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思维导图

更新时间:2023-03-26 17:36:01 点击: 来源:yutu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1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7、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3篇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2

  三角形的知识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7、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

  一、*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两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2、性质:

  (1)*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行

  (2)*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4、对称性:*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3、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四、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

  (1)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定:

  (1)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出有一个角是直角

  4、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五、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行,另一组对边不*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对称性: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六、三角形的中位线*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的中位线*行于梯形的两底并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七、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行四边形的重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

  八、依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

  九、多边形

  1、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3、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6、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面。

  8、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9、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1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圆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1)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2)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3

  几何的初步知识

  线和角

  (1)线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行线

  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两条*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角。*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3篇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1

  1.*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面

  ①位置关系:*行、直线在*面内、直线与*面相交。

  ②直线与*面*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面内的射影,范围是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面与*面

  (1)位置关系:*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面与*面*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面与*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2

  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

  1、正方体 a-边长 S=6a2 ; V=a3

  2、长方体a-长;b-宽 ;c-高; S=2(ab+ac+bc) ; V=abc

  3、棱柱S-底面积;h-高;V=Sh

  4、棱锥 S-底面积h-高 ;V=Sh/3

  5、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 ;V=h[S1+S2+(S1S1)1/2]/3

  6、拟柱体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7、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C=2r

  S底=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r2h

  8、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

  V=h(R2-r2)

  9、直圆锥r-底半径;h-高 V=r2h/3

  10、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

  V=h(R2+Rr+r2)/3

  11、球 r-半径 ;d-直径 V=4/3d2/6

  12、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

  V=h(3a2+p)/6

  =p(3r-h)/3

  a2=h(2r-h)

  13、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

  V=h[3(r12+r22)+p]/6

  14、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2Rr2=2Dd2/4

  15、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3

  1.空间的距离问题

  主要是求空间两点之间、点到直线、点到*面、两条异面直线之间(限于给出公垂线段的)、*面和它的*行直线、以及两个*行*面之间的距离(在会求距离问题之前,需要明确其位置关系,详见 空间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 ). 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一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二证明它就是所要求的距离;三计算其值.此外,我们还常用体积法求点到*面的距离.

  2.面积和体积

  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等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基本载体,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面,在学习中应注意这些几何体的概念、性质以及对面积、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3.三视图

  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是认知几何体的基本内容,在高考中,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考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查三视图与直观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视图能力,二是根据三视图与直观图进行简单的计算,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知识点

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知识点1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1、直棱柱和正棱锥的表面积

  设棱柱高为h、底面多边形的周长为c、则得到直棱柱侧面面积计算公式:

  S=ch、即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

  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面是正多边形、

  如果设它的底面边长为a、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则得到正n棱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S=1/2xnah'=1/2xch'、即正棱锥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的周长和斜高乘积的一半、

  2、正棱台的表面积

  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

  设棱台下底面边长为a、周长为c、上底面边长为a'、周长为c'、斜高为h'则得到正n棱台的侧面积公式: S=1/2xn(a+a')h'=1/2(c+c')h'、

  3、球的表面积

  S=4πR2、即球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

  4.圆台的表面积

  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它的表面积等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和加上侧面的面积,即

  S=π(r'2+r2+r'l+rl)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

  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

  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数学知识点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行的线段仍然与x*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行的线段仍然与y*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10篇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1

  整式及其运算:

  【考点归纳】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或表示()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后所得的()叫做代数式的值.

  3.整式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其中次数最高的项的()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3)整式:()与()统称整式.

  4.同类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

  20x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7.整式的除法

  ⑴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把()、()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武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⑵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再把所得的商().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2

  换元法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

  分类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

  换元的种类有:等参量换元、非等量换元

  换元法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说把一个方程用其他未知数表示,再带入另一个方程中。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3

  数据的.分析—初中数学知识点集锦(中)

  初二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初二的期末考试中,最重要的它会更加清楚的体现在你的初三复习中,体现在最终的中考当中。

  有个远大的目标,有个合适的计划--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大部分初三学生的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幸运的是我们距离初三还有一个学期和一个暑假的时间,把握住这段时间,我们的初三将会无比的轻松。

  偏科相当的可怕,我虽然只教数学可是深有体会。有个人大附的男生几乎每个压轴题都能第一个做出来,做完之后就在那“默写”某某个课文。一问才知道,偏科,语文总在90边缘徘徊。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说了,可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补“瘸腿”是多么的可怕--原因很简单,每科都在复习!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4

  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运用到了黄金矩形的知识。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中数学黄金矩形的基础知识点。

  黄金矩形

  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换言之,矩形的长边为短边 1.618倍。

  黄金分割率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人愉悦。

  黄金矩形的分割方法

  1)作任意正方形ABCD.

  2)用线段MN将正方形*分为两半.

  3)用圆规,以N为中心,以|CN|为半径作弧.

  4)延长射线AB直至与以上的弧相交于E点.

  5)延长射线DC.

  6)作线段EF⊥AE,并令射线DC与EF交于F点.

  则ADFE为一黄金矩形.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5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2)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6

  名画<最后的晚餐>中运用到了黄金矩形的知识。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中数学黄金矩形的基础知识点。

  黄金矩形

  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换言之,矩形的长边为短边 1.618倍。

  黄金分割率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人愉悦。

  黄金矩形的分割方法

  1)作任意正方形ABCD.

  2)用线段MN将正方形*分为两半.

  3)用圆规,以N为中心,以|CN|为半径作弧.

  4)延长射线AB直至与以上的弧相交于E点.

  5)延长射线DC.

  6)作线段EF⊥AE,并令射线DC与EF交于F点.

  则ADFE为一黄金矩形.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7

  棱柱是多面体中最简单的一种,我们常见的一些物体,例如三棱镜、方砖以及螺杆的头部,它们都呈棱柱的形状。

  棱柱:有两个面互相*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多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棱柱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来表示。

  棱柱的底面:棱柱中两个互相*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

  棱柱的侧面:棱柱中除两个底面以外的其余各个面都叫做棱柱的侧面。

  棱柱的侧棱:棱柱中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

  棱柱的形成方式:棱柱是由一个由直线构成的*面沿着不*行于此*面的直线整体*移而形成的。

  棱柱的顶点:在棱柱中,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棱柱的对角线:棱柱中不在表面同一*面上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叫做棱柱的对角线。

  棱柱的高:棱柱的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棱柱的高。

  棱柱的对角面:棱柱中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叫做棱柱的对角面。

  棱柱有很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还有直棱柱、斜棱柱。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8

  1、重心的定义:*面图形中,几何图形的重心是当支撑或悬挂时图形能在水*面处于*衡状态,此时的支撑点或者悬挂点叫做*衡点,也叫做重心。

  2、几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⑴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⑵ *行四边形及特殊*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⑶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⑷ 任意多边形都有重心,以多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作为悬挂点,把多边形悬挂时,过这两点铅垂线的交点就是这个多边形的重心。

  提示:

  ⑴ 无论几何图形的形状如何,重心都有且只有一个;

  ⑵ 从物理学角度看,几何图形在悬挂或支撑时,位于重心两边的力矩相同。

  3、常见图形重心的性质:

  ⑴ 线段的重心把线段分为两等份;

  ⑵ *行四边形的重心把对角线分为两等份;

  ⑶ 三角形的重心把中线分为1:2两部分(重心到顶点距离占2份,重心到对边中点距离占1份)。

  上面对重心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同学们都能熟练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复习学习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9

  一、圆的相关概念

  1、圆的定义

  在一个个*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直线圆的与置位关系

  1.线直与圆有唯公一共时,点做直叫与圆线切

  2.三角的外形圆接的圆叫做三心形角外心

  3.弦切角于所等夹弧所对的的圆心角

  4.三角的内形圆切的圆叫做三心形角内心

  5.垂于直径半直线必为圆的的切线

  6.过径半外的点并且垂直端于半的径直线是圆切线

  7.垂于直径半直线是圆的的切线

  8.圆切线垂的直过切于点半径

  3、圆的几何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

  (1)*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

  过圆心

  垂直于弦

  直径*分弦知二推三

  *分弦所对的优弧

  *分弦所对的劣弧

  三、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

  1、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途中的C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

  四、圆的对称性

  1、圆的轴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1、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弦心距

  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

  d=r点P在⊙O上;

  d>r点P在⊙O外。

  八、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九、反证法

  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

  (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

  (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l与⊙O相交d

  直线l与⊙O相切d=r;

  直线l与⊙O相离d>r;

  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十二、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

  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十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

  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

  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外离d>R+r

  两圆外切d=R+r

  两圆相交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内含dr)

  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

  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十四、三角形的内切圆

  1、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十五、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中心角

  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十六、正多边形和圆

  1、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

  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

  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3、正多边形的画法

  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

  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

  1、弧长公式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

  2、扇形面积公式

  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

  3、圆锥的侧面积

  其中l是圆锥的母线长,r是圆锥的地面半径。

  初中数学圆解题技巧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10

  圆周角知识点

  1、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

  2、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推论: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2)直径(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①常见辅助线:有直径可构成直角,有900圆周角可构成直径;②找圆心的方法:作两个900圆周角所对两弦交点)

  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补充:

  1、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3、同弧所对的(在弧的同侧)圆内部角其次是圆周角,最小的是圆外角。

  *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点

  1.数据13,10,12,8,7的*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有理数知识点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10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1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

  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2

  椭圆知识:*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

  椭圆的第一定义

  即:│PF1│+│PF2│=2a

  其中两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F1F2│=2c<2a叫做椭圆的焦距。P 为椭圆的动点。

  长轴为 2a; 短轴为 2b。

  椭圆的第二定义

  *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即椭圆的离心率,e=c/a)的点的`集合(定点F不在定直线上,该常数为小于1的正数) 其中定点F为椭圆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椭圆的准线(该定直线的方程是x=±a^2/c[焦点在X轴上];或者y=±a^2/c[焦点在Y轴上])。

  椭圆的其他定义

  根据椭圆的一条重要性质,也就是椭圆上的点与椭圆短轴两端点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定值 定值为e^2-1 可以得出:*面内与两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常数k的动点的轨迹是椭圆,此时k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排除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还有K应满足<0且不等于-1。

  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

  2、对称性: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当中心为原点时)(a,0)(-a,0)(0,b)(0,-b)

  4、离心率:e=c/a

  5、离心率范围 0

  知识归纳:离心率越大椭圆就越扁,越小则越接近于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面直角坐标系

  *面直角坐标系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初中数学知识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3

  简单解释就是,用不等号可以将两个解析式连接起来所成的式子就是我们这一章节所说的不等式。

  不等式

  例如2x+2y≥2xy,sinx≤1,ex>0 ,2x<3,5x≠5等>x是超越不等式。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

  “≥”(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 )(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 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其实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面直角坐标系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4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不等式是指用不等号可以将两个解析式连接起来所成的式子。

  1.概念: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例如2x+2y≥2xy,sinx≤1,ex>0 ,2x<3,5x≠5等>x是超越不等式。

  2、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

  “≥”(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 )(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 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我们大家在判定不等式时要记得,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5

  自然数的分类包括了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1和0。

  自然数的分类

  ①按能否被2整除分

  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奇 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2、偶 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注:0是偶数。(20xx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xx年也规定零为偶数。偶数可以被2整除,0照样可以,只不过得数依然是0而已)。

  ②按因数个数分

  可分为质数、合数、1和0。

  1、质 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也称作素数。

  2、合 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3、1:只有1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当然0不能计算因数,和1一样,也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备注:这里是因数不是约数。

  同学们对于“0”,它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其实学术界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6

  (一)整式

  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反。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项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3.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4.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5.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

  6.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7.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8.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9.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10.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2.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1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二)相交线与*行线

  (1)相交线

  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行两种。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2)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3)同位角

  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4)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5)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6)*行线

  几何中,在同一*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7)*移

  *移,是指在同一*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移运动,简称*移。

  (三)概率

  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2.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即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5.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6.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7

  菱形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 矩形具有*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⑷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

  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方和。

  3、菱形的判定方法:

  ⑴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⑵ 判断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⑶ 判断方法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面积的计算:

  菱形面积 = 底×高 = 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归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

  希望上面对菱形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很好的参加考试工作。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面直角坐标系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8

  简单解释就是,用不等号可以将两个解析式连接起来所成的式子就是我们这一章节所说的不等式。

  不等式

  例如2x+2y≥2xy,sinx≤1,ex>0 ,2x<3,5x≠5等>x是超越不等式。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

  “≥”(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 )(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 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其实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面直角坐标系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9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

  ②角边角公理(ASA)

  ③角角边定理(AAS)

  ④边边边公理(SSS)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正方形定理公式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分,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行四边形

  *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10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

  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⑴它是等式;⑵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⑶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⑷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核心问题

  一、什么是等式?1+1=1是等式吗?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恒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许的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的两边总是相等,由数字组成的等式也是恒等式,如2+4=6,a+b=b+a等都是恒等式;第二类是条件等式,也就是方程,这类等式只能取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才成立,如x+y=-5,x+4=7等都是条件等式;第三类是矛盾等式,就是无论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不成立,如x2=-2,|a|+5=0等。

  一个等式中,如果等号多于一个,叫做连等式,连等式可以化为一组只含有一个等号的等式。

  等式与代数式不同,等式中含有等号,代数式中不含等号。

  等式有两个重要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

  二、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不为0,a,b是已知数),值得注意的是1)一个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将这个方程化成最简形式后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但化简后,它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2)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判断是否为整式方程,是不能先将它化简的如方程x+1/x=2+1/x,因为它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不是整式方程。如果将上面的方程进行化简,则为x=2,这时再去作判断,将得到错误的结论。

  凡是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中元数最少且次数最低的方程。

  三、等式有什么牛掰的基本性质吗?

  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移项时不一定要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左边。如解方程3x-2=4x-5时就可以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左边,这样会显得简便些。

  去分母,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则是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进行的。

  四、等式一定是方程吗?方程一定是等式吗?

  等式与方程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是用等号连接的,等号左、右两边都是代数式,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方程仅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等式中的特例。就是说,等式包含方程;反过来,方程并不包含所有的等式。如,13+5=18,18-13=5都属于等式,但它们并不是方程。因此,等式一定是方程的说法是不对的。

  五、"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一回事儿吗?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即方程的解是结果,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二者不能混淆。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二、相交线与*行线

  1、知识网络结构

  2、知识要点

  (1)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180°;+=180°;+=180°;+=180°。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三、实数

  1、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①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②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a+b=0.

  (2)绝对值|a|≥0.

  (3)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4)*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a(a≥0)的*方根记作.

  ②一个正数a的正的*方根,叫做a的算术*方根.a(a≥0)的算术*方根记作.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3、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4、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移变换:

  1、概念: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移。

  2、性质:(1)*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分清题目要求,确定*移的方向和*移的距离;

  (2)分析所作的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健点;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移各个关健点;

  (4)连接所作的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5)写出结论。

  二、旋转变换:

  1、概念: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

  (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

  (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

  (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常见考法

  (1)把*移旋转结合起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2)利用*移变换与旋转变换的性质,设计一些题目。

  误区提醒

  (1)弄反了坐标*移的上加下减,左减右加的规律;

  (2)*移与旋转的性质没有掌握。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4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②*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分,每一组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均数,记为X

  加权*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均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2)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6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7

  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

  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总结反思: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行线的性质等,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动态性问题通常是对几何图形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发掘“动”与“静”的内在联系,寻求变化规律,从变中求不变,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解答函数的图象问题一般遵循的步骤:

  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

  2、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由每段的解析式确定每段图象的形状.

  对于用图象描述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1、自变量变化而函数值不变化的图象用水*线段表示.

  2、自变量变化函数值也变化的增减变化情况.

  3、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8

  一、*移变换:

  1。概念: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移。

  2。性质:(1)*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分清题目要求,确定*移的方向和*移的距离;

  (2)分析所作的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健点;

  (3)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移各个关健点;

  (4)连接所作的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5)写出结论。

  二、旋转变换:

  1。概念: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

  (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

  (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

  (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常见考法

  (1)把*移旋转结合起来证明三角形全等;

  (2)利用*移变换与旋转变换的性质,设计一些题目。

  误区提醒

  (1)弄反了坐标*移的上加下减,左减右加的规律;

  (2)*移与旋转的性质没有掌握。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9

  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映射

  (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

  2、函数

  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

  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

  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

  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

  (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

  (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三、函数的值域

  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

  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

  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

  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

  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

  ⑦利用对号函数

  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

  四、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

  2、性质:

  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

  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

  3、奇偶性的判断

  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

  五、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0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行,其余各面都是*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行于底面的*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行于底面的*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行的*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面,已知图形中*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7)

——初中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生活空间中的八个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2、 地图通常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 观测点不同,同一物体所在的位置可能会不同。

  5、 描述行走路线时,要说明方向与距离。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除法的验算: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 0不可以作除数。

  4、 除法的估算方法是多样的,通常我们将被除数(三位数)看成一个接近它的整百整十数,除数(一位数)不变,然后计算。或者按照乘法口诀把被除数估成一个合适的数,再计算。

  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百位比除数小,再用前两位数一起去除。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 统计

  1、 *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 *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 一个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要根据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

  4、 *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每月有31天,称为大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称为小月。

  2、 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年二月二十八;每隔四年闰一日,闰年二月把一加。

  3、*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4、 *年或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5、 24时计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 经过时间:可以通过观察钟面和用线段表示来计算出简单的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整十数乘整百数的方法:

  (1)将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整百数百位上的数相乘。

  (2)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三个0。

  2、 两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1)用两位数乘整百数百位上的数。

  (2)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1)将两个或两位数分别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一百)。

  (2)再将两个整十数或整百数相乘。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食表示多少个十,所以末位数要写在十位上。

  (2)将乘得的积加起来求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这一步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所以末位数应在十位上。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第六单元 面积

  1、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等。

  3、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4、 1*方米=100*方分米; 1*方分米=100*方厘米;

  1*方米=10000*方厘米;

  5、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6、 1*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方米;

  7、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1)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多少米。

  (2)小数点右边的数依次表示几分米、几厘米。

  2、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1)几元就在小数点的左边写几。

  (2)几角就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写几,几分就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元”。

  3、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先比较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整数部分),这部分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如果整数部分大小相同,就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这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3)如果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就看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4、 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一位小数):

  (1)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小数点对齐)。

  (2)先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一。

  (3)和的小数点要和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4)再将小数点左边的数相加,这部分数按整数的加法来加。

  5、 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减法的方法:

  (1)被减数和减数的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对齐)。

  (2)从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开始减起(从右到左),不够减时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3)差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1、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 每份个数×份数=总数(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总数÷每份个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个数

  3、 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从左往右计算。

  4、 含有乘法(除法)、加法(减法)的综合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 集合:在数学中,集合是指某一类事物组成的整体。

  2、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

  3、 计算两个队的总人数,不能简单地将两个队的人数相加,要将重复的人数从总数中减去。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8)

——初中数学圆的切线知识点3篇

初中数学圆的切线知识点1

  圆的切线知识经常运用在中考试题中,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初中数学圆的切线知识吧。

  圆的切线

  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半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

  (1)经过切点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那点与圆心的连线*分切线的夹角。

  〖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

  5.圆锥侧面积S=πrl

  6.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n=360r/l(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

  切割线定理 圆的一条切线与一条割线相交于p点,切线交圆于C点,割线交圆于A B两点 , 则有pC^2=pA·pB

  割线定理 与切割线定理相似 两条割线交于p点,割线m交圆于A1 B1两点,割线n交圆于A2 B2两点

  则pA1·pB1=pA2·pB2

  温馨提示:初中数学圆的切线知识总结,相信聪明的大家都记忆于心了吧。

初中数学圆的切线知识点2

  一、合理设计课堂结构和问题。

  新课程理念及新基础教育理念都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认为“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这种内在的、深层的动,才是数学课堂需要的动。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因此,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一)、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经历动脑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得到“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的结论。

  (二)、分析结论。应用好命题的前提是理解好命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命题我设置了三个问题,并且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得到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个思路“连半径,证垂直和做垂直,证半径”。

  (三)、应用命题。根据活动二的两个结论,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类型的例题。因为有活动二做铺垫,所以例题解决的很顺利。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明年就面临中考的现实,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认真分析每个已知条件,由每个条件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结合要证明的结论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分析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再理清思路,然后整理出来。

  三、注意多种评价手段的运用。

  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并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一个会心的微笑、学生的.掌声、翘起的拇指、真诚的语言…让学生及时感觉到被认可,他就更有动力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不足:

  1、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还不够充分,只是小组讨论、个别提问和全班齐答的形式。针对各个环节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板演、小组展示、互改纠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所谓教无定法,一切以为教学服务为大前提,向学生展示并传递学习的快乐,无所畏惧,灵活变通。*时要多读多看有关的资讯,多开动脑筋,让课堂“活”起来、“有效”起来、“优质”起来!

  2、教师的激情不足。教师在教学中的“导”不仅是“导学”在情绪上也有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精神抖擞的来学习。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注意的问题。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9)

——初中数学整式的运算知识点3篇

初中数学整式的运算知识点1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整式的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幂的运算:

  5.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1)提公因式法:(公因式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公共因式)吧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因式的系数,取相同字母最低次幂的积。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公式法:

  A.*方差公式;

  B.完全*方公式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493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