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生活常识 >安徽六尺巷的典故是什么呢(安徽六尺巷的故事)

安徽六尺巷的典故是什么呢(安徽六尺巷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02-24 13:11:17 点击: 来源:yutu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安徽六尺巷的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安徽六尺巷的典故是什么呢(安徽六尺巷的故事)

  安徽六尺巷的典故

  来历: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叶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叶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安徽六尺巷的典故:的典故意义

  在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后人们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旅游的目的,将这个古老的故事镌刻在屏风上。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流传。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典故,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安徽六尺巷的典故:的传播启示

  一、是纷争在所难免。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对待纠纷的理性态度。人是群居性的,又离不开“利益”二字,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总是难免的,即使贵如宰相之家,也要与平民打官司争地基。正如外国名言所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正因为人不是天使,纠纷和矛盾总难免要时时发生,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但关键的是要有对待纠纷的正确态度,走极端,走歪路,都不是理性之表达。故事中,张家人首先失策,发生纠纷不是想到由司法途径按照程序解决问题,而是想利用手中权力改变天平的砝码,但好在张宰相为人明白,并未发生大众想象中的以权压法,以势凌人。吴家是据理力争,依法诉讼,也没有发生一哭二闹三上吊以及赴京告状等极端之举,而是在理性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二、是权利需要斗争。维护权利就不能惧怕强横和权力,要勇于为权利而斗争。不论当时不怕宰相的吴氏有何背景(历史并未记载其有何显赫背景),但确确实实的是,吴氏面对自己的权益可能被侵犯,不管对手是怎样强大和可怕,也敢于依法抗争到底。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权利本身是脆弱的,由于权利界限的不明,行使权利时的冲突以及一方有意无意的侵犯等原因,侵权行为是经常发生的。侵权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侵权行为的无原则容忍与退让。几百年前,西方法哲耶林大声疾呼“要为权利而斗争”,“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权利从放弃准备斗争的瞬间也放弃了他自身”,仍然是警醒我们的良言。

  三、是维权必须有度。维护权利必须依法进行,按照程序,拒绝缺失理性的无限纠缠。在故事中,吴张二家面对纠纷,也不是走极端,瞎纠缠,而是走相应的司法程序。在现代社会,更应树立法治观念,权利的维护必然与法治相联系,与程序相结合,即所谓走法治的途径解决纠纷。维护权利决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决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是需要理性态度,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如果法律本身不公正,则应先修改法律,也不是为一己之利而破坏法律。任何纠纷,都有发生之时,也应有结束之日,绝不是无限制的无限期的。结束的标准就是法律的判断,而不应是当事人个人的判断,因为如果都以个人感受为判断,则不可能达成一致,纠纷也就不会有结束之时。一断于法,是维权之度的所在。

  四、是合作才能和谐。“人家敬我一尺,我要敬人家一丈”,这是桐城的古语,反映的就是相互礼让、相互合作的态度与胸怀。宰相张家先行退让,立即得到对手吴家的积极响应,双方的合作铸就美谈。合作是相互的,和谐也是相互的,单方有意无法合作,孤掌向空也不成鸣。如果人家敬你一尺,你却无动于衷,反自以为是心安理得,甚至还要嫌人家敬得不够,就缺乏必要的谦让与合作,社会的和谐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相互合作的基础在于相互理解而不是相互提防,相互诚信而不是相互奸诈。无论贫穷还是富贵,良性互动而不是相互敌视,才是整个社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