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 金色的鱼钩课文ppt课件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 金色的鱼钩课文ppt课件

更新时间:2023-03-20 04:37:25 点击: 来源:yutu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1

  1935年秋天,在长征途中,由于生病跟不上队伍,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

  我们的食物很快吃完了,怎么办?老班长在洗衣服时看到了鱼,便用针做了一个鱼钩,每天钓鱼烧鱼汤给我们喝。老班长自己却从来没吃一次。

  没有营养,老班长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就在临终前,他仍把食物让出来。

  为了纪念老班长,我们小心地保管好鱼钩,准备让这个长满红锈的雨钩教育革命后代。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阅读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1)

——《雷雨》课文故事梗概5篇

《雷雨》课文故事梗概1

  读完整本书,觉得心中总带着一份酸楚,当时的曹禺是个大学生。很难相信他在1993年的时候就能把人生大悲剧写得如此入木三分。

  这本书总的描写主人公在命运残忍的捉弄下的故事。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以及那个被爱弄晕头的女子——繁漪,所有人的命运都紧扯在一起,那么的息息相关。一直到文章的末尾才将秘密有高潮的跌宕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让文章的各种尖锐矛盾环环牵制,扣人心铉而且顺接得相当自然。

  在剧里唯一带来的一丝纯净形成敏感对比的周冲,使我影响深刻的少年。他对四凤说的那些:“海——船——草——。”都表现了他一直被困在美丽的憧憬里,他是无辜的`又是善良的人,最后却和四凤一起在雷雨天因一一根断了的电线而丧失了年轻的生命。仅仅是因为他看见四凤被电着而急忙伸手去拉电线的的冲动,就这样,如画的生命退去了色彩。

  而鲁妈也是一个仁慈的悲哀角色。她的孩子们不明身份的互相相恋,()让他伤透了心,指导书中的结尾。高潮不分时,一直被她辛苦埋葬得秘密才被揭晓。“走,走得越远越好,再也不要回来了!”但看到自己亲身儿女的畸形恋是还是不忍心揭开真相与必须克制自己对儿子的乡人的冲动,她是一个坚强的母亲。

  《雷雨》——一部当时社会背景的社会矛盾在笔下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是一部成功的话剧。

《雷雨》课文故事梗概2

  终于看完了《雷雨》。看的时候,想早些看完,而真正合上书的那一刻,却有些意犹未尽了。我阅读过的戏剧很少,从不知道原来戏剧可以将人物刻画得如此鲜活。他们仿佛都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外貌、眼神、语气,就像真实展现在面前一样。

  每个人物都是对人性的真实诠释,每个人都不那么讨人喜欢,却也并不可恨。繁漪,我们可以说她是坏的。她阻扰四凤和周萍,她疯狂、心狠。可她也不那么坏。她是数十年来,被现实推进了深渊,不见天日。她渴望被爱。她可以爱你如生命,也能恨你入骨髓。她是恨的痛的。这样的人,我恨不起来,只是叹之悲之。

  周冲,他像一缕光,早晨软和地透过窗,从窗帘的间隙中洒进来,照亮一处,温暖一处。它明亮柔软,却又来去匆匆,转瞬即逝。他是一个眼里心里都清澈的男孩,可他太过清澈,太过善良了。在那短暂的时间中,我们可以看见他的成长。这样的成长对于他而言,是痛苦的、煎熬的。可他依旧温暖。只是,我们没能看到他成为一个男人的样子了。

  周朴园,他薄情虚伪,轻贱生命。他干了许多坏事,最后,他也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独一生,永远囚禁在精神的樊笼中无法逃脱。

《雷雨》课文故事梗概3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多*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

《雷雨》课文故事梗概4

  静静的闲坐在书桌前,将一本曾经感慨万分的书从最底层抽出来回味。翻开《雷雨》,那一张张飞转的页码将我拉回到那堆积了灰尘的记忆里。

  我读着读着,就来到了故事里面,我悄悄地行走其中。带着怜悯和惋惜的心情看着那些令我悲伤的画面。故事中的他们现在谁都不知道那个看似*静的表象到最后会演绎出一场“雷雨”般声嘶力竭的悲剧。

  我犹幽灵般的带着我漂泊的心在充斥着悲凉的`寒意的故事中游弋着,我从每个悲剧色彩的人物身边飘过。我像位先知者,知道着他们的命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虽然我疼惜着这里的每个人,但我不想改变故事任何情节和那让我悲痛的结局。也许我不想违背那本该属于悲剧的故事,不想傻傻的做些无谓的愚蠢的改变;也许我骨子里就是喜欢那带有刺骨“寒味”的“悲”,我向来不喜欢看那些为了迎合人们心里的安慰而编造的不真切的欢喜结局。我喜欢品味“苦”,有种诗意般的苦涩更能让我们拥有清朗的思想,进入真正的思考,也让我们更理智的明白什么是“真”。

《雷雨》课文故事梗概5

  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的样子。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

  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对于周朴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一个人独撑到剧的最后,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和煎熬。很难想像一个男人可以绝情到大年三十把儿子他妈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

  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是啊,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原因还在于周朴园自己。家,到底是什么?温暖的,丑陋的?女人应该变得坚强、勇敢,不能受命运的压制。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我们要感谢新时代,新*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2)

——描写故事梗概的作文

描写故事梗概的作文1

  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大约1937年的事。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日本侵略者在*大地上横行霸道,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实行了3光政策。片子里有许多地方描述日本侵略者强抢*的宝物和人民的财产的情节,以及鬼子强迫*人民当苦工和人民奋起反抗的精神。电影重点写了一群日本鬼子被*人民搞得丑态百出的事情。影片主要反映了广大*人民对鬼子的轻蔑和憎恨。

  一位大叔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枪口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那位大叔的这种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除了大叔,我还十分喜欢那2个儿童团的小团员,特别机灵。两位白发苍苍的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年老志壮,也参与到了抗战的队伍中,当她们看到日本鬼子到自家门前来搜查时,就端起装满稻谷的畚箕,朝日寇走的路上洒去,地上一下子全是稻谷,日本鬼子一个个都踩到稻谷上,狠狠地摔在地上,样子狼狈至极。

  这部片子有的情节很滑稽,十分搞笑,逗得我捧腹大笑,但在笑完之后,我又回忆起了故事的`片段。为什么日本人就看中了*这块"肥肉"呢?就是因为看到了当时*的贫穷!看上了*那丰富的资源!妄想把我们*纳入他们的"大*圈"。那个时候,*正处于贫穷状态,日本人乘虚而入,妄想把我们伟大的领土占为己有。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们今天看了这部电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国耻莫忘!!!我们也应该好好的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3)

——皇帝的新装故事梗概

皇帝的新装故事梗概1

  故事取材于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从前有一个皇帝,非常喜欢穿新衣服,他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多的新衣服了,但是,他还想要很多很多很多多的新衣服,于是,人们就管他叫很多很多很多多皇帝,至于他的真名字叫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皇帝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在他生日到来之前,所有人都要为他献上新衣服,他要每天换一次。找不到新衣服或者新衣服不能让他满意,他就会用量衣服的尺子打大臣的屁股。

  皇帝的四位大臣已经被打过很多次屁股了,他们捂着被打疼的屁股出发到世界各地,分别从*、非洲、欧洲和古老的*为皇帝找来了新衣服,但是,皇帝仍然不喜欢。

  事情被两个聪明的裁缝针头儿和线脑儿知道了,他们为皇帝送来许多许多的新衣服,皇帝的眼睛都看花了,没办法,只好请当时在场的`观众小朋友组成了一个评选团,帮助皇帝挑选出漂亮的新衣服,皇帝太高兴了,要求针头儿和线脑儿为他制作新衣服,而且,他要每个小时换一次。

  面对皇帝的无理要求,大家都束手无策了。就连聪明的针头儿线脑儿也因为来不及按时给皇帝制作出新衣服而被打了屁股,怎么办呢?

  当时在现场的观众小朋友帮助针头儿线脑儿出了一个主意,哈哈,于是,针头儿和线脑儿按照小朋友们的办法,不仅戏弄了这个一不认真学习,二不治理国家,只想着要新衣服的皇帝,还把他手下那四个只会讨好皇帝的大臣也惩治了一下。

  可是,到底当时在现场的小朋友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4)

——《呼兰河传》故事梗概3篇

《呼兰河传》故事梗概1

  严寒降临了呼兰河。呼兰河是一个僻远、热闹却并不怎样繁华的小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交叉的十字街是小城商铺的精华地。没有大城市的竞争,也没有农村的劳碌,它显得悠闲而又庸懒。呼兰河人"按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生活".

  再次要的街还有两条,其中一条坐落着一个"大泥坑",附近的人家吃它的苦头,常有一些骡马猪等牲畜、甚至小孩落下,有的淹死了。可居民都只是帮忙拽出和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尽管填坑并不难,但没有人去填,只是消遣一些这坑的流言消息。

  许多百姓人家过着卑琐普通的生活,有的并不顺心,却依旧一日日过着实际生活。

  又到了县城呼兰镇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能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我在后花园找到了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才知道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5)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色的鱼钩教案1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纠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第二段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同学之间纠正、补充,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3、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后小结

金色的鱼钩教案6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金色的鱼钩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颧”字的读音是“qu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颧(quán)骨威胁喜出望外收敛弥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检查学生读准字音。

  “颧”字读“quán”。

  4.借助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7.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板书: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到要求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正确读音;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文章描写细细品,红军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读完之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重点交流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①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②提示: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了皱纹”等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预设: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预设1:班长因为没有吃的感到忧虑,所以他整夜合不拢眼。

  预设2:从“喜出望外”可以看出发现了鱼,对班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3)指导朗读:分男女生读。

  (4)小结: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5)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①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②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③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2)老班长奄奄一息,却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课件出示: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3)学生交流。(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的学习向导,深入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板块四“金色鱼钩”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传

  1.学习第四部分。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文导入时也别出心裁,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有感情的一段谈话导入新课并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特别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时,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练习复述时,先要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在小组内练习;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班汇报,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自己;最后观看情景剧,看看专家是怎样讲故事的,学习人家的优点,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进一步提高复述故事的水*。

金色的鱼钩教案9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长者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金色的鱼钩教案10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 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 :略。

金色的鱼钩教案11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金色的鱼钩教案13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3、品味金色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4、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吧

  四、巩固延伸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3、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的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金色的鱼钩教案15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⑵ 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⑴ 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⑵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 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考虑:

  xxx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衰老?这说明了什么?

  ⑵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⑴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⑵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⑶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考虑:“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身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6)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色的鱼钩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3、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后小结

金色的鱼钩教案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长者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金色的鱼钩教案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纠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第二段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同学之间纠正、补充,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金色的鱼钩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3、品味金色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4、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吧

  四、巩固延伸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3、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的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金色的鱼钩教案6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案7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排:布置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局部?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局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身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采取读读

金色的鱼钩教案8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金色的鱼钩教案9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身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和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劳累。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一帆风顺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示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方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干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衰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烘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身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高尚,自身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身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身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繁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身吃得少,劳累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身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身。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忠心耿耿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评介

  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

  广东汕头市金园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传铭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但如何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则是不少教师仍在摸索研讨的课题。魏俊尤老师积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条如何“紧扣教材,渗透德育”的教学规律──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易学可行的富有启发性的好经验。以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来看,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选准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引发开去,进行教与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所包括的独有的教育内容。假如在教学过程中离开课文去随意说教,则不但起不到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会因泛泛而谈冲淡或抵消思想教育的因素。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之所以值得学习,就在于他选准了课文中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在知识上进行幅射,收到最佳的课堂效益。如教师抓住“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提问“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何以会“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魏老师让同学从“鱼钩”这条线索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去认识老班长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从“生锈”“金色”等词语以和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的有关句子去体会老班长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质,使同学真正弄懂课文的内含,春雨润无声似地受到老班长这个光辉人物高尚品德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革命保守教育。知识幅射,充沛发挥,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二、注意思想教育的层次性,逐步深入,充沛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在同学学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体现出教师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层次性的合理布置。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接受教育也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为何把这两个过程很好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认识水*也随之提高?魏老师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去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同学从描写老班长外表的语句去揭示内心世界,去学习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饥饿和死亡的痛苦留给自身的伟大精神;从启发同学理解“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的含义,让同学置身当时当地的环境中而掀起感情的波澜,从引导同学细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老班长这一光辉形象的认识;最后再次从鱼钩进行归纳,让同学接受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从接受教育上升到提高思想认识这个高度。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同学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升华。

  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体现了他的教学特色:“既在知识上辐射开去,出现网状结构,又在认识方面扩展开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领悟、自我教育的目的。”

金色的鱼钩教案10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抽噎支吾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脆弱

  支持坚持

  严肃严厉

  严峻严格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案14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金色的鱼钩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7)

——海的女儿故事梗概 (菁选3篇)

海的女儿故事梗概1

  海王有一美丽而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小人鱼爱上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巫婆告诉小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小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却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丹麦人民敬佩小人鱼的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操,为了永恒地纪念她,精心制作了这座小美人鱼铜雕像。雕像的模特儿有的说是参加当时在丹麦皇家剧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员,有的说是雕刻家的夫人。铜像与人体大小相似,其下肢为鱼尾形,上体为一形象逼真的美女,神情宁静,面容略有几分羞怯、忧郁。美人鱼雕像是丹麦王国的标志。

海的女儿故事梗概2

  小人鱼为了能和自己所爱的陆地上的王子在一起,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生命的三百年换来了巫婆的药酒,于是,她有了一双美丽的脚,每走一步就像走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

  眼看着王子和别人结婚,她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小人鱼的行为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纯洁的爱情、什么是美丽的爱情。

海的女儿故事梗概3

  在大海里最深的地方,海水清洁得像蓝水晶一样。在海底洁白的沙石上,长满了各种奇异的植物,它们柔软的枝叶随着水流轻轻飘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它们之间游来游去,就像陆地上的鸟儿在树林中穿梭。

  在用珊瑚和琥珀筑成的宫殿里住着一位海王,他已丧妻多年,由他的老母亲掌管家务。他有六个女儿,这六位人鱼公主一个比一个聪慧漂亮,最小的那位公主简直是美丽极了。她的皮肤就像玫瑰花瓣那样光滑细腻;她的眼睛就像海水那样清澈纯净。不过,她也与其他的美人鱼一样,身体的下半部分不是腿,而是一条长长的鱼尾巴。

  公主们的祖母非常疼爱她们。在宫殿外面有一个大花园,每位公主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她们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布置。她们有的把花坛布置得像一条鲸鱼,有的把花坛布置得像一个小人鱼。最年幼的公主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满了像太阳一样红的花朵,还立了一座洁白的大理石像,石像是从一艘沉船里找到的,上面刻的是一个美丽的男子。

  小公主是一个十分沉静的孩子,不喜欢说话,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想心事。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听那些关于人类世界的故事。她很向往陆地上的一切,特别是陆地上的花能散发出香气,树枝间的鱼儿唱得非常动听。老祖母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关于陆地的故事都讲完了,她还是不能满足。老祖母只好许诺说:“等你15岁的时候,我就准许你游到海面上去,那时候你就可以亲自去看看大海以外的世界了。”可是,小公主才10岁,还要整整等上5年她才能从海底浮到水面上去,这真是太漫长了。

  小公主的姐姐们相继满了15岁,她们都得到祖母的允许可以浮到海面上。第一次看到陆地上的世界她们总是感到特别新奇,回来总要详详细细地把看到的一切讲给其他姊妹听。当她们长成女孩可以随意游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时,她们都觉得还是海里最好,自己的家最好。

  当姊妹们挽着手浮出海面的时候,最小的妹妹只能呆在后面看。她多么希望15岁的生日能快点来临啊。

  这一天终于到了,小公主15岁了。

  老祖母亲自为她戴上一个美丽的花环,又叫来8个大牡蛎,让它们紧紧附在小公主的鱼尾上,以此来表示她高贵的地位。

  “再见了!”小公主一纵身,游上了海面,动作轻盈得如同一个小水泡。

  太阳落山了,海面上风*浪静。听得见远处传来欢快的歌声和喜庆的音乐。顺着声音小公主看到一艘豪华大船,船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透过窗上的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有许多衣着华丽的男子,其中一位长着乌黑的大眼睛的青年男子最为英俊,他是一位王子,今天是他的16岁生日。

  人们在甲板上跳起舞,开始向空中燃放焰火。啊!那年轻的王子是多么美丽啊!

  海浪拍击着大船,像母亲的手轻推着摇篮。夜深了,船上的人们都去休息了,小公主的目光还没有从这艘船上移开。

  从海底的深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海面上刮起了飓风,黑压压的乌云沉沉地压下来,突然,一道像蛇一样形状的闪电愤怒地划破夜空。可怕的大风暴来了。浪头排山倒海地压来,大船在起伏不*的水面上颠簸,发出了破碎的声音。在看不到边际的大海上那艘豪华的大船就像一片枯叶,很快,它的船体开始倾斜,海水一下子涌进了船舱。大船裂开了,海面上漂起了船的残骸,被水流卷走的人们在拼死挣扎。

  “他们马上就可以看到我父王可爱的王国了。我也可以见到这个王子。”小公主起初觉得还很有趣,可是她想起祖母说过人类不能在水里生活,他们会被淹死。“他在哪儿?他不能死。”小公主躲开砸下来的船梁,在漂浮的木板间游来游去。最后她终于发现了昏迷的王子,她把他的头托出了水面,带着他游到一个看上去像是教堂或修道院的建筑物附近,将他轻轻地放在沙滩上,还细心地为他整理好衣服,使他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做完这些,小公主悄悄地藏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发现了昏迷的王子,立刻叫了好多人来,将王子救醒。王子醒来后,以为是这位姑娘救了自己,对她非常感激。

  小公主回到海底后,非常思念那位王子。她变得更爱沉思了,她美丽的花园因为没有她的照料而长满杂草。她常常坐在花园里,用双手抱着与那位王子相似的美丽的大理石像发呆。姐姐们一再追问她看到了什么,她总是沉默。可是到最后,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向姐姐们吐露了心声。姐姐们带她游到王子的宫殿附近。从这以后小公主经常游到最接近宫殿的地方,远远地瞧着那个年轻的王子,而这位王子却还以为周围只有他一个人呢。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她看到王子在乐声中乘着华丽的船,听到渔夫们出海捕鱼时候对这位王子说的许多称赞的话。她渐渐开始渴望能够过人类的生活,她觉得人类的天地比人鱼的天地要广阔得多,她想知道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如果人类不淹死,他们会永远活下去吗?”小公主问。老祖母告诉她人类尽管比人鱼活得还短,但他们有不灭的灵魂;即使人的躯体化为尘土,但灵魂仍是活着的,人的灵魂会一直升向晴朗的天空。而人鱼可以活到三百岁,不过当人鱼生命结束的时候,就会变成水上的泡沫,因为他们没有不灭的灵魂。

  “怎样才能有一个不灭的灵魂呢?”小公主接着问。老祖母说:“你可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人鱼的生活比人类要幸福得多。要想有不灭的灵魂,必须让一个人爱上你,和你结婚。可是,孩子,这样的事从来没发生过。那些愚蠢的人类不喜欢我们的鱼尾巴。”

  小公主听了祖母的话非常悲哀,于是为了安慰她,老祖母在宫里举办了一个舞会。舞会场面真是壮观极了,在宽阔的舞厅中央,海里的人们跳着美丽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小公主的歌唱得最好,大家都为她鼓掌,她感到非常快乐,因为她知道,无论在海里还是在陆地只有她的声音最美。

  “这样的欢乐是多么的短暂啊。”小公主马上又想起她见到的王子和她想有一个不灭的灵魂。她悄悄离开欢乐的人群,走进自己的小花园。这时一阵号角声从水上传来,越发勾起小公主的无限思念,她宁愿牺牲一切也要赢得这个王子,要赢得一个不灭的灵魂。“也许海的巫婆可以帮助我。”她走出花园,向巫婆住的方向走去。

  海底森林中有一块粘糊糊的空地,在这块空地中央有一幢用死人的白骨砌成的房子,海的巫婆就住在这里。小公主找到巫婆,央求她把自己变成一个人。巫婆配好了一剂汤药,告诉小公主在太阳出来以前吃掉这服药尾巴就可以分做两半,变*类的腿。可是这非常痛――就好像有一把尖刀砍进身体。小公主用颤抖的声音说她不怕痛,巫婆又警告说:“一旦获得人的形体,你就再也不能变*鱼,并且如果王子不是真心爱你,那么在王子跟别的姑娘结婚的当天早晨,你就要变成海上的一个泡沫。”巫婆要求小公主用自己的舌头来做酬劳。小公主答应了。巫婆割下了她的舌头。

  小公主拿着这剂珍贵的药踏上回家的路。终于又看到父亲的宫殿了。宫里静悄悄的,里面的人都已经入睡了。小公主觉得自己的心已经碎了,她在心里默默地和所有人告别,然后她慢慢地浮出大海。

  当小公主来到王子宫殿的大理石台阶上时,太阳还没有升起。她喝下那服强烈的药剂,鱼尾巴立即变成了两条美丽的腿。

  王子在岸边发现了小公主,把她带回了宫殿。小公主终于变*了,她的双腿是那样修长美丽,比任何姑娘的`腿都要美丽。但是,她每迈出一步,脚底都会感到剧痛,就如同有尖刀扎在她的双脚。但她心甘情愿忍受这痛苦。她的步子是那样轻盈,她的舞姿是那样优美。尽管没有了舌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但是小公主的眼睛比人们的歌声更能打动人心。

  王子深深地被小公主迷上了。白天他们一起去骑马,爬山,晚上小公主就睡在他门外的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当大家都熟睡的时候,小公主就悄悄地走到海里,让清凉的海水抚摸她灼痛的脚,抚慰她内心对海底亲人的思念。

  不错,王子非常喜欢小公主,就像疼爱一个妹妹那样疼她,可他从来没有过娶她做妻子的想法。“你最爱我吗?”小公主美丽的大眼睛问王子。王子说小公主是她最亲爱的人,因为她长得很像那个从海浪中救出自己的人。他最爱这个姑娘,可是她属于神庙。小公主想也许他永远也见不到这个姑娘,自己可以永远和他在一起。

  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忙碌起来,王子要去邻国相亲了。“我没有见过她,他们不能强迫我把她作为未婚妻。”王子温柔地看着小公主,让她又想起人间的幸福和不灭的灵魂。

  华丽的大船终于驶进邻国的港湾。为了庆祝两个王族将要联姻每天都举办宴会,可是公主还没有在宴会露面。

  公主终于出现了。原来她在一个遥远的神庙里学习,王子一下认出她就是救自己的那位美丽姑娘。王子高兴极了,决定立即迎娶这位公主,婚礼就定在第二天。全国上下都在为王子的婚事张灯结彩。

  可怜的小公主,她甚至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来说明自己才是真正救王子的人。她的心都要碎了。

  教堂的钟响起来了,新郎和新娘手挽着手接受主教的祝福。金色和紫色的帐篷在大船中央架起来了,新婚夫妇将在这里度过他们的清凉的夜晚。

  暮色降临了,船上的彩灯一盏一盏亮起来,人们唱起祝福的歌儿,跳起欢乐的舞。“这一切和我第一次见到王子时简直一模一样。那时的我有美妙的歌喉,有疼爱我的祖母、父王,有朝夕相伴的姐姐,有三百年的在海里生活的安逸的日子。现在我什么都没有。等待我的是没有灵魂的永恒的长夜。”小公主跳起了舞,尽管她的双脚像被锋利的刀子割着,她越跳越快,一点也没有感觉。

  船上的喧嚣安静下来,小公主独自来到船边,她的五位姐姐从海中浮了上来。她们用自己长长的头发向巫婆换来一把锋利的刀子。姐姐们让她把刀子刺进王子的心脏,告诉小公主当她的双脚沾上王子的鲜血,马上就会变回鱼尾,她就可以恢复人鱼的原样,重新回到海底。

  小公主拿着刀子走进帐篷。王子和他美丽的新娘正在熟睡,王子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再见了,幸福的人。”小公主最后一次把目光转向王子,然后她跑出帐篷来到船边,扬起手,使劲儿将刀子抛进了大海,接着纵身跳了下去。

  她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一点点融化成泡沫,但她并没有感到死亡。她感到自己正在飞翔,在飞向天空。耳边有个声音告诉她,经受了种种痛苦,她现在已经超升到精灵的世界里来。在三百年以后,当尽力做完一切善行以后,她就可以像人类一样,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可以升入天国,享受永恒的幸福。

  太阳升了起来,小公主看到王子和他美丽的新娘在寻找她,他们悲哀地望着茫茫的大海,好像知道她跳到波浪中。在冥冥中小公主微笑着吻了他们,向天国飞去。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8)

——茶花女故事梗概 (菁选3篇)

茶花女故事梗概1

  《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於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著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作品是根据巴黎当时一个年仅二十多岁就 被社会迫害致死的名妓的真实故事写成,描述了主人公玛 格丽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热情地赞美了真诚、纯洁的爱情,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妇女的百般蹂躏和摧残,也暴露了资产阶级贵族的荒淫无耻、凶狠残暴的本质。

茶花女故事梗概2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码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码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码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茶花女故事梗概3

  小说讲的是男主人公阿尔芒(原型是小仲马)爱上了美丽的*玛格丽特(原型是玛丽·迪普莱西,真名阿尔丰西娜·普莱西,23岁病逝),在阿尔芒苦苦的追求下,他们成为情人,两人相亲相爱在一起度过了半年时间。在阿尔芒父亲粗爆的、自私的、偏见的、真诚的帮助下,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前程和其家庭的幸福,放弃了视如生命的爱情,撇开阿尔芒继续过*生活,一年之后死于肺病。阿尔芒气愤玛格丽特的绝情,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对玛格丽特进行了无情的污辱和无尽的伤害。当阿尔芒得知玛格丽特是为了爱他而离开他,用最大的牺牲去换取他的幸福时,追悔莫及、痛不欲生,用移坟的方式见了玛格丽特最后一面。


课文金色的鱼钩故事梗概(扩展9)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故事梗概1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806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