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更新时间:2022-04-02 16:54:44 点击: 来源:yutu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荆轲刺秦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荆轲刺秦王知识

一、通假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 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

3.函封之: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向上

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

B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

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

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

C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

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

D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以......为迟

2.群臣怪之 : 以......为怪

四、文言句式:

A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B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C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 介宾短语后置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

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实在,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7.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8.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以”的用法(部分)。

(1)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等。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3)表目的,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4)同“已”,相当于“已经”。

(5)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办法,有机会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因为

3.丹不忍以己之私: 因为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而,来

5.使工以药淬之: 用

6.日以尽矣:已

7.皆白衣冠以送之:而,来

8.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而,来

9.使使以闻大王: 而,来

10.以次进: 按

11.以故荆轲逐秦王:因为

1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的

13.而乃以手共搏之:用

14.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用

15.遂拔以击荆轲:而,来

16.箕踞以骂:而,表修饰

17.乃欲以生劫之: 用

18.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而,来

19.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20.敢以烦执事:用

21.越国以鄙远: 而,来

22.焉用亡郑以陪邻:而,来

23.阙秦以利晋: 而,来

24.以乱易整: 用

七、固定短语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荆轲刺秦读后感

《荆轲刺秦王》是高一年级的第二篇文言文,这篇文章并不是写荆轲刺秦王的场面,而是写荆轲为刺秦王而准备,情节曲折,令人回味。

一开始觉得荆轲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甚至认为他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形象而去刺秦王,不认为那是对燕国的回报,而是一个政治上的败笔,反而加速燕国的灭亡,这不是与当初的目的背道而驰吗?

但是偶尔看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才发现,荆轲其实是个一侠肝义胆,不畏强权的.人,他虽不懂一个之力难为力挽狂澜的道理,也不懂秦帝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至少他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难,不畏强权的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他为了太子的“恩”而挺身而出,舍生取义,这一点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他明知去就一定是死,无论成败,死字当头,可他却义无返顾,走向了死亡的深渊,但也同时走上了精神世界的天堂,虽末成功却名垂千古,成为四大刺客之首。

如果有一天,我接受了他人的恩情,不知是否能为他豁出性命,也许现在人对荆轲有太多的不解,但是荆轲却毫不在乎,他侠肝义胆,司马迁曾赞道。

他是卫国人,替太子舟充当刺客并不是基于对国的爱,而是对恩的回报,勇往直前,即使前面是深渊。

最后,对于这篇文章,给我的不解太多,但给我的遗憾却更多,就如错过雨后彩虹的几分钟,但我可认骄傲的说道:“我,读懂了荆轲!读懂了这个传奇人物。”

荆轲刺秦王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