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传感器技术论文最新3篇 传感器技术论文最新3篇怎么写

传感器技术论文最新3篇 传感器技术论文最新3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11-04 09:30:18 点击: 来源:yutu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传感器论文,整理分享了3篇传感器技术论文。

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 篇一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 课程教学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84-02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涉及大学物理、电工电子、电磁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具有课程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时少等特点[1]。特别是机械专业学生对电工电子、电磁学及计算机等知识相对欠缺,初次接触系统静、动态特性、直流/交流电桥等抽象概念,学生一致反映《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存在学习难度大、课程内容松散、缺乏感官认识等问题。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例如新机械产品制造及装配、下线检测及设备状态诊断等均以传感器为基础[2]。因此,《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在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为了保证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工作原理、最新技术及典型工程应用,适应学校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传统教学及改革探索

1.1 传统教学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讲授教学模式,并辅以少量传感器视频与动画,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主体灌输知识,学生作为被动角色,被动吸收知识,传统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此外,由于《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涉及知识面宽,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时有效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感觉《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学生容易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3],这将使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异常艰难,课程教学质量更无从保证。

1.2 教学改革探索

1.2.1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传感器一般特性、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及计算机测试系统等。

通过对课程主要内容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将每类传感器的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实物及影像资料观摩、典型应用等四方面内容。其中基础知识首先为学生讲解该类传感器所用到的前期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与自身已有知识有效融合起来,消除学生对后续原理学习的畏惧心理;通过基础知识讲解,运用剖析法将该类传感器基本原理拆解,指出该类传感器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在学生掌握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基础上,任课教师利用自己科研资源和学院的科研资源,尽可能将传感器实物至少是影像资料为学生展示;同时结合该类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场合和安装工作方式给予详细讲解。优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不仅兼顾由浅及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初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教学内容的每部分具有统一的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同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项目中用到的传感器应用实例融合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

1.2.2 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快速膨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教学任务。然而,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新教学模式更适应《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快速发展。

在新教学模式体系下,课程教学采用任课教师启发式引导、案例解析及课堂小组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日常生活实例和工程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实例和案例中所涉及的传感器基本原理和知识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借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理论知识的工程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课后预习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每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列出下节内容涉及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课后可以及时温习,从而保证下节课内容的学习。

1.2.3 教学手段的丰富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及实物教学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概念、图形、动画、视频及声音等信息载体有机结合的特点[4],将一些传统黑板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的现象采用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从认知的角度建立传感器技术的相关概念,力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对于理论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传感器动态特性章节)则采用黑板式教学与仿真演示相结合手段,通过对公式的详细推导和仿真,加深学生对公式掌握和理解。对于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传感器原理、信号调理等)则采用多媒体教学、黑板教学及实物教学相结合手段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工程应用能力。

1.2.4 考评体系的创新

在课程考核方面,传统“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一是学生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二是难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改善传统考核模式的不足,提出“平时作业20%+课堂讨论表现30%+期末考试50%”,避免了传统依据考试结果定水平的不足,新考评体系重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平时作业以大作业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课堂讨论以工程案例为对象,通过考评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考评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辅以闭卷考试,以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结语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银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明月。项目式教学法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09,238(1):49-50.

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 篇二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其测量对象是被检测系统的信息,然后将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输、处理和管理等工作,从而能够实现对被检测系统信息数据的自动测量和控制。简单来说,传感器的作用就是类似于人的感觉器官,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探索和发现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操作对象以及运行环境状态,能够精确、快速的获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作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水平。目前,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当中,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传感器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此为了提高传感器技术的精确度,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价值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导致了自动化技术的产生。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1传感器技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检测的地方有很多,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第一,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机械的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现阶段,在切削方面,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对切削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切削力的变化状态进行控制,通过分析这个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了解,保证切削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切削过程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机床的运行当中,主要是为了对机床的驱动系统、温度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机床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得到的相应参数,从而不断提高机床的运行效率和精度。第二,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工件的生产过程。与切削和机床的运行过程相比,工件的生产过程监视是非常重要,而且研究和应用也是最早、最多的。首先,在加工之前需要对所用的加工设备和坯件进行自动检查,从而保证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比如说自动判断和调整坯件的夹持方位等;其次,在加工过程中,也有严格的要求,对切削的剫、力度、扭矩等参数都需要进行自动检测,以保证加工条件处于最佳状态,除此之外,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传感技术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高切削过程的生产效率;最后,在加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工件的合格与否进行测量,例如工件的尺寸、粗糙程度、形状等,由于检查的过程比较繁琐和复杂,所以这些检测需要能够自动的进行,并且可以将检测结果直接输入到下一道程序,从而选用合格的产品。

2.2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不断朝着智能化、小型化和电子化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目前,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实现汽车的机电一体化,需要用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控制装置,将先进的监测和控制技术扩大到汽车的全身,从而全面改善汽车的功能,不断增加汽车的人性化服务、减少排气污染和汽油损耗、提高汽车的安全驾驶和舒适性。比如说,在实现汽车的一体化过程中,凡是和电子控制有关的系统或是装置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应用,尤其是在安全报警装置、信息装置和自动变速器等装置当中,所以这也要求传感器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无论是尘土弥漫还是风雨交加的时候,都能够保证具有很好的密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内的传感器,需要能够承受得住发动机在工作时的高温和高压环境。

3我国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传感器技术论文范文 篇三

关键词: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39-01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Sensors Course

ZHANG Huai,Chen Fu-jun,YANG Yong,LIANG Feng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Abstract:Sensors is a most practical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verify theories through an experiment, and ca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sensor of our university, we do some beneficial reform and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sensor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是测控过程中反映被测对象、保证控制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自动化、测控技术、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也飞速发展,而传统的传感器教学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为此,针对我校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做一些有益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及特性的理解并进而达到设计和应用的目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我国传感器及实验教学的发展及需求

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自动化、测控技术、机械电子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国际上出现了“传感器热”:日本把传感器技术列为80年代十大技术之首,美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90年代的关键技术,我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八五”、“九五”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并且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紧跟国际科技发展步伐,已将传感器的教学纳入到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由此可见,传感器在当今科技发展及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对于传感器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传感器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此,加强传感器实验教学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2 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的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传感器教学的效果。传统的传感器教学尤其是实践性环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传统的传感器实验教学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实验的倾向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但是,对传感器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很多高校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的倾向,在课程体系上,实验教学少有独立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学分评价体系,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实验内容含在理论课程中,实验学时与内容的开设随意性强,随意削减实验学时成为普遍现象,实验课时同理论课时比例不太合理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传感器特性的理解及在传感器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2实验项目验证型多于设计型

目前,我系使用的传感器实验装置是由浙江高联科技开发公司提供的CSY2000D型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台,它所提供的实验项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各传感器透明式封装比较直观,但缺乏设计性、综合性要求,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

2.3教学方式单调枯燥

传统的传感器实验教学是注入式的,从实验原理、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甚至连实验结果都面面俱到地由老师讲解,然后由学生“按方抓药”地操作。这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影响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2.4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建设对各高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投资,特别是对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更少;而传感器又是精密测量仪器,一般单个售价都在50元以上,我系于2003年购置的6台CSY2000D型传感器检测技术试验台就高达1.83万元/台。因此,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使得高校扩招后由原来的一名学生一台设备,改为2~3人一组,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一个学生做,同组人旁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 改革与探讨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和拓展应用,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WWW.SHANCAOXIANG.COM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传感器实验教学必须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实验教学应与本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做一次全面的改革:

3.1深化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为推进我国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充分调研,对目前的传感器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从本科培养计划的约束,到实际实验教学的实施;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到学生的实验的目的等各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到传感器实验在传感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动手能力。

总体上说,注重引导,加强实验考核,使学生普遍对实验重视程度提高,能主动预习准备实验,甚至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2切实加强传感器实验室基础建设和科学管理制度

实验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基础平台,虽然传感器实验器材价格相对较贵,但也应逐渐增加传感器实验室经费的投入,除了确保正常的教学实验所需各项经费外,还要投入一定经费改进和完善现有仪器设备。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现在各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专职人员紧缺,一般由理论课老师来担任实验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其间存在管理漏洞,仪器损坏无法及时维修,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因此,传感器实验室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条件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和保证体系。

3.3加快传感器实验教材的编写

实验教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传感器实验是近几年才在各高校普遍开设,据调查现阶段各高校采用的传感器实验教材都是在厂家提供的仪器使用指南的基础上编写的讲义,缺乏规范性、普适性。根据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本学科发展的现状更新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写配套的、高水平的传感器实验教材是刻不容缓的。

3.4改革传感器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3.4.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消化理论、发展能力”我们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改革:一方面保留了一些基础验证性实验,如电阻应变、电涡流位移特性、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理解传感器的基木原理和特性,消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开设一些设计性实验,如我们利用电阻应变片设计了数字电子秤,以及结合单片机知识设计出自动避障小车和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等,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出一些小产品模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堂中学过的传感器在其中的限位、距离检测等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外还要求撰写设计论文,这样更能够将设计思想、方案论证、技术路线等一些列创造性工作反映出来,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为将来撰写科技论文奠定基础。

3.4.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应用理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指导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示学生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方法等等。如电阻应变实验中对电子秤标定时反复调节Rw3、Rw4直至托盘空时电压表显示为0v、200g砝码时显示为0.2v。反复调节最终是可以达到要求,当学生反复调节几次没达到预期要求时可能不耐烦了,这时提示学生根据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力原理及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关系,分析电路中Rw3、Rw4的作用可以看出Rw3起调节放大倍数――即线性关系中的斜率、Rw4起零点参考电压调节――线性关系中的初始值的作用,经过这样比较对应后,很快可以得出这样的快速调节方法:当托盘空时,调节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然后将10个砝码全放入托盘,调节Rw3使电压表显示为0.2v;然后去掉全部砝码记下此时电压表读数v0 (如0.002v);再将砝码全放入托盘调节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2-v0(如0.198v);最后再调节Rw3使电压表显示为0.2v即可。通过像这个实验一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我们认识到如果在每次实验指导中都能够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启迪学生,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那么一定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3.5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方案

成绩评定方式对于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它是这次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实施的总体指挥棒。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成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法宝设计较为合理的考核方案,既能达到考察的目的,同时使学生通过试验不仅能很好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为此,将成绩评价定位在是否理解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以及鼓励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正确与否。在总结多年实验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两种结果验收相结合的形式,一种形式是当面验收,通过演示和口头介绍展示实验过程及实验效果,并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包括利用VC、vb、matlab等软件实现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仿真),这种方式是学生实践活动结果的直观体现;另一种形式是提交撰写设计论文,相对与前者,这种形式更能够将设计思想、方案论证、技术路线等一些列创造性工作反映出来,同时还可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为将来撰写科技论文奠定基础。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是这两部分成绩的综合。

4 结束语

关于传感器实验课教学改革涉及面广,环节多,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我们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一个实验都是一次挑战,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和灵活的思维。每一次实验的完成,不仅要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全面素质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正琴。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传感器教学初探[J].物理教学与探讨,2003,5:42-4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大家分享的3篇传感器技术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传感器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90449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90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