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 《老王》公开课评课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 《老王》公开课评课

更新时间:2023-03-11 11:56:05 点击: 来源:yutu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翠鸟》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翠鸟》公开课教学设计1

  1、教材分析:

  《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对阅读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对阅读内容也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经历非常贴近,少数孩子有时不自觉地捉一些虫鸟戏玩,但多数孩子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危害有益的虫鸟。

  3、教法设想:

  (1)读书法。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字词、字句、朗读、背诵训练是重点,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可以做到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

  (2)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置身当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4、学法指导:

  采用合作法和体验法。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听、想、读、说、合作交流,结合生活、情感和课件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5、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2)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7、教学过程:

  导→读→悟→拓→画

  7.1导: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7.2读: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作个记号。

  (2)同桌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师生互动,玩摘苹果的游戏。(出示满苹果的苹果树,苹果上写上不带拼音的生字。)

  (5)师:刚才大家顺利的从苹果树上摘下自己喜欢的苹果,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再注意一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我们喜欢的词语,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6)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再次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7.3悟: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5、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借助多媒体朗读,读出自己对翠鸟的喜爱。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2、学习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3、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住苇秆的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不易被发现)

  4、训练朗读,读出翠鸟的动作轻快、迅速敏捷。

  (三)学习第四、五段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1、引入学习第一句。真想捉一只翠鸟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理解陡峭。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从远远地看着对翠鸟的喜爱。

  7.4拓:拓展延伸,激*感

  1、我们为什么么要捉鸟?为什么又打消了捉鸟的念头?

  2、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3、讨论:假如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7.5画: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学生作画。伴随着美好音乐的课件,让孩子们用绚丽的色彩画出美丽的翠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欢快愉悦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8、教学反思: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识字规律,先初读,再理解,后记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通过展开想象激*感,学生在心里荡漾着热爱小鸟,保护环境的.情愫,因此,也做到了学在课内,做在课外,拓展时空,内外结合,真正把语文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小班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班公开课教学设计1

  一、剖教材

  我们都知道豆类及豆制品营养丰富,是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省统编教材《快乐成长》课程中《豆及豆制品》的相关内容,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豆豆总动员》,这是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它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认识豆类——喜欢豆类——喜欢吃豆制品的过程中,在听听、讲讲、找找、尝尝的主动参与中,感知豆豆不仅有营养,而且很好吃,从而有亲近豆豆的愿望,并产生品尝豆豆的兴趣。

  二、立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新《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索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

  (一)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三)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豆类及其制品的特征、用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豆类,区分豆制品。

  整个活动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难,围绕这个重难点来设计的。

  三、列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本活动我既作好了物质准备,又作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一)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二)黄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绿豆、红豆。

  (三)豆浆机一台,牙签若干,活动配套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寻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寻找,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红豆、绿豆、黄豆、各种豆制品)和实验,让幼儿仔细观察由豆变成豆制品的过程,这样更加方便幼儿理解。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豆及豆制品的了解更容易、更透彻,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

  (二)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豆类产品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三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先自己找出红豆、绿豆、黄豆,对豆、豆制品进行分类,这都是幼儿的主动尝试,事先并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能够更好地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

  五、述过程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1分钟)→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10分钟)→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8分钟)→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6分钟)。

  (一)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

  活动开始,我先以“猜猜谁在唱歌”的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我摇一摇装有各种豆子的包装盒,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谁在唱歌?”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观导入法引出活动,本活动中我有意的创设变魔术情境(将黄豆、绿豆、红豆装在包装盒子里)让幼儿听盒子里的“歌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初幼儿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在其它幼儿“变变变!”的呼声中打开盒子看是什么,这样做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重点所在,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二个小环节:

  1、每组发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试性地找出黄豆、绿豆和红豆。

  2、探索黄豆、绿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并相互交流对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豆子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①这些豆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③它们表面上有什么?

  ④它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豆宝宝分别是黄色、绿色、红色的,它们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椭圆形的,但大小不一样,黄豆个儿最大,绿豆个儿最小。

  3、根据幼儿回答,让他们“送豆宝宝回家”:把黄豆、绿豆、红豆送回相应的盒子内,让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再进行归类摆放。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系列的探索、提问、观察、比较中,在玩豆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儿掌握并表达三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同时渗透了数学活动中比较大小和分类的内容。

  (三)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环节:

  1、提示幼儿:“豆宝宝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躲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地叫叫豆宝宝。”随着叫声,我出示课件中豆浆的图片,请小朋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图片中找找豆宝宝。在这里,我通过这些提问来引发幼儿讨论:“你在图片中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2、创设第二次变魔术的情境,让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配班教师用豆浆机把黄豆做成豆浆。)

  ②倒出准备好的豆浆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③小结:像豆浆这样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制品。

  3、通过看课件,了解豆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豆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除了变成豆浆,还能变成许多好吃的东西呢!”然后提问:“豆宝宝还可以变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制品。

  ②引导幼儿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生物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物公开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鸟的主要特征,鸟与人类生活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引入。让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思考讨论:有些鸟能够飞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它具有这么强大的飞行能力呢?如果人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也能像鸟一样飞吗?

  (二)、通过观察对比,学习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鸟的图片、标本或视屏资料的观察,比较它们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并归纳它们在外型上的共同特点。

  学生讨论并完成教材31页的表格。

  (三)、指导探究与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概括鸟的主要特征

  (四)、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鸟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你还能作补充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我们应该爱鸟护鸟。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课程资源一定要充分,这样,学生才能认真观察,合理推理,顺利得出探究结论。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4)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保持生活物品的整齐,初步了解物品配对规律。

  2、能将成对或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3、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体验整理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了解物品配对规律,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能将成对或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准备

  1、幼儿鞋子8双,袜子13双,晾衣架13个,夹子26个,鞋架1个,塑料盆1个,配对操作板12个配对卡片12套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帮助小兔子大扫除”的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带幼儿到小熊家里帮小兔子大扫除,引导幼儿发现小兔子家里一堆乱放的鞋子。

  2、引导幼儿整理物品,能将成对或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创设帮“小兔子整理鞋子”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能根据鞋子的材质、颜色等因素进行配对。

  请个别幼儿操作并提问:“你是怎么整理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小结:图案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2只鞋子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3、创设“帮小兔子晾袜子”的游戏情境,尝试将袜子配对,巩固配对的技巧。

  幼儿操作实践,巩固配对的技巧。

  提问:都帮袜子找到好朋友了吗?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他们是不是都和好朋友在一起。为什么说这两只袜子是好朋友呢?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大小一样的2只袜子也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4、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配对的物品。

  引导语:咱们小朋友真能干,帮小兔子做了这么多事情,小兔子为了感谢我们要和我们一起玩“找朋友”游戏呢!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呢?

  1、教师出示配对玩具,讲解游戏玩法。

  请小朋友去找一找谁和谁是好朋友?找到之后把他们贴在贴在绿色的板子上手拉手,我们来比一比谁先找到他们的好朋友。

  2.幼儿操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XX和XX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3、师幼共同分享交流配对结果。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好朋友?

  牙膏牙刷(可以帮助我们刷牙,没有牙膏缺一不可)

  碗勺子(勺子帮助我们吃饭,很重要的生活用品)

  桌子和椅子(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鱼和鱼缸(鱼缸为小鱼提供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小鱼让小鱼生活得更舒服)

  4、创设“帮小兔子卷袜子”情境,体验帮别人做事带来的快乐。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兔子袜子都晾干了,让我们一起帮小兔子把袜

  子卷起来吧。谁会卷袜子?上来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卷袜子的小儿歌,想不想听一听?

  儿歌:两个袜子并并拢,脚尖找脚尖,脚跟找脚跟,脚尖脚尖卷呀卷,卷的紧紧的,卷好袜子送回家。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双袜子边说儿歌边帮小兔子把袜子卷起来吧!卷完的小朋友可以放到小筐子里哦!

  小不随便乱扔乱放,物归原处也是一种好习惯。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帮小兔子做了这么多事,小熊在院子里给我们准备了好多

  好玩的玩具呢!我们一起去玩玩吧!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加强四则运算的口算练习。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会算24点,能用不同的方法算24点。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难点:

  用四张牌算24点

  教学准备:

  每人A—9的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今天数学课小朋友们都带来了什么?

  生:扑克牌。

  师: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演示,介绍牌的知识:一副牌有54张,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张代表一年中的52个星期。有四种花色,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各有13张牌,表示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把J、Q、K当作11、12、13点,大王、小王为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点。若把大小王各算为1点,共366点。

  【说明: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和熟悉的扑克牌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介绍扑克牌与时间相关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揭示课题

  师:你们玩过牌吗?用牌玩过哪些游戏呢?

  师:你们用牌会玩这么多游戏。刚刚听到有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你知道算24点是怎么玩的吗?【点击课件】

  师:哦,我们在玩算24点时,把A看作1,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今天我们就用九张牌来玩个益智游戏——算24点。(板书课题:算24点)

  师:想玩好算24点,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对碰!

  (二)游戏活动

  游戏一:幸运对对碰(2个数算24点)

  师:游戏规则是:我出一张牌,你用你手中的一张牌和我碰,碰成24。准备好了么?

  (点击课件:闪现对对碰页面)

  1、三八二十四(点击课件:出现扑克牌8)

  师:我出8,你能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手举8)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手举3)

  师:你怎么想得这么快?适时板书:三八二十四

  师:真聪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诀来算。

  师:我还出8,你能拿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

  生:(1,3)(3,6)(1,2)……生说师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两张牌的?

  师(引导观察板书):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第二步,都是3×8=24,第一步呢?都是先用两张牌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

  (如果还有学生举手,请他们与同桌说说。)

  2、四六二十四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也只出一张牌就能跟你碰成24?

  生:我出4。

  师:谁拿牌跟他碰?(6)

  师:小脑筋转得真快!你怎么想到出6的?生答师板书:四六二十四

  师:拿两张牌跟他碰,你会吗?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引导观察板书):我们刚刚都是先凑成几来和4碰的?再利用四六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

  【说明:设计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想口诀从牌中寻找能算出24点的里找能算出24点的算式,为后面三、四个数算24点做好基础工作。】

  游戏二:幸运凑凑碰(3个数算24点)

  师:如果我出9呢?你能用一张牌碰出24吗?两张行不行?

  师:大家猜得很快。现在给你三张牌,你们能把牌上的数字加减乘除,算出结果是24吗

  【点击课件:闪现3张牌的题目】

  师:你能用这3张牌算出24点吗?【课件出示:】

  (2,3,4)(7,6,3)(9,8,3)(3,5,9)

  ①2×3=6,6×4=247-3=49÷3=33×5=15

  ②2×4=8,3×8=244×6=243×8=2415+9=24

  ③3×4=12,12×2=24

  让学生边算24边寻找算24点的秘诀。

  师:你们的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你们发现什么诀窍没有?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师:多数可以凑3和8,4和6,应用口诀进行计算,不能应用口诀的再想办法进行加、减、乘、除混合算。

  【说明:在活动过程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游戏活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让他“玩”有组织,“玩”有目的,“玩”有方法,“玩”有收获。]

  游戏三——幸运比比拼(4个数算24点)

  【课件出示:】(1,2,5,8)

  师:先独立想一想,想好了可以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一个四人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活动。

  汇报板书。

  师:看来用4张牌算24点也难不倒你们。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想试试吗?

  好,请拿出纸和笔,老师出题,你们把方法写在本子上。开始!

  (4,6,7,8)(2,6,7,9)(2,3,4,5)(5,6,5,3)

  学生写完后,逐题汇报。

  与三个数算24点比较,小组讨论、交流。

  师小结:刚才大家都开动脑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4,下面我们来分组比赛,好吗?

  【说明: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三个数算24点和四个数算24点方法相同,只是后者算法更多样些。】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第96-97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十1、2、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题,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加法

  1、(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3)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4)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2、现在我们再动s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3、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4、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5、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巩固练习

  第97页“做一做”1、2题。练习二十1、2、3、4题。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5页的例1,从内容安排上看,这一课时是本册单元《简易方程》中的.第七课时,在这一节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进一步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本学段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使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代替数、解简易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稍复杂方程的教学是前期知识的深化,是前期所学知识是实际应用,是本单元的重点,也说难点。解方程虽然学生学过,但这种解题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这种思路和过去运算思路刚好相反,大多数同学那一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上还要应用等式原理来解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式,要把未知量看做已知的,与其他已知量放到一起分析、列等式。在此我准备让学生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会列形如ax=c或a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答。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c的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5

  一、设计内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画面。

  出示田园风光图。

  提问:这幅图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有苹果园、养蜂场、养兔场、养猪场、耕地和学生过河6个场景。

  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提问:如果把田园分成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各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回答。

  2、分块解决问题。

  (1)苹果园。

  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的方法。

  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养蜂场

  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谈话:根据从图上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学生列式解答。

  (3)养兔场

  谈话:美丽的田园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兔子,你从图上看到养了哪些兔子?

  小组内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小组代表在班内汇报提出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如何解决。

  (4)养猪场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场景,提问:从养猪场的场景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人提问题,本组内其他学生回答。

  小组代表说出本组计算的结果,指定其他组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耕地

  提问: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例如,学生可以这样想:耕一块地用了8分钟,耕7块地用了56分钟,56分钟不满一小时,所以1小时能把7块地耕完。

  向本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6)学生过河

  谈话: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图表示。

  3、总结。

  (1)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

  (2)讲述:同学们在游览田园风光中,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以后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掌声》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掌声》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29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所以《掌声》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奉献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1.与文本对话,注重品味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英子的前后变化)。

  2.与人物对话,深化体验 (细细品读,品词析句,互动交流,深化主题,情感升华)。

  3.与自己对话,联系生活,升华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掌声的深刻内涵,了解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珍惜别人的爱,奉献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描写两次掌声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感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谈学法:

  1.朗读感悟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

  2.启发点拨

  3.创设情境

  4.抓重点词和读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课前交流,引出掌声。

  第二个环节:复习导入,引出英子变化后的段落,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第三个环节:解读2、3自然段,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 第四个环节:升华主题,引出课文最后一段,揭示掌声的内涵爱的主题。 第五个环节:观看短片,学会给他人掌声,学会奉献爱。

  第六个环节:作业设计展示,结束本课教学。

  设计理念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 “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导行,情理相融”三大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让课堂充满真情,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呀!你们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们呢? (生鼓掌)

  师: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的心情紧张吗?

  生:(大部分说)不紧张。

  师:好啊!这么自信,不过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我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鼓励我呢?

  (生齐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支持,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

  生1:兰老师加油!

  生2:老师别紧张,我们会支持你。

  师:听到你们的鼓励,我的心情*静了许多。现在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掌声比恩赐更重要” ——

  “一个街头卖艺人,琴声悠扬,让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人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笑容。后来,一个旅游者抬起手来为他鼓掌,卖艺人眼里竟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掌声比金钱更重要。

  生2:老人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肯定,需要的是掌声。

  师:是呀,这个卖艺人听到掌声后眼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可见,卖艺人寻找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声。

  正式上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读,知道了这单元的主题是一个什么字? 生:“爱”

  师:同学们记忆力真棒!是的,爱的力量是很大的,用掌声表达出来的爱更是非同一般。就像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一样,掌声比恩赐更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和赞赏,它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子,她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因此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身体的残疾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快乐,她变得非常的(自卑、忧郁)。

  二、品读现在,感受自信,揭示英子变化的原因

  可是后来,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英子的变化呢?同学们快看看书,看谁先找到?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能读读吗?

  师: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此时的英子还忧郁吗?

  生:不忧郁

  师:性格变得?

  生:乐观、开朗

  师:以前英子因为腿脚落下残疾,从来不敢让人家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竟然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师板书(开朗 自信)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同学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好,那咱们读出高兴的心情,把你们的情绪酝酿到脸上,笑起来才会漂亮。(师起头,生齐读)

  师:现在的英子和原来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同学们想看吗?(出示课件信的内容)谁来为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其他同学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找看是什么让英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

  生1:读

  师: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让英子变化这么大?

  生:掌声

  师:原来是掌声使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生:2、3自然段

  三、聚焦“掌声”,品词析句,揭示掌声的内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感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先划到这儿,哪位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同学们把这句划起来)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出来吗?谁来说说,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忧郁 自卑)

  (出示课件)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 地)把头低了下去。“

  (忧郁 紧张 自卑)

  师:还有吗?如果上台同学们就会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而英子最怕就是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因此这一刻英子的心理一定特别的?..?

  生:紧张

  师:如果你就是英子,当时你会想些什么?

  生:如果上去,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的。

  师:你道出了英子的担忧。

  生:如果不上去,老师又会不高兴。

  师:你的内心很矛盾,是吧?

  师:是呀!从英子低头的这个动作我们体会到了她的紧张和忧郁,男生能把英子紧张、忧郁的心情读出来吗?

  男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这个英子还不是很紧张,女生能读得更好吗?来试试吧。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好,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现在我请大家都来当一回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春雨》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春雨》公开课教学设计1

  一、教材:苏教版第二册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水在他们中不同的状态,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三、教学时间: 第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这阵子天一直下雨,你知道是下的什么雨吗?你观察过这些雨都落到哪儿去了?

  2、雨点落到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有个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写了一首《雨点》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板书课题:雨点

  3、出示“雨点”图,师述:看,小雨点多可爱呀!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课题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听,小雨点落下来了。播放下雨的声音。

  2、让我们来看一看雨点落下来的情景,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3、诗歌写得多有趣啊,你们想读一读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遇到我们课后要学的生字词把它圈出来。

  4、检查自学:

  (1)、抽读词语:

  a、指名拼读:落进、睡觉、小溪、散步、奔跑、海洋、跳跃(小卡片)

  b、指名领读:(不带拼音)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2)、生字读好了,课文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课文,学生再评,再指名读。

  (三)理解课文:

  1、过渡:课文能读通了,怎样才能读好呢?我们再深入地学习,把课文的意思都弄懂了,就会读得更好。

  2、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用“……”标出,在那里干什么?用“△△△”标出。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3、交流: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四)扩展训练: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请你用“春雨落在(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再来说说。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五)、板书:

  雨点(图片)

  ↙ ↓ ↓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春雨》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 春雨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 指名读诗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ǎ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í,*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ù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人/ 夜,

  润物/ 细/ 无声。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公开课《画》教学设计3篇

公开课《画》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公开课《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小学班会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班会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思路: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其一。本课选用了贴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兴趣的春游活动为主题的歌曲。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听辨、唱游、律动等自主探究手段,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和鸟语花香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情境、情感和学习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学目标:

  1、可以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喜欢聆听乐曲《郊外去》、《野蜂飞舞》。在听赏中可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对比。并可以用跑、跳、蜜蜂飞舞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3、可以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有创造性地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主动用歌声、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美好向往的情感。

  4、通过音乐学习来认识、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可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可以感受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并可以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的快慢、强弱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可以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响、课件、打击乐器、“小明星”奖章等

  教学方法:聆听法、启发法、听唱法、表现法、游戏法、讨论法等。

  教学环节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说说看看)

  1.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2.“说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美吗?

  生:美!

  师:你们可以说说春天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吗?

  (学生自由说出春天的各中景色)

  3.“看看”——

  师:在美丽春天里,人们都喜欢去春游,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春天的相片和图片(播放本班同学去春游的相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图)

  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播放学生自己去春游的照片,这样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说说”、“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感受体验1

  (听听动动)

  1.师:春天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在音乐中走到美丽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播放钢琴曲《郊外去》,师生随音乐做走、跑、跳的动作。)

  2.分别听赏《郊外去》的快、慢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郊外,到处是树木、花草,漂亮极了!瞧,还有几之小野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野蜂的音乐……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飞舞》,师生随音乐做野蜂飞舞的律动。)

  4.师:你听到这段《野蜂飞舞》的音乐,可以想象到野蜂在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听听比比”——

  师:你们知道《野蜂飞舞》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图)

  师:《郊外去》是用什么乐器的演奏的?

  生:钢琴。(出示钢琴图)

  (对比听赏两段音乐,边听边模仿钢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学生在“听听动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快慢对比、强弱对比。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及快慢、强弱对比。

  三、感受体验2

  (唱唱创创)

  1.师:在春天里,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还有许多优美动听的旋律、歌曲。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日本歌谣《春天来了》。(播放歌曲范唱)

  2.学唱歌曲

  A.随范唱拍出歌曲节拍。

  B.随范唱拍出歌曲节奏。

  C.按节奏读歌词。

  D.听唱歌曲。

  3.唱唱创创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4.课外延伸、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日本歌曲《春天来了》,关于春天的音乐和歌曲还有许多

  许多。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音乐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播放动画片段)

  师: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长大,她从小就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主动照顾森林里的小动物,正是由于她的善良和勇敢,才可以使松百合在寒冬里开放。

  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学唱歌曲的步骤,体现了音乐以“听”为本的原则,先让学生多听,并且每听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听音乐拍节拍、听音乐拍节奏等。再用听唱的方法学唱歌曲。

  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歌曲,进一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歌曲学习后,动画片段的欣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外音乐欣赏的延伸。让学生听赏课外有关春天的音乐,并借故事加以情感的熏陶和环保的教育。

  四、鼓励评价

  课堂小结

  1.让学生互相讨论、评价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评出“小明星”。教师发给“小明星”奖章。

  2.师:今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做一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积极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3篇(扩展9)

——葡萄沟公开课教学设计

葡萄沟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第三自然段,帮助学生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和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吃时感觉味道怎么样?

  2.引入:对,我和同学们有一样的感觉,葡萄酸中带甜,非常好吃。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哪儿生产的葡萄最多最好吗?(新疆葡萄沟)

  3.揭示:(板书)

  好极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一课。

  二、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板书板书:①葡萄沟的葡萄多、好。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过渡语:课文中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自然段。

  三、讲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边听边想:

  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定3名同学分句读,说每句话。

  谁能把这三句话讲的意思用一句话表达出来?第二句总的说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第三句具体说有哪些水果。

  3.默读思考:第二句和第三句有什么关系?

  4.三句话讲了三层意思,请你联系全文想想:在这一段中,哪句话讲的意思是主要的?(追问)为什么?

  你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吗?

  师:今后我们在总结自然段的段意时,就要紧紧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板书)

  葡萄沟的葡萄。最惹人喜爱

  5.齐读,注意读出人们喜爱葡萄的心情,突出主要内容。

  过渡语:葡萄沟葡萄最惹人喜爱,那么,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么样呢?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板书: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特别好,(而且结得好多)

  2.你从书中哪些句子,词语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默读边读边画

  生答:“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从“茂密”一词可以看出葡萄的枝叶长得很旺盛,又多又好叶子一个压着一个看不出缝隙,说明叶子长得又多又好。

  揭示: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你还能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看出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答:从“一个个”中,先比较“一个”和“一个个”

  书上用了“一个个”,“一个个”比“一个”的数量要多得多。

  一棵葡萄就像一个绿色的凉棚,棵棵葡萄都像绿色的凉棚,连成一片,说明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3〉问:为什么说“像搭起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观察图)

  生答:因为葡萄是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梯田的形状象一级一级的楼梯,一个台阶上就有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长得又多又好,连成了一片,所以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过渡语:葡萄的长势这样喜人,又丰收在望,你们高兴吗?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2~3名)

  〈4〉指名读(2名)评议

  (追问)你还能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呢?

  生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板书

  a.从“一大串一大串”中可以看出葡萄不仅长得好,而且数量多,获得了大丰收,一串挨着一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观察图)这是葡萄成熟后的景象,果实累累一大串挨着一大串。

  b.从“有……”中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结得也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从葡萄成熟后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的品种很多,课文中为什么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c.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①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小声读仔细体会)再指名读。

  ②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很美?

  ③你能结合书上这个句子和生活中你见到的葡萄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吗?

  ④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发言: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线映在了葡萄上,各种葡萄反射出来的光,交织在一起,色彩非常鲜艳。

  想象:下过雨后,雨滴落在各种葡萄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5〉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使人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成熟后的葡萄这样美,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6〉指名读(3名),再齐读。

  (过渡语)是啊,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实在是惹人喜爱,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7〉请你接着往下看,哪儿还写出了葡萄长得又多又好?

  指名读,说

  (“热情好……最甜……吃个够”)

  抓住“最甜”和“吃个够”,因为葡萄多、好、甜才会让人吃个够,反之,也就不会了。

  〈8〉通过朗读,分析老师教你在总结段意时抓住跟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的方法,谁能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密,结得又多又好。

  (过渡语)是啊,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枝叶茂密,结得又多又好,再加上热情好客的*尔族老乡让我们吃了个够,我们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地方而感到高兴自豪,请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赞美它的感情。

  〈9〉齐读

  〈三〉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葡萄获得了大丰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人们吃也吃不完,就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很好地食用它,你都知道人们都是怎么食用它的吗?

  (学生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葡萄沟的人们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来很好地食用它,他们除了同学们所说的外,就把剩余大量的葡萄制成了葡萄干。

  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段(请一名同学读)

  1.指名读,其他思考: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生答:把成串的葡萄……葡萄干。

  2.在哪儿制成的?阴房什么样?

  (看实物)(看录像)

  3.制成的葡萄干什么样?为什么很有名?

  (拿出葡萄干)

  〈1〉观察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

  〈2〉(品尝)味道怎么样?(板书)色鲜味甜有名

  师: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老师这儿有三个答案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总结段意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这一节主要要讲什么?

  (出示小黑板)

  (改为投影片)

  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哪句是主要的?

  〈1〉介绍阴房的样子。()

  〈2〉流动的热空气使葡萄制成葡萄干。()

  〈3〉葡萄沟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方法:

  ①指名读

  ②自由读

  ③判断,说明理由。介绍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说明这里的葡萄干色鲜味甜有名。

  过渡语: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样好,品种又这样多,已让人垂涎欲滴,葡萄干又是这样的色鲜味甜,又有这么多的用处,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你们说,葡萄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四〉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在了解了葡萄沟后,饱含对葡萄沟深深的爱意,发出了心中的赞语,请你怀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抒发出你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3.指定2名读,再齐读。

  四、欣赏歌曲

  葡萄沟的葡萄瓜果甜又甜,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新疆好》

  (过渡语)我们不仅从书上了解到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而且从歌中也听到了,同学们喜欢葡萄沟吗?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仔细体会。

  想想:为什么说它是个好地方?

  五、小结(对照板书)

  1.生:葡萄沟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制成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所以说它真是个好地方。

  2.师:是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将来同学们若是有机会去新疆,一定要去葡萄沟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亲口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097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