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物理学家名言4篇 物理学家普朗克名言

物理学家名言4篇 物理学家普朗克名言

更新时间:2023-03-11 12:17:37 点击: 来源:yutu

物理学家名言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可以带来警醒和激励,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学家名言,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学家名言1

  1、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的最高目标。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2、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4、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大师,在物理学数学天体学等方面都是功勋卓着,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前辈的*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物理学家的发现,牛顿还能有这样大的成就吗?

  5、咱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联?咱们就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6、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7、我们所有最大悲哀就是嬉戏,原因是嬉戏最能妨碍我们的思考,而且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死亡。法国物理学家巴斯卡

  8、我生*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9、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10、“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11、咱们务必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咱们务必坚信咱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务必作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12、进修常识要擅长思索,思索,再思索我就是靠这个要领成为科学家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3、(作者简介马克斯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4、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5、(作者简介玛丽·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丈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6、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美国物理学家兰姆思考的名言

  17、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18、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19、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20、信仰是辉煌的光,照遍周围也引导着人自身。(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

  21、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22、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23、伽利略伽利雷(-)世界知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历史上他首先提出并证明了同物质同形状的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一样快,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诸多观点。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4、EM(作者简介玛丽·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丈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25、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科学院院士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周培源

  26、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思考的名言

  27、进修常识要擅长思索,思索,再思索我就是靠这个要领成为科学家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28、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

  29、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0、物理学家李淼就跟我讲过,有一个国外的物理学大神,就跟他感慨,说你别看我这一辈子好像功成名就,其实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发明一个像熵那样的概念,我一生只要再发明这么一个概念,我就算功德圆满,可见概念有多么的重要。为啥?"

  31、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33、信仰与迷信不同。维护信仰到了迷信的程度,相反却使信仰毁灭。(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

  34、勒内笛卡儿年月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年月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35、“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

  36、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名优秀的物理学家名优秀的化学家名优秀的数学家名优秀的音乐家名优秀的作家名优秀的工程师,将使法国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假如突然失去的是没有用自己的劳动促进科学艺术工业进步的王公议员*主教等,这并不会给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幸。圣西门

  37、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年月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38、成就与汗水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②李时珍花了年功夫,读了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年时间。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39、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40、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咱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41、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思考的名言

  42、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43、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当代物理学家)

  44、我们所有最大悲哀就是嬉戏,原因是嬉戏最能妨碍我们的思考,而且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死亡。——法国物理学家巴斯卡

  45、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名言2

  1、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2、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3、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的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很生动地描述了汤姆逊模型碰到的困难,即原子不可能是质量均匀分布大小为1埃的球。——卢瑟福

  4、弦就好比是应该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一鸿半爪,偶然掉落在二十世纪一般。——维敦

  5、物理学家总认为你需要着手的只是:给定如此这般的条件下,会冒出什麽结果?——费曼

  6、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厄

  7、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8、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 没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学。——狄拉克

  9、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10、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拉塞福

  11、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密切相关 搞实验没有理论不行 但只停留於理论而不去实验 科学是不会前进的。——丁肇中

  12、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丁肇中

  13、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14、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15、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托马斯.杨

  16、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17、方程式之美, 远比符合实验结果更重要。——狄拉克

  18、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麦克斯韦

物理学家名言3

  1、物理学定律不是单靠思想就能学会的,而是靠观察和实验才能学会的。

  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包含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

  3、物理学定律不是单靠思想就能学会的,而是靠观察和实验才能学会的。

  4、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短暂而危险的人生的意义。

  5、我从不考虑未来。因为它来得够快的。

  6、思考着,继续思考着,等待着天舒,渐渐看淡。

  7、不要教死亡的知识,要教它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8、行动不一定体现一个人的本质;我们已经发现,做个好人并不总是好的。

  9、如果一个想法一开始不是荒谬的,那它就是没有希望的。

  10、成功=努力+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11、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思维水*来解决问题。

  1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

  13、名声是什么?这是最卑微者的幸运,也是最伟大者的荣耀。

  14、这是发生在我身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像你用一门15英寸的大炮击中一张纸,然后你被一个弹跳的炮弹击中一样。它生动地描述了汤姆逊模型所遇到的困难,即原子不能是一埃质量的均匀分布的球体。

  15、没有什么事情是侥幸发生的。最偶然的事故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16、看待生活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生活中没有奇迹,另一个是一切都是奇迹。

  17、总是带着研究的疑问,等待着第一丝希望的曙光逐渐成为所有人的希望之光。

  18、在电学和磁学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相距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将这些现象转化为科学的第一步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19、一个人的最高技能是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

  20、这并不是说我聪明,只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解决问题上。

  21、引力、电和磁力的相互作用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很清楚,因此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但可能还有其他力量太小,无法观察到。

  22、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应该放在第一位。

  23、一个快乐的人总是满足于现在,不浪费时间思考未来。

  24、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衡,你必须不断前进。

  25、创新的秘密在于知道如何隐藏你的想法。

  26、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

  27、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8、如果你失败了,站起来,你就会成功。

  29、方程的美远比实验结果的一致重要。

  30、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对电磁现象的研究给物理学公理带来了最大的革命。

  31、(牛顿)“原则”将成为一个不朽的纪念碑深的智慧,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高于(当)产品高于所有其他人类思想的杰作,简单和一般规律的发现,它包括对象和巨大的品种,对人类智慧的荣耀。

  32、人们都把我的成功归功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就是勤奋。

  33、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蔑视,命运把我变成了一个权威。

  34、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35、在小事上急于求成的人,在大事上就不能得到信任。

  36、认为命运不会改变的人会被全世界嘲笑。

  37、实验物理学与理论物理学密切相关。没有理论,实验就不能进行。

  38、逻辑会带你从A点到达b点,想象力可以带你到任何地方。

  39、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40、真正重要的是直觉。在发现的道路上,智慧几乎没有用处。

  41、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42、人们在业余时间各不相同。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43、物理学家总是认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条件下会发生什么?

  44、成功的实验需要远见、勇气和毅力。

  45、我没有什么方法,只是把一件事想了很久。

  46、判断天地之美,分析万物之理。

  47、科学不值得被称为科学,因为它不能或不愿意影响它自己的人民。

  48、有一件事让我感到毛骨悚然,那就是我们的人类已经远远落后于我们的科学和技术。

  49、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出来。

  50、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就是集邮。

  51、大自然和它的法则隐藏在黑夜里;上帝说,让牛顿走吧!一切都被照亮了。

  52、我们是在生活的海洋上航行,理智是指南针,感情是风。

  53、只要你有一个合理的事情去做,你的生活将会特别美丽。

  54、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她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成就的接生婆。

物理学家名言4

  1、你不能去教别人,只能帮助他自悟而已。

  2、世界是一本以数学语言写成的书。

  3、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4、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5、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6、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7、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8、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9、教育是艰险的工作,我们只能从旁协助,使教育的对象能自悟而已。

  10、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11、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1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13、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着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

  14、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15、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16、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阅读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1)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0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3、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7、【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课后布置作业: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和成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征,学习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原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品质,领会想象和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2、写作背景

  “*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3、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丁亥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1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行宇宙》均被《*》和《*》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入《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4、题目解说

  明确: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

  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层次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6、全文分析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感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

  以“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掌握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感悟科学精神,从中获取未来自己成长的启示。

  3.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重点:

  1.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梳理文章内容;

  2.理解“教育”的内涵,领会科学精神,获取自己成长的启示。

  3.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难点:

  理解“教育”内涵,具体把握三件经历对作者成长的教育作用,以及三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简介

  加来道雄

  科普文章

  自读课文

  二、感知文章内容

  历程三件事:

  1.观鱼的遐想。

  2.探索爱因斯坦未竟事业。

  3.做实验建立原子对撞机。

  三、阅读探究

  1.分组探讨三件事对作者的教育作用,初步了解文中的科学精神。

  2.建设性地回答钱学森之问。

  3.把握三件事的内在联系,认清科学探索的过程,理解诸多科学精神的整体作用。

  四、课堂延伸拓展

  分享想象故事,激发想象力,培养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13的阅读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文本的语言张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把握文章的主题。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知*医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医学研究精神,感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教学重点:

  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探讨文本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2.作者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文中“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除了这两个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什么事例?

  2.字词检测。(见课件)

  3.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文中“童年的两件趣事”:鲤鱼世界的幻想;爱因斯坦故事。成长中主要谢了建立实验室的事例。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全文总纲,点明后面的写作内容。

  第二部分(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三、品读鉴赏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参考提示: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参考提示:“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3.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呢?

  参考提示: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同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给予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四、合作探究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参考提示: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3)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五、任务坐实

  1.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献身科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那些素质?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科学家?

  参考提示:两人进行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精神品质,告诉我们:人要想有所成就仅仅空想是不行的,要有严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重在实践。

  应具备下列品质:奇特的想象力;探究的精神;实验的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固步自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例如华罗庚、爱因斯坦、钱学森、牛顿、瓦特、居里夫人等。

  2.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阅读科学类知识性读物文章的阅读应该抓住哪些要领?

  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善于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学习他执着奋进的精神。

  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精神,关注学科探索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联系当下,探究作者进行科学实验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与创新”为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动机、过程与方法,在获得科学认知的.同时,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思考的价值,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创造激情和理性精神。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整合阅读与表达,养成比较阅读的意识,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之中。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基础上,已经对“科学精神”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文时仍需抓住这条主线,保有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实证的科学方法;联系“任务”而精读、细读。

  课型

  自学课文

  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

  加来道雄,日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他是《超越爱因斯坦》、《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的作者。

  2、理论物理学

  对应于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物理学家也可以分为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当然,物理学中理论和实验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这样的分类很难界定。

  只不过在一个物理学家更偏重理论的情况下,他(她)被称为理论物理学家,例如爱因斯坦;而如果偏重实验,则称为实验物理学家,例如法拉第。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学家总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发现浮力......今天,加来道雄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向我们解释对于未知的宇宙,我们就像那些生活在池塘中的鱼一样,面对暂时还未解开的谜题,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去探索,而不是妄自主观的否认其存在!

  二、快速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考: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情大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的历程,请找出是哪两件事?

  明确:

  1、对鲤鱼世界的幻想。

  2、爱因斯坦的故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情况。)

  (一)(1段)全文总括:记叙了由两件趣事引导自己走上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二)(2—11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①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

  ②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

  (三)(12—18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①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

  ②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3、课文中多维空间历险故事(11段)和统一场理论书籍(14段)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五、探究

  (设计意图: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在你看来,想象力、兴趣、实验精神对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该如何排序?结合《*》谈一谈除了上述优秀品质,你还有哪些补充?

  板书设计

  想象力兴趣实验精神

  教后反思

  对于一篇自学课文,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收获,设置问题就成为关键。因此,虽然表面上是学生在自读课文,但实际上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本文与《*》同处一篇课文中,受时长所限,比较阅读未能完全展开,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应重点关注。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作品。加来道雄是什么人?这位纽约市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是超弦理论的奠基人,而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万物至理”的一把钥匙。虽然身为理论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但加来道雄在这篇文章中却没有向我们讲解科学知识或理论,而是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确定人生方向意义最为重大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即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

  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因此文章自然而然地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两件趣事娓娓道来。第一件趣事是鲤鱼世界的幻想。鲤鱼世界的幻想围绕“想象力”展开,作者试图从鲤鱼的角度来认识它所生活的世界,并借此来观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通过隐晦地比较可以看出,人类和鲤鱼一样,在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保守、固执等局限,由此作者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鲤鱼世界之外还有未知世界,那么人类世界之外是不是也有未知的世界呢?于是他童年时期的兴趣定位在了高维世界存在的可能性问题上。

  第二件趣事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这一历程是确立他人生走向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纯地因为事件本身的神秘而感到好奇,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是在查阅资料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后,加来道雄受到鼓舞和感动,决心对这件事情刨根究底,从而确立了今后的人生方向——理论物理学家。这是他迈向科学研究和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第三个层次是他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爱因斯坦最后研究的是统一场论之后,也是他真正进入科研状态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高维世界和统一场论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这关键的一点他不理解。这就进一步把他的研究范围确定了,加来道雄的科学探索之路由此展开。

  为了解决眼前这个难题,他又开始广泛查阅资料,尽管知道科学家中已经有人建造出来产生反物质所必须的原子对撞机,作为高中生的他却没有想过放弃。如果说童年的两件趣事“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乃至进一步确定了“我”此后具体的科学研究范围的话,那么在高中阶段完成的第一个实验则更多地磨砺了作者的意志,养成了他的坚韧品质。这中间有多少困难、多少阻碍他都没有细说,但是他却明确表示他身上具备有“年轻人不被世俗观念所约束而畏葸不前”的特点,因此,他在父母亲的支持下,本着执着和探索的精神,奉献出自己的整个圣诞假期和所有的业余时间,终于建造出了他的电子感应加速器。

  文章尽管只具体写了两个阶段的三个事件,但是在他走向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却突出表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想象力(鲤鱼世界幻想)、好奇心(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探索精神(思考和大量查阅资料)和实验精神(制造电子感应加速器)。同时他的成长经历也给我们普通人以深刻的启示:任何人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怀疑和猜测,不能固步自封;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达到成功的彼岸离不了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或许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后辈的,希望大家能踏着他的脚步,一步一步取得进步。

  【教学设想及依据】

  《湖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中提出:我们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学习空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自述成长历程的一篇文章。因为是物理学家,所以其中必然涉及到物理知识,而老师在教学中既要使理科生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又要激发文科生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既要还原加来道雄由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过程,又要避开物理知识从文本的角度进行解读,这样就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阅读障碍和文本解读方面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的特点,一开始就让学生把握住课文标题中的“历程”在文章中的具体事件。然后再针对每个具体事件展开:第一个事件即鲤鱼世界的幻想部分,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然后讨论交流比较人类和鲤鱼对世界认识的相似之处,突出其中“想象力”的重要性;第二个事件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部分,重点把握作者“好奇(觉得事件神秘)——探索(查阅资料,明确人生方向)——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确定科研范围)”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他走向科研之路的关键过程;第三个事件是“完成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实验”,这个相对简单,只突出作者冲破世俗束缚、不畏艰难、执着创新的精神品质即可。

  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是“教育历程”而不是“成长历程”的问题,让学生考虑人的“自我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自我兴趣的培养,启迪他们执着的追求精神,尤其注意作者对科学热爱的启蒙和对自然及社会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理清文章思路。

  童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

  鲤鱼世界的幻想

  爱因斯坦故事建立实验室成为理论物理学家

  三、习读课文

  1.讨论交流,合作探究:鲤鱼对世界的认识和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对此有何认识?

  2.读指定段落思考:高维世界的谜团尚未解开,加来道雄又是怎样对爱因斯坦未竟的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的?

  3.在理论研究中遇到困难的加来道雄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

  四、拓展思考

  文章题目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什么不是“成长历程”而是“教育历程”?作者的“教育历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五、结束语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掌握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感悟科学精神,从中获取未来自己成长的启示。

  3.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重点:

  1.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梳理文章内容;

  2.理解“教育”的内涵,领会科学精神,获取自己成长的启示。

  3.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难点:

  理解“教育”内涵,具体把握三件经历对作者成长的教育作用,以及三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简介

  加来道雄

  科普文章

  自读课文

  二、感知文章内容

  历程三件事:

  1.观鱼的遐想

  2.探索爱因斯坦未竟事业

  3.做实验建立原子对撞机

  三、阅读探究

  1.分组探讨三件事对作者的教育作用,初步了解文中的科学精神。

  2.建设性地回答钱学森之问。

  3.把握三件事的内在联系,认清科学探索的过程,理解诸多科学精神的整体作用。

  四、课堂延伸拓展

  分享想象故事,激发想象力,培养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13的阅读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和成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征,学习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原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品质,领会想象和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2、写作背景

  “*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3、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丁亥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1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行宇宙》均被《*》和《*》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入《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4、题目解说

  明确: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

  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层次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6、全文分析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感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

  以“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9

  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

  3、德育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

  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与学法:

  (一)、说教法

  1、设计思想

  本节课总体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

  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天才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搭配组成。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实验设想、相关网站等,要求学生最后能完成布置的相关的学习任务,

  在“空气的力量”的学习中,由各个学习小组展示各自准备的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或事例,教师通过演示或利用网页动画课件设置悬念,用虚拟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判断真假。在后面“大气压强有多大”的学习中,主要由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结合课件讲解分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逐个突破。最后出示相关问题进一步拓展研究,达到巩固深化学习的目的。主要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有学生动手实验,在于防止虚拟的网络界面,过度的刺激学生,让学生体会物理的学习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安排机动的实验内容班帮助学生学习。

  3、托里拆利的实验学习

  以提供课件为主,学生通过课间的内容,小组讨论,自组学习,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避开了实验操作的繁琐,同时也避开水银的危害。

  (二)、说学法

  学生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即任务、问题),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去准备小实验,一切都是在充满激情、怀有极大的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的心态下进行,可以想象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探究过程中解决每个问题,学生内心都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富有成就感,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探求下一个答案的乐趣。这种探究型的学习模式不但使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所学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体现,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这种学习模式的显著特点,使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由感性认识到实验探究,然后上升到理论分析,最后巩固拓展,回归生活,逐层推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了“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的方法论。

  六、主要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如图(多媒体展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受)

  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各个方向)

  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问题: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流动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说你的猜想并用你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引导学生根据日常所见一些现象来支持他的猜想。如:

  (1)把一个小小的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很*的墙上,就能用它挂衣服而挂衣钩却不掉下来

  (2)只有一个小孔时,饮料罐里的饮料不易倒出

  (3)吸饮料时,饮料罐纸盒会变扁

  初步分析讨论出结论: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其中的大气对我们应该是有压强的?

  但是,纯讨论出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呢?所以我们还得从科学实验探究中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

  科学实验探究:请用给出的仪器,设计一~二个验证是否有大气压强的实验,并解释现象实验1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

  实验2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硬纸片都不下落.

  实验3拿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注意观察铁皮罐的形状,然后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再仔细观察铁皮罐是否有变化?

  实验4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试图拉开吸盘,注意体验拉开吸盘容易吗?

  实验5马德堡半球实验---它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正确结论:由以上的众多实验证明,我们生活其中的大气对我们确确实实有压强。那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主要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交流与讨论:空气有质量吗?

  我们在上一章里已经知道空气的密度是/m3,可见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体积很大时,其质量也是相当大的。同学们试计算充满我们这间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有多大。计算:

  ∵ρ=m/v、v=10m×6m×4m=240m3∴m=ρv=kg/m3×240m3=kg

  我们周围的大气既有质量,同时又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这几个原因就产生了大气压强。

  2、大气压强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大气压强的?

  1644年,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及其同伴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托里拆利是怎样测出大气压强的?

  ①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②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课件演示)③分析: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就是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p=ρgh=×103kg/m3×10N/kg×=×105Pa④应用:人的头顶面积约为m2,请计算大气压对头顶的压力为多少?

  (2)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

  ①水银气压计:优点:精确缺点:不方便携带

  ②金属盒气压计:原理:优点:使用方便缺点:不精确

  3、大气压强的变化:

  (1)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强不断减小。

  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减小100Pa。

  (2)1个标准大气压=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4、思考:

  1、学过本节后,你对马德堡半球实验,有什么新的推论?

  2、抽水机是靠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抽水机能否一次把水从地面抽上地王大厦的顶楼?

  3、*的人们为什么习惯吃烧烤的东西而不习惯汤煮的东西?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等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105帕;

  3、大气压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预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课本第159页,作业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0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和成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征,学习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原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品质,领会想象和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2、写作背景

  “*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3、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丁亥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1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行宇宙》均被《*》和《*》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入《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4、题目解说

  明确: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

  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层次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6、全文分析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感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

  以“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和成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征,学习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原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品质,领会想象和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2、写作背景

  “*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3、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丁亥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1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行宇宙》均被《*》和《*》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入《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4、题目解说

  明确: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

  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层次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6、全文分析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感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

  以“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二、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2、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3、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提问】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像,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

  6、【提问】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7、【提问】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课后布置作业: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文本的语言张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把握文章的主题。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知*医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医学研究精神,感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教学重点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探讨文本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2.作者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文中“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除了这两个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什么事例?

  2.字词检测。(见课件)

  3.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文中“童年的两件趣事”:鲤鱼世界的幻想;爱因斯坦故事。成长中主要谢了建立实验室的事例。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全文总纲,点明后面的写作内容。

  第二部分(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三、品读鉴赏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参考提示:⑴“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参考提示:“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3.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呢?

  参考提示: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同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给予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四、合作探究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参考提示: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3)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五、任务坐实

  1.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献身科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那些素质?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科学家?

  参考提示:两人进行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精神品质,告诉我们:人要想有所成就仅仅空想是不行的,要有严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重在实践。

  应具备下列品质:奇特的想象力;探究的精神;实验的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固步自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例如华罗庚、爱因斯坦、钱学森、牛顿、瓦特、居里夫人等。

  2.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阅读科学类知识性读物文章的阅读应该抓住哪些要领?

  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

  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善于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

  ……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和成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征,学习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原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品质,领会想象和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2、写作背景

  “*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3、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丁亥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1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行宇宙》均被《*》和《*》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入《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4、题目解说

  明确: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

  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层次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6、全文分析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感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

  以“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工作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坚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题解

  中心词为“教育历程”,“历程”暗示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那么“一名物理学家”指谁呢?加来道雄。那么本文就是一片自传性质的文章。

  他的“教育历程”怎样?作者是不是从他的童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写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四、整体把握

  1、本文的基本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2、本文的基本内容

  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

  3、语言特点

  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让“鲤鱼科学家”们会看会想,会提出问题会说话,这样就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恰如其分的词句来表达周蜜严谨的意思。

  五、合作探究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

  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总结:童年的两件趣事之所以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是因为作者在

  这其中的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培养和锻炼。它们是:好奇心、想象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

  (2)体会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

  (3)学习题记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结构阅读法。

  (2)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明确做事除了兴趣还得脚踏实地。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观、学习观。

  2、文章题记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学习作者的科学观、学习观。

  说教法

  教授本文,我尝试使用结构阅读法。阅读任何文体的作品,都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其篇章结构。只有弄清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才能洞悉作者的行文思路,掌握文章的内容要点,进而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所以我们要善于总结阅读经验,掌握篇章结构的梳理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

  在使用本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学会分析句群。句群是构成段落的意义单位,能够将段落中的句群分析清楚也就能够理清段落层次了。

  2、要学会分析结构关键词,加以准确的分析,段落的内部层次、段落之间的转承关系就易于掌握了,篇章结构也易于理清了。

  3、要学会分析事实。找到事例,分析事例相关的问题,逐步深入,透过现象寻求本质,抓住文本的中心要义。

  说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为文本的阅读奠定基础。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一要列出课文的纲要、信号的结构图表,二对结构图表问题化即存疑,提出相关探讨的问题,并尝试分析。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想:从学生熟悉的例子或生活实际,如爱迪生抱小鸡、达芬奇画鸡蛋等童年趣事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入手,引出课题。

  二、常识了解

  作者简介:姓名、籍贯、作品成就。

  三、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2、内容概述

  四、推进新课

  (一)速读全文。

  1、列出纲要信息结构图表

  2、指出核心事件。

  3、提出相关探讨问题。

  明确:

  1、教育历程:童年→青年→成年

  2、问题

  (1)“鱼”是怎样认识“世界”?

  (2)这种认识说明什么?

  (3)实验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注:以上问题只是示例,课堂问题的生成不可能由教师主宰,要由受教对象自主随机产生,所以课前要充分准备。)

  (二)对问题的探讨、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授课内容作以高度归纳概括,突显重难点。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掌握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感悟科学精神,从中获取未来自己成长的启示。

  3.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重点:

  1.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梳理文章内容;

  2.理解“教育”的内涵,领会科学精神,获取自己成长的启示。

  3.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相关科学精神。

  难点:

  理解“教育”内涵,具体把握三件经历对作者成长的教育作用,以及三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简介

  加来道雄

  科普文章

  自读课文

  二、感知文章内容

  历程三件事:

  1.观鱼的遐想

  2.探索爱因斯坦未竟事业

  3.做实验建立原子对撞机

  三、阅读探究

  1.分组探讨三件事对作者的教育作用,初步了解文中的科学精神。

  2.建设性地回答钱学森之问。

  3.把握三件事的内在联系,认清科学探索的过程,理解诸多科学精神的整体作用。

  四、课堂延伸拓展

  分享想象故事,激发想象力,培养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13的阅读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和成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征,学习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原理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品质,领会想象和兴趣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欲纵横的现代化时代,你还是否记得自己童年时对于未来最美好的期盼?有多少人,在懵懂无知时,明眸皓目中闪烁着满满的对科学的期待。这颗科学的种子,有的正在生根发芽,有的暂时滋养于心灵的土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时代,感悟那份对科学的热情。

  2、写作背景

  “*行宇宙”是指在已知宇宙之外还可能存在的相似的其他宇宙。有学者描述*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多维空间”理论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简单与复杂,与我们所选择的空间维数有关。在一个维空间中,只能容纳点和线的运动;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已经可以有面的存在,只有三维空间,才允许有运动的立体物。这立体的存在物可以是生命体,也可以是物体。但三维空间并不是可以容纳一切的,有些更高的存在很可能不是三维空间的框架所能容纳的。即使加上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也还是有一些现象不能说明。

  3、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和族,科学家,1947年(丁亥年)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1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加来道雄的著作都广受赞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行宇宙》均被《*》和《*》提名为当年的最佳科学读物之一。他主持着一档全美国联网的科学广播节目,还在<晓闻热线入《60分钟》《早安美国》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线》之类的全美国性电视节目中亮相。

  4、题目解说

  明确: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

  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5、层次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两件趣事,一是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一是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竞事业的向往。

  6、全文分析

  1、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感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4、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意义:作者对鲤鱼世界是怎样遐想的?

  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6、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

  以“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3)

——初中我的理想作文物理学家3篇

初中我的理想作文物理学家1

  人类就因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走出了茹毛饮血低级动物的圈子,才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成为统治这个星球的霸主。作为人类中的一员,从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天起到长大*,由于受人文思想的熏陶,谁没有理想呢?其实,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接近目标、跨越目标将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每个个体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所受的文化教育不同,因而个体之间的理想也就大不相同。有的人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其理想是钱财的不断占有,成为亿万富翁;有的人追求的是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无所不及的权势,其理想是成为*显贵;有的人为了幸福他人快乐他人而活着,为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活着,其理想是将人类世界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生命乐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理想。

  比如少年时期的理想大多是希望长大了能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医生或一名科学家、作家等等,这其中有很大的成分是幻想;青年时期的理想是报效祖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能在社会上争得一席地位;中年时期,由于生活的磨砺和现实的残酷,再加上肩负着养老扶幼等重担,这时的理想便是安居乐业,能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进入老年后,由于对生活、对人生的洞视,这时的理想便是寻找生命的最终归宿,永恒的精神乐园。

  理想,它是一个人生活的希望,追求的目标,灵魂的家园。现实生活中的人,谁没有自己的希望、追求的目标和精神家园?不过是大小不同,高尚与低级的区别罢了。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理想,灵魂没有了归宿,也就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就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活着的人,是不可能没有理想的。

  理想,它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如航标灯,有如黑夜中的星光一样重要,它带给了人生活的希望,照亮了一个人前进的路途。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生活也才会充满情趣和多姿多彩。

初中我的理想作文物理学家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许多的.理想,妈妈经常对我说:“没有理想的人就没有奋斗目标。”

  我第一个理想是当一名老师,老师是一个非常神圣、受人尊重的职业。罗国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就像一只蜡烛,不断地燃烧、消耗着自己,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又像一根粉笔,散播着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渐渐的磨损着自己;又像一只梯子,让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攀上高峰,去采摘胜利的果实。”

  尽管老师是辛苦的,可是当学生在各个方面有了一些成绩的时候,老师就会感到一丝欣慰。我非常热爱老师这项工作,我有时做梦还真的梦见自己当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梦醒了,想一想,还真得非常有趣啊!假如我的梦想真的实现,我要用我所有的聪明智慧教出一批批什麽样的学生呢?到那个时候我也许教出的学生他们中间会有许多科学家、艺术家、作家,没准还能出现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到那时我就会跟刘老师一样尽享桃李满天下的光荣和幸福。

  我的第二个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它是知识和才思的象征。我非常羡慕作家,她能用一支神奇的笔把风霜雨雪、日月星辰和人们的喜怒哀乐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假如我的梦想真的实现,我要写一本书,而且第一个收到这本书的人一定是刘老师。因为是刘老师让我对写作有了兴趣。从开学到现在我已经写了9篇作文,在优秀作文中有3篇被老师评为一等奖和4篇评为二等奖,其中有4篇作文在*少年网上被评为范文。

  我的第三个理想是当一名蛋糕师,我要用我那一双巧手,在松软的蛋糕上用五颜六色的奶油做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精美别致的蛋糕。为人们送出一个个温馨的祝福,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丝色彩。为了以后能当上蛋糕师,我现在就在刻苦学习绘画,绘画水*也有了一些提高,假如我的梦想正的实现了,我要做一个漂亮的大蛋糕,我要邀请许多人,你们猜猜我会邀请谁呢?有我最尊敬的老师、有我的同学、还有我最好的朋友,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我成功的快乐。

  我的理想还有许多,我想做一名旅行家,游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我还要当一名宇航员,像杨利伟叔叔一样飞翔太空,去探寻宇宙的奥秘。刘老师曾对我说过:“理想不是空想而是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最终实现我这些理想,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为实现我的理想而努力。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4)

——物理学家名言

物理学家名言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学家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学家名言1

  1、你不能去教别人,只能帮助他自悟而已。

  2、世界是一本以数学语言写成的书。

  3、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4、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5、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6、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7、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8、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9、教育是艰险的工作,我们只能从旁协助,使教育的对象能自悟而已。

  10、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11、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1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13、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着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

  14、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15、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

  16、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物理学家名言2

  1、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蒲柏

  2、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爱因斯坦

  3、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的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很生动地描述了汤姆逊模型碰到的困难,即原子不可能是质量均匀分布大小为1埃的球。——卢瑟福

  4、弦就好比是应该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的一鸿半爪,偶然掉落在二十世纪一般。——维敦

  5、物理学家总认为你需要着手的只是:给定如此这般的条件下,会冒出什麽结果?——费曼

  6、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劳厄

  7、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普朗克

  8、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没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学。——狄拉克

  9、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牛顿

  10、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拉塞福

  11、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密切相关搞实验没有理论不行但只停留於理论而不去实验科学是不会前进的。——丁肇中

  12、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丁肇中

  13、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14、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Rutherford

  15、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托马斯。杨

  16、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17、方程式之美,远比符合实验结果更重要。——狄拉克

  18、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麦克斯韦

  19、(牛顿的)《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是高于(当时)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之上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定律的发现,以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于人类智慧以光荣。——拉普拉斯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5)

——物理学习心得10篇

物理学习心得1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物理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

  3、创造性运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4、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竞赛、小发明、做游戏等等。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操练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灵活运用物理定律。

  此次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我发现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作为年轻教师,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定要多努力学习。今后,我会在教材的钻研上多下功夫,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我会尽量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

物理学习心得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

  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四、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物理学习心得3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我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我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我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物理学习心得4

  大学物理是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位课程。它对培养人才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注重新概念、新内容的学习。从教学内容和要求看,物理学习到了大学阶段确实出现了

  一次飞跃,或者说上了一个台阶。客观地讲,这个台阶的梯度不能算小。这就形成了物理难懂难学的现实。

  大学物理的内容不是中学内容的重复或简单的扩展,而是在概念上深化、理论上提高,螺旋式上升。有许多新概念出现,如角动量、热学中的“熵”、量子化、能带等。既学习质点的运动,又研究多粒子体系。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代替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理论取代了能量连续的看法。从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从经典到近代,大学物理的内容把同学们带向一个又一个美妙而又神奇的物质世界。对这些新概念、新内容,从一开始就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智慧能力的发展过程。问题要一个一个的解决,知识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不要等问题成了堆,然后坐山兴叹:物理难懂难学也!

  2.培养高等数学来思考、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如果硬要把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做个比较的话,我要说,中学主要解决“恒”的问题,如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恒力的功等等;大学主要处理“变”的问题,如变力的冲量,变力的功等等。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中学物理是用初等数学解题,而大学物理趋向于用高等数学解题。不少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还停留时间在原来的认识水*上。他们只习惯于把中学的思维、中学的方法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境中来,不善于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善于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少同学只会用初等数学来处理问题,往往不能正确地用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来表达和分析物理问题。同学们经常把矢量当标量、把变量当常量、把积分运算用代数运算来代替等等。

  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但仍有不少学生仍按原来的思路去分析、处理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给物理学习带来了障碍。

  数学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表现手段。在大学物理中,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用高等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用高等数学来理解和处理问题是大学物理给同学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和基本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多加练习、用心揣摩,尽快进入角色中来。

  如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尽快予以突破并获得一定自由度的话,高等数学的应用将成为大学物理学习道路上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3.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从学习方法的特点看,中学生天天与老师在一起,老师抱着学生走,学生们也习惯了在别人的监督下学习,在老师划定的轨道上运行。而到了大学,老师只讲那些最重要的问题,许多内容是要求大家自学的。教师除了上课答疑与学生见面外,剩余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同学们若不会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认真自学,多少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

  人总会一天天长大,一辈子要人抱着走的人是没有出息的。大学要培养的是能够自觉的、自主的从书本和实践获取知识并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你看,藏书万卷的图书馆,又有那么多良师益友,不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吗!不要让宝贵的时光在无为中度过,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4.积极进取,不要松懈。

  同学们的学习状态等非智力因素看,许多同学进入大学以后往往有松一口气的想法,甚至高呼60分万岁。因为高三各科在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支配下,对学生加班加点使学生过于疲劳,加之学生对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质的飞跃认识不足,一旦觉醒过来,已经欠账太多,尽管有的学生加倍去弥补,也收效甚微,他们会因心理*衡受到破坏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原来教过的学生中,还有些同学中学物理成绩很好, 参加奥赛还得过奖。他们有一个糊涂的认识:就凭我中学物理的水*,大学马虎一点,及格总不成问题,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结果怎样呢?不幸的是:两次补考都不及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你想,如果一个学生凭中学那点物理知识都能考及格的话,那么大学物理还有必要开课吗?如果说物理难学,那么大学物理就更难学了。思想上不重视,主观上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抄作业之风盛行。像这样,要想学好大学物理是不可能的,甚至想及格都难。还有一点,有的学生所学知识能否马上应用,能否作为谋生的手段作为学习有无兴趣的标准,这是相当错误的。大学不是技术培训,她注重的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没有这个素质的培养,你要成为科学的栋梁之材,那是不可能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一不留神,学习中便会出现问题、出现障碍。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开始在思想上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和任课老师密切合作。我们的老师虽然水*不尽相同,但在物理方面总比你们懂得多一些,认真听讲、虚心学习是必要的。

  由于考试制度没改变,所以尽管不少人高呼什么素质教育、渗透式教育、创造式教育,但当前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就当前的考试制度而言,死读书、死背书是免不了的。就是说,主要的公式、定理、定义、结论还必须记住。

  就大学物理而言,要想考及格也不是一件难事。同学们只要作好三件事:

  一是认真读书搞清物理概念。如三大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应用,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的意义等等。考试中,一般有40分左右是专门考概念的。

  二是认真作好习题。大约有20到30分的考题来自习题。这些习题是精心设计的,它可以帮助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这样作的目的是激励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仔细阅读《大学物理学习指导》。该书内容全面,信息量大,题目典型,题型与考题一致,它是你的良师益友。在这本书上花点时间,你是不会后悔的。

  大学物理考试覆盖面很大,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要考到,要全面复习,不要押题、猜题。

  考题类型:一是单项选择题,选择a、b、c、d中的一个作答就行,60分左右。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习题中的填空题就不考了,它也可能变为选择题。二是4个计算题,40分左右。考试时间120分钟。

物理学习心得5

  在物理新课准中指出,物理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良好习惯,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其要注重的地方。

  郑州物理辅导培训主任指出,物理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找出其物理规律,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因此,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应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其研究过程,逐渐培养出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郑州一对一辅导教学处主任指出,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教学也有要求,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这是教师们应该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物理学习心得6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

  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___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

  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

  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领域之门的金钥匙。

  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二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

  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

  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

  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

  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

  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

  4、加强训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两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语表述问题和规范书写物理公式、解题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需要一定的记忆,例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称和表示字母;每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陈述原则。但是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同样,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熟练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时要手脑并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问题。

  对每一个物理实验,都要要求自己知道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逐步达到依据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的水*。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上述学习方法启示下,能很好地设计你们的物理学习进程,为提高你们的学习能力而努力。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中心。有的教师只是仅仅关心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缺乏思考。叶圣陶先生早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论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研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让学生对掌握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灵活。鉴于学习方法对学物理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一、重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见,重视物理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是实验教学成功所在。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改进创新,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态度、思维和方法等获得较大提高,这不仅是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改进实验,加强教学的探索性

  在实验教学中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实验改为操作实验,以及实验装置、器材的改进等,挖掘科学内容的学术性,尝试实验设计、操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创新功能。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讲授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时候,我试着把石蜡的熔化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发现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能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图象清晰的描述固体熔化的过程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在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动机的激发。为演示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况,有意识的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学生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之间的问题带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与思考,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讲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先用条形磁铁的N极对准小磁针的S极,然后又用条形磁铁的N极对准小磁针的N极。这个实验同学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一旦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的现象时,发现条形磁铁先是吸引小磁针后又推开小磁针,于是引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推斥?两个问题情境,学生们为弄清原因,积极思考期待得到科学的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开发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加强课外小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验之谈:“学生的聪明才智他们的手指头,它激发了智力开发的真谛——人类智慧勤动脑勤动手“。

  课外实验活动的教学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那种极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在其它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引言中“装满了水的玻璃杯还能放回形针吗?”这个实验作为课外小实验,比在课堂上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更多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很多疑问第一次参与到了物理中来,从而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物理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参与,在参与中解决。知道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做,还可以在家里做。不仅老师可以做,我们自己也能做。

  二、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科技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要想学好物理,必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说在做“水果电池”的实验中,不仅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还要让学生观察朝哪边偏转,想想说明了什么?更换不同的水果和连接的导体,看现象是否发生改变,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只看,他们要动脑筋,想为什么?

  此外还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物理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例如:学习大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再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把针在头皮上摩擦,这目的又是什么?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从而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学生刚接触到物理时就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按照教材特点,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的背景或原因,弄清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识重点,插图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有些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教材中的插图很多,且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对插图理解,知道插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培养学生看插图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蒸发现象中有一幅坎儿井的插图,我就问学生,你知道坎儿井的作用吗?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与它是类似的呢?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正文,首先要让学生抓住中心。认真分析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到位,同时让学生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定律。

  四、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并要求学生规范解题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如我在指导学生解答说理题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踢足球时脚感到有点疼,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道理),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摆事实),所以脚感到有点疼(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电学题目中看懂电路图是最基础的,可学生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看不懂电路,当然问题也就无法解决。根据电流表内阻很小,电压表内阻很大。我就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是闭合开关或一段导线,把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这使电路大为简化,看出一个电路的主干。同时解物理题时要求学生要规范、全面,符合要求。如①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有传播方向并画实线,法线、虚像用虚线;②问答题叙述要清楚,不能答非所问,词不达意;③计算题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公式,代入数据,最后结果一定要有单位。

  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上新课时,要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

  2、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审题。

  3、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

  总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这两年的课题研究,我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物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去实践,从而能真正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现代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我在*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___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渴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向老师学”转变“共同探讨”。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资料、甚至写论文,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开阔思路,利于创新。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和应用物理,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

  通过这次学习,深有体会。初中物理课程新课改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测定机械效律,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课程标准提出“初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现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兴趣;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

  通过以上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在课堂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的推知规律,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物理学习心得7

  在暑期期间,我参加了xxx省xxxx年普通高中物理课暑期关于“有效评价”远程培训。经过接近两个月有序的培训学习,我除了收看了关于“有效评价”的专题讲座视频,还进行了网上交流与评论。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从这次远程物理的培训中,给了我许多的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的付出和感悟,在这次的培训中得到了更好的指导。不仅使我清楚能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教材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还能认识到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脉络,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面对高中的物理课程。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阵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完美体现,如何评价好一节课,这个假期的学习让我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再者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论坛或者是*台去探讨。还可以为整理与分析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台,有利于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这么个学习补充能量的*台,使我们的业余生活趣味化,充实了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么好的一个*台把知识学到手,完善自己,铺设一条能使自己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道路来。

物理学习心得8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物理作为理科重点科目,在高考复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而且运用正确的

  学习方法,牢固掌握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应用中也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如何学好物理,使其在高考中锦上添花?下面就请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专家老师来指点迷津。

  学物理,要三多。指的就是指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要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

  多理解就是注重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将教材真正读懂、吃透;多练习,就是课后多做习题,多运用;多总结,就是要经常归纳分析自己犯过的错误。找出弱项,加以克服。三个多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关系。多理解是多练习的前提,多练习才能保证总结的准确和及时,通过多总结可以使学生更明白日后听课时应多理解什么地方,课下应多练习什么题目。从而形成良形循环。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呢?

  多理解,即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时坚持先预习、后上课、再复习的方法。预习,大体可分为泛读、精读和练习三步。先精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加以标注,第二步精读时仔细阅读标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对于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加上着重号,上课时就可以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有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类型题,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做一些能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解题技巧的提高题。而另一方面,调整心态,培养健康向上开朗乐观的性格,从容面对各种考试,才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水*。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俗话说熟能生巧,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熟练解答各种题型,不但巩固知识,也节省了答题时间。

物理学习心得9

  20xx年8月4日,我在廊坊石油管道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由北京市东城区物理教研员王颖主讲的初中物理新教材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培训内容系统全面,主要内容:

  1、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2、九年级教材(修订版)分析;

  3、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4、看教学视频光盘,主要内容是:

  (1)、教学设计为什么;

  (2)、教学设计怎么做;

  (3)、教学设计实例。接着分组互动交流:

  1、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

  2、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三、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四、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五、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知道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反复征求业界,政界,知名人士,高等院校及基础教育各方人士的意见。针对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修订。对相应教材进行了修订调整。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不是回课改前的状态,也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对课改进行调整,巩固课改成果。

物理学习心得10

  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也是一门主课,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我们以后中考、高考所要涉及的必修课。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均分是比较低的。不及格的人数也很多,很多同学本来其他科目考的不错,但在物理上丢了很多分,导致名次跌了许多。物理现在刚开始学习,内容相对不是很难,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再多做练习题,成绩就不会太差。

  班上有很多同学上课时不是说话做小动作就是发呆,根本不听课,甚至有些同学故意捣乱老师讲课,不但自己不听还影响了别人,其次就是作业,对于作业,同学们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同学都不是很认真。不能及时交作业,跟语文数学一样当天的作业需要当天完成,第二天必须交,多数人课代表不催要作业就不知道交,甚至有些人再催后都不交,抄作业现象也比较严重作业是对当堂所讲知识的

  巩固,不写成绩怎么会好呢?,每周都会有三四节物理课,也就是说每周要有三四次作业,希望家长们在孩子做完每一次作业后签字,防止抄作业现象,督促孩子及时改错,如果有时间可以预习之后的内容,那样上课时便会轻松许多。有些同学在寒假中补习过物理,觉得自己都会,因此上课不认真听讲,这样成绩是上不去的,认真听讲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希望各位家长能提醒同学们重视物理,使成绩稳步上升。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6)

——初二物理学期总结3篇

初二物理学期总结1

  多彩的初一生活转眼间已经过去,我们即将迎来的是紧张的初二生活,这一年中,加入了物理这一门新课,早就听说物理是最重要最能来开差距的课程,因此我制定了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计划,决心一定要学好物理。学习计划如下:

  1.培养对物理的兴趣。——“物聚于所好”、“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爱为学问之始”想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对其的兴趣。所以我会多去科技馆之类的场所,多做实验、看有关的书,让自己爱上物理;

  2.态度决定一切。——一门课程学的好坏在于对待其的态度。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我会以“踏实认真”为准则,高质量完成每天的作业,仔细做好每次老师留的实验,绝不存有侥幸心理;

  3.会学、勤学、有方法。——学习物理,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暑假的补习班中,一位物理老师的话让我十分收益,老师说:“物理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物理’,而另一种是‘悟理’,要学好物理重要的是要有悟性。”因此我会在做题的过程中努力找到窍门,每天回家后要留出时间自学物理,不会的知识我会及时询问老师或同学,课下把课上所学的都复习一遍。*时多与同学探讨学习方法,汲取好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

  4.抓紧课上时间。——班主任赵老师曾经说过:“课下就算补习40分钟,也没有课上1分钟学得多。”课堂时间宝贵,所以每次上课我会认真听讲,做好当堂笔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问题及时问;

  5.勤动脑、勤思考。——随着学习的难度越来越深,会遇到难题是肯定的。这时我要勤动脑、勤思考。做题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课上除了学会老师教的方法,也要学会举一反三;课下要做拓展题,

  6. 调整心态。——“失败乃兵家常事”。在陈分这个优秀的学校中,考试是常有的事,因此不免会有失败的时候,这时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为一次的失利而沮丧,相反要从中吸取教训,弄懂不会的题型,争取下次不犯相同的错误。另外,*时做题中我要改掉自己的急脾气,起先做不出题时不要着急,踏下心来,耐心去做。

  以上就是我的物理学习计划,当然我一定会把所写的落实在行动上,争取通过这一学期在物理上打好基础。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7)

——物理学期工作计划

物理学期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学期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学期工作计划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提要:以人文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小组合作课堂模式,采用富有人性化、人情味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多精品源自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教育生态,实施优质教育服务”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全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与实践水*。努力把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教学

  三、工作要点及相关措施:

  A.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1、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物理学习情景的创设、实验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展,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2、以人文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小组合作课堂模式,采用富有人性化、人情味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基本的人文素养。

  3、全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些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有关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B.加强管理、规范教学。

  规范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每位教师要严格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课程表、学科的进度表与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节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各章节的备课采用集体备课,一人执笔,配好习题与测试,每位教师再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做好二次备课工作。备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吃透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椐学生现有的认知水*来寻找“最佳发展区”,同时还应根椐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比例,并及时做好教后反思。

  3.每位教师要将减负增效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作业要精心设计,要有层次性。既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内化新知的基本题,又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拓展题;练习要做到多种题形相结合、笔头与口头相结合、书面与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准确、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设计练习的出发点。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练习的量,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并及时向学生作评讲,指导学生订正、并批改。

  4.要从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出发,认真、切实作好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为其补上所缺的基础知识,使其跟上其他同学,并树立起自信心;要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应从满足其求知欲和继续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或向其提供所需的学习材料。

  5.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出好*时的练习卷、单元测验卷和期中、期末的复习卷。

  C、深入教研,提高实效。

  教学研究活动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既根据实验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又要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努力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有机衔接。

  1、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要围绕问题研究展开每次教研活动。期初,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在组内针对每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分析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是否具有解决的可能性,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要紧紧按照该计划来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多做教学实录、多写教学体会,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日常教学实践,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推磨式上课向其他教师展示和汇报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一活动中大家要做到积极投入、相互学习,缩小差距、共同提高。

  2、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教学任务与教导处计划于开学第一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落实组内每位教师上随堂课或研究课的具体内容与时间。做到每次活动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确保活动的质量。制定出学科教学进度表。

  3、要切实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更要研究如何使学生的练习少而精,达到既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4、每位教师要真正把备课级活动看作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机会,积极参加每次备课级集体活动,乐意接受并认真完成组内分配的各项任务,为提高备课级活动的质量献计、出力。

物理学期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物理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物理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物理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以便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补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素养和物理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九年级学生从纪律来看还可以,学习的气氛也比较正常,具体到每个班来说,还是不够均匀,两极分化现象已经显现出来,尤其是思想差生的存在,增添了我们的负担,接过来以后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压力比较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直接关系到这级学生的总体发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看,各班级存在较大差别,各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参差不齐,学困生的数量还较大,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均在*均成绩的半数以下,既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也直接影响到自己将来的发展和该班级的位次,他们学习成绩的落后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是实实在在的,差生在给别人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压力也是重的,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三、差生差的原因

  究其原因,差生各有差的原因,有的是基础太差,知识欠缺多,有的是智力方面的因素,有的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并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坏,有的是学习没有动力,更谈不上积极性欠主动性,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懒惰成性,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都不想做,略微好点的是抄袭、照搬照抄,消极对付在校时间纯属应付公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部分学生不仅学习上不用功,反而还影响班内其他同学,想学习的同学也受到他们极大的制约,所以导致师生对他们较为反感,但是越是这样,他们越是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差得越来越差,两极分化的现象颇为严重。

  四、转化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的常规管理.

  2、认真组织相关的学生参与活动中去,使50%的学生参与到培优补差活动中去。

  3、通过培优补差,使90%的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参加学生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补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8)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资料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资料1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物理记忆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

  表象是人们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如,我们要理解G=mg这个公式,就可以借苹果落地的图像痕迹为载体加以理解:苹果有质量,在地球上有重力,苹果才始终落地。

  2.物理记忆以理解为基础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简洁,单从字面上记忆是无效的。实践证明:只有理解了物理知识,才能有效记忆。不理解的知识是不可能长期储存在记忆库中的。如有的学生把v=s/t误写成v=t/s,只要我们对照速度的定义便知道哪一个公式有误。

  3.物理记忆以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

  物理记忆应该突出重点,关键点;应该记住具体知识的前提下,把分散的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知识结构。结构化的物理知识具有简化信息,增强知识的操作性和产生新的命题的功能。这种对物理知识的加工和组织,是对记忆的简化和升华。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9)

——理想是心理学家的作文

理想是心理学家的作文1

  有理想的人生才会更精彩,有理想的人生才会充满斗志,有理想的人生才会让人在风雨中奋进!

  小时候我有过五花八门的理想,看到冰激凌就立志长大了要当个冰激凌老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吃肯德基就说长大了一定要当肯德基的总裁,这样就可以天天吃肯德基了。

  直到有一天我得到一本有关福尔摩斯探案的杂志,我深深地被福尔摩斯精彩的侦探过程所吸引了,很是佩服,心中立刻就升腾起一个念头,要像福尔摩斯那样成为一个大侦探。

  于是我买来整套的《福尔摩斯探案系类》,一时间班里也热烈地关注起福尔摩斯来,我们几乎都写了福尔摩斯的读后感。

  大侦探福尔摩斯才华横溢,无所不能。他的拳击和射击水*超一流,他的小提琴演奏也十分精彩。我喜欢他敏捷的思维,我喜欢他超一流的推理,我喜欢他临危不惧的气魄,我喜欢他高超的射击水*,我喜欢他锲而不舍地坚持,我喜欢他疾恶如仇、乐于助人的品质……在我眼里,福尔摩斯是完美的,我好崇拜他。

  虽然福尔摩斯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但是我相信生活中一定有原型,不然作家怎么可能凭空想象出来呢!?

  我知道当福尔摩斯那样的大侦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博古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能。而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会遇到好多困难和艰辛,彩虹总在风雨后,经历磨炼的人生才会更精彩,更有意义。

  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克服困难,经受磨砺,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一个像福尔摩斯那样的大侦探,在惊险刺激中侦破一个一个谜案,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物理学家名言4篇(扩展10)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用了许多时间认真地读完了《趣闻物理学》这本书。很不错,对于当时刚接触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我,这本书是很神奇的,还有趣味化学等一系列的,类似的,都不错,可以给有好奇心和不满足课本知识的学生,我以前还对物理没有什么了解,对这门科目还不是很感兴趣,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的了解物理,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物理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和一些奇特的现象。

  从这本着作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界和科幻小说里收集了许多与物理学有关的疑难问题、有趣的问题、

  复杂或者出人意料的物理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内容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的 基本定律和各种现象。

  这本书让我更加喜欢物理,喜欢生活。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0981.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