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10篇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10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3-07-08 18:52:16 点击: 来源:yutu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t7t8美文号为您带来了10篇《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2022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解读 篇一

课程内容心得体会

新版(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旧版的课程标准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其中“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这两部分就是原旧版课标里没有的部分。

在“课程内容”这一部分,我们看完课标会发现:2022版课标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依据语文课程总目标和学段要求,它在课程内容部分从主题、载体形式和组织形态三个方面构建了语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一开始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并逐一列举了主要载体的形式。读到这儿我们要思考:为什么2022版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呢?

答案是这样的,第一,源于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总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中牢牢扎根,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第二就是从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上来看,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022版课程标准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目的就在于强化和彰显语文课程的课程价值,为达成这一课程目标,就必须将中华文化作为重要的主题和载体形式。

新课标引入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组织形态,它设置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里又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些“任务群”将语言文字与文化、生活编织在一起,使课程内容的组织更合理,更富有灵活性。

以第四学段为例,《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太空一日》、《消息二则》、《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这些文本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当中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

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学会感受自然与社会。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壶口瀑布》、《一滴水经过丽江》、《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许多的名篇,这些文本都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在第四学段,学生除了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还接触到了戏剧,例如《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领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着文学创作。

在课程内容这一部分当中,我相信有很多老师会和我一样,一开始也对这部分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产生一些理解上的误区。课标明确了,这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学习任务群当中的“群”字,很多人就会认为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就是意味着要淡化甚至放弃单篇教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还听过某个老师的讲座,他就误把“学习任务群”解读成“XXX教学”,淡化了单篇文章的教学。

事实上,就阅读教学而言,开展多种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更为准确深入的理解单篇文本,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的“群”,而不是文本的“群”,况且对于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来说,其中“群”的概念指向的是在整个义务教学阶段,某个语文学习领域所设计的所有任务的集合。某个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个学习任务之下设计的学生活动较之以往多了很多活动,才叫“学习任务群”。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

二是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新课标解读心得语文 篇三

2022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为帮助工作室成员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5月6日,徐开伶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共同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讲座。

本次讲座吴教授对比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吴教授解读了新版课标构建语文素养课程目标和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中我们老师重点要关注这样三组名词:语感和经验;意识和能力;内涵和情感。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情感,这三组词是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让课程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呈现。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历史上首次明确呈现语文课程的内容,这是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吴教授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性评价、学段衔接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评一体化式的学习任务群评价,帮助老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吴教授的解读使工作室的成员们拨开云雾见月明,听完讲座后,大家讨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陈均老师谈到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引导和帮助老师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也为教学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不断督促老师如活水般培育新一代。杜利娟老师谈到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关注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前备课要扎实,学习任务和学习评价要紧紧围绕语文素养展开。

我们在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引中以理论学习促进课堂实践,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不断探索。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四

新课标提出了要更注重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学习所得也要回归生活。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知识的情境性,要注意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在实践方面,吴教授指出可以将语文学习划分为学习任务群,但规划时要注意各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实践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语文源自生活,生活不断变化,要想把握语文教学,就要多关注时代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五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大咖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的线上讲座,她是真正懂语文、懂孩子,还能站在未来看教育的人。

她先就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目录进行了一番对比,从大方向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深度剖浙了此次新课标的五个主要变化,分别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

听完吴欣歆教授的分享,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实际上是在解读语文学科的改革定位是什么,只有重新认识了语文教育的价值,作为一线的我们才能理解该怎么带孩子,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课堂和资源引导。通过语文学习,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我们要关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习任务群是多重对应、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不同,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国家现在倡导的是真正情境化的语文学习,通过“单篇阅读、阅读单元、学习单元”线性学习,围绕一组课程内容,提炼一个学习主题,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让学习主题成为一个统整的、典型的学习活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优化了知识结构,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的联合,发展学生的情境学习力和应变力,学语言和用语言,让学生丰富语言运用经验,逐渐探寻自己的语言风格,实现语言运用的提升。

我们应该更好地解读语文新课标,把握学业质量标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培训时做到终身学习,聚焦问题,研训一体,努力开发和利用有特色、系统化的课程资源,用更大的格局来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学,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好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六

开学初,有幸参加了金水区教研室组织的《解读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分析会,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体会: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我们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认真钻研教科书,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写教学后记或反思能帮助我们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后记或反思中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等。总之,记教学后记或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见成效。

三、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楷的新课堂。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七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八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再次树立语文的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观,明确了义务教育各学习任务群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以及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课标与旧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方案上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的设置以及细化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这就更加凸显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新课标中也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在这次讲座中,我认识到这6个学习任务群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的关系,或者说是整体对应的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这给我在教学中也有了很大的启示,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螺旋式上升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中,要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将语文的知识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在这次讲座中,也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与普通高中的衔接,义务教育阶段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是,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融入到学习群中,并且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建议,这对我们做好。小初高的衔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讲座中也对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举了实例分析,让我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新课标凸显的人文价值越来越重要,应试教育中,过分追求分数,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质量如何评估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运用过程性评价,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是否达成。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方面综合评价,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聆听吴教授对于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全体语文老师们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让教师们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晰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们会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老师们会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新课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22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解读 篇九

本次义务教育学段课标修订衔接了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组织形态。在研读了学习任务群这一组织形态后,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何为图?图便是学生脑海里对知识的框架式的理解。何为骥?骥便是学习目标,通过知识框架,将知识装入头脑,丰满学习内容,我称这个过程为“按图索骥”。老师的教导是有限的,学生的创造是无限的;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应学的知识是无限的;课文中感知的美是有限的,生活的美是无限的。学习任务群一改“告知”型教育,将告知化为“吸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知识的告知变为方法的传授,学习任务群的本质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任务群的本质。

一。基础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学段需重视基础的积累,在基础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一个任务: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在此我们需要注意,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更注重文字的积累,学习文字的用法,本次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积累的过程中重视梳理。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词方法进行简单的学习,利于学生对文字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是对祖国文字自豪感的培养。最近在学习内蒙古其他盟市中考题时发现有文字变迁的题型,私以为这是一种很先进的题法,在文字变迁中发现文字的内涵,利于学生学习祖国文字。在这里我想为各位老师推荐一本文字学入门书籍,陈炜湛先生的《汉字的故事——古代文字趣谈》,本书以单个字为单位,分别介绍各字的起源及流变,语言浅显而严谨,文字诙谐,是一本文字学入门的好书。老师亦可推荐学生共同阅读,每篇篇幅简短,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与同学分享,寓教于乐。

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中强调“与人有关的”,强调认识身边的事物;第二学段强调“独立识字”,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学段“感情色彩”,强调字词在文章中的情感色彩;第四学段相比较前三学段提出文化内涵的认识与了解。何为文字的文化内涵的认识?我们可以与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进行联系,前三学段学会认识文字,积累文字,第四学段需要发现文字中蕴含的“美”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运用文字,以笔写心,表达出流畅富有美感的文章。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在本任务群中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层次。我斗胆提出三个关键词“实用”、“创意表达”、“思辨”。

语文学科归根到底是实用的,义务教育更应该重视实用,我们需要关注到,我们培养的不是文学家,而是一个合格的可以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公民,故我们需要强调实用。故在教学建议上,建议教师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表交流和感受,2020年包头中考小作文《都是手机惹的祸》和2022年小作文《文明主题月活动》,都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发表感想。在创意表达上,课标建议我们创设情境,整合听说读写,重视过程性表现。创设情境是我们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何时用到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思考热情。记得上学时候,英语老师总说英语不要学习“哑巴英语”。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语文教成“哑巴语文”,重视读写,而不重视听说,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大声完整自信表达,同时利用好影音系统,多种感官刺激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以实际行动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语文美。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思辨,思辨对学生的两种素质提出了要求,一是思维方式,二是合作。若想思辨,首先学生应该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对一个问题能有客观的多维度的思考,同时还要合作,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同学互动,同时也是课下的资料收集,与现代科技的合作。

为此,老师可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情境,例如辩论赛,引导学生头脑风暴,不同思想相互碰撞,创造利于思辨的教学环境。

三。整本书阅读。

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中,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恰如其分。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高速化、海量化的特点,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信息的碎片化。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甚至很难完整阅读完课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敢于、舍得花时间带领学生阅读一整本书。

四。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此之前我只在大学比较文学中对此有所涉猎,故对本部分也是摸索之中,但我斗胆提出我的看法。跨学科学习有两个维度,首先是生活维度,发现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用语言表达或者解决问题。其次是学科的跨越,语文是母语课程,更是基础学科,故语文从不是孤立的,故需要引导学生从语文中来,到语文中去的精神,用语文思维理解问题,用合理语言表达问题。

按图索骥,学习任务群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思路,语文不只是语文课堂,更不只是语文课本,她是一种思维,一种图式,语文学习即是生活的全部。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十

听完新课标解读,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备课时充分体现学生的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同时,《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要求我们以后在作业方面,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10篇《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87476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87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