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4)

——老龙头作文3篇

老龙头作文1

  在祖国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秋节那天,我怀着一种既喜悦又激动的心情登上了这巨龙之首——山海关的老龙头。

  首先我们来到了龙武营。这里陈列着许多古代人们打仗时所用的月牙铲、石礌、铁雷、明代战船和许许多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武器。展示区两侧还站有两个士兵,他们头上戴着一顶尖尖的金属帽子,身穿盔甲,腰间还挂着一把银光闪闪的宝剑,手持大刀,昂首挺胸,好不威风!原来他们就是守卫这些兵器的武士。

  随后我们又登上了澄海楼。登高远望,又一番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澄海楼矗立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笔。向南望去,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愤怒地拍打着金色的沙滩,壮观的'景象十分美丽!

  老龙头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雄伟、壮观的老龙头!

老龙头作文2

  暑假里,我去老龙头玩了。

  那里是国家5a级风景区。刚进大门,便看到了龙武营。爸爸说龙武营是一个兵营。我进去一看,一间房子上写着“最大的锅”。我跑进去一看,惊讶地叫道:“好大的锅呀!”锅差不多有三米多深,圆形的,估计要五六个大人手牵手才能绕锅边一圈。再看看炒菜的铲子,和铁锹相比没什么两样的。

  我又接着走下去,看见了牢房。牢房前有两个石头做的士兵,他们腰间挂着一把宝剑,昂首挺胸,好不威风!进去一看,牢房里只有些砖头搭成的床,上面铺了点稻草。牢房的门是用木头做的,很结实。我横着身子,就钻了进去,在横着身子,又钻了出来,我都可以进进出出,打仗时的人们却出不来,可想而知,以前的人们块有多大呀!再一直走,我还看见了长城,现在我才明白,长城是一条龙,老龙头指的是长城这条龙的头啊。

  以前的人们靠着双手造就了长城,他们靠着智慧,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老龙头作文3

  在祖国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秋节那天,我怀着一种既喜悦又激动的心情登上了这巨龙之首——山海关的老龙头。

  首先我们来到了龙武营。这里陈列着许多古代人们打仗时所用的月牙铲、石礌、铁雷、明代战船和许许多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武器。展示区两侧还站有两个士兵,他们头上戴着一顶尖尖的金属帽子,身穿盔甲,腰间还挂着一把银光闪闪的宝剑,手持大刀,昂首挺胸,好不威风!原来他们就是守卫这些兵器的武士。

  随后我们又登上了澄海楼。登高远望,又一番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澄海楼矗立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笔。向南望去,浩瀚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愤怒地拍打着金色的沙滩,壮观的景象十分美丽!

  老龙头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雄伟、壮观的老龙头!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5)

——长城导游词怎么写分享3篇

长城导游词怎么写分享1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刘润清,接下来,就由我来说说游览万里长城的注意事项吧。1安全是游览万里长城的生命线,我们坚决反对爬野万里长城。2慢一些爬万里长城,留意周围的提示语,保证自己的安全。3不论上去还是下来,都要低下身段,降低身体重心,以免发生危险。

  登上了万里长城,站在八达岭上向下望,一辆辆汽车变成了“蚂蚁”,行人变成了黑色的小点,在“蚂蚁”之间来回穿梭,好似变成了“小人国”十分有趣。向东望去,万里长城盘旋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中。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是烽火台,那是古代打仗的时候用来传递信息的“信号站”

  万里长城是有方砖和条石搭建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双手才慢慢成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气魄雄伟的万里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两旁还有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万里长城一直是一个大工程,秦始皇是用了二十分之一的劳动力呢!可见,没有大量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好了,被刺旅途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光临。

长城导游词怎么写分享2

  尊敬的游客们,您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卢思琦。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处世界遗产——万里长城。在去万里长城之前,我先提几点注意事项:1、不可以在城墙上乱涂乱画;2、不可以随地吐痰;3不可以大声喧哗。好了,现在就跟我一起出发吧!

  游客们,注意了!我们现在来到了万里长城脚下,我来介绍一下万里长城的结构吧!这段万里长城修建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城墙上铺着方砖,十分*整,似很宽的马路。你们看!那么宽,五六匹马都可以并行了。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就可以互相呼应了。

  游客们,现在我们感受一下,站在万里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是不是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筑万里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我们看一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都有两三千斤重了;想一下,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那真是一个奇迹阿!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万里长城!

  游客们,今天我们就抱着“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这句话登上了万里长城。这次的旅游结束了,希望下次我还能做你们的导游!

长城导游词怎么写分享3

  亲爱的游客:

  你们好,我叫赵帅超你们可以叫我赵导,今天我们要去万里长城游玩,我记得*爷爷说过: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万里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你们知道吗万里长城用一万三千多里长呢!万里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万里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修筑而成的。万里长城也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站在万里长城脚下,踏着方砖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就会想起古代修建万里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但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这陡峭的山岭。

  还有一个有关万里长城的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姑娘叫孟姜女,她长的很漂亮,突然有一天秦始皇下令把所有年轻的男人都抓起来让他们来修筑万里长城其中也有孟姜女的丈夫,过了几年后,孟姜女很着急,然后孟姜女就去找自己的丈夫,孟姜女到修筑万里长城的地方,她问修筑万里长城的头儿说:范杞梁在那儿吗?修筑万里长城的工程师说:范杞梁他已经死了。孟姜女一听,马上就就哭了起来了,就在这是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万里长城马上就倒了八百里。人们把这个传说叫《孟姜女泪哭万里长城》的故事。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因为万里长城是用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后不见尾的万里万里长城。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6)

——云冈石窟的导游词分享3篇

云冈石窟的导游词分享1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山西云冈石窟。山西云冈石窟位于号称“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它是*最大规模的石窟群,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那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中雕刻的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它们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同学们,由于山西云冈石窟的洞窟比较多,一共有 53个,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们知道它是哪一窟吗?让我告诉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间的坐像高达17米,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怎么样,够大的吧!

云冈石窟的导游词分享2

  山西云冈石窟:山西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年间(460--465)山西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山西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山西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山西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山西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山西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山西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山西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山西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山西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山西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山西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山西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山西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7)

——*导游词

*导游词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这三个*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面示意图上看到,*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张爱萍、*、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8)

——老龙头优秀导游词-导游词 (菁选2篇)

老龙头优秀导游词-导游词1

  大家每年都会出来旅游,有句话应该听说过吧,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求仙秦皇观龙头。今天我们就参观一段世界上唯一的海上长城,也是现今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好了,等车停稳了,大家带好贵重的物品随我下车,(注:集合的时间,这里有两个出口,要原路返回,不要坐汽艇,不安全,不要买小商贩的东西,没有质量保证)

  (进门内)老龙头是明代一座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作用,成了帝王将相登楼观海,吟诗作赋的场所我们现在就进入了当时驻守老龙头的龙武营士兵生活的场所。(包括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粮仓、云牌、关帝庙)我们现在看到离我们较近的这个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长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来攻打的——除了云梯。(讲解怎样用云梯攻打长城)离我们较远的是巢车(讲解巢车的用途)。我们一会可以去兵器室去参观一下当时攻打长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缩微版。现在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龙武营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铺,那么比他们官职大一点的百总的住宿条件是什么样子的吗?好那我们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管一百个士兵的百总住宿的地方。现在我们看见的这艘水泥战船是明朝时期海战战船的缩微模型。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讲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辕门的辕是什么?辕就是车辕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幸,狩猎,在外面搭营帐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叫辕门。所以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三国演义》里的吕布辕门射戟,杨家将戏剧故事辕门斩子,都是指中军帐外的营门的。起初确实是用战车车辕作门,后来就变了。这里的辕门的样式是明代的。兵营或者地方高级官署前面用栅栏围护,栅栏口的门也叫做辕门。好了走出辕门也就走出了龙武营了。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11年,民族英雄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海到北京昌*境内1200里长城。他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宿营驻扎,点将操练兵马。请看,这员武将塑像就是戚继光。他身后墙上的地图是明蓟镇长城关隘图。这座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效校军场。戚继光将军真正的兵部衙门设在三屯营。可是他经常挥戈跃马奔驰在长城沿线。他写诗说:南北驱弛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这种为国操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楼前楼侧大家站的这个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雕刻了清代诸皇帝的诗选。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给毁坏了,连澄海楼也毁于一旦。天开海岳碑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美景作了高度概括。“开”字用的最好,可以做“开创”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成头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开”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怎么讲怎么有理,怎么讲怎么有味。这块古碑很古老,专家鉴定是唐碑,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虽然跟“薛礼(仁贵)”不一定有关系,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现在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块碑是赞美景色的,足可以证明老龙头成为游览名胜已有一千多年。关于这块碑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哩!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靖卤台这是明万里长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敌台。嘉庆44年(1565),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孙庆元始建这个台。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整修长城,筑敌台1017座,这是第一座,命名为“靖卤台”。“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个台有两层意思:一是使海水*静,一是*定敌虏。一名双关,各有意义。敌台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可以驻兵、屯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如果您想了解敌台的构造或眺望远方。不过楼梯狭窄请注意安全。

  明万历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将军派参将吴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这是伟大的创造。戚继光早年在山东蓬莱修水城,北门修在海边,大船从城门进入。这里则是把长城*海里,使龙头入海辟风斩浪。这两处奇观都是戚继光将军的杰作。请看这里陈列的巨型条石,是当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长2。6米,重达3吨,也就是6000斤。条石边缘用铁水浇铸连在一起,这样叠上了九层,工程多么艰巨!摆在这里的花岗岩条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体不变,多么坚固。人们常用花岗岩脑袋形容顽固不化,是有道理的。这门大炮,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营盘炮台的大炮。英国在老龙头宁海城驻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匆忙撤走。南海口关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是真正明长城的第一关,按顺序说第二关是南水关,第三关才是天下第一关。南海口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战略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以后经历300年海风扬沙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米高,人们就找不到南海口关了。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们关是南海口关,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的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再见天日。1988年重修宁海城时从土中挖出来的,全为夯筑,外不包砖。有人说,这是宁海城西门的内瓮城;有人说,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关的一段土墙。请看这个城门不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也不是*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开凿的。1901年《辛丑条约》以后,山海关城南有六国营盘:萧庄南面有“四炮台”是日本营盘;小弯村有法国营盘;小弯村南,今铁路疗养院一带有比利时和意大利营盘’另外还有德国营盘和印度营盘,当地群众叫它“英国下邦”(附属国)宁海城里是英国营盘。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经过英国营盘,英国士兵不让过。意大利兵就拆墙,把这里的长城挖成了一个大窟窿,这样到海滩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墙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铁皮的门,所以群众叫它铁门关。再往前走就是海神庙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我们去参观一下大概半小时到车上集合!

老龙头优秀导游词-导游词2

  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濒海高地。明清两地这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挂表还赋诗的场所。我们走的这条宽广的坡道,原叫做马道。守城的兵马就是从这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来老龙头巡幸,当时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大摇大摆的接受两边的群臣的顶礼膜拜。如今老龙头景区已经向全世界开放。每年有近两百万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观光。

  请看,这座建筑就是澄海楼,澄海楼筑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像苍龙头上的一颗明珠。澄海楼的前身叫做观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后来,万历39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主事王致中扩建成澄海楼,也曾经叫过知圣楼/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的意思。

  请看,楼顶上挂着的那块匾“雄襟万里”,是明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所题。孙承宗先后两次受命督师蓟辽驻守山海关,建立了丰功伟绩。雄襟万里表现了他的伟大襟怀和理想抱负。他这个内阁大学士胸怀和带还一样宽广,装着万里江山。

  请看楼中间的这块澄海楼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笔亲题,派官员从北京专程送来的。

  匾元气混芒,传说,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叫做元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

  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意思是: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乾隆皇帝顺手拈来,可见他读的书还不少呢。

  现在,我们进澄海楼。澄海楼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开国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个皇帝都登过这座城楼。他们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有时是出关,有时是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1次,一次不漏。为什么一定到这里来?一来是观看大海,二来是求个吉利。龙是传统的皇帝象征。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到这里来抬抬龙头。

  请看这幅老龙头的建筑复原图

  老龙头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势险要。明洪武14年,大将军徐达选择这里做明长城的起点,是有战略眼光的。看,老龙头西面,紧挨石河口有个潮河港,大船往来,保障军需民食。从犄角筑长城,居高临下。沿着起伏的丘陵,长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势多么险要。老龙头景观区包括七个部分: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海神庙。

  欲观龙头景,更上一层楼。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字画,是近几年中央首长及世界知名认识来澄海楼游览时,题写的诗词墨迹。

  1900年以前,墙上挂的尽是皇帝的题诗。康熙、乾隆多次来这里,就和大臣观海、饮酒赋诗。这里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吟了诗,就写下来。据说,即使是刮风的天气,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乾隆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这里的“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莱的“避风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皇帝与侍从及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以水字及带水字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楼与大臣饮酒联句。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9)

——昆明湖导游词-导游词

昆明湖导游词-导游词1

  大家可以向这边看,一碧万顷的昆明湖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发展昆明湖,有计划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堆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

  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汉武帝曾派出使团去往身毒(即印度),在昆明国的滇河(即今之洱海,俗传滇池,是不对的)被阻,便兴兵讨伐,于公元前120年,在长安西南开挖了周边40里的昆明池,以象征滇河,练习水战。后代一些皇家园林里的水域,也有效仿称作昆明湖的。乾隆皇帝将西湖改称昆明湖也是沿用了这个故事。但乾隆自己说:“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放勋”是尧帝的名字,那时洪水泛滥,尧曾命鲧治水,昆明湖就是为兴水利而拓建的。汉武帝的故事反倒放在第二位。昆明湖命名5年以后,乾隆在铸造在铜牛身上的《金牛铭》里,又提到了这件事说:“人称汉武,我慕唐尧”。把开挖昆明湖是为了治水的目的再一次做了澄清。


老龙头导游词分享(扩展10)

——泰山的导游词_导游词

泰山的导游词_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导游邵文灿。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泰山位于山东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气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为市名,像乐山所在地点叫乐山市一样。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离地面的距离)排行第三,大约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称。有许多名人均登临泰山,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据记载,泰山至今已经有二十亿年的历史。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东侧有一个观日石。在原来,传说古人因为爬山时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大家把它放在观日点,人们站着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现在,为了看到日出,人们夜里三点就来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顶上,这是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侧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四个鲜红的大字:"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时古代文学家孟子(孟轲)说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从古至今,这四个字成了千古佳来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十八盘。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从下面的中天门顺着十八盘一直登上南天门,你就会感觉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这是因为十八盘很陡。

  登上了南天门,大家先休息一下,留个影,休息一会我们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请继续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离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为天街已经话。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点——玉皇顶。从玉皇顶的观望台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诗人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所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晓"。

  如果留完影的话,请跟我下山。

  游客们,泰山的景色确实很雄伟,希望您带着亲朋好友再来光临泰山!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095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