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的历史渊源)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出现的历史渊源)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

更新时间:2023-04-28 02:44:02 点击: 来源:yutu

中共三大参会者一致认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十分弱小,无法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必须和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联合,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共三大,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新三民主义

1922年12月20日,苏联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成立之初,内外交困,西方欧美列强视苏联为洪水猛兽,对苏联进行封锁和围堵。

苏联在边境屯集重兵的同时,也开始向外输出革命。

近邻中国,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苏联希望中国能够成为苏联抵挡欧美列强封锁、围堵的屏障。

苏联首先找到了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结果北洋政府背后有欧美列强支持,根本就看不上刚刚成立、满目疮痍的苏联。

之后,苏联就找到身在广东、拥有崇高声望的孙中山。

当时,孙中山内心十分苦闷,数十年奔波、革命,却一事无成,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却无能为力,毫无办法。

孙中山十分愿意和苏联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驱逐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再造中华”,这是苏联和孙中山的共同目标。

二、唤醒民众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张太雷、项英等4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参加。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国共合作。

参会者一致认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十分弱小,无法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必须和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联合,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苏联为孙中山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武器装备,并帮助建立了黄埔军校,为孙中山培养军官、训练军队。

黄埔军校,成为国民党、共产党共同的军官的摇篮。

在黄埔军校里,苏联顾问对孙中山说道:“古代训练一名弓箭手至少需要3年,而现在培养一名黄埔军官,只需要6个月,训练一名合格的士兵,只需要3个月。

将普通民众训练成士兵、军官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因此,谁能唤醒民众,谁能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北洋军阀视民众为牛羊,随意欺凌,大肆搜刮,他们是得不到民众支持的,而我们必须唤醒民众,发动民众,让民众成为中国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

1924年5月5日,黄埔一期新生陆续入校,进行入伍训练。

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东征军,成为第一次东征广州军阀陈炯明的主力。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

逝世前夕,孙中山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说道:“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发出号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的病逝,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

1925年10月,黄埔军校师生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平定。

广州,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也成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坚固的后方基地。

三、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

北伐军势如破竹,短短三个月,就击溃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主力,并于10月10日攻占武昌城。

在战斗中,共产党员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战功卓著,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称之为“铁军”。

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

在攻占武昌时,曹渊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壮烈牺牲。

11月,北伐军一举歼灭军阀孙传芳的军队主力,攻占九江、南昌。

福建、浙江等省相继脱离军阀控制,倒向革命。

为了配合北伐,中国共产党组织了上海工人纠察队,攻占了上海,并缴获枪4000余支。

随着上海被攻占,长江以南地区几乎都被北伐军所占领,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中国西北地区,随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

北伐胜利,大局已定。

四、矛盾激化

随着北伐革命的节节胜利,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却和中国共产党的矛盾日益激化。

蒋介石身为北伐军总司令,手握重兵,他想对中国共产党举起屠刀,但是他离不开苏联提供的金钱、武器、粮草。

而要想实现“驱逐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国,再造中华”的政治目标,就不得不依靠苏联,不得不依靠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蒋介石率领北伐军进入上海。

北伐的胜利,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军队的一溃千里,让吴佩孚、孙传芳背后支持的欧美等西方列强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他们不愿意放弃在中国的巨大的利益,他们决定寻找新的代理人。

他们相中了蒋介石。

在上海,欧美列强向蒋介石许诺道:只要蒋介石公开反对苏联,屠杀共产党,镇压工农,他们就愿意为蒋介石继续北伐提供金钱、武器和粮草。

蒋介石被说动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

蒋介石的举动,让全国皆惊。

国民党左派和民主党派人士批评蒋介石道:“打天下,是和中国共产党一起打的,如今北伐即将胜利了,却对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屠刀,蒋介石怎能如此无耻?如此背信弃义?”

中国共产党则痛骂蒋介石道:“背叛革命,背弃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人人得而诛之。”

五、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率领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成功。

国民党军对南昌起义军进行了围剿。

国共双方都是黄埔军校教官指挥着黄埔学生在拼杀。

打扫战场时,刚刚拼命厮杀的国共双方的士兵都哭了。

一名南昌起义士兵大声地向自己的教官哭诉道:“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蒋介石要背叛革命?为什么国民党要屠杀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些曾经的同学,曾经的战友自相残杀?”

教官面露悲戚地说道:“共产党代表的是工人、农民的利益,国民党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

而工人、农民和大资产阶级、大地主是完全对立的。

这就如同一对理想、信念、三观完全不同的恋人,因为种种原因,被人为地撮合在了一起,那么他们怎么可能会幸福?怎么可能会长久呢?

共产党和国民党分道扬镳是必然的,国共双方各自控制的军队兵戎相见,也是必然的。”

六、兄弟分家

1931年4月24日,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后叛变,成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随着一个又一个人名,从顾顺章口中吐出。

整个国民党情报部门都震惊了。

中国共产党党员遍布了国民党几乎所有要害部门。

众多国民党官员,不但自己信赖的、得力下属是共产党员,而且自己尊敬的、每天聆听自己汇报的上级领导也是共产党员。

中统,是国民党的情报部门。

不但电讯处、译电处有共产党员,就连中统局长徐恩曾身边也遍布了共产党员。

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是共产党员,徐恩曾最倚重的两名得力下属李克农、胡底也是共产党员。

李克农在潜伏期间,不但拿到中统日常使用的密码本,而且拿到了仅限于国民党高层联系的密码本。

负责侦办顾顺章案的国民党情报官员,大声咆哮道:“中统,这是我们国民党的情报部门?还是共产党的情报部门?到处都是共产党,我们国民党的情报部门,我们国民党,在中共眼里,还有秘密吗?”

他的下属私下对他说道:“有一对亲兄弟,性格不合,老爷子(孙中山)在的时候,两兄弟还能和平相处,如今老爷子不在了,亲兄弟闹分家。

骤然分家,谁能分得清谁是谁的?还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日局面,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啊。”

七、大闹司令部

1935年1月,红十军军团长刘畴西和方志敏一起被捕。

国民党对刘畴西进行了多次劝降,但都被刘畴西严词拒绝。

蒋介石下令对刘畴西枪决。

刘畴西是黄埔一期生,而枪决刘畴西的军官则是他的黄埔同学——俞济时。

当衣衫褴褛、冻得浑身发抖、带着手铐脚镣的刘畴西被带到身穿将军大氅、烤着炭火的俞济时面前时,俞济时连寒暄都没有,直接挥挥手,让士兵把刘畴西带出去枪决了。

同为黄埔一期生的黄维知道了这件事,直接闯入俞济时的司令部,一脚踹开司令部的大门,大声质问俞济时道:“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刘畴西?”

俞济时一时语塞。

黄维痛骂俞济时道:“主义是主义,同学是同学。天那么冷,即使要枪毙他,给他打开镣铐,穿件棉衣,让他吃顿饱饭,你总可以做到吧?一点儿同学之情,都不念,你的心怎么那么狠?”

八、郭汝瑰

虽然经过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和顾顺章叛变对党组织的破坏,大批共产党员身份暴露,惨遭抓捕杀害,但仍然有一大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隐藏了身份,潜伏了下来。

1948年11月5日,时任国民党参谋总长的顾祝同,带着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前往徐州,召开国民党军事高层会议,意欲发起淮海战役。

这次会议的等级,是绝密的,但是郭汝瑰,早在1928年时,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一名秘密党员。

因此,这次国民党的绝密会议,因为郭汝瑰的存在,就相当于是和中共一起开的。

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为淮海战役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制定后,顾祝同询问众人意见。

国民党高层都表示作战计划挺好的,十分完美。

郭汝瑰也代表中共表示,计划挺好的,应该按计划去实施。

会后,在国民党高层还未将作战计划告知国民党各级军长、师长的时候,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的作战计划,就被郭汝瑰发往了西柏坡,放到了毛主席的书案上。

后经毛主席同意,又分别转发给了前线指挥作战的中原野战军的刘伯承、邓小平和华东野战军粟裕。

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

这一仗,国民党打得十分憋屈,整整八十万国民党精锐却被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加起来不过六十万的军队,打得频频败退,毫无招架之功。

最终,淮海战役以国民党军的几乎全军覆没,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九、廖运周

1948年11月25日,黄维第12兵团12万人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合围在了双堆集(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东南部)地区。

当时,包围圈还未完全形成。

黄维决定组织突围。

第110师师长廖运周自告奋勇道:“如果司令官信得过我,我愿率110师为开路先锋,率先突围,为部队打开通道。”

黄维非常高兴,夸赞廖运周道:“患难见真情,危难时刻,还得依靠咱们这帮老弟兄。你部率先突围,必然遭受共军猛烈围攻,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提,我会全力满足你的。”

11月27日早6时,廖运周按照计划,率部突围。

一阵枪炮声后,廖运周和110师消失了。

黄维感到很诧异,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而解放军则为110师举行了起义成功欢迎仪式。

廖运周笑着说道:“我不是起义,而是归队。我是1927年的中共秘密党员。110师的部队骨干,都是我这些年发展的秘密党员,110师,这是一支咱们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军队。”

廖运周部的归队,延缓了黄维部的突围计划,为我军全歼黄维第12兵团,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人民怀抱

随着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大批国民党军官被俘,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这些国民党军官中,很多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他们深受蒋介石的毒害,誓死效忠蒋介石,多次出现自杀倾向。

黄埔一期生、华北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被俘后,常常趁着看守不注意,捡起石头就往自己头上砸。

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带着张治中等黄埔军校的教官,前去探视。

周总理对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深情地说道:“你们中很多人都是我们的学生,你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是有责任的。

我们希望你们不要再做傻事,好好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到正确的路上来,早日回到人民的怀抱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