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知识点优秀4篇(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知识点优秀4篇答案)

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知识点优秀4篇(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知识点优秀4篇答案)

更新时间:2023-02-16 07:51:37 点击: 来源:yutu

文言特殊句式 篇一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赤壁赋》特殊句式: 篇二

1、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2、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3、宾语前置: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4、状语后置: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

5、名作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7、使动用法:

正襟危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

8、判断句:

夫水,智者乐也。

文言特殊句式 篇三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人。”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者,……也”格式。“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刘备者,天下枭雄也。”(“者也”双用)

“刘备者,天下枭雄。”或“刘备,天下枭雄也。”(“者也”单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者也”合用)

2、“……是……”格式。“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如: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

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岳阳楼记》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

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刻舟求剑》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为方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受制于人。

2、“……见……”,“见……于……”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为……”“为所……”“为……所……”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项羽列传》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二)意念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而出现倒装现象。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一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也经常用主谓倒装句式。如:

太不聪明了,孩子!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可。疑问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例句:

子将安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非、弗、勿”或否定性无定代词“莫”。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你不想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与国也〉〉

以为天下莫己若者。〈〈秋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3、一般句式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中。如:〈〈论语〉〉

4、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用“之”“是”来提宾。如:

何陋之有?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其斯之谓与!

无乃尔是过欤!

(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子更流畅顺口。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译为……的)、“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文言特殊句式 篇四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④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4篇《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2724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2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