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诗歌大全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阅读答案与赏析-王珪,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阅读答案与赏析-王珪,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更新时间:2022-12-28 18:14:01 点击: 来源:yutu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王珪
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匹马不嘶榆塞①外,长城自②起玉关头。
君王别绘凌烟阁③,将帅今轻定远侯④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凉州。
[注]①榆塞,塞名。此处用为边塞通称。②自,一作“乍”。③凌烟阁: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高阁,绘有功臣图像。④定远侯:班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没有描写战斗经过,而侧重歌颂战争的胜利和它的重大意义,语言豪迈,意气高昂。
B.首联“神兵”与“妖氛”对举,爱憎分明;“十万”与“一夕”对照,突出宋军的强悍和攻势的凌厉。
C.颔联上句说边境上敌军一匹战马都不敢嘶鸣,表现了我军的震慑力;下句侧面展现我军的胜利。
D.尾联意思是宋朝的部队乘胜进军,已经攻取了凉州,鼓励将士们再接再厉,勇往直前,继续收复失地。
(2)本诗颈联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D.对尾联下句意思的理解不准确。“红旗行去取凉州”意谓“军队将要去攻取凉州”。句中“行”是“行将、将要”的意思。
(2)①颈联意思是说:君王应该造凌烟阁,绘上取得大捷的宋将图像以资表彰;如今的一些宋将轻视战功,对边事简直掉以轻心。②由衷赞扬取得米脂川大捷的种谔卫国建功的担当、勇毅。③委婉批评时下朝廷不重视奖励有功的将领,致使边防废弛。

【解答】
(2)题干设两问,第一问解释颈联诗句含意,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颈联用典,表意含蓄蕴藉。上下句分别用了“凌烟阁”“定远侯”的典故。上句是 说宋朝皇帝应该另外造凌烟阁,绘上取得大捷的宋将图像以记功嘉奖;下句是说今天宋将轻视立功封侯,对边事简直掉以轻心。颈联上下两句其实是因果倒装:由于北宋朝廷一向忽视边防,将帅轻视战功,无力防御侵略,所以诗人讽谏皇帝应该对克敌制胜的良将予以表彰鼓励。因此,颈联包含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取得大捷的良将种谔的担当、勇毅的赞美;二是对当朝不重视奖励将功,致使边防废弛的时弊的讽谏。


赏析:
这首诗全围绕着对种谔的赞誉来写。
首二句写种谔用兵有方,战果辉煌。“神兵十万忽乘秋”句起得突然,显出了战斗的突然性。尤其一个“忽”字写出了“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的态势。“忽乘秋”即谓突然乘秋天这一最好的季节向西夏发起了进攻。据《续资治通鉴》载,战事发生在九月二十八日。第二句写取胜的迅速,使西北大漠的敌军一下子收敛了自己的气焰。
三四句谓经这一仗震慑了北方的辽、夏二邦。山海关古称榆关,“匹马不嘶榆塞外”言自此往东直到山海关,数千里边防线上,连一匹敌军的战马都不敢嘶鸣。榆关一带时属辽国,这句是以马写人,谓这一仗不惟震慑了西夏,亦且震慑了辽国。“玉关”即玉门关,古代西北军事重镇,在长城西部尽头,今称长城西起嘉峪关,其实嘉峪关至明洪武时始建,宋时尚无此关。“长城自起玉关头”谓米脂川战斗的胜利迫使西夏退至塞外,从陕北到长城西部尽头全部打通。
五六句写君臣对种谔的赞赏。凌烟阁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内藏功臣画像。历来将相皆以能入凌烟阁为殊荣。第五句,君王将因而重绘凌烟阁画像,意谓种谔将入凌烟,跻身有宋以来名臣之列,这是写君王对种谔的器重。汉代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将帅今轻定远侯”以班超反衬种谔,表现军中对种谔极高的赞誉。
结尾二句预祝种谔今后取得更大的胜利。“凉州”在今甘肃武威一带,是古来战略要地,中唐以来被外族占据,至此已三百余年。其实当时宋军的目标是北上灵州,为此兵分五路,种谔所部乃其中之一路。这次收复米脂川就是收复灵州这一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诗中不言取灵州而说“取凉州”,意谓不仅要夺回为西夏占据的地盘,还要收复那些久已经沦入外族统治的汉唐故地。北宋积弱不振,这首诗中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情绪,就因为种谔在当时算得上是一员难得的将才,米脂川大捷算得上是一场难得的胜利。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shige/45088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shige/45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