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大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设计意图)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大班科学教案精选8篇设计意图)

更新时间:2024-01-12 13:45:15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8篇《大班科学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大班科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在尝尝、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丰富幼儿对干制品的了解。

2、知道它体积小、携带方便,并演唱食物存储时间的小常识。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创设】

实物黑木耳、香菇等。

【重点与难点】

丰富幼儿对干制品的认识,知道其特点。

【活动过程】

一、品尝菜肴“木耳烧烤麸”

1、请幼儿品尝老师做的菜“木耳烧烤麸”

2、师:这菜味道不错把,请问你们有没有注意菜里那黑糊糊的东西,是什么?

二、认识各种干制品:

认识黑木耳,进行干湿比较

1、出示湿木耳,幼儿进行观察。

(1):这就是我们刚才吃的黑木耳,它是像蘑菇、香菇等一样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菌类植物,是没有毒的,可以安全食用的,而且是很有营养的。

(2)请你拿一块黑木耳,仔细看看,说说,这一片片的黑木耳长的怎样,形状像什么?摸上去感觉怎样?

(像花、像撑开的'小伞,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

2、出示干木耳,进行比较

(1)我还要请你们看一样宝贝,你可以看看、摸摸、说说它和黑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的?(小小的、脆脆的、有点硬、还有点毛毛躁躁的)

(2)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3)小结:其实,这就是黑木耳,他们是一种东西,只是这是新鲜木耳的样子,而这种是经过工人叔叔的一道道工序,制成的黑木耳的干制品。我们每次做菜的时候,都要将干木耳变回原来的样子,才能做菜。

3、变魔术,炮制干木耳

(1)你们猜猜用什么方法能把木耳干制品变成原来的摸样?

(2)变成原来其实很简单,用水帮忙就可以了。

(3)炮制木耳。

(4)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回?

(5)有不少干制品像香菇、白木耳等,在烹调前都要这样来个大变身。

4、干制品的有点

(1)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新鲜的食物制作成干制品,干制品有什么优点?

(2)小结:干制品体积小,携带方便。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三、认识其他的干制品:

教师逐一出示葡萄和葡萄干、苹果和苹果干、香蕉和香蕉干、龙眼和桂圆进行比较和品尝。

四、制作胡萝卜干:

1、出示胡萝卜干的成品:看看这种干制品的颜色,猜猜它是什么制成的?

2、以胡萝卜娃娃的口吻介绍制作过程

娃娃:今天就请你们自己动手,用我们这些新鲜的胡萝卜来制成胡萝卜干号吗?我们用微波炉来把它烘干,先将胡萝卜切成片,再撒点糖粉,最后放进微波炉转一转,烘一烘,看看能不能制成一片片美味的胡萝卜干。

3、幼儿制作。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大班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身高尺测量身高,初步了解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

2、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运动、睡眠等)

3、培养幼儿的测量兴趣和探究欲望。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6、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身高尺、铅笔、记录好身高的表格与空表格各一张、幼儿测量身高的录像片段、记录纸。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量物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过程:

(一) 比较刚进幼儿园时的身高与现在的身高的不同,体会自己长高了

1、 刚进幼儿园时你有。

多高?我们班谁最矮?谁最高?

2、 现在你长高了多少?谁长得最快?(充分利用课前幼儿的记录表)

小结:每个小朋友在进园的时候都是小小的个子,小朋友是最高的,小朋友是最矮的。现在每个人都长高了,说明我们都长大了。

(二) 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 你现在有多高?(出示预先测量的数据)

2、 和老师给你们测量的结果会一样吗?(比较与正确数据间的差距)

3、 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观看录像,帮助幼儿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测量的方法不对,测量的结果会不正确。人是否站直、尺是否放平、穿鞋与否、女孩辫子的高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幼儿互相测量,再次体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 交流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1、 你长高了吗?长高了多少?为什么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

2、 怎样才能快快地长高、长大?(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快快地长高长大。

(四)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用正确的方式测量他人的身高,布置“成长快乐”的宣传画,请幼儿到中班和小班进行健康宣传。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联系。设计与幼儿密切联系的事件,让幼儿将自己生活中的知识带到活动中,使幼儿感到无比的亲切。“体验数学”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整节活动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扩展幼儿的知识。

2、帮助幼儿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小动物卡片五张。幼儿用书画面“它们怎样过冬(一)(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过冬的不同方法。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重点讲解,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刺猬。换上了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贮食过冬的有蚂蚁)“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狗熊是冬眠过冬,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的等)

2、巩固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

“每人有五张卡片,看看它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过冬的?如果有你不知道的,请问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讨论、讲述图片内容。

“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看谁又快又正确,当老师说‘冬眠过冬的动物’后,请你在卡片种找出并举起,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快又正确。”(游戏重复数次:如换厚毛过冬的动物。贮食过冬的。南飞过冬的等等)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

大班科学活动主题教案 篇五

一、设计理念:

光在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天,享受太阳光的普照,夜晚,灯光为幼儿照明,生日时,幼儿在蜡烛光下许愿,霓虹灯光的闪烁让幼儿感受夜的绚烂,火光为幼儿驱走严寒,红绿灯给人们带来……但幼儿往往只知道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开亮电灯家中变亮了,点了火所以感觉暖和了,对于为什么太阳出来天会亮,为什么灯光能照明、为什么火光能取暖却不了解,学习科学《明亮的光》能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科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

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一些深奥的科学道理还不能理解,本班幼儿又是生活在农村,所以对现代化科技对光的应用都不熟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对人们生活的好处。2、向幼儿介绍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多了解光,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光作好准备,我作如下准备工作:1、在操作区中投放手电筒、蜡烛、电池、电珠、火柴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2、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3、联系让和一起观察星星,点上蜡烛为幼儿过生日。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电事故”,让幼儿在有意无意中多和光接触,为了解光的来源、光的作用作好准备。5、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图片等。

四、活动流程: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以下流程图: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共同探讨→观看录像→结束。

五、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法等。

六、教学过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来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个能吸引住的开始能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本活动所授内容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围着活动内容展开。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能体现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尝试精神。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设计“亮亮找朋友”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实物,如手电筒、火柴、手机、洋娃娃等,让幼儿找找哪些东西是亮亮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让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亮宝宝的朋友,启发幼儿想出太阳、星星、电灯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

2、观察比较:比较光的不同

大班科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活动反思:

《灯的发展》是一节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等直观接触了解灯的作用及发展史,感受科学的奇妙。并积极的参与活动,尝试给各种各样的灯进行分类,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发现。在活动初,我直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灯饰,导入灯的话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灯的作用,很多幼儿能积极的针对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灯饰进行观察,除了观察灯的外形、颜色、作用外,个别幼儿还发现了灯的不同种类,借此机会我便顺其自然的引导幼儿为各种灯饰进行分类。

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幼儿讲述了爱迪生的故事,以及灯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很多幼儿在了解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后,都纷纷表示将来自己也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并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表示敬佩。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幼儿对古代的照明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在观察古代灯具时都会与现代灯具做对比,从而发现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在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爱、最特别、最可爱的灯具,很多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灯具大胆发言,并表示长大后会做出更神奇的灯。

总的来说,我班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较好,因为出示了精美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很多幼儿针对自己的新发现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欲望,懂得通过与同伴讨论,向老师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达到了活动目标。我希望在延伸环节,能让家长带幼儿参加灯展,让幼儿能更直观的观察灯、了解灯。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魔术 篇七

【活动目标】

1、感受魔术笔的神奇,学说短句:“,,快变X(大、小、多)。”

2、能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白板)。

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魔术棒是一样神奇的东西。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能想一想,说一说,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难点:幼儿能学会说:“,,快变X(大,小,多)”

【活动方法】

观察法,示范法,操作法,讲诉法。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123,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我来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了,能很快的找到顾老师的。那今天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它也可以变出各种神奇的东西来,哎,你们看,这是?嗯,一支笔,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支魔术笔,魔术笔呀想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二、玩游戏,初步感受魔术笔的神奇。

1、幼儿变成小兔子,一起去郊游。

(1)师:那我们一起说“变变变”,看魔术笔会变出什么来?“变变变”,哇,魔术笔变出了什么啊,嗯,一只小兔子。

(2)师: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嗯,有两个长长的兔耳朵。

(3)师:今天啊,小兔子想带着我们小(4)班的宝宝一起去郊游,你们想去吗?

2、游戏,找动物。

(1)师:小兔子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啊?嗯,一片小树林,咦,树林里有没有声音啊?怎么静悄悄的,小动物们都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2)师:谁的小眼睛最亮,能找到小动物的?

幼1:小鸟躲在白云后面。

幼2:大象躲在树后面。

幼3:小松鼠,它躲在大树上面。(你怎么知道是小松鼠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一起和小松鼠,小鸟和大象打个招呼吧。“小松鼠你好,小鸟你好,大象你好”

三、学说句式:“,,快变大,小,多”

1、学说:“蘑菇,蘑菇,快变大。”

(1)师:我们继续去郊游,出发啦。看,我们来到哪里了?嗯,草地上,看看谁在草地上玩啊?哦,小鸡

(轰隆隆,天空下起了大雨,声音)

(2)师:听,什么声音啊?哇,小兔子们,下雨啦,我们赶紧把伞撑起来躲雨吧。我们没有淋到雨,可是小鸡们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1:给小鸡们撑伞

幼2:可以躲到蘑菇下面

(3)师:可是这些蘑菇太小了,我们需要谁来帮忙?

(4)师:看看魔术笔有什么好办法?蘑菇,蘑菇,快变大;蘑菇,蘑菇,快变大……哇,蘑菇怎么发生什么变化了呀?那我们一起来说,帮帮小鸡们躲雨。

小结:蘑菇变大了,小鸡们有地方躲雨了,我们小朋友真棒,表扬一下自己,它们对我们小兔子说谢谢呢。我们跟小鸡说再见,继续去郊游吧。

2、学说:“大树,大树,快变小。”;“帽子,帽子,快变大。”

(1)师:我们来到了公园里,谁在公园里玩啊?嗯,一只小狗

(一阵大风吹来,小狗的帽子被吹到了树上)

(2)师:谁来了?嗯,风爷爷来了,哎呀呀,小狗的帽子被大风吹到了树顶上,它现在可着急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魔术笔)

(3)师:我们可以说什么要说什么来让大树变小?(大树,大树,快变小)嗯,他说的。对不对?那我们表扬一下他。

(4)师:那我们一起说“大树,大树,快变小”

(5)师:大树是变小了,小狗也拿到了帽子,可是帽子也变小了,这可怎么办呢?(把帽子变大)

(6)师:那我们一起说什么魔语?让帽子变大。(帽子,帽子,快变大)

小结:小狗拿到了帽子,高兴地说谢谢你们(不用谢)。小兔子们,我们继续前走喽。

3、学说:“小草,小草,快变多”。

(1)师:看,我们遇到谁了?(懒羊羊)懒羊羊的肚子太饿了,可是这儿只有一棵草,该怎么办?可以请谁来帮忙?(请魔术笔帮忙)

(2)师:我们要说什么魔语呢?(小草,小草,快变多)嗯,你真厉害,送你一个大拇指。

(3)师: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说这句魔语。

小结:有了这么多的草,懒羊羊吃饱了。它笑着说:谢谢你们。(不用谢)

四、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领略魔术笔的奇特。

1、师:小兔子们,这个故事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会讲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讲。

2、师:刚刚我们帮助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你们的心里怎么样?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师:小兔子们,今天你们玩的高兴吗?刚刚我们和小兔子一起去郊游的时候碰到了好多小动物,那我们回教室和这些小动物一起玩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进行试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认识生活中各种纸的不同作用。

教学准备:

1、不同的纸若干。

2、滴管每人1支。

3、《科学》下p.32。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猜一猜,水滴滴在纸上是怎样的。

二、跳舞的水滴。

1、教师出示塑料包装纸,请幼儿看一看,水滴在上面是停在原处,还是散开,还是浸到纸里。

2、幼儿每人拿一个滴管向塑料包装纸上滴水,观察水滴的形态。

3、教师引导幼儿用滴管口在水滴的'边缘划动,观察水滴是怎样运动的。

三、对比试验。

1、请幼儿猜想,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并记录在画册《奇妙的小水滴》上。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了解幼儿的发现。

3、教师与幼儿探究不同纸的特征,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些纸吸水多,哪些纸吸水少?

四、用水滴画画体验水滴在宣纸上作画的快乐。

拓展活动:

引发幼儿讨论:牛奶滴在这些纸上会是怎样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920582.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92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