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中考复习资料10篇

中考复习资料10篇

更新时间:2023-03-24 00:22:49 点击: 来源:yutu

中考复习资料1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重在考察学生听力辨音以及对内容的理解。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容易得分的板块。

  备考建议:熟悉常考的听力场景,例如图书馆借书、陌生人问路、口头通知、打电话留便条等。而常考对话的人物多为师生之间、夫妻之间、警察与陌生人等。常见的出题形式有:考察人物关系,辨听数字细节,数字及价格运算,时间加减等。

  在做题之前,应利用间隙时间审题,根据题干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做题的时候,手中握笔,对关键信息点做简要记录,并通过对话的重音、语气等判断人物关系、说话态度以及个人喜恶等。如果有要点漏掉了,应果断舍弃,不要影响后面的答题。

  二、单选部分

  该板块主要是针对语法、词汇和交际用语的考查。常考考点为:动词的时态语态、固定搭配、词义辨析、不定代词、名词词义辨析、形容词、副词、连词、情态动词表示推测、宾语从句等。

  备考建议:对于语法,考生要认真去分析其中的逻辑,而不能一味地硬记硬背;词汇板块,重在*时积累;而交际用语板块,重点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时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归纳。例如,表感谢时,相应的答语有哪些;表达道歉,正确的回答方式有哪些,都要注重整理归纳。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除了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要求学生对整篇文章逻辑联系有基本的理解,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析词义以及运用词组短语搭配。这是学生最易失分的板块。

  备考建议: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

  1、重视首尾呼应。判断文章体裁,预测文章主旨和大意。读懂首句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对理解全文起重要作用。

  2、重视上下文语境。要留心文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照应以及原词重现等现象,这些往往是正确选项的线索。

  3、进行逻辑分析。如果无法从语法搭配及词汇的角度解释选项,那么逻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在*时的训练中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

  在做完形填空时,利用词性分析的方法是解题的重要原则。*时尤其要注重词汇的积累,牢固掌握形近单词的意思及同义近义词组的辨析,同时还需注意熟词生义的现象,了解词汇的用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避免词义混淆和概念模糊。

  四、阅读理解

  初中阶段,阅读理解的体材多为记叙文、应用说明文,议论文考察相对较少。题材多样,常考的多数讲述亲情、友情和励志故事等。该板块分值通常较大,是学生容易得分的。

  备考建议:了解不同问题设题的方向。应用说明文,内容多涉及表格、菜单、门票、博物馆等信息类,答案通常就在原文当中,一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不排除有题目需要计算价格、时间等,审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该题型选项通常设有陷阱,例如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等。

  而记叙文,通常是通过讲故事、描写人物事迹或寓言故事,得出一个结论或者阐明一个道理,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把握文章大意。

  在做题之前,学生需要了解设题的四种类型:细节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应该养成这样的做题习惯。1、拿到文章,首先给段落标上序号,这样使得文章层次清晰。2、阅读题干,判断题目类型并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再带着问题来浏览文章。3、根据题干关键词回到文中准确定位,注意关键词在原文中的同义改写及替换,在文中将每一题的线索都做上标记,并且标上题目的序号,方便随后检查。

  对于阅读理解,学生容易失分的点多集中在主旨大意题(包括标题概括题目)上。要注意文章主旨或标题通常能很好地概括全篇的大意,而不是文章的某一个细节。该标题通常有一定的深意,但也不能过度拔高文章的内涵,要贴合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做阅读理解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选项的对错,要特别注重积累文章中的生难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还应勾画出文中优美实用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以后在写作及口语中为我所用。

  五、阅读理解填词

  阅读理解填词是根据文章意思,填出文中所缺单词,使文章还原其本来面目。此题的难度要高于完形填空,往往也是学生感觉比较棘手的题目。不仅要在不完整的文段间判断文章大意,还要完成填空练习,兼顾单词的词性、词形和拼写等。

  备考建议:注重积累一意多词,并且也要用词性分析的方法来判断所填单词,此外,要特别注意词形。例如,一旦判断出该空所填为名词,就应立即考虑名词的单复数。若为动词,就要考虑时态语态,形容词副词要注意比较级等。

  六、写作部分

  写作是语言的输出,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该板块在考前可以重点突破的。写作部分多以给材料作文的形式为主,用中文给出提示要点,内容多围绕学生的校园及学习生活展开。例如,倾诉学习烦恼、介绍(新来的)教师或同学、度假计划、旅游安排等,形式集中在通知、书信、E-mail,以及记叙文和议论文等方面。

  备考建议: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格式,从词句、语法细节和文章结构等方面各个击破。

  对于写作相对弱的同学而言,词句使用的准确性方面容易出现漏洞。针对词句的运用,我们应重视教材。课本文章通常难度适中,词汇丰富,是很不错的语料库,在巩固复习课本内容时,注意积累词汇。学生可以将自己写作中的各种错句都汇总起来,记在小本上,隔段时间再来看,自己进行改错,再去对照老师的纠正形式,在对比中领会自己写出错句时的思维和想法,以此建立更为牢固的语法概念,提高写作的准确性。

  对于中等水*的学生而言,存在的问题是能够表达基本的意思,但词汇的多样性不够,句型较单一,文章中的连词缺乏,过渡不够自然妥帖。这就要求可以尝试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及词组。此外应总结归纳中考必备句型,认真识记。比如,在描写规章制度的写作中,we should (not) do…是每个人都会运用的句式,若运用we are (not)allowed to do, we are supposed to do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色。如果再写出一个倒装句never should we do,自己的文章立刻便与千篇一律的作文拉开差距。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运用特殊句式而生搬硬套,与文章整体结构和表达内容不符。

  对于写作优秀的学生而言,词汇和句式的运用通常较好,写作提分的方向就在语言的润色上及地道的表达上。学生应适当拓展课外知识,增强语感,比如根据兴趣选择阅读书虫系列丛书,此外21st Century、 China Daily、English Study等报刊杂志便是不错的选择。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关联词,可以使得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更加鲜明。

  此外,写作还要避免:1、遗漏要点。2、字数不够。3、时态及人称运用出错。4、书写潦草。

  备考综合建议:

  1、准备好词好句记录本。*时学习过程中,重视课本,若学有余力,则要拓展相关课外阅读。摘抄记录课本及课外阅读,完形各题型中的生难词汇或优美词句,经常朗读,培养语感。

  2、准备错题集。归纳整理*时的错题,并且分析出错的原因,追问自己究竟是知识盲点,还是掌握不牢固,或者思维欠严谨。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发现自身问题,今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避免类似错误。

  3、循环复习。知识的积累到位了,复习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尝试在复习的过程中,记录自己新的所得,这样可以不断进步。

  希望大家在初三这一年里,充分利用时间,加强知识积累,了解中考考点及出题规律,分析自身不足,实现有效突破,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复习资料2

  读孟尝君传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1067年(治*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1069年(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2.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土”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3.文意:本文驳斥“孟尝君能得士”这一传统说法,首先摆出这一论点,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士以故归之”,这是概括地说;一个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是从具体事例说。

  然后笔锋一转,用“嗟呼”慨叹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雄”,不是真正得士。这一论点提出,主要是把“鸡鸣狗盗”排除在“士”之外,再从得一士可以“南面而制秦”(只是设想)否定“鸡鸣狗盗之力”。最后以推理方式更进一层说明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

  重点语句翻译:

  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译: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译: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

  3.岂足以言得士!

  译:哪里说得上是得到了贤士呢?

  4.擅齐之强

  译: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5.南面而制秦

  译: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6.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译: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门下。

  原文解答:

  1.对于孟尝君,世人有什么传统观念?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2.作者把孟尝君门下的“士人”称作什么?鸡鸣狗盗。

  3.作者心目中的“士”应是怎样的?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4.“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中考复习资料3

  误区一:从资料中直接找答案

  有的学生把开卷考试看得很容易、很简单,“开卷啦,可以抄,书中自有答案!”的错误观念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在*时学习过程中,照着资料直接抄入答案的现象比较多。考试时,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要么照搬照抄,要么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题目要求答非所问,答题的准确率可想而知!

  误区二:每题都翻书

  1、有的学生认为开卷可抄,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因此*时学习很放松,但真到考试时,若要每题都翻书,注定没时间做完!

  2、有些*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更是怕做错失分,考试做答时将主要精力用在翻书上,导致思考、书写时间不够而意外失分。

  3、做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比如选择题,一般通过阅卷,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就可以直接作答,但每题都去翻书的话,本来只需很少时间作答的“容易题”,却浪费了宝贵时间,严重影响后面材料分析题的作答时间,所以成绩不理想。

  误区三:审题不仔细,盲目复制粘贴答案

  1、有的学生在答题时,不是先认真审题,而是忙于翻书、抄书,看书中哪段内容与该题最为接近就抄哪一段。

  2、审题时不注意对题目灵活性的整体理解,盲目下手,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点,不得要领,或者偏离题目要求,答案不完整甚至文不对题,盲目抄书。

  3、社会思品老师引导作学生规范找答案,答题就十分重要了。

  误区四:联系实际生活,重视无字书,自主答题

  1、开卷考试不只是把书本熟记就好了,其实还应重视“无字书”。所谓“无字书”,不仅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括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

  2、社会思品开卷考试的深入,许多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自己实际回答问题。

  3、这类试题往往很难在书本中直接抄到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那就根本无法满足这类试题的要求。

  对策一、审题训练

  解答开卷考试审题很关键。如何审题?做好以下三部曲:

  1、要看懂题目,即搞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找准材料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点,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3、按照题目的要求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点。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因为有的题目*时没见过,就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在训练审题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或复习时,应精选一些今年相关内容的生活社会热点做解题训练,锻炼和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对策二、掌握翻书方法,灵活运用

  “每题都翻书”,显然是不行的,解决的关键是加强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查对书本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1、凡是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

  2、凡是没有把握的,有时间就查,没时间不查;

  3、凡是毫无头绪的,放到最后去查,这样做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中考复习资料4

  1.弄懂基本概念

  在学习一个语法项目时,一定要把它的基本概念搞清楚。理解它的基本用法,并牢记在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2.进行大量实践

  要学好英语语法,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而不能靠死背语法条文。因为语言是活动的、有生命的、无法固定的,这就决定了学语法的方法应该是活动的、应用的、循序渐进的、逐渐消化的。实践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要借助读物,借助有情景的语言材料来学语法。

  3.多作比较分辨

  学习英语语法应多用比较法。要在英语各个语法项目之间、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之间作比较;还要注意英语习惯和汉语习惯的差别,特别要重视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无的语言现象。

  4.善待惯用法

  英语中的习惯用法是大量存在的。遇到习惯用法,我们不能钻牛角尖,进行无谓的语法分析,而要遵从惯用法。

  5.用好语法书

  我们学习语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学习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应该阅读一本专门的语法书,以便对某一语法项目有个系统的掌握。最好将语法书当作一本工具书,像一样经常查阅,方可学得细致而牢靠。

中考复习资料5

  1.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三轮的复习计划,这三轮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自行调整

  2.初中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从课本入手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先搞清楚,由于时间比较紧张了,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多看看自己模糊不清的概念

  3.买一本中考复习的资料,根据资料上的专题进行复习,专题不像课本一节一节内容比较零碎,而专题是前后联系紧密,综合性比较强

  4.根据专题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之前的复习,在基础复习过后做综合性的练习效果比较好

  5.最后一个阶段里根据考试时间严格要求,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诊断考试的卷子,多做这样的题目对中考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这些题都是出自于命题组的,难度、题型等都接近中考的题目了

  6.考前2天就不宜再做大量的习题了,这个时候该对典型的例题和题型再进行练习,*常遇到的多次出现的考点进一步巩固

  ▲中考复习攻略

  1、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计划。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课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可按教学书籍、考试说明和综合模拟3大板块予以安排。

  2、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3、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学生应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4、学生要学会积累。可以把*时得分高的文章和一些看到过的范文收集起来,并适当作些记忆。看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并进行一下背诵很有必要。当然,背的过程中用不着一字不差,关键是体会其中的语境、语感。还需要在作文结构上进行训练,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训练,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因为在作文时间里,学生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存在着难度,所以首先要做到规范。

  ▲中考复习方法

  一.心态调整,坦然面对中考的考验

  中考,是初中学习的终点,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考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下,很多考生容易将中考复习变成了生活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甚至牺牲吃饭、睡觉的时间来为中考复习让路。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最终会演变成一种障碍,使得自己备考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教育专家建议,应理性看待中考,保持*常心,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生活和复习,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及时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等等,这些都是调节心态的有效方式。

  二.紧扣考纲,基础知识要吃透,立足基础才能够有所超越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专家表示并不赞同。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三.专题归类,将知识形成系统,全面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四.强化训练,扫清*日忽略的知识死角,注意积累错题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不求甚解。应该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自己的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日所忽略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中考复习资料6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大会包括: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全国*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大会与*、法院、*的关系(*为什么向*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行*大会制度,由*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审判权和检察权,*、法院、*必须对同级的*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4、*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对人民负责;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5、我国处理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中考复习资料7

  教学过程:

  一、板书框题: “描绘自强人生”

  二、讲授新课

  1、人生当自强

  (1)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从自强精神对一个人人生之路的影响的角度,来阐述自强的意义)

  活动一:(见教材P91页)(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想一想:

  ①在赖晨光走过的生活道路上,始终坚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谁能打败你,这种精神对陈宁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

  (“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谁能打败你。”这正是自强精神的体现,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力和艰难险阻,也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

  ③自己的进取目标是什么?当遇到前进道路上的阻力的时候,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集体朗读课文这一段。)

  想一想:

  ①自强者都有哪些表现?

  ②自强精神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活动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

  (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说一说:

  ①苏明娟的行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自己身上具有苏明娟的这种精神吗? 对自己起到了什么作用?

  (2)自强不息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成的民族精神(自强精神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学生朗读教材P92页第二段。)

  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考复习资料8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之为《诗经》。共305篇,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我们读过的篇目有《关雎》 《蒹葭》等。《诗经》与《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五经”,为我国儒家经典作品。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我国儒家经典。

  3、《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本文紧扣“论战”,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取信于民”的思想。

  4、《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这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5、《孟子二章》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世称“亚圣”,其核心思想是“仁义”,著有《孟子》。《孟子》是记录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的书,现存七篇。

  (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本文运用层层推理的论证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66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西 汉

  6、《陈涉世家》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130篇。《陈涉世家》选于此。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部分记叙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贯穿文章的主线是陈胜吴广的活动。详写的是起义的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7、《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可以兴国。

  三 国

  8、《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在《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前提),严明赏罚(关键),亲贤远佞(核心)。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晋 朝

  9、《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人人*等、自由、自食其力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是一种文体。

  南 北 朝

  10、《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写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这是一篇书信体山水小品。

  11、《三峡》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选自《水经注》,这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

  唐 朝

  12、《小石潭记》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朝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柳河东集》,其中名篇有《小石潭记》等“永州八记”。与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13、《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陋室铭》等。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借“陋室”,表达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4、《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朝文学家。文章借景抒情,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有“诗圣”之称,其诗被称为“诗史”。《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名篇,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中考复习资料9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与噪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与噪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中考复习资料10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大会包括: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全国*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大会与*、法院、*的关系(*为什么向*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行*大会制度,由*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审判权和检察权,*、法院、*必须对同级的*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4、*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对人民负责;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5、我国处理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阅读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1)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0篇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c酒精乙醇c2h5oh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生石灰氧化钙cao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乙酸cpcooh

  干冰固态co2 co2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po亚硫酸pso3氢氯酸、盐酸hcl

  水银汞hg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氢氧化钠naoh硝盐(工业名称)亚硝酸钠nano2

  氨水一水合氨nppo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4、淡黄色:硫。

  5、绿色:cu2(oh)2co3为绿色

  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7、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8、(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p、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p、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9、有毒的,气体:co液体:cp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是溴;

  17、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

  18、*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9、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20、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2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p?p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0、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pso4 、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4、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5、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6、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7、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28、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po =2naoh+p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29、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0、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1、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p 、ch4。

  32、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等。

  ◆相同条件下,cao或ca(oh)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六、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1、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12、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13、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4、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5、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7、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8、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9、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0、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2、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3、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7、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28、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9、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0、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1、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p、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3、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主要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4、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

  35、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点燃的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6、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7、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38、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八、金属+酸→盐+p↑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na>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因为若先加入agno3,则agno3与so42—反应生成agso4是微溶物,因而分不清是cl—还是so42—。这儿必须用ba(no3)2,若用bacl2,则引入了cl—。

  (6)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2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Cl-

  HNO3==H++NO3-

  H2SO4==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OH-

  NaOH==Na++OH-

  Ba(OH)2==Ba2++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NO3-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3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二、金属+酸→盐+H2↑中:

  1.4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3.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六、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1.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3.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4.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2.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3.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八、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2.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九、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1.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7.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十、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使用托盘天*时,首先要调节*衡。调节*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衡螺母到达*衡。

  2.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3.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5.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6.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7.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8.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9.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10.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1.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12.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十一、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1.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2.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3.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十二、实验中的规律:

  1.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2.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3.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4.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5.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7.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8.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9.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10.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11.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4

  主要内容: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迁移运用;

  2、化学式的计算设置在“新情境”中,计算一些和生活、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各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

  考题形式:

  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三种题型为主。

  典型考题:

  例1:据Internet(国际互联网)报道:由*等六国共同破译人类基因图的工作终于在近年完成。基因图的破译将帮助医生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C9H13O7N7P是组成基因物质的一部分。其中含 种元素,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N= 。

  例2: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2(SO4)3

  点拨:以FeO为标准,将Fe的原子个数定为1,把各式变形即可。

  例3:由Na2SO4、Na2SO3、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无法确定 B.23% C.46% D.32.6%

  例4:(1)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根据碘酸钾的化学式计算:①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我国规定,食盐加碘的含量为每千克含碘0.035g,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 g。

  (2)根据尿素的[CO(NH2)2]化学式计算:①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有一不纯的尿素样品,测知含氮元素44.8%,若已知杂质不含氮元素,此化肥的有效成分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

  例5:X、Y元素能形成两种化合物C1、C2。C1中含X元素75%,含Y元素25%,C2中含X元素80%,含Y元素20%。若C1的化学式为XY4,则C2的化学式是( )

  A.X2Y4 B.X2Y6 C.X3Y2 D.X2Y3

  例6: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2 B.X2Y3 C.X3Y4 D.X2Y

  例7:由某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 。

  例8:在高温下用碳充分还原8.0g氧化铁得5.6g铁,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5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c酒精乙醇c2h5oh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生石灰氧化钙cao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乙酸cpcooh

  干冰固态co2 co2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po亚硫酸pso3氢氯酸、盐酸hcl

  水银汞hg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氢氧化钠naoh硝盐(工业名称)亚硝酸钠nano2

  氨水一水合氨nppo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4、淡黄色:硫。

  5、绿色:cu2(oh)2co3为绿色

  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7、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8、(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p、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p、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9、有毒的,气体:co液体:cp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是溴;

  17、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

  18、*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9、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20、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2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p?p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0、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pso4 、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4、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5、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6、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7、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28、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po =2naoh+p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29、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0、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1、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p 、ch4。

  32、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等。

  ◆相同条件下,cao或ca(oh)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六、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1、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12、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13、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4、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5、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7、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8、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9、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0、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2、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3、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7、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28、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9、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0、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1、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p、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3、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主要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4、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

  35、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点燃的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6、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7、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38、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八、金属+酸→盐+p↑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na>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因为若先加入agno3,则agno3与so42—反应生成agso4是微溶物,因而分不清是cl—还是so42—。这儿必须用ba(no3)2,若用bacl2,则引入了cl—。

  (6)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6

  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例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原子;3H:表示三个氢原子

  2、离子符号:例氢离子:H+(注意:1不写出)镁离子:Mg2+三个硫酸根离子:3SO42—

  3、化学式:例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钙:Ca(OH)2

  4、电离方程式:例HNO3===H++NO3–

  Ca(OH)2===Ca2++2OH–

  Na2CO3===2Na++CO32–

  5、化学方程式:(要求熟练)

  实验室制O2:

  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

  检验H2O:CuSO4+5H2O=====CuSO4?5H2O(白色蓝色)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要求熟记:(1)、1—18号原子顺序,并能画出结构示意图。(P59)

  (2)、常见元素化合价。(P63)三、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3、置换反应:A+BC==B+AC

  (1)、金属+酸====盐+H2

  反应条件: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用稀_。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除外)

  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4、复分解反应:AC+BD====AD+BC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中无酸时要求反应物都可溶,有酸时要求是强酸,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

  要求熟记:(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P162)

  (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228)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7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

  (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

  ① 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2Cu + O2 == 2CuO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 Mg +ZnCl 2==MgCl2 + Zn ↑

  ③ 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8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c酒精乙醇c2h5oh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生石灰氧化钙cao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乙酸cpcooh

  干冰固态co2 co2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po亚硫酸pso3氢氯酸、盐酸hcl

  水银汞hg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氢氧化钠naoh硝盐(工业名称)亚硝酸钠nano2

  氨水一水合氨nppo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4、淡黄色:硫。

  5、绿色:cu2(oh)2co3为绿色

  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7、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8、(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p、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p、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9、有毒的,气体:co液体:cp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是溴;

  17、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

  18、*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9、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20、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2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p?p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0、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pso4 、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4、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5、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6、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7、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28、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po =2naoh+p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29、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0、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1、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p 、ch4。

  32、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等。

  ◆相同条件下,cao或ca(oh)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六、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1、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12、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13、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4、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5、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7、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8、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9、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0、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2、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3、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7、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28、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9、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0、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1、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p、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3、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主要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4、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

  35、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点燃的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6、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7、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38、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八、金属+酸→盐+p↑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na>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因为若先加入agno3,则agno3与so42—反应生成agso4是微溶物,因而分不清是cl—还是so42—。这儿必须用ba(no3)2,若用bacl2,则引入了cl—。

  (6)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9

  一、基本考点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④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考点2.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书写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方法: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③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4)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数法等。(5)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反应物中“+”号读成“跟”、“与”或“和”。生成物中“+”读“和”。“==”读成“生成”。条件读“在……条件下反应”。(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初中语文;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考点4.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学科内综合考点)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物的化学式。

  (2)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初中化学方程式: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 初中语文,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 SO3 + H2O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 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 (无氧也能够燃烧)

  15、2Hg + O2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

  16、2Cu + O2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CuSO4·5H2O

  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完全反应类

  【—初三及答案之完全反应类】对于化学中完全反应类型的试题知识,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题目知识。

  完全反应

  Na2CO3·nH2O62g恰好与某硫酸溶液98g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

  求:(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2’)

  (2)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2’)

  (3)Na2CO3·nH2O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并求出n的数值 初三。(3’)

  答案:

  (1)22g (2)50% (3)14.5% n=1

  相信上面对完全反应类型的题目学习,同学们对此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

  中考化学水的知识点总结:水的净化

  【&mdash 初中语文;中考化学水的总结:水的净化】同学们对化学的学习中,关于水的净化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习。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希望上面对水的净化知识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习一定能给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0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c酒精乙醇c2h5oh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生石灰氧化钙cao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乙酸cpcooh

  干冰固态co2 co2铜绿、孔雀石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po亚硫酸pso3氢氯酸、盐酸hcl

  水银汞hg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氢氧化钠naoh硝盐(工业名称)亚硝酸钠nano2

  氨水一水合氨nppo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4、淡黄色:硫。

  5、绿色:cu2(oh)2co3为绿色

  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7、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8、(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p、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p、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9、有毒的,气体:co液体:cp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是溴;

  17、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

  18、*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9、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20、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2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p?p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0、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pso4 、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4、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5、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6、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7、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28、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po =2naoh+p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29、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0、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1、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p 、ch4。

  32、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5%,如nacl、kno3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等。

  ◆相同条件下,cao或ca(oh)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六、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1、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12、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13、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4、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5、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6、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7、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8、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9、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0、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2、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3、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4、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5、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7、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28、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9、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0、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1、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p、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3、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主要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4、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

  35、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点燃的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6、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7、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38、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八、金属+酸→盐+p↑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na>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因为若先加入agno3,则agno3与so42—反应生成agso4是微溶物,因而分不清是cl—还是so42—。这儿必须用ba(no3)2,若用bacl2,则引入了cl—。

  (6)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2)

——中考复习资料10篇

中考复习资料1

  一、中考听力题,同学们要充分运用手里发的听力资料,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做做速记。捕捉的信息准确,才能答题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答题时要注意吃透语境、把握题干的全部信息;切记“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三、句子翻译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固定搭配词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考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固定搭配词组,都要联系简单句的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四、完型填空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连词的使用为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理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

  要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等接近中考了,要进行强化训练,每天至少要做两至三篇的强化训练,要自己计时。

  五、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六、作文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尽量使用你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表达要正确。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中考复习注意事项

  1、每天要坚持听录音、跟读初三的英语课文,在听读过程中留意单词拼写、重点词汇与句型以及需要掌握的语言点,从而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

  2、花一些时间整理中考模拟卷和纠错本,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从而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利用你的周围资源,如请同学和老师来帮你答疑解惑。

  3、适当地给自己增加一些中考模拟题的练习,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应避免偏题和怪题。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每天坚持做1—2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良好的语感的养成对英语解题是很有用的。

  4、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提醒自己注重解题技巧。比如选择题应采用排除法等进行解答,以便确保准确率。

  5、*时应多看一些范文。比如:报纸中的作文题,都会有范文提供,这些范文都应看一下,尤其要注意文中承前启后的句子,把这些句子正确的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分就会高很多。*时作文的得分在10分以下的,自己应该多练,并请老师给你面批,这样进步会很快。

  6、临近中考时,家长和学生都会越来越担心到时候能否考好,所以也往往容易急躁和焦虑。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帮助自己和孩子调整好心态。只有这样,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才能无所畏惧,信心百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中考复习资料2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对于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等。这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第一个实验题中,相对比较容易。此外,实验题还要求考生会取用药品给物质加热,连接和使用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过滤和蒸发,并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对于这些基本操作,考生要注意经常出现的错误有哪些,考题中往往有一些或对或错的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原理以及一些气体的置备,主要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置备。考生在复习中要掌握其最基本的内容,如药品、原理以及涉及的一些方程式。中考化学考前要弄清重点实验原理。

  提醒考生要注意考试说明中重点的几个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水的组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体、稀释浓硫酸以及像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一些化学物质的保存方法。在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实验中,考生要弄清楚它的原理及装置。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考生可以从它的原理、药品的选择、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对装置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复习。一般情况下,实验的第二大题主要考查实验的一些原理,这些原理就重点包含在以上的那几个实验中,考生要特别重视。

  这部分知识容易错的一点是有关实验室中的一氧化碳。考生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如果题目中没让写化学式,就不要书写。因为石灰石和大理石是混合物,而写了化学式则表示纯净物。另外,考生在做题时要先易后难。一般试卷前22道选择题较容易,后面的3道要难一些;填空和实验也都是越靠前越容易,到后边便有一定难度。

中考复习资料3

  第一节《第二起跑线》:

  1、为什么说中学时期人生发展“黄金时期”?

  ①中学时期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逐渐形成;

  ②中学时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中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关键期,将完*的“第二次诞生”。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任务之一。

  5、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其实就是要多动脑、勤动手。

  6、中学生应该如何设计成长的新方案?(中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①学会学习 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③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④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第二节《亮出你自己》

  7、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1)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我的优缺点。

  (2)通过回顾以前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3)通过与同龄伙伴比较来找出自己的特点。

  (4)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8、他人评价的优点:他人评价比自我评价更客观、全面。

  9、他人评价的不足: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支配,就会失去自我,使自己的行为处处受别人评价的控制。

  10、一个人怎样才能走出旧我,走向新我呢?

  (1)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

  (2)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第三节《拥有好心情》

  11、喜、怒、哀、惧是最基本的情绪类型。

  1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的情绪大都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也较大,很不稳定。

  13、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理性升华、改变认识、幽默等。

  14、积极情绪有何作用?消极情绪有何影响?

  (1)积极情绪的作用:当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2)消极情绪的影响:人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

  15、什么是健康情绪?

  健康的情绪往往 ①事出有因 ②表现恰当 ③适可而止

  第二单元《在成长的道路上》

  第一节《感受成长》

  16、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之所以会有苦也有乐,是由于生活中的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有来自个人自身的,也有来自家庭、社会的等等。

  17、为什么说顺境有两面性?

  (1)积极作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人比较顺利地成长。

  (2)负面效应: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18、如何克服顺境的负面效应?

  始终保持勤奋、自律、坚强、进取等优良品质,克服贪图享乐、懒惰等思想。

  19、逆境有何积极作用?

  ①逆境使人变得更坚强;②逆境促使人增长才干。

  第二节《直面挫折》

  20、挫折就是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

  21、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1)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2)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

  22、勇于战胜挫折必须具备的品质?

  (1)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

  (2)面对挫折,刚毅顽强、智慧豁达、勇敢无畏。

  23、要经受挫折的考验,应该怎样做?(怎样培养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1)正确认识挫折。(2)敢为天下先。(3)培养高尚的志趣。(4)适当转换追求目标。

  第三节《立志与成功》

  24、坚强意志的作用:坚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们持之以恒,战胜困难,创造生命的奇迹。

  25、意志品质的主要表现: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忍性。

  26、中学生意志的特征:不成熟、不稳定,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27、中学生怎样锻炼自己坚强意志?

  (1)树立理想,促进成长。 (2)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成长。(4)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第三单元《相处之道》

  第一节《亲子之间》

  28、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29、亲子之间矛盾的产生既有子女方面的原因,也有父母方面的原因。

  30、如何实现亲子和谐?

  (1)学会理解父母。(2)学会向父母表达。

  (3)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4)孝敬父母。

  31、理解父母的用心包括三方面:理解父母的期望、关爱、承受的压力。

  32、我们可以这样向父母表达:注意场合;讲究方式;掌握分寸;就事论事。

  33、我们可以怎样孝敬父母?

  (1)体贴父母的辛劳。(2)关心父母的健康。

  (3)了解父母的心意。(4)听取父母的教诲。

  (5)分担父母的忧虑。(6)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5

中考复习资料4

  1.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三轮的复习计划,这三轮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自行调整

  2.初中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从课本入手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先搞清楚,由于时间比较紧张了,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多看看自己模糊不清的概念

  3.买一本中考复习的资料,根据资料上的专题进行复习,专题不像课本一节一节内容比较零碎,而专题是前后联系紧密,综合性比较强

  4.根据专题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之前的复习,在基础复习过后做综合性的练习效果比较好

  5.最后一个阶段里根据考试时间严格要求,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诊断考试的卷子,多做这样的题目对中考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这些题都是出自于命题组的,难度、题型等都接近中考的题目了

  6.考前2天就不宜再做大量的习题了,这个时候该对典型的例题和题型再进行练习,*常遇到的多次出现的考点进一步巩固

  ▲中考复习攻略

  1、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计划。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课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可按教学书籍、考试说明和综合模拟3大板块予以安排。

  2、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3、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学生应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4、学生要学会积累。可以把*时得分高的文章和一些看到过的范文收集起来,并适当作些记忆。看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并进行一下背诵很有必要。当然,背的过程中用不着一字不差,关键是体会其中的语境、语感。还需要在作文结构上进行训练,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训练,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因为在作文时间里,学生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存在着难度,所以首先要做到规范。

  ▲中考复习方法

  一.心态调整,坦然面对中考的考验

  中考,是初中学习的终点,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考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下,很多考生容易将中考复习变成了生活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甚至牺牲吃饭、睡觉的时间来为中考复习让路。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最终会演变成一种障碍,使得自己备考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教育专家建议,应理性看待中考,保持*常心,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生活和复习,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及时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等等,这些都是调节心态的有效方式。

  二.紧扣考纲,基础知识要吃透,立足基础才能够有所超越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专家表示并不赞同。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三.专题归类,将知识形成系统,全面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四.强化训练,扫清*日忽略的知识死角,注意积累错题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不求甚解。应该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自己的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日所忽略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中考复习资料5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的气味,不得尝任何**的味道。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工业制法 。

  1、 O2:分离液态空气

  高温

  2、 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气和水煤气

  高温

  4、 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中考复习资料6

  地理复习资料之气温

  【——总】大家都知道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下面的小编为大家整合了详细的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气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记记。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原气温高。

  相信大家看过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气温后,应该对于气温的熟记于心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复习资料等着大家来掌握哦。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讯息就来关注吧。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之我国的人口

  各位热爱地理的同学们,的小编经过缜密的整理和分析 初中数学,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地理总汇,有兴趣的同学赶紧过来看看。更多地理信息尽在。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

  【—之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黄河流域横贯*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的西北部

  处于东经95度53分~119度05分北纬32度10分~41度50分之间,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流域面积79.5万*方公里。

  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原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xx米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原组成,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洪水威胁较大。

  总结: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秦岭地理意义

  【—八年级地理之秦岭地理意义】,在*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秦岭的地理意义

  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总结: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中考复习资料7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P24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他提出的建立君主****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中考复习资料8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的气味,不得尝任何**的味道。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 强 ,碱性最 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工业制法 。

  1、 O2:分离液态空气

  高温

  2、 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气和水煤气

  高温

  4、 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中考复习资料9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之为《诗经》。共305篇,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我们读过的篇目有《关雎》 《蒹葭》等。《诗经》与《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五经”,为我国儒家经典作品。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我国儒家经典。

  3、《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本文紧扣“论战”,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取信于民”的思想。

  4、《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这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5、《孟子二章》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世称“亚圣”,其核心思想是“仁义”,著有《孟子》。《孟子》是记录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的书,现存七篇。

  (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本文运用层层推理的论证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66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西 汉

  6、《陈涉世家》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130篇。《陈涉世家》选于此。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部分记叙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贯穿文章的主线是陈胜吴广的活动。详写的是起义的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7、《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可以兴国。

  三 国

  8、《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在《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前提),严明赏罚(关键),亲贤远佞(核心)。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晋 朝

  9、《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人人*等、自由、自食其力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是一种文体。

  南 北 朝

  10、《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写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这是一篇书信体山水小品。

  11、《三峡》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选自《水经注》,这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

  唐 朝

  12、《小石潭记》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朝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柳河东集》,其中名篇有《小石潭记》等“永州八记”。与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13、《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陋室铭》等。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借“陋室”,表达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4、《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朝文学家。文章借景抒情,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有“诗圣”之称,其诗被称为“诗史”。《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名篇,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中考复习资料10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与噪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乐音与噪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3)

——中考复习资料10篇

中考复习资料1

  教学过程:

  一、板书框题: “描绘自强人生”

  二、讲授新课

  1、人生当自强

  (1)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从自强精神对一个人人生之路的影响的角度,来阐述自强的意义)

  活动一:(见教材P91页)(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想一想:

  ①在赖晨光走过的生活道路上,始终坚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②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谁能打败你,这种精神对陈宁的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

  (“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谁能打败你。”这正是自强精神的体现,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力和艰难险阻,也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

  ③自己的进取目标是什么?当遇到前进道路上的阻力的时候,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集体朗读课文这一段。)

  想一想:

  ①自强者都有哪些表现?

  ②自强精神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活动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

  (指名学生朗读材料,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说一说:

  ①苏明娟的行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自己身上具有苏明娟的这种精神吗? 对自己起到了什么作用?

  (2)自强不息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成的民族精神(自强精神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学生朗读教材P92页第二段。)

  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考复习资料2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中考复习资料3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初三。

  8、常用图例识别。

  9、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0、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五带的划分图。

  15、地区公转示意图。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中考复习资料4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P24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他提出的建立君主****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中考复习资料5

  一、文艺复兴

  1、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由于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辉煌黯然失色乃至湮没,封建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使欧洲文化发展陷于停顿)的控制,要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的兴起

  5、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6、作用:*了人们两方面的思想,一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二是对自然界的认识。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早期代表,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文艺复兴早期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晚期代表,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8、文艺复兴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9、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

  是人类文化的创新运动而不是复古,14--16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充分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它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10、文艺复兴首先发生意大利的原因:(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早期资产阶级)。(2)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3)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学者纷纷逃到意大利,带来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1)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对黄金财富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财富的夸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上交流的通道。(4)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5)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第4、5点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3、航海家和航线:

  (1)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2)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非洲大陆西海岸,到达印度洋。

  (3)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到达印度。

  (4)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洋的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评价: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掠夺的财富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6、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历史影响

  ①为欧洲国家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深重灾难。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使欧洲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荷兰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7、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①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开辟殖民地,发展资本主义。②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总共七次,每次都有几百条大船,两三万人,规模很大;而新航路开辟时,各个航海家航海次数少,每次都是几到十几条小船,规模较小。③时间不同:郑和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④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对*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开辟新航路则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

中考复习资料6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吴定侃教学要求

  1、知道人类 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可贵。

  2.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有意识。

  3、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4、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教学重难点: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性学习法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感受大自然之美教学要求: 1、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

  2、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阅读《孟杰和他的伙伴们》。

  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家乡的美 ?我们家乡是否也没有人捉小鸟,太阳的脸上也没有黑烟?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吧!二、讲授新课。

  板书:感受大自然之美 一、美丽的大自然 1、学生看图,然后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选资料在全班展示。

  谈一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认为大自然美在哪里?代表发言,共同归纳:(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名篇欣赏,朗读〈〈海上日出〉〉。

  3、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看图,说一说:自己在图片中看到的在自然之美,自己在鉴赏大自然美景时,有什么经验?分角色扮演小记者和陆教授表演答记者问。

  从中总结出大自然的美。

  审美交流: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三、小结: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以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希望大家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尽的美中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作业: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板书:感受大自然之美一、美丽的大自然、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丽如画。

  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1、我们看到的自然现象。

  2、美的自然对象分为两种:(1)经过人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2)末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教学后体会: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物种在减少及原因。

  2、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

  3、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及其原因教学难点懂得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学生看图,思考、讨论:看了上面的图片自己有什么感想?对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自己知道多少?分小组交流。

  2、板书:一自然物种在减少学生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讨论交流: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捕杀、食用时野生动物有什么危害?共同归纳:原因:人为因素、不可抗拒的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衡,危及人类自身。

  3、板书: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阅读材料,思考: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4、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学生阅读材料,讨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状况满意吗?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谈谈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共同归纳:环境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生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生态*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行动起来,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

  调查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 。

  我的建议: 。

  三、小结:四、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一、自然物种在减少原因: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 人为因素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1、什么是环境 2、什么是环境问题 3、危害性教后体会

中考复习资料7

  地理复习资料之气温

  【——总】大家都知道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下面的小编为大家整合了详细的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气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记记。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原气温高。

  相信大家看过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气温后,应该对于气温的熟记于心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复习资料等着大家来掌握哦。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地理讯息就来关注吧。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之我国的人口

  各位热爱地理的同学们,的小编经过缜密的整理和分析 初中数学,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地理总汇,有兴趣的同学赶紧过来看看。更多地理信息尽在。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

  【—之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黄河流域横贯*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的西北部

  处于东经95度53分~119度05分北纬32度10分~41度50分之间,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流域面积79.5万*方公里。

  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原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xx米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原组成,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洪水威胁较大。

  总结: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秦岭地理意义

  【—八年级地理之秦岭地理意义】,在*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秦岭的地理意义

  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总结: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中考复习资料8

  意境表现手法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中考复习资料9

  1.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5.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 玻正橡负 )

  6.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7.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 -19库仑。

  8.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9.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0.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1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12.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 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

  13.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14.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15.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16.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17.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21.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2.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23.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24.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25.电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26.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27.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中考复习资料10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大会包括: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全国*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大会与*、法院、*的关系(*为什么向*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行*大会制度,由*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审判权和检察权,*、法院、*必须对同级的*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4、*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对人民负责;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5、我国处理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4)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5篇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1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7、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31、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32、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卵发育成胚。

  3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4、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38、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40、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4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衡。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43、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睾丸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46、*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47.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4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49、维生素A: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

  维生素C:牙龈出血、坏血病;

  D: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

  B1:粗粮;B2:口角炎,粗粮;

  缺铁:贫血

  50、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51、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

  5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5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顶端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从外界吸入气体。

  54、.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扁*的上皮细胞构成。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55、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56、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个部位被利用。

  5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8、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59、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60、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61、心脏的肌肉组织发达,因而能够有力地收缩。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至肺。

  6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给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并带走废物;肺循环过中程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3、人类ABO血型将血液分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有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6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5、尿的形成过程:

  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形成尿液。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66、排尿的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7、近视眼成因: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其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

  68、预防近视眼的“三要”是: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6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70、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或: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71、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7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73、垂体: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量:巨人症);甲状腺激素(不足: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素(不足:糖尿)。

  74、温室效应:CO2排放过量酸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氟利昂使用。

  75、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脊柱。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2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7、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30、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31、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32、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卵发育成胚。

  3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4、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要想减少瘪籽,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35、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3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7、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38、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并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9、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氧从气孔进出,水由根吸收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40、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发生在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

  4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衡。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2、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43、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建立者。他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4、睾丸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4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46、*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完成*过程;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47.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4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49、维生素A: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

  维生素C:牙龈出血、坏血病;

  D: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

  B1:粗粮;B2:口角炎,粗粮;

  缺铁:贫血

  50、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肝脏是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没有消化作用,但可以乳化脂肪。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小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51、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

  5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5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横向扩张,胸廓的左右径增大;膈顶端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从外界吸入气体。

  54、.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扁*的上皮细胞构成。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55、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56、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这个部位被利用。

  5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8、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59、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60、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61、心脏的肌肉组织发达,因而能够有力地收缩。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至肺。

  62、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给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并带走废物;肺循环过中程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3、人类ABO血型将血液分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有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6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5、尿的.形成过程:

  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形成尿液。肾小球有过滤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66、排尿的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7、近视眼成因: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其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

  68、预防近视眼的“三要”是: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69、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70、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或: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71、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72、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73、垂体: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量:巨人症);甲状腺激素(不足: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胰岛素(不足:糖尿)。

  74、温室效应:CO2排放过量酸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氟利昂使用。

  75、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脊柱。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3

  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6、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7、适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壁

  ③皱壁表面有小肠绒毛

  8、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4

  简称裂殖。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胞藻和原生动物的裂殖实际是一次细胞分裂。

  细菌和蓝藻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横裂;变形虫细胞通过一次有丝分裂,横裂为两个新个体;草履虫细胞分裂方式为横裂,分裂时小核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则进行无丝分裂;眼虫和硅藻的细胞分裂方式是纵裂。

  疟原虫的滋养体成熟时进行多次核分裂,形成很多裂殖体。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5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

  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celltotipotency)比较权威的定义是1984年国际组织培养协会做出的:“细胞全能性为细胞的某种特征,有这种能力的细胞保留形成有机体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个定义比一般所说的概念“一个细胞中包含着这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更基本和全面。

  它不但包含了培养细胞再生成植株的情况(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并以一定形式构建成植物),同时也包含了培养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情况(不分化或只分化成某种类型细胞,但仍留着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能力)。

  前者成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植物需要进行植株再生的理论基础,后者成为像微生物发酵一样培养细胞,生产人们所需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理论基础,如通过红豆杉的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5)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5篇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实质: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

  (4)会议特点: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

  (3)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

  4、凡尔赛体系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实质: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背景:一战后,土耳其素丹*接受《色佛尔条约》,损失大量领土,经济濒于崩溃

  2、战争概况(1921——1923年):领导人:凯末尔。

  结果: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色》的一些不*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

  3、共和国建立(1923年):1923年,凯末尔当选总统

  措施: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政教分离,国民议会有立法权;废除男女不*等,提高妇女地位;实施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教授西方科技;拉丁字母代替*字母。

  4、影响: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13课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

  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

  (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的对外扩张

  1、建立: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

  2、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中下层民众不满;群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

  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措施

  (1)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

  (2)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3)掀起反犹狂潮

  (4)发展军工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内阁制定夺取满蒙,再征服*,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日本受到经济危机重创。

  2、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行动:制定《国基准则》。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东方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洋战场

  4、战争进程

  (1)1940年攻陷法国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标志着太*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规模。

  二、反*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联盟形成。

  2、转折点:1942年*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1943年***。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苏(*)、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3)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8月15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人口、财富、环境)。但击败了*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青铜器。(记熟书中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中考考前历史复习资料整理4: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2

  1、珍妮机: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3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主义道路。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4

  一、文艺复兴

  1、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由于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辉煌黯然失色乃至湮没,封建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使欧洲文化发展陷于停顿)的控制,要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的兴起

  5、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6、作用:*了人们两方面的思想,一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二是对自然界的认识。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早期代表,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文艺复兴早期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晚期代表,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8、文艺复兴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9、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

  是人类文化的创新运动而不是复古,14--16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充分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它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10、文艺复兴首先发生意大利的原因:(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早期资产阶级)。(2)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3)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学者纷纷逃到意大利,带来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1)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对黄金财富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财富的夸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上交流的通道。(4)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5)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第4、5点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3、航海家和航线:

  (1)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2)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非洲大陆西海岸,到达印度洋。

  (3)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到达印度。

  (4)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洋的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评价: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掠夺的财富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6、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历史影响

  ①为欧洲国家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深重灾难。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使欧洲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荷兰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7、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①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开辟殖民地,发展资本主义。②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总共七次,每次都有几百条大船,两三万人,规模很大;而新航路开辟时,各个航海家航海次数少,每次都是几到十几条小船,规模较小。③时间不同:郑和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④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对*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开辟新航路则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5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实质: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

  (4)会议特点: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

  (3)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

  4、凡尔赛体系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实质: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背景:一战后,土耳其素丹*接受《色佛尔条约》,损失大量领土,经济濒于崩溃

  2、战争概况(1921——1923年):领导人:凯末尔。

  结果: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色》的一些不*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

  3、共和国建立(1923年):1923年,凯末尔当选总统

  措施: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政教分离,国民议会有立法权;废除男女不*等,提高妇女地位;实施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教授西方科技;拉丁字母代替*字母。

  4、影响: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13课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

  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

  (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的对外扩张

  1、建立: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

  2、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中下层民众不满;群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

  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措施

  (1)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

  (2)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3)掀起反犹狂潮

  (4)发展军工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内阁制定夺取满蒙,再征服*,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日本受到经济危机重创。

  2、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行动:制定《国基准则》。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东方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洋战场

  4、战争进程

  (1)1940年攻陷法国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标志着太*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规模。

  二、反*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联盟形成。

  2、转折点:1942年*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1943年***。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苏(*)、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3)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8月15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人口、财富、环境)。但击败了*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青铜器。(记熟书中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中考考前历史复习资料整理4: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6)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3篇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1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

  2、问号

  (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

  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我知道,你是为*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

  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2

  一、作者简介

  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本文节选自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以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之后写成的自传,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二、重点字词

  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威慑:用武力或威势使对方感到恐惧。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宽宏大量:”形容人度量大,心胸开阔,能容人、事。对人和事抱着宽大的胸怀去对待。

  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的判断(如在质量方面)。慧:聪慧,敏锐。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字不漏:一个字也不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对知识掌握得透彻明白。

  整装待发: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三、课文理解

  (一)内容主旨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丘吉尔早年在哈罗公学和军事院校生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丘吉尔在少年时代就对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坚持学习,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乐观、坦然和伟大的气魄。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反映他的自信。

  第二部分(2-5)写“我”在哈罗公学尴尬的生活。

  第三部分(6-8)写“我”在自我领地才能的施展。

  (三)写作特点

  ①条理清晰,结构明确,前后照应。

  ②本文语言幽默诙谐,自然生动。

  (四)句子理解

  1.(第1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作一只萤火虫?

  解析:因为萤火虫虽然弱小却能在黑暗中顽强地发出光芒,萤火虫在西方还有冒险精神等类似表意,将自己比作萤火虫,体现了作者勇于冒险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的自信。

  2.(第2段)“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一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说考试是“冷漠的领地”?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解析:因为主考官考的总是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不知道的内容,题目也总是难题、偏题(至少对于小丘吉尔来说),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所以说考试是“冷漠的领地”,非常幽默。

  3.(第5段)“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作者为什么会首先让孩子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学习拉丁语?

  解析:因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一个人必须热爱祖国,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聪明”的孩子学拉丁语,是相对于自己的“笨”而言,有调侃的意味。

  4.(第7段)“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一句话中,丘吉尔为什么不许他的弟弟杰克发展炮兵?这表现了丘吉尔的什么?

  解析:如果让弟弟发展炮兵,自己在兵力上就会处于劣势,这表现了丘吉尔的军事天赋。

  5.(第8段)“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这句话有何含义?

  解析:当初父亲支持丘吉尔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在这轻松的调侃中,表现了丘吉尔的谦逊精神。

  (五)课文小结

  《我的早年生活》为我们展示了英国著名宰相丘吉尔的早年生活。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坚持自己的性趣和爱好。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就是对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发展。所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丘吉尔就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学习他的早年生活,了解他的早年的生活轨迹,对于我们明白人生的真谛大有益处。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3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柯察金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六主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18、《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

  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2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

  23、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话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6、《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7、《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28、《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29、《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30、《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贾宝玉;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31、《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7)

——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3篇

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1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2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3

  1、《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马说 》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马说 》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马说 》中表明愚妄无知,*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马说》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马说》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美往往存在于*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2、《马说》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中考复习资料10篇(扩展8)

——中考语文古诗句复习资料3篇

中考语文古诗句复习资料1

  课文中诗歌名句赏析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面对海上迷人的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止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也把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其中,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襟怀和雄心壮志。

  2、“潮**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表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峄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几处”“谁家”用此极其准确,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表明是初春季节,给人以乍见动物迎春的喜悦之感。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醉人的晴朗月夜,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青蛙似乎很理解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在青蛙的一片合唱声里,词人仿佛听到了丰收的消息。作者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自己为农家丰收而喜悦的心情。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字面上没有提到“游子”,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到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辉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一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这样层层渲染,为下文揭示主旨做铺垫。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以征服泰山的强烈的愿望表现作者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信念和理想。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表明物是人非,盛唐王朝时辉煌的景象都已消失,“山河在”指自然景物依旧,“城春”指长安的春天本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但“草木深”显示出杂草丛生,树木苍苍,一片凋敝荒凉景象,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与“家书”分别由“感时和恨别”引出,“烽火”指代战争,“三月”体现战争延续时间之长,也暗示后句的原因。“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道出消息隔绝、久望音讯而不至时,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诗人还是 “性本丘山”,还是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人用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12、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水环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在失败时只要充满信心,不断进取,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达到光明的顶峰。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后人用此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中考语文古诗句复习资料2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362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