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巴尔干战争简介(第四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战争简介(第四次巴尔干战争)

更新时间:2022-02-24 13:23:46 点击: 来源:yutu

  巴尔干地区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这里先后爆发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巴尔干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巴尔干战争简介(第四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战争分析

  中文名称:巴尔干战争

  参战部队:巴尔干同盟,土耳其

  战争结果:土耳其战败

  时  间:1912年10月~1913年8月

  地  点:巴尔干半岛

  人  物:斐迪南一世

  巴尔干战争详情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3.5)

  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1911~1912)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 ,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17、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10月底保军逼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处。11月初,土耳其请求欧洲列强调停,并于12月3日与保、塞、门三国签订休战协定。在欧洲列强斡旋下,1912年12月16日土耳其与4个交战国在伦敦开始议和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国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和谈破裂。2月3日,战事再起。3月5日,希军攻克亚尼纳。3月26日,保 、塞联军攻陷亚得里亚堡。4月22日,斯库台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土耳其帝国再次求和。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6大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4国处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1913.8)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1913年6月1日,塞 、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1867~1918)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三

  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

  20世纪,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们矛盾加深,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巴尔干地区矛盾重重,战争一触即发。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自14世纪以来,这一地区一直处于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土耳其封建军事殖民统治和奴役之下。因而巴尔干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摆脱土耳其的奴役,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加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来自亚洲的土耳其帝国的日益衰落,尚未被瓜分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重要目标。所以这里一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既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巴尔干各族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还有巴尔干人民同奥斯曼帝国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特别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巴尔干半岛地区经常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

  1912年3月至8月间,已经独立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黑山)4国先后结成反土同盟,即巴尔干同盟。随后帝国主义各国出于自己的侵略目的,都插了进来。俄、英、法站在巴尔干同盟一边,德、奥则支持土耳其。这样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化。10月,同盟各国相继对上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土耳其战败求和。同年12月巴尔干同盟四国与土耳其在伦敦举行谈判,由于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插手,使交战双方的谈判断断续续地拖了好几个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签订了《伦敦和约》: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除保留伊斯坦布尔及附近的一小块地区外,其余部分分割给巴尔干同盟各国;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对于巴尔干各国来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欧洲的首脑们企图压下巴尔干危机,然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由于各帝国主义的挑拨,在分配战果时巴尔干同盟内部产生于严重分歧。塞尔维亚和希腊对保加利亚获得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土地非常不满,于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于1913年6月1日签订了反保加利亚同盟条约,随后罗马尼亚也加入其中。俄罗斯帝国(1547~1917)想利用这个同盟对抗德、奥,便对其表示支持。奥匈帝国(1867~1918)为了对付俄罗斯帝国(1547~1917),便支持保加利亚。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亚在奥匈怂恿下,先发制人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尔于战争是一次非正义的争夺领土的王朝战争。结果,保加利亚被塞、希、罗、门、土五国联军打败。1913年8月10日,双方在布加勒斯特签订了和约,保加利亚不仅丧失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从土耳其得到的大部分土地,而且还丧失了一部分原有土地。

  两次巴尔干战争中,交战双方的背后都有欧洲帝国主义大国的支持,因此,巴尔于战争实际上反映了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矛盾斗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保加利亚为了伺机“复仇”积极投靠德、奥集团;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则加强了同协约国的联系。这样,两大侵略集团对巴尔干的争夺和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剧烈和复杂,终于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库。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由此而起。

巴尔干战争简介相关文章: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