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

更新时间:2023-03-18 15:52:02 点击: 来源:yutu

《电磁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和1.2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 。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

  生甲:用1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盘??/P>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快地笑了。)

  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土多德曾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

  评:在*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

  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 大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越强。

  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响。给的器材里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开眼界。

  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

  2.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制作

  1的漆包线做成50匝的电磁铁,1.2漆包线做成的80匝的电磁铁

  设计

  分别将两个电磁铁接在同一个电源泉上,设计简单、思路明朗

  记录

  线圈的匝数(匝)

  50

  80

  吸引的图钉(个)

  5

  9

  结论

  “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和1.2)。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

  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评:“探究?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在这里撒下了种子。

  3.收集实验数据(略)。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可以看 出,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渴望得到交流。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生甲:我知道了电磁铁的构造。

  生乙:我知道了怎样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

  生丙:我又一次品尝到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快乐。

  生丁: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可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让我很兴奋。(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师:都有哪些新发现?

  生甲:我们发现用钢芯也可以吸起大头针,不同的是,断电后它仍然有磁性,这样反而不方便。

  生乙:我们用铝筒代替铁钉,发现它不能吸起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只能用铁芯来做。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认识得最深刻的只有我们组。(生笑)

  师:为什么?

  生乙: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掌声一片。)

  师:说的好。我们都要将这种“动手实践、亲历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扬光大。

  生丙:老师,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师:请告诉同学们。

  生丙: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争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

  师:“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你们去研究吧。(生会意地点点头。)

  于是大家观察探究,首先看到线圈内部是瓷的,然后撒一些细铁屑发现它没有被变阻器的线圈所吸引,就这些现象大家讨论后有以下几种看法。

  生甲:变阻器不是电磁铁,因为它内部不是铁心而是瓷心。

  生乙:电流通过它只有热效应,不会有磁效应。

  生丙:不对!电流周围肯定存在磁场,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显磁性。

  师(非常激动):同学们的研究和推理极具想象力,你们的创新能力让老师钦佩!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

  评: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会留下合作探索的足迹。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后要求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种类以及工作环境,写一篇调查报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第二课。学生已经在上一课通过实验认识了电可以产生磁,经历了用通电线圈做电生磁实验,这为理解电磁铁的原理打下基础;本课将引导学生对电磁铁这一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装置,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能量单元整体出发,从了解学生前概念作为起点,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为导向,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强化了逻辑思维训练,注重了实证意识培养,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二是教师的预设充分、灵活多样,不少活动准备了两套教学预案,便于根据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制作、测试、记录、交流、分析等一系列探究环节,突显了追求细节却又引而不发的教学指导,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质疑的空间;巧妙借助一些关键词、问题、记录表、板书等,诱发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生成新探究,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难点: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的建立与研究方法设计

  课前准备

  1.分组器材:回形针2~3个、1m长细绝缘导线1根、指南针1只、大铁钉1只、电池(电池盒)1只、开关1只、连接用导线1根、砂纸1、实验记录单3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1套、电磁铁贴画1、视频展示仪、多媒体课件(两种线圈的绕法示意图、检测题、活动背景音乐等)

  过程预设

  一、师生会话,导入新课

  1.师生会话:通过上一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与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可知道,根据这个发现,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电磁铁

  2.讲述: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围绕电磁铁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吗?

  [设计意图:从科学发现到科学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调整教学预设。]

  二、先制后试,探究本性

  (一)指导绕线圈

  1.引发独立探究制作方法:

  预设方案一:

  师生会话:那么电磁铁是怎么制作的呢?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预设方案二:我们准备怎么来制作电磁铁呢,先请大家研究一下课本P50页上的图文资料。

  2.汇报制作方法:着重解决(1)需要哪些材料?(2)制作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3.进行细节指导,完善制作方案:为了让我们制作出高品质的电磁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些哪些细节呢?

  引导问题预设:绕导线时要注意什么(如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

  怎样处理导线两头等(如何固定?)

  解决策略预设:通过师生会话、教师或个别学生的示范,掌握制作技巧

  4.小组合作制作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指导实验记录(课件展示记录表),明确实验要求、纪律等。

  (2)学生取出器材,分组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评与小结:在检查、评价制作质量后指出“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二)测试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如何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2.指导测试操作要领:如,明确分工、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成功后及时断开电流等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完成测试后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记录表,描述实验过程,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在组织交流时,若有个别组发现磁化现象,教师则可先追问学生是否是多次实验后结果?或者重新再试一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作适当补充解释。此外本实验用回形针尽量是新购的,同轨班较多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尤要留意这一点)

  4.综合各组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结论(师课件揭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导入电磁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以及本环节中多种引导问题与对策的预设,均有助于正确定位学习起点,提升活动实效性;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连着3课围绕着电磁铁展开研究,制作一个高品质的电磁铁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制作具体注意事项等环节,凸显了细节指导,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在动手前关注到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制作事项,又为引发后继阶段的探究作了铺垫。此外,本环节所设计的思考、交流、质疑、分析与解释、评价等系列活动中,均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导,力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而对有可能出现的磁化现象也作出了预案,意在引导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培养求实精神,以及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失败原因。]

  三、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一)探究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

  1.师生会话: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这一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呢?先请大家推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思考、猜测。(预设:铁钉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3.引导设计验证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两个磁极,那怎样检测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先请大家根据提示语设计一个方案。(课件出示设计提示语)

  ——方法:

  器材:

  操作步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

  5.优选实验方案,指导操作要领: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其中用指南针测试确实是最简便的一种——利用多媒体提示:

  ⑴分别用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尾靠近指南针;

  ⑵仔细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⑶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钉尖和钉尾分别是什么极;

  ⑷各组派代表将实验结论填写在黑板上的贴画两边。

  ()极()极

  ()极()极

  ……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整理实验现象:

  从小组实验结果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设计意图:当推测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时,学生肯定会有多种想法,为此通过说出其理由,力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将电磁铁与磁铁性质之间建立对接;在设计验证方案环节,只用了三句话,巧妙将学生思维引向研究目标上;采用板贴画与各组实验小组代表上来填写实验结果的形式,既符合各小组实验用时有先有后的实际,又完成了对各组实验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时,学生就非常清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推进了科学探究进程,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预设方案一:

  (1)对比观察:比较钉尖磁极不一样的两个小组的电磁铁装置(可利用视频展示仪),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2)交流观察到的差异处,然后作出推测: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设方案二:

  (1)回忆一下电磁铁制作过程,你觉得如果改变哪些地方做法,就有可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先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预设两种引导现象分析方案,让教师能更灵活地视班级实际、学生能力状况来选用最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引导方法。]

  2.根据学生意见,教师随机板书:

  电池正负极接法?

  线圈缠绕方向?

  3.师生会话:那么如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4.学生交流、教师结合课件逐步展示实验记录单,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方案,明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需强调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它条件不能改变):

  [实验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实验2]改变电磁铁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5.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两个实验全做,或选其中之一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与结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整理实验器材,作好交流准备:在实验即将结束时播放一小段轻松音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推派代表到讲台前准备汇报。

  7.利用视频展示仪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8.学生归纳出实验结论,教师完成如下板书,明晰科学概念:

  电池正负极接法

  改变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线圈绕线方向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与实验记录表等手段,突显了实验操作要领;2张实验记录表的运用,既引导学生完善方案,又便于借视频展示仪来汇报、分析与归纳实验结果;而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整理实验器材,实现注意力的转换,提升探究后继阶段交流环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实验器材习惯。]

  四、总结评价、反馈检测

  1.成果发布会:邀请学生上台介绍本节课的研究成果——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获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2.反馈检测:(多媒体课件出示)

  (1)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它具有接同电流后产生,断开电流后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或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成果发布会和反馈检测,既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又进一步明晰本课所要求形成的两条科学概念。]

《电磁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和1.2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

  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

  生甲:用1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盘。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快地笑了。)

  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土多德曾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

  评:在*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

  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

  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越强。

  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响。给的器材里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开眼界。

  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

  2.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制作

  1的漆包线做成50匝的电磁铁,1.2漆包线做成的80匝的电磁铁

  设计

  分别将两个电磁铁接在同一个电源泉上,设计简单、思路明朗

  记录

  线圈的匝数(匝)

  50

  80

  吸引的图钉(个)

  5

  9

  结论

  “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和1.2)。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

  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评:“探究?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在这里撒下了种子。

  3.收集实验数据(略)。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渴望得到交流。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生甲:我知道了电磁铁的构造。

  生乙:我知道了怎样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

  生丙:我又一次品尝到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快乐。

  生丁: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可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让我很兴奋。(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师:都有哪些新发现?

  生甲:我们发现用钢芯也可以吸起大头针,不同的是,断电后它仍然有磁性,这样反而不方便。

  生乙:我们用铝筒代替铁钉,发现它不能吸起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只能用铁芯来做。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认识得最深刻的只有我们组。(生笑)

  师:为什么?

  生乙: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掌声一片。)

  师:说的好。我们都要将这种“动手实践、亲历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扬光大。

  生丙:老师,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师:请告诉同学们。

  生丙: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争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

  师:“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你们去研究吧。(生会意地点点头。)

  于是大家观察探究,首先看到线圈内部是瓷的,然后撒一些细铁屑发现它没有被变阻器的线圈所吸引,就这些现象大家讨论后有以下几种看法。

  生甲:变阻器不是电磁铁,因为它内部不是铁心而是瓷心。

  生乙:电流通过它只有热效应,不会有磁效应。

  生丙:不对!电流周围肯定存在磁场,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显磁性。

  师(非常激动):同学们的研究和推理极具想象力,你们的创新能力让老师钦佩!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评: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会留下合作探索的足迹。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后要求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种类以及工作环境,写一篇调查报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这是什么?(磁铁)

  磁铁都有什么性质呢?(有磁性,吸铁)

  我们都知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铁!大家再看这个,这是一个普通的铁钉,它能吸大头针吗,咱们来试试?(不能)

  我有办法让它也能够吸起大头针,仔细看好。怎么样,大头针被吸了起来。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

  出示课题

  2.学习目标

  3.制作电磁铁

  出示电磁铁图片,请学生观察用到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组装成电磁铁的?师演示缠电磁铁。

  出示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电以后把大头针给吸了起来,说明产生了磁性,断电以后,大头针又掉了下来,说明磁性消失了。

  4.探究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是否与电池节数有关。

  生合作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跟线圈匝数是否有关。

  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已经验证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节数有关。

  5.电磁铁的应用

  我们了解了电磁铁这么多的知识,电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生交流汇报

  师视频展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

《电磁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归纳概括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自制简易蜂鸣器,并探究其工作原理。

  用查阅资料的方式,更多地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所学电磁铁的知识,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学到的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解决自制蜂鸣器中存在的问题。

  意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的是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磁力大小可以控制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制作蜂鸣器的材料,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像资料或图片资料,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能生磁,利用这一发现,可以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电磁铁。(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比较电磁铁与条形磁铁

  1、电磁铁与实验用的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发言的情况。

  2、各组整理讨论结果,填写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记录表。

  3、汇报交流:

  请一到两个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共同梳理,形成共识:

  项目

  磁铁

  电磁铁

  不同点

  磁性永久

  通电有磁,断电无磁

  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

  磁极可以改变

  磁力大小不变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使用简单

  使用较麻烦

  没线圈

  有线圈

  相同点

  都有磁性

  都有南北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电磁铁有哪些特性?利用这些特点,电磁铁能应用于哪些方面?

  2、视频介绍

  ⑴、谈话:因为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的性质,电磁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⑵、播放视频,介绍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观察分析:

  ⑴、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电动机,一个电铃,一个电话听筒……你能找出它哪个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吗?

  ⑵、学生分小组观察。

  3、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然后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三)自制蜂鸣器,探究其原理

  1、这些电磁铁工具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自制一个蜂鸣器吧。

  2、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依照教材提供的示意图,组装蜂鸣器。组装时请注意安全,防止图钉等物件伤到手。

  3、学生接通电路,让蜂鸣器开始工作,仔细观察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

  4、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5、全班交流:蜂鸣器发声时塑料片振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接通电路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塑料弹片上的铁片被钉帽吸引,这时,塑料弹片上的触点与导线的连接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塑料弹片弹回,当触点重新与导线连接时,塑料弹片上的铁片再次被电磁铁的钉帽吸引,就这样,塑料弹片因电磁铁磁性的有无,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6、你们刚才的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提这个问题是想共同检查解决蜂鸣器中塑料片没有振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的问题。)

  7、学生再实验一次,有问题的小组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拓展运用:设计电磁铁工具

  1、刚才制作了蜂鸣器,了解了它是怎样利用电磁铁工作的。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电磁铁工具,它们有什么利弊呢?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认真分析,提出你的改进意见,然后将你的设计图画在14面的空格中。

  2、学生独立分析设计。

  3、交流评价学生的设计,鼓励课后完成制作。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阅读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1)

——电磁铁教学设计5篇

电磁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一个,漆包线(1m和1.2m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

  提出问题: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学生回答:这是电磁铁

  提出问题:关于电磁铁,还想知道什么只是?学生回答:1.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

  2.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3: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

  教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产生许多新的问题。

  二、制作电磁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并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大约

  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甲:用1m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6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1.2m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磁铁。

  学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60匝的电磁铁。

  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提出问题:“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

  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

  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

  教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 2.实验方案。

  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

  (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

  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

  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

  学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学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1m和1.2m)。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的。

  教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

  3.收集实验数据。

  各个组在经历和15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

  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300A,能吸起3t的废铁等等。

  课堂小结:

  1.什么是电磁铁?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随堂练习

  知识改变命运

电磁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第二课。学生已经在上一课通过实验认识了电可以产生磁,经历了用通电线圈做电生磁实验,这为理解电磁铁的原理打下基础;本课将引导学生对电磁铁这一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装置,开展两个方面的研究——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说明

  本设计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能量单元整体出发,从了解学生前概念作为起点,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为导向,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强化了逻辑思维训练,注重了实证意识培养,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的特点,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二是教师的预设充分、灵活多样,不少活动准备了两套教学预案,便于根据学情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制作、测试、记录、交流、分析等一系列探究环节,突显了追求细节却又引而不发的教学指导,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质疑的空间;巧妙借助一些关键词、问题、记录表、板书等,诱发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生成新探究,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制作铁钉电磁铁。

  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电磁铁与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难点: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的建立与研究方法设计

  课前准备

  1.分组器材:回形针2~3个、1m长细绝缘导线1根、指南针1只、大铁钉1只、电池(电池盒)1只、开关1只、连接用导线1根、砂纸1、实验记录单3

  2.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1套、电磁铁贴画1、视频展示仪、多媒体课件(两种线圈的绕法示意图、检测题、活动背景音乐等)

  过程预设

  一、师生会话,导入新课

  1.师生会话:通过上一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电与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可知道,根据这个发现,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 2.电磁铁

  2.讲述: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围绕电磁铁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吗?

  [设计意图:从科学发现到科学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调整教学预设。]

  二、先制后试,探究本性

  (一)指导绕线圈

  1.引发独立探究制作方法:

  预设方案一:

  师生会话:那么电磁铁是怎么制作的呢?请知道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预设方案二:我们准备怎么来制作电磁铁呢,先请大家研究一下课本P50页上的图文资料。

  2.汇报制作方法:着重解决(1)需要哪些材料? (2)制作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3.进行细节指导,完善制作方案:为了让我们制作出高品质的电磁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些哪些细节呢?

  引导问题预设:绕导线时要注意什么(如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

  怎样处理导线两头等(如何固定?)

  解决策略预设:通过师生会话、教师或个别学生的示范,掌握制作技巧

  4.小组合作制作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指导实验记录(课件展示记录表),明确实验要求、纪律等。

  (2)学生取出器材,分组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评与小结:在检查、评价制作质量后指出“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二)测试铁钉电磁铁

  1.师生会话:如何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2.指导测试操作要领:如,明确分工、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成功后及时断开电流等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完成测试后展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记录表,描述实验过程,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在组织交流时,若有个别组发现磁化现象,教师则可先追问学生是否是多次实验后结果?或者重新再试一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作适当补充解释。此外本实验用回形针尽量是新购的,同轨班较多时,教师的课前准备尤要留意这一点)

  4.综合各组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结论(师课件揭示):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导入电磁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以及本环节中多种引导问题与对策的预设,均有助于正确定位学习起点,提升活动实效性;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连着3课围绕着电磁铁展开研究,制作一个高品质的电磁铁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制作具体注意事项等环节,凸显了细节指导,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在动手前关注到绕线的两种方向、准备绕多少圈等制作事项,又为引发后继阶段的探究作了铺垫。此外,本环节所设计的思考、交流、质疑、分析与解释、评价等系列活动中,均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导,力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而对有可能出现的磁化现象也作出了预案,意在引导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培养求实精神,以及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失败原因。]

  三、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一)探究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

  1.师生会话: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这一基本性质,那么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呢?先请大家推测一下,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思考、猜测。(预设:铁钉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3.引导设计验证方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两个磁极,那怎样检测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先请大家根据提示语设计一个方案。(课件出示设计提示语)

  ——方法:

  器材:

  操作步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

  5.优选实验方案,指导操作要领: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其中用指南针测试确实是最简便的一种——利用多媒体提示:

  ⑴ 分别用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尾靠近指南针;

  ⑵ 仔细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⑶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钉尖和钉尾分别是什么极;

  ⑷ 各组派代表将实验结论填写在黑板上的贴画两边。

  ( )极 ( )极

  ( )极 ( )极

  ……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整理实验现象:

  从小组实验结果中,大家发现了什么?(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设计意图:当推测电磁铁还会有哪些性质时,学生肯定会有多种想法,为此通过说出其理由,力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将电磁铁与磁铁性质之间建立对接;在设计验证方案环节,只用了三句话,巧妙将学生思维引向研究目标上;采用板贴画与各组实验小组代表上来填写实验结果的形式,既符合各小组实验用时有先有后的实际,又完成了对各组实验所获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时,学生就非常清楚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推进了科学探究进程,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预设方案一:

  (1)对比观察:比较钉尖磁极不一样的两个小组的电磁铁装置(可利用视频展示仪),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2)交流观察到的差异处,然后作出推测: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设方案二:

  (1)回忆一下电磁铁制作过程,你觉得如果改变哪些地方做法,就有可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先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预设两种引导现象分析方案,让教师能更灵活地视班级实际、学生能力状况来选用最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引导方法。]

  2.根据学生意见,教师随机板书:

  电池正负极接法?

  线圈缠绕方向 ?

  3.师生会话:那么如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4.学生交流、教师结合课件逐步展示实验记录单,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方案,明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需强调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它条件不能改变):

  [实验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实验2]改变电磁铁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吗?

  5.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两个实验全做,或选其中之一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与结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整理实验器材,作好交流准备:在实验即将结束时播放一小段轻松音乐,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推派代表到讲台前准备汇报。

  7.利用视频展示仪汇报各组实验结果

  8.学生归纳出实验结论,教师完成如下板书,明晰科学概念:

  电池正负极接法

  改变 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线圈绕线方向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与实验记录表等手段,突显了实验操作要领; 2张实验记录表的运用,既引导学生完善方案,又便于借视频展示仪来汇报、分析与归纳实验结果;而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整理实验器材,实现注意力的转换,提升探究后继阶段交流环节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实验器材习惯。]

  四、总结评价、反馈检测

  1.成果发布会:邀请学生上台介绍本节课的研究成果——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获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2.反馈检测:(多媒体课件出示)

  (1)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它具有接同电流后产生 ,断开电流后 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 或改变 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成果发布会和反馈检测,既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又进一步明晰本课所要求形成的两条科学概念。]

电磁铁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 学生:每组1号电池2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小铁钉若干、指南针2只

  2、 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

  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四)总结拓展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能接在家庭、教室的插座上)

  板书:

  电磁铁

  组成:

  线圈和铁芯

  性质:

  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有南北极,和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电磁铁教学设计4

  《电磁铁》是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二课,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编排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发现、大胆猜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的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前提。从而对科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有: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设计并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数有关系。

  本节课意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电磁铁”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身边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身边的哪些电器应用了电磁铁了解的非常不够,因为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电磁铁。而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就要先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再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六年级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以在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自主去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去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教学设计5

  一、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想象、善于研究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螺线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知道它的实际应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情境设置——引导制作——引导设计——指导探究——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五、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2)

——电磁铁教学反思5篇

电磁铁教学反思1

  本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内容,课本上分为电磁铁的磁力(一)和电磁铁的磁力(二)两课,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将两课的内容综合合并为一节课。在完成第一次授课以后,有很多值得我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反应十分迅速,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紧跟了我上课的节奏,因此一堂课上下来,过程相当流畅,我以为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当教研组老师们一起研讨时,回过头细细想来,我发现我这堂课还是有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教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还要再进行改进,尤其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评价任务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其次是教学过程,可将板块1的课堂回顾和板块2的图片导入整合,甚至可以联系前一节课制作电磁铁时测试发现吸引大头针个数有多有少制造疑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筛选,学生有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提出的问题可能价值不高,或者难于探究,这时候要选取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再进行接下来的假设。在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在上课时,事先在给学生分实验材料时就已经替学生安排了他们要探究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因素进行探究的做法显然对学生的关注更高,对课堂上没有小组选择某一因素这样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时,需要教育机智,鼓励学生和我一起挑战一下该因素。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分别让汇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互相提出要求,如:“你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大家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其他学生可能就会要求汇报的学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而汇报的学生则会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听取汇报。通过这一环节以期达到更好的汇报效果。当然,在学生分不同因素实验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汇报时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再说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两种因素都有所发现。

  对于教材最后的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的部分,这是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在课堂上是有必要出现的。此时再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由此引入制作强力电磁铁更为恰当。若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利用课上已有材料尝试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当时间紧迫时,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尝试做一个强力电磁铁。借用周校长的比喻,上好一堂课就像开车,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刹车,我们要学会刹车,一节课刹车要刹得住。尤其是作为新教师,在上一节课时,由于时间节奏把握不好,往往一节课上不完,这个时候就要求收放自如,能在合适恰当的地方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教研组一起对我本节课的研讨,让我受益匪浅,上了一节课自我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一起研讨时,往往能发现我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上出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不断的'敲打、淬炼,才能让打出的“绝世好剑”熠熠发光。

电磁铁教学反思2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电磁铁的磁力(二)》是在上一课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假设后,及对“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所开展教学活动的继续。这节课开始我主要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实验。接着从书上的插图明确本节课所要验证的假设。然后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并交流实验的注意点。再进行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现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科学概念的定位

  教参要达成的科学概念是“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考虑到要设计强磁力电磁铁的原因,我在预设中增加了“3、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这一科学概念。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一概念的增加显然要求过高,目标难以达成。虽然教师在设计中通过反问学生“实验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吗?”试图引出“线圈缠绕应从钉帽开始”,“线圈数尽可能多绕”,“用铁芯去吸大头针”及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分别从“用铁芯顶端靠近大头针去吸”和“用铁芯斜着插入大头针去吸”,但由于实验要求过高,学生既不能考虑到这些细节,操作也难达到这个要求。以至从汇报的实验数据上不能得出结论。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

  教材运用四张图片提供四个实验材料,其中用线圈管验证“线圈粗细与电磁力大小的关系”学生不能理解其目的。因为图中线圈管除了粗细不同外,还有材料的不同。在准备中虽然教师替换了这一材料,用不同口径的自来水管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本班学生在上一课的猜测中压根儿没考虑这一因素,还是不能明确这组实验的意图。从上课情况看,启发学生明确实验材料的意图耗时过多,加之实验操作难度过大,所以这一组实验不应该按教材来教,如删去这组实验,课堂不但能节省时间,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对学生的实验指导

  本课的四个实验之前,老师自己作了操作,发现了实验中容易出问题的几个地方,在课中运用“实验中你将如何保持条件不变?”,“各小组线圈数绕多少较合适?”,“做电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关系时,从哪个线圈管开始绕线较好呢?为什么?”,“做电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关系时,从哪个铁芯开始绕线较好?为什么?”这一系列反问虽然各细节都考虑到了,但学生不能理解这么到位,导至教师讲解过多,耗去了不少的时间。要解决这一矛盾,我想是否可将线圈缠绕放在课前的教师实验准备中去。这既处理了指导过细,费时过多的情况,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导线的长短粗细及材料”也必须保持不变这一在实验室“只用一根导线”的思维定势。

  四、对学生数据的引导

  对“电流强弱对电磁力大小的关系”这个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这一结论是一目了然的,但对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这一科学概念建构不能到位。在做“线圈粗细”这一实验时,学生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导至认为与电磁力的大小没有关系,因为每个小组得到*均摊吸起的大头针个数均为0。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吸到一半但没吸上来的大头针忽略不计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在通电之前没插上铁芯,导至电路短路。“铁芯粗细”,“铁芯的长短”两组实验中数据有得“铁芯短,电磁力强”,有的“铁心短,电磁力弱”;有的“铁芯粗,电磁力强”,有的“铁芯细,电磁力强”。面且数据反差大,学生已产生了矛盾的冲突,但教师自身对各要素的匹配问题科学概念把握不准,以致引导教学目标备注不足,引导不到位。

  五、材料发放的层次

  *时教学中,学生的好动心理对于教师的教学时是个难点,所以很多教师在计划讨论结束时,才把实验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上才开始实验。在本课中,担心学生“保持不变因素”考虑不周,故而把材料与研究计划开并发放,以便根据材料来制定计划,然而事与原违,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急于动手,并没有合作制定研究计划。“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一点也不错。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好动,急于去动手,是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中每个教师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在实验中材料的发放可以多层次,有的一次到位,有的分几次到位。比方本课中,电池可以在制定计划后发放,学生就不会急于去动手,而忘记合作制定研究计划。

电磁铁教学反思3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会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玩转电磁铁》是从电动玩具的电动机引出电磁铁,使学生从一上课就已经知道电磁铁在哪方面有应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兴趣。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吸引大头针,断电大头针会掉下来,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受条件限制;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实验中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说出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们又组装不同的电磁铁来证明电磁铁的两极可以改变。实验做完后同学们不仅总结了三个实验得出的结论,还引申到把电磁铁和磁铁进行比较。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认真学习,我回忆了一下发现是他们在“玩”电磁铁时激发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真的能在“玩”中学知识,看来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要放手让学生去“玩”.

电磁铁教学反思4

  本节课开始,在前面学生学习了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首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什么磁铁的磁场相似呢?”,学生马上想到条形磁铁,然后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同时吸引铁钉。让学生观察其相似性,进而将实验现象对比,发现条形磁铁能吸引许多铁钉,而通电螺线管吸引铁钉寥寥无几,学生马上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很弱,发现其磁性强弱的差异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比如,在引出电磁铁概念以后,马上提出“电磁铁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想发、敢发的创新意识,继续提问暗示电磁铁与电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已经埋下伏笔,故意让学生看到通电螺线管一断电吸住的铁钉全部掉下来这一现象,善于观察的学生马上回答:通电螺线管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我马上鼓励他们,提高了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然后再次演示这一现象,给相对能力低、基础差的同学提供“发”的机会,留有“后发”的余地。然后再问电磁铁磁性有无可以控制,磁性强弱能不能控制呢?问题提出后停顿一会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紧接着再问若磁性强弱可以控制,通过什么途径去控制,即引出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有关因素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手边的电磁铁,引导学生去发现隐藏在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且问题一环扣一环,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与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时,又问根据物理学研究方法,磁性强弱与两个量都有关,应怎样去研究,学生能想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这之后也是不断地创设问题,引导思维。

  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愉悦。

电磁铁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的教学流程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想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汇报总结”这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课的问题的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汇报总结都是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的。教师是探究的引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再次,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科学教学的“开放性”原则,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猜想及研究项目的选择上。在选择研究项目时,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结果不同的小组选择了不同的研究项目。教师对学生活动材料的准备非常充分,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考虑得周到细致,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和蔼可亲的指导,和学生打成一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起到了引领者、组织者的作用。

  为了提高一节课的效率,詹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对教学环节的开展考虑得很周到;对器材的准备细致入微,从一根大头针到一根电线,从整节课的框架到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詹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不仅重探究的结果,更重探究的过程。

  这节课詹老师强调学生动手做,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习了科学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乐趣,这节课真正做到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的机会,给了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整堂课探究氛围十分浓郁,学生对于这样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探究内容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学生活动充分,探究行为明显,教学效果显著。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3)

——电磁铁的教学设计

电磁铁的教学设计1

  一、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物理课程标准》。

  二、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取动手制作、实验设计、探究的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希望能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了解电磁铁的一些实际应用。

  2、能力训练点

  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亲历体验探究过程的严谨与乐趣,掌握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通过对电磁铁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德育渗透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制作的电磁铁以及电路设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想象、善于研究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螺线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知道它的实际应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情境设置——引导制作——引导设计——指导探究——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学生将主要采用“亲自动手——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具与学具

  采用自制的教具、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的使用,来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课堂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作为物理实验用品,物理实验并不是非要在学校才能进行,在家里同样能够进行研究,从而逐渐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2、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解决办法

  通过电磁铁的制作,以及对电磁铁磁性有无的检验,让同学们不知不觉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一些认识;再通过猜想环节充分挖掘出认识结果;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磁性强弱的。

  【设计意图】

  先通过一系列铺垫,同学们对电磁铁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操作起来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用一个包有永磁体的小盒来吸引水中的小船,让小船运动起来)

  学生活动:

  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原来是盒里的永磁体吸引小船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

  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为同学们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历史,并引发学生想自己制作一个电磁铁从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魔术表演,从普通的磁铁具有吸引铁的性质对比电磁铁通上电后也有这样的性质从而引出“电磁铁”的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而且对为什么叫“电磁铁”也有了认识。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1)制作电磁铁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磁性。

  学生活动:

  制作研究电磁铁,初步认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

  教师活动:

  鼓励制作并引导学生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检验通电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师活动:

  渗透一个科学研究方法——转换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随意研究,不仅了解了电磁铁的主要构造,更主要的是为引出学生下面的学习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并为科学方法的渗透创设了一个好的时机。

  (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

  在学生对电磁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下面的学习需要。

  学生活动:

  说出还想要知道的关于电磁铁的有关知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活动:

  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和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

  和老师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任选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

  从尊重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出发,引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并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对一般科学问题的探究方法。

  (3)总结电磁铁优点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学生活动:

  归纳电磁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电磁铁的意义,引出重要应用。

  (4)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师活动: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悬浮,引出电磁铁在磁悬浮列车上的应用以及其它设备上的重要应用。

  学生活动:

  感受从物理走进生活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一项物理上的伟大发明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财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总结拓展、体验收获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等方面谈谈收获或感受并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让师生情得到最后的升华。

  4、布置作业、反馈回授

  利用自制的电磁铁对自己又产生的其他猜想进行探究。

  5、板书设计、重点示范

  9.4电磁铁

  优点——电磁铁——应用

  电流大小——磁性强弱——匝数多少

  有无铁芯

  【设计意图】

  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四、课后反思、永不止步

  1、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首先根据两个小魔术,即用一个永磁体吸引铁和用自制的电磁铁来吸引铁进行对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要接触的电磁铁。然后通过对电磁铁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也想要做一个电磁铁。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对电磁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和好奇心。接下来学生说出了自己还要了解关于电磁铁的一些什么知识。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其他知识引导学生先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生引入了科学实验探究之中。通过探究得出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从而为下面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上一步总是在为下面要进行的环节做着准备,学生不知不觉很快地度过了一堂课的同时,把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接受了,整个过程显得轻松和谐。

  教学过程中应变措施得当。例如,同学们在制作电磁铁时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节课可以说是新授课、实验课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二者互相补充,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手、眼、口、思维的综合合理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间的交流互评成为了本课评价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本课不足之处

  在实物投影和电脑课件之间的转换上应再熟练一些。以便增加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时间。

  五、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在备课中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得当,而不应一味地非得按原来的套路来走。下面我就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所发生一些事情的随机处理。

  在制作电磁铁时,同学们显得很兴奋,以至于有意犹未尽,不愿意停下来的势头,但其实都已经制作完了。这时我对同学们说:“看着同学们这兴致勃勃的劲儿,我真不忍心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样吧!我将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电磁铁,送给你们了,这样回到家里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你们说好吗?”短短的一句话同学们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来,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课堂环节。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的同学很快地设计出来了自己的方案,并直接进行了探究实验,而有的同学还在设计或者设计完等老师“下令”好开始实验。这样就让设计实验环节和实验探究环节无法分开了。这时我顺势说:“我看到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完了,并已经开始做实验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吧!通过这么一说,整个过程浑然一体毫无“乱”的感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我在巡回指导时,有一组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就能验证所有的因素”。我一听,心头不禁一亮,这组同学的方案最后不是正好可以做个实验总结吗!因此,在所有同学一一交流完本组的设计方案后,我请这组同学代表和同学们交流了他们的设计方案,果然这个方案争得班级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这也让本课的实验探究环节达到了一个升华。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反应灵活、恰当处理,就会给一堂课增加不少新鲜的亮点。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4)

——磁铁大班教案5篇

磁铁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按磁铁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一份记录纸,水彩笔人手一支,能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磁铁)你们看它是谁呀?它也想来找好朋友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猜测。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材料宝宝(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宝宝,(老师介绍材料的名称)我们来猜一猜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的猜测(幼儿猜了之后要自己说猜的是什么东西)。

  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3个人一组动手实验一下,把是磁铁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间的*框里,不是磁铁好朋友的还是放到原来的盆里。

  要求:记住自己放的是几号篮子。

  下面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个代表把篮子交给老师。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请一组的小朋友全部讲完)。难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师拿磁铁到每组的盆里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帮助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变成能吸起的东西。

  1、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听!是谁在说话呢,喔,我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盆里面的宝宝们在说“我们也想和磁铁做好朋友,请你们帮我们想个办法和磁铁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幼儿想办法讲述。我们知道这个小篮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请它们来帮帮忙吧。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样展示操作。(如:我们看这张纸不是磁铁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篮子里面的材料来帮助它,师示范,然后记录在记录纸上。)

  2、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需要帮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帮助它的就来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你们的小篮子,还是回到你们原来的桌上试一试,然后再记录下来,试完一样再试一样。幼儿三人一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操作交流:幼儿展示动手操作的记录表。你们都帮这些材料宝宝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来帮助它的。例:用**帮**,有没有其他办法,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记录纸谁用的办法多(如有争议可在集体面前示范)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还帮助这些本来不是磁铁好朋友的东西变成了磁铁的好朋友,你还能在我们教室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出发去找找看吧!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时科学《磁铁找朋友》,磁铁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今天的科学活动主要让幼儿对磁铁的想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性。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铁的性质,幼儿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充分让幼儿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我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吸布条时,有几个小朋友告诉我说,我能吸住布条,从而使让我能为下一步隔着物体吸铁有了明确的指引。

  在实验操作时,小朋友能认真参与到实验中,但是出现过于关注实验,等实验结束后,才发现忘记记录了。说明小朋友还不太习惯记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记录这种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让小朋友多记录。

  在活动结束后,我将磁铁放入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时,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铁去找好朋友,教室里、走廊上、活动室、午睡室。每当他们找到磁铁的朋友,他们都会兴奋不已。我请小朋友到家里再找找磁铁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来分享。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小朋友就知道铁和铁制品都是磁铁的好朋友。

磁铁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2、寻找生活中的磁铁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3、磁性钓鱼竿、手偶猫两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景:小花猫和猫妈妈到河边钓鱼,请孩子观察谁钓的鱼多?为什么猫妈妈钓的鱼多?老师拆开鱼钩发现秘密。(有磁铁)

  2、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3、提问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4、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些什么物品?(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

  师: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他的好朋友,好吗?现在给你们每人一块磁铁,你们一个一个的拿起面前的物品试一试,如果有的物品被他的磁性紧紧地抱在一起,那它就是磁铁的好朋友了。没有抱在一起的,就不是它的好朋友了。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不是铁做的。

  5、幼儿游戏“钓鱼”

  教师出示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去钓鱼,提醒幼儿在岸边“钓鱼”,可不要在“河里”钓鱼。

  6、动脑筋、想办法。

  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掉下来,怎么办呢?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7、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还有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8、请小朋友用磁铁吸一吸自己身上哪些是铁制品?(纽扣、拉链、鞋带扣)

  活动延伸:将材料投放到探索区,鼓励幼儿在区域里继续探索磁铁的秘密。

磁铁大班教案3

  指导思想:"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相互,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2、学习仔细观察磁性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书探索的结果。

  3、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磁铁的奥秘》

  活动准备:

  1、环形磁铁每人两块(其中一块的两端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以表示不用的两极,使其成为彩色磁铁)。

  2、各种形状的磁铁(也按极性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红色标志、蓝色标志、塑料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彩色环形磁铁,感知环形磁铁的两极,并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

  1、每人拿一块彩色环形磁铁和好朋友的彩色环形磁铁碰一碰:红的与红的一面碰一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红的与蓝的一面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红的与红的一面相碰;蓝的与蓝的一面相碰,两块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红的与蓝的一面相碰,它们就会牢牢地吸在一起。

  3、小结:环形磁铁有两极,当相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推力,而不同的极相碰时就会产生吸力。

  二、利用彩色磁铁,感知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用彩色环形磁铁与其他形状的磁铁碰一碰;不同形状的磁铁之间也碰一碰,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3、小结:所有的磁铁都有两极,并且相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推力,不同的极相碰时会产生吸力。

  三、根据磁性原理,找到磁铁的两极。

  1、启发幼儿利用彩色环形磁铁,找出另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索结果,在环形磁铁上分别贴上红色标志、蓝色标志。

  3、讨论: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磁铁的两极?

  四、让磁铁浮起来。

  1、设置疑问:你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塑料吸管让环形磁铁浮起来吗?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启发、暗示操作方法:把环形磁铁按S-N-N-S极性顺序串在塑料吸管上,磁铁就会浮起来,如图。

  3、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是什么原因使磁铁浮起来的?

  五、观看磁悬浮列车图片、磁悬浮玩具等,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扩大幼儿的视野。注:1、与磁性黑板配套使用的塑料圆形磁铁的后面就是一块小的环形磁铁,教师可以把它取下作为操作材料。活动评析:磁铁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和经常玩的物品,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对大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遵循了由点及面,由个别到普遍的推理方法,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第四环节是要求幼儿根据已获得的知识去实践运用:找到另外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和探索如何利用塑料吸管使环形磁铁一个接着一个浮起来呢?进一步加深对磁性原理的理解,更货的解决了活动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次次设疑,构成了幼儿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开放式的提问,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始终保持探索的兴趣;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四次具有递进性的幼儿亲身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有机结合。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获取有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磁铁大班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一直都对我的黑板为什么会吸东西很感兴趣,也经常问我老师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被黑板吸住,磁铁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想既然他们这么有兴趣,就为他们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选取了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学习对象,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学习,既获得了许多磁铁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科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和作用。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初步学习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

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自主活动了解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探索,合作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水瓶、木板、纸、布、磁铁的小人、公园的背景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公园图片放在桌子上,图片上放有磁铁小人)老师操控磁铁在下面移动,带领磁铁小人游公园。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表现出小人游公园的快乐心情。

  2、师:小朋友,你们想想看,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呢?大;考吧.幼,师

网出处到底是谁在帮助小人游公园呢?(出示磁铁)

  3、介绍磁铁的特性,结合实例讲解什么叫“吸引”。

  4、“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过磁铁,用来做什么?”

  5、产生问题: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幼儿假想猜测)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种制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磁铁和装有各种小东西的封袋,假如你们想知道磁铁能吸引住哪些东西,就用磁铁吸吸看,然后互相说一说,吸住了哪些东西?”

  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铁钉、针

。。。吸不住木块、布条、玻璃......

  2、记录

  师: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那我们把这些能吸的东西通通都记下来好吗?

  师发记录表,在能吸的东西下面画“√”。不能吸的东西下面画“×”。

  

小结:请你们记住这些可以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

  (三)讨论活动

  1、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

  3、

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师:“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它还能变魔术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玩魔术好吗?”

  2、让幼儿玩磁铁,让磁铁粘着桌子下面移动,看桌子上的铁制品也会跟着移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磁铁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3、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4、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6、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硬币、塑料玩具、气球、剪刀、花布、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2、实物卡片若干,实验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师:“孩儿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猫欢欢,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欢欢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师提出假设:磁铁能把篮子的东西都吸起来吗?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磁铁的作用。(磁铁能吸铁)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2、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

  3、游戏: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订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想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五、活动延伸(游戏:磁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先让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同时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起来,几乎所有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陈阳帆小朋友大声的说下面有磁铁,引导孩子们说说磁铁还能吸什么,孩子们大胆猜测,并且在幼儿在事先发的记录单上记录你猜测的答案,在指导孩子时,我发再很多孩子把积木、钥匙、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可以被磁铁吸起来,经过实验后孩子们才发现积木、花布原来不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而硬币是可以被磁铁吸起来的。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能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不可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实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孩子学会了记录,但还是有个别小朋友一点都不什么怎么样记录。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引导孩子学会记录自己实验的结果。

  小百科:磁铁的成分是铁、钴、镍等原子,其原子的内部结构比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的特性。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5)

——三年级《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三年级《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2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有的学生可能也尝试过磁铁隔着物体吸铁。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研究,让学生知道磁铁吸引铁制的物体,学会用磁铁辨别铁制的物体,使学生进一步地(去掉“的”)了解磁铁的性质,理解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 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制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b) 知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a)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是否能吸铁;

  b) 用磁铁识别多种物体,寻找铁制材料的物体;

  c) 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物体吸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

  b) 初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中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认识到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铁。

  教学难点:

  设计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

  教学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大头针、铝片、铜棍、木片、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记录表,铅笔盒。

  2.杯子、钉子和水。

  3.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硬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磁铁的知识,你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讲述:你们说得对不对,一会儿你就会知道。

  二、磁铁能吸铁

  1.谈话:老师在小盘里准备一些材料,请看(教师指,让学生认)。猜一猜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将猜想的情况记录在记录表中。

  2.学生猜想记录。

  3.汇报猜想情况。(实物投影上汇报)

  4.谈话:谁能被磁铁吸引?让我们实际操作看一看。

  5.学生操作并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

  7.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8.辨认铁制品:

  (1)在你的铅笔盒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在教室里,还有哪些铁制的物体?

  (2)这些硬币,他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猜猜看。怎样证实呢?实物投影,出示多种硬币。

  (3)学生辨认铁制硬币。(用磁铁)

  (4)提问:用什么方法辨认铁制物体更可靠呢?

  (5)小结: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三、磁铁隔物吸铁:

  1.激趣实验

  (1)谈话:在杯子里有一根钉子,你能让手不湿,让水不洒,将钉子取出吗?

  (2)学生想办法。

  (3)汇报实验的方法。

  (4)学生实验取钉子。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实验设计并操作

  (1)提问: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设计一个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吗?

  (2)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3.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揭示上次课福娃跳舞的原因,并小结:多个实验让我们知道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思考: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将大头针掉到了小米中,请你想个办法帮老奶奶将米和大头针分开?

  布置作业:

  思考: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将大头针掉到了小米中,请你想个办法帮老奶奶将米和大头针分开?

  课后小结:

  教师储备: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xx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xx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xx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某些种类的不锈钢,而对于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电磁铁》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6)

——《一 五》教学设计 (菁选5篇)

《一 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1,700

《一 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入题,齐读课题。

  二、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清每一句话。

  (同学校正,老师适当选择段落泛读,指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钝”“沧”“涕”“菌”“锥”“苛”“诲”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kě”,“诲”不能读成“huǐ”。“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诲”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个“兔”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1972年,“我”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一次根据临床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考试中,“我”我提出的方案中,采用了常规的治疗,还加了抗菌素。执教的老先生批评“我”,并扣了分。“我”认为老先生批评得不够完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老先生是新疆首屈一指的医学权威,但是,当他知道“我”增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肯定了“我”的做法,修改了“我”的分数,并且表扬“我”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这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

  四、作业

  1、读熟并理解课文。

  2、写会要求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1972年,“我”来到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在一次根据临床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的考试中,“我”我提出的方案中,采用了常规的治疗,还加了抗菌素。执教的老先生批评“我”,并扣了分。“我”认为老先生批评得不够完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位老先生是新疆首屈一指的医学权威,但是,当他知道“我”增加抗生素的原因以后,肯定了“我”的做法,修改了“我”的分数,并且表扬“我”敢于指出上级医生的错误。这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我”。)

  二、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看课后思考与交流)

  (1)思考与交流

  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为目的练习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三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北京到*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到临床上出现明确地感染征象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了。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权威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生能根据相关段落说出大意即可。

  第2小题“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为大家提供的是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它们比较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观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第(1)中,讲的是老先生扣分以后“我”的反应。首先“我”坦诚说明自己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联系自己在高原生活的经历,觉得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因为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对待,可是老先生没有这样做,反而给“我”扣了分,所以,“我”觉得冤枉。

  第(2)是教务老师说的话,也是对老先生的介绍。“最著名”“首屈一指”“权威”等词语都说明老先生的学识之高。因此,教务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观点:他讲得都是有道理的,我们都信服。

  第(3)是老先生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说的是医生要把病情和病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只听导师的教导而忽视病情与病人。老先生在这里赞扬了“我”从病情和病人的角度出发,不盲目地迷信权威,同时也表现出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风医德。

  第(4)是“我”在这件事情以后,在聆听老先生的教诲以后,为自己确立的观念。这观念包含的就是爱自己,珍视他人生命,为保卫生命而努力!

  (2)拓展与运用

  本体是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以“我”所见所闻的角度从神态、动作和语言这几个方面具体描写了这位执教的老先生。文中没有写教务老师把“我”的意见转给老先生的场景,也没有说明老先生当时是怎么想的。这道题就是对这件事情的补白,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这位老先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现引导学生说一说,再相互补充。补白要合乎实际,不能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运用心理描写来写老先生的时候,要注意与课文中人物特点保持一致。

  三、再读课文,读熟并听写课后积累。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积累,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2、预习下一课。

《一 五》教学设计3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

  (2)进一步了解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

  2.教材分析

  本次单元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单元习作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拓宽选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确的习作任务。第二部分从写之前、写之时、写之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作建议。结合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材从内容、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方便学生提前进行观察或搜集资料。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可能存在打不开思路的现象,多选择常见的动物、植物等作为介绍对象。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引导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入手,确立说明对象,在小组内交流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引导学生针对所选事进行交流,说说从哪些方面介绍,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习目标

  1.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教师指导习作,赏析范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评价任务

  1.通过师生谈话、教师指导,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评价目标1)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拟写作文提纲,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评价目标2、3)

  学习过程

  活动环节学习活动评价要点活动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引事物。(出示图片)

  2.今天的习作内容就是介绍一种事物。以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二作文选题,

  出示表格

  1.出示表格,提示学生可以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想开去。

  2.说一说自己打算介绍什么事物。

  3.师生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

  4.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5.赏析范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通过师生谈话、教师指导,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实现目标一)活动三

  小组合作,

  拟写提纲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习作内容,拟写作文提纲,包括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写,分享精彩片段。

  2.每个小组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拟写作文提纲,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实现目标二、三)活动四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写什么,怎么写,并且列出了提纲,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铺垫,下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总结。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事物

  开头点出对象

  中间分段介绍

  结尾抒*感

《一 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应表达的语气。

  3、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后归纳: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组内读句子的,比比谁读得好。

  5、拓展:

  ⑴游戏强化标点用途: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点,各说一句话,互相表演,表达自己扮演的标点所表达的语气。

  如:生1:吃饭啦!

  生2:吃饭啦?

  ⑵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⑵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⑶小组汇报。

  ⑷游戏巩固生字。

  2、我会连:

  ⑴生读一读,连一连。

  ⑵交流。

  ⑶拓展练习:

  打开()茂密的()()的乌云

  辨别()满天的()()的空气

  寻找()清新的()()的枝叶

  3、读读背背:

  ⑴自读节气歌。

  ⑵说说自己已知道的节气。

  ⑶再读读后面的24节气的名称。

  ⑷对比说说儿歌每一行都讲了哪些节气。

  ⑸看挂历,具体的了解24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感知动物的奇妙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交流互动

  1、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知道的有哪些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1、当解说员:

  选定自己最喜欢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如:我是小白兔,非常可爱、活泼……

  2、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四、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

  五、赠送作品,互相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生说说自己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自然知识。比如:风景图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风雨雷电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采集、制作动植物……

  2、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交流。如:你搜集到的是标本,那么可以说说该标本的生活习性,样子等。

  3、全班交流。

  二、宽带网,拓展学习导语

  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呀,大自然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两种有趣的动植物。

  2、在组内介绍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非常有趣的,推选出组内的小博士。

  3、号召学生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时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课后反思】

  学生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如何有效提高孩子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为他们的搜集创造条件,是一个难题。如果这个难题未能得到解决,孩子的综合实践将是一句空话。“展示台”“宽带网”的设计,都说明在这一册更注重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这同时也提高孩子课外阅读的能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虽然兴趣浓厚,但操作起来非常麻烦,我校是寄宿制的,有时就根本不具备同公办学校学生的条件,他们在放学后,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搜集,但我班这么多学生,光靠老师一人指导,而且这方面的书籍也不够,非常不便,学生也只是一时兴起,真正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几人。

《一 五》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指导指导学生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5、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课前准备:

  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悟,导入新课

  1、上课开始,伴随着一段激昂的音乐,我给同学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出示胡杨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这就是潘岳笔下的《西风胡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一段激昂的音乐中欣赏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使学生对胡杨有了一些整体的感知,轻松的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读一下课文?请大家打开《西风胡杨》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和同桌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思考: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2、指名回答:可以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概括。(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3、教师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一起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第1自然段

  1、说说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胡杨的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⑶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二)阅读2、3、4自然段,了解胡杨之最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私和悲壮。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胡杨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感动?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2、教师过渡: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凡而伟大的人呢?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居里夫人、任长霞、*女排、白礼芳等等!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3、对于这样的一种树,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喜爱、尊敬、……)

  4、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文字或几句话,选择合适的图片和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深情地读、憧憬地读、凄怆地读、激昂地读、轻柔地读、你还想怎么读?)同桌互相讨论。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1)、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 “挡在”“身后”“不在乎” ,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3)、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一句。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 “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感染了老师。

  5、引导学生理解写法: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那么,你知道这种写作方法叫什么吗?(总分)

  6、小结:今后在向人们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7、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有关词语以及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悟和想象,体会胡杨之最,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还用身边的人和胡杨作对比,学习了这部分内容的写法,为学生今后的作文打下基础。)

  四、全课小结

  是呀,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可是,作者为什么而担心?胡杨的的命运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再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也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试背2--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后的作业,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美,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最美、最珍贵

  最坚韧    、

  9、西风胡杨 最无私

  最悲壮

  附《西风胡杨》课文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è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ɡ)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所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zhēnɡ’óo),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è)梦。

  我站在这孑(jié)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6090.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