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梁祝听后感 优秀7篇(梁祝听后感 优秀7篇50字)

梁祝听后感 优秀7篇(梁祝听后感 优秀7篇50字)

更新时间:2023-04-11 01:33:12 点击: 来源:yutu

听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处,它们的故事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感人,都让人觉得那才是人间最幸福的爱情,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听着这首曲子,我们的每个人都像是身处在其境,想不感动都很难,想不动情都很难,心随着曲子波动,思想随着曲子跳动,我们的感觉真的很激动,很激动,但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最终结果而惋惜,而欣喜,惋惜的是,多么完美的一对竟然最后难逃这一劫,最终还是双双死去;欣喜的是,这一对情侣最终死也死在了一块,他们不能够一起做人,就双双的华为了蝴蝶……为您带来了7篇《梁祝听后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梁祝听后感 篇一

课程小结

我是很喜欢听歌的人,所以选了这节课,老师也很不负期望的放了很多种的歌曲,从古曲民谣到现代新曲,从美声到摇滚,各种各样的音乐,各式各样的故事以及音乐风格,用我自己的感官来说,有的喜欢,有的确实无法深刻理解。但总的来说,开始是美好的,结果也是喜人的 ,我学会了从音乐背后来鉴赏音乐,更能理解作者的想法。下面就以一首歌曲来体现这学期我所学到的鉴赏一首歌曲的方式。

作为一个女生,爱情是我们所向往的,喜欢看各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我听过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而且也经常听人说起有一首经典的小提琴作品《梁祝》,一直想听却没有机会。很幸运在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听后我的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凄婉的音乐一直在我的耳边徘徊,我仿佛看到,两只蝴蝶在我眼前翩翩起舞,飞向远方„„

从网上查资料我知道了这首歌共分为三个部分:相爱,抗婚,化蝶。深刻的表现了古代封建主义下对婚姻的不公平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

前奏舒缓的响起,小提琴轻柔的向我们诉说着,它诉说着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略带低沉却不失跳跃的演奏,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美妙的前奏旋律中。阳光下一群小鸟呼朋引伴引吭高歌,清澈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阵阵涟漪。前奏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主旋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爱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我是第一次听到,却也是我听到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天籁,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仿佛是从远古传来的空灵,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很快,乐曲一个变换,进入副主题,通过音乐讲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三年的同窗之情,细腻温柔的乐调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那种快乐,那种眷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兀的撞进了我的脑海中。林荫小道里,两个年轻人紧握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他们彼此都知道,这一送,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他们始终相信,他们的爱情不会中断,他们之间的爱海枯石烂。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大提琴那低沉忧郁的独特音色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让心也随着琴弦的颤抖而战栗。

前奏旋律过后是各种三连音、四连音形象生动的显示着祝英台离别后内心的不安,彷徨,抑扬顿挫的旋律仿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雷声阵阵。音色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变得越来越沉重。终于,在一大串的颤音后,祝英台终于不甘心命运的支配,进行了反抗,断音也在为祝英台的反抗而喝彩,鼓舞。这一连串的颤音也从侧面反应出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

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浸入我的耳朵,让我不觉间感到心痛。这一段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见,互诉衷肠的场面。蓦地,音调一转,以急板和散板的混合让我好像看到一个弱女子跪在坟前仰天痛哭的画面,作曲家也巧妙的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逐渐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那一抹靓影成为了整首乐曲不朽的绝唱。最后,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空灵而又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美地飞舞。这种艺术手法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也带给我一次美妙的音乐享受。

那种凄美的绝唱也将祝英台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是小提琴所独有的声音,是音乐所能还原的画面,好的音乐能调动起人的所有感官,沉浸其中,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我相信这就是音乐所独有的魅力

最后谢谢老师这九周的教导。

行政Q1441 14040079 马成璐

梁祝听后感 篇二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

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一对彩蝶翩翩起舞,撼人心扉。说不尽如梦佳话,道不完似水柔情。淡淡的月光下,悠悠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舒缓的乐声。它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它诉说着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寂静无声的短暂空白后,从遥远的天际隐隐传来了几声丁冬、几声啼啭。不久,一段悠扬舒缓的旋律出现了,像舒展的轻纱飘过,似细细的溪水流来。随着乐曲,我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这里没有嘈杂,没有污染,只有月光映照下的小路、清澈透明的小溪和迎风飞翔的白鸽。我微微闭上眼睛,清楚地看到了天堂。冰凌砌成墙壁,白云铺成房顶,雾霭织成纱缦,星星串成明灯。

在这里,我的头发像沐浴后那样清爽柔软,我的肌肤像披着月光那样清凉湿润,我的心像蒙蒙细雨之中的花蕾,点缀着晶莹的露珠,呷一口香茗,慢慢闭上眼睛,让自己全身放松,轻快明亮的音乐钻入耳中,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在书院相会,天是那么蓝,风是那么轻,一切都安宁而美丽,此时的音乐婉转动听,平静和谐,它娓娓道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友谊。音乐突然变得缠绵起来,夹着喜悦,阳光明媚的琴台上,英台送梁山伯书有“碧庵”的折扇,梁山伯和祝英台互道心声,诉说自己的爱意,他们约定中流泻,充满了喜悦与和谐,柔情似水。

湿了翅膀的蝴蝶,悲伤的在遍地颓败的芬芳里低旋浅洄。细密粘稠的叶隙间,透出微薄的晨光和残滴的泪痕。苍茫的群山,隐约的楼台,恍如隔世的迷嚣,在萋萋碧草中相互纠缠着伸入远方,迎接忽阴忽晴的幽径外飘来的花轿。喇叭、唢呐的吹奏响彻浮云,揉碎了一地的泥泞。身披红色嫁衣的人儿,弃了望乡的古镜和相思木梳,带着的,唯有一颗破碎凋零的心。艳丽的七彩霞帔,遮不住我枯瘦如叶的身;珠辉碧耀的凤冠,掩不住冰冷成灰的容颜;锣鼓声声的鸣响,唤不回决然归去的心。萧瑟的一丘青冢,孤立于凄凄的路旁。

唤住轿夫,轻挑垂帘,低笑,无语,泪却潸然而下。山伯,你要英台印证明月亭台的誓言是吗?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爱,胜于你我的生命,更胜于摆放眼前的荣华富贵。生不能同衾,死则同穴。在那暗黑的墓塚里,只要我们柔韧的发丝纠缠一起,就会将一切冷凛的世俗偏见隔开。生不能共连理,就在死后比翼双飞,双双飞。突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狂风骤雨般。梁山伯遭马文才陷害,病死家中,祝父强逼祝英台嫁给马文才,苍天为之震怒,江水为之呜咽,凄风苦雨中,祝英台悲痛欲绝,她偷偷逃走,去见梁山伯最后一面,看到的却是一方孤坟,于是她自刎于梁山伯坟前。

音乐在此时哀怨悲伤,他们化蝶了!冲破了一切束缚,他们终于在一起了!谁也不能阻挠他们,他们得到了永恒的自由!音乐平静缓和地流淌,阳春三月的媚丽风光中。.。.。.

《梁祝》听后感 篇三

听过梁祝凄美但是唯美的故事之后,料想没人不很欣慰的笑了。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生最打的快事莫过于此咯。

我在想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哪个跟我特别要好(男),然后可能这些日子我抑制吧“他”当作男人啦,会吧,也许真的有这种也不一定啊。谁说现在就没这种神人。我相信至少。

结果我好像都和他们一起去过洗手间,一起掏出小鸡鸡出来尿尿玩,咳,怕是祝英台没来得及投胎。

最好的日子:

对,最美丽的日子是什么?这个画面好像很久很久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我下班回家,门口高喊一声“亲爱的,我回来啦!”然后是轻轻的开门,探出个齐肩短发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我希望她5岁)“妈妈,爸爸回来了!”然后跳到我怀里,要我用很少的胡茬扎她。妈妈在一旁笑盈盈的看,不说话,但是我能看得见她眼里的爱意。是这个家的。“先陪妞妞玩,饭马上好了!”每当这个时候,我要拉起女儿“走 帮妈妈干活去吧!”餐桌上,我和女儿说笑时偷偷的瞄着老婆,恰好她也是这样。我想这就是默契吧。打发女儿去睡之后,我们相视而笑,呵呵,我们相拥钻进被我准备开始的时候,我的小可爱突然闯进来“爸爸妈妈,我要和你们睡,我要和你们睡!”显然这是甜蜜的烦恼,可是我喜欢,我想我的亲爱的也同样享受。即便女儿破坏了好事,可是我爱她,也爱她。就是这样。在和老婆一起哄完宝宝睡觉,我说“明晚,明晚哈,要不明天白天也行!”我的她娇嗔“就你不正经!”我甜蜜的笑着,我希望,我愿景的美丽人生就要这样,在外面再多的风雨再多的委屈我要在如家门前释然。我要让妻子感觉每天都在和我恋爱,我要让女儿每天都缠着我,用妈妈的化妆品在我的脸颊留下最美丽的花脸。

《梁祝》听后感 篇四

我喜欢音乐,音乐可以让我的心情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终于听出了,原来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这几天在听艺员杨采妮演绎的《梁祝》,那优美的曲调,凄凄惨惨,手起琴响,一段远古的爱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进,姗姗飘来。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于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

蝶儿仿佛从远古赶来,嬉戏在曲谱上下,仿佛在还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

歌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

瞬间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那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静寂独立,拉开一道长长的思念!

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

人醉了,梦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

多情的双蝶儿哪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恒古的缠绵和凄美。

是谁,在千年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经典的一页!望那悲惨的爱情不要复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梁祝听后感 篇五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听着《梁祝》,一部传世佳作,似乎没有语言可以形容。平静的思绪在音乐的自然催化下更加迷茫。突然,清脆的“砰”的一声把我的思绪和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这个音乐听多了。潜意识里,我不禁感到一丝淡淡的悲伤。然而音乐呈现的整体画面是愉悦的。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春天的三月,白鸟轻盈地飞翔,两个陌生人在这个美丽的世界相遇。

随着音乐的继续,我的思想也跟着紧跟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绕的度假胜地。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互相交谈。这一刻我的幻想充满了幸福。但此时,一场劫数的到来,似乎预示着这段爱情的悲哀与痛苦。(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也许是因为这个话题的评论太多了。)有聚就有散。以小提琴为代表的祝英台和以大提琴为代表的梁山伯相互回应,仿佛在诉说彼此的友谊和悲伤。这时候很明显悲剧就要上演了。如管弦乐的浪潮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丰富、低沉、恐怖的音乐仿佛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阻挠,迫使一个柔弱的女子放弃了自己美好的追求,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此时,以小提琴为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战斗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到音乐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逐渐平息。《楼台会》在音乐中缓慢播放。小提琴和小提琴就像诉说着彼此的友情,听着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一种伤感的感觉。突然,音乐飞驰而去,仿佛在告诉我们的听众,梁山伯因过度悲伤而带着遗憾在绝望中死去。也许祝英台也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也许祝英台知道前方会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她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在结婚的路上,她在梁山伯的墓前停下来哭泣。我听到祝英台在小提琴低沉而遥远的音乐中悲伤而痛苦的哭泣;看到了陵墓周围深邃而荒诞的一幕。我陷入了深思。几千年来所有的女人都遭受过同样的压迫吗?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曲子达到了高潮。瞬间像烟雾缭绕,两颗自由的心终于紧密相连。

一切如梦似幻的东西渐渐消逝,音乐又开始播放温柔的段子。三月的春天,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中翩翩起舞。音乐改变了威尔勒从祈祷中获得的快乐。我觉得这是浪漫主义的杰作。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悲剧有这样的结局太牵强了,尽管他把这种悲哀变成了忠诚的誓言。

歌曲结束了。而我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我回想起歌中呈现的场景,心情变得沉重。想到的不仅仅是梁祝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束缚的人的悲剧。面对这一点,我不能说有什么深刻的哲理让它不再重演。只希望这能在现代社会被全世界的父母抛弃,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幸福。

这一系列的推荐书都是我匆匆写的,而我,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听完《梁祝》,感受到了,也希望。

《梁祝》听后感 篇六

很早就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昨天晚上,在网上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心里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前奏响起,在轻柔的背景下传来了优美的引子音乐,好像一只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秀丽景色,既浑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丽的前奏旋律中。仿佛看见了各种鸟栖息在树枝上,呼朋引伴地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湖水随着微 风荡漾起层层涟漪,我台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场景,它以优美的小提琴声为中心,向人们诠释了一个纯洁爱情的真谛。尽管这个旋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却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每一个音符仿佛都经过了夕阳的点染,闪烁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过连接部进入到副部主题,描述的是粱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学同乐的欢乐的心情,把人们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与粱山伯与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欢。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测风云,总是这样甜尽苦来,梁祝长亭惜别的依恋情景突地撞进了我的脑海中。在四处林荫的小道上,两个年轻人的手却迟迟不肯松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松,就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的爱情不会中断,他们要为自己的爱情负责。强烈的颤音结束了这场离别,它以自身深沉浑厚的独特音色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即将来临,各种震竟有些痴 了,心随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过后是梁山伯与祝英音、三连音、四连音生动地诉说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后的惶恐不安与痛苦,旋律的抑扬顿挫像是暴风雨的来临之前大海上波涛汹涌的场面。音色随着猛烈的配音变得越来越厚重,使我的脑子一片混乱。终于,在一大串的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连续的重音充分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从侧面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很快,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钟情的情景。紧接着,乐曲急转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控诉,并运用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中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把乐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后一段后,乐声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我不禁为祝英台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惜。最后,序奏主题再现,冲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我看见祝英台和梁山伯的灵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苍穹中凄然地飞舞。这样的尾声把听众引到一个传说中去,体会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种美好也许就是真正的爱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点缀,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来扩张,它只是一种清新甜逸的爱,散播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间……

梁祝听后感 篇七

化蝶飞 —对《梁祝》听后感

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但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全曲选用梁祝故事中的三个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和化蝶,作为音乐的三个部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反抗。

音乐刚出现,给我的感觉是风和日丽,一片宁静,充满了鸟语花香的味道,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当中去,也真的仿佛亲眼见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的画面。

音乐中让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同窗三载,同乐同玩,把我的心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意境中,仿佛也看见了他们一起玩的场景。

以及在一大串的音乐铺垫后,祝英台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进行了抗婚,表现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向往破除封建宗法礼教,获得现实主义的心声,反衬了恶势力的凶狠残暴。紧接着一段凄美的音乐侵入我的耳朵,让我感受到了相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悲痛,梁山伯的死去,祝英台向苍天控诉,更是将音乐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最后以富梦幻色彩的竖琴,再现了开始的音乐,化出蝶,优美的旋律好象诉说事情的圆满结局,又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优美音调似在说乌云已过,晴天到来,一片大好风光下已无哀怨情怀。让我看到了两只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他们再也不用被封建所束缚。

梁祝——化蝶

——根据小提琴协奏曲填词

刘周花谢花开无时尽,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君岂知侬是女儿身,未解侬痴情;

楼台依依不忍分,君死何忍我独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双飞愿争万世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734183.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73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