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历史上康熙最爱的是哪个女人)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历史上康熙最爱的是哪个女人)

更新时间:2022-02-25 13:00:05 点击: 来源:yutu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嫔妃、子嗣都相当多,前朝后宫夺嫡争宠之事也不可避免。谁才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希望对你有用!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是谁(历史上康熙最爱的是哪个女人)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嫔妃、子嗣都相当多,前朝后宫夺嫡争宠之事也不可避免。而且,康熙皇帝也是重情重义之人,那么在康熙皇帝心中谁才是心头挚爱?

  根据正史记载康熙帝最喜欢的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由以下几点原因即可看出。

  第一:孝诚仁皇后去世,康熙帝必每日早朝结束,亲穿孝服为孝诚仁皇后守灵。而待到孝诚仁皇后奉安景陵时。康熙帝必每日朝政结束,亲穿孝服亲往祭奠直至下葬结束。对于当时交通不便,天下大事系于一人的康熙帝而言这并非易事。能享康熙帝如此“礼遇”的后宫众多佳丽中也惟有孝诚仁皇后仅此一人。

  第二:根据记载,康熙帝在孝诚仁皇后去世后郁郁寡欢,一年之内没有召见后宫嫔妃宠幸,而是独处于养心殿,这对于一个正处盛年有很大生理需求的人来说很不容易,尤其是帝王而言。而然就在康熙另一个宠妃去世,此时康熙帝并没有如此“禁欲”。仅几天就开始继续召见后宫嫔妃宠幸。

  第三:根据清朝祖制“帝盛年而不立”的规定,正处盛年的康熙帝并不能立与孝诚仁皇后生的儿子胤礽为太子。但康熙帝毅然违背祖制盛年即立胤礽为皇太子。可见康熙帝对孝诚仁皇后的爱屋及乌。

  第四:康熙帝对孝诚仁皇后的缅怀,全部叠加到皇太子胤礽身上,康熙帝对胤礽从小十分宠爱。早期父子两成天在外狩猎游玩。甚至有一次康熙帝的第十九子早逝,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却仍能和一个“没事人”一样继续与胤礽在外欢笑狩猎游玩。康熙帝晚年,废立太子。每值废立之际康熙帝总是“泣不成声”十分伤心,几近晕倒。可见康熙帝对孝诚仁皇后的缅怀全数施加到对他们儿子的宠爱上了。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介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皇帝的元配,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跟康熙大婚,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嫁给康熙的时候只有11岁,跟康熙相处的时间有10年。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孝庄选定四辅臣之一索尼之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行纳聘礼。同年九月初八日,玄烨遵照祖母慈命,与赫舍里氏举行了大婚典礼。新郎的实际年龄是十一岁又六个月,新娘十一岁又九个月,两人是清代帝后大婚时年龄最轻者。除去册立皇后外,此次并未册封妃嫔,但从玄烨早期子女出生情况看,这一时期除去皇后赫舍里氏,他身边还另有一些女孩子相伴,只是暂未进封主位、得享名号罢了。

  玄烨早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孝庄考虑到朝政的需要。当时,辅臣们辅政四载,政局大体安定,但弊端与问题也逐渐暴露,鳌拜专权倾向明显,构成对皇权的潜在威胁。皇帝亲政,是遏制鳌拜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良策,但因玄烨过于年幼儿无法实现。于是,孝庄采取过渡性步骤,让爱孙尽早举行大婚,以此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没有发言权的幼童。

  玄烨在大婚当月,首次谒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同年十月初,又首次“幸南苑行围”。这两项几乎持续他一生的活动,在大婚前即已开始,但其身分及行为的意义,前后皆有不同。如果说以往玄烨是以幼孙、子辈之礼向祖母、嫡母请安,以儿童戏耍、习武的形式前去南苑,此时他则是一位已经完婚,不可再因年小而予轻视的青年皇帝了。所以,《清圣祖实录》中首次记录玄烨向两宫请安,以及去南苑围猎之事,都是在他大婚之后。

  孝庄果断做出让孙儿大婚的决定,为鳌拜等人的揽权设下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使玄烨得以较早处理政务,在治国实践中学习提高。如果玄烨的大婚向后推迟,没有其后整四年的精心准备与积蓄力量,康熙八年铲除鳌拜集团就会十分困难。而鳌拜集团存在时间愈长,对清朝危害愈大,铲除的难度也愈大,必将后患无穷。

  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玄烨亲制册文痛悼,可看出赫舍里氏具有以下特点:

  她入宫后一直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相处融洽,博得两人的好感与欢心,即册文中说她“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诚诚孝,”(明月按:这句大概是杨珍奶奶抄录错了,一般行文是“克诚克孝”,参见玄烨给礼部的上谕)“勤两宫之孝养,娴以承颜,”“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一个年幼的女孩子,能够在清宫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处处得体,很不简单。玄烨与祖母感情至深,祖母的好恶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孝庄始终对赫舍里氏印象良好,这对于玄烨与皇后之间建立并加深感情,是一必不可少的促进因素,而皇帝、皇后情投意合,也使孝庄深感欣慰,对孙媳更为满意,喜爱。看来赫舍里氏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在人情世故上练达而聪慧。

  顺治帝执意废黜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认为她“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赫舍里氏则与之相反,她“遇九御以宽和,恩能逮下,”“勤以率下,亲执事于内宫;慈以明恩,协欢心于诸御。”她比较大度,能够坦然地对待玄烨与其她女性的接触,未曾因此流露不快,而且和那些实际上是玄烨妃嫔的女孩子,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玄烨称赞赫舍里氏“佐朕治理,惟敬惟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仪型允备,淑德著闻。”“樛葛之庇,弥见其幽闲,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毗予不逮,得尔为多。” 表明赫舍里氏虽然是中宫皇后,但较有自知之明,不务矜夸,谦逊、节俭,而后一点,既为当时清朝不是很充裕的经济状况所要求,也正是孝庄及玄烨本人大力提倡,躬亲实践的。赫舍里氏不仅很合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心意,是玄烨的贤内助,看来还颇有人缘,赢得举朝上下一致好评。能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温柔贤淑,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少女作为自己的皇后,玄烨是很满意的。他深深地感激祖母为自己的选择,钦佩祖母的眼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年龄的增长,他与皇后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步加深。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生下一个男孩,这是玄烨的嫡长子。玄烨为新生的婴儿取名承祜,顾名思义,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承受上苍护佑,健康地长大成人。嫡长子的诞生,巩固了赫舍里氏的中宫地位,她为大清王朝后继有人、延续世系做出贡献,并由此进一步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欢心,与夫君的关系也更为亲密。

  小承祜聪颖乖巧,活泼可爱,被玄烨视做掌上明珠。可是,这位娇儿却未能像其皇父所企盼的那样,得到神明的眷佑,仅两岁半就病亡了。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正在赤城汤泉陪伴祖母的玄烨惊闻这一噩耗,多日郁闷难解,随扈大臣看到他情绪低沉,反复劝请他节哀。玄烨是一比较理智,自控能力较强的人。在承祜之前,已有几个皇子公主先后患病幼殇,但他都不曾受到这样大的震动。这除去因承祜是他唯一嫡子,表明他头脑中封建正统思想浓厚外,其中还有赫舍里氏的因素。玄烨与皇后感情笃深,对这一稚子的离去也就倍感痛惜。

  承祜之死对赫舍里氏的打击更为沉重,因为这是她唯一的亲生骨肉。很可能从这时起,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变得孱弱、多病。

  康熙十一年(1672年)秋末冬初,正使季节转换、旧症易发之际。玄烨陪同祖母自遵化汤泉返京途中,突然接到中宫有恙的奏报。十月初二日,听过从京城赶来的太医院官武超众讲述皇后病情,他立即详细询问治疗方案;同时又叮嘱武超众,因太皇太后的病刚刚痊愈,“尔等勿得妄行奏闻,恐致太皇太后忧虑。”然而,武超众看到皇上极为不安的神情,又虑及太皇太后一向疼爱皇后,深怕万一皇后出事,事前未得奏报,罪不敢当,所以没有从命,随后就奏告了太皇太后。玄烨得知,并没有责怪武超众,反以“不解朕意”为之开脱,表现出他既不愿让祖母担忧,又觉得皇后之病事大,祖母理应得闻的矛盾心态。这一点在下述事实中显得更为突出。

  果然,孝庄听说皇后生病,立即催促玄烨说:“我已痊愈,中宫有恙,可速往视之。”玄烨没有遵命,对祖母解释道:“中宫虽病,自有定数,臣去亦无益。况臣特奉太皇太后来此,必须同往。”两天后,京城传来皇后病剧的消息,孝庄以命令的口吻告诉爱孙:“尔欲奉我同行固是,但中宫病剧,可速往省视,若病势痊可,不妨再来相迎。”她很理解玄烨不愿因此偏离孝道的苦衷,又和缓地补充道:“况尔奉我同行,固为孝思,遵命前往,亦孝道也。”玄烨这才以“不敢违太皇太后慈旨”为由,决定遵旨前去,并对随扈学士傅达礼交待道:“朕……即刻起行,一省皇后,仍即来迎。” 十月初四下午申时,天色已经转暗,玄烨起驾速行,归心似箭,初五日凌晨寅时,终于迈进皇后的寝宫。玄烨的突然到来,带给赫舍里氏莫大喜悦,这是世间医治疾病最宝贵的灵丹妙药。

  与夫君分别月余后重逢的欢欣,驱除了赫舍里氏缠身的病魔,同玄烨聚首之始,她的身体即开始好转,这表明她对玄烨十分眷恋,在精神、情感上都非常需要玄烨的慰藉;同时也说明玄烨很善于体贴皇后,只要在她身边,就尽可能地给予充分的爱抚。玄烨陪伴赫舍里氏度过整整一天,当他见到皇后的身体、精神都大有起色,便于初六日寅时起程往迎祖母。几个时辰后,祖孙在京畿东部三河县相遇,玄烨“启奏皇后病痊,”孝庄也为之感到欣慰。两天后,他们平安返抵京城。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排名

  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常被称为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九子夺嫡”事件,从另一方面看出其子嗣颇多,而后宫嫔妃也不在少数。那么康熙皇帝后宫史书记载的嫔妃都有哪些?

  1.孝诚仁皇后(1654年—1674年):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崩于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生承祜(2岁夭折)、胤礽。

  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温僖贵妃的姐姐。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

  3.孝懿仁皇后:佟佳·仙蕊,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收胤禛为养子,生皇八女。

  4.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4年):乌雅·德宛,德嫔(1678年)、德妃(1680年)、仁寿皇太后(1723年)。生胤禛(雍正)、胤祚、允禵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1724年逝世,享年64岁。

  5.敦怡皇贵妃(1683年—1768年):瓜尔佳·和双,和嫔、和妃、贵太妃,享年86岁。生一女殇,与悫惠皇贵妃一同抚养过弘历(乾隆)。

  6.敬敏皇贵妃:章佳·阿秀庶妃、追谥敏妃(1699年)。生胤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侍奉康熙时未行册礼,直到死去的时候才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皇帝时期,由于其子胤祥的效忠,被雍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并且开了先例,附葬于景陵。

  7.悫惠皇贵妃(1668年—1743年):佟佳氏,贵妃(1700年)、皇考皇贵妃(1722年)、皇祖寿祺皇贵太妃(1735年),享年76岁。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之妹,既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妻妹。

  8.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1681年)。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生胤誐,一女殇。1693年十一月初三日去世。

  9.顺懿密妃:王氏,如玉、密嫔、密妃(1722年)、密太妃(1735年)1744年。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生胤禑、胤祿、胤祄

  10.纯裕勤妃:陈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勤嫔。1705年3月(康熙四十四年二月)晋封为勤妃。1726年(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1735年(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1754年1月12日(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乾隆帝亲诣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11.惠妃:那拉·芷珠,郎中索尔和女,纳喇氏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1677年(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1681年(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1732年(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

  12.宜妃:郭络罗·桑榆,佐领三官保之女,有一妹为贵人,同为康熙帝妃嫔。1674年(康熙十三年)入宫,初赐号贵人,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丙寅册封宜嫔,圣祖甚爱之。1680年1月5日(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生皇五子恒亲王胤祺,1682年1月28日(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宜妃。1683年10月17日(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子胤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胤禌。1732年八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

  13.荣妃:马佳·云妞,为员外郎盖山之女,儿荣嫔(1677年)、荣妃(1681年)。1727年3月6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生承瑞、赛音察浑、固伦荣宪公主、长华、长生、胤祉(儿子中唯一成人)。

  14.定妃:万琉哈氏,郎中拖尔弼之女,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比康熙帝小七岁。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王胤祹府第,乾隆朝每逢岁时节日必迎入宫,赋诗献寿,亦称为宫中盛事。但再未进尊封。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亲至府第祝贺。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终年九十七岁。

  15.宣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康熙帝的表姐妹。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宣妃,1735年(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薨。

  16.成妃:戴佳·成韵,司库卓奇之女,1669年(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淳亲王胤佑,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由成嫔册为成妃。1740年(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己时奉安。其所生皇七子胤佑,生有残疾。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淳亲王,八年四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一岁,谥曰"度"。

  17.良妃:卫婵,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是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1711年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享年40岁以上。

  18.平妃:赫舍里氏,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女,为孝诚仁皇后之妹,也是康熙帝的妻妹。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皇子胤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19.慧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康熙帝妃嫔之一。幼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1669年(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渝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博尔锦吉特氏为慧妃。

  20.庶妃:钮祜禄氏,生皇二十女。

  21.庶妃:张氏,生皇四女。

  22.庶妃:王倩,生皇十六女。

  23.庶妃:刘氏,生皇十七女。

  24.敬嫔:章佳氏或王佳氏,敬嫔。

  25.端嫔:董氏,端嫔(1677年),享年60岁以上,生皇二女。

  26.僖嫔:赫舍里氏,僖嫔(1677年),1702年逝世,享年40岁以上。

  27.通嫔:那拉氏,贵人、通嫔、皇考通嫔。1744年逝世,生万黼、允禶、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

  28.襄嫔:高氏,襄嫔,生胤禝、一女殇。

  29.谨嫔:色赫图氏,谨嫔,生胤祜。

  30.静嫔:石傲霜,石怀玉女,初为庶妃,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镇国公允祁。1723年1月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贵人。1737年1月(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晋尊为皇祖静嫔。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逝世,享年60岁以上,1759年4月18日(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31.熙嫔:陈氏,熙嫔,生胤禧。陈玉卿女,初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晋尊为皇祖熙嫔。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32.穆嫔:陈氏,穆嫔,生胤祢。陈岐山之女,康熙五十五年生皇子,雍正五年卒。

  33.安嫔:李氏,安嫔:60岁以上。

  34.郭络罗贵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妻姐为康熙宜妃。生固伦恪靖公主。

  35.那拉贵人:那丹珠之女。

  36.那拉贵人:骁骑校昭格之女。

  37.布贵人:兆佳氏(?—1717年),其父名塞克塞赫,曾任过参领。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后被晋封为“贵人”,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康熙帝念她是端静公主的生母,命照“嫔”例办理丧事,后入葬景陵园寝。兆琳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

  38.伊贵人:易氏,1728年逝世,约七十多岁。

  39.袁贵人:生皇六女和硕愨靖公主、允示禹,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病逝。

  40.陈贵人:陈秀女,1718年3月3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禐,皇子于当日夭折。

  41.马贵人:1716年逝世。

  42.尹贵人。

  43.新贵人:1716年逝世。

  44.文贵人。

  45.蓝贵人。

  46.伊贵人。

  47.布贵人。

  48.常贵人。

  49.勒贵人。

  50.色常在。

  51.路常在。

  52.寿常在。

  53.常常在。

  54.瑞常在。

  55.贵常在。

  56.徐常在,1702年逝世。

  57.石常在。

  58.尹常在。

  59.灵答应,1768年逝世。

  60.晓答应。

  61.庆答应。

  62.秀答应。

  63.治答应。

  64.妙答应。

  65.牛答应。

  66.双答应。

  67.春答应。

  康熙帝简介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爱新觉罗氏,名玄烨,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为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庙号“圣祖”,史称清圣祖或康熙帝。康熙帝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顺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郑明、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看过“谁才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的人还看了:

1.

2.

3.

4.

5.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嫔妃、子嗣都相当多,前朝后宫夺嫡争宠之事也不可避免。谁才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希望对你有用!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嫔妃、子嗣都相当多,前朝后宫夺嫡争宠之事也不可避免。而且,康熙皇帝也是重情重义之人,那么在康熙皇帝心中谁才是心头挚爱?

  根据正史记载康熙帝最喜欢的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由以下几点原因即可看出。

  第一:孝诚仁皇后去世,康熙帝必每日早朝结束,亲穿孝服为孝诚仁皇后守灵。而待到孝诚仁皇后奉安景陵时。康熙帝必每日朝政结束,亲穿孝服亲往祭奠直至下葬结束。对于当时交通不便,天下大事系于一人的康熙帝而言这并非易事。能享康熙帝如此“礼遇”的后宫众多佳丽中也惟有孝诚仁皇后仅此一人。

  第二:根据记载,康熙帝在孝诚仁皇后去世后郁郁寡欢,一年之内没有召见后宫嫔妃宠幸,而是独处于养心殿,这对于一个正处盛年有很大生理需求的人来说很不容易,尤其是帝王而言。而然就在康熙另一个宠妃去世,此时康熙帝并没有如此“禁欲”。仅几天就开始继续召见后宫嫔妃宠幸。

  第三:根据清朝祖制“帝盛年而不立”的规定,正处盛年的康熙帝并不能立与孝诚仁皇后生的儿子胤礽为太子。但康熙帝毅然违背祖制盛年即立胤礽为皇太子。可见康熙帝对孝诚仁皇后的爱屋及乌。

  第四:康熙帝对孝诚仁皇后的缅怀,全部叠加到皇太子胤礽身上,康熙帝对胤礽从小十分宠爱。早期父子两成天在外狩猎游玩。甚至有一次康熙帝的第十九子早逝,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却仍能和一个“没事人”一样继续与胤礽在外欢笑狩猎游玩。康熙帝晚年,废立太子。每值废立之际康熙帝总是“泣不成声”十分伤心,几近晕倒。可见康熙帝对孝诚仁皇后的缅怀全数施加到对他们儿子的宠爱上了。

  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介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皇帝的元配,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跟康熙大婚,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嫁给康熙的时候只有11岁,跟康熙相处的时间有10年。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孝庄选定四辅臣之一索尼之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行纳聘礼。同年九月初八日,玄烨遵照祖母慈命,与赫舍里氏举行了大婚典礼。新郎的实际年龄是十一岁又六个月,新娘十一岁又九个月,两人是清代帝后大婚时年龄最轻者。除去册立皇后外,此次并未册封妃嫔,但从玄烨早期子女出生情况看,这一时期除去皇后赫舍里氏,他身边还另有一些女孩子相伴,只是暂未进封主位、得享名号罢了。

  玄烨早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孝庄考虑到朝政的需要。当时,辅臣们辅政四载,政局大体安定,但弊端与问题也逐渐暴露,鳌拜专权倾向明显,构成对皇权的潜在威胁。皇帝亲政,是遏制鳌拜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良策,但因玄烨过于年幼儿无法实现。于是,孝庄采取过渡性步骤,让爱孙尽早举行大婚,以此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没有发言权的幼童。

  玄烨在大婚当月,首次谒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同年十月初,又首次“幸南苑行围”。这两项几乎持续他一生的活动,在大婚前即已开始,但其身分及行为的意义,前后皆有不同。如果说以往玄烨是以幼孙、子辈之礼向祖母、嫡母请安,以儿童戏耍、习武的形式前去南苑,此时他则是一位已经完婚,不可再因年小而予轻视的青年皇帝了。所以,《清圣祖实录》中首次记录玄烨向两宫请安,以及去南苑围猎之事,都是在他大婚之后。

  孝庄果断做出让孙儿大婚的决定,为鳌拜等人的揽权设下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使玄烨得以较早处理政务,在治国实践中学习提高。如果玄烨的大婚向后推迟,没有其后整四年的精心准备与积蓄力量,康熙八年铲除鳌拜集团就会十分困难。而鳌拜集团存在时间愈长,对清朝危害愈大,铲除的难度也愈大,必将后患无穷。

  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玄烨亲制册文痛悼,可看出赫舍里氏具有以下特点:

  她入宫后一直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相处融洽,博得两人的好感与欢心,即册文中说她“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诚诚孝,”(明月按:这句大概是杨珍奶奶抄录错了,一般行文是“克诚克孝”,参见玄烨给礼部的上谕)“勤两宫之孝养,娴以承颜,”“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一个年幼的女孩子,能够在清宫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处处得体,很不简单。玄烨与祖母感情至深,祖母的好恶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孝庄始终对赫舍里氏印象良好,这对于玄烨与皇后之间建立并加深感情,是一必不可少的促进因素,而皇帝、皇后情投意合,也使孝庄深感欣慰,对孙媳更为满意,喜爱。看来赫舍里氏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在人情世故上练达而聪慧。

  顺治帝执意废黜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认为她“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赫舍里氏则与之相反,她“遇九御以宽和,恩能逮下,”“勤以率下,亲执事于内宫;慈以明恩,协欢心于诸御。”她比较大度,能够坦然地对待玄烨与其她女性的接触,未曾因此流露不快,而且和那些实际上是玄烨妃嫔的女孩子,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玄烨称赞赫舍里氏“佐朕治理,惟敬惟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仪型允备,淑德著闻。”“樛葛之庇,弥见其幽闲,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毗予不逮,得尔为多。” 表明赫舍里氏虽然是中宫皇后,但较有自知之明,不务矜夸,谦逊、节俭,而后一点,既为当时清朝不是很充裕的经济状况所要求,也正是孝庄及玄烨本人大力提倡,躬亲实践的。赫舍里氏不仅很合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心意,是玄烨的贤内助,看来还颇有人缘,赢得举朝上下一致好评。能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温柔贤淑,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少女作为自己的皇后,玄烨是很满意的。他深深地感激祖母为自己的选择,钦佩祖母的眼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年龄的增长,他与皇后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步加深。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生下一个男孩,这是玄烨的嫡长子。玄烨为新生的婴儿取名承祜,顾名思义,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承受上苍护佑,健康地长大成人。嫡长子的诞生,巩固了赫舍里氏的中宫地位,她为大清王朝后继有人、延续世系做出贡献,并由此进一步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欢心,与夫君的关系也更为亲密。

  小承祜聪颖乖巧,活泼可爱,被玄烨视做掌上明珠。可是,这位娇儿却未能像其皇父所企盼的那样,得到神明的眷佑,仅两岁半就病亡了。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正在赤城汤泉陪伴祖母的玄烨惊闻这一噩耗,多日郁闷难解,随扈大臣看到他情绪低沉,反复劝请他节哀。玄烨是一比较理智,自控能力较强的人。在承祜之前,已有几个皇子公主先后患病幼殇,但他都不曾受到这样大的震动。这除去因承祜是他唯一嫡子,表明他头脑中封建正统思想浓厚外,其中还有赫舍里氏的因素。玄烨与皇后感情笃深,对这一稚子的离去也就倍感痛惜。

  承祜之死对赫舍里氏的打击更为沉重,因为这是她唯一的亲生骨肉。很可能从这时起,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变得孱弱、多病。

  康熙十一年(1672年)秋末冬初,正使季节转换、旧症易发之际。玄烨陪同祖母自遵化汤泉返京途中,突然接到中宫有恙的奏报。十月初二日,听过从京城赶来的太医院官武超众讲述皇后病情,他立即详细询问治疗方案;同时又叮嘱武超众,因太皇太后的病刚刚痊愈,“尔等勿得妄行奏闻,恐致太皇太后忧虑。”然而,武超众看到皇上极为不安的神情,又虑及太皇太后一向疼爱皇后,深怕万一皇后出事,事前未得奏报,罪不敢当,所以没有从命,随后就奏告了太皇太后。玄烨得知,并没有责怪武超众,反以“不解朕意”为之开脱,表现出他既不愿让祖母担忧,又觉得皇后之病事大,祖母理应得闻的矛盾心态。这一点在下述事实中显得更为突出。

  果然,孝庄听说皇后生病,立即催促玄烨说:“我已痊愈,中宫有恙,可速往视之。”玄烨没有遵命,对祖母解释道:“中宫虽病,自有定数,臣去亦无益。况臣特奉太皇太后来此,必须同往。”两天后,京城传来皇后病剧的消息,孝庄以命令的口吻告诉爱孙:“尔欲奉我同行固是,但中宫病剧,可速往省视,若病势痊可,不妨再来相迎。”她很理解玄烨不愿因此偏离孝道的苦衷,又和缓地补充道:“况尔奉我同行,固为孝思,遵命前往,亦孝道也。”玄烨这才以“不敢违太皇太后慈旨”为由,决定遵旨前去,并对随扈学士傅达礼交待道:“朕……即刻起行,一省皇后,仍即来迎。” 十月初四下午申时,天色已经转暗,玄烨起驾速行,归心似箭,初五日凌晨寅时,终于迈进皇后的寝宫。玄烨的突然到来,带给赫舍里氏莫大喜悦,这是世间医治疾病最宝贵的灵丹妙药。

  与夫君分别月余后重逢的欢欣,驱除了赫舍里氏缠身的病魔,同玄烨聚首之始,她的身体即开始好转,这表明她对玄烨十分眷恋,在精神、情感上都非常需要玄烨的慰藉;同时也说明玄烨很善于体贴皇后,只要在她身边,就尽可能地给予充分的爱抚。玄烨陪伴赫舍里氏度过整整一天,当他见到皇后的身体、精神都大有起色,便于初六日寅时起程往迎祖母。几个时辰后,祖孙在京畿东部三河县相遇,玄烨“启奏皇后病痊,”孝庄也为之感到欣慰。两天后,他们平安返抵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