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15 16:36:31 点击: 来源:yutu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铺垫,引入课题。

1、见课件

(学生抢答,直接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一:

(学生观察图,说清图意,然后提问题)

1、出示:1套书有15本,问:

(1)3套书有一共有多少本?

(生:思考: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

(2)引导学生列式;

2、讨论算理

(1)方法一;连加计算(学生说算的过程)

(2)用竖式计算(笔试)

(3)用数的组成计算:

①(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口算的思维过程)

②(小组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描述算法)。

11×5= 14×4= 15×6= 23×4=

(4)学生交流,老师观察,并让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二)出示情境图二:

1、买1套书需要120元,问:买3套书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观察图,说清图意,然后依问题列式)

(1)学生思考并正确列式

2:讨论算理:

(1)方法一:用数的组成口算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见投影片)

2、学生分组用数的组成描述下题的算理

110×5= 140×4= 270×3=

(2)方法二:将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添0法”的简算方法)(见板书)。

先用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也可以把几百几十的数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进行口算。

3、同桌用“添0法”的算法再描述上题的计算过程。

三、应用测试题,

1、学生分组进行测试练习(分两组测试,后学生相互评价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作业)

3、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

(1)课本43页和第三题(见投影)

(2)学生评议,交流算法。。

()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把它说给小组同学听!

五、课后作业练习九的第2题。(“摘香蕉”游戏)

(1)用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数学书练习十四第2题。

(2)开个小火车说算式!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把它说给小组同学听!

课后习题

A组题:

11×6=

14×4=

27×3=

110×5=

140×4=

我对你的评价是:

A组题:

11×6=

14×4=

27×3=

110×5=

140×4=

我对你的评价是

B组题:

17×5=

42×2=

23×4=

110×3=

120×4=

我对你的评价是:

B组题:

17×5=

42×2=

23×4=

110×3=

120×4=

202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14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习,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如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落后,就没有本领。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习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上课时,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习功课。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摸球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认识条形图,初步感受条形图在表达数据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从中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红球、黄球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课件。

学生:质地一样的红球、黄球各3个,四个面上写有1、一个面上写有2、一个面上写有3的小正方体一个,4枝红铅笔和4枝蓝铅笔(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等可能性。)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再袋子里装1个红球,3个黄球。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预测

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估计一下,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

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

2、实验

师:你估计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实验做完。

⑴提出实验要求: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红球,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摸球,先搅动一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坐右边的同学从书上第92页选一种方法作好实验记录,一共摸10次。完成后,再依照刚才的实验,同桌互换角色,选择另一种记录方法作好记录。

⑵学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记录方法作记录。

⑶四人一小组交流摸球情况。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组里讨论以下问题:

⑴统计的结果和你的猜测差不多吗?

⑵你发现了什么?

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录?并说说理由。

讨论得出:

⑴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就好了,因此涂成条形图的记录方法比较好。

⑵因为袋中黄球有3个,红球只有1个,所以每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摸到红球的次数少一些。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再次实践,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进行抛小正方体的实验,同桌作好记录,然后角色互换。

⑶讨论交流: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设计意图:在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⑴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⑵同桌讨论;根据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要求,各应该怎样装铅笔。

⑶在班内交流先后不同的装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

四、返回生活,内化提高

1、师:苏果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50名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得到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2、问:联系身边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深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

师: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新知识。让学生调查预测可能性大小的运用,能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经历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分析、比较体悟小括号的作用,知道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

2. 能力目标: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在列综合式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小括号。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独立口算:

1) 240+60+6 2) 240+60-6 3) 240+60×6 4) 240+60÷6

2.反馈交流: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四题是否都先算了前面的加法呢?为什么?

3.小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二、探究体悟

问题情境: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 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 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 到多少千克草料?

1.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 收集、呈现典型资源。 可能出现的情况:

a、48-15=33(千克)

b、48-15÷3

c、(48-15)÷3 33÷3=11(千克) =33 ÷3 =33 ÷3 =11(千克) =11(千克) 答:(略)

3. 反馈交流 :你同意以上各种解法吗?说说理由。(有机结合线段图)

关于方案a 和方案c

1)都是正确的:先求48-15 的差,表示还剩下的草料;再求除以3 的商,表示每匹小白马吃到的草 料。

2)不同处:方案a 是分步列式,方案c 则列成综合式解答。

关于方案b

1) 是错误的,虽然思路符合题意,但违反了先乘除后加减的的运算顺序规定。按这样列式,应该先 求15÷3 的商,再求48 减去这个商的差,而这就不符合题意了。

2)根据题意,需要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就要添上小括号,小括里的总是先算。

3)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4. 自检订正

三、练习深化

1. 练一练(课本第3 页) 497÷(26-19) (248+56)÷8 345÷(27÷9)

2. (回到引入的口算题)思考讨论

1)后面两题也要先算前面的加法怎么办?结果是几?

2)如果前面两题也在240+60 部分加上小括号,会怎么样? 那么怎样才会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呢? 小结: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要合理使用小括号。

3. 问题解决

(1)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黄牛每天吃15 千克,3 天后还剩下多少草料?

(2)植树节学校组织学生种树,一年级种了 173 棵树,比二年级少种了24 棵树,三年级种树的棵 数是二年级的2 倍,三年级种多少棵树?

(3)一盒48 粒的巧克力,小胖原来打算每天吃12 粒,实际每天少吃4 粒,现在这盒巧克力能吃几 天?

四、拓展提高

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32+48÷8=10 345÷27÷9=115 497÷26-19=71 400÷20×2=1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五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直观图有明确的认识。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开始,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等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学过的分类思想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这些只是单独的一个个的集合圈,而本节课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复的部分,学生从没有见过。因此,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探究情景,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到交叉重复的过程,分散难度,使学生逐步理解图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图示灵活解题。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从统计“上、下学期获得五好小标兵”的人数及“获得跳绳比赛奖与数学竞赛奖”的人数这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过度到用图表示。

教学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我以此作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预设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看看,让大家认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数学方法。

〔小精灵聪聪的引入,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

二、创情引发冲突

1、创设生活情景,引出图示法

在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表现优秀,被评为五好小标兵。现在老师把他们请上台来。上学期的请到左边集合站一圈,这学期的`请到右边集合站一圈。认真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

(在学生说了他们的表示方法后,老师介绍聪聪的图示法。用2个椭圆表示。为下面的问题解决做铺垫。)

2、引发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进行了跳绳比赛和数学竞赛等。请获得跳绳比赛奖的到左边集合站一圈,数学竞赛奖的同学到右边集合站一圈。

〔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2个问题的创设,由易到难,前一个问题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作准备。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探究新的方法

1、引发思考:这几个同学获得了2项奖,他们应该怎样站好?

2、让学生想办法并汇报。(在学生想出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每一部分学生表示的意义。)

〔此时,让学生说意义。因为他们参与了活动,所以容易理解。〕

3、引出用图表示的方法:你们能用像题1这样的图表示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尝试、创新的机会,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如果学生不能表示,老师介绍。)

小精灵聪聪的画法是数学家韦恩发明的,因此叫韦恩图。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仔细看。

这几个同学参加了2项,所以,左边圈里有他的姓名,右边圈里也有他的姓名。为了更简便、清楚地表示重复的人,小精灵聪聪把他们的姓名写在中间,只写一遍;然后把圆圈像这样画过去。

这样一来,一共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呢?

4、理解图示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如果让你参加,你会获得什么奖,你的名字应填在什么位置上?

〔给学生充足的自主观察、尝试、独立思考、互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引导和变换方式,让学生经历用图表示的过程,理解图示的意义。〕

5、比较表与图的不同,体会图的作用──更简便、清楚。

你们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直观图,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认识到用图表示比用表表示更直观、更清楚。特别是很容易看出谁重复了。)

〔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用图表示的认识,感到图示更直观、更清楚。〕

6、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

请大家根据图示用多种方法解决“获得两项竞赛奖的一共有多少人?”并互相交流想法。

再指名汇报解法和想法。

〔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7、小结注意点:

现在明白了吗?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四、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1、买菜问题

我们学校非常注意同学们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每天的菜都不完全相同。这是班上的2个小记者调查的近两天的买菜情况,请大家把图填写完,并计算食堂这两天一共买了几种菜。(先完成后指名汇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1日 4月12日

2、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决他们自己收集的实际问题或书上的习题。

3、辨析:

小名他们小组有12人一起打扫卫生。小名统计了一下:有8人扫地,8人擦窗子,其中5人既扫了地又擦了窗子。小名统计的对吗?

〔练习设计注意生活化、层次化,并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数学模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所解决的总和问题与以前的不一样。大家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呢?

〔小结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二、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 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 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3)教师小结,3个人每2个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6.总结:这次去数学广角你觉得有趣吗?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布置作业: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裤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穿法?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

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0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84369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84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