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4篇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4篇

更新时间:2023-09-13 13:40:01 点击: 来源:yutu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t7t8美文号整理的4篇《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1. 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 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 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 温特的实验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产生:植物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5. 植物激素?

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

[解惑]

(1)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实验中都设置了对照组,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6、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运输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

(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表现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茎

发育程度:幼嫩>衰老

(3)尝试对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进行分析

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④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促进植物生长,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所以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

⑤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2m。

⑥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m。

8、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9、生长素类似物:

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

10、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易错警示 与各种植物激素相联系的5点提示: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

(5)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在上述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它们都由生物膜构成,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2、生物膜的特性: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它们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思考: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有哪些异同点?

①相同点:某些物质可以通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

②不同点: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四

【生物学习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提供的4篇《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到您,是t7t8美文号最开心的事情。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9419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9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