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 黄庭坚登快阁表达了什么情感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 黄庭坚登快阁表达了什么情感

更新时间:2023-03-22 09:38:02 点击: 来源:yutu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1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5.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3分)

  答: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任写3点记满分)

  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7.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③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2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1)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3篇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1

  【注】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5]落木:落叶

  [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7] 朱弦 句:《吕氏春秋 本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8] 青眼 句:《晋书 阮籍传》: (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

  [9]弄:演奏

  [10]与白鸥盟:据《列子 黄帝》: 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

  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

  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

  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5.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 归 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 归 字。(3分)

  答:

  ①自称 痴儿 ,称处理官事为 了却 ,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

  ② 倚 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

  ③ 已 、 聊 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

  ④ 弄长笛 、 与白鸥盟 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 归 字。(任写3点记满分)

  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7.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③归隐情怀。尾联 归船 吾与白鸥盟 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二:

  ⑴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本诗的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都写到了 落木 、 江 这样相同的景物,但表达的意境却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异同。(4分)

  ⑵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 朱弦已为佳人绝 用了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 青眼聊因美酒横 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⑶律诗的首尾讲究回护照应,试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照应的。(3分)

  参考答案:

  ⑴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1分)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1分)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2分)

  ⑵阮籍,(1分)善为青白眼。(1分)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1分)

  ⑶ 万里归船 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表达的对人生忘机的超然和洒脱,又很好地诠释了 痴儿了却公家事 从烦琐的案牍中解脱出来的欢快之情。

  三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请结合相关诗句所写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所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的颔联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表达的是诗人了却公事之余的一种闲情;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上联写的是登高观景,下联则是由此引发的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寂寥。所谓归船弄笛和心与鸥盟则表达了自己想归隐山林而对现实官场又心有不甘的矛盾心情。

  (感情3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2.(6分)用典。分两种:

  一、用历史、传说及寓言故事为典,如第一句用晋夏侯济的话、第五句用伯牙钟子期故事、第六句用阮籍能为青白眼故事、第八句用《列子》中 鸥鸟忘机 的寓言故事分别表达特定的情意,收含蓄蕴藉之效。

  二、点化前人诗文句子入作品,如颔联即化用了杜甫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谢眺的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及柳宗元的 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 ,显得不露斧凿痕迹,巧妙而自然表情达意。(其中第一点供老师评讲题目参考。表现手法3分,分析3分。)

  四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表现的意境的异同。(5分)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分)用典 借代

  (2)(5分)同::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分);异: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分)。

  (3)(4分)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

  ③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

  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参考译文: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江西省太和县的快阁,在这雨后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无数秋山,所有山上的树叶都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澄净如玉的赣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清朗澄澈。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悦的光辉,象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什么时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种心情,只能与江上的白鸥去倾诉呵!

  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 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清一统治 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 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 后句用杜甫 注目寒江倚山阁 及李商隐 万古贞魂倚暮霞 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 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 痴儿 ,此为谐趣之一; 了却 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 快阁 之 快 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 倚晚晴 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 倚 ,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 倚 ,主语为 万古贞魂 ,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 倚 ,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 倚 ,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倚晚晴 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 本味篇》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见所悦之人, 乃见青眼 (《晋书 阮籍传》)。此处 横 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起首处诗人从 痴儿了却官家事 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 公家事 之 了却 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 归船 、 白鸥 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 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2

  登快阁

  北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5]落木:落叶

  [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7] 朱弦 句:《吕氏春秋 本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8] 青眼 句:《晋书 阮籍传》: (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 本文来自/gsc/

  [9]弄:演奏

  [10]与白鸥盟:据《列子 黄帝》: 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5分)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2.(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5.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 归 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 归 字。(3分)

  答:①自称 痴儿 ,称处理官事为 了却 ,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 倚 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 已 、 聊 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 弄长笛 、 与白鸥盟 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 归 字。(任写3点记满分)

  6.请说说此诗颔联和《登高》诗中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7.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①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

  ②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③归隐情怀。尾联 归船 吾与白鸥盟 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二:

  ⑴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本诗的颔联与《登高》的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都写到了 落木 、 江 这样相同的景物,但表达的意境却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异同。(4分)

  ⑵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 朱弦已为佳人绝 用了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 青眼聊因美酒横 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⑶律诗的首尾讲究回护照应,试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照应的。(3分)

  参考答案:

  ⑴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1分)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1分)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2分)

  ⑵阮籍,(1分)善为青白眼。(1分)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1分)

  ⑶ 万里归船 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表达的对人生忘机的超然和洒脱,又很好地诠释了 痴儿了却公家事 从烦琐的案牍中解脱出来的欢快之情。

  译文: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江西省太和县的快阁,在这雨后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无数秋山,所有山上的树叶都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澄净如玉的赣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清朗澄澈。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悦的光辉,象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什么时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种心情,只能与江上的白鸥去倾诉呵!

  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 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清一统治 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

  赏析:

  这是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 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 后句用 注目寒江倚山阁 及 万古贞魂倚暮霞 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 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 痴儿 ,此为谐趣之一; 了却 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 快阁 之 快 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 倚晚晴 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 倚 ,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 倚 ,主语为 万古贞魂 ,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 倚 ,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 倚 ,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诗词欣赏,/gsc/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 本味篇》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见所悦之人, 乃见青眼 (《晋书 阮籍传》)。此处 横 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起首处诗人从 痴儿了却官家事 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 公家事 之 了却 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 归船 、 白鸥 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 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黄庭坚《登快阁》的赏析与答案3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了却:做完。

  东西:东西两边。千山:众山。

  澄江:清澈的江。

  朱弦已为佳人绝: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

  青眼聊因美酒横: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青眼表示重视。聊,暂且。

  弄:演奏。与白鸥盟:与白鸥结友,表示要辞官隐退。

  【古诗今译】

  我也是一介愚钝的书生,尽管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过很多困难和不幸,却始终是痴心不改,总是尽心尽力地把为官一方的事情做好。今天结束案牍劳作之后,有幸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倚着栏杆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万木萧疏,天地更显得空旷辽远,而在朗朗明月下清澈的江水如同一条明净的白练伸向远方。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好在身边还有美酒相伴,总可以提起一点精神。想想自己为官以来坎坷的人生羁绊,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分宁(近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创江西诗派。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上览胜。这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的是世无知己之感慨。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至此,“痴儿”似是对自己以往的漫漫人生痴心不改有所感悟,觉得为官太累了,应该放松一下沉重孤寂的心情。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渲染、铺垫和引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的是诗人“倚晚晴”所见。远望起伏连绵的秋山,树叶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也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澄净如玉的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向远方,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宽广、清澈胸怀的真实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伤与“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豁然境界。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书己之情。诗人的意思是说,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只好小酌美酒,聊以解忧了。这是写诗人“倚晚晴”所感,感身边无朋友,无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另外,一个“聊”字,一个“横”字,又流露了诗人无以言表的孤独、寂寞和无奈。

  结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写的是诗人的联想与想象,也是诗人想要的归宿,意思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伴着悠扬的笛声,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的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的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的生活。

  诗作遣词凝练,意韵隽永,节奏如行云流水,特别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历来被誉为千古传颂之佳句。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2)

——黄庭坚的登快阁 (菁选2篇)

黄庭坚的登快阁1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的登快阁2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3)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

登快阁 黄庭坚赏析题1

  (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分)

  (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5分)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分)用典 借代

  (2)(5分)同::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分);异: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分)。

  (3)(4分)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④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4)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5篇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1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8.(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力。(仅答出“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

  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 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 对即可,2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2

  第6课《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坼()

  戎()

  轩()

  涕()

  泗()

  二、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四、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

  五、比较阅读《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

  (甲)登岳阳楼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游。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 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

  (乙)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的“亲朋无一字”中的“字”应解释为___________。

  2.甲诗对“犹嫌未奇绝”中的“奇绝”没有展开描写,而乙诗中却有具体地描写,其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xx”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请分析这两诗的不同写法。

  答:

  5.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一柁”句写出了两位诗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

  B.杜诗“凭轩”句和萧诗“看山”句,都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C.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不以己悲”、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D.杜诗以咏叹登楼始,以感慨家国多难结,诗风苍凉沉郁;萧诗以浪迹江 湖始,以登楼揽胜结,诗风清新飘逸。

  参考答案

  一、chè

  róng

  xuān

  tì

  sì

  二、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三、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四、这一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这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给人意壮美之感。(能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即可)

  五、阅读理解

  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书信。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

  5.C(萧诗没有抒发“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3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①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③。

  (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崇宁元年(1102年),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归家途中,行至岳阳楼时写下此诗。②瞿塘峡,四川省奉节附近,滟滪关是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此处水流湍急,航道危险。③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二)诗中“青山”也是指君山,是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洞的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

  8. 古人评价第一首诗“一‘笑’道出黄山谷人生况味”,简要赏析“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的意蕴。(6分)

  9.第二首诗正面眺望“青山”,分析诗人围绕“青山”,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屈原》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8.“笑”的意蕴丰富:①从“投荒”之地归来,被赦“生出”险地,脱离困境的喜悦兴奋之笑;②对往事不堪回首,“鬓毛”已“斑”,人生垂暮的凄然之笑,苦笑;③登高抒怀,远眺家乡,美景无限,心胸阔朗欣慰惬意的笑。(每点2分,共6分)

  9. “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群峰重叠交错的空蒙、美妙之景(3分);后两句虚写(虚实结合),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2分)

  (三)10.(1)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3)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4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指出下面选项中两个句子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C.予观夫巴陵胜状/嗟夫

  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2.指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朝晖:早上的阳光

  B.备矣:详尽

  C.薄:稀薄

  D.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3.拥堵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子一处主要停顿处表示出来。

  ①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②洞 庭 之 东 江 水 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登岳阳楼》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感情相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体会“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内在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洞庭之东/江水西

  4.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6.“略”。(与“忧国忧民”意思相近即可。)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8.(5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1)诗人登楼后观赏到哪些景物?(3分)

  (2)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

  6.(6分)

  (1)(3分)岳阳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种)。

  (2)(3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作者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5)

——《登快阁》教学设计3篇

《登快阁》教学设计1

  文本解读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仔细体会。

  素养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3.解题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了却(liǎo)澄江(c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痴儿: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⑤倚:倚靠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

  思考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思考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思考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思考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

  思考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无奈、孤独)

  思考7阅读与思考

  鉴赏一: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问题: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明确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鉴赏二: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问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四、明晰主旨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诗人官场工作为民尽力服务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并不矛盾的观点;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五、拓展阅读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俳谐诗出自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界、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和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阈:“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闭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醒酶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让人发笑,开心愉悦。伊曼纽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吊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连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三联多角度呈现水仙花,用语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联意境转折,打断连贯逻辑,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黄庭坚名句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贫贱交情富贵非。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11.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登快阁》教学设计2

  文本解读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仔细体会。

  素养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3.解题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了却(liǎo)澄江(c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痴儿: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⑤倚:倚靠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

  思考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思考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思考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思考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

  思考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无奈、孤独)

  思考7阅读与思考

  鉴赏一: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问题: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明确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鉴赏二: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问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四、明晰主旨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诗人官场工作为民尽力服务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并不矛盾的观点;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五、拓展阅读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俳谐诗出自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界、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和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阈:“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闭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醒酶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让人发笑,开心愉悦。伊曼纽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吊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连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三联多角度呈现水仙花,用语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联意境转折,打断连贯逻辑,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黄庭坚名句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贫贱交情富贵非。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11.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登快阁》教学设计3

  文本解读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仔细体会。

  素养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相关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3.解题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了却(liǎo)澄江(ché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痴儿: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⑤倚:倚靠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

  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

  思考2请分析首联中“了却”和“倚”两个词的内涵。

  明确“了却”写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轻快心情,含蓄表达诗人了对官场的厌烦。“倚”指斜靠栏杆远眺晚晴余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思考3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明确①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秋)月;②高远壮阔(空明阔大)。

  思考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

  思考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

  思考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明确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回家归隐的迫切);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无奈、孤独)

  思考7阅读与思考

  鉴赏一: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问题: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一样吗?请分析。

  明确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

  鉴赏二: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问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四、明晰主旨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诗人官场工作为民尽力服务和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并不矛盾的观点;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五、拓展阅读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俳谐诗出自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界、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和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阈:“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文末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才言便关鏁,春蛙夏蜩更嘈杂,土蚓壁蟫何碎琐。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闭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醒酶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俳谐让人发笑,开心愉悦。伊曼纽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吊起读者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连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三联多角度呈现水仙花,用语典雅,引用典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联意境转折,打断连贯逻辑,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为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黄庭坚名句

  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2.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7.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9.贫贱交情富贵非。

  10.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11.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6)

——《登赏心亭》阅读答案3篇

《登赏心亭》阅读答案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4分)

  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答: (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4分)

  2.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试题分析: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白话译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7)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3篇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诗句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他们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

  答案:

  (1)B

  (2)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2

  三、阅读(本大题含9~24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诗句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他们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

  答案:

  (1)B

  (2)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分)

  答案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二:

  ⑴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 的爱国情感。

  ⑵ “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答案:

  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②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三: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在原文上划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5、《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孤独寂寞之情。

  7.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四: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韵味极强,前两句更是苍劲有力。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8)

——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3篇)

登快阁阅读答案1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分析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4分,内容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快阁阅读答案2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

  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

  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登快阁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⑴黄庭坚为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诗派以杜诗为宗,处处追摹。本诗的颔联与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写到了“落木”、“江”这样相同的景物,但表达的意境却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异同。(4分)

  ⑵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朱弦已为佳人绝”用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青眼聊因美酒横”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⑶律诗的首尾讲究回护照应,试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照应的。(3分)

  【参考答案】

  ⑴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特点,意境开阔;(1分)但与杜诗的沉郁顿挫、慷慨悲壮的意境(1分)不同的是,黄诗通过辽远阔大、空明澄澈的景物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放达不羁的胸襟。(2分)

  ⑵阮籍,(1分)善为青白眼。(1分)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1分)

  ⑶“万里归船”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达的对人生忘机的超然和洒脱,又很好地诠释了“痴儿了却公家事”从烦琐的案牍中解脱出来的欢快之情。


黄庭坚《登快阁》阅读答案 (菁选2篇)(扩展9)

——《犟龟》 阅读答案 (菁选2篇)

《犟龟》 阅读答案1

  [德国]米切尔·恩德

  一个美丽的早晨,小乌龟坐在洞前吃着树叶。它的头顶上,一对鸽子正在谈话: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所有的动物前去参加。因为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必须马上动身。两只鸽子说完就飞走了。

  小乌龟听了这番话后陷入了沉思,如果所有的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

  想了一天一夜,小乌龟拿定主意上路了,它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蜘蛛充满同情地劝说:“我的腿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呢。可连我都觉得路途太远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小乌龟友好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小乌龟走啊走,越过了种种障碍。在池塘边它看到了一个迷迷糊糊的蜗牛。蜗牛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理清了思路,它难过地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

  “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小乌龟说完慢慢地掉转方向。尽管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但乌龟说,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在打瞌睡的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由于非常突然的原因,狮王二十八世不得不和老虎开战。你可以回去了。”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当它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它们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了乌龟的目的后,它们说它是可怜虫、无知者。乌鸦们都穿着丧服,因为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的拼杀中身负重伤,已经不幸去世了。

  乌龟非常难过。乌鸦们劝它赶紧回去或是留下哀悼狮王。谁知乌龟客气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就这样,小乌龟又走了许多天。越过各种障碍,日夜不停地赶路。后来,它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许多动物,它们都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的喜悦。乌龟问一只小猴子去狮子洞怎么走。“你现在不就站在洞口前面吗?”小猴子叫道,“那就是入口!”

  “请问,这里是在庆祝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小乌龟不解地问。

  “不,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这天,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的、最盛大的庆典。它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犟龟》 阅读答案2

  20.这只“犟龟”的“犟”表现在什么地方?有这种“犟”的性格的人在我们周围可以见到很多,你对这种性格有什么看法?

  21.“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本文反复出现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22.结尾部分,小乌龟说:“ 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表现了它怎样的精神?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23.小乌龟参加了庆典,它“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感?你有过这种幸福感吗?(或有过没有得到这种幸福的遗憾吗?)请结合一个实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24.针对本文内容,请提出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上面所出现的问题除外)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701299.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70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