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优秀5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ppt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优秀5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ppt

更新时间:2024-05-20 23:48:01 点击: 来源:yutu

如下是细心的小编sky给大伙儿收集的5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了解有关花卉的知识,提高调查实践、动手实践能力。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教法学法:

⑴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严密精巧的结构、准确严密的语言。

⑵课文是一篇介绍花卉知识的说明文,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收集有关花卉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3、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或多媒体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借助多媒体演示自然界中万紫千红的花,激发兴趣。

2、交流课前收集的描绘花儿色彩的古诗文。

㈡、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默读,可小声读),边读边思考投影上的思考题:

(显示投影):

1、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花朵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原因?在此基础上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设计该题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巧)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该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标题的精妙,并进一步领会文章结构的严谨。)

学生先自主阅读、思考,画出结构图,然后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小组代表上黑板板演(图形可不拘一格,只要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表示文章结构即可),然后教师用投影出示自己归纳的结构图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题指名交流,一位同学不可能回答完整,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要拘泥答案,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即要肯定。

㈢、自主质疑

人们说:“发现一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有价值”,读了本文,你对课文内容还存有什么疑惑吗?

(学生自主质疑,交流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释疑。)

㈣、小结全课

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归纳小结。

㈤作业设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主体部分的顺序,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头从六个方面承担任务,试着去探讨、拓宽课文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请教生物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请教有经验的花工师傅等皆可以,收集课文中未讲到的关于花卉的知识,为下节课作全班交流和写作花卉知识短文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的精巧。

二、赏析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来说明吗?

1、教师投影,出示自己赏析的例子和学生一起交流。

2、学生仿照教师的赏析,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赏析,然后教师引导大家作全班交流。

三、拓宽迁移

1、按照第一节课后的分工,六个小组的同学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花卉的知识在本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自己在调查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以及同学的介绍,学习课文的结构方法,另设题目,写作相关的花卉知识短文。

(教师可从中选择一些写得较好的文章,在班上举办一次花卉知识短文展览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四、作业设计

学习本文了解了一些花的知识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自己喜爱的花,亲自栽培,定时观察,注意花的点滴变化,并坚持写好观察笔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字音

充沛(pèi) 萎(wěi)谢 褪(tuì)色 褪(tùn)衣服 靛(diàn) 萼(è) 分泌(mì)

并蒂(dì)

形近字

泌(分泌)沁(沁园春)瓣(花瓣)辨(辨别)辩(辩论)辫(辫子)

词语解释:

充沛:充足而旺盛

交辉:交相辉映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

悠长:长、漫长

文学常识:

贾祖璋,我国老一辈生物学家和著名的科普作家。1980年,中国作协、国家出版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本文获一等奖,并受“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题目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1段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第二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第2-6段)以横向说明的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层(第7-10段)以纵向说明的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重点语句点拨:

(1)第二段:“不论……还是……都……”的无条件复句(条件复句的一种)具体说明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花青素。

(2)引用诗句“蜂争粉蕊蝶分香”点明昆虫在被子植物的花的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引起下文。

3、主题: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重点说明花朵的红色是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求,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赞颂了人类创造性地劳动。

4、写作特点:

(1)结构严密而精巧。全文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中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严密。

5、体验拓展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示例:(1)网名:空谷幽兰 缘由:我特别喜欢被尊为“花中君子”的兰花,我要学习它超凡脱俗、独立不阿、高雅纯洁的品格,所以我取名为“空谷幽兰”

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题:花儿颜色形成的原因仍是花儿自身。作者这样表达,是说人工的原因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题:(1)用一首人们比较熟知的歌曲的名字作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2)用“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3)结构上串联全篇,使结构严谨。

作文用歌词定题,因文而异,略。

第三题:

文章中运用到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这表明课文作者知识的广博。可以谈知识广博与做好文章、做好学问之间的关系。

第四题:略。

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注音

褪色 充沛 灼伤 裸子

并蒂 分泌 花卉 花蕊

2、解释词语

充沛: 振奋:

耀眼: 花卉:

3、填空组成短语

活力充( ) 繁( )后代 生气蓬( )

红紫烂( ) 尔( )我诈 渐渐( )色

4、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作用(4)

①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②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渐褪色。

5、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什么特别之处?好在哪里?(4分)

_

6、仿写句子: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

二、课内语段阅读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多么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颂,同时也不妨对它作一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1、划出开头描写性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8分)

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3、“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一句中“它们”指代( )

a.花儿 b.物质基础 c.红花和红叶 d.花青素

4、花青素和花的关系是( )

a.决定花的种类 b.决定花的变化 c.决定花的色彩 d.决定花的形态

5、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6、给“花青素”下一个定义

三、课内迁移探究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3)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4)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5)野生状态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6)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1、联系上下文,指出加点的字指代什么。

第(2)句中的“它”:

第(6)句中的“它”:

2、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红”是指“红色”,还是指“多彩”?为什么?

3、上文第(3)句指出红光波“热效应大”,第(5)句说明红光“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保护自己,但第(6)句却说蓝花“吸收”“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根据有关的限制性词语来回答)

4、上述文字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5、分析上述文字的层次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列 b、正反对比 c、逐层推进 d、先总说后分说

四、课外拓展阅读(中考题)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褒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3、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概括回答。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五、中考题(07苏州市)

XX年全国降水总体略偏少。局地干旱严重,例如北京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北东部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高温天气,不少地区“降温用电”大幅度增加。冬季,受浓雾和逆温影响,空气自洁能力差,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赤道中东太平洋弱冷水过程于XX年5月结束,XX年8月,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这种大洋水温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温度改变。处于中高纬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就会因此出现异常的气温和降水状况。XX年南海夏季风虽然爆发时间接近常年,但结束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一般来说,夏季风偏弱时,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XX年,北半球积雪面积总体上接近常年,其中冬、秋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略偏大。而春、夏季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小。尤其是对我国影响很大的青藏高原。其积雪面积偏小,高原的加热作用就增强,这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川渝地区降雨少、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

1.气候异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哪一项概括最恰当?( )

a.气温、降水、能源、健康

b.干旱、积雪、能源、污染

c.水资源、农作物、能源、空气质量

d.农作物、水资源、浓雾、健康保健

2.对造成我国去年气候异常主要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厄尔尼诺事件等引起的大洋水温变化使大气温度异常。

b.夏季风强度偏弱造成我国的雨带偏南,北方降水偏少。

c.冬、秋季积雪的面积明显偏大,带来了浓雾和逆温影响。

d.春、夏季青藏高原积雪面识偏小,使高原加热作用增强。

3.文中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

六、片段作文(30分)

答案:一、1、tuì pèi zhuó luǒ dì mì huì ruǐ

2、充足而旺盛。(精神)振作奋发。光线强烈,使人眼花。花草。卉,草的总称

3、沛 衍 勃 漫 虞 褪

4、说明人工栽培的时间之短、成就之高。指数量多,但不是全部。

5、文章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这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6、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滴水的清泉;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根草的荒原。

二、1、用抒情的笔调赞美红花,使人们产生喜爱之情,激起探究的欲望,引领下文。

2、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3、c

4、c

5、逻辑顺序

6、花的细胞液里所含的由葡萄糖变成的一种遇酸呈红、遇碱呈蓝的色素叫作花青素。

三、1、花儿 蓝花 2、指“多彩”。因为这段文字中说到了多种颜色的花,所以这里的“红”是指“多彩”。3、前后不矛盾。第(5)句说“反射”,是因为“红、橙、黄花”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第(6)句说蓝天“吸收”,则是因为它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即使是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也变得“微弱”了,惟其如此,才能对蓝花的“生理作用有利”。4、分类别 5、d

四、1、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能不受污染。

2、前一句: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3、后一句: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4、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5、 a、d。

五、1.c

2.c

3.如北京干旱的情况: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举北京干旱的例子能具体、明确地说明“局地干旱严重”的状况和影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三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内容有一定深度。课堂上通过做小实验,让学生联系生物知识,激发兴趣,化难为易。抓住重点段落研读,掌握说明文有关知识。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在跨学科的整合学习中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1、明确本文主要的内容及结构层次。 2、把握本文严谨自然的说明顺序。 3、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作为见面礼,老师想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生鼓掌)大家喜欢魔术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的这个魔术叫做“精变” 。老师带来了两朵花,大家看是什么样的花?生(齐):紫色的牵牛花。师:现在老师把其中一朵放进这个杯子里,然后倒入一些东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变化。生(齐):牵牛花变红了!师:现在老师把它拿出来,两朵对比看看,它们的颜色明显不同了。这是为什么呢?只要大家认真学习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老师保证让每个同学都学会这个“魔术”。二、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内容师:请同学们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划出文中还有哪些不认识的字词,并想一想,这是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快速阅读)师:请同学们看看卡片上的这些词语,能否准确地读出来? (出示卡片,生齐读:充沛 灼伤 花萼 分泌 花卉 虞美人)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沛”字有多少笔画?生1:七画。生2:八画。师:请两个同学上来写一遍,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谁的写法正确? (生一致赞同七画。)师:初读了课文之后,你认为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生3:说明文。师: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你认为本文属于哪一类?生3:事理说明文。师:本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中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是在哪一自然段?请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师: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回答“为什么”了吗?在文章开头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什么作用呢?生4: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想接着把这篇文章看下去。生5:在这里作者是提出问题,后面好进行解答。师:对。这一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总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面,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段落是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开头?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的?分组进行讨论。 (生边找边进行讨论。)生6:第二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生7: 第五段:“……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生8: 第六段是从“生理上的需要”来说明的。生9: 第七段“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生10:第八段是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说的。生11:第十段有一句“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师: 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出来了。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分别是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这六个方面来进行科学说明的。三、重点研读,掌握说明方法师: 在这六方面中,作者首先提到的是“物质基础”。请同学们找一找, 有哪几个自然段是从“物质基础”这个角度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并把这几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②③④段。)师: 这三段中分别提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呢?生12:有红色的花,还有黄色、橙色以及白色的花。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三朵非常漂亮的花,分别是红色、黄色和白色的。老师准备把这三朵花奖给班上的三位“花仙子”。领奖只有一个条件:能勇敢上台的同学,请把你所选的花为什么是这种颜色给说出来。可以先在小组中说一说。 (生展开热烈讨论。)生13:我选择的是红花。在它的细胞液里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生14:我是“黄花仙子”。因为在我的体内,含有胡萝卜素。生15:我选择的白花,之所以它的颜色是白色,因为在它的细胞液里不含色素。师:第④段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添色木芙蓉”,它有什么特点?生16:会变色。师:现在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拿的就是三朵木芙蓉花,它们颜色不同,可是都长在同一株树上。每一朵木芙蓉花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早晨白色,中午变成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作者为什么把这个例子放在这一段,而不放在前两段呢?生17:前面介绍了三种颜色的花之后,再举这个变色的花,显示了说明的周密。生18:木芙蓉虽然会变色,可是它最初还是白色的,所以要放在第④段来讲。师:在这三段中,除了刚才所讲的之外,同学们还能找到有作比较或举例子的地方吗?生19:第二段也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酸性花青素对花朵呈现红色所起的决定作用。生20:“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师:作者从“物质基础”的角度做了说明之后,还从“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等角度,对花儿为什么能够呈现红色作了细致的说明。中间涉及到比较多的生物名词和专业术语,如果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查一查资料,或者同学之间多讨论讨论。下面请大家着重了解什么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生自由读⑧⑨⑩段,然后点名读第⑩段。)师:第⑩段举出了哪三个例子?生21:举了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例子。师:对照课后习题二,分组讨论,看看每个例子是怎样体现“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 (生讨论后点名回答。)师: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的优点是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生22:作比较。师:“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而前面从“物质基础”到“进化观点”主要是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即它的自身条件。花儿要想开得鲜艳,既少不了它的自身条件,也离不开外在原因。就如一个人要想成才,他自已必须要有恒心、毅力,周围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可是,有一句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学们说,这是自身的因素重要呢?还是环境的影响重要呢?生23:自身的因素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与毅力,他什么事也干不成。师:吴祖璋在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他就是按照这种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来说明的。这在说明文里,体现的是哪一种说明顺序呢?生24:逻辑顺序。四、拓展迁移,提高表达能力师:吴祖璋是一个生物科普作家,他给我们说明了自然界里的一个“为什么”。同学们一定看过象《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你也一定知道很多自然界的“为什么”,请把你最感兴趣、最觉新奇的“为什么”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好吗? (生自发进行讨论,但没有人举手。)师:老师先举几个例子。比如: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生25:因为蝙蝠飞行不是*眼睛,而是*超声波。师:下雨时,为什么往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生(齐):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慢。师:猫为什么善于抓老鼠?生:因为猫的眼睛在夜间放大,能看得很清楚。生26:因为猫的脚上有肉垫,走路很轻。生27:因为猫的胡子能够试探洞口的大小。师:你知道哪些“为什么”,说出来让大家长长见识吧。 (生踊跃发言。)生28:人坐火车时为什么爱睡觉?因为火车行驶时“哐当哐当”的声音就像儿时母亲的摇篮曲,容易勾起人的睡意……生29:人为什么到死海里不会死?因为死海里盐很多,浮力很大……生30: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因为环境恶化,食物非常缺乏……生31:狗走很远为什么不会丢?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为了辨别方向它在路上经常撒尿……生32: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呈球状?为了能在沙漠中生存 ……生33:为什么从不同角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因为光的漫反射 ……五、课堂小结,融入思想教育师: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为什么”,可是老师还有一个“为什么”:课前在老师表演的“魔术”中,这朵花为什么变了颜色呢?猜到老师倒进去的是什么了吗?生34:是一种带酸性的液体。生35:是醋。师:说得很对。同学们回家还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把一朵红色的花放在肥皂水里,看看它的颜色会怎样变化。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发现、多思考,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之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四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堂教学实录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课件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篇五

课题:第十五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主要教学建议:设计思路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巧妙地设计题目引导学生自学。文章不但科学地解释了花“红”的原因,且按恰当的顺序来写,通过巧妙过渡,使文章严谨完美,教学本课要让学生整体地把握课文,领悟作者有条理地构结文章的写法。

执笔:沈建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2.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写作手法。学会按恰当的顺序来写说明文。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1.有感情地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3.划分文章段落,理清结构。4.第2—6自然段、第7——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5.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教 学 设 计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三棱(léng)镜裸(luǒ)子虞(yú)美人蕊(ruǐ)(指名读和解释,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明确:(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3.划分文章部分,理清结构。明确:(按设疑——解释——总结的方式安排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4.第2—6自然段、第7一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明确:(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第2—6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7~lO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只要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如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6.研读赏析倒数第二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①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②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教 学 设 计

③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那几个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④本段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②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③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④总——分的结构。)五、梳理巩固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七、布置作业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板书设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设疑————————解释————————总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分)(1)内部原因①物质基础②物理原理③生理需要④进化观点(2)外部因素①自然选择②人工选择(总)大自然的杰作和人工培育的结果。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yanjianggao/97239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yanjianggao/97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