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杨玉环野史优秀8篇(杨玉环野史优秀8篇文章)

杨玉环野史优秀8篇(杨玉环野史优秀8篇文章)

更新时间:2023-02-15 08:33:22 点击: 来源:yutu

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下面是整理的8篇《杨玉环野史》,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霓裳羽衣曲》 篇一

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作指导。对于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精通音律的杨玉环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 篇二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她本来是玄宗第18子寿王的王妃,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 ——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 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庆)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所以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西永乐的,莫衷一是。就我看到的《唐国史补》有言: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杨贵妃故乡 篇三

杨贵妃故乡有三个说法,一说广西容县,一说陕西华阴,还有一说山西蒲州。据元、清版本《容县志》记载:“世传唐太真故里,有井曰杨妃井,久已湮塞,乡人为立杨妃庙焉。”这就是杨妃庙的由来,它曾被摧毁,只余下一个遗址,后来又多次得到修复,而来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杨贵妃是不是容县人,历来就是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录了杨玉环传奇的一生。碑文是与杨贵妃同生长在唐朝天宝年间(约公元 734年-755年)的四门助教(四门指四门大学,是唐朝最高学府太学的组成部分,四门助教相当于今天北京大学的教授)许子真撰写的,曾经立于容城东一百二十步,并收录于皇家编写的《永乐大典》、《全唐文》等史书。《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记载有“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 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这是当前史学家能够找到的最贴近杨玉环时代的人所写的官方文章了。因为唐朝的容州是岭南的大州,管辖包括今天原越南、海南、广东一部分在内的十四个州六十多个县。而今天的容县在当时称为“普宁县”,所以这个碑名叫“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尽管关于杨贵妃的生地全国有多种版本,但最能让人信服的目前还是这个《全唐文》里的杨妃碑记。此外,杨贵妃的一个食性爱好——好食荔枝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一个人去家乡千里万里仍想着“八百里加急”送来荔枝,这自然是小时候就养成的嗜好了。而在当时的气候环境,四川和西安显然是不可能长有荔枝的。

杨玉环的故事 篇四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入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杨贵妃下落之谜 篇五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 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杨贵妃则逃往日本的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替身是个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籍贯是不足为奇的。第一籍贯是生父杨 维祖籍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第二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籍;第三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琰,杨琰祖籍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这一考古新发现,还从另一侧面,支持了日本山口县油谷町的二尊院内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到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由于高力士与杨玉环是老乡,加之在宫中接触较密切,深知杨玉环身世,因此高力士曾断言“贵妃诚无罪”,陈玄礼与高力士协助杨玉环出逃的唯一安全可靠的线路就是,南逃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至海外。

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的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

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扩建的白居易《长恨歌》画廊和“安史之乱”展馆正在加紧建设。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前期扩建的陵园之中。

说来也奇,日本也有两座杨贵妃墓,京都等古城还有她的塑像。历史上的杨贵妃自缢死于马嵬坡,日本何来贵妃墓一直是个迷。但国内学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说:“杨贵妃辗转到日本定居。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一文中考证说,杨贵妃逃脱马嵬坡后得到唐代舞女和乐师的帮助,辗转到扬州,在那里不仅见到乐其兄杨国忠、长子杨暄之妾及其幼子,还见到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协助下,杨贵妃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时间为公元 757年。到日本后杨贵妃受到天皇孝谦的热诚接待。后来,杨贵妃以她的智谋帮助孝谦挫败了一次宫廷政变,从此在日本名声大震,获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妇女的好感。至今还有日本妇女说她是杨贵妃的后代。一些日本妇女到马嵬坡访问时,总喜欢装一袋白色的“贵妃土”带回去。而当地人传说贵妃洁白的皮肤把周围的土染白了,妇女取“贵妃土”搽脸美容,坟土因此变少,后来不得不砌砖盖顶和围边。

《诗海沉帆》杨贵妃马嵬后历史的研究成果

《诗海沉帆》——内容提要:

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素以难解多伪作而著称,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困惑。本书从研究李白两首最著名的词──《菩萨蛮》和《忆秦娥》入手,逐步揭开了笼罩在李白作品上的层层迷雾,并由此解决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疑案:

一。在李太白的诗词中,隐藏了一大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作品,其中有很多是他们马嵬坡事变之后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指:

1、李白的大部分词作;

2、《宫中行乐词》、《寄远》、《长相思》等。

二。揭开了白居易、陈鸿的《长恨歌、传》,李商隐的《马嵬·海上徒闻更九州》的本事之谜。他们并不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添枝加叶,而是确有所据的。

三。揭开了李商隐《无题》诗的本事之谜,其相当一部份是以李、杨马嵬后的爱情悲剧为“本事”的。初步证明与此有关的有《锦瑟》、《碧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作品。

四。揭开了杨贵妃马嵬后的生死之谜,其要点是:

1、杨贵妃确实未死于马嵬事变,她被宫人救起后,带领着她们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流亡,并于乾元元年与唐玄宗接通了联系。

2、唐玄宗和杨贵妃于乾元二年七月在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有过一次秘密会见,并在那里发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

3、汉江岛相会引发了当年八月的襄阳康楚元叛乱,为此太真决意流亡日本。唐玄宗委派日本客卿晁衡(阿倍仲麻吕)以出任安南都护为由掩护太真出亡。晁衡与日本遣唐使合作,使太真于上元元年三月东渡日本。

4、太真的出亡行动引发了上元元年四月的襄阳张维谨叛乱,唐玄宗等人的秘密活动终于败露,于是导致了上元元年七月的西苑宫变,肃宗把玄宗关入西宫,高力士、陈玄礼、韦伦等人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5、唐肃宗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后十分后悔,他向父亲认了错,并派人去日本接杨妃回国。但杨妃不愿回国,终于铸成了千古长恨。

此项发现将使中国文学史和唐代历史面临重大改写。

【唐玄宗后宫之争:杨贵妃VS梅妃】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秀,能诗能文,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

多才多艺的江采苹,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萧淑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萧淑妃情有独钟。萧淑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有个叫高力士的近侍宦官,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苹,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苹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苹一人。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这样,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铁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据说接了三次才接回来。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10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1000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杨玉环的故事 篇六

某年的五月五日唐玄宗在兴庆池避暑,与杨贵妃白昼睡在水殿中。宫嫔都凭栏倚槛,争着看雌雄二只鸳鸯在水中游戏。唐玄宗正拥抱贵妃在绡帐内睡觉,他睁开睡眼对众宫嫔说:“你们爱水中的鸳鸯,怎么比得上我被底的鸳鸳。”

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数千叶白莲花盛开,唐玄宗与贵戚在一边饮宴观赏。左右都叹羡不已。唐玄宗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怎么比得上我的解语花?”

到了冬至日下大雪,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中午纷纷扬扬的大雪停了,因天气寒冷所结的冰溜都形成条状。杨贵妃命侍儿敲下两条冰溜看着玩。唐玄宗晚朝视政回来问贵妃说:“你玩的是什么东西?”妃子笑而答曰:“所玩的是冰筷子。”唐玄宗对左右侍从说:“妃子天性聪慧,这个比喻得好。”

杨贵妃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宠爱绝不仅仅是容貌长得美丽,关键是有效地揣摩了唐玄宗的心理,而这也是后宫许多姿色艳丽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一天唐玄宗与亲王下棋,并令贺怀智独奏琵琶,杨贵妃站在棋局前观看。唐玄宗眼看就要输棋了,杨贵妃将怀里的猫扔在棋盘上,扰乱了棋局以乱其输赢,唐玄宗因此十分高兴。

华清宫中除了供奉专门的温泉用以供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以外,还有温泉十六处供其它嫔妃沐浴。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那个浴池铺着文瑶密石,池中间有玉莲温泉涌出来。杨贵妃用锦绣缝成鸳鸯浮在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驾着小舟戏玩于其间。宫中沐浴完毕以后退水顺金沟流出宫外,其中漂浮的珠缨宝络流出街渠,守候在那里的贫民每天都有所收获。

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夜与杨贵妃临大液池,凭栏望月而不尽意,玄宗敕令左右说:“在池的西岸另筑一座百尺高台,朕与妃子来年再来望月。”后来经过安禄山反叛,这座百尺高台也不再建造了,只剩下基址而已。

唐玄宗爱好音乐,杨贵妃恰恰对音律十分在行。对此曾有这样两个玄乎的'故事。其一是唐玄宗曾梦见十位仙子驾着云从天上下来,她们手中各执乐器悬空而奏。曲度清越不是人间的凡音,其中有一个仙人说:“这是神仙《紫云回》,现在传授给陛下,可为正始之音。”唐玄宗醒来后余响仿佛还在。第二天命杨贵妃用玉笛演奏,一丝也不差。还有一次唐玄宗在东都白天梦见一个容貌艳异的女子,梳着交心髻,大袖宽衣拜倒在床前。唐玄宗问:“你是谁?”那个女子说:“妾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龙女,卫宫护驾妾也有功,唐玄宗陛下洞晓钧天之音,请赐给小女子一支曲。”于是唐玄宗在梦中为龙女鼓胡琴,名字叫做《凌波曲》。等到唐玄宗醒来后还记得曲子,于是在凌波宫临池弹奏这首《凌波曲》,一瞬间池中的波涛涌起,接着有神女出现在池水中,正是梦中所见的龙女。

开元年间宦官白秀贞从蜀地回来,献给唐玄宗一把琵琶。琵琶槽是些逻檀木制成,温润如玉,光亮可鉴,有金丝红纹形成的两只凤凰,弦是未呵弥罗国永泰元年所进贡的渌水蚕丝制成,光莹如串起来的珠子瑟瑟作响。杨贵妃抱着这柄琵琶在梨园弹奏,凄清的音韵飘向云外。而诸王公主自虢国夫人以下都自称为贵妃琵琶弟子,每次听完曲子便进献给杨贵妃许多珍奇的礼物。妃子是日问阿蛮曰:“你贫穷没有可以献给师长的东西,还是我给你礼物吧。”说着命侍儿红桃娘取红粟玉臂环赐给谢阿蛮。

还是在天宝年间,唐玄宗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都住在宜春北院,唐玄宗一向精通音律,当时著名的乐师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等。安禄山自范阳来朝入觐,献了几百支白玉箫,都陈列在梨园。从里面传出来的音响凡间是没有听过的。

杨贵妃擅长曲艺,曲艺中最善于击磬,泠泠然多有新声。太常梨园的乐师也不能做到。唐玄宗命人采蓝田美玉雕琢为磬,上面装饰着流苏之类,以金钿珠翠珍怪的东西杂饰。又铸了两座金狮子,各重二百余斤。其它彩绘绮丽,制作精妙的东西一时无比。等到安史之乱平息后回到长安,只有玉磬还在。唐玄宗看着玉磬心里十分凄然,不忍放置在床前,令载送到大常寺收藏。

唐玄宗出游必定与杨贵妃同行,乘马的时候有宦官高力士在一边执辔持鞭。宫中专门为杨贵妃刺绣织锦的超过了一百多人,每日为生日及节庆不停雕楼器物的又有好几百人。唐玄宗命杨益去岭南索求新奇的宝物进奉给贵妃。

有一年的上元节,杨氏五宅夜里在长安游逛,与广宁公主的骑从争出西市门。杨氏的奴仆仗势挥鞭误打住了公主的衣服,公主掉落在马下。驸马郑昌裔急忙去扶公主,被杨氏奴仆的鞭子抽在脸上。广宁公主流泪告诉了唐玄宗,不料玄宗只令杀杨家奴仆一人,驸马郑昌裔被免官,不许朝谒。于是杨家更加专横,出入禁门没人敢问,京师的长吏都为之侧目。因此当时长安有歌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唐玄宗在勤政楼大张声乐。教坊舞妓王大娘善于戴百尺竿的杂技,竿上做了一座木山,形状像神话中的瀛州、方丈,让一个小儿持节出入在竹竿上的木山里,而王大娘顶着竹竿舞蹈不辍。年仅十岁的神童刘晏惠悟过人,唐玄宗召他上楼坐在杨贵妃的膝上,杨贵妃为他施粉黛戴巾栉,并令他咏王大娘的竹竿,刘晏应声说:“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唐玄宗与杨贵妃及嫔御都欢笑了好半天,声音传到了宫外。

先前开元年间宫禁中种着红、紫、浅红、通白颜色不同的名贵木芍药,就是今天的牡丹花。玄宗移植到兴庆池东沉香亭的前边,等到木芍药盛开的时候,玄宗诏选梨园弟子演奏十六种乐曲,名乐师李龟年在歌坛久负盛名,他手捧檀板正要唱歌。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可以再唱旧乐词?”接着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写了《清平乐词》三篇。这三首著名的词表面上写牡丹,其实写的是杨贵妃的天资绝色。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于是李龟年捧词唱歌,梨园弟子按调抚丝竹,杨贵妃手持玻璃七宝杯,杯里面盛满了西凉州出产的葡萄美酒,笑着接受了李白的恭维。玄宗调紫玉笛按声倚曲。每当曲子演奏一遍将换的时候,他便拖长了声调来讨杨贵妃的欢心。但是高力士以为李白脱靴为耻,过了几天杨贵妃重吟李白写的词,高力士诋毁李白说:“老奴还以为妃子听了李白的词怨入骨髓,却不料像这样拳拳珍爱。”杨贵妃大惊问:“李学士的词怎么了?”高力士说:“以汉朝的赵飞燕比喻妃子,太过分了。”杨贵妃由此而嫉恨李白。唐玄宗曾经三次想重用李白,因为杨贵妃的缘故而罢手。可以说李白的诗词耽误了他的前程,如果前程二字单指做官为宦的话。

唐玄宗在百花院便殿浏览《汉成帝内传》,当时杨贵妃迟来了一会,她边用手整上衣领边问:“看的是什么书?”唐玄宗笑着说:“你不要问了,知道了又责怪我。”杨贵妃抢过书一看写的是“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宝避风台,间以诸香,安于上,恐其四肢不禁”等等的汉宫赵飞燕的艳史。唐玄宗又说:“你能被风吹走么?”大概是因为杨贵妃肥硕,所以与她开玩笑。杨贵妃说:“《霓裳羽衣》一曲可以弥补。”唐玄宗说:“我记得有一架屏风,假如在的话赐给你。”这架屏风叫做“虹霓屏”,雕刻着前代美女的形貌,长三寸左右。屏风上绘制的宝器衣服都是用珍宝镶嵌而成。质地是水晶,以玳瑁水犀为押,珍珠为缨络。虹霓屏是隋文帝所造,当时赐给了文成公主。贞观初灭了北胡以后,与隋炀帝的萧后一同回归中国,称得上天下最珍奇的东西。

杨贵妃将屏风带到了娘家,杨国忠中午在楼上休息,看见了屏风。他刚刚睡下,就见屏风上的美女依次走下来,向杨国忠各报自己的名号,杨国忠虽然睁开眼睛历历可见,但是身体不能动,口里不能发声。这些美女环坐在杨国忠的周围,不久另十多个腰肢纤细的歌妓走过来说:“外面是楚章华的踏谣娘。”(“踏谣娘”是当时最成功的歌舞表演剧目,崔令钦的《教坊记》对此有记载。一说是北齐酒鬼苏郎中的妻子,一说是隋末河内一个丑酒徒的妻子。)这些歌妓手臂挽在一起唱歌:“三朵芙蓉是我流,大杨造得小杨收。”又有二三歌妓说:“怎么是楚宫的弓腰。你难道没看过《楚辞别序》上写着:‘绰约花态,弓身玉肌?’”接着也表演了一番。然后所有这些从屏风上走下来的美女又都一个个飞上了屏风。

杨国忠这才可以动弹,他十分恐惧,连跑带爬滚下楼去,令人将楼锁起来。杨贵妃知道了这件事也不敢再要这架屏风。安禄山乱后,这架虹霓屏沦落到了在宰相元载的家里,以后的下落就不知道了。

开元末年,江陵地方进贡乳柑橘,唐玄宗以十枚柑橘种在蓬莱宫,到了天宝十年的九月秋天结实。他将乳柑橘赐给宰臣,并说:“朕以前在宫内种的柑橘现在结了一百五十余颗果实,与江南及蜀道所进贡的没有差别,只是味道好像不太一样。”其中有两个柑结成了合欢果,唐玄宗与杨贵妃互相持玩。唐玄宗说:“此果好像知道人意,朕与卿本来同一身体,所以叫合欢。”于是拥抱杨贵妃一起坐下吃了这枚合欢果。

广南地区进贡一只会说人话的白色鹦鹉,称为“雪衣女”,一天飞上杨贵妃的镜台自言自语说:“雪衣女昨夜梦见被鸷乌所搏。”唐玄宗令杨贵妃教给雪衣女念《多心经》。白鹦鹉将这篇佛经记诵精熟。后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别殿游玩,将雪衣女放置在步辇竿上一同去。忽然一头鹰从天而至,将雪衣女杀死。唐玄宗与杨贵妃叹息了很久,将鹦鹉的尸体埋在苑中,称为鹦鹉冢。

交趾进贡五十枚龙脑香,形状像蝉蚕,波斯人说老龙脑树节才有这种东西。禁中称为“瑞龙脑”,唐玄宗赐给杨贵妃十枚。杨贵妃私下派遣明驼使(明驼使就是腹下有毛,夜里能明,日驰五百里的骆驼?持三枚瑞龙脑送给安禄山。杨贵妃又送安禄山金平脱装具、玉盒、金平脱铁面碗等等珍贵的东西。杨贵妃给安禄山送完东西还不让唐玄宗知道,可见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私情不同一般。

杨贵妃与含羞草 篇七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谈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人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含羞草的叶栖基部,

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杨玉环的故事 篇八

姓名由来

杨玉环名字《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有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杨贵妃的“玉奴”、“玉娘”、“玉环”这三个名字是真实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环三个字的用语都是不同时期对杨贵妃名字的一种衬托。玉奴,是她儿时的爱称;玉娘,是她册封前的尊称;玉环则是她册封贵妃、身体发福后人们对她的戏称。杨贵妃的真实姓名应该叫做“杨玉”。

玉环羞花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淡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 含羞草的叶栖基部,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妃子一笑

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致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那位万人之上的大唐皇帝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总要委派专人通过每五里、十里的驿站从四川(有的说从广东、福建)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宫中的享受又是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宝越要进贡,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让唐玄宗封为宫廷御酒,其酿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独厚的四川兴农酿酒之地利优势,酿出来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荔枝时是怎样的一番动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与其对饮,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当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从此便有这历史上这著名的一笑。“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那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美酒,也取名为:露浓笑。

贵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醉后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杨玉环野史》,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的价值所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xindetihui/601525.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xindetihui/60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