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镜花缘》读书笔记 《镜花缘》读书笔记500字

《镜花缘》读书笔记 《镜花缘》读书笔记5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2 10:53:29 点击: 来源:yutu

《镜花缘》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镜花缘》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镜花缘》读书笔记1

  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掌权至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结怨,武后怒贬牡丹,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寻亲。三是寻亲归来,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书中的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身上。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笔记2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说家,他生性耿直,对八股文允满了不满,于是在作官的道路上尽遇坎坷,一直没有名气,只能做县官。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这条路,用自己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花了20年的时间写完了《镜花缘》。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述林之洋、唐敖与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齐出海游历,他们一共游历了三十二个国家,结识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这三十二个国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属“大人国”了。唐敖早就听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兴趣,便在“大人国”中畅心游玩。在去往“大人国”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并不削发的僧,老僧告诉他们,“大人国”中的人有云雾护足并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决定的。云雾是五彩的,此人最为善良,黄色的仅次于五彩的,而黑色最为卑贱恶毒。在市内,唐敖和林之洋看见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脚登彩云,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诉他们,脚登云之颜色在行为恶善,不在于富贵贫贱。心角宽广,光明正大的,脚登彩云;心胸狭隘,满腔奸私暗昧的,脚便登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如果恶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也会随之改变。

  林之洋听了,只骂道老天不公,云只生在“大人国”,不生在其他国和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了云,每人都可以轻易分辨此人的善恶,善于辨别,还让人自我监督,告诫自己心生善良。

  这篇文章,林汝珍批判了当时黑暗与不公的社会,以及他对公*、美好的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本书表达了林汝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理想国度的描绘与建构。我们何尝不也想有个自己理想的、美好的国度呢?

  李汝珍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利用讽刺的语气突出自己对社会的厌恶,也让语言变得更幽默风趣。使我们本应为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场了嘴。

《镜花缘》读书笔记3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写的,讲的是一位百花仙子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被嫦娥和心月狐设计陷害,百花仙子被贬到人间受苦。唐小山便是百花仙子,她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尊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唐闺臣二次去小蓬莱寻父未返。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儒生,并批评了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极尽讽刺挖苦之事。而与之相对的是,作品颂扬女性的才学,充分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在《镜花缘》中,嫦娥虽然美丽漂亮,但她心胸狭隘,报复心重。百花仙子却是相反的,她耿直、善良、单纯,做事认真,讲原则。最终她之氢能够成功返回仙界,是因为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即便身在纷杂的红尘之中,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本性和初心。

  你们知道吗,在繁盛的唐朝,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可不是一处景区哟,而是唐朝历史上的才女们。虽然唐朝的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如男性,但是比起其他时代就相当高了,所以说,唐朝是才女辈出的时代。徐惠、上官婉儿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们也要多学些知训,才能够成为才女!

  同学们,看完我的读后感,你们是不是也想看《镜花缘》!想看就来吧!

《镜花缘》读书笔记4

  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镜花缘》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5

  泣红亭寂寂,流翠浦澌澌。秘篆偏全识,真诠许暗窥。拂苔名已改,拾果路仍歧。花开花委此时矣,月缺月圆千秋意。繁花落定,哪知来日,转眼逝,愁思满面夕阳落去?只望缘定三生,千载之后,你我花缘再续。——题记

  一、归尘

  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聚首还须回首忆,蓬莱顶上是家乡。她是不卑不亢的百花仙子,她是远渡蓬莱寻父的孝女小山,那一夜闲敲棋子之间,忽闻武后令繁花齐放,无奈之下,繁花点点,忧思缕缕,竟一时忘却当年宴上所约。当年宴上斗句风采翩翩,谁知今朝如此光景?

  滴泪也罢,悔恨也罢,她不屈,她情愿堕落红尘受孽海无边之苦,但她不会向嫦娥低头请罪!被谴下红尘,她降生为秀才之女,历经万苦命还多舛,但她永远不会屈服于命运,她注定要在主世之间掀起波涛立足于世。这,便是闺臣。归尘矣,将复及!

  二、若花

  弃国甘尝荠,来王愿托葵。沥诚遥献表,抒悃密辞。她是身份高贵的女儿国小国主,她是纵观大局才华惊人的牡丹仙子。一夜风花雪月,她与众花一并下凡降生。生为女儿国天子却深困深宫,无奈父王心狠手辣,只待繁花落净终无烟信。喜遇恩人,她被救出宫与闺臣红尘又遇,还了女装,便知恩图报护闺臣渡重洋寻父。

  不屈于命运是她的本性,重情重义是她的个性。她有若花容颜,朱唇粉面眉似远山眼含秋水;她又有若花品性,北风潇潇动不了她的根基。还好,她终与闺臣重遇,感叹红尘又大百花又聚。武后烧毁她的花枝招展,她却浴火重生。这,便是若花。若花颜,烈女心!

  三、百卉

  金陵暮雨丝丝,聊吉彻彻入心。自矛长恨归月,秋蝶巧思难溪。一百名花,一百种姿态,一百种品性,却是同样的心。百花下凡,开遍人间四处,红尘飘零,水自流。历尽人间心酸别离欢聚。红文馆一聚,轻启朱唇,笑谈之间小楼尽芳,执杯对月,只叹此世此生,此恨何时了!

  微风摇曳细雨彷徨,此复今年,不知来岁春来时,天宫又见?这,便是一百名花。百卉愁,红尘怨!

  后记:

  镜花水月,泣红传书,仙猿逢面,不知古今多少事,都付流水中。花漂水上,缘尽使人愁。

《镜花缘》读书笔记6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 “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 “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阀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 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全书一百回,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作者通过对五光十色的海外世界的描写,特别是对“君子国”、“大人国”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末世中先进的人们试图向海外寻求出路的思想。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里,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在关于 “大人国”的描写里,李汝珍虚构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的奇特情节,并且宜称:“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如质的好坏。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从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情节,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彩。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此外《镜花缘》的进步思想倾向还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和反对男尊女卑上。在作者所描写的“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同情妇女、尊重女权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作者笔下的一百个女子都是巾帼英雄,她们或才情敏捷,或侠肠义胆,或深通医理,或长于数字,对她们的热情歌颂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论的否定。在写作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等要求,表现出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

《镜花缘》读书笔记7

  百花争艳入仙尘,千境百缘入此间。镜花缘,多么诗意的名字,轻翻此书,恍如进入桃园仙境。那仙椅上飘飘欲仙的花神,又见三位误入此间的旅者,真乃愉悦至极。

  翻开此书,目测可谓深奥晦涩,但当静心如水,指尖轻触,就似恍入仙境,与唐敖、林之洋、多九公身着素衣畅游异境,目见百奇。不需读至深解其意,就已是心中新奇,充满探索之感。有男女子相反的“女儿国”,也为林之洋心惊胆战;有整日杞人忧天恐梦中死去的伯虑国,其人可笑荒唐;有嫌贫爱富见风使舵的两面国人,恰讽刺了溜须拍马的小人……每经一国,必是新奇妙趣,又能恰时讽刺现实中与国人对应的人或赞扬社会中正直奋进的人。细读中不禁着迷于景色之,三人对话之趣,以及途*家之鲜颖。

  其中最爱一个“大人国”,里面着实有趣:但凡此国人脚下,总有一朵云。好人脚下是无暇的白云,功德突出之人,脚下则是七彩祥云,路过之处行人要停足瞻望称赞。而心怀不轨之小人,脚则常踏黑漆乌云之上,人人唾弃之。云的色彩会随着他们的品德而变。最可趣一点,当官之人脚下总一帘红纱遮盖,说是高贵好看,可人尽皆知,其不过为遮挡脚下一片云彩的不雅之彩罢了。那种国家可谓真情人品德高。恰恰也讽刺了高层人士不一定是品德高尚,实力雄厚的,他们大可能是借助心机诡诈上位的。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恰恰也暗喻了现实中与其极为相像之人。有赞扬、有谴责、有怜惜、有讽刺。反复研读,你会发现这是一种看透世界的角度,在古时仙境中妙视现实之影。也正是此种魅力,让人们沉沦其中,闲暇之时爱不释手。

  这本书,妙境中透露着哲理和处世之道。云雾飘渺中走出迷茫,大雨滂沱中寻找真岸。闲暇之时,不妨打开它,去体会世界的真谛!

《镜花缘》读书笔记8

  今天,我读了一本李汝珍的名著《镜花缘》。

  里面讲的是:百花开放本来有四季更换的时序,这是玉帝定下的天规。可是因为百花仙子的一时疏忽,一夜间,普天之下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百花因此被贬下凡,揭开了一段镜中花、水中月,为了寻找被无辜贬下凡尘、飘零到海外的十二个花仙,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走进了一个个国度。来到淑士国,这里的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连酒保也不例外。到了神奇的女儿国,林之洋成了天朝夫人,在国王的万般宠爱下,他像女人一样涂脂抹粉、缠足、穿耳洞,后来,多情的国王,竟然要娶他为妃子。他们一行到了小蓬莱,唐敖收拾行李,上山成仙。

  读完这本书,回想起充満奇闻异事的国度,感觉就象身临其境;再回想起淑士国,可不敢随便去,一定要精通古代文言,要不去了之后,别人骂你你都以为在表扬你呢,后果不堪设想;还有长人国,别以为我说的是无稽之谈,那里的人最低也有十二丈高呢!还有一个相反的小人国,也叫靖人国,此处的人最无情,所说的话处处相反,甜的非说成苦的,咸偏说是淡的,叫人着摸不透,真伤脑筋;还有一片一望无垠的大桑林,里面住着许多妖艳的夫人,她们都以丝绵缠身,有的吃着桑叶,有的嘴里吐着丝,让人惊叹不已。

  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学习知识,万一哪天我奇迹般的到了那里,可不能像唐敖一些人出丑哦!

《镜花缘》读书笔记9

  读到镜花缘这部分,不能不记下。

  因为直看到第七十二回才想起写此笔记,故之前皆是记忆片段,零散记之。

  唐敖,多九公,林子祥三人出海,所见诸国甚有趣,有读书明理的君子国,有人人好学的黑齿国,有女儿国,凤凰国,大人国,双面国,各种各样的国家,极尽想象,凤凰乱飞,精卫填海,等等等等,真有西游记的感觉,这本书前面部分,几乎就是奇遇记一般,别有一番风味。到了后面,唐敖出走,留下悬念,唐闺臣寻父,众才女考试,风格陡然一变。变成了百花争艳图。

  今日我看到唐闺臣,每每想起父亲,就默默流泪,真的好可怜的女孩,这种思念亲人的感情我也有体会,所以每次读到唐闺臣的时候,都有一种知音的感觉,也许这也是整本小说中我唯一读懂的人物吧。

  读到七十二回,“古桐台五美抚瑶琴,白蕶亭八女写春扇”,众芳游园,真是绝妙之笔,琴棋书画,各有高人,闺阁之中,也是有人在的,此中群芳,虽不及雪芹公笔下金陵十二钗之个性鲜明,然玩笑言语,下棋写字,也是更有一番风味的,真好,今日群芳游园,也算是高潮迭起了,看这一篇才看出点感觉来。

  围棋,一直都没有学会,总是看到古时候的人痴迷围棋,自己按照棋谱下,很羡慕,连*也说围棋要布势,要做活,有道理,很想有机会学学围棋,不求精通,但求理解体会其奥妙,还有打马吊,下骨牌,这些古时候的玩意儿我都不会,看着众小姐在凝翠馆里面琴棋书画,好不羡慕,我也很想玄想古人的趣儿。

  她们行酒令,好好玩的感觉,可惜我没看懂,这里的女孩如同红楼梦里面的一样,她们玩的游戏估计今天已经没几个人会玩了。遗憾,可惜。

  第八十八回,月姊,风姨来搅闹聚会,闺臣的一篇《天女散花赋》文采甚妙,作者真乃奇才也。轻视风月,赞叹百花,真是绝妙的笔。我很爱此文,想小说前后都是有所联系和暗喻的。看到最后,方佩服作者的笔力。

  七个好兄弟投奔小瀛洲洛承志,七个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同七只猛虎一般。此处看的我十分欢喜。好汉们意气相投,真乃人生快事。

  至最后一段,四大关,酉水,把刀,才贝,此四关真乃人生之关卡也,一关不通,人生难过也,真是人世的精彩写照,如此笔力,写的如此精彩,可谓妙笔生花也。方知酒色钱火,都是人生之机关也,若不过去,人生则无豁达的境界,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如此呢。借着这个境界,借着这个镜子来修吧,何时修成正果,何时取得真经。路漫漫其修远兮。、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正是:

  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

  若要晓得这镜中全影,且待后缘。

《镜花缘》读书笔记10

  《镜花缘》这本书里讲了百花仙子跟嫦娥仙子打赌,如果地上的皇帝要求开花,花全都听了,就不当神仙了。几年后,女王武则天要求开花,百花仙子也不在家,其他花仙害怕得罪女王武则天,就把所有的花都开了,因为没有经过百花仙子的同意,所以,所有的花仙都要到人间受苦。

  唐敖梦见一位老先后,叫他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

  唐敖他们来到了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很有礼貌,买坏的东西,价格很便宜,买的人非要那么贵,真是人人是君子。

  唐敖他们又来到了大人国,大人国里的人长得高大无比,一个脚趾就能把唐敖踩扁,大人国里的人脚下都有一朵云,如果这朵云的颜色是彩色的,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这朵云是黑色的,这个人就是坏人。

  唐敖他们还去了劳民国、无肠国、犬封国、鬼国、玄股国、黑齿国、毛民国、毗骞国、深目国、小人国、长人国、白民国、厌火国、淑士国、两面国、翼民国、巫咸国、女儿国。

  我最喜欢主人公唐敖,因为唐敖很勇敢、很坚强,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我敬佩他这种毅力,我以后要向唐敖学习,学习他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镜花缘》读书笔记11

  对《镜花缘》最早的印象来自童年的一本小人书《百花仙子》,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便为那精湛的画风,更为那一段段紧扣着充满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象征的情节而着迷。时过境迁,成年后只记得书里嫦娥的百般刁钻和百花仙子的无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则天,醉酒后在隆冬时节对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开,却让众花仙下凡受罚的情节,其他章节早已湮没在记忆深处,直到翻看新版的《镜花缘》之时,才又将儿时的记忆逐渐唤了回来。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结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笔杆子,对于深爱的人和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赞美,而对于深恶痛绝的不堪世俗也会用尽暗喻去批判。对景物细致入微的勾画,对人物深刻极致的描写,谈笑间穿插着古代传统风俗,深思中映射出进步思维,二十几年成就这一部啼血之作。

  书本里描绘的三十多个异国他乡最为让人惊奇,后人总取其类似与《山海经》做比较,其中不乏有取经之处,也有对当时真实存在的异邦的写实速写。世上有多少种人性,在《镜花缘》中就有多少个国:礼乐之邦,惟善为宝的君子国;耳垂至腰,无享寿缘的聂耳国;只知吃喝,人身狗头的犬封国;参透生死名利,转世而生以土为食的无继国;一毛不拔,长毛加身的毛民国;面部无物,手生双目的深目国;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齿国;行善积德,嫉恶如仇的大人国;阴阳颠倒,黑夜为昼的鬼国;心术不正,心离本位的穿胸国;善恶双性,善颜恶面的两面国;男子皆为妇人,朴素勤劳的女儿国…任思绪穿行在这一个个奇异的国,仿佛亲身经历着李汝珍那离奇的一生。

  镜中之花,水月之缘,悲喜相随,虚实为伴。一切虽终为幻境,人人却终得其解。知识分子在现实末路间无法超脱,内在便映射出这如梦如幻般的一段漫长心灵苦旅。当故事终了,当落入凡间的百花仙子们历尽苦难齐聚一堂为国效力时,那积压于作者内心的不*得以释放,一切惆怅皆有所偿。《镜花缘》虽带有很强的女权主义色彩,但在武则天这位女皇的身份认同问题上,书中暗藏的意志却也带有几分强烈的男权思维,但能从女性视角着眼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清朝来说却也显得十分珍贵。

《镜花缘》读书笔记12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13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

  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对联的、古代玩乐的包袱仿佛就是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话,估计就跟那猫儿洗澡后的样子差不多粘成一团、无得而状。假若当论小说的品质,你也很难佩服他。无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许多故友遗孀,然后指引回国朝,然后群芳斗艳,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无有趣的情节,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够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实在没几个MM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绡、声称“问道于盲”的亭亭与红红,爱讲冷笑话的紫芝之类的人。好在小说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

  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最后在下有个疑问,就是百花榜的时候,由于唐闺臣的名字缘故被贬到第11,把周庆覃放到第10力压唐朝的臣。但这个十一会不会是暗合《论语》第十一篇呢?还望方家指引。

《镜花缘》读书笔记14

  自古以来,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才女。可在这本书中,却是百名才女一同欢聚,一片盛世景象。

  这本神怪的小说主要讲一百位花神被贬红尘,成为才女的事。却先写唐敖、林之祥与多九公出海游览的故事,在海外各式各样奇艺的国度中游玩。作者却运用讽刺手法,将白民国教书先生口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改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令人嗟叹他的不学无术,却也警示着世人。

  而后五十回的才女齐聚一堂的内容更加使人惊叹,涉及吟诗作赋、琴棋书画、三传四课、斗草对花、猜灯谜,可谓是妙趣横生。其中我记忆深刻的人是紫芝,她口齿伶俐,反应极快,说话幽默还带着书卷气,真实作者所谓的“个中人”了。

  《镜花缘》全书阐述了衣蛾主旨:男女*等。在女儿国,男女衣装调换,地位身份也调换了,反映出作者对女人同男人能有同等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

  讽刺的手法在全书中随处可见。淑士国的穷酸书生,翼民国人好听奉承。最淋漓尽致的是两面国,UI儒巾绸衫者和颜悦色,对破旧衣衫者则话无半句,人们一旦揭开面纱,就能看见那张丑陋的面容。充分讽刺了当今世人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以及两面三刀的特点。

  本书经过作者丰富的想象与幽默的笔调,创造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镜花缘》读书笔记15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1)

——《镜花缘》读书笔记10篇

《镜花缘》读书笔记1

  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镜花缘》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2

  对《镜花缘》最早的印象来自童年的一本小人书《百花仙子》,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便为那精湛的画风,更为那一段段紧扣着充满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象征的情节而着迷。时过境迁,成年后只记得书里嫦娥的百般刁钻和百花仙子的无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则天,醉酒后在隆冬时节对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开,却让众花仙下凡受罚的情节,其他章节早已湮没在记忆深处,直到翻看新版的.《镜花缘》之时,才又将儿时的记忆逐渐唤了回来。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结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笔杆子,对于深爱的人和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赞美,而对于深恶痛绝的不堪世俗也会用尽暗喻去批判。对景物细致入微的勾画,对人物深刻极致的描写,谈笑间穿插着古代传统风俗,深思中映射出进步思维,二十几年成就这一部啼血之作。

  书本里描绘的三十多个异国他乡最为让人惊奇,后人总取其类似与《山海经》做比较,其中不乏有取经之处,也有对当时真实存在的异邦的写实速写。世上有多少种人性,在《镜花缘》中就有多少个国:礼乐之邦,惟善为宝的君子国;耳垂至腰,无享寿缘的聂耳国;只知吃喝,人身狗头的犬封国;参透生死名利,转世而生以土为食的无继国;一毛不拔,长毛加身的毛民国;面部无物,手生双目的深目国;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齿国;行善积德,嫉恶如仇的大人国;阴阳颠倒,黑夜为昼的鬼国;心术不正,心离本位的穿胸国;善恶双性,善颜恶面的两面国;男子皆为妇人,朴素勤劳的女儿国…任思绪穿行在这一个个奇异的国,仿佛亲身经历着李汝珍那离奇的一生。

  镜中之花,水月之缘,悲喜相随,虚实为伴。一切虽终为幻境,人人却终得其解。知识分子在现实末路间无法超脱,内在便映射出这如梦如幻般的一段漫长心灵苦旅。当故事终了,当落入凡间的百花仙子们历尽苦难齐聚一堂为国效力时,那积压于作者内心的不*得以释放,一切惆怅皆有所偿。《镜花缘》虽带有很强的女权主义色彩,但在武则天这位女皇的身份认同问题上,书中暗藏的意志却也带有几分强烈的男权思维,但能从女性视角着眼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清朝来说却也显得十分珍贵。

《镜花缘》读书笔记3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总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一看,我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镜花缘》读书笔记4

  小时候看的《镜花缘传奇》电视剧,故事中没有嫦娥的推波助澜,编剧又一味洗白小山/百花仙子,所有的过错似乎都是由于风仙的暴戾和对金童的迷恋。现在看原著《镜花缘》,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

  风姨反驳固然不厚道,却也不至于十恶不赦,反观在各种传奇、影视、故事中美丽大方,除却窃药没有黑点,无可诟病的嫦娥,简直看不出身为仙家的丁点闪光处。没事找事,唯恐天下不乱,原本没有胆子斗狠,看风姨站在自己这边就开始借势欺人。

  先是挑拨百花仙子不将王母放在眼里,又是连连“冷笑”,最后更是激百花仙子定罚约。

  前文虽有言“风姨与月府素日亲密,与华氏向来不和”,但是风姨发难只一个回合,后面全是嫦娥出战。是嫦娥被当枪使了吧,我的猜测。

  再说女主,百花仙子,你也真够个情商低下。刚开始还能有条有理对战风姨,嫦娥一激就开始发狠话:“若无帝旨,即便下界人王有令,也不敢应命,何况其余!”什么叫其余,还是感叹号?把王母放哪儿?这种话能说?还拿嫦娥窃药的事戳人家心窝,不揭短不知道吗?织女元女都说了,王母还在座,停了就行,以后真不想来了吗?嫦娥让你定赌约,麻姑都帮你说打扫就好,有台阶不下,硬往上撞,“堕落红尘”很好玩?真想问问你是不是傻?嘴硬有好处?女魁星必定早就嫌你们吵,额头盖个戳,你也别反悔了。真是个小孩子,修炼不用修情商的吗?

  真想说一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好自为之吧,百花仙子。

《镜花缘》读书笔记5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奇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许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态度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许多人都给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态度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书笔记6

  再读镜花缘上卷,读书中一众若干人物,比较之后,更是喜欢多九公和林之洋,不仅性格可爱,更是兼具传神,总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逊色。

  先说多九公和唐敖一行来到黑齿国,到了当地一间‘女学塾’,两人因为好奇,不知当地女子究竟读何书?之后学塾里的先生把他两人一起请进,因为知道他两人来自唐朝,因为历来素闻唐朝为万国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学问更是出类拔萃,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两位女弟子,红红,亭亭,两女子慕得唐朝学问人品,多九公当即拍胸说道: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跟着,红红,亭亭两女子便从音律谈起,多九公这时看到唐敖说:我们两位都是抛开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惶诚恐,见识不到,还望指教。这‘指教’两字,多九公当时听到,便鼻中一哼,口虽不言,心中却想:他们不过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学问可想而知,唐兄这样谦虚,未免把对方看高了!

  之后呢,说起音律,论起反切,谈谈说说,多九公竟然丝毫不占上风,谈到《周易》各种传本,九公听两位女子说有九十余种,他当即便吃一惊,自以为知道大概,也不过五六十种,接着又想管她呢,说不定对方有诈,随后九公便信口胡说,周易有一百余种,谁料那两女子步步为营,开口便谈所见九十三种,之后追问其余七种,此时的九公别所七种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说两种也怕仍是为难,到此处,九公汗如雨下,这种人物性格,虽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实可爱,九公自负为唐朝学问正宗,没想到此番在黑齿国棋逢对手。

  随后两女子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时就连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烦闷。正为难,这时只听到外面喊:请问女学生可买胭脂么?来人是谁,没错,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说道这个林之洋书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爱,就拿这次来说,他一介走物贩货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种情由一概不知,这时出现反倒帮了九公,大家乘此机会都得脱身。话说林之洋这人虽然各地走物贩货,但是人却极其聪慧,书中也有一段,话说他们一行人来到智佳国,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灯谜,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动,见识甚广,猜起灯谜来,更是不在话下,不一会便破了好几道。

  还有一处,他们三人来到女儿国,上岸之前,还在调笑,可别被女儿国国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卖货时便被那国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缠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来磨难结果,林之洋说: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财,日日给予金银财宝,我却不为所动;当日在女儿国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缠足,这些磨难最难熬,我却终能忍受;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酒我历来好酒,但为了及早脱身,更是滴酒不沾……几段叙述下来,林之洋作为商贾之人的形象既丰满,又生动,不见铜臭气,倒是多了几分真挚,可爱。

  说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来看看女主角唐小山,这个前世百花仙子,其实性格刻画的也极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为人,经历凡间之苦,这段因有因何而来?原来当日瑶池盛会,各位仙班都旨在讨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议请百鸟,百兽来此地歌舞一番,接着又说不妨也请百花一齐开放,同来庆祝。众仙听了,都说很妙,哪知这时的百花仙却说:各个花卉开时都因时节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齐开放,这番便是戏言。后更因为风姨在旁调唆,百花更是与嫦娥争执起来,随后才有了赌气说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齐放,我果然应允,情愿堕落红尘,永不翻身。

  哪知因缘凑巧,有武则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齐放,那天刚好百花仙人去别处下棋,神不知鬼不觉地各处百花便也齐放了,这之后呢,可怜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尘,历经轮回之苦。这几章,仔细读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却也写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虽说此件事端,发于嫦娥多事,怨于风姨调唆,但是最后结局走向,还得说回百花自己。百花从一出场就清丽绝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辈,极不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事体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稳。其实,看完这几个章回,我还是很喜欢百花,这样一个清清净净不为俗世所扰的'女子,多么可爱,可贵?!就连广寒宫里自比天下无双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气了,不仅俗气,还犯了器量狭窄之误!

《镜花缘》读书笔记7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

  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对联的、古代玩乐的包袱仿佛就是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话,估计就跟那猫儿洗澡后的样子差不多——粘成一团、无得而状。假若当论小说的品质,你也很难佩服他。无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许多故友遗孀,然后一一指引回国朝,然后群芳斗艳,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无有趣的情节,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够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实在没几个MM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绡、声称“问道于盲”的亭亭与红红,爱讲冷笑话的紫芝之类的人。好在小说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最后在下有个疑问,就是百花榜的时候,由于唐闺臣的名字缘故被贬到第11,把周庆覃放到第10力压唐朝的臣。但这个十一会不会是暗合《论语》第十一篇呢?还望方家指引。

《镜花缘》读书笔记8

  我的书架上有好多书,它们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一天放学,我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名字叫《镜花缘》,我很高兴。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鲁迅爷爷在《*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

  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他们最先去了一个叫“君子国”的国家,他们发现这里的人很奇怪,总是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人不是买家而是卖家。如:一个小军官买东西,他跟卖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钱买了一些差的东西,可卖主死活不让走,让小军官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这才算交易完毕。又去了一个叫“大人国”的国家,这里的人一出生脚下就踩着一朵云,走起来好像飘一样。如果这个人脚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坏。又去了不少国家,如“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其他国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总是还想看,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现代社会的人都像君子国一样讲诚信,像大人国一样一看就知道谁好谁坏,社会就不会很乱。,人民就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快乐。

《镜花缘》读书笔记9

  泣红亭寂寂,流翠浦澌澌。秘篆偏全识,真诠许暗窥。拂苔名已改,拾果路仍歧。花开花委此时矣,月缺月圆千秋意。繁花落定,哪知来日,转眼逝,愁思满面夕阳落去?只望缘定三生,千载之后,你我花缘再续。——题记

  一、归尘

  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聚首还须回首忆,蓬莱顶上是家乡。她是不卑不亢的百花仙子,她是远渡蓬莱寻父的孝女小山,那一夜闲敲棋子之间,忽闻武后令繁花齐放,无奈之下,繁花点点,忧思缕缕,竟一时忘却当年宴上所约。当年宴上斗句风采翩翩,谁知今朝如此光景?

  滴泪也罢,悔恨也罢,她不屈,她情愿堕落红尘受孽海无边之苦,但她不会向嫦娥低头请罪!被谴下红尘,她降生为秀才之女,历经万苦命还多舛,但她永远不会屈服于命运,她注定要在主世之间掀起波涛立足于世。这,便是闺臣。归尘矣,将复及!

  二、若花

  弃国甘尝荠,来王愿托葵。沥诚遥献表,抒悃密辞。她是身份高贵的女儿国小国主,她是纵观大局才华惊人的牡丹仙子。一夜风花雪月,她与众花一并下凡降生。生为女儿国天子却深困深宫,无奈父王心狠手辣,只待繁花落净终无烟信。喜遇恩人,她被救出宫与闺臣红尘又遇,还了女装,便知恩图报护闺臣渡重洋寻父。

  不屈于命运是她的本性,重情重义是她的个性。她有若花容颜,朱唇粉面眉似远山眼含秋水;她又有若花品性,北风潇潇动不了她的根基。还好,她终与闺臣重遇,感叹红尘又大百花又聚。武后烧毁她的花枝招展,她却浴火重生。这,便是若花。若花颜,烈女心!

  三、百卉

  金陵暮雨丝丝,聊吉彻彻入心。自矛长恨归月,秋蝶巧思难溪。一百名花,一百种姿态,一百种品性,却是同样的心。百花下凡,开遍人间四处,红尘飘零,水自流。历尽人间心酸别离欢聚。红文馆一聚,轻启朱唇,笑谈之间小楼尽芳,执杯对月,只叹此世此生,此恨何时了!

  微风摇曳细雨彷徨,此复今年,不知来岁春来时,天宫又见?这,便是一百名花。百卉愁,红尘怨!

  后记:

  镜花水月,泣红传书,仙猿逢面,不知古今多少事,都付流水中。花漂水上,缘尽使人愁。

《镜花缘》读书笔记10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2)

——《镜花缘》读书笔记10篇

《镜花缘》读书笔记1

  读《镜花缘》的时候,最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其中涉及音韵学的地方。李汝珍博学,众多才能之一就是音韵学,曾著《李氏音鉴》,亦把有关音韵的才华注入到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中。可惜现代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了。

  歧舌国的字母图已经让人如堕雾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庄中正”。

  第八十四回中,玉芝被要求完成酒令,必须在四字中有三个双声,且包括“庄姜”中之一字。

  所谓“双声”,指的是两字同声母;另有所谓“叠韵”,指的是两字同韵母。例如,“谷歌”就是双声,“淘宝”就是叠韵。四字中有三个双声,意味着四个字声母相同,这很难做到。

  玉芝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

  “庄姜《中庸》齐庄中正。

  “齐庄”双声,“庄中”双声,“中正”双声,敬凤雏姐姐一杯,请教笑话一个,普席各饮双杯。”

  这个小文字游戏的完成获得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喝彩。书上是这么说的:

  众人齐声赞道:“这句果然飞的有趣!难得四个字巧巧生在一母。今日大家飞觞之句,以此为最了。”

  这跟“溪西鸡齐啼”五字中有四个叠韵,即五字韵母完全相同,都是很难得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齐”字声母是q,“庄、中、正”声母是zh,四个字如何“生在一母”?

  查《中庸》原文,是“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原来如此!进一步查文献,才明白古代的“齐”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读qi的时候,表示整齐之意;读zhai的时候,表示整洁身心,斋戒之意。后来分化成“齐(齐)”“斋(斋)”两字。在《中庸》此段中,当读zhai音。

  所以“齐庄中正”中有三个双声是非常正确的。

  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今天读章诒和写史良,就用了“齐庄中正”来形容她。史良曾是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的好友,却在反右时倒戈一击。而章伯钧之所以成为大右派,罪名之一就是反对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人为修改之不同。“齐”字变为“齐”“斋”两字,属于自然流变;再变为“齐”“斋”两字,则是人为修改。其差别犹如江河之造湖泊,与人力之修水库。20xx年夏洪水再席卷南*,三峡水库告急,不知曾善河工的李汝珍九泉之下可有知乎?

《镜花缘》读书笔记2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佛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3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走出书本,看看人生有时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外表看来很美,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和拥有。

《镜花缘》读书笔记4

  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掌权至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结怨,武后怒贬牡丹,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寻亲。三是寻亲归来,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书中的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身上。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笔记5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读书笔记6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

  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

  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读书笔记7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

  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对联的、古代玩乐的包袱仿佛就是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话,估计就跟那猫儿洗澡后的样子差不多——粘成一团、无得而状。假若当论小说的品质,你也很难佩服他。无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许多故友遗孀,然后一一指引回国朝,然后群芳斗艳,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无有趣的情节,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够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实在没几个MM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绡、声称“问道于盲”的亭亭与红红,爱讲冷笑话的紫芝之类的人。好在小说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最后在下有个疑问,就是百花榜的时候,由于唐闺臣的名字缘故被贬到第11,把周庆覃放到第10力压唐朝的臣。但这个十一会不会是暗合《论语》第十一篇呢?还望方家指引。

《镜花缘》读书笔记8

  再读镜花缘上卷,读书中一众若干人物,比较之后,更是喜欢多九公和林之洋,不仅性格可爱,更是兼具传神,总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逊色。

  先说多九公和唐敖一行来到黑齿国,到了当地一间‘女学塾’,两人因为好奇,不知当地女子究竟读何书?之后学塾里的先生把他两人一起请进,因为知道他两人来自唐朝,因为历来素闻唐朝为万国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学问更是出类拔萃,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两位女弟子,红红,亭亭,两女子慕得唐朝学问人品,多九公当即拍胸说道: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跟着,红红,亭亭两女子便从音律谈起,多九公这时看到唐敖说:我们两位都是抛开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惶诚恐,见识不到,还望指教。这‘指教’两字,多九公当时听到,便鼻中一哼,口虽不言,心中却想:他们不过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学问可想而知,唐兄这样谦虚,未免把对方看高了!之后呢,说起音律,论起反切,谈谈说说,多九公竟然丝毫不占上风,谈到《周易》各种传本,九公听两位女子说有九十余种,他当即便吃一惊,自以为知道大概,也不过五六十种,接着又想管她呢,说不定对方有诈,随后九公便信口胡说,周易有一百余种,谁料那两女子步步为营,开口便谈所见九十三种,之后追问其余七种,此时的九公别所七种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说两种也怕仍是为难,到此处,九公汗如雨下,这种人物性格,虽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实可爱,九公自负为唐朝学问正宗,没想到此番在黑齿国棋逢对手。

  随后两女子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时就连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烦闷。正为难,这时只听到外面喊:请问女学生可买胭脂么?来人是谁,没错,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说道这个林之洋书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爱,就拿这次来说,他一介走物贩货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种情由一概不知,这时出现反倒帮了九公,大家乘此机会都得脱身。话说林之洋这人虽然各地走物贩货,但是人却极其聪慧,书中也有一段,话说他们一行人来到智佳国,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灯谜,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动,见识甚广,猜起灯谜来,更是不在话下,不一会便破了好几道。还有一处,他们三人来到女儿国,上岸之前,还在调笑,可别被女儿国国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卖货时便被那国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缠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来磨难结果,林之洋说: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财,日日给予金银财宝,我却不为所动;当日在女儿国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缠足,这些磨难最难熬,我却终能忍受;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酒我历来好酒,但为了及早脱身,更是滴酒不沾……几段叙述下来,林之洋作为商贾之人的形象既丰满,又生动,不见铜臭气,倒是多了几分真挚,可爱。

  说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来看看女主角唐小山,这个前世百花仙子,其实性格刻画的也极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为人,经历凡间之苦,这段因有因何而来?原来当日瑶池盛会,各位仙班都旨在讨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议请百鸟,百兽来此地歌舞一番,接着又说不妨也请百花一齐开放,同来庆祝。众仙听了,都说很妙,哪知这时的百花仙却说:各个花卉开时都因时节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齐开放,这番便是戏言。后更因为风姨在旁调唆,百花更是与嫦娥争执起来,随后才有了赌气说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齐放,我果然应允,情愿堕落红尘,永不翻身。哪知因缘凑巧,有武则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齐放,那天刚好百花仙人去别处下棋,神不知鬼不觉地各处百花便也齐放了,这之后呢,可怜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尘,历经轮回之苦。这几章,仔细读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却也写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虽说此件事端,发于嫦娥多事,怨于风姨调唆,但是最后结局走向,还得说回百花自己。百花从一出场就清丽绝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辈,极不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事体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稳。其实,看完这几个章回,我还是很喜欢百花,这样一个清清净净不为俗世所扰的女子,多么可爱,可贵!就连广寒宫里自比天下无双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气了,不仅俗气,还犯了器量狭窄之误!

《镜花缘》读书笔记9

  我的书架上有好多书,它们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一天放学,我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名字叫《镜花缘》,我很高兴。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鲁迅爷爷在《*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

  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他们最先去了一个叫“君子国”的国家,他们发现这里的人很奇怪,总是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人不是买家而是卖家。如:一个小军官买东西,他跟卖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钱买了一些差的东西,可卖主死活不让走,让小军官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这才算交易完毕。又去了一个叫“大人国”的国家,这里的人一出生脚下就踩着一朵云,走起来好像飘一样。如果这个人脚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坏。又去了不少国家,如“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其他国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总是还想看,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现代社会的人都像君子国一样讲诚信,像大人国一样一看就知道谁好谁坏,社会就不会很乱。,人民就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快乐。

《镜花缘》读书笔记10

  《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3)

——《镜花缘》读书笔记10篇

《镜花缘》读书笔记1

  全书一百回,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作者通过对五光十色的海外世界的描写,特别是对“君子国”、“大人国”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末世中先进的人们试图向海外寻求出路的思想。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里,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在关于 “大人国”的描写里,李汝珍虚构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的奇特情节,并且宜称:“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如质的好坏。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从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情节,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彩。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此外《镜花缘》的进步思想倾向还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和反对男尊女卑上。在作者所描写的“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同情妇女、尊重女权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作者笔下的一百个女子都是巾帼英雄,她们或才情敏捷,或侠肠义胆,或深通医理,或长于数字,……对她们的热情歌颂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论的否定。在写作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等要求,表现出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

《镜花缘》读书笔记2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走出书本,看看人生有时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外表看来很美,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和拥有。

《镜花缘》读书笔记3

  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掌权至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结怨,武后怒贬牡丹,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寻亲。三是寻亲归来,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书中的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身上。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笔记4

  长篇小说《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的代表作。

  这本书主要写唐朝武则天当政之后,一日酒醉下旨诏令百花齐放,但因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中,而众仙子有恐帝皇之威,不敢抗旨,所以各自下界,之后因被玉帝知道,上天所遣,降于人间,变成女子,因百花瞎子掌管百花不严,犯下过错也落入了凡尘,穿越在山海各处寻找那被遣而变凡人的仙子。最后在经历各种艰险返回天人。而武则天也因为一些事情,也不愿再下旨百花齐放。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要求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等的对待。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书中所写的女子,都是有胆识,有才华,有抱负,有才华文采的如:颇有文才的黑齿国学者黎江薇、卢紫萱、敢于和野兽搏斗的魏紫樱、骆江蕖,侠客颜紫消,数学家米兰芬,女王阴若花,辅巨枝兰音,和为寻父亲远出海外的唐山等作者对她们歌颂的意义,在于对女子长期被压迫的历史批判,对女子无才遍是德的封建乱理的否定。

  这本书对于妇女描写的非常有胆识才华。我想像她们那样的人活在这个社会,一定会是众人的焦点。如果那个时候没有武则天开放女科的她们一样会被埋没,理想抱负得不到施展,真是所谓的社会逼人,幸而我是生在这样一个社会,而不是那时,否则的话,我想今后的生活也应该是默默无闻。我不想在这个社会中埋没,所以我要争取上进,让人们知道我的存在。

《镜花缘》读书笔记5

  再读镜花缘上卷,读书中一众若干人物,比较之后,更是喜欢多九公和林之洋,不仅性格可爱,更是兼具传神,总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逊色。

  先说多九公和唐敖一行来到黑齿国,到了当地一间“女学塾”,两人因为好奇,不知当地女子究竟读何书?之后学塾里的先生把他两人一起请进,因为知道他两人来自唐朝,因为历来素闻唐朝为万国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学问更是出类拔萃,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两位女弟子,红红,亭亭,两女子慕得唐朝学问人品,多九公当即拍胸说道: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跟着,红红,亭亭两女子便从音律谈起,多九公这时看到唐敖说:我们两位都是抛开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惶诚恐,见识不到,还望指教。这“指教”两字,多九公当时听到,便鼻中一哼,口虽不言,心中却想:他们不过是些海外幼女,腹中学问可想而知,唐兄这样谦虚,未免把对方看高了!之后呢,说起音律,论起反切,谈谈说说,多九公竟然丝毫不占上风,谈到《周易》各种传本,九公听两位女子说有九十余种,他当即便吃一惊,自以为知道大概,也不过五六十种,接着又想管她呢,说不定对方有诈,随后九公便信口胡说,周易有一百余种,谁料那两女子步步为营,开口便谈所见九十三种,之后追问其余七种,此时的九公别所七种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说两种也怕仍是为难,到此处,九公汗如雨下,这种人物性格,虽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实可爱,九公自负为唐朝学问正宗,没想到此番在黑齿国棋逢对手。

  随后两女子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时就连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烦闷。正为难,这时只听到外面喊:请问女学生可买胭脂么?来人是谁,没错,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说道这个林之洋书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爱,就拿这次来说,他一介走物贩货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种情由一概不知,这时出现反倒帮了九公,大家乘此机会都得脱身。话说林之洋这人虽然各地走物贩货,但是人却极其聪慧,书中也有一段,话说他们一行人来到智佳国,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灯谜,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动,见识甚广,猜起灯谜来,更是不在话下,不一会便破了好几道。还有一处,他们三人来到女儿国,上岸之前,还在调笑,可别被女儿国国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卖货时便被那国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缠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来磨难结果,林之洋说: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财,日日给予金银财宝,我却不为所动;当日在女儿国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缠足,这些磨难最难熬,我却终能忍受;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酒我历来好酒,但为了及早脱身,更是滴酒不沾。几段叙述下来,林之洋作为商贾之人的形象既丰满,又生动,不见铜臭气,倒是多了几分真挚,可爱。

  说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来看看女主角唐小山,这个前世百花仙子,其实性格刻画的也极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为人,经历凡间之苦,这段因有因何而来?原来当日瑶池盛会,各位仙班都旨在讨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议请百鸟,百兽来此地歌舞一番,接着又说不妨也请百花一齐开放,同来庆祝。众仙听了,都说很妙,哪知这时的百花仙却说:各个花卉开时都因时节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齐开放,这番便是戏言。后更因为风姨在旁调唆,百花更是与嫦娥争执起来,随后才有了赌气说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齐放,我果然应允,情愿堕落红尘,永不翻身。哪知因缘凑巧,有武则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齐放,那天刚好百花仙人去别处下棋,神不知鬼不觉地各处百花便也齐放了,这之后呢,可怜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尘,历经轮回之苦。这几章,仔细读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却也写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虽说此件事端,发于嫦娥多事,怨于风姨调唆,但是最后结局走向,还得说回百花自己。百花从一出场就清丽绝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辈,极不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事体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稳。其实,看完这几个章回,我还是很喜欢百花,这样一个清清净净不为俗世所扰的女子,多么可爱,可贵?!就连广寒宫里自比天下无双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气了,不仅俗气,还犯了器量狭窄之误!

《镜花缘》读书笔记6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奇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许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态度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许多人都给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态度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书笔记7

  读《镜花缘》的时候,最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其中涉及音韵学的地方。李汝珍博学,众多才能之一就是音韵学,曾著《李氏音鉴》,亦把有关音韵的才华注入到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中。可惜现代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了。

  歧舌国的字母图已经让人如堕雾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庄中正”。

  第八十四回中,玉芝被要求完成酒令,必须在四字中有三个双声,且包括“庄姜”中之一字。

  所谓“双声”,指的是两字同声母;另有所谓“叠韵”,指的是两字同韵母。例如,“谷歌”就是双声,“淘宝”就是叠韵。四字中有三个双声,意味着四个字声母相同,这很难做到。

  玉芝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庄姜《中庸》齐庄中正。

  “齐庄”双声,“庄中”双声,“中正”双声,敬凤雏姐姐一杯,请教笑话一个,普席各饮双杯。”

  这个小文字游戏的完成获得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喝彩。书上是这么说的:众人齐声赞道:“这句果然飞的有趣!难得四个字巧巧生在一母。今日大家飞觞之句,以此为最了。”

  这跟“溪西鸡齐啼”五字中有四个叠韵,即五字韵母完全相同,都是很难得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齐”字声母是q,“庄、中、正”声母是zh,四个字如何“生在一母”?

  查《中庸》原文,是“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原来如此!进一步查文献,才明白古代的“齐”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读qi的时候,表示整齐之意;读zhai的时候,表示整洁身心,斋戒之意。后来分化成“齐(齐)”“斋(斋)”两字。在《中庸》此段中,当读zhai音。

  所以“齐庄中正”中有三个双声是非常正确的。

  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今天读章诒和写史良,就用了“齐庄中正”来形容她。史良曾是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的好友,却在反右时倒戈一击。而章伯钧之所以成为大右派,罪名之一就是反对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人为修改之不同。“齐”字变为“齐”“斋”两字,属于自然流变;再变为“齐”“斋”两字,则是人为修改。其差别犹如江河之造湖泊,与人力之修水库。2010年夏洪水再席卷南*,三峡水库告急,不知曾善河工的李汝珍九泉之下可有知乎?

《镜花缘》读书笔记8

  读《镜花缘》的时候,最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其中涉及音韵学的地方。李汝珍博学,众多才能之一就是音韵学,曾著《李氏音鉴》,亦把有关音韵的才华注入到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中。可惜现代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了。

  歧舌国的字母图已经让人如堕雾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庄中正”。

  第八十四回中,玉芝被要求完成酒令,必须在四字中有三个双声,且包括“庄姜”中之一字。

  所谓“双声”,指的是两字同声母;另有所谓“叠韵”,指的是两字同韵母。例如,“谷歌”就是双声,“淘宝”就是叠韵。四字中有三个双声,意味着四个字声母相同,这很难做到。

  玉芝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

  “庄姜《中庸》齐庄中正。

  “齐庄”双声,“庄中”双声,“中正”双声,敬凤雏姐姐一杯,请教笑话一个,普席各饮双杯。”

  这个小文字游戏的完成获得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喝彩。书上是这么说的:

  众人齐声赞道:“这句果然飞的有趣!难得四个字巧巧生在一母。今日大家飞觞之句,以此为最了。”

  这跟“溪西鸡齐啼”五字中有四个叠韵,即五字韵母完全相同,都是很难得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齐”字声母是q,“庄、中、正”声母是zh,四个字如何“生在一母”?

  查《中庸》原文,是“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原来如此!进一步查文献,才明白古代的“齐”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读qi的时候,表示整齐之意;读zhai的时候,表示整洁身心,斋戒之意。后来分化成“齐(齐)”“斋(斋)”两字。在《中庸》此段中,当读zhai音。

  所以“齐庄中正”中有三个双声是非常正确的。

  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今天读章诒和写史良,就用了“齐庄中正”来形容她。史良曾是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的好友,却在反右时倒戈一击。而章伯钧之所以成为大右派,罪名之一就是反对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人为修改之不同。“齐”字变为“齐”“斋”两字,属于自然流变;再变为“齐”“斋”两字,则是人为修改。其差别犹如江河之造湖泊,与人力之修水库。2010年夏洪水再席卷南*,三峡水库告急,不知曾善河工的李汝珍九泉之下可有知乎?

《镜花缘》读书笔记9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

  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第十一、十二回中“君子国”的一大段,这些段落中提出了十二个社会问题。其中第十条“妇女缠足”和十一条“用算命为合婚”: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即为不美!试问鼻大者削之使小,额高者削之使*,人必谓为残废之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

  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不论是处理政治事务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女子的智慧才能都无异于男子。并且用“易地而处”的方法来对照,说明作者所生活的当时*社会上“男尊女卑”的许多制度的不合理。

  作者又刻画了许多“才女”,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才艺”的描写固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变化,大体可视为作品的有机成分。

  第二,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等。

  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同情终身潦倒的秀才。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作者以君子国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

  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并且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第四,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第五,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第六,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总之,李汝珍理想中的社会,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结合一百年来的*现实来看,有的理想已完全成为现实,有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为现实,有的再经过一定岁月可能成为现实。应该承认,凡属李汝珍的理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性,是针对丑提出的*的构想,是引导人们除旧布新的火炬,是激发人们奋进奋剂。

《镜花缘》读书笔记10

  我的书架上有好多书,它们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一天放学,我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名字叫《镜花缘》,我很高兴。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鲁迅爷爷在《*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

  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他们最先去了一个叫“君子国”的国家,他们发现这里的人很奇怪,总是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人不是买家而是卖家。如:一个小军官买东西,他跟卖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钱买了一些差的东西,可卖主死活不让走,让小军官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这才算交易完毕。又去了一个叫“大人国”的国家,这里的人一出生脚下就踩着一朵云,走起来好像飘一样。如果这个人脚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坏。又去了不少国家,如“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其他国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总是还想看,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现代社会的人都像君子国一样讲诚信,像大人国一样一看就知道谁好谁坏,社会就不会很乱。,人民就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快乐。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4)

——镜花缘读书笔记10篇

镜花缘读书笔记1

  这个暑假,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看见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特的景象。

  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等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等的待遇。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等吗?

  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等。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等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作者的这段话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说说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镜花缘读书笔记2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

  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对联的、古代玩乐的包袱仿佛就是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话,估计就跟那猫儿洗澡后的样子差不多粘成一团、无得而状。假若当论小说的品质,你也很难佩服他。无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许多故友遗孀,然后指引回国朝,然后群芳斗艳,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无有趣的情节,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够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实在没几个MM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绡、声称“问道于盲”的亭亭与红红,爱讲冷笑话的紫芝之类的人。好在小说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

  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最后在下有个疑问,就是百花榜的时候,由于唐闺臣的名字缘故被贬到第11,把周庆覃放到第10力压唐朝的臣。但这个十一会不会是暗合《论语》第十一篇呢?还望方家指引。

镜花缘读书笔记3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书中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说到古代女子,可能我们都会想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然而在作者这本书中百位仙子个个聪慧机敏,明艳动人,才气可比过男子。女子形象稍有差异,但都是至孝且有才气。武则天旁边的官员上官婉儿对花中“师、友、婢”的一番话更是让人敬佩不已。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甚至更胜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在这里作者歌颂了女子的才华,也反映出作者对女子和男子拥有同样社会地位的美好愿望。书中林之洋因被女儿国国王纳入王妃,在宫中被迫缠脚,学习礼仪。让男子体验旧时女子痛苦,真可谓作者巧思啊,这也是作者对一些腐朽落后的观念的批判。

  合上书本,我回味良久,那些书中的女子确实很有才华,当今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学识丰富、见解独到的女子比比皆是,作者在《镜花缘》里描绘的男女*等的理想社会,而今已经成为现实。如今的女子不再像旧社会的女子那样无法读书,只能做女红,而是像男子一样可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不凡表现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诗词底蕴十分深厚,“飞花令”对她来说根本不成问题,她可以一连串说出许多诗句,令观众评委们都赞叹不已,最终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女子地位也不再低下,可以做*做总统管理国家。在二十一世纪,政治领域中涌现了一大批女强人,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德国*默尔克、英国首相特里莎梅等等,她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镜花缘》里那瑰丽的想象,幽默的笔调,特别是那独特的思想令我流连忘返,真是一部文学佳作。李汝珍在嬉笑怒骂中书写世间百态、社会万象,更是耐人寻味而深思悠长。那些博学多才,德行并重的有才女子更令我崇敬,而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公*的时代,我将倍加珍惜所有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镜花缘读书笔记4

  今年暑假,我很幸运地读了李如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不同特点的国家,如女儿国、两国等。这本书以幽默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本书是传播正能量,让正能量充满全世界。

  在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空间来写这个国家的女儿。在女儿的王国里,镜子里的花朵和他的同伴看到了这样奇怪的景象:“一个男人把他的外套和裙子穿反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把她的靴子和帽子穿反了,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外交官”。

  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企业为了我们追求男女之间*等吗?自古代发展以来,女性和男性可以一直就享受着不*等的待遇。女性出门工作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通过作者在呼吁男女学生*等吗?

  寻找千百年来,在球场上的官员,除了吴,又有多少人是妇女作为一个大官。行了,只是想一个正能量的传播的女儿,拒绝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等。作者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有*等的机会文章。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明确写道,“看看学生他们通过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到了他们这一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企业并未能够看见一个两面。”作者的这段话可以十分具有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我们说说没有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不是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就是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人们不会因为感到非常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社会这个历史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受到迫害百姓,欺压我国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发展人民进行阶级不同的人,也是一种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不能否定传统官僚资本主义的情感。

  此外,唐敖,林志阳这行人也去了国如君子,国大人。每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个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适当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正能量充满世界。

镜花缘读书笔记5

  本书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中年以后谋官无望,潜心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可与《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霸气的告示命令百花在冬季齐放。这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若要发生,百花仙子将违背誓言被贬凡间,不巧的是,在仙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百花不敢违背武后,竟在冬天群芳争艳,但是百花仙子没有辩解和抱怨,勇于承担,甘愿被贬,转世为人。此时故事正式揭开序幕。

  唐敖本是探花郎,因政治的斗争被降为秀才,已年过半百,遂看破红尘,开始寻仙问道,经梦神点化,海外出游救助散落在外的各位仙子。书中着重描写了唐敖与多九公一行人乘船在君子国、女儿国、淑士国、两面国等地的奇妙经历,君子国的人谦让不争,每个人都老实厚道,国家一片祥和;女儿国女尊男卑,与我们当时的社会制度正好相反,男人需要裹小脚打耳洞,被女王封妃;淑士国人人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行事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假斯文的酸腐气暴露无遗;两面国就顾名思义了,他们都戴着浩然巾,然而将浩然巾揭开却看到一张鼠眼鹰鼻,极为凶狠的脸。他们巡游海外各国,各种奇花异草,各种奇装异服,各种奇风异俗,有值得赞赏的,也有需要讽刺的。更重要的是,唐敖不惜代价,救助了很多名字带“花”的女子,而这些女子正是随百花仙子下凡的小仙们。唐敖一番游历,所见所闻,无奇不有,自己也抱着一颗向善之心,终于功德圆满,抛却俗念,修道成仙,留在了“小蓬莱”仙山。

  一路上,唐敖一心行善,解救了数位下凡的仙子,众位女子各个才华横溢,齐聚一堂,和百花仙子即唐敖之女唐闺臣一起参加女试,全部榜上有名,列名超等。谁说女子不如男,无才便是德?

镜花缘读书笔记6

  第一部份是第一至六回,写《镜花缘》故事由来,铺垫出谪凡神话的框架。这样的构思在传统小说里颇为常见。最著名的当属《红楼梦》的前五回,《水浒传》的开篇也有这样的色彩。这一部分写王母做寿,各路神仙齐聚庆贺。神仙世界也不清静,尤其是女仙们聚在一起时,那言语行动中的种种算计和交锋,也比得上时下流行的后宫戏了。邀宠献媚的嫦娥,煽风点火的风姨,清高自傲的百花仙子,息事宁人的元女,宽和风趣的麻姑,洞若观火的王母,笔墨不多,塑造的形象却个性鲜明。嫦娥到底是偷吃灵药而飞仙的,仙家修养很是不足,一个争执让她记着多少年,终于她抓住天星“心月狐”下凡为武则天的机会,让其称帝之后,于寒冬下令“百花齐放”,让百花仙子违背天条,最终使得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谪降凡尘,需遍历海外,遭险逢难,方可完劫。

  第二部份是第七至五十回。百花仙子托生岭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敖科名蹭蹬,心灰意冷,遂生出世之念,乃随妻兄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公出洋贸易,三人游海外诸国,览异闻奇景。途中经历了“君子国”、“大人国”、“淑士国”、“白民国”、“黑齿国”、“不死国”、“穿胸国”、“无肠国”、“豕喙国”、“长人国”、“伯虑国”、“劳民国”、“女儿国”、“轩辕国”等地,也遇见鲛人、蚕女、当康、果然、麟凤、狻猊等奇异生物,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

  旅行中见闻多出自《山海经》、《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说,其中也发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运用了夸张、对比、漫画式勾勒等手法,寄托了辛辣的讽刺与深刻的批判。

  例如书中写到无肠国的人饮食直接穿肠而过,往往有富人把粪便作为仆人的食物,循环竟然至数次,这里对那些为富不仁者的讽刺简直令人叫绝。淑士国连店小二都是满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气,处处皆是。白民国的先生自诩学识高深,其实竟是满口白字。两面国的人正面对人笑脸相迎,背面狰狞可怖,现实生活中两面三刀之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理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痛苦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

  第三部份从后五十回开始,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这部分文字以才学为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艺术价值。这一百个才女都是个性模糊的,百人一面。作者塑造她们一为称许女子才华,一则为逞自己的才学,游戏笔墨以自娱。鲁迅说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这一评价颇为恰当。其实这种倾向在黑齿国多九公和才女的谈话中就可见此端倪。

  小说最后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攻克四关的文字写的很有想象力,将抽象的说教形象化为具体的情节和形象,读来颇有趣味。

  最后,关于这本书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我认为其中不乏矛盾之处。女儿国的情节和对一百个才女的刻画很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女性才华和能力的肯定与赞扬。唐小山寻父那段文字中有个有趣的情节:惧内的强盗被山寨夫人设计暴露出了想纳妾的想法,结果被夫人痛斥、暴打。夫人更是提出强盗日后若要纳妾必得先让自己纳男宠。作者借此对道德体系中的双重标准做出了尖锐的嘲讽。可是,全文处处又维护班昭《女诫》的教条;对三寸金莲多有赞美;唐小山等几位才女被强盗抓去后,想到的是自刎还是投井;最后多位才女随夫殉节。总体来说,作者的思想还是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

镜花缘读书笔记7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

  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第十一、十二回中“君子国”的一大段,这些段落中提出了十二个社会问题。其中第十条“妇女缠足”和十一条“用算命为合婚”: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即为不美!试问鼻大者削之使小,额高者削之使*,人必谓为残废之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

  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不论是处理政治事务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女子的智慧才能都无异于男子。并且用“易地而处”的方法来对照,说明作者所生活的当时*社会上“男尊女卑”的许多制度的不合理。

  作者又刻画了许多“才女”,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才艺”的描写固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变化,大体可视为作品的有机成分。

  第二,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等。

  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同情终身潦倒的秀才。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作者以君子国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

  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并且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第四,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第五,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第六,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总之,李汝珍理想中的社会,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结合一百年来的*现实来看,有的理想已完全成为现实,有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为现实,有的再经过一定岁月可能成为现实。应该承认,凡属李汝珍的理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性,是针对丑提出的*的构想,是引导人们除旧布新的火炬,是激发人们奋进奋剂。

镜花缘读书笔记8

  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镜花缘》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9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

  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读书笔记10

  《镜花缘》这本书里讲了百花仙子跟嫦娥仙子打赌,如果地上的皇帝要求开花,花全都听了,就不当神仙了。几年后,女王武则天要求开花,百花仙子也不在家,其他花仙害怕得罪女王武则天,就把所有的花都开了,因为没有经过百花仙子的同意,所以,所有的花仙都要到人间受苦。

  唐敖梦见一位老先后,叫他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

  唐敖他们来到了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很有礼貌,买坏的东西,价格很便宜,买的人非要那么贵,真是人人是君子。

  唐敖他们又来到了大人国,大人国里的人长得高大无比,一个脚趾就能把唐敖踩扁,大人国里的人脚下都有一朵云,如果这朵云的颜色是彩色的,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这朵云是黑色的,这个人就是坏人。

  唐敖他们还去了劳民国、无肠国、犬封国、鬼国、玄股国、黑齿国、毛民国、毗骞国、深目国、小人国、长人国、白民国、厌火国、淑士国、两面国、翼民国、巫咸国、女儿国。

  我最喜欢主人公唐敖,因为唐敖很勇敢、很坚强,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我敬佩他这种毅力,我以后要向唐敖学习,学习他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5)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3篇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1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2

  《镜花缘》这本书里讲了百花仙子跟嫦娥仙子打赌,如果地上的皇帝要求开花,花全都听了,就不当神仙了。几年后,女王武则天要求开花,百花仙子也不在家,其他花仙害怕得罪女王武则天,就把所有的花都开了,因为没有经过百花仙子的同意,所以,所有的花仙都要到人间受苦。

  唐敖梦见一位老先后,叫他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

  唐敖他们来到了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很有礼貌,买坏的'东西,价格很便宜,买的人非要那么贵,真是人人是君子。

  唐敖他们又来到了大人国,大人国里的人长得高大无比,一个脚趾就能把唐敖踩扁,大人国里的人脚下都有一朵云,如果这朵云的颜色是彩色的,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这朵云是黑色的,这个人就是坏人。

  唐敖他们还去了劳民国、无肠国、犬封国、鬼国、玄股国、黑齿国、毛民国、毗骞国、深目国、小人国、长人国、白民国、厌火国、淑士国、两面国、翼民国、巫咸国、女儿国。

  我最喜欢主人公唐敖,因为唐敖很勇敢、很坚强,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我敬佩他这种毅力,我以后要向唐敖学习,学习他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3

  泣红亭寂寂,流翠浦澌澌。秘篆偏全识,真诠许暗窥。拂苔名已改,拾果路仍歧。花开花委此时矣,月缺月圆千秋意。繁花落定,哪知来日,转眼逝,愁思满面夕阳落去?只望缘定三生,千载之后,你我花缘再续。——题记

  一、归尘

  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聚首还须回首忆,蓬莱顶上是家乡。她是不卑不亢的百花仙子,她是远渡蓬莱寻父的孝女小山,那一夜闲敲棋子之间,忽闻武后令繁花齐放,无奈之下,繁花点点,忧思缕缕,竟一时忘却当年宴上所约。当年宴上斗句风采翩翩,谁知今朝如此光景?

  滴泪也罢,悔恨也罢,她不屈,她情愿堕落红尘受孽海无边之苦,但她不会向嫦娥低头请罪!被谴下红尘,她降生为秀才之女,历经万苦命还多舛,但她永远不会屈服于命运,她注定要在主世之间掀起波涛立足于世。这,便是闺臣。归尘矣,将复及!

  二、若花

  弃国甘尝荠,来王愿托葵。沥诚遥献表,抒悃密辞。她是身份高贵的女儿国小国主,她是纵观大局才华惊人的牡丹仙子。一夜风花雪月,她与众花一并下凡降生。生为女儿国天子却深困深宫,无奈父王心狠手辣,只待繁花落净终无烟信。喜遇恩人,她被救出宫与闺臣红尘又遇,还了女装,便知恩图报护闺臣渡重洋寻父。

  不屈于命运是她的本性,重情重义是她的个性。她有若花容颜,朱唇粉面眉似远山眼含秋水;她又有若花品性,北风潇潇动不了她的根基。还好,她终与闺臣重遇,感叹红尘又大百花又聚。武后烧毁她的花枝招展,她却浴火重生。这,便是若花。若花颜,烈女心!

  三、百卉

  金陵暮雨丝丝,聊吉彻彻入心。自矛长恨归月,秋蝶巧思难溪。一百名花,一百种姿态,一百种品性,却是同样的心。百花下凡,开遍人间四处,红尘飘零,水自流。历尽人间心酸别离欢聚。红文馆一聚,轻启朱唇,笑谈之间小楼尽芳,执杯对月,只叹此世此生,此恨何时了!

  微风摇曳细雨彷徨,此复今年,不知来岁春来时,天宫又见?这,便是一百名花。百卉愁,红尘怨!

  后记:

  镜花水月,泣红传书,仙猿逢面,不知古今多少事,都付流水中。花漂水上,缘尽使人愁。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6)

——李汝珍的《镜花缘》读书笔记 (菁选3篇)

李汝珍的《镜花缘》读书笔记1

  全书一百回,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作者通过对五光十色的海外世界的描写,特别是对“君子国”、“大人国”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末世中先进的人们试图向海外寻求出路的思想。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里,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在关于“大人国”的描写里,李汝珍虚构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的奇特情节,并且宜称:“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如质的好坏。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从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情节,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彩。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此外《镜花缘》的进步思想倾向还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和反对男尊女卑上。在作者所描写的“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同情妇女、尊重女权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作者笔下的一百个女子都是巾帼英雄,她们或才情敏捷,或侠肠义胆,或深通医理,或长于数字,……对她们的热情歌颂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论的否定。在写作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等要求,表现出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

李汝珍的《镜花缘》读书笔记2

  泣红亭寂寂,流翠浦澌澌。秘篆偏全识,真诠许暗窥。拂苔名已改,拾果路仍歧。花开花委此时矣,月缺月圆千秋意。繁花落定,哪知来日,转眼逝,愁思满面夕阳落去?只望缘定三生,千载之后,你我花缘再续。——题记

  一、归尘

  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聚首还须回首忆,蓬莱顶上是家乡。她是不卑不亢的百花仙子,她是远渡蓬莱寻父的孝女小山,那一夜闲敲棋子之间,忽闻武后令繁花齐放,无奈之下,繁花点点,忧思缕缕,竟一时忘却当年宴上所约。当年宴上斗句风采翩翩,谁知今朝如此光景?

  滴泪也罢,悔恨也罢,她不屈,她情愿堕落红尘受孽海无边之苦,但她不会向嫦娥低头请罪!被谴下红尘,她降生为秀才之女,历经万苦命还多舛,但她永远不会屈服于命运,她注定要在主世之间掀起波涛立足于世。这,便是闺臣。归尘矣,将复及!

  二、若花

  弃国甘尝荠,来王愿托葵。沥诚遥献表,抒悃密辞。她是身份高贵的女儿国小国主,她是纵观大局才华惊人的牡丹仙子。一夜风花雪月,她与众花一并下凡降生。生为女儿国天子却深困深宫,无奈父王心狠手辣,只待繁花落净终无烟信。喜遇恩人,她被救出宫与闺臣红尘又遇,还了女装,便知恩图报护闺臣渡重洋寻父。

  不屈于命运是她的本性,重情重义是她的个性。她有若花容颜,朱唇粉面眉似远山眼含秋水;她又有若花品性,北风潇潇动不了她的根基。还好,她终与闺臣重遇,感叹红尘又大百花又聚。武后烧毁她的花枝招展,她却浴火重生。这,便是若花。若花颜,烈女心!

  三、百卉

  金陵暮雨丝丝,聊吉彻彻入心。自矛长恨归月,秋蝶巧思难溪。一百名花,一百种姿态,一百种品性,却是同样的心。百花下凡,开遍人间四处,红尘飘零,水自流。历尽人间心酸别离欢聚。红文馆一聚,轻启朱唇,笑谈之间小楼尽芳,执杯对月,只叹此世此生,此恨何时了!

  微风摇曳细雨彷徨,此复今年,不知来岁春来时,天宫又见?这,便是一百名花。百卉愁,红尘怨!

  后记:镜花水月,泣红传书,仙猿逢面,不知古今多少事,都付流水中。花漂水上,缘尽使人愁。

李汝珍的《镜花缘》读书笔记3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佛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扩展7)

——读镜花缘有感 (菁选3篇)

读镜花缘有感1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著名的长篇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它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它主张男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例如书中写到无肠国的人饮食直接穿肠而过,往往有富人把粪便作为仆人的食物,循环竟然至数次,这里对那些为富不仁者的讽刺简直令人叫绝。淑士国连店小二都是满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气,处处皆是。白民国的先生自诩学识高深,其实竟是满口白字。两面国的人正面对人笑脸相迎,背面狰狞可怖,现实生活中两面三刀之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理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痛苦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

  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

读镜花缘有感2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对联的、古代玩乐的包袱仿佛就是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话,估计就跟那猫儿洗澡后的样子差不多——粘成一团、无得而状。假若当论小说的品质,你也很难佩服他。无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许多故友遗孀,然后一一指引回国朝,然后群芳斗艳,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无有趣的情节,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够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实在没几个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绡、声称“问道于盲”的亭亭与红红,爱讲冷笑话的紫芝之类的人。好在小说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读镜花缘有感3

  这本书很明显地分为三个联系不够紧密的部分。

  第一部份是第一至六回,写《镜花缘》故事由来,铺垫出谪凡神话的框架。这样的构思在传统小说里颇为常见。最著名的当属《红楼梦》的前五回,《水浒传》的开篇也有这样的色彩。这一部分写王母做寿,各路神仙齐聚庆贺。神仙世界也不清静,尤其是女仙们聚在一起时,那言语行动中的种种算计和交锋,也比得上时下流行的后宫戏了。邀宠献媚的嫦娥,煽风点火的风姨,清高自傲的百花仙子,息事宁人的元女,宽和风趣的麻姑,洞若观火的王母,笔墨不多,塑造的形象却个性鲜明。嫦娥到底是偷吃灵药而飞仙的,仙家修养很是不足,一个争执让她记着多少年,终于她抓住天星“心月狐”下凡为武则天的机会,让其称帝之后,于寒冬下令“百花齐放”,让百花仙子违背天条,最终使得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谪降凡尘,需遍历海外,遭险逢难,方可完劫。

  第二部份是第七至五十回。百花仙子托生岭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敖科名蹭蹬,心灰意冷,遂生出世之念,乃随妻兄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公出洋贸易,三人游海外诸国,览异闻奇景。途中经历了“君子国”、“大人国”、“淑士国”、“白民国”、“黑齿国”、“不死国”、“穿胸国”、“无肠国”、“豕喙国”、“长人国”、“伯虑国”、“劳民国”、“女儿国”、“轩辕国”等地,也遇见鲛人、蚕女、当康、果然、麟凤、狻猊等奇异生物,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

  旅行中见闻多出自《山海经》、《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说,其中也发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运用了夸张、对比、漫画式勾勒等手法,寄托了辛辣的讽刺与深刻的批判。

  例如书中写到无肠国的人饮食直接穿肠而过,往往有富人把粪便作为仆人的食物,循环竟然至数次,这里对那些为富不仁者的讽刺简直令人叫绝。淑士国连店小二都是满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气,处处皆是。白民国的先生自诩学识高深,其实竟是满口白字。两面国的人正面对人笑脸相迎,背面狰狞可怖,现实生活中两面三刀之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理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痛苦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

  第三部份从后五十回开始,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这部分文字以才学为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艺术价值。这一百个才女都是个性模糊的,百人一面。作者塑造她们一为称许女子才华,一则为逞自己的才学,游戏笔墨以自娱。鲁迅说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这一评价颇为恰当。其实这种倾向在黑齿国多九公和才女的谈话中就可见此端倪。

  小说最后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攻克四关的文字写的'很有想象力,将抽象的说教形象化为具体的情节和形象,读来颇有趣味。

  最后,关于这本书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我认为其中不乏矛盾之处。女儿国的情节和对一百个才女的刻画很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女性才华和能力的肯定与赞扬。唐小山寻父那段文字中有个有趣的情节:惧内的强盗被山寨夫人设计暴露出了想纳妾的想法,结果被夫人痛斥、暴打。夫人更是提出强盗日后若要纳妾必得先让自己纳男宠。作者借此对道德体系中的双重标准做出了尖锐的嘲讽。可是,全文处处又维护班昭《女诫》的教条;对三寸金莲多有赞美;唐小山等几位才女被强盗抓去后,想到的是自刎还是投井;最后多位才女随夫殉节。总体来说,作者的思想还是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131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