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自梳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自梳) (旧社会自梳女是什么意思)

自梳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自梳) (旧社会自梳女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4-22 00:49:59 点击: 来源:yutu

自梳女也称妈姐或姑婆,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礼法严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这就是自梳女的雏形。

什么是自梳女?

清末明初伴随蚕丝工业在广东南番顺地区兴起!大批经济独立的丝厂女工梳起长辫子。

集体对抗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终身未嫁!被称为自梳女!有学者认为!“自梳”是中国女性独立意识的第1次集体觉醒!

可以说是中国社会最早出现的“剩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剩女。剩女一词最早流传于网络。2007年被教育部定义为汉语新词!

社会在变现在的剩女可不是有些男士同胞想娶就能娶的!也预示着女性越来越独立,能撑起半边天的时代来临!

为什么要自梳

她们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行易辫而髻,以示独身终老,经过这种仪式的女性被称为“自梳女”。

由于蚕丝业及其它手工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些习俗在封建礼法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她们堪称中国女权主义者的先声。

“自梳女”油画。网络图

“自梳”需要举行特定仪式。首先由族人择吉日,请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自梳”日渐衰落。

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年轻女性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听说下南洋打工收入不薄,就结伴而行。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谈婚论嫁。

到五六十岁时,便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可成为自梳女。

步履蹒跚。网络图

自梳女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宗族所不容,被“浸猪笼”溺死。死后父母也不能去收尸葬殓,只由她的自梳女姐妹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如果没有姐妹,就被抛入河中放任自流。

自梳女自梳后,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平时可继续居住母家,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自梳女死后,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

年轻时的模样。网络图

由于很多自梳女害怕死后太清苦,就选择了“守墓清”,或者“当尸首”。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

“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

自梳女。网络图

据了解,现在大多数自梳女都已七老八十了,最小的也六十多岁,可能是最后一批自梳女了。她们都渴望交流和关注,她们不忌违自己的过去,还会对你敞开心绯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