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专业素质的定义以及拓展

专业素质的定义以及拓展

更新时间:2022-04-02 16:52:52 点击: 来源:yutu

  专业素质的定义,由两个方面组成,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下面小编将收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做一下拓展。

  定义1:专业素质的定义以及拓展

  所谓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实践方面的素质.所谓业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

  源自: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音乐教育》 2002年 宁伟杰

  定义2:

  其中专业素质是指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掌握外贸进出口各项基础知识并能实际运用、熟悉国际经贸地理及有关装运情况、了解各相关法律和惯例等

  源自: 单证诈骗及其预防 《决策借鉴》 2000年 王国安,王叶

  来源文章摘要:简介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单证诈骗问题 ,列举了单证诈骗的 7种类型 ,并分别用案例说明了其危害性

  ,进而分析了单证诈骗的原因 ,最后就如何预防单证诈骗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定义3:

  所谓基本素质是指一个人为了顺利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殊品质.也称为专业素质.例如对音乐的音色、音高、音质的辨别能力以及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是作为歌唱家必备的基本条件

  源自: 中小学生的基础素质及其培养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0年

  朱晓林,李庆杰,胡亚民,陈发坤,刘忠德,侯庆国

  定义4:

  所谓专业素质是指音乐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由不同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决定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专业素质上必须体现兼工多样的特点

  源自: 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基础素质探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李首明

  定义5:

  专业素质是指设计行为(手绘设计、电脑设计)、观察、审美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素养.这一创意基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将不相关的主题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以得到全新的设计结果

  源自: 设计人员现状的理性思考 《装饰》 2005年 黄丹,王美艳

  来源文章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世纪的设计人员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是甘愿为“匠”被淘汰出局,还是努力成“师”,自如地应对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应是当前设计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定义6:

  专业素质首先是指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知识掌握状况.其次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源自: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 夏英男

  来源文章摘要:充分认识、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 ,是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要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统一起来

  ,加快高教体制改革步伐 ,做好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工作

  定义7:

  专业素质主要的是指有丰富的知识.班主任首先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富有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源自: 班主任如何应对素质教育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 杨爱青

  定义8:

  专业素质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

  源自: 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江苏高教》 2004年 张庆奎,周春燕

  来源文章摘要:当前 ,实施素质教育是各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素质要求分析和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明确四大观念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构建大学人文精神

  ;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办法 ;培养基于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

  定义9:

  专业素质是指要能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身心素质不光指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面对挫折、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从素质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部分

  源自: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博士素质建构浅析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杨建宇,胥留德,秦德先

  来源文章摘要:博士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博士研究生的素质建构应注重培养教育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博士素质建构的途径为提高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综合素质。

  定义10:

  专业素质主要是指系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根底,精深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逐渐得到提高,尽快担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源自: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刍议 《教书育人》 2000年 刘雅珍,王君玲,梁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