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范文大全 >  社会实践报告 >课题总结报告优秀5篇(课题总结报告优秀5篇范文)

课题总结报告优秀5篇(课题总结报告优秀5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3-01-24 09:10:51 点击: 来源:yutu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为您带来了5篇《课题总结报告》,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虽然屋外细雨霏霏、寒风料峭,我们的会场却暖意融融、热情高涨,怀着对教研的热忱,带着对教育的思考,我们欣喜地迎来了__小学市级课题《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和县级课题《小学美术自主性课堂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会。这是我们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希望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__县教育科研专家——县教研室张主任莅临会议指导。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第一项,请《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杨__老师做开题报告。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小学美术自主性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负责人叶__老师做开题报告。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张主任点评、论证发言。

张主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研究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搭建了阶梯。我们一定会认真落实张主任的指导、建议,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认真开展好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主任的指导!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请校长做表态性发言。

今天的开题仪式真是让我们获益匪浅,专家的指导使我们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领导的要求让我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一定和我一样心潮澎湃,我建议,让我们用掌声再次对张主任的不吝赐教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也预祝我们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越挫越坚!谢谢!

开题仪式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课题开题会!

课题研究总结 篇二

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是本人结合本地区小学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新教材的优势思考出来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二是促进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加快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记速度,提高了低段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自从“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在我所教学的班级中实施以来,就将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种趣味教学法,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使学生乐学。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加快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记速度,提高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拼音字母bdpq这几个,学生总是记不住,容易混淆,于是,我就编了儿歌帮助他们识记: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孩子们把儿歌记在心里,区分了这几个字母的异同,快速准确地记住了这几个易混淆的拼音。

二、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促进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将学习汉语拼音寓于游戏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通过儿歌化的语言,辅助游戏、故事、表演等活动

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知识和技能。“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高效语文课堂的生成,重视学生在读儿歌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教师的儿歌化“善教”与学生的主动式“乐学”是体现和实现汉语拼音“趣味”教学的关键。“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促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了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个工具就可以独立识字,独立阅读汉字注音读物,这样便于为学生自主识字、提早阅读创造条件,汉语拼音又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特别是我们所处江夏区,方言类别多,学生要学到纯正的普通话,是离不开汉语拼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拼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将一生受用。

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在20XX年4月曾荣获江夏区教学研究室组织的语文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本人执教的汉语拼音课《jqx》、《angengingong》在学校上拼音教学示范课和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推行实施了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我校一年级的干亚丹老师用该教学法执教《gkh》一课,在江夏区庙山小学送教下乡,得到了江夏区教研室领导、庙山学校领导、师生的好评。

三、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加快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记速度,提高了低段语文教学的效率。

开学初,在拼音教学开始前,我对所教的一(5)班61名学生进行了学前汉语拼音声、韵、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情况测查。测查方式是:

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印在一张纸上,让每个学生去认,去读,并在他们会认的字母或音节下作上记号。通过测查,我得到学生认读汉语拼音的情况及在全班61名学生中占的比例。内容项目会读人数的比例全不会读的人数比例实施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教学完所有的拼音之后,通过测试,我班学生61人,会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了100%,而且全班学生在拼音格中能够正确书写汉语拼音。我校一年级有6个教学班,把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中在其他5个班级广泛推广及实施,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表中得知:全年级360名学生的拼音掌握情况非常好,会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了100%,能正确书写汉语拼音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99.2%。两次调查的数据表明:实施儿歌化汉语拼音趣味教学法,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把高效课堂落到了实处。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三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在学校党支部和分管领导以及上级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二期课改",树立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质量观,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围绕课题“合理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传承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这两个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把握语文学科教改方向与重点,以课例研究和校本教研为抓手,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重视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加强理论学习。

1、教师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教师领会素质教育、主题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强化重视“三个转化”、“三个想到”。“三个转化”即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道思想,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各课的依据,把教材内容的训练转化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途径;“三个想到”即想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想到“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的教学目的,想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各年段备课组认真做好各个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个学期语文组老师继续深入研究省级课题《合理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研究》和国家级课题《传承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开展集体备课,一年级以拼音教学、识教学为重点。二年级段以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重点。3~6年级以阅读、写作教学为重点。课题组能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年段备课组长做好研讨记录作为资料保存。

二、依托课题,深入教研。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每位教师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课堂上进行教学尝试。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骨干力量,是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为切实加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三中心一主线”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特此,语文组要求每位教师以年级段为单位,上校级教学研讨观摩课(每位教师至少一次),执教者必须上交详案,听课者必须有听课、评课记录及课后反思,课后语文教研组老师围坐在一起集体评课,校聘专家参与指导、评点。每一节研讨课上都要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要求实验教师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在公开教学后,和全体教师一起评课。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我们开发了各年段阅读资料袋(高年级以爱心为主题,中年级以童话为主题,低年级以童谣为主题),开设阅读课程,每月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开展剪贴报活动、古诗诵读、故事汇读、佳篇赏读等多种活动形式,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

4、语文组每位语文教师精心挑选了两篇课外美文,并引导学生赏析,又形成了一本校本教材――《美文赏析》。一、二年级的教师将学生在家长的指引下掌握的三字经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汇编成《故事会》,这样低年级学生也积累了不少课外语文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后必须写读书札记,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得到了切实提高。这一系列的积极有效的教研、教学活动,促进了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课题,突出特色。

本学期我们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文学社为重心,编纂校刊《鲁冰花文集》(第三集)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出版社刊,为学生提供发表的园地。成为我校深入人心的一本刊物。

2、其次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

3、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开展“每周一诗”、“学唱《三字经》”活动,诵读古典诗词,传承传统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4、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校领导狠抓写字教学,在语文集备组长会议上强调书写教学规范,要求学生每天临摹一页钢笔字,教师及时批改。以我校的“艺术天地”宣传栏为阵地,鼓励各班学生把课文中经典段落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篇章摘抄书写,并将优秀写字作品张贴在各班宣传栏上,以此方式以写促读,读写并行发展。同时本学期我们还开展了第三届全校性的写字教学成果展,展示学生们一学期以来的练字成果。在鼓楼区“春苗杯”书画比赛硬笔类比赛中,我校有42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不同奖项。

5、结合“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校艺术节”等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各班级开展如诵读《三字经》比赛、古诗朗诵比赛、快板表演、绕口令展示、故事会、演讲活动、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探索语文课外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在五月份举行的鼓楼区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一年级老师指导的学生竞赛团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6、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训指导,做好年青教师的带教工作。本学期分别由林华宁、江秋榕老师带教新教师王琳、王梦岚。两位新教师都能兢兢业业工作,虚心向指导老师求教,指导教师和同年级老师也能通过共同备课、听课、交流等帮助新教师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她们都有了可喜的进步。今年三月份,王琳老师参加鼓楼区教师论坛比赛,并获得二等奖。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期末的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所提高。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

课题研究总结 篇四

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合理运用修辞,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要建立在学生有着良好的习作习惯,愿意写,能写,写得好,所以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常规的训练,激发他们的语言表现欲,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4、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合理运用修辞。

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合理运用修辞可以让我们所要写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总结概括常用的修辞都有哪些,如何在习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总之,指导学生在习作中使用修辞,让学生的习作不再枯燥无味,变得富有生气,切实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题研究总结 篇五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课题总结报告》,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