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励志 >  励志作文 >看到中国题材的迪斯尼动画电影、BBC推出的《杜甫》专题纪录片、德国电视剧中提及“庄周梦

看到中国题材的迪斯尼动画电影、BBC推出的《杜甫》专题纪录片、德国电视剧中提及“庄周梦

更新时间:2022-12-30 16:26:24 点击: 来源:yutu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看到中国题材的迪斯尼动画电影、BBC推出的《杜甫》专题纪录片、德国电视剧中提及“庄周梦蝶”、法国动画中加入说中国话的桥段,中国观众普遍会觉得新奇,甚至在网上热议;对在中国影视剧中频繁出现西方流行文化或日本动漫元素、“美剧迷”“韩剧粉”群体不断壮大,中国观众则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对上述现象,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文题采用对比表述的形式,围绕文化输入和输出的问题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有中国文化印迹的影视作品在国外出现,中国观众的反应很惊奇,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另一方面,中国的影视剧中频繁出现外国文化元素,而中国观众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其实,出题人的潜在意旨已经比较明晰,我们的对外文化输出显然和域外的文化输入不太平衡,在文化自信的主流意识形态背景下,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是,从字面来说,文题并不是在暗示国外影视作品出现中国元素就一定意味着我们的文化输出成功,国外文化输入中国就代表我们文化不自信。我们也决不能用这样的二元对立思维去写作文。但大的方向应该是讨论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特点和中国今天所处的地位和发展阶段来看,怎样处理文化输出和输入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自己的社会进步。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中学生不太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们很容易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鲁迅先生的观点非常鲜明,论证痛快,嘲讽辛辣,就算是模仿鲁迅先生,成文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交流的问题肯定不是简单的拿来或者送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几个概念理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自信?什么是文化输出?什么是文化输入?

【立意探究】
文化,广义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显然,文题所涉及的影视文化领域的现象只是文化这个概念的丰富外延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首先在逻辑上不能把影视领域的问题等同于广义的文化问题。同时,我们探讨的文化问题也不能局限于影视领域的现象,科技、教育、意识形态等等都是文化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避免宽泛而谈,在文化自信这个大概念上大做文章,不能忽视考场作文应该选择具体问题,从小处入手,渐明大义的总体原则。
文化输出,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主动而有意识地将其传统的价值观传播或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过程。
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至少清楚一两个事例)域外文化的输入,是强加给我们的,还是正常交流,或许还是更复杂的情况。这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域外文化,是警惕还是辩证吸收。
文化输入,我们只要把文化输出的概念倒置一下,我们是否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主动而有意识地将传统的价值观传播或者加强给其他国家。
我们也应该思考外国是否也会根据某种标准判断我们的文化,进行干预或者吸收。这对我们也应该有启示。
文化自信。既然文化输出或者输入都涉及到对自己传统的价值观的认同,那么,文化自信的前提首先是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的传统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杜甫的价值杜甫诗歌的价值,不是很理解庄周梦蝶的深意,对中国历史没有一个宏大关照只有零散的符号记忆,我们如何去向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国人阐释我们的文化。
同时,传统价值观是相对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它既有稳固性,也有发展性,甚至发生巨变(比如革命),文化自信不能异化成故步自封,我们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也要不断梳理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根基,事实上,中国文化一直具备强大的包容性。不惧外来文化,深耕本土文化,批判吸收,立足于历史,着眼于未来,应该是我们对待文化的基本态度。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如是说。
是的。“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特别是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尤其宝贵。鲁迅先生的法子,今天依然管用,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清醒,更要在实践上探索。BBC放《杜甫》、德国电视剧谈“庄周梦蝶”、法国动画片加入中国话……我们之所以会惊讶,是因为文化不自信吗?反过来,如果外国人看到他们的文化在中国受到欢迎,就一定习以为常吗?他们会有文化不自信或者文化太自信吗?
也许,是我们有些肤浅,也许是我们太敏感了。文化交流本来就是一件既惊奇又习以为常的事情。两个人交朋友一定是刚开始惊奇慢慢习以为常。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文化交流中的很多问题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中国观众“习以为常”就是崇洋媚外不自信,外国影视作品出现中国文化元素就是发扬了国光,自豪无比。
毋庸置疑,文化自信是我们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基石,但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这里的自觉不是指道德品质,而是一种自我觉醒意识、反思意识。
如果我们惊奇于杜甫、庄周梦蝶等中国元素出现在西方影视中,是好奇他们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担心他们误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呢?那么首先,我们自己能够自信地阐释杜甫、庄周梦蝶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涵的民众有多少呢?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自信的阐释这些,那么,无论惊奇热议还是习以为常,都没什么意义吧。因此,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和反思,才能自信地应对外来文化的交流或挑战。这不仅是大学老师的责任、中小学老师的责任,也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今天,如果我们的文化生活充斥着刷短视频、看朋友圈、看直播,很少有人去静心研读一本书,想一个人生问题或者社会问题,我们怎么去构建知识型、反思型社会,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我们怎么会有时间和能力去沉着、勇猛的辨别他们。
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当中,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不必惧怕文化交流不平衡的问题。拿肯德基来说,K记是美国文化对外输出的典型代表,已经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现在有人戏称:世界上有两种肯德基,一种叫肯德基,一种叫中国肯德基。小笼包、蛋炒饭、鸭血粉丝、豆浆油条……你在中国肯德基都能买到,我们不得不佩服肯德基在本土化上下的功夫,尽管口味不一定比得上传统中式早餐店,价格还要贵一点,但是,它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在便捷和卫生上确有自己的优势,带给中餐很多启发,但这并不影响传统中餐的自信。对消费者来说,丰富的选择是乐见的,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美式快餐文化成功登陆古老的中国美食世界,但中国饮食文化也反过来改变了肯德基,可谓两相得益。中餐走向国外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坚定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同时包容其他文化的特点,一定可以从惊奇走向习以为常。
可见,只要我们根基牢固,不必惧怕外来文化的进入,相反,只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保持不断学习和反思的意识,是可以促成中外文化共赢的。我们不必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中不能自拔。
现实中,文化交流还有很多由于历史原因让我们纠结忌惮。比如今年8月在苏州发生的和服女孩事件,网络舆论几乎要上演一场不同意见者之间的大混战。在文化开放交流和民族情感之间,我们有些茫然了。
其实,如果我们有足够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真正开放包容的心态,这本不是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在历史问题上,我们绝不能让步,绝不能含糊,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历史罪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但在文化问题上,我们人为的设定界限可能并没有意义。只要这个女孩的历史认知没有问题,单纯的文化喜好没有必要上升到如此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日本动漫产业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疫情这几年,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受到重创,从业者生存艰难,我们理应从现实考虑,把经济的繁荣稳定和文化的发展丰富放在首要考虑。如果一遇到日本两个字我们就恨从心底来,恐怕在自己为难自己,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民族主义不可能替代正常的文化交流,一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即便深受美国政府打击,但仍坦言,美国的很多公司值得华为学习,是华为的老师。
自信首先自觉,开放已经是时代潮流,我们只有首先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深耕细作、反思探索,才能不惧任何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便没有了文化输入和输出不平衡之困,会有一天,文化交流中的中外民众,不断从惊奇走向习以为常,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各有千秋,但更加靠近,更加融合,也更加懂得尊重。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lizhizuowen/45207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lizhizuowen/45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