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范例精选7篇(大学语文范例精选7篇文章)

大学语文范例精选7篇(大学语文范例精选7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15 17:27:33 点击: 来源:yutu

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大学语文范例(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学语文作文 篇一

英语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词汇具有鲜明的文体色彩,因此选词要符合文体。例如,词汇既有正式与非正式、标准与非标准、口语与书面之分,还有法律词、广告词、新闻词等不同领域之分。另外,口语、俚语、古语、禁忌语、委婉语都从不同角度证明词汇与文体的紧密关系,需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特别重视。

如何才能做到用准确的选词增强书面表达的文体效果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文体与选词方面的引导,着重体现词汇与文体的诸多联系,向学生演示准确选词的精彩之处,进而解决书面表达中的用词不当或曲解词义等问题。

一、选词要结合词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meaning)

不同的文体要求使用不同的词汇,这就要求除了要了解词的字面意义(literalmeaning),还要了解词的内涵意义,即它的联想意义。它能对读者或听众的反应起到一种规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使用者来说是一种很有力的修辞手段。同一个文化群体对于词的内涵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比如英美人总的来说对龙的联想是消极的,东方人则是积极的。若要表示女性太瘦,不能用skinny一词,而用slender(苗条,纤细),这个词应当说具有美好的联想,既避免了受话人的不愉快,也恰当表达了词汇的内涵意义。

二、选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contextofco-text)

掌握词义不能靠词典上生硬的解释,而是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一个词的准确含义。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语境的角度,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准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看下面的例子:“Ellen,shutthewindow.I’mstarving!”andherteethchatteredassheshrunkclosertothealmostextinguishedembers。“艾伦,把窗子关上。我快饿死了!”她的牙齿在打颤,一面蜷缩着身子,向快要熄灭的火炉靠拢。

三、选词要结合情景语境(textofsituation)

情景语境指语篇涉及到的具体场景、事件、时间、地点、参与者等。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常常不仅仅是由其语言因素来决定,而是由词汇和话语出现的情景来确定,也就是说要确定词义和句义需要依赖情景和语境。情景语境决定了什么是合适的词(properwords),合适的词就是适合文章的主题、语气和格调的词。一般说来,大学英语写作使用的语体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书面表达提供一定的情景场合,呈现不同的文体形式,作者或说话者的口气和风格也有华丽与朴实、书面体与口语体之分。口语体一般具有含糊性,例如,说一样东西好,英美人常用good,nice,great,wonderful,beautiful,fantastic等,他们用惯了这些词,往往不大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去推敲、寻找更确切的词。由于这一含糊性,口语用词的精确性不高,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不能使用。尤其注意不要把口语体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与标准词汇混合使用,比如下面的句子就不宜提倡:

AccordingtoaNativeAmericanmyth,theGreatCreatorhadadoghangingaroundwithhimwhenhecreatedtheearth.

应把上句改写如下:

AccordingtoaNativeAmericanmyth,theGreatCreatorwasaccompaniedbyadogwhenhecreatedtheearth.

四、结语

大学语文 篇二

大学语文是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但在现实中,大学生的语言素质越来越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也同时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基于现状,本文探究如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具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语言素质;大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以汉语为载体的汉文化不断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大学语文着眼于大学生汉语文能力的培养,它是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作用不言而喻。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文学素养进而培养其人文素养。

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在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的高校改革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与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其现状令人担忧[2]。《光明日报》曾刊登《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一文写道:“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的大学语文,面临着尴尬的境地。”这句话准确概括了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纵观,“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上”是目前大学语文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3]。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由于热门专业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的设置,大学语文这种侧重培养人文性和审美性的课程,由于不受重视而被随意减缩课时甚至取消。从课程教授方面来看,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师科研方向缺失导致教学动力不足、热情不高;教学手段局限于单一的口述方式。从课程学习方面来看,学生主观上对母语学习重视不够、客观上教材内容与实际缺乏联系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2大学生语言素质现状分析

2.1专项调查

2.1.1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曾有学者对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级两个班的9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4],结果不容乐观:(1)语言规范意识缺失,如要求从40个词语中选出规范写法,结果每人每词错误率达19.6%;(2)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如在20个常用成语中每词有一个错字,没有一人完全改正确;(3)表达能力差,如在500字的自我介绍中有58%的学生出现语句不通或错别字的问题。

2.1.2非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笔者选定所教授某非中文专业一年级8个班的340名同学,对其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的课堂情况(口头表达)和作文情况(书面表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存在诸多问题:(1)口头表达:课堂发言或朗读课文不自信、声音小,磕磕绊绊;不认识常用字;分词断句能力较差;对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精彩语句关注度不够等。(2)书面表达:语言口语化、网络化;随意使用英文单词;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较多(如:把“心仪”写成“心怡”,“烦琐”写成“烦锁”);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无题目、通篇不分段、乱用标点符号等。

2.2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普遍偏低,中文和非中文专业学生都存在诸多语言缺憾,其语言能力均亟待提高。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文化广泛流行的背景下,多数大学生的日常交际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语言交际缺少语法和语义规范的约束,词汇匮乏,词不达意,内容隐晦,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3着眼于大学生语言素质提升,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大学生语言素质提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古今中外经典篇目的学习、理解和鉴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语言素质;语言素质乃至人文素养的提升,反过来又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体会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明确课程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课应贯彻文本本位和语文本位两条基本思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接受、表达能力;连带而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审美能力[5]。

3.2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以口述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变迁和当今大学生的知识心理情感状况,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传统经典文本为基础,开展知识讲解、情感启发和思想升华,并合理应用现代优秀的文化成果,用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学习和感悟。

3.3开设其他语言类公共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语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导

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提升语言素质乃至人文素质的作用。与此相辅相成,学校可以借助开展其他必要的语言教育来引导大学生规范使用语言。如:设置《基础写作》、《职业汉语》、《普通话训练与演讲》、《书法鉴赏》、《诗词鉴赏》、《口语表达》等语言类公共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4结语

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基于当前课程教学和大学生语言素质现状,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始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学语文作为提升大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工具和途径,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付出不断的努力。

作者:刘旭鹏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晓园。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53-56.

[2]蔡建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6(6):42-45.

大学生语文作文 篇三

小时候,望着眼前的大山,总在想:山的背面是怎样的呢?长大了,也时不时往远处眺望,这时,我便知:远方是一处最美的风景。

远方,有我们编织的梦,那梦是美丽的。我们总在想:是否能有那么一个地方,宁静无喧嚣;是否有那么一个地方如桃园般的和谐美妙;是否存在那么一个地方,树木青葱,鸟语花香……我们都曾这样想过或做过相似的梦,殊不知,这正是我们的心在呼唤。城市的车来车往,人来人去,噪音无处不在,扰乱我们心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已让环境不断恶化;你骂我一句我就打你一顿,骂娘的、骂祖宗的事例数见不鲜……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环境么?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我们产生了无数遐想,抛开了那些不好的画面,我们的心便来到了远方,这里有我们的完美生活:无喧嚣,环境优美,人文和谐。远方,是最美的,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一丝欣慰。

远方,有我们的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都曾迷茫过,也曾失败过,但为什么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呢?因为我们看到了远方,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里有一盏明亮清晰的指路灯,因为有了它,我们便看到了希望。孙膑失去双腿,并未就此丧失信心,而是向远方眺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司马迁受尽宫刑,并未灰心丧气,而选择眺望远方,著有《史记》;霍金身患绝症,却并不沮丧,而是眺望远方,成为一代物理学家……我们的视野是宽阔的,你是是否能走出迷茫的阴影,关键看你能否看见远方那一盏指路灯。没有了财富,我们还有梦;没有了躯壳,我们还有灵魂。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远方是最美的风景。

远方,载有许多奇迹,等着我去发现。古时人们看着水中畅游的鱼儿,便梦想着自己能像它们一样,翔游海底,如今潜艇的出现便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奇迹;古时候,人们看着蓝天下自由翱翔的鸟儿便梦想着自己也能如它们般无忧无虑地俯瞰大地,而今天,人类造出了飞机,这一发明便是他们远方的奇迹……

我们都盼着奇迹出现,但我们有时会忘却我们身边的某一件小事,其实有时候某一件小事就是你的奇迹,奇迹就在远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它们!

如果有人说“风景这边独好”,我便要说:“远方的风景最好!”

大学语文 篇四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素质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创新的需求,也是当代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关键。高校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融入民族文化,进而提升传统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一、大学语文教材要体现传统文化精神,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就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教材占据了整个教学的重要位置,因此,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中对教材进行建设尤为重要。想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授,首先要保证大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才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表现出来。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占据了大部分,再加之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重点内容的同时,还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大学语文教材中这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都是语文教育中的典范,并且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大学语文教材进行编辑时,一定要选择一些较为突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语文内容,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使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以我国徐中玉先生编辑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该教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首先,在文选阅读部分,一般会选择一些可以将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出来的作品,并且在每篇文章教学后都进行相关的学习提示及附带思考题,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找到文章中的重点。其次,在语言实践部分中,一般会选择一些关于语文文体的写作和例文进行欣赏,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最后,在中文知识部分,则选择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化,并对其进行介绍,其中的内容要包含古代传统文化的各方面,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发挥。可以看出,徐中玉先生编辑的《大学语文》教材,将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表现的非常明显。在大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就可以有效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效果。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大学语文教师在教材的编订方面对其进行了改革,使大学语文教材更贴切本校语文的教学,并且将该教材应用到教学中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首先,该教材在教学上可以让学生掌握该学习的语文内容,其次,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可以将我国的优良传统进行体现。在编订的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也遵循兼顾古今中外的原则,同时在教材中选择一些学生所喜欢的影视类欣赏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节文章后都安排了课后练习、知识链接及自学提示等内容,其目的也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学习。在该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课上接受教师的引导后,学生可以与日常生活情况相结合,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的语文教材不但汲取了语言文学知识的精华,还能将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出来。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还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大学语文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大学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扩充自己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位置,想要有效将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实现,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大学教师务必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大学教师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其作为终生学习的理念,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教师自己也要经常欣赏名家名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这样的做法,才能将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开展。(二)加强大学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在高校教育中,大学语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门教学。因此,各高校必须要对其重视。现阶段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较为年轻,一般都是刚毕业或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因而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水平上较为薄弱,经常在教学中会忽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各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建立高素质、多层次、多梯队、稳定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师资队伍占据了整个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直接决定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建立高素质、多层次、多梯队及稳定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第一,学校可以聘请一些资历较深的教师到大学担任语文教学,让他们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发挥。因为这些资历较深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在教学经验及传统文化素养方面也都较为出众。聘请这些教师到高校内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承,还可以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教授给年轻的教师;第二,学校可以引进一些高层次的语文专业人才,来建立大学语文师资队伍。专业人才一般都接受过专业的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也受到一定的熏陶,因而可以胜任大学语文教学,虽然是专业人才,但是在教学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这样就需要专业人才向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讨教,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的经验;第三,在建设好大学语文教学的师资队伍后,一定要具备稳定性,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发挥出更好的优势。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教学篇目的讲授和欣赏要以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为目的。想要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选择那些包含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为教学重点进行欣赏,让学生从教学内容中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思想和道德的重要性。例如,辛弃疾的《水龙吟》、陆游的《示儿》及杜甫的《登高》等内容,都将爱国主义进行了诠释,李密的《陈情表》是我国忠孝思想的充分体现;李清照《醉花阴》、陆游的《沈园》等作品中将古代的爱情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陶渊明《归园田居》及苏轼的《前赤壁赋》则将田园生活及作者悠闲自然的生活情趣进行了充分表达,使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充分展示出来[1]。另外,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大量内容包含对人生短暂等的感慨。以上所说的这些作品中都包含大量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刻地思考,从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教师务必须在作文欣赏等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2]。(二)结合学生关注热点传授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传播传统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明确学生关注点,以此为契机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比如,在教学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教师可以结合大学生当前比较关注的感情观进行教学,很多高校大学生都处于异地恋的状态中,如果能够将这些现象结合到教学中,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进而对这首词中蕴含的相思之情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在传授这首词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使其能够正视自己的感情,积极面对未来。又如,苏轼的作品《前赤壁赋》,教师可以将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作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帮助他人、爱自己、爱他人等精神传递给学生。也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老人在雨中摔倒了,此时定格提问如果是你,是否要去搀扶?通过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进而引出诗词。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思想进行讲解,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大触动。(三)使用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生动形象地传承传统文化。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现代教学新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更生动形象。在现代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使文化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这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比如,在进行《垓下之围》的教学中,为了将项羽悲壮的一生及其英雄气概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事先铺垫项羽的生平和事迹,并通过视频短片形式来展现项羽的勇猛无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英雄人物所具备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人物、文章内涵、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刻。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尤为重要,如果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那么,教师就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学生也不了解教师教学的目的,所以,想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一定要重视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开放式课堂,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而教师也可以在教案中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等。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及鉴赏的过程中更加轻松[3]。

四、结语

通过研究能够发现,借助大学生语文教育平台,可以提高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力,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让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袁昌明。大学语文教育中引入茶文化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3):450.

[2]农朗诗。基于民族文化的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140-142.

大学生语文作文 篇五

蜀西的春是一首香醇的诗,每一处风景都格外让人着迷和陶醉。蜀西的春是一支悠扬的歌,每一丝春雨都快意地吟唱出动人的夜曲,蜀西的春是一幅优美的画,每一片绿都是分外的生机盎然。

漫步在春日的乡间小径上,哼一曲乡间童谣、听一听牧童的短笛尽情地歌唱。抑或约几个朋友转转这散发着浓浓泥土芬芳的田野,足以让人畅快悠情。你看那小河边的杨柳快活地吐着新绿,轻风一过它在向你微笑。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麦苗轻轻地乏着绿浪。河水哗哗地流入这油油的绿海中,你听,麦苗们正在愉快地喝着这潺潺河水。这声音是多么美妙和神奇啊!

阳光洒在田地里,洒在树叶上,洒在河面上。整个世界都是金灿灿的,甚是好看。细细数数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那一束束暖暖的阳光。把最优美、最浪漫的那一片好好收藏。在这样的日子里,要是坐在自家小院的藤椅上,喝一杯淡淡清茶,细细地咀嚼散发着文学悠香的小说或散文,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或者你可以翻翻昔日的照片,重温那让人感动的每一个瞬间。

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在蜀西的春季雨是最寻常的。那一丝丝春雨,宛如飘在空中的一串串绿色的音符。演奏着和诣、温馨的春之交响曲。在细雨的歌声中蕴含着明天的希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过后,庄稼又拔节了,更绿了。清晨的露珠在叶尖潇洒地跳着舞。

春雪在蜀西平原是很少见的。记得在我童年时川西平原下过一场很大的雪。而今年我们又迎来了这洁白可爱的春雪。这飘在空中的小小雪花委实让人陶醉。我轻轻拾起树枝上的一片片雪花。就像拾起了童年时的记忆一样温馨与激动。

蜀西的春天是农村是最繁忙的季节。人们从早到晚都在这片富饶的田地里耕种,流汗。每当夕阳西下时,当晚霞露出了酡红的脸。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就会荷着锄头,忙着回家做晚饭。当夜暮降临,你会发现在村庄的上空飘浮着丝丝散发着清香味的炊烟。这是幸福的炊烟,这是沃野千里的蜀西平原的炊烟。

蜀西的春是悠悠花香,耐人寻味。蜀西的春是丝丝琴瑟,扣人心弦。蜀西的春是弯弯山泉,流不完的乡情与思念。

大学生语文作文 篇六

感受父母爱在刚开学的一个月中,我们从未回家,而今天给了我们回家的机会。作为一个高中新生,难免不会有人想念父母,身边的人,这次放假给予了机会给这些人,让他们与父母相会,但相会了又怕难舍难分啊!十一加中秋,小长假使我们任何人的都非常高兴,这一次我要利用假期做一个实践,就是“我当家我做主”。

做家务对于每家的妈妈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劳累啊。家务是每家每户人都要做的,而家务却大部分都由母亲一个人来承担的,我们却懒散的躺在一边看电视,看着操劳的背影,我们从来没有理解过父母的辛苦。今天我要帮父母分担一些,替他分忧!

假期的第二天早上我才从那远的地方回到了家,晕头转向地我走进家门却不见一个人影。回到屋里望着地板那灰尘多的是,大概三四天不扫这样。我抱着替父母分担的心去打扫房间和做接下来的事。我放好书包,拿起扫把把所有的房间都打扫过一遍,扫完我就满头大汗啊!脑里浮现出母亲做的时候的场景,那看起来是多门容易啊!而我做起来却这么难和累啊!我不由自主地赞叹。

第三天起床,我起的特早。刚要去刷牙就看见一堆衣没洗,全部都是父母的,我就拿去洗了。家里没有洗衣机,只能用手洗。一大堆的衣服都是旧的、不好的衣服多,是父母不舍得花钱买啊!洗完衣服我的双手几乎废了,酸得动不了了。我深深的再次体会到母亲是那么地艰辛啊!

到了下午我独自一人去菜场买菜,买好了就回家煮了。我不是很熟悉做这种,但是我相信我做好了就是好了。父母干完工回到家闻到香味就夸我了,我们就一起吃饭了。

吃完饭后就晚了,我就为父母拿来盆热水为他们洗脚,那双脚底抹粗的脚是多么的苍老啊!粗糙的脚是我心里想的特别多,那一双老是走来走去的脚是多么地不平凡啊!它们走过很多路,日夜操劳,双脚变得瘦小了,我心里感觉有点心寒,再次让我想起了父母是多么劳累啊!

父母每天日夜操劳,辛辛苦苦为的就是能够挣多点钱供我们上学。我们要帮父母省钱,不让父母操心,帮父母做更多的家务,我们要替父母着想啊!

最后我想说:“爸,妈,您们都辛苦了”

大学语文作文 篇七

关键词:大学语文 合作学习 反思

我身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多年从教这门课程,在从教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并总结了经验与反思。针对大学语文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要拓展新方法、更换新思路、敢于新尝试。

一、新方法

1、大学语文的定位

语文活动是就是生命的活动,人类文明的精神果大都沉淀在语言的文字当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取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文化的人。因此,将大学语文完全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所以,将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上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但是我认为,这样定位固然固然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但完全将其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课,却有失偏颇。我虽然在这个领域工作时间不长,但对其定位也有深入的探究。我认为,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纯粹的工具课,也不能为了所谓的人文素质而讲成文化课。因此就要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既要讲得有文学性,使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又要渗透进去文学色彩。所以,教导大学语文的教师应当由富有教育经验、文化素养、师资品德高的教师来掌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将大学语文的作用和意义更好的发挥出来。

2、大学语文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大学语文的教育方法大致是按照教育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学。但是我觉得,大学语文教育不应该死守教条,远离现实,是文学脱离现代社会,远离对象,使课程苍白贫乏,缺少生机与活力。对于大学语文的教材,我觉得不能拘泥于此,大学语文需要的是与现实的融合,与实践的接轨。能够更好的教育好大学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1、关注社会热点。对社会问题回应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大学生们的眼球,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使学生凝神静气的沉入到课堂当中。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是大学生们的兴趣提高,可利用经典音乐、影视娱乐、网络文学等文化元素纳入课堂,为学生连身打造属于他们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也是我们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兴趣的起源。因此,会更加提高了听课效率,也打造了真正的大学语文教育。

二、新思路

1、教师思路改革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如何看待学习,这一点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应当学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的看法。布鲁纳认为:思想不仅在本质上是主动的,它更致力于与其它主动思想对话和议论。而通过这些对话,通过这些反复的讨论过程,才能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了解。那么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的改头换面。放下老的、陈旧的观念,去迎接新时代的大学生们。

2、学生思路改革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踏入大学校园,使自己比别人更高了一个台阶,将来有所作为、大展宏图。所以会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所以对于大学语文,觉得有十几年的铺垫足够,根本不需要再继续学什么,即使是学,那也只是死记硬背,毫无新意。这种想法应该是每个大学生们共同的想法,正因如此,学生们的相当也亟需改头换面。例如:例如(1)明确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尝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应当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3)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用有趣的形式巩固上课所学习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新鲜的生动的事物更容易被接受,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自身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态度。只有大学生真正喜欢,才会改变自己的思路

三、新尝试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其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既要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针,又要积极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拓展教学方式,使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相统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大学语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精髓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品德方面发挥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2.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在新高效教育体系下,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就是要以学生的实践为中心,人文精神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文学修养为目标。将模式教学融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无疑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2978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2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