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灯光》教学反思15篇(灯光教案教学反思简短)

《灯光》教学反思15篇(灯光教案教学反思简短)

更新时间:2022-01-14 17:22:26 点击: 来源:yutu

《灯光》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灯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灯光》教学反思15篇(灯光教案教学反思简短)

  《灯光》教学反思1

  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灯光》教学反思2

  在这个导入的环节中,我感觉自己的语言不是那么的有感觉,对学生的触动也不是那么深。因为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篇课文,导入的好与否会直接决定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知,因为我们是在向他们传达一个信号。

  接着,我就告诉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生字生词。这一个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已经约定俗成,此时稍加提醒,学生就了解该怎样去做了。如果不提醒,不行,毕竟人各有别嘛。

  而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四组(欧亚珍、赵建豪、徐日龙、谢晓淋、杨莹、贺龙豪)就在组长杨莹的带领下,开始了认读生字生词,这一个点虽然小,但对于他们组的徐日龙和贺龙豪来说,有着莫大的作用。作为两个有待提高的同学,他们也很拼命,知道不可以落后于他人,上进心十足。

  到此,就应该是整体感知文意了,于是我借助课文前面的问题提示,相应的给出这样的问题:静心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这篇课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在4班是这样问的)对于这个问题,语言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并将文中的关键词整合成自己的语言。不同的问题,问的方式不同,学生回答的就不同,所以2班回答的就要比4班准确,但又都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抓住这是作者的回忆,最后都谈到“郝副营长为了胜利,点亮书本,牺牲了自己”。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到一二自然段,然后再然他们简要的说,这时候,徐开富、欧城杰就能够说到点子上了。 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会是茫茫然。

  小结:在向学生跑出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明确问题的方向,还要注意自己在放问题时的语言,语速、语调,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那似镜的心,让他们的内心荡起涟漪。

  在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后,我接着用学生谈到的“灯光”引起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然他们去找,看看这每一次“多好啊!”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说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 这个问题一放,学生立马行动起来。看着他们脑手并用,我想,这下应该可以找到并感悟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了。 肖茜茜,是个聪明的女孩,在找到相关答案后,她就用红笔在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写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在个人找到后又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心得与同学分享,你一句我一句,就凑成了一整句漂亮的话。在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时,学生都说到了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的“多好啊!”从这一点,我知道他们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现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实际表达的问题。特别是第二个“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说的话,而这句话又是一个自然段的开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但是许多聪明的学生,都会找到前面一句话“书本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从这里,包括庄广相,班上一个不及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得出来,说明不是偶然,而是他也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真是可喜可贺啊!

  学生优秀的地方被激发出来了,我就干脆一点继续深入,深挖文中人物的情感。在憧憬未来的同时,郝副营长还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郝副营长想到战斗胜利后,自己带着一群孩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游戏、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多美啊,多好的表达啊!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表述,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因为班上的学生很少会把一句话表达的这样完整。我也是惊呆了。

  最后本来设计了“倒叙”的环节,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深入的讲,只是让他们读并根据他们的读,顺势的将“倒叙”这种方式告知了他们。没有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让我欣慰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读,感悟到人物的情感,而且还是那么的丰富,实在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想,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为什么不推他们一把呢?

  《灯光》教学反思3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中出现的“灯光”展开了教学。以读来促学生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领悟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中灯光出现的第一次是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写了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说说此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都很积极,有的读出了惊叹的语气,有的读出了赞美的语气,有的读出了陶醉的语气……最有趣的是那个读出了陶醉的语气的,似乎把我们全班师生都带入了天安门广场。

  这堂课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如行云流水,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孩子们的表现尚佳,特别是孩子们的朗读入情入境。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灯光”,要求学生由一处灯光产生联想,写一个片段。孩子们的联想很丰富。写出的片段都很有特色,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有感而发。

  但是我觉得这堂课还有很多缺憾,比如阅读课文上得过程中有点类似讲读课文,另外教学时间把握不太好,一课时没能完成教学任务。

  《灯光》教学反思4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战斗故事,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逐字逐句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讲故事的内容不能清楚完整地概括。大概是由于这个故事稍微有点复杂,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的缘故吧。于是我在此我为学生进行了提示,战斗前,郝副营长( ),战斗中,郝副营长(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 )。这样,难度降低了,学生基本上没什么障碍。

  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哪句话出现了多次?每次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想到了什么?本来我打算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但是我觉得小组学习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一部分学生的确是积极参与了自学,但是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只听不动脑,更有甚者,他们连听都免了,趁着这个机会偷玩!

  于是我在这里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出笔在书上批注,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想,课堂上,应该给足学生自由朗读,静静思考的时间。学生貌似聚精会神地在自学。

  我特意走到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身边,问他第一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呢?他随口回答,“郝副营长!”我急!你读读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自然段,读给我听听。学生读了。“这时你认为是谁说的呢?”“记者!”我更晕。“别急,你把这个自然段反复读几遍后再回答我!学生在我的注视下开始朗读了!最后他终于回答:“是背后的人说的!”终于对了,我舒了口气!接着我让他展开想象,背后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呢?这个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丰富的,他说可能是广场上散步的人,可能是参观天安门的游客,也有可能是专门到天安门广场上观灯的人说的!然后我继续引导他,你说此时他站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可能看见了什么?……就这样,我用了将近15分钟的时间引导他学习了第一次出现“多好啊!”

  这篇课文虽然是阅读课文,但是我用了两个课时才引导学生把课文学完。

  通过走近这个学生的自学我发现,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一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少数学生的惰性,他们从没有利用自学的时间仔细读书,认真思考!

  课堂上就应该提供每个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机会。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实在是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课结束了,但是,这个问题久久在心头萦绕!

  《灯光》教学反思5

  一、抓文眼,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灯光》一课,我围绕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看看三次“多好啊”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能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

  二、深入阅读,铭记英雄形象

  在教学中通过“读”将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联系起来;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阅读的方法、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并且,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

  三、训练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

  《灯光》教学反思6

  《寒夜的灯光》是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一名医生在加拿大西部开了一家诊所。他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冒着风雪去给农家孩子治病,那个农民请沿途的农家打开电灯引路。医生给孩子治完病后回家时,沿途的农家又开着灯送他前行,使他在寒夜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给夜行人带来的却是温暖和友情。文章叙事抒情,感人至深。在人际关系日益淡薄,孩子越来越自私自利的今天,不失为一份关于爱的教育的难得材料。

  如何上好这一课,使其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来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抓导语

  课文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教学初,让每个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寒风呼呼的漆黑冬夜,一个人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感受光明,谈谈自己最需要的灯光有人适时地为你而亮起了之时的感受。这一导入,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抓对比

  课文中的对比较多。教学时,我巧妙地利用对比,来引导学生领悟人物精神。

  如“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灯光指引着我,使我顺利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这两个句子中的“平时,漆黑一片”与“此时,一路灯光”形成对比,体现了农民们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又如,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满恐惧,后来,他发现人们用灯光送自己前行,使他感到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充满恐惧”与“充满温暖和力量”对比,表明这些农家的灯光为作者指明了方向,使他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关怀。

  三、抓朗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抓住了医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如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应该读出作者紧张的心理:恐惧和担忧。通过把反问句“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改为陈述句的练习,体会作者当时的担忧是多么的强烈。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并执意回家又说明了什么?接着,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医生的尽职尽责与可敬。

  课文最后一段,要体现出“通明闪亮”的灯光给作者带来的温暖,即使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声音也不再使人感到害怕。在朗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时,我先设计了如下练习:

  我的汽车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我的汽车又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就这样,我的汽车一直驶到家中,灯光(才全部熄灭)。

  在学生想象画面完成练习后,教师引读,师生共同体会如此节约的农民在医生治好同乡孩子的病后,还愿意为其而亮灯的友善与崇高。

  四、抓过渡语

  就像写文章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使用自然的过渡语进行衔接,会使你的整堂课浑然一体,避免脱节,教学效果也会臻于完美。

  如:“寒夜里的灯光,让作者浑身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寒夜,感受寒夜的灯光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婴儿得救了,医生要回家了,指引他出诊的一路灯光还会为他而亮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读一读。”这些过渡语的恰当运用,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五、抓结束语

  一堂课用上好的结束语,会为整堂课增色不少。

  我是这样对该堂课进行总结的:“是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给人温馨、予己欢乐。让我们伸出双手,一起去关爱他人。”这极富号召力与感染力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欲望。接着,课件出示有关关爱他人的画面的同时,一曲《爱的奉献》缓缓奏响,把学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时,老师无需过多的语言,学生已自发地准备投入到“关爱他人” 的行列中去了。

  《灯光》教学反思7

  今天匆匆准备《灯光》一课。由于是第一节课。仅仅用了晨读20分钟来准备,十分的仓促。最终的效果自然是不尽满意。

  上完整堂课,第一感觉就是“浮”,似乎并没有真正的深入文本中,这也许与我准备的时间太短有关吧。这篇课文的脉络其实很简单,都没能把握好,的确自己还是有待加强啊。

  此外巩固延伸处理的不够简洁,我当时想错了下课时间,担心讲完过早,所以“狗尾续貂”了,唉!败笔啊。后来评课时也说道这点,苏主任提出这环节的建议,的确是的。

  导入时,正如苏主任建议的我是可以由生活实际中的灯光引入,比直接询问更好些吧。我原本设计的是由题目作者单刀直入的,也是讲课时灵机一动,做了改动。问学生:“看到灯光你会想起什么?”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以后导入环节这个地方,还得好好想想才是。针对几位听课老师的建议,对背景知识应加以介绍这点,我同意,有背景知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初读课文确实应该用自由读的方式。大早上第一节课学生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这样能让他们在随后的课上集中精神,更加用功。用默读,太沉闷了。其实这对于这堂课的整体氛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至于课文,还是那句话没有深进去。原本设计的,一展开讲就全不一样了。我几乎是边讲边备,就“多好啊”三处,这地方其实可以更好些的。讲课时一个环节与设计相背,后边就得全部重新调整。效果可想而知了。就文中人物精神的理解,学生体会不够深刻,也只是浅显的明白而已。此外读书的感情指导不足,今后这方面一定注意了。

  板书没有,只有课题,是因为上课前根本没设计好,一讲课没写。这个我是明白的。其实这个学期,就板书方面,我是有所注意的。

  就学生表现而言,整体纪律不错,前期回答问题积极,后期有点沉闷,所以我当时还真有点急。大家不举手,我就干脆直接叫。好在我班学生叫起来,也能回答出来。但是这个问题以后在平素常态课上还是要加强才是。我提问到得学生多数是待优生,他们虽然十分积极,但是十之八九会不对,之所以叫他们是因为想鼓励他们上课积极的参与这种行为。纵然他们的回答,还是引起了大家的笑。但是能把手举起来还是值得表扬的。唯一不该的是,由于最后,赵文勇说的不对,还没说完,就被我无情的打断了。这很不对的,即使不对也应该听他说完。以后注意了,切记。

  就那么仓促的完成了这节课,与苏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说我就上学期那两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那两节后我深入的思考,针对那些不足,重点加以改进,的确有些地方好多了。虽然匆匆忙忙,但是也好歹讲完了。也顺带一个启示,这课不好好准备,还真出不来好效果。就无法谈什么“高效课堂'了。因为准备的不充足,还真是有一点点紧张。

  好在讲完了,也知道不足在哪了,以后教学中注意改正就是了,要有更大的进步才行。

  又:写到最后,忽然想起班里的表慢5分钟的事,难怪我觉得时间不对呢,我忘记了,害我“狗尾续貂”了一回。否则应该是刚好讲完才是。不会拖堂了。

  《灯光》教学反思8

  推荐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歼灭、夹住、凑合、电钮、爆炸、焦急、璀璨、聚精会神、震天动地千钧一发。

  二、理解重点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三、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时,我共设计了四个板块:一是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三是导引点拨,品悟课文;四是拓展生成,升华主题。

  在第一个板块中,主要设计了这几个问题:

  (1)、同学们,如果在我们的教室里,老师把灯关掉,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我们一盒灯光息息相关,离不开它。为下面郝副营长渴望灯光做铺垫。

  (2)、齐读课题,看到“灯光”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3)、“灯光”都是和光明、幸福、安宁、温馨联系在一起的,学完今天的《灯光》,老师相信:你们对于灯光一定会有新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第二个板块中,主要检查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在第三个板块中,我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材料安排,课文是作者通过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璀璨的电灯,听到“多好啊!”而引起的回忆来安排材料的,其中“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而且每次出现都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第四板块拓展生成,升华主题我安排了学生说说,并写一写,“面对郝副营长,我想说……”。其用意达到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思路清晰,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他赞美的是什么?他赞美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我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国家里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啊!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对和平生活的赞美。)理解得比较透彻,特别是借助几张天安门广场花灯璀璨的图片,学生为祖国的繁荣而感到自豪之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遗憾的是我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把第一次“多好啊”和对应的描写灯光的句子结合起来读。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与相对应的描写灯光的句子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我问学生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郝副营长在沉思什么?学生讲得非常的具体、深入,能较好的理解文本,把握好这一次的感情是羡慕。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学生都能理解这是郝副营长的美好的憧憬,但是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学生只能挖掘一些书本上,比较浅显的内容,不能较好的扩散开去,思维没有打开。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也可能是当时的生活和学生的时空距离太大。比较满意的是在学习这一段话时:“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讲得比较精彩。特别是对“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学生能讲出不仅照亮了部队的前进之路,也照亮了革命取得胜利之路,通向美好的生活之路。而且在朗读上我也下了功夫。这一段话,应该分两个部分来读,前一句要读出英雄那悲壮的壮举,要读的有力,而后一句应该读出为英雄痛惜的味道。我让学生齐读,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学生都能读出感情来,特别是后一句,融入了深深地痛惜之情,也为下面的小练笔打下了基础。再此基础之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们肯定也和郝副营长的战友们一样,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这一个环节是我最满意,学生写的非常的动人。

  纵观这堂课,自己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前面部分有点紧。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引起注意,把文章吃得透一点。合理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灯光》教学反思9

  【描述】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规划】

  教学时可以“灯光”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灯光》教学反思10

  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灯光》教学反思11

  《灯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11课。本组专题是“深深的怀念”,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灯光》是一篇革命题材的课文,现在的孩子远离战争岁月,所以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缺少切身的体会。教学此课,教师不能生硬地说教,只能借着文字的品读让他们一点一点去悟,并创设一些情境让他们去换位想象,逐步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渗透理想教育。根据单元学习重点,本篇课文的学习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我基于新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简单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说出对句子的理解,明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和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及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是能简单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学习难点是明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和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目标1,我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完成。在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时,我通过抓住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大问题:1、“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也不难完成,但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脚,特别是在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回答的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以后的学习总怕学生理解不透,老师讲的过多,学生理解感悟的太少。重点部分没有深挖教材,每次都是学生找到内容后老师讲解,然后齐读结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谈谈感受,跟没有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文中的知识和感情都是老师说出来的,不是学生自读感悟,水到渠成得来的。这还是和自己的教学理念落后有关,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细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中评价语不够及时、准确,也不够丰富,缺少激励性语言。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学习任务很紧张,一直不停的在赶教学进度。

  3、阅读教学是指导朗读不够,引导也不到位,没能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理解课文。

  4、课堂语言不够精炼,重复学生的答案较多。

  5、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堂应变能力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之,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望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灯光》教学反思12

  《灯光》这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我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明明是描写郝副营长的事迹,为什么题为《灯光》?它代表什么含义?

  2、郝副营长为什么点燃那本书?为什么要不顾生命危险为部队照亮道路?是什么精神力量促使他这么做?

  3、郝副营长为什么没有见过电灯?就要打仗了,为什么还要看书?

  4、郝副营长为什么渴望让孩子们在电灯下看书?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为什么有想起了郝副营长?

  6、“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说的?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文本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独特的视角,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明明是描写郝副营长的事迹,为什么题为《灯光》?它代表什么含义?”这个问题提得好,有水平。

  从写作的手法上来说,灯光作为写作的线索,贯穿全文,把文章各部分串联起来了。从一开始的引出回忆,到中间郝副营长翻开书看书中的图片“孩子们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看书”提到灯光,引起作者与郝副营长关于能在灯下学习的理想的讨论,再到文章结尾处“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再提灯光,回应开头,紧扣主题。文章内容无不围绕灯光展开。

  从题目的含义来说,灯光还有其象征意义,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充满光明的未来。在郝副营长的心目中,这是他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促使他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郝副营长憧憬着璀璨的灯光,并为之献身也在所不辞。当我们看到灯光,给人以温暖、光明之感。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达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所以写作不仅是把故事叙述完整,还要考虑艺术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在写作材料的安排上,标题的拟定方面也很重要。

  《灯光》教学反思13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设计一些领会文章写作手法、表达顺序、遣词造句的妙处等方面的能力训练环节。但由于处理不得当,使这些环节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显得训练较机械、呆板,学生不易接受,这样一来,课堂中就出现了要么教师强硬灌输,要么蜻蜓点水,走走过场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怎会不令人堪忧?

  今天,我在教学人教版六下略读课文《灯光》时,出现的情况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前文——《十六年的回忆》比较,说说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那些相似点。因为在教学《十六年的回忆》时,我让学生体会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顺序,而今天我们学习的略读课文《灯光》与它在写法上非常相似,所以便设计了让学生比较阅读,体会《灯光》的写法。可惜课堂出现的情况竟出乎我的意料,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于是我开始填鸭式的讲述,关于“首尾呼应”“倒叙”,然后联系《灯光》这篇课文进行体验、理解,最后再次巩固复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联系课文经过反复的讲解后,我感觉学生是勉强领会了。(当时,我感觉是这样。)

  仔细分析自己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不少严重缺陷:

  1、缺少整体感悟。“体会文章写法”放在开始环节,学生还没深入感悟、体验、理解文本。老师在学生没有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就让他们交流文章写法上的特点,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困难。

  2、没有处理好学生个体感悟与全体感悟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中,交流的就是这么几位好学生,至于其他学生是否也像他们一样读懂了课文或领会这样的写法就难说了,而此时教师已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中了,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忆这些写作手法,于是就出现了这堂课的现象。

  3、方法和手段单一。能不能把这些能力的培养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在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渗透写法,而不是就这么一种——集中体会写法的手段,难免显得机械、单调。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凸显工具性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不能追求课堂的表象,应围绕工具性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扎扎实实推进教学过程,切忌蜻蜓点水般的走过场。

  《灯光》教学反思14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此外我还缺乏自信,言谈举止中甚多犹豫之举,另外对过渡语和课堂的及时评价预设不充分,致使课堂上不够游刃有余,给人以战战兢兢之感。

  《灯光》教学反思15

  《灯光》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放手让学生圈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走近郝副营长” 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7046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7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