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环境保护论文优秀10篇(环境保护论文优秀10篇)

环境保护论文优秀10篇(环境保护论文优秀10篇)

更新时间:2023-03-24 07:20:58 点击: 来源:yutu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t7t8美文号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环境保护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t7t8美文号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环境保护论文 篇一

1、验收调查重点

新规范强调,验收调查的过程中,应重点核实输变电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噪声环境影响的主要输变电工程内容,并核实实际输变电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化情况和噪声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验收调查时应结合环评报告中提到的敏感点,调查线路及变电站周边实际存在的敏感点。变电站站址从设计到实际建设基本无变化,因此敏感点情况环评中和验收调查阶段基本相同,目前大多数输变电项目是在可研阶段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可研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初步选线和方案论证,在初步设计阶段是施工图阶段输电线路路径经常会有局部调整,甚至个别地段还会友较大的变化。环评阶段确定的环境敏感点不是很准确,评价范围也很宽。验收时一般调查沿线实际存在的敏感点。因此验收中常出现敏感点和环评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

2、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

新规范细化了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要求对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出线交叉跨越或并行情况,应考虑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综合影响;交叉或平行线路中心线距离小于100m时,应调查相关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名称、电压等级、与拟验收输变电工程相对位置关系。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多限于模型预测及类比分析。其中模型预测多限于对直线塔在无干扰、理想、满负荷情况下的电磁分布情况,对于含出线交叉跨越或并行情况的输电线路,尚无有效的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于电磁环境影响的类比分析,也多限于直线塔。因此,对于需考虑多条线路对同一环境敏感目标综合影响的情况,需在验收监测时确定敏感点所在区域电磁场强度的达标可靠性。

3、声环境监测规定新规范要求

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厂界噪声监测点应尽量靠近站内高噪声设备。一般情况下课在每侧厂界设置若干代表性监测点,如有超标现象,应沿噪声衰减方向合理布点监测至噪声小于标准值处。变电站声环境影响一直是变电站周边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来源为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冷却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和机械噪声。铁心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是产生电磁噪声的主要原因。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装置引起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油泵等。当变压器加电投入运行时,变压器油泵也要投入运行。油泵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辐射噪声。当外界环境气温较高时,为了加强冷却效果,冷却风扇也要投入运行,同时产生振动,辐射噪声。由于变电站昼夜运行,变电站噪声又为中低频噪声,波长较长,不易被吸收,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大。变电站站内有多个噪声源,围墙较长,对变电站厂界单一布点难以全面反映变电站厂界噪声排放情况,尽量靠近站内高噪声设备布置噪声监测点,在没测厂界设置多个噪声监测点,十分必要。若超标现象出现,沿噪声衰减方向合理布点监测至噪声小于标准值处,可有效确定变电站建成后周边声环境质量超标区域,对分析厂界噪声和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对后续公众参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论文 篇二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施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交通工程施工中运用环保理念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对我国交通工程施工有着重要长远意义。本文从交通工程施工存在的环保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交通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策略,积极探索了交通工程施工环保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交通工程施工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环保理念;交通工程;施工;应用

1.交通工程施工存在的环保问题

1.1大气污染

首先,在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路基开挖及开发土地等施工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中,粉尘污染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次,在水泥、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也会造成大气污染。例如:在水泥及混凝土的装载和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泄露的危险,造成大气粉尘污染。另外,在水泥的使用过程中,搅拌、加工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造成大气污染;最后,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散装材料也会造成大气污染。例如,砂石、土方的泄漏会加重粉尘污染。同时,机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会排出大量废弃,污染大气环境。

1.2噪声污染

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装载施工材料等也会造成噪声污染。

1.3垃圾污染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砂石、钢筋等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和清洗,并且还要浇筑和养护施工。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废水,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而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许多剩余的施工材料会被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也会污染周围的环境;最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基等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及废旧建筑物,如果施工队伍不能够及时清理,会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

2.交通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策略

加强环保理念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必须建立健全的环保施工管理体制,设立环保施工监督机构,加强施工环保监测,充分发挥施工管理人员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促进环保施工的良好发展。

2.1建立健全的环保施工管理体制

在施工过程中,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应注重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组织机构,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着重强调环保施工。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大环保施工投入,并对环保施工投资进行落实,保证施工队伍真正落实环保投资。另外,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引导施工人员树立环保施工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自觉做到保护环境,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健全的环保施工管理体制是交通工程环保施工的前提。

2.2设立环保施工监督管理机构

在交通工程环保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积极重视对环保施工的监督。为此,施工单位要积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设立一个环保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施工单位的环保施工加以引导,定期检查交通工程施工的环保性,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并加以针对性教育出发,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施工的顺利发展。环保施工监督管理是交通工程环保施工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2.3加强施工环保监测

在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环保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队伍土地开发、噪声污染、资源浪费、大气污染等方面的监测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加以严肃处理,及时控制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垃圾污染等环境污染,提高施工的环保性。另外,环保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应对造成严重污染的施工单位进行调整控制,强制性要求停止施工进行队伍整改,保证交通工程施工队伍的环保施工。

2.4发挥施工管理人员作用

施工管理人员在交通工程施工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加强环保理念在交通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应充分发挥施工管理人员的作用。首先,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对待环保监督工作。同时,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做好施工合同、质量、财政等相关的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对环保施工的监督,保证施工的环保性。另外,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将环保施工监督管理工作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职位调动相挂钩。交通工程施工单位要对表现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加以表扬并予以资金奖励,激发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交通工程施工环保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大气污染的解决措施

首先,在交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粉尘垃圾的清理,并且还要洒适量的水,保持地面湿润,减少粉尘污染;其次,施工队伍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临时性的施工工程加以适量的混凝土、沥青、砂石等作业,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现象;最后,在大风天气中,交通工程施工队伍应考虑暂缓停工,将砂石、水泥粉等粉状原料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水泥粉等被大风卷入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同时,在建筑材料的搬运及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扬尘现象。另外,在机械设备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要在设备周围安装封闭式围挡并进行喷雾除尘,避免粉尘的大范围扩散。

3.2垃圾污染的解决措施

在施工之前,要对工地上残留的建筑垃圾、废土、枯树枝及生活垃圾进行清理,为交通工程施工提供清洁的环境;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施工环境的保护,及时清理剩余的建筑材料和生活垃圾,避免建筑材料和生活垃圾影响施工进程;最后,在交通工程施工结束之后,施工队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洁,对废旧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清理或再利用。同时,还要注重清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

3.2水污染的解决措施

在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和砂石的搅拌工作,施工单位应设置沉淀池,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到沉淀池中,经过多次沉淀之后再向河沟及管道中排放,减轻对其他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并且,对于没有加工处理的废水,不能直接排进河流之中。同时,在道路淤泥处理的过程中应寻找合适的排放地点,不能随意堆放,以免堵塞河道。另外,施工单位应重视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在施工人员生活场地中设立简易隔油池,对生活污水进行过滤再排入河流,减缓水质污染。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率加快,货物运输行业逐渐繁荣,加强交通工程施工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工程施工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交通工程施工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交通工程施工仍存在一系列环保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施工环保策略,加强环保理念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引入环保理念不仅能够提高交通工程施工水平,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 篇三

1、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

1.1水资源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0%,属于全球水资源第四大国。然而我国人口接近1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十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严重的水资源匮乏与逐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就连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丰富水资源的区域也开始出现各类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①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②工业生产污水排放严重,且监管力度不足;

③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化肥的污染。加上有关部门对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意识普遍不高,且相关配套设施都不齐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就排导水系当中,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紧张的局势。

1.3水资源浪费严重

虽然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得到重视,仍经常可以见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在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屡见不鲜,使得水资源紧张的局势逐步恶化,一方面大量浪费了水资源,一方面还大量消耗了我国经济与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1.4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且具有较为发达的山系,这就使得我国南方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且降水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整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是西部地区的4倍之多,从而导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1加大法律约束力

第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扩大,将开发大型水资源可能会对流域早上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从而合理协调与控制开发水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并奖励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加大检测与调查流域资源的力度,且做好相应的跟踪工作,给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利用资源与生态保护协调体制,有效统一利用资源与生态保护二者间的关系,避免在今后的协调与沟通中出现矛盾或冲突,或是出现比这更严重的情况。

2.2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一个被尊重制度

不单单是因为其是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在于其将社会福利也充分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将一个制度的正当性与活力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因为要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而使得某些地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限时,则应当合理的给予该地域适当的补偿。其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而导致其自身经济收益降低,对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的牺牲,并鼓励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偿是无可厚非,物超所值的。反之,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一律对其进行严惩,酌情征收期生态保护费,并从中提取部分资金来维护与修护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合同的方式,将受益人定为当地居民,并经过多方协商来让双方达成一致,并且机制受到法律保护,从而保证这些规定得以顺利实施与落实。

2.3合理利用与开发水资源

首先,在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时,务必要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将流域与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对其用水总量进行严格把控。此外,对于河道内外的用水应做到合理安排,且在确保地下水系统以及湿地基础用水需求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以确保水资源不受到破坏。其次,应对各流域、地区的水资源情况、生态环境情况、供水现状以及今后供水的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合理处理用水关系,杜绝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还需对区域的用水总量指标进行科学确定,做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再者,应对不同地区水资源及其用水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各个地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我国要对节约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予以充分重视,正视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 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环境要求明显增强,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建筑行业以及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林业作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以及以后的发展思路做了简单概述,然后对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关系做了简单分析,最后提出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为从事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引言

目前,环境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破坏对人们生存造成的威胁和影响。林木资源需求量非常大,造成的破坏现象也越来越严峻,人们的大量开采和过度砍伐造成林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林业部门对此也更加重视,逐渐转变传统的山区经济建设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山区的林业建设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渐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合理的发展绿色林业。

1、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我国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水平逐年在提高,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加上经济结构与基础因素,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严峻考验。林业发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改善环境的重要资源。因此,做好林业生产与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向前看,创造一条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2经济意义

林业发展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生物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树木森林属于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的经济建设或者工程建设都需要木材。比如,工程方块、室内家具等。对于山区来讲,木材可以带来很大一批收益,增加经济收入。但是通过对实际调查发现,山区的林业发展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品种比较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生态失衡,对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成片的森林被破坏,不仅使林业在生产能力上有所减弱,而且大大降低了林业的其他效益功能。

2、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的亮点

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林业的生态保护要把经济功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应该进一步明确人工林的管理与天然林管理的政策界限,即要保护好天然林资源,也要依据林业管理技术要求对人工林做好管理和保护;尊重林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不仅要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要充分体现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是提高农民种植林木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做出调整和改革以后,林业部门对林业采伐的数量以及采伐范围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加工企业与林农之间建立密切关系,减少企业灰色支出,同时使农民直接受益,大大提高林木加工企业和农民种植林木的积极性。

3、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关系

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仅仅重视本身的木材资源,但是林业可以提供比木材更多的产品,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森林旅游、花卉、果实等等。

3.1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森林旅游是林业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旅游,休闲娱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扩大内需。森林资源是林业旅游的基础,,林业旅游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可以开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交通、餐饮、旅行社以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森林公园,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一些辅助服务机构或者组织,这些都是促进林业旅游非常好的途径。

3.2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开发

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与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发展相应的林业产品,使林业副产品更加有特色,更加多样化,最大限度的发挥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林业副产品有林木的果实、花卉、家具、以及一些木制成品等。还可以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其它林下经济建设,比如,在林区周围可以养殖一些家禽、在鱼塘里养一些鱼类,或者在空余空间种植一些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等,这些都充分的利用空间,减少了对自然破坏程度,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提高了林业的经济价值。因此,我们在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开发的同时,一定要以不破坏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为前提。

4、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措施

4.1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山区林业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后的发展中,首先还应该继续开展全民义务种树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林业工程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如防护林建设、速生林建设以及退耕还林等工程。其次也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减少对林业资源的破坏。

4.2促进工业园区与园林城市协调发展

做好山区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减少了城市建设造成的浪费现象,而且使城市的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要确保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园林城市的发展协调一致。首先要以绿化为工作重点,我国正在开展以环境建设为中心的模范省市、县乡发展等活动。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该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广泛参与到造林绿化活动中。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其次是我国有关生态圈绿地的法律规定不是很明确,存在任意侵占用作建设用地的行为非常多,所以要采取合理方法阻止这些行为,进一步明确城市绿地的法律地位,加强保护措施。

总结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出现泥石流、山体坍塌、空气质量低等现象越来越多,这对以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必须将林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协调,逐渐提高森林覆盖率,解决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其共同进步。

环境保护论文 篇五

【摘 要】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环境保护论文 篇六

摘要:叙述了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了环境保护与企业间的困局及中国国内企业和环境发展潜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引言

截至目前,确保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只是每个企业必须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也是生态建设、文明发展的要求。国家为了推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稳步发展,确保自然与人和谐发展,对此采用宏观、协调的发展策略,减小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也要求各个企业不断调整产业构造,放弃传统粗放型经济形式,这样才能达成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企业发展牺牲环境,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恶化日趋明显,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遏制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容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国有企业以“经济利益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为主旨,摒弃过去“先污染、后治理”错误思想,从企业发展源头抓起,采取控制污染源、增加企业效益、加大环保投入、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实现企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环境恶化的原因

环境恶化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具体如:国家经济政策忽视了环境保护要求;地方政府或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造成苦果。

1.1政府过于看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一模式

事实上,环境保护经常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其首要任务是脱贫,所以很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的重要意义,开始深入环境保护工作。从世界产业革命发展历程来看,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的结果是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环境迅速恶化,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若能正视污染损失、国民生产总值,那么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害。从国内外环境污染与经济建设过程来看,政府在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地位与利益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甚至违背《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国内温饱基本问题解决后,各地都制止了毁草开荒、毁林开荒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也出现了退耕还林的势头,但在工业迅速发展时期,各种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骤升,很多国有企业将利润作为目标,没有遵守《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决策人员缺乏经营资源的意识与危机,恶化的环境未得到改善,新的污染问题又出现。

2环境保护与企业间的困局

企业能否长期立足于市场,其关键是坚持生态保护战略。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在产业升级与调整中,生态环境与企业发展总会存在无法规避的平衡问题,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鉴于此,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两者关系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2-3]

a)部分企业高瞻远瞩,在调整企业升级过程与结构时,紧随时代步伐,改变之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始终坚持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力求最小环境污染,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有益于企业长期发展;

b)部分企业虽以“先污染,后治理”为发展方针,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但方针路线无法长期适用,破坏了生态环境与企业之间的长远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且遏制不及时,给企业财力、物力与人力带来了极大的浪费,都对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c)部分企业以“边污染,边治理”为宗旨,视利润为根本目标,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与环境理念。利益高于一切,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发展无法协调的难题。综上,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利润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它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权衡两者关系,从根源上牢固树立环保观念,为长期发展作规划。

3国内企业和环境发展潜在的问题

3.1企业循环经济滞后

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发展中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视经济为第一位,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或放置于环境中。部分企业开始从城市向农村与郊区转移,因农村在环境检测上不够专业,致使田地、河流、空气遭到严重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企业配置较完善的污染物治理设施,企业不愿投入更多资金。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障碍。

3.2工业三废没有及时得到控制

从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三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发展。企业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旨,提高废物处理及利用率,推动环境保护与企业和谐发展。但很多企业忽略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技术与设备成本高等都是制约企业高速发展的因素。企业为节省成本存在侥幸心理,致使污染废物没有及时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3.3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机制还未得到完善

目前,国内生态环境面临着资源紧张、污染加剧、生态退化等问题。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有效机制被提出,但生态文明需要依赖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模式调整,需降低产能利润控制污染,这样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构架与经济目标,企业无法实现利益平衡,同时也阻碍了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对此,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实现环境与经济利益协调发展[4]。

4推动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4.1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循环经济的提出,其对象是传统经济建设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部分与资源浪费,同时也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充分体现。其工作目标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设计与规划,形成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废物利用、资源共享,让相关资源得到充分使用,让企业达到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的要求。为了达成生态环境、社会、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作为根本目标,然后再对生态资源进行最合理、科学的使用。

4.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优化环保技术设施

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是如此。针对工业三废问题,企业必须增加投入,严把技术关,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借助监督、检查,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建设与发展。同时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对不合理企业进行查处并整顿。另外,企业要合理优化资源,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合理环保工艺与技术要求,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减少资源消耗,并做好废物再利用工作。

4.3做好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

从企业发展源头上确立相关制度,做好监管工作,树立危机意识,及时清除潜在隐患,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的思想方针,形成一套可行的制度标准。对于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环境恶劣影响的企业,企业相关部门应作出惩处,这样才能让保护生态环境从企业内部抓起,牢牢夯实环境工作的落实工作。

5结语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为了生存环境更美好,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时刻做好预防工作,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与企业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推进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竹麟,许煌基。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6(5):98-99.

[2]江若琰。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23-24.

[3]胡安安。循环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78-79.

[4]李斌。企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访TNC中国首席代表张爽[J]。新财经,2011(10):96-98.

[5]陈宇,杨翠柏。论《能源法》环境保护价值及实现进路———以完善企业环境责任规范为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3):52-59.

[6]殷苗。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72-73.

环境保护论文 篇七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公路建设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区域交通运输环境和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比如:造成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等。所以,如何在建设公路的同时保护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2.公路工程环境保护现状

3.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与人工生态环境,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生态环境是指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破坏了周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切割了它们的觅食、迁徙、繁殖通道和活动区域;

②大量树木与森林的砍伐破坏了周边的原有植被;

③高等级公路的填挖工作量大,而路基的取土采料与弃土石方都会改变一定范围内的地形与地貌特点;

④公路穿过水体上游的集水区域时,施工区域产生的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水等排入河道会造成自然水资源的污染。

(2)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①空气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扬尘,材料加工时有害气体的挥发,以及公路运营时汽车尾气的排放;

②水污染,公路运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资的泄露以及交通事故致使有害物抛洒,都会对附近的农田、河流造成污染;

③夜间汽车灯光造成的光污染;

④噪声污染,施工阶段的机械与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运营期车辆行驶的噪声;

⑤废弃物污染,开挖路基与开采砂石料产生的废渣,以及公路施工产生的混凝土废料等。

3.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或者经过人类长期改造形成的自然与人工环境的总称。公路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工程的修建需要占用大量的农田和土地,倘若土地的征用规划不当,会严重地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与人民的生活。

(2)公路工程的修建需要拆迁地面或地下的建筑物,这样会破坏民房、厂房、电力、通讯、水利等生产与生活设施,严重影响了相关单位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些公路路线过于接近旅游风景区,甚至还要拆迁文物古迹或人文景观,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文物旅游资源与人文环境。

(3)高速公路的修建,致使其两侧附近的居民出行和交通困难,造成学生上学或农民耕作需要绕道很远,在雨天路面通道积水而导致无法通过,由此造成了许多生产与生活上的不便。

(4)有些公路贯穿与人口密集区域,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出行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急燥、烦闷的情绪,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

4.公路工程环境保护的思路与措施

4.1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公路过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因此需要转变项目前期工作的设计理念。这个阶段的环境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纵、横、平等技术指标设计与地形、地质、地貌等环境特性的协调统一,避免和减少对沿线自然地形与地貌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于利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2)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新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来直观分析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和进行数据管理,积极开展公路环境评价与绿色设计。

(3)充分保护自然水流形态与淡水资源系统,设计完善的封闭式路基排水系统,避免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4)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置足够的横向通道,方便动物的觅食、迁徙与繁殖,并设置保护设施,从而避免动物进入公路受到伤害。

(5)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废弃材料的合理利用,比如:废弃混凝土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砂石可用于填筑路基等。

4.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公路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首先直接体现在施工阶段,所以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个阶段的环境保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观念,落实责任:落实公路工程的业主、监理和承包人的环境保护职责,在工程招标时把环境保护作为必要的评标考核指标列入合同条款当中。同时,加强对业主、监理、承包人以及施工人员的环保知识和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努力保护植被:减少植被的破坏,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营地和便道,严格划定车辆行驶路线与施工影响范围,避免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

(3)治理粉尘污染:对容易产生粉尘的路段进行遮盖和洒水灭尘,同时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比如:借鉴美国的方法,把土工合成材料用在临时土质粉化保护,治理施工带来的扬尘与水土流失。

(4)治理噪音污染:调整作业的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在工地周围设置临时性的隔音设施。

(5)合理处理废弃物: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料适当进行再生和利用,工程后期的废料要彻底清除,或者进行有序的汇集,以便未来进行利用或处理。

4.3公路运营期的环境保护

公路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是我国公路环保的薄弱环节,其环境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噪声污染:可以采取调整公路线位、建造声屏障、修建低噪音路面、设置隔声设施和栽植防噪绿化林带等措施进行防治,同时寻找新型的隔音材料也是亟需研究的问题之一。

(2)空气污染:合理减少车辆有害尾气的排放,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同时设计合理的绿化林带进行车辆尾气的有效吸收,减少沿线居民区及作物的蒙尘。

(3)光污染:建造乔灌结合的绿化带或者防眩带,进行车辆灯光的吸收;或者减弱车辆的灯光源强度,减少光污染源。

(4)养护垃圾及废弃材料:建设专用的废料弃置场进行公路垃圾和废弃材料的处理,同时进行养护废料的再生利用和养护垃圾的正确处理。

(5)水污染:合理完善排水系统,加强管理和修缮排水设施,配置污水处理设施,避免路面排水和未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入农田、湿地或河流。

5.结束语

总之,公路过程的环境保护是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心态去爱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减少过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多层次多方面加强自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保护,促进公路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营造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论文 篇八

摘要:农村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阻止养殖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例如畜牧业产生的污染物等。随着产业的逐渐扩大,规模由零散到聚集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公害。二是养殖场不能受到环境污染,周围环境的污染源要防止。例如工厂所产生的三废,还有平常农业所用的化肥残余等等。

关键词:农场养殖;环境保护;问题;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养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了农村养殖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农村养殖场环境改善行动正在逐步进行,面对畜舍环境的各类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但是面对畜舍污染的各类问题,依旧会出现许多解决上的失误,本文针对农村养殖场的环境,进一步说明现如今的问题,再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让农村养殖场更加环保。

1场内畜舍环境

舍内的空气环境。畜舍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畜屋内的空气流通与光照,周围的噪音、空气里的噪音和有害气体。

1)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对畜舍的影响。不仅是外面空气的带入,会对其畜禽的饲养、还有管理过程会产生不良后果,像是尘土对畜禽的呼吸问题、畜禽的皮肤,特别是产品,纯奶会发生质变[1]。传染病的传播,是由于依附在尘土上的微粒,微粒上的病原微生物本体,想要减弱并防止产染病传播,要及时做好消毒工作。

2)牲畜的呼吸会将有害气体进行分解,随即发生质变,形成各类的危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等。尤其是有害气体氨和有害气体硫化氢含量大时,会非常严重。畜舍内有害气体的解决的措施有:

①清理舍内卫生要及时;

②畜舍内温湿度要正好;

③空气流通要好。

3)影响环境的主要方面是噪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设备也极大的完善,畜牧业也逐渐进入机械化,畜禽被噪声所影响。噪声过重,羊的体重增长缓慢,饲料的能量转换的效率也明显降低。噪声减小的有效方法有:

①选畜牧场址的时候要留心环境;

②畜牧场内要规划合理健全,机动车车辆禁止接近近畜舍;机械选用噪声小的;

③畜舍周围多覆盖植被;

④舍内尽量不要发出巨响。

2畜牧场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它带来的危害

1)空气污染。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气象条件下,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疾病。土壤污染物是各种病的病原,其中有肠细菌、带芽胞的致病菌还有霉菌等等。

2)土壤是吸收有害化学物质的主要介质,严重的土壤污染会导致牲畜大批量死亡[2]。污染土壤的源头有:土壤污染农药、水中污染,大气污染等。

3)水污染。农业废水、空气污染、生活废物、农业污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头。污染物质具有多样性,但危害牲畜的主要为,的有机物,各类危害元素,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危害物质,以及农业之后所用的农药化肥及其残留。水污染严重会使其水质不合格;严重不符标准。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会带动一些疾病,导致部分传染病的传播,传染病的感染;畜禽中毒是由于相关有毒化学物质,各类相关污染,如土壤污染,噪声污染,会直接影响牲畜的健康,甚至对幼年牲畜的成长带来不可磨灭的危害,以及对畜牧的生产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死亡。

污染物质在畜禽体内会带到食品中,对人的健康及其不利。主要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畜牧业造成的有:家畜的粪,家畜的尿、死亡的尸体、排放的污水、在畜牧产品生产时所产生的各类污染、有毒有害气体,难闻气体。所产生的粉尘、孵化场残料。如死胚、蛋壳是饲料加工产生的。有毒物质不好好处理,解决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会造成危害得有,工厂废弃污染空气、废弃的土壤、废弃的水,没有任何处理的粪便和没有处理的污水比例最高,影响最强最大。

3环境保护关于养殖场的主要内容

3.1场址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入手、选址

1)地方要干燥和透气,排水放方便,通风换气、朝阳温度适宜,开阔的地形;

2)砂壤土是最好的,因为透气,沙壤土透水性也好,存不住水,保持干燥状态非常有利;

3)水源透要充足,水质要棒,无污染的;

4)对其社会的影响:公共卫生准则一定要遵循,自己不变成社会的污染源,造成负担,也要尤其注意不被其它环境所影响,畜牧场场址选择要遵循的原则。因而,畜牧场,应建在在居民楼的东处,要300m左右,离交通主干线不少于200m为宜。要远离那些污染情况重的重工业企业,对可控危险因素进行避免。

3.2处理粪尿及其利用措施

1)作肥料畜禽粪便,堆积、发酵,杀死细菌,杀死寄生虫卯,就会成为好的的有机化学化肥。

2)经过专业处理的饲料粪便可以放心应用于农业作业中,其中富含少量的有益元素。

3)可以存储粪便用于沼气池的原料,可以有效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3.3污水的处理和污水的利用畜牧场污水分解后,可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让循环利用,可节约宝贵能源。净化污水的主要方式是,首先自然沉淀,随后进行科学分离,分解其中无用元素,才能完成净化。

3.4针对空气污染,增加周围植被覆盖增加周围植被覆盖是非常重要的,改善局部气温和气候,让牲畜生活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牧场,改善畜牧场的空气,减少灰尘,环境良好,防疫防火,美观度强,减弱噪声,净化空气和水中微生物比例。

3.5注意水源地面水的取水点需在污染源的上游,地下水的水井位置,要避免地面污水的污染。保护畜牧场,要禁止污水对水源的直接影响,尤其注意工农业生产单位排出的污水。

4结语

消毒工作是一个优秀的畜牧场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在整体的工作中也会占据重要地位,无法进行有效的消毒工作会影响畜牧场的名声,更会影响牲畜的健康。所以,实施各项消毒措施,改善农村的养殖环境,另外要遵守各类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要做到每一步都是为了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陶卫平,吴根禄,龚兴富,等。浅谈工厂化甲鱼养殖场“新能源互补利用”低碳环保运行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5,2(4):17-19.

环境保护论文 篇九

一、新疆环境问题的现状

1.沙尘暴发生频繁

沙尘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黄沙漫天的天气出门需要很大的勇气,更要在出门前做好“全副武装”。新疆地处我国北疆,气候干燥情况可想而知,可是以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弱,砍掉了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把绿油油的小草铲除种上了庄稼,这就使水土分布不平衡,当然就容易使万恶的沙尘暴时有发生。如果继续肆意造田,这种情况还会时有发生的。

2.水土流失加剧

新疆多风少雨,所以,造成新疆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风蚀而非水蚀。那么新疆又为何如此多风呢?除了当地本身气候原因,更多的是缺少植被,空旷的土地没有植被的遮掩就像没有围栏的看护,狂风随意肆虐,又是一个黄沙漫天,更加直接地造成了新疆的水土流失。

3、草场退化现象严重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大哥大”非草场问题莫属。其中,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草场超载和退化现象又是重中之重,可是牛羊们却不知道主人的忧愁,一个劲儿地疯长,使草场超载率逐年增长,就使那可怜的小草儿越来越少。又由于新疆地区本身气候问题,使草畜矛盾不断升温,也使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更加严重。因此,草场退化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4.生物多样化减少

植被的减少就意味着动物的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崩瓦解,有的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即使环境破坏还可以生存,可是有的却不行,它们不善于和大自然抗争,随着植被一起消失了,在新疆这个傲人的土地上再也看不到它们或凶悍或娇小的身影,这就意味着———生物种类的减少。

5.土地盐碱化严重

新疆面临的又一大环境问题就是土地盐碱化问题。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国家一些相关保护环境的规定,也不利于自身发展,成为新疆发展的一个重大阻力。虽然近些年状况稍有改善,但是离到达成功的彼岸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6.湖泊面积减少

新疆有众所周知的几大湖泊,如博斯腾湖、艾比湖、乌伦古湖和阿牙克库木湖,其中面积最大的湖泊为博斯科腾湖,面积达1013.22公顷,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不计其数的小湖泊已经消失,大大减少了新疆水量。水是重要资源,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保护。

二、新疆环境的改善措施

1、植树造林

众所周知,环境改善与治理离不开植树造林。没错,植树造林,就是一个老掉牙却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每年有植树节,还有环境保护志愿者自动自觉地种树,可是数量还是少得可怜,所以这就需要全员参与,多多种树,就把种树当作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花,等到夏天时花开了,不过我们的“花”需要多等几个夏天,等到儿子、孙子长大了,看着他们在树下追逐打闹,就知道当时的辛苦是有回报的,这些“花”种得值。

2.退耕还草

似乎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真的有它的道理。牲畜吃什么?毫无疑问,草。可是草场都被破坏了,裸露出了黄黄的沙地,又是沙尘暴,可怜的动物是不是就没的吃了?所以,大家想想,我们吃粮食好还是吃肉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就让我们把土地让给弱者,还能看到青青草原,这似乎是件很完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3.建立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小动物和可怜的植物,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建立合适的自然保护区,让那些“迷路的孩子”重新找到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环境,它们知恩图报,即使不会用语言表达,也会用它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它们是有意识的,知道我们的善良,感谢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就当作在院子里挂了一个鸟笼,没事的时候看着它们欢歌笑语,也不失为陶冶情操的好方法。看着眼前这生动的一切,有没有被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动?有没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4.改善水资源配置

新疆水资源缺乏,水分分配不均匀,不利于新疆农业环境的发展,要严格掌握“三大平衡”,即水量平衡、水土平衡、灌排平衡。“平衡”有利于所有环境的发展,也是大家一直追求的目标。达到真正的平衡有很大难度,这需要政府的大力协助,建设“平衡新城市”。解决了水资源问题似乎就看到了希望:草场、绿洲全部都尽在眼前,一切都那么真实。防沙、固沙问题也得到改善,草场干枯也有了效果,这让新疆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开展经济循环

经济是基础,有了经济的发展才有一切的发展。经济可以使资源再生,而“资源再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循环资源就是把资源重复利用,那么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源头的污染,只有把最大的危险控制在源头,“将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6.提高人民意识

“环保靠大家”,只有将每个人的行动加在一起才能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新疆是风景如画,大家要好好爱护。政府可以以画报、电视广告等形式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新疆是大家的,我们应该把它当作自己家的小院子,时常清洁保护,让它时刻有迷人的景色,那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汗水不会白费,我们会看到回报,那时就是我们歌唱“我爱家园,我爱新疆”的时候,我们共同期待。

环境保护论文 篇十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农村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相当薄弱。假如我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环境意识,可理解成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理论、意志等观念形态之总和。文化素质与思想观念可谓是决定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上较为滞后,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有限,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当淡薄。对于众多农村群众而言,环保还是一个人们并不怎么熟悉的词汇,而环境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不是很显著。

(2)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市、县两级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负责的是辖区之中的环保工作,而乡镇一级政府则普遍设置了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机构,一般情况下只是由一位副乡长分管,另设一位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土与规划等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之后,很多地方名义上兼职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已经名存实亡,乡镇与村组的环境保护工作陷入到停顿之中,而各市(县、区)环境行政部门往往因为中心城区的环境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而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区上,因而也就缺乏足够多的精力来强化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从而让农村环境管理显得极其薄弱。同时,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也严重滞后,不仅农村地区乡镇的可支配收入相当有限,无法承担起治理环境需要的各类工作经费,而且本区域范围之内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一直都用于城区之中的大型公用设施以及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对于郊区生态环境治理往往只局限于城乡结合部环保项目建设上,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保投入就更少了。

(3)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之下,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影响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持续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资源集约循环这一生产方式能提升资源之利用率,切实降低废弃物所具有之排放量,进而形成生态环保的外在力量。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生产的作用与之截然不同,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进而加剧了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单一地追求农产品数量升值与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化肥用量正在不断增加,而化肥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还是农药生产与使用的大国,农药是导致面源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城市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以及市民生活之中所产生的废物往往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就排入到环境之中。当前,大量工艺十分陈旧、设备相当简陋、能耗比较高、污染又重的企业由于在城镇之中无法立足,这也导致了农村环境管理的力量极为薄弱,而乡镇企业又有很多属于重污染型企业。就企业自身状况而言,大多数企业并无专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同时,乡镇企业也未能形成规模化经济,难以承担污染治理的相应费用。同时,我国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一哄而上地进行大发展,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这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盲目性与随机性,展现出多、小、散等状况,因而在布局不尽合理,不利于对污染施行集中化治理。

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通过宣传教育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提升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是切实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之基础,同时也是判断我国农村社会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相当薄弱,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层面,也就是农村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当薄弱,乡镇和村级管理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当薄弱。为了转变其思想观念,提升农村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应当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要强化对乡镇管理者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上通过宣传教育,运用乡村法律大讲堂、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等多种方式方法,邀请环保部门以及普法机关送法下乡和送知识下乡,结合被动式学习与主动式学习,将单一强制性学习方法转换成为多种学习方法,让广大农村管理者能立足于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知识,实现有效转变思想认识和牢固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之目的。

(2)要明确创新对于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思想转变的作用,一定要以知识掌握为其基础,运用生态环保知识之普及,可实现人的思想意识之转变,并且最终切实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的形式太过简单,成效也不够显著,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环保知识宣传以及普及。可依据各地文化习惯与生产、生活特点,在全面实施宣传教育的基础之上,应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所有能够运用的媒体方式,全面运用声、光、画等多种方式,把生态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科普知识、戏曲、杂技表演等演艺活动加以结合,积极宣传农村环保知识以及政策法规,从而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观看中进行学习,在品味之中进行学习、在快乐之中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效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从而营造出人人都讲环保的良好环境,形成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极佳群众基础,并从长远的目标上形成农村生态环保之心理屏障。

(二)应用行政、经济及法律等手段创建农村环境监督机制

依据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始终坚持环保优先之原则来进行农村环境的综合性整治。应当以农村环境规划为其基础,全面吸收一些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之教训,全力抓住规划这一重点,将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之转变、乡镇布局与村庄建设规划的结合,制定完善环境规划,实施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工程。应当以农村小康环保计划为主要载体,从而建设一大批适合于各地新农村环保和建设的重要的示范性工程。应当以实施环境优美乡镇与村庄建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一大批具备良好基础、雄厚实力、生态环境良好的村镇能够先达到新农村保护之要求。应当采取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整体污染整治为主要方向,科学地划定禁养、限养以及养殖等各种区域,规模化养殖场一定要综合运用与处置畜禽的粪便,并且在土地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予以还田。一直以来,我国环境政策上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不够重视,因为政策上存在缺失,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中突出表现为城市中心主义之特点,目前污染防治的法律重在城市环境保护,具体适用于农村地区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法规建设,持续健全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工作体系。

(三)明确理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十分重要的职能之一,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重视,并且积极履行好自身职责。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在部分官员们的眼中始终是发展过程中的次要问题,为了政绩。一部分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GDP数字的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就会深受影响,以至于国家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1)各地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应当逐渐将工作的重心从城区拓展与延伸至郊区和乡镇。要把城市的近郊和偏离远乡镇等地区全面纳入到本地的环境保护规划范围之中,并且要确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措施和实施办法。要全面改革当前的环境管理方式,健全完善本市区域内的环境管理部门,可以设置直属的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对于外来污染企业则应当以环保"三同时"管理为基础,严格把握好审批关,切实防止出现污染的转移。

(2)应当在全面考虑理顺环境行政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加坚决地实施生态环境地方行政领导责任体系。要将生态环保列入到对本地区各乡镇领导实施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切实推动当地生态环保的关注程度,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作出极大的贡献,让辖区之中的生态环境在任期之中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或得到显著改善的行政领导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而对违反生态环保者则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的查处。

(3)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增加对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对于本区域之中的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治理,并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有鉴于此,更好地保护我国农村环境,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上面内容就是t7t8美文号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环境保护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6900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6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