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黄山记》3篇 《黄山记》批注

《黄山记》3篇 《黄山记》批注

更新时间:2023-03-06 12:49:22 点击: 来源:yutu

《黄山记》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这是一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徐迟用大手笔描写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黄山记》虽是本单元的课内自读教材,但文章语言优美,构思谋篇独具匠心,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笔绘景,突出景物特点。

  2、教学要求: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要求:

  ⑴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⑵欣赏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大手笔的写法。

  ⑶通过和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对比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⑷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⑵难点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对比阅读时对比点的确定上。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并且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课内自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一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为此我采用“点拨法”。所谓“点拨法”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点拨教学分五步:1、导入2、研究3、鉴赏4、反馈5、迁移。其目的让学生学会然后达到会学。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自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各部分特点,帮助学生把握训练的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㈠导入性点拨(激*感.整体感知)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计算机软件《黄山风光》在屏幕上显示配乐的黄山风景镜头:险峰,云海,日出,摄身光等奇景。用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激*感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㈡研究性点拨(明确自读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全面理解课文)

  1、然学生用两个字概括黄山特点:险、奇。

  2、文章自成四部分,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拟定各部分小标题(要求尽可能用诗的语言概括)。

  3、学情预测:甲、能概括但语言不简练。

  乙、语言简练。

  丙、诗句。

  丁、四句话连成一首诗。

  4、选诗句板书:①黄山胜景天造就(险奇)。

  ②千古黄山几人登(险)。

  ③攀登天都寻常事(夷)。

  ④天下奇景数黄山(奇)。

  ㈢鉴赏性点拨(精读课文,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1、幻灯投出自读讨论题目:课文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各起什么作用?有人说,如果把这两部分删去,三、四部分也可以独立成篇,且不失为一片优秀的游记之作,你怎么看?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3、教师点拨总结,板书要点。

  ㈣反馈性点拨(复读课文,巩固提高)

  1、交流各自欣赏的片断(学生个体不同,各自欣赏情况不同),并讲述欣赏的道理。

  2、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好?

  3、点拨总结: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山的美景。

  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③谋篇独具匠心。

  ㈤迁移性点拨(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是知识转化为能力)

  1、导入语:美的表现形式是无比丰富的,徐迟大手笔写黄山气势磅礴的美,同学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雄壮是美,*凡中也有美;华丽是美,质朴同样也是美。

  2、让学生将《黄山记》与另一篇写黄山的文章《黄山三天》(作者叶圣陶)进行对比阅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3、指导方法,教学生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达到会对比阅读。

  板书:

  对比阅读

  ①、对比什么

  ②、怎样对比:对比要又广度(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

  对比要有深度(作者写作目的)

  4、幻灯投出阅读对比表格,组织学生自读讨论,发挥群体作用。

  5、组织评价,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

  3、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黄山记》2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南岳——衡山游玩。

  在*有五座山,十分有名,也就是“五岳”,其中的南岳衡山就是我们今天去游玩的地方。历史上的武林衡山派就发源于这里。此外,这里还是一个佛家圣地,僧侣寺庙数不胜数。

  一进入大门,我的眼中就出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峰峦起伏,山脉错落,好似一条条巨龙在空中飞舞,栩栩如生;银瀑飞溅,奔腾喧嚣,好似一阵阵狂风在岩中怒吼,气势磅礴;芦苇丛生,松柏高耸,好似一朵朵浪花在海中翻腾,汹涌澎湃;山路陡峭,蜿蜒向上,宛若一条条丝帛在山中盘旋,缓缓上升。

  车顺着路缓缓向上,很快到了山腰处。这里杂草丛生,林木矗立,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完全是一座天然氧吧。车继续前行,眼前的乔木越来越密,无数枝叶,连阳光都遮住了。很快,我们到了山顶,顶处云雾缭绕,空气清新,不时吹来的山风更为这燥热的季节带来了一丝凉爽与舒适。远处的山脉,就像一阵绿浪,阵起阵伏,逶迤巍峨。站在顶山看景,更有一种“一览群山低”的奇妙感觉。

  衡山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黄山记》3

  黄山在秦时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传说因轩辕黄帝在此修身炼丹而得名。黄山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

  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果真如此奇妙吗?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领略它的风采。

  一大早,我们从芙蓉峰出发,乘索道到松林峰。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雾,白茫茫的一片,黄山也躲进了莫测的云雾之中。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来到了丹霞峰,这里以奇松而著称,苍劲挺拔的黄山松,破石而出,抱崖而立,或侧身与峭壁,或冠盖与岩首。有的枝干如臂,礼迎宾朋,年年岁岁,其情殷殷。有的扎根盘结有如苍龙探海,猛虎卧岗,生动逼真,威风八面。黄山松,奇美俊秀,在断壁悬崖处尽情伸展,千姿百态,气度不凡。

  继续前行,峰回路转,绕过飞来石,很快就到了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雾气渐小,对面的奇石也都露了出来。黄山的石头确实又多又怪,而且是天然形成的,像天都峰上的鲫鱼背, 可能就是因为酷似鲫鱼而得名的;还有飞来石,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观看它,都能让你想起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儿,和那美丽动听的故事;当然还有猪八戒背媳妇, 一指峰, 智慧石等等。这些石头各具特点,都有其象形和寓意,变换角度观察,更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每一块都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让人不禁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鬼斧神工。

  临近中午时分,我们沿着百步云梯继续前进,路渐渐陡峭了。导游说,快接近黄山主峰了。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已到了玉屏峰。玉屏峰上的玉屏楼,古称“文殊院”,左连天都峰;右接莲花峰,雄浑绵延,峰峦簇拥,气势恢弘。古时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的美称,果然不同凡响。而它对面的天都峰,虽然只有海拔一八二九米,在三大主峰中排名最末,但却最险峻。我远远望去,果然是直上云霄,雄伟无比。

  黄山是国际知名的游览胜地。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飞瀑烟云,雁荡之奇石,峨眉之清凉。

  听人说,黄山美景四季不同,看来我这一次才领略了黄山梦幻奇境的一小部分。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黄山,去领略这“天下第一奇山”的美。

  啊!黄山我爱你。


《黄山记》3篇扩展阅读


《黄山记》3篇(扩展1)

——《飞红滴翠记黄山》3篇

《飞红滴翠记黄山》1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但是却被上成了一篇游记散文,觉得很怪,文学常识重点教给学生之后,下面是读课文,课文很长,学生没有读完,但教室已经安静下来了,在讲解课文时,也就那几个学生在说,而且短短续续,明显是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熟悉。然后是讲解写作角度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按着课文顺序找,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明白的,再者,分析时,过于追求速度,忽略了很多思考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得到锻炼。

  这是这段时间来,上课最大的弊端:教师准备很充分,不会去保留一些东西,而是完全要展示自己,过多地占据了学生太多的空间和时间。

  记住:课堂要学会有选择地讲解。

  对于游记与解说词的分析,也是教师直接提出,而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果讨论,效果会更好。

  下午的听写课,学生显得很随意,主要是自己的要求有些放松了,这是完全不应该的,尤其是默写要求背诵的硬性知识,这一方面是不能放松的。

  再者,可能是今天的课多了,与学生之间混得很熟了,学生就问了一些私人的问题,我也随便编了一些,无形中让课堂有些偏了。玩笑是要有一些,但是不能涉及到个人自己的问题,因为如果要让学生摸清楚自己的底线,是非常不好的。

  必须得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尤其是要把握好和学生课堂交流的这个度,很重要。

  严与爱要很好的结合。

《飞红滴翠记黄山》2

  1、适当地变换一下教学模式

  摆脱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一直是摆着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任,当今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不敢兴趣,作为教师,如果能适当地变换一下教学模式,让学生品尝不同风格的语文课型,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再来看看我所上的这一节课,它的形式比较新颖,,摆脱了传统的分析或提问的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的做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因此,在步骤二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差不多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了对对联的任务当中来。为了研究内容,他们重新翻看课文;为了写好下联,他们精心概括,字斟句酌,或是独立思考,或是互相商量。看同学们,有时高声阔论,有时凝神细思,心无旁骛的样子令人惊叹,学生学习的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

  2、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当今语文课本的编排体系是以课文为单位,教学形式也是以课文为单位,一篇课文上完,紧接着就上下一篇,篇与篇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这时,语文老师不要惟教本是尊,可以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进去,举办一些小型的专题讲座,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会更加扎实,视野才会更加开阔,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才会提高得更快。例如,讲完诗歌之后,我们可以开办《诗歌鉴赏方法例谈》;讲完写景抒情散文后,我们可以举办《山美水美情更美》讲座;进行作文指导时,我们可以举办《比喻——写作的好帮手》等等专题讲座,这样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学生如何学习语文,都会有一种更加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飞红滴翠记黄山》3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方公里。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海拔1810米。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个,连绵不断,鱼贯⑧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人通过。人们在攀登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虽然并不相识,但因目标—致,倒像是—个登山的集体。

  现在,当我们登上刻有“登峰造极”四个字的天都峰绝顶时,正如同经过一番搏斗之后获得成功一样,眼前景色给了我们极为难得的满足。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这时,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一下涌进脑海之中,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黄山素有“无石不松”之称。黄山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700多米的高山上,还有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这是何等的气派!

  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它独出群峰之上,仿佛是枝含苞欲放的新莲。登上峰顶,放眼天外,真是令人心往神驰。

  沿“百步云梯”而下,翘首昂视“鳌鱼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蛳”。看上去好像一条巨大的鳌鱼要一口吞掉“螺蛳”。可是,你从另一个方向望去,它又像鳌鱼驮着一只金龟。

  西海中的“飞来峰”,从侧面看,像一块巨大的石峰从远方飞来,悬置在别的石峰上。可你从正面看,它却像一只桃子,人们又称它为“仙桃峰”。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景观。山脚下太*县境内,呈现出一片秀美如画的田园风光,适逢此时,人们又称“猴子观海”为“猴子观太*”了。

  在黄山群峰中,那些高高低低、争相崛起的巧石,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力。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足以使你产生一种遨游天宫仙境的幻觉了。“五老上天都”“姊妹牧羊”“仙人下轿”“仙人把洞门”“老僧入定”“猪八戒吃西瓜”“仙女绣花”“丞相观棋”“仙人踩高跷”“八仙飘海”等等,这一类是拟人的,都离不了神仙气。“兔儿望月”“金龟探海”“双猫扑鼠”“猴子捧桃”“犀牛望月”“松鼠跳天都”等等,这一些是喻物的,全离不开禽兽形。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观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

  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峰是云之家,云是峰之衣。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霄,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黄山在一年中,竟有两百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淡淡云雾,澜翻絮涌,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隐现在虚幻之中。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云雾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谁能设想亿万年前,那些熔融的岩浆,竟给我们凝固成这么一个人间仙境!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娇娆。清晨,当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游人们就起身,踏着晨露去看日出。由于对云海日出的向往,使他们忘却了前一天登山的疲乏和黎明前的寒意,匆匆忙忙赶向海拔1700米的清凉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如愿以偿。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憾了。但是,只要是看到了黄山日出的人,他一定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有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游人下山后,往往会在临近黄山脚下的温泉浴室里洗个温泉澡,兴致高的还会去室内温泉游泳池里游个痛快。这温度恰到好处的泉水,会冲掉你登山的劳累,是那样解乏,舒适。也只有此时此刻,你才能对黄山的温泉有温馨之感,而为之叫绝!


《黄山记》3篇(扩展2)

——《黄山记》教学设计3篇

《黄山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回忆第一课时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2.理清第三部分所介绍的几幅黄山美景图,能从调动多种感观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感情诵读,从美读中体味美景。

  2.快速默读,提取重要信息,概括美景特点。

  3.精读选摘与自我表达相结合,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幅黄山美景图。

  4.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练笔,运用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写一篇自己的《黄山导游词》让中外游人都能青睐黄山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认识到劳动人民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积累运用品味文中精彩语句,领悟黄山美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文(5分钟完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欣赏了“黄山四绝”,了解了黄山神奇的传说,我们通读了全文,学完了课文一、二部分内容,现在老师要对同学们上一课时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请同学们做好备战,答题开始:

  1.概述全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胜景概貌

  (二)登山历程

  (三)奇丽风光

  2.用两个字概括第一部分中所介绍的黄山胜景之特点。

  “奇”“险”

  3.“奇”在哪些景观?“险”在哪些词句?(答案略)

  4.“封了山”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险)

  5.“封山者”是谁?为何封山?

  造物主(大自然)它不肯把胜景给予人类。

  6.人类看到这些胜景了没有?从第二部分中寻找答案。

  “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使人的感觉是“陡则走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直上,直上,直上”……人类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化险为夷”,胜景已展现在眼前,还犹豫什么,来尽情欣赏这优美的黄山奇丽风光吧!

  (二)感情美读,理清内容(6分钟完成)

  哪些同学敢于饱含激情,欣喜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所描述的黄山奇丽风光呢?

  抽几位同学感情美读,其余同学思考归纳,本段作者着重描绘了几幅画面?

  云海图奇松图日出图彩虹摄身光

  (三)快速默读,概括特点:(5分钟完成)

  风景好美,谁能用文中关键的四字词语概括以上四幅图的特点呢?(学生畅所欲言)

  云海图漂泊无定瞬息万变

  奇松图矫健多姿翩然起舞

  奇丽风光日出图火球腾空奇光异彩

  彩虹摄身光七彩鲜艳光彩异常

  (四)精读选摘,自我表达(20分钟完成)

  如此美景怎能不使我们激情雀跃,想要把它公布于众呢?快快精读本部分内容,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美景图,借用大作家徐迟的语言,用自己的话把你心中至爱的美景用最富个性的方式,用最优美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并谈谈你所引用的文章中的语言美在何处,何以使你对之如此深爱?

  提示:品味语言时,可从调动多种感官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进行鉴赏,当然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鉴赏。

  示例: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黄山的奇松图。奇松,乃“黄山四绝”之一,进入黄山有迎客松真诚地伸展双臂作出欢迎你的姿式,使你顿觉黄山奇松的热情好客,登上山顶俯瞰黄山奇松,你会发现松与观松人溶出溶入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俄尔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矫健多姿。细看松树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岩一般颜色,一般坚贞。松的形态各异,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似飞翔之翼翅。峰顶俯视其如苔藓披覆岩石;山腰仰视其如天女,亭亭而立。当你意犹未尽不得不离开黄山时,送客松又会高擎着它的双臂向你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鉴赏:我所引用的书中的词语,首先是“溶出溶入”,它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云雾飘来浮去的特征,再次引用了文中对雾中松树,风中松树,松树树根、树冠及仰视、俯视时松树的`状貌。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黄山松的美丽多姿,这些都是我们在写景文章中可以用到的好的描写方法。

  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集大家的智慧进行组织,比比哪一小组的更精彩,更吸引人。

  (五)把握主旨,升华情感(5分钟完成)

  本文第一部分提到造物主想要“封了山”,但第二部分,我们人类已“化险为夷”,第三部分我们尽情饱览胜景,大自然对人类也只能“俯首称臣”。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最后感叹到“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请同学们谈谈从这句感叹中,你读到了什么?放声读三遍,谈见解。

  明确:这两句以自豪的语气赞美了黄山的美景,更赞美了征服大山,征服大自然,征服造物主的人类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也让我们以我们伟大的中华河山,以我们伟大的*人民而自豪吧,拿起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前景吧!

  (六)总结写法,学以致用(4分钟完成)

  老师点拨: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想象丰富

  2.多种感观,静景变活

  3.细心观察,色彩多变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写一篇《黄山导游词》,让你的导游词能使中外游人都更青睐于黄山的美景。(课外完成)

《黄山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晦知识与能力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

  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对学生回答给予鼓励,并适当补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是仰视;“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是远视。

  5.讲解: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深奥,需要同学们仔细体会,比如“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一句中的“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内在美”、“外在美”都不太好理解,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6.对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这种主动精神,不放过学习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深人理解课文..

  7.提示: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只要大家认真诵读体会,就能够理解它的意思。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教室。都峰。”是仰望;“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先是在攀登的旅人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是从峰顶俯视。

  三、归纳小结

  1.讲解:本文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比较起来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学们能够说出这些不同的地方吗?

  2.给予鼓励: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基本概括出了本文作为解说词的特点。并做适当补充。

  3.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既体会到了黄山的美景,又学到了对景物进行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的方法。

  4.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黄山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以及描写技巧;

  2、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3、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能体会自然与人类怎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见“教学目标”1、3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的五岳是哪五座山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中岳嵩山 云雾

  东岳泰山 山势雄伟

  南岳衡山 高、秀

  西岳华山 险要

  北岳恒山 奇伟

  总结:前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但有一位饱览*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却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黄山的胜景是如何的呢?现在,我们随作家徐迟的文章,一起来游览一下吧。

  二、诵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全文

  本文共四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明确:

  1、自 然造山

  2、古人攀山

  3、今人登山

  4、人类赏山

  四、赏析第一部分

  细读第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小组讨论):

  1、第一段中“大手笔”指的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段的意思可以概括为 。 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3、第二段中对云海的描写用了 手法。

  4、第三段中“这件艺术品”指的是 ,如何理解?

  5、找出这部分的重点词语,用一个字概括黄山的特点。

  6、给“摄身光”下定义。

  明确:

  1、黄山。突出黄山的雄伟、壮观。

  2、介绍黄山多山峰的特点及它的地理区域。拟人、对偶。

  3、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的景致变得变 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4、指黄山。采用比喻手法把黄山写成艺术品,更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6、“摄身光”是指色彩光晕如镜,并能让各人照出自己的一种自然现象。

  五、赏析第 二部分(即时发言)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 说”这一材料呢?

  提示: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这一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

  提示 : 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 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 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这一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

  提示: 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公园,崐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三、四部分

  1、第四部分写了哪几种景物?

  2、对松、云雾和太阳的描写分别用了什么手法?

  3、文章结尾说:“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如何理解这句话?

  4、通过三、四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二、对比阅读:

  李白的《蜀道难》似乎与徐迟的《黄山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下面我们对比一下,两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不同的情感的。

  特点 手法 感情

  蜀道 险 神话

  高 夸张 畏途巉岩不可攀

  想象 侧身西望长咨嗟

  黄山 险 拟人 礼赞征服自然的人类;今夕对比,奏响时代的颂歌

  奇 比喻 歌;揭示:人类要征服自然,才能真正地欣赏自我 诗文、神话,与自然完美融合。

  对比

  夸张

  三、拓展问题:

  学习了《黄山记》后,大家对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当有了一个比较大致的认识 。但我 们 看到,为个人利益而破坏自然的例子,目前比比皆是,比如:

  1、张家界建电梯。

  2、三江合流处建水电站。

  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当给个建议国家呢?相关链接:导学案 八年级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导学案


《黄山记》3篇(扩展3)

——《黄山记》教案3篇

《黄山记》教案1

  【教学目的】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赏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

  诡奇:奇异。

  摺(折)皱:折缝。

  载(沉载浮):又。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明确:

  1、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2、“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3、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效果”、“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见。

  (二)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讨论以下问题。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4.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明确:

  1、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三)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2)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三、布置作业

  研读第四部分,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特别把握第三部分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分析第四部分

  (一)对照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 “奇”在何处?

  明确: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本文描写日出壮观时怎样抓住光影的千变万化进行生动描述的?与其他有关的日出景观描写相比有什么特点?(对照练习四)

  (1)《黄山记》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写霞光的“紫蓝青绿”;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写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写百道光柱的“豪光四射”;写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异光彩”如“大放”的“焰火”。

  本段描绘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

  (2)徐霞客写日出侧重着笔于云海,借云海来衬托日出的美景。抓住光、色的变化,写日出的经过,简洁生动。

  (3)海涅的描写既着笔于云海,又重主观感受,衬托日出美景。

  三、课堂检测,复习回顾。(如时间不够,留作课后练习)

  1.《黄山记》选自《 》,是一篇构思谋篇的佳作。全文分四部分,写出四部分的段意:

  一、 XX

  二、 XX

  三、 XX

  四、XX

  2.填空:

  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

  3.第二自然段从几方面说明黄山的“奇”?第三自然段怎样再次突出黄山的“险”?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人类。它封了山”作结,有什么作用?

  4.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

  5.阅读第三部分,按登山经过填充下表:

  温泉宾馆

  天都峰

  6.文章写登山经过时,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途径?这样写与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7.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

  8.第四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

  9.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_____的特点。先把它放在______的条件下写它的矫健多姿。它的根______显示其______;以______比喻树冠,以______比拟在风中的姿态。然后作者变换观察角度,从多方面去写。从峰顶______,______;从山腰______,______;翩然起舞!这松该是多奇!

  10.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摄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______。

  参考答案:

  1.《徐迟散文选集》独出机杼

  一、从黄山胜景的布局赞叹大自然崇高卓越

  二、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三、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四、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2.皖南山区火山喷发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方公里险

  3.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物为处处悬崖绝壁增添黄山的`神奇色彩

  4.极力烘托一个“险”字

  5.温泉宾馆人字瀑立马亭龙蟠坡半山寺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天都峰

  6.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途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

  7.“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8.飞升飘拂弥漫瞬息万变飘来拂去藏

  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忽隐忽现;刚才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全部散去;云海滚滚,直拍宾馆前面的崖岸,吞没诸峰,有的成了小岛,有的游泳在雪浪花间。雪浪滔滔,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浓云四集,八方茫茫

  9.溶入溶出大风呼啸盘入岩石坚贞华盖飞翔之翼翅俯视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仰视如天女亭亭而玉立薄纱轻绸露出身段

  10.雨过天晴时,阳光经云雾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观。

  第四课时

  一、点拨作业

  二、深入探究

  (一)质疑:

  1.作为游记文章,本文确实在构思上独出心裁,仔细分析一下本文在写法上与一般游记有什么不同?

  2.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联系?

  3.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4.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二)疑难讨论:

  1.明确: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2.分析:“一”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作铺垫。它是全文的总起。“二”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一”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三”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二”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四”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一”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一、大自然安排胜境;二、不可攀登的黄山;三、幸福已属多数人;四、这是何等的公园!

  3.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

  4.分析:

  本文引证广泛,材料丰富,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论,把它们联缀成篇。

  联想丰富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的联想方式主要有:因果联想,如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关系联想,如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对比联想,如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劳动者对“土地”的珍惜;相似联想,如由公子重耳接受土块,想到古代皇帝的封疆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洋岛屿上的土人接受的投降仪式。如此等等。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黄山记》3篇(扩展4)

——游黄山记小学作文5篇

游黄山记小学作文1

  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跟前旅游团去黄山游玩。

  坐了三四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到达了黄山脚下。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曲而上。眼前的公路像一条盘旋在大树周围的巨蛇,几乎呈300角上升。车越开越高,车里的人都不敢往下看,感觉看一眼就马上会跌落到万丈深渊似的。

  下了汽车,我抬头朝山顶望去,只见云雾弥漫,根本看不到山巅。眺望四周,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横亘在我眼前。此情此景,激发了我无限的感慨,我产生了一种要把它翻越、征服的冲动。

  登山的一路上,形态各异的奇松怪石令我目不暇接。但凡我们见过的、听说过的事物,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一棵松、一块石与它相似。

  看哪,那不是天下闻名的“黄山第一松”——迎客松吗?以前只在电视和画片中看到,今天亲眼一见,自然觉得特别亲切。那名松,颇似一个好客的主人在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行怀着朝圣般的心情,驻足瞻仰这棵名木,惊叹声此起彼伏。

  十几分钟过去,大家拍完照,便继续爬山。爬到半山腰,有一个折点,愿意继续爬的就上去,爬累了的就此下山。而我此时兴致正浓,岂有不上去的道理?

  我跃跃欲试,旁边也有几位游客蓄势待发,这当中还包括几个老外。

  这时,我们所处的地方海拔高度已达三千米左右,天气骤然变冷。我们的前方是一条悬在几千米高空的绳索桥,以前只听说红军长征途中过“铁索桥”,没想到当年的“铁索桥”我们今天在黄山也遇到了。我们无不心惊胆寒,但下山的导游早已离开,我们已没有了退路,只好小心翼翼地跟着众人上了桥,在不断的尖叫声中走到另一端。

  终于登上了莲花峰,我站在峰顶俯瞰山下,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们仿佛来到了天堂,脚下是一片云海,云海中偶尔冒出几座山尖,像大海里的礁石。

  哦,黄山的美,我终于领悟到了。

游黄山记小学作文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虽了解黄山,却不曾亲自参观。直到今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这个久负盛名的地方。

  来到大门,已是大汗淋漓,步入山门后,立刻汗消暑散,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抬眼望去,前方是一条山路。山路两旁翠竹成荫,遮天蔽日。群群山雀在竹间飞舞、嬉闹。

  我们走在山谷中,不久看到一座寺庙云谷禅寺”。它在香炉峰、眉毛峰和钵盂峰的围绕之中。这里山峦重叠,溪流蜿蜒。那清洌洌的溪水涓涓不息地流淌着,仿佛唱着一首绵绵不绝的歌谣。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到那幽香的空气顺喉而下,顿时扩散到全身,浑身凉爽。抬头望去,那些山峰的顶端,云雾蒸腾,仿佛香炉峰冒出的香烟,让人误以为来到仙境中了。

  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走,半路上见到“喜鹊登枝”、“仙人指路”、“鳌鱼驮乌龟”黄山怪石果不输于其它“三绝”。

  到了黄山三大高峰之首的莲花峰后。站在山脚下看,莲花峰巍然耸立,让人感觉自身渺小。接着,我们又向峰顶进军了。

  顺石阶往下,到了“阎王沟”。这里花鸟皆无,全是石壁,光线阴暗。抬头见石壁间一条细缝射进一缕毫光,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一线天”。走了一会儿,到了最险的一段,相当于直上直下,我不由自主地放慢速度。突然,眼前一下子黑了,抬头望去,有块巨石卡在石壁中间,我不禁出冷汗。好不容易走完这段路,回想起那巨石,又是凉气升起。

  穿过“百步云梯”,终于登上了峰顶,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一想到黄山美景尽收眼底,便不知疲倦,心里甜滋滋的。

  一路游来,“清凉世界”、“狮子岭”、“猴子观海”、“丞相下棋”··奇峰怪石、古柏苍松,无数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禁赞叹大自然这位无与伦比的杰出艺术家。“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是对黄山的最好评价。

游黄山记小学作文3

  正月初三,我在阿姨家拜年。午饭的时候,妈妈和我说吃好午饭给你说个好消息哦!当时的我已经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好消息了,我就缠着妈妈让她和我说!然后妈妈真拿我没办法了,只好告诉我了!当时我又好奇又开心!嘿嘿……妈妈就对我说:“吃好午饭,我带你和你哥哥去黄山公园玩!”我听到这个,我就和哥哥说妈妈要带我们去黄山公园的事情!哥哥听了,也非常高兴!哥哥和我说:“要不我们再带姑姑,阿姨他们去吧!一起去玩,去逛会公园。”然后我们还邀请了两位阿姨还有一位姑姑!我们六个人就这样出发了!好开心!

  到了黄山公园,我们下了车。眼前我看到了绿色一片!好美啊!呼吸着那里的空气,空气好新鲜哦!走到黄山公园的游乐场附近了,我看到碰碰车了。我就和妈妈说道:“妈妈我想要玩碰碰车!”“好的”妈妈说道。但过了一会儿,妈妈看到玩碰碰车的人很多,挤得人山人海,怕排不到队玩!妈妈就和我说:“要不我们先玩别的项目,好吗?”我就有点失望,但还是没办法。只好玩别的了!

  接着,妈妈就去买游乐场的票。接到妈妈手中的票,我就看到图片上有“吊缆式花车”我问了下售票员阿姨:“阿姨,请问这个”吊缆式花车“是什么游戏?”售票员阿姨说:“这是摩天轮!”我心里想,那应该很好玩吧!妈妈当时就给我四张票,让我和哥哥,阿姨还有姑姑一起!因为还有一个阿姨怀了小弟弟,妈妈就陪着那位阿姨!他们就看着我们玩!还给我们拍了许多照片!哦,要开始玩了,当我和哥哥他们进入一个小花篮似的坐位上,我就感觉好开心!后来它慢慢转动,一步步的往上转动。转到有点高的时候,我的心里好像有一块小石头一样,它随时都会掉下来,所以我的心“磞”“磞”地跳个不停。到了最高处,我都有点害怕!渐渐地,摩天轮从最高处又要转到最低处!转到最低处,工作人员将门打开,在那时,我才感觉到我心里的那块小石头慢慢的放下来了!“呼呼……妈妈原来在上面还是有点害怕的。”我对妈妈说道。妈妈就说:“你这个小胆小鬼,瞧你哥哥一点都不怕!”玩好了摩天轮,我们又接着玩了好多。比如:“时空飞机”、“海盗船”、“魔兽世界”等等。

  在这一天,我觉得我好开心!

  耶,这就是我快乐的黄山公园游记!

游黄山记小学作文4

  提起黄山,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登上黄山心里好开心。

  清晨,我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被雾围绕的黄山,像给黄山罩上了白色的面纱,为它增添了许多神秘感。

  我兴奋地走在石阶边走边望着许许多多的迎客松。叹:“啊,这些迎客松的生命多么顽强啊。竟然可以在寸草不生的岩石裂缝中生长,真叫人不可思议。”

  这次游黄山,我发现黄山因雪而更美丽。记得我三年级放五一长假来到黄山,那是绿树成荫,鸟儿唱着优美得歌。今天雪给大树穿上银装,给黄山披上雪白的地毯……整个黄山变成了一个白色世界。

  黄山以奇松闻名。我来到一棵叫龙爪松的面前,听别人说它的根像龙爪一样抓住石头,甚至能将岩石碾碎;连体松则是两棵连成一体,永不分开;在它不远处还有一颗黑虎松好像一只大老虎蹲在那里日夜守着黄山。

  黄山还有不少怪石。我爬到狮子山,看见一只猴子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好像在眺望着什么,哦,原来是著名的猴子观海;我还看了黄山的镇山之宝:飞来石。它独立在耸立在山顶上,不知是从哪来的?哪一天能不能落入山底;那个立在山上的大岩石只有顶上长着几棵松树的就像一支毛笔,得名为“妙笔生花”。

  游完黄山,我既开心又疲惫,我想起一位名人赞美黄山的一句话:“登上黄山,我发现世界的天堂。”

游黄山记小学作文5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去年国庆节时,我和爸爸一起去了黄山风景区游玩。

  进入园区,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爬山。拾级而上,我们看见许许多多松树。伞状的树冠、苍劲的树干、翠绿的松针,构成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其中,最有名的还要数“迎客松”。它迎风挺立,一边的树叶郁郁葱葱,一边的却稀疏,像是伸出手在邀请我们,欢迎我们来做客。

  我们沿着山路向上爬,途中发现了很多奇石。它们形态各异,有趣极了。比如“猴子观海”,它就像一只猴子,坐在山上,欣赏云海;“仙人采药”就像一个神仙背着药箱在采药一样。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我们还看到了“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真是叫人叹为观止。

  我们继续向上爬,大半天后终于登上了黄山的顶峰——莲花峰。这里足足有1865米高,正是观赏云海的好地方。在这里放眼望去,脚下的松树和奇石如同消失了一般,完全看不见,只剩下一片苍白。云海翻腾,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舒展,蔚为壮观。置身于此,我感到心旷神怡,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一样,美妙极了。

  一天的旅行很快就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与黄山告别,并期待与它再次相遇。


《黄山记》3篇(扩展5)

——黄山周记5篇

黄山周记1

  早听别人称赞黄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了,我的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去黄山游玩。经过我的苦苦央求,妈妈终于答应带我一起去黄山游玩。

  那是寒假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我们一行来到了黄山,那里可真是“石头的乐园”啊!你看那“天狗望月”,似乎是从天空中跑下一只高大的狗,望着美丽的月亮,对着天空不住地大声嚎叫,好像已经陶醉在那美丽的星空里;再看看“仙女弹琴”,就像一位美丽如花的仙女,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块大大的石头上,手里抱着琵琶,慢慢地拨动琴弦,似乎想把自己的忧愁弹走,抛在九霄云外;偶尔仙女还望了望天空上美丽的月亮,轻轻地笑了笑,好像已经忘记了自己心烦的事情,手指慢慢的拨动的更加轻快了。

  这一天过的可真快呀!我心中永远都记住黄山那雄伟的样子!我爱这美丽而又雄伟的黄山。

黄山周记2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中外。景区上下“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最著名的就是我们首先看到的迎客松了,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

  紧接着我们看到的是黄山怪石,黄山怪石不计其数、千姿百态。我们左方的“猴子观海”、“天狗食日”等更是石中怪杰。

  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到那如雪的白云,似滔滔大海,瞬息万变,高耸的山峰则成了时隐时现的小岛,在云海中呈现出动态的美。

  最后就是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朱砂泉了,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黄山之美,是大自然的造化,身临其境,方知其绝。

黄山周记3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一起去爬黄山,我非常兴奋。

  到了黄山风景区,导游首先带我们去参观迎客松。那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从大石头缝里伸出了腰,树干又粗又壮,树枝上长满了无数根翠绿、锋利的“钢针”。她斜斜地弯着腰,伸开双手,好像在欢迎远方的游客。旁边还有几棵松树围着她,这就是陪客松了。

  站在这里,可以远观“松鼠跳天都”。那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蹲在一座山峰上,眼睛目视前方,准备跳上惊险的天都峰。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线天”,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飞向天空。我们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栏杆,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抬头往上看,还有一半的路程,我们已经满头大汗、精疲力尽了。我们稍作休息,继续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峰顶。往下看去,那一片美丽的云海像洁白的丝绸围着一座座山峰环绕;像仙女的裙子悬浮在天空中;又像波浪起伏的大海,真让人陶醉啊!

  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了鳌鱼驮金龟、莲花峰、飞来石、梦笔生花、始信峰……

  爬黄山让我变得更加勇敢,也领略到书中所写的美丽景色。黄山真美啊!我们的祖国一定更美!

黄山周记4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山。”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攀登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观赏过高耸入云的华山,却从没有看过黄山这样的山。黄山真奇啊!那一处处怪石,或立或卧,玲珑奇异,有的像鸟兽,有的似彩缎,有的如仙女,有的赛花朵。千姿百态,黄山真高啊!那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入云霄。从山顶向下,云在脚下飘,人在雾中行,举目可望天际,低头不见山底。黄山真险啊!那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入削,山石横如断。

  我看见过鸟尾似的卷云,欣赏过山峰似的积云,却从没过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真白,白的像一匹白纱缎。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风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他在流动。黄山的云真美啊!时而像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时而像蒙古鸟群立在天际,时而像马在草原上奔驰,时而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美丽的黄山,云绕着山,山衬着云。山下清泉叮咚,山间云海源动,山上异树奇花,山顶彩虹横贯,令人感觉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黄山周记5

  连连奇峰,令人赞奇。突兀不绝,以险为胜。奇松各式,千奇百怪。云海之上,有如天境。

  随着美丽的钟声,我们的脚步踏入了五岳之上——黄山。自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已转移到了我们的脚下,此时一观,一词难容啊!它虽比不上桂林山水的秀美,但物自有妙,黄山的山石险峻,也是一石接一石,云梯般地搭在了黄山的正中央,使众多外来游客不信这是天然而成,鬼斧神工!

  随着云梯踏上黄山中央,一路之险仿佛不留神就会栽倒下去。周围的奇松众星捧月般地维护着黄山,一块块怪石仿佛刻上去一样,叫人不分自成还是人工。它们千奇百怪地罗列分布,有的像一位老者低头沉思;有的像一匹奔驰的骏马;有的像一位童子在捉蛐蛐……

  踏入黄山最高的山顶,你会拍手叫绝,一处处云海令人浮想联翩,何由为云海,一层层白云雾挥尽而散,仿佛边临天界。近看像一层层白棉,远看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白色蝴蝶。仙境在此,须为赞!

  黄山下俯,不见边界;清存白雾与奇山,一时间令人不知所境,流连忘返!


《黄山记》3篇(扩展6)

——黄山游记初中作文3篇

黄山游记初中作文1

  假期的一天,我们一家去了美丽神奇的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

  在导游叔叔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团队开始徒步登山,虽然越来越累,腿酸脚痛,但大家相互鼓励着,我们一家人一路坚持,没有坐缆车。沿途不时看到有挑货上山的人,妈妈说他们是挑山工,黄山太高太大了,往山上运东西,基本上都靠他们这样一担一担地挑,非常辛苦,所以山上的东西很贵的。看着这些可敬的人,我还有理由喊累吗?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登上黄山!

  我们首先登上了始信峰,傍晚到达了丹霞峰,沿途看到了梦笔生花、猴子观海等景观。第二天凌晨两点就起床了,趁着月光,与其他游客一同赶往光明顶为了看日出。月光在山间石道上映出斑驳的树影,柔和的风吹动树叶,沙沙的细语,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黄山的故事。走走歇歇,很快就来到大名鼎鼎的飞来石,这个如同天外来客的巨石可真让我惊奇哦!我在夜色中绕着他转了又转,希望能带给我灵气。

  虽然赶了个大早,但天公不作美。一早,山间魔幻般生出一团团雾气,像白云仙子一样在山峦间飘荡,群峰之间,白浪滔滔,浩瀚无际,那一座座山峰,如同云海中的小岛,时隐时现,真是美不胜收!唉!壮观的日出是看不成了!而且,浓浓的雾气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落汤鸡,头发上还顶着无数小珍珠呢!

  沿途黄山松一路随行,它们是黄山的 象征。黄山的泥土稀少,松树的根顽强地扎在岩石缝中,生长环境十分艰苦,高一点的松树,往往都要长上百年。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独立封顶,有的倒悬绝壁,有的树冠似宝剑,有的树冠似车盖许多黄山松的名字海内皆知,像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

  下山了,我们经过莲花峰、天都峰一路下来,我的腿几乎不听使唤了,肌肉不停地抖,真像导游叔叔说的: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可把我累惨了,不过我还是很骄傲靠自己的力量游了黄山。这真是让人终身难忘的事啊!

黄山游记初中作文2

  假期的一天,我们一家去了美丽神奇的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

  在导游叔叔的带领下,我们这个团队开始徒步登山,虽然越来越累,腿酸脚痛,但大家相互鼓励着,我们一家人一路坚持,没有坐缆车。沿途不时看到有挑货上山的人,妈妈说他们是挑山工,黄山太高太大了,往山上运东西,基本上都靠他们这样一担一担地挑,非常辛苦,所以山上的东西很贵的。看着这些可敬的人,我还有理由喊累吗?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登上黄山!

  我们首先登上了始信峰,傍晚到达了丹霞峰,沿途看到了梦笔生花、猴子观海等景观。第二天凌晨两点就起床了,趁着月光,与其他游客一同赶往光明顶为了看日出。月光在山间石道上映出斑驳的树影,柔和的风吹动树叶,沙沙的细语,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黄山的故事。走走歇歇,很快就来到大名鼎鼎的飞来石,这个如同天外来客的巨石可真让我惊奇哦!我在夜色中绕着他转了又转,希望能带给我灵气。

  虽然赶了个大早,但天公不作美。一早,山间魔幻般生出一团团雾气,像白云仙子一样在山峦间飘荡,群峰之间,白浪滔滔,浩瀚无际,那一座座山峰,如同云海中的小岛,时隐时现,真是美不胜收!唉!壮观的日出是看不成了!而且,浓浓的雾气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落汤鸡,头发上还顶着无数小珍珠呢!

  沿途黄山松一路随行,它们是黄山的 象征。黄山的泥土稀少,松树的根顽强地扎在岩石缝中,生长环境十分艰苦,高一点的松树,往往都要长上百年。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独立封顶,有的倒悬绝壁,有的树冠似宝剑,有的树冠似车盖许多黄山松的名字海内皆知,像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

  下山了,我们经过莲花峰、天都峰一路下来,我的腿几乎不听使唤了,肌肉不停地抖,真像导游叔叔说的':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可把我累惨了,不过我还是很骄傲靠自己的力量游了黄山。这真是让人终身难忘的事啊!

黄山游记初中作文3

  今天我们去爬黄山。一大早我们跟着导游,从黄山的北大门坐着可以容纳一百人的索道,来到海拔1千六百多米丹霞站。

  突然眼睛就开阔了!导游说,今天我们要爬二十公里的山路。我往上看,呀,这么高,都到云彩里了!我们能爬上去吗?

  俗话说“眼是孬种,脚是好汉”,那就用脚说话吧!……

  黄山上的松树真多啊。或在路边打着招呼,或在断壁悬崖处尽情伸展,满眼都是,但样子却个个不同。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松;大而有力的卧龙松;栩栩如生的麒麟松;还有后面看到的热情的迎客松……它们是那么的神气,好像是黄山上的天然主人。特别是“梦笔生花”上的笔尖上,那棵长在又细又陡的石峰上的小松树,挺拔的令人赞叹!这需要多么强的生命力啊!黄山气候一日多变,而这些松树却颗颗翠绿无比,它们是生活的强者啊,我要向它们学习!

  黄山上的石头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每一块石头都有美丽传说。飞来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石头,它上尖下圆,像一个大大的桃子傲然的独立在山峰上。猴子观海、龟兔赛跑、仙人晒靴……每个故事都那么有趣,有寓意,不由的让人浮想联翩。它们见证了黄山多少美丽的故事啊!

  黄山的山峰真险啊!光明顶、一线天、玉屏峰、莲花峰、天都峰(因正封山,没去),每个都雄伟陡峭、险峻挺拔!在往光明顶上爬时,就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因为害怕而坐地大哭的情景。

  在上莲花峰时,台阶特别陡,我觉得就是望着别人的脚跟爬的,稍一抬头,鼻子就又可能擦到别人的脚。开始,我还借用拐杖,后来就手脚并用了。根本不敢看下面,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山崖,粉身碎骨。听说天都峰才是最险的.,幸亏被封住了,一个阿姨笑称“它要没封,我们全都要疯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无论多险,多累,多恼,可是你一旦到达顶峰之后,就觉得所付出的是多么值得!那烟雾缭绕的感觉,那“手可摘云”、那“我为山峰”的气势,仿佛把你带入了仙境!那一刻,你就是活神仙啦!

  听导游说,黄山四季风景各不相同,看来我们只是领略了黄山奇幻美景的一部分。尽管山回峰转,折磨的我们是精疲力尽,但我们仍然还想再次与黄山相见!


《黄山记》3篇(扩展7)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篇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教学目标: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黄山自古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3)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赞美黄山的巍峨挺拔,雄奇瑰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自由朗读

  1、检查生字词,自由认读。

  2、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3、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地朗读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按课文顺序板书)

  (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怪石——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小结:柯蓝话黄山,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现状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非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1)概括特点

  峰(秀、奇、高、险)松(奇、古、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石(巧、怪、奇特)烟云(轻盈飘忽)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惬意舒适)

  (2)品味赏析:描写最精彩的地方(结合具体文句)

  2、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了。”(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4、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试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文中的某些景观。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作准备。

  四、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五、语文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六、课后学习

  1、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吟哦讽诵。

  2、仿写。在景物描写时,要重视“人”对表现“景”的作用。如课文在写天都峰的高和险时,注意结合人们登山的情景。在写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时,注意结合人们观日出的表现和感受。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观赏景物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板书设计:】

  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怪石——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释疑“飞红”

  《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的“滴翠”尚易理解,而“飞红”什么意思?(似乎从来没听说过黄山有什么红叶,其土壤、岩石也都不呈红色,如果是写其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那与文章内容又无关联。况且文章并未着力表现黄山的色彩。)

  “飞红滴翠”可以理解:

  (1)a.作者在对黄山进行大印象描写时写道:“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见,“飞红滴翠”是作者对黄山俯视时的整体描绘。

  b.作者遥望天都峰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上时,把此景化为“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暗点“飞红”二字,即“飞红”是人的彩带,“滴翠”是绿的丛林。红与绿、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使美景有了灵性。

  c.历群峰,观黄山之景,从上山到出山,作者是以一名“登山的集体”中游人的身份娓娓谈来,可见,这支游人的“彩带”是从上山连到出山的。

  d.“飞红”还主要体现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拂晓,暗红色的太阳,喷薄而出,净化后变成了橘红色,继而灿烂夺目的朝阳将云海霞光染得五彩缤纷,整个黄山便飘荡在红色之中;傍晚,落日消失时,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

  (2)“飞红滴翠”不只是作者感性的视觉效果,更是理性的精神体验。如飞的红色,是游人寻山问奇赏景的红色,殊不知自己本身就成了一道风景;如滴的翠绿,是黄山本质自然清纯的底色,更是一种神清气爽精神空灵的境界。”飞红“隐约又清晰,”滴翠“可触又不可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极广的想象空间,让人如在其间行,如在其境游。

  ◆背景资料

  《话说长江》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摄制组集体编写的解说词集,本篇由柯蓝撰写。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是介绍祖国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当然也是如此。

  ◆黄山形成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二三亿年前,黄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被称为“古扬子海”。后来古扬子海不断缩小,随之露出的陆地被称作“江南古陆”。大约二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古扬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黄山一带成了陆地。

  到了1.43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顺着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的岩石之间的空隙向上升,并在距地面3至6公里处冷却下来,形成了花岗岩岩体,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黄山胚胎。

  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开始了又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终于使隐伏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布局。

  当然了,那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等自然的力量把坚硬的花岗岩琢磨成玲珑剔透的模样。如果我们想像一下花岗岩岩体刚刚露出地面时*头*脑的模样,我们就会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黄山的人文历史

  关于黄山有着太多的文人迭事,从黄帝游黟山改山名为“黄山”,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一对白鹇,再到清初“敢言天地是吾师”的渐江“结庵(黄山)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遂创*画中的新安画派,黄山与*文人之间的因缘重重叠叠。(同上)

  ◆黄山主要景点

  天都峰:黄山第三高峰,海拔1 829米,高度仅次于莲花峰、光明顶。位于玉屏楼东南,在上玉屏楼山道的东侧。其高虽不是第一,但其登山道路的艰险,山上风光的秀丽,黄山其他诸峰难以相比。尤其在云海茫茫之际,峰顶高耸于云海之上,远远看去犹如“蓬莱仙境”,故有“天庭都会”之称,名曰“天都”。

  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 873米,为黄山绝顶,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处在黄山中部,玉屏楼西北,距玉屏楼约3.5公里。这里主峰高耸其中,周围群峰簇拥,形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

  玉屏楼:位于前山中部,海拔1 580米。原是一座古寺,祀奉文殊菩萨,寺已早废,后人在其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宾馆……取名玉屏楼。这里南有天都峰,北有莲花峰,遥望光明顶,附近高峰林立,奇松众多,山道崎岖,峰峦雄秀,风光旖旎,体现了黄山雄、奇、险、秀的特色。

  ◆黄山富有特色的景象和景物

  怪石:黄山已有名称的怪石达一百二十多处,有的像人,有的如物,有的似禽,有的若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北海的“猴子观海”,西海的“仙女操琴”,后山的“天鹅孵蛋”等,无不神态肖妙,令人赞叹。如在半山寺前看天都峰侧有一小峰如“金鸡”,形成“金鸡叫天门”妙景,而到蟠龙坡上回头再看变成“五个老人”,成为“五老上天都”了。同一景点,因在不同角度观赏,变成两种景象。

  古松:黄山多松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盘根错节,姿态奇特优美,形成了特有的品种,人们称为“黄山松”,并评出十大名松。如舒枝迎客的迎客松,弯腰送宾的送客松,展翅欲飞的凤凰松,比翼生长的连理松,冠盖山冈的蒲团松,威武雄壮的黑虎松,枝如麟角的麒麟松,五枝紧抱的团结松,俯身前瞻的探海松,龙游天外的飞龙松等,美妙多姿,各展其态。其实黄山上何止这十大名松,有的郁郁苍苍,松林似海,如北海的万松林和云谷寺眉毛峰上的松林等,有的单株挺立,风姿绰约。不论在山谷、山坡,还是在山顶上,到处可见,既奇且秀,美不胜收。

  云海:黄山多云海,一年中雾日有二百多天,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谷中就云腾雾起,铺天盖地而来,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大观。似海又非海,如烟不像烟,日出则五光十色,风来则气象万千,真是奇妙无比。

  温泉:黄山有两处温泉,一在前山紫云峰下,一在后山松谷庵南。黄山温泉水大温高,水质清澄,水味甘美,人们多在此品茗啜饮,沐浴游泳。

  (陈浩然:《天下第一奇山》《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迎客松:这棵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出的迎客松,身高10米,它的侧枝缓缓前伸,既像伸出手去与客人握手,又像张开双臂拥抱客人,更像对客人做出一个幽雅的“请”的手势,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说来也奇,此老者当初却也是借藉无名,并未列入旧志九大名松之列。它初为人知,是在民国年间编纂的《黄山指南》一书中。

  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安徽省组织芜湖几位铁画老艺人制作了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准备安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不知怎么这幅画被**看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到皖南检查工作的*曾在叶挺将军的陪同下游览过黄山,对迎客松印象极深。当时,*一眼就看中了这幅《迎客松》,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见厅,让它作为*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从此,迎客松挺拔苍劲、儒雅风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形象便伴随着*在这里的外事活动而进入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视野。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教学目标: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黄山自古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3)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赞美黄山的巍峨挺拔,雄奇瑰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自由朗读

  1、检查生字词,自由认读。

  2、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3、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地朗读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按课文顺序板书)

  (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怪石——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小结:柯蓝话黄山,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现状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非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1)概括特点

  峰(秀、奇、高、险)松(奇、古、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石(巧、怪、奇特)烟云(轻盈飘忽)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惬意舒适)

  (2)品味赏析:描写最精彩的地方(结合具体文句)

  2、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了。”(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4、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试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文中的某些景观。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作准备。

  四、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五、语文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六、课后学习

  1、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吟哦讽诵。

  2、仿写。在景物描写时,要重视“人”对表现“景”的作用。如课文在写天都峰的高和险时,注意结合人们登山的情景。在写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时,注意结合人们观日出的表现和感受。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观赏景物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板书设计:】

  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怪石——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释疑“飞红”

  《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的“滴翠”尚易理解,而“飞红”什么意思?(似乎从来没听说过黄山有什么红叶,其土壤、岩石也都不呈红色,如果是写其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那与文章内容又无关联。况且文章并未着力表现黄山的色彩。)

  “飞红滴翠”可以理解:

  (1)a.作者在对黄山进行大印象描写时写道:“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见,“飞红滴翠”是作者对黄山俯视时的整体描绘。

  b.作者遥望天都峰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上时,把此景化为“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暗点“飞红”二字,即“飞红”是人的彩带,“滴翠”是绿的丛林。红与绿、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使美景有了灵性。

  c.历群峰,观黄山之景,从上山到出山,作者是以一名“登山的集体”中游人的身份娓娓谈来,可见,这支游人的“彩带”是从上山连到出山的。

  d.“飞红”还主要体现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拂晓,暗红色的太阳,喷薄而出,净化后变成了橘红色,继而灿烂夺目的朝阳将云海霞光染得五彩缤纷,整个黄山便飘荡在红色之中;傍晚,落日消失时,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

  (2)“飞红滴翠”不只是作者感性的视觉效果,更是理性的精神体验。如飞的红色,是游人寻山问奇赏景的红色,殊不知自己本身就成了一道风景;如滴的翠绿,是黄山本质自然清纯的底色,更是一种神清气爽精神空灵的境界。”飞红“隐约又清晰,”滴翠“可触又不可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极广的想象空间,让人如在其间行,如在其境游。

  ◆背景资料

  《话说长江》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摄制组集体编写的解说词集,本篇由柯蓝撰写。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是介绍祖国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当然也是如此。

  ◆黄山形成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二三亿年前,黄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被称为“古扬子海”。后来古扬子海不断缩小,随之露出的陆地被称作“江南古陆”。大约二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古扬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黄山一带成了陆地。

  到了1.43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顺着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的岩石之间的空隙向上升,并在距地面3至6公里处冷却下来,形成了花岗岩岩体,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黄山胚胎。

  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开始了又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终于使隐伏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布局。

  当然了,那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等自然的力量把坚硬的花岗岩琢磨成玲珑剔透的模样。如果我们想像一下花岗岩岩体刚刚露出地面时*头*脑的模样,我们就会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黄山的人文历史

  关于黄山有着太多的文人迭事,从黄帝游黟山改山名为“黄山”,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一对白鹇,再到清初“敢言天地是吾师”的渐江“结庵(黄山)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遂创*画中的`新安画派,黄山与*文人之间的因缘重重叠叠。(同上)

  ◆黄山主要景点

  天都峰:黄山第三高峰,海拔1 829米,高度仅次于莲花峰、光明顶。位于玉屏楼东南,在上玉屏楼山道的东侧。其高虽不是第一,但其登山道路的艰险,山上风光的秀丽,黄山其他诸峰难以相比。尤其在云海茫茫之际,峰顶高耸于云海之上,远远看去犹如“蓬莱仙境”,故有“天庭都会”之称,名曰“天都”。

  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 873米,为黄山绝顶,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处在黄山中部,玉屏楼西北,距玉屏楼约3.5公里。这里主峰高耸其中,周围群峰簇拥,形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

  玉屏楼:位于前山中部,海拔1 580米。原是一座古寺,祀奉文殊菩萨,寺已早废,后人在其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宾馆……取名玉屏楼。这里南有天都峰,北有莲花峰,遥望光明顶,附近高峰林立,奇松众多,山道崎岖,峰峦雄秀,风光旖旎,体现了黄山雄、奇、险、秀的特色。

  ◆黄山富有特色的景象和景物

  怪石:黄山已有名称的怪石达一百二十多处,有的像人,有的如物,有的似禽,有的若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北海的“猴子观海”,西海的“仙女操琴”,后山的“天鹅孵蛋”等,无不神态肖妙,令人赞叹。如在半山寺前看天都峰侧有一小峰如“金鸡”,形成“金鸡叫天门”妙景,而到蟠龙坡上回头再看变成“五个老人”,成为“五老上天都”了。同一景点,因在不同角度观赏,变成两种景象。

  古松:黄山多松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盘根错节,姿态奇特优美,形成了特有的品种,人们称为“黄山松”,并评出十大名松。如舒枝迎客的迎客松,弯腰送宾的送客松,展翅欲飞的凤凰松,比翼生长的连理松,冠盖山冈的蒲团松,威武雄壮的黑虎松,枝如麟角的麒麟松,五枝紧抱的团结松,俯身前瞻的探海松,龙游天外的飞龙松等,美妙多姿,各展其态。其实黄山上何止这十大名松,有的郁郁苍苍,松林似海,如北海的万松林和云谷寺眉毛峰上的松林等,有的单株挺立,风姿绰约。不论在山谷、山坡,还是在山顶上,到处可见,既奇且秀,美不胜收。

  云海:黄山多云海,一年中雾日有二百多天,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谷中就云腾雾起,铺天盖地而来,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大观。似海又非海,如烟不像烟,日出则五光十色,风来则气象万千,真是奇妙无比。

  温泉:黄山有两处温泉,一在前山紫云峰下,一在后山松谷庵南。黄山温泉水大温高,水质清澄,水味甘美,人们多在此品茗啜饮,沐浴游泳。

  (陈浩然:《天下第一奇山》《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迎客松:这棵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出的迎客松,身高10米,它的侧枝缓缓前伸,既像伸出手去与客人握手,又像张开双臂拥抱客人,更像对客人做出一个幽雅的“请”的手势,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说来也奇,此老者当初却也是借藉无名,并未列入旧志九大名松之列。它初为人知,是在民国年间编纂的《黄山指南》一书中。

  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安徽省组织芜湖几位铁画老艺人制作了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准备安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不知怎么这幅画被**看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到皖南检查工作的*曾在叶挺将军的陪同下游览过黄山,对迎客松印象极深。当时,*一眼就看中了这幅《迎客松》,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见厅,让它作为*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从此,迎客松挺拔苍劲、儒雅风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形象便伴随着*在这里的外事活动而进入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视野。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教学目标: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黄山自古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3)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赞美黄山的巍峨挺拔,雄奇瑰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自由朗读

  1、检查生字词,自由认读。

  2、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3、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地朗读课文内容。

  讨论交流:(按课文顺序板书)

  (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怪石——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小结:柯蓝话黄山,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写到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下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现状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非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1)概括特点

  峰(秀、奇、高、险)松(奇、古、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石(巧、怪、奇特)烟云(轻盈飘忽)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惬意舒适)

  (2)品味赏析:描写最精彩的地方(结合具体文句)

  2、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了。”(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4、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试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文中的某些景观。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作准备。

  四、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五、语文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六、课后学习

  1、摘出自己喜爱的片段来,吟哦讽诵。

  2、仿写。在景物描写时,要重视“人”对表现“景”的作用。如课文在写天都峰的高和险时,注意结合人们登山的情景。在写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时,注意结合人们观日出的表现和感受。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观赏景物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板书设计:】

  奇峰

  古松

  总写——分写——怪石——温泉

  (山上)(山下)

  烟云

  日出

  ◆释疑“飞红”

  《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的“滴翠”尚易理解,而“飞红”什么意思?(似乎从来没听说过黄山有什么红叶,其土壤、岩石也都不呈红色,如果是写其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那与文章内容又无关联。况且文章并未着力表现黄山的色彩。)

  “飞红滴翠”可以理解:

  (1)a.作者在对黄山进行大印象描写时写道:“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见,“飞红滴翠”是作者对黄山俯视时的整体描绘。

  b.作者遥望天都峰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上时,把此景化为“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暗点“飞红”二字,即“飞红”是人的彩带,“滴翠”是绿的丛林。红与绿、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使美景有了灵性。

  c.历群峰,观黄山之景,从上山到出山,作者是以一名“登山的集体”中游人的身份娓娓谈来,可见,这支游人的“彩带”是从上山连到出山的。

  d.“飞红”还主要体现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拂晓,暗红色的太阳,喷薄而出,净化后变成了橘红色,继而灿烂夺目的朝阳将云海霞光染得五彩缤纷,整个黄山便飘荡在红色之中;傍晚,落日消失时,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

  (2)“飞红滴翠”不只是作者感性的视觉效果,更是理性的精神体验。如飞的红色,是游人寻山问奇赏景的红色,殊不知自己本身就成了一道风景;如滴的翠绿,是黄山本质自然清纯的底色,更是一种神清气爽精神空灵的境界。”飞红“隐约又清晰,”滴翠“可触又不可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享受,极广的想象空间,让人如在其间行,如在其境游。

  ◆背景资料

  《话说长江》是由中央电视台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摄制组集体编写的解说词集,本篇由柯蓝撰写。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是介绍祖国山川,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作为其中的一篇,当然也是如此。

  ◆黄山形成的历史背景

  大约在二三亿年前,黄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被称为“古扬子海”。后来古扬子海不断缩小,随之露出的陆地被称作“江南古陆”。大约二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古扬子海消失了,今天的黄山一带成了陆地。

  到了1.43亿年前,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顺着在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的岩石之间的空隙向上升,并在距地面3至6公里处冷却下来,形成了花岗岩岩体,这就是孕育在地下的黄山胚胎。

  距今五六千万年前,开始了又一场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终于使隐伏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布局。

  当然了,那时的黄山并不像今天这样奇幻美丽,大自然用风、雨、雪、霜、流水等等自然的力量把坚硬的花岗岩琢磨成玲珑剔透的模样。如果我们想像一下花岗岩岩体刚刚露出地面时*头*脑的模样,我们就会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

  ◆黄山的人文历史

  关于黄山有着太多的文人迭事,从黄帝游黟山改山名为“黄山”,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以《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换取胡晖驯养的一对白鹇,再到清初“敢言天地是吾师”的渐江“结庵(黄山)莲花峰下,烟云变幻,寝食于兹”,遂创*画中的新安画派,黄山与*文人之间的因缘重重叠叠。(同上)

  ◆黄山主要景点

  天都峰:黄山第三高峰,海拔1 829米,高度仅次于莲花峰、光明顶。位于玉屏楼东南,在上玉屏楼山道的东侧。其高虽不是第一,但其登山道路的艰险,山上风光的秀丽,黄山其他诸峰难以相比。尤其在云海茫茫之际,峰顶高耸于云海之上,远远看去犹如“蓬莱仙境”,故有“天庭都会”之称,名曰“天都”。

  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 873米,为黄山绝顶,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处在黄山中部,玉屏楼西北,距玉屏楼约3.5公里。这里主峰高耸其中,周围群峰簇拥,形如一朵初绽的莲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

  玉屏楼:位于前山中部,海拔1 580米。原是一座古寺,祀奉文殊菩萨,寺已早废,后人在其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宾馆……取名玉屏楼。这里南有天都峰,北有莲花峰,遥望光明顶,附近高峰林立,奇松众多,山道崎岖,峰峦雄秀,风光旖旎,体现了黄山雄、奇、险、秀的特色。

  ◆黄山富有特色的景象和景物

  怪石:黄山已有名称的怪石达一百二十多处,有的像人,有的如物,有的似禽,有的若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北海的“猴子观海”,西海的“仙女操琴”,后山的“天鹅孵蛋”等,无不神态肖妙,令人赞叹。如在半山寺前看天都峰侧有一小峰如“金鸡”,形成“金鸡叫天门”妙景,而到蟠龙坡上回头再看变成“五个老人”,成为“五老上天都”了。同一景点,因在不同角度观赏,变成两种景象。

  古松:黄山多松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盘根错节,姿态奇特优美,形成了特有的品种,人们称为“黄山松”,并评出十大名松。如舒枝迎客的迎客松,弯腰送宾的送客松,展翅欲飞的凤凰松,比翼生长的连理松,冠盖山冈的蒲团松,威武雄壮的黑虎松,枝如麟角的麒麟松,五枝紧抱的团结松,俯身前瞻的探海松,龙游天外的飞龙松等,美妙多姿,各展其态。其实黄山上何止这十大名松,有的郁郁苍苍,松林似海,如北海的万松林和云谷寺眉毛峰上的松林等,有的单株挺立,风姿绰约。不论在山谷、山坡,还是在山顶上,到处可见,既奇且秀,美不胜收。

  云海:黄山多云海,一年中雾日有二百多天,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之前,山谷中就云腾雾起,铺天盖地而来,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大观。似海又非海,如烟不像烟,日出则五光十色,风来则气象万千,真是奇妙无比。

  温泉:黄山有两处温泉,一在前山紫云峰下,一在后山松谷庵南。黄山温泉水大温高,水质清澄,水味甘美,人们多在此品茗啜饮,沐浴游泳。

  (陈浩然:《天下第一奇山》《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迎客松:这棵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出的迎客松,身高10米,它的侧枝缓缓前伸,既像伸出手去与客人握手,又像张开双臂拥抱客人,更像对客人做出一个幽雅的“请”的手势,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说来也奇,此老者当初却也是借藉无名,并未列入旧志九大名松之列。它初为人知,是在民国年间编纂的《黄山指南》一书中。

  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安徽省组织芜湖几位铁画老艺人制作了一幅巨型铁画《迎客松》,准备安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不知怎么这幅画被**看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到皖南检查工作的*曾在叶挺将军的陪同下游览过黄山,对迎客松印象极深。当时,*一眼就看中了这幅《迎客松》,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见厅,让它作为*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从此,迎客松挺拔苍劲、儒雅风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形象便伴随着*在这里的外事活动而进入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视野。


《黄山记》3篇(扩展8)

——冬天作文黄山雪景3篇

冬天作文黄山雪景1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春节期间,我终于有机会冬天来到黄山,饱览了黄山的冬雪。

一进缆车,黄山的雪景便映入我的眼帘:黄山一改往日苍翠葱茏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所有的东西都铺上了一层雪,很刺眼,就连四季常青的松树也只剩下了一点点绿色。看着看着,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雪了。渐渐的,四周变得雾蒙蒙的。虽然起雾了,但是飘在空中的雪花还是清晰可见,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天空中飞舞着、嬉戏着,散发着耀眼的光彩,给人留下无穷无尽的回味。

下了缆车,爬到半山腰,这时,一束阳光穿过云雾,山上的景物变得更清晰了。整个黄山一片雪白,就像一条长长的白色飘带。往远处看,这条飘带永无止境,一直延伸到天边。有的山峰只露出一个尖尖的顶峰,其他部分被云雾环绕着,就像在仙境中。此时的黄山,远没有夏天的那么生机勃勃,山上除了行人,再也看不到任何的动物了。天空中除了白色,什么都没有。环视四周,从上到下,一草一木,都挂着洁白无暇的雪花,好像给它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银装素裹,天地间好像除了白色,就没有其它的颜色了。

登山时的那条石板小路已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雪,踩在上面,嘎嘎吱吱作响。我一直往上爬,身后的小路上留下了我的一长串脚印,回头一看,那条小路已融入了雪中,已看不见来时的路了。雪越下越大,我站在风雪里,任雪花落在我的身上,雪花很轻,落下来的时候悄无声息,没有任何感觉,很快,我的外套上便落满了白白的雪花。无数的雪花悄然飘落,我陶醉在这幅美丽的画中,贪婪的欣赏着这些美丽的雪花,顾不得拍去外套上的雪。

登上顶峰,整个黄山好像被我踩在脚底下,低头往下看,底下的'山一片白色,好像一个永无止尽的陷阱。雪白的树木和雪白的山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呢!在整个黄山中,只有松树是绿色的,高大的松针上堆着厚厚的积雪,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个大蘑菇,近看却又像一丛丛珊瑚,亮晶晶的,在雪的衬托下,松树的绿色显得更加耀眼,看着让人非常舒服。这时的松树,显得非常特别,也显得非常的孤独,它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就像是白布上的一块翡翠,在寒风中矗立着。山顶上飘着许多云彩,雪白的山在白云中忽隐忽现,使人分不清这到底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中。回头看看山间的小路,它就像是一条银白色的龙,在山谷中蜿蜒穿梭着。

堆雪人,滚雪球,一直到傍晚时分,带着一身雪花,我们才依依不舍的下了山。在我的心中,黄山不只有四绝,冬雪,就是黄山的第五绝。

冬天作文黄山雪景2

黄山以奇而著称,以险而闻名,以形象而让人赞叹不已。

黄山有一句谚语:不到玉屏峰,不见黄山面;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这次旅行我们去了很多景点,看见了很多奇松,怪石。而让我们赞叹的是黄山的雪景,因为雪景时,奇松,怪石则因雪的覆盖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而变得更加美丽嶙峋。冬季白雪飘扬,黄山经过雪,这个设计师的包装,峰峦接受了冰雪的洗礼,满山遍野的怪松,奇石,冰挂,宛如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玉屏峰在穿上冬天的“大衣”时,露出了她的“羞花闭月之容”;山峰上的古松和古藤,被晶莹的冰雪包裹后,犹如一件件冰雕艺术品,富有无穷的韵味。冬天里的房屋,岩石披上了一层晶莹的白色,比雪更白,更透明瑰丽,更加富有魅力。有时还能听见冰块经过阳光照射融化后坠落地上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不断在山谷里回响着。河流变成了冰川,我们坐在上面,好像坐在公园里的滑梯上,我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冰块坠地声和我们的笑声合成了一首优美的交响曲。在冰雪的妆扮下,黄山的冬姿是那么的迷人,莲花峰仿佛是一朵含苞欲放的雪莲,玉屏峰好似一个玻璃世界,天都峰犹如瑶池仙境,还能在那观赏到波澜壮阔,气势浩荡,千态万状的日出云海。

黄山,雪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富有诗意。


《黄山记》3篇(扩展9)

——大美黄山作文3篇

大美黄山作文1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只有亲自去黄山,才能领悟到黄山的美。这不,今年过年前,我们全家去了黄山。

  我们做高铁从合肥到黄山。高铁的速度非常快,最快能有300多千米每小时。来到黄山已经是夜晚,我们在山脚下的宾馆住了一晚。第二天赶了个大早乘着大巴车一路蜿蜒上了黄山。刚一下车,一座座秀美险峻的山峦就扑面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当地的黄山人告诉我们,前山险,后山秀。我们最终选择搭乘索道从后山扶摇而上,远望黄山的山峰可真奇呀!千姿百态,有的状如莲花,有的形似仙女,有的样如猩猩。在索道上黄山的风景映入眼前。那松树、那瀑布、那奇峰,真叫人赞不绝口。到了云谷峰,我们向远处眺望,瀑布已冻成了冰,但细细观察向阳的冰面下,融化的'水还在冰面下悄悄地流淌。山上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石头,有的像猴子、有的像笔、有的像十八罗汉、还有的像老虎。而且,每一座石头之上都有一棵棵松树相伴。正如课文所说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的身影。我们来到了黑虎松前,黑虎松坐落在山崖边,横着看如同一个凶猛的老虎正在休息,让人不禁毛骨悚然。我们又看了猴子观海这一奇观:在丛林奇峰之中,一尊形似小猴的石头在峰顶独踞。

  来回只有两天,对黄山只能算上是匆匆一瞥,再见,黄山,大自然的馈赠,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7431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7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