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简短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简短

更新时间:2023-03-15 18:21:59 点击: 来源:yutu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角,

  1*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们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量角,根据角的读数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各类角的特征。2、认识*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角——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读数——探索*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和第2环节相似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周角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疑问:在认识周

  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

  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度之后就是360度,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在评课时,有老师指出:增加这个环节有点超纲,给学生增加负担,到底有没必要增加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疑问。

  不足: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学习。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量角的那个环节不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然后课堂上再小组活动按照角的度数分类即可,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在这节课当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光盘课件的教学,结合大屏幕打出思考题:什么叫做角的分类,你会怎样思考或怎样做?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角的分类学习感悟能力,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的发言开始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反面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很多同学都认为角的分类的不值得学习,太难学了。并将不值得的原因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说明,有的是从画角的重要性来说不会画,有的提到不想画角,只想笔算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在思想感情认识方面的确存在比较自私,自我意识比较严重的弊端。也有一些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到了,特别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生的价值不是按角的`分类来学习角的种类。还有一个同学提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而学习。这达到了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角的分类来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本领而学习,去感受和体验数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从整体看有一个学生不特别满意,由于现在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对一少部分同学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观念的存在也比较正常,所以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学生的发言中加以引导。最后给了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后完成怎样去体会画角的感受,,并通过课后的反思将怎样的思路去完成,这样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自己动手画角有了一个认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客观的理解,去感悟角的分类和怎样去体会画角,进而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课改当中所提倡的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角和周角,并理解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比较好掌握。但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则是这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在“大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开放以及知识的`系统化三方面有所突破。整节课围绕“昨天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和“你能在坐标图上分别找出其它各个角的位置吗?”两个“大问题”展开,使学生在回顾、思考、交流、讨论、汇报等开放性的学习形式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同时通过在坐标图中找相应角的位置完成对知识的系统化。

  上课前一天,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第二天上课,我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了本课的学习:一是“昨天大家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二是“你能从坐标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主要突破*角和周角的认识。接着围绕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这个问题,在坐标图上使学生系统理解掌握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第一个“大问题”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第二个“大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商榷了。这个问题第一次设计的是“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可是,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大,学生的思考没有针对性,所以交流时学生说什么的都有。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把问题改成了“你能在这幅坐标图中找到这些角相应的位置吗?”可是,问题又出来了:学生因为对这幅坐标图不熟悉或者不明白,理解成了在“图”中找到相应的角。有的孩子说这幅图上有四个直角,有两个*角。本来设计的理解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在图上找角。所以,第三次设计时把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放在了引领学生找到锐角在坐标图中的位置之后。这样对学生理解题意就有了一个切实的指导,学生明白了是在坐标图上找各种角的范围,省掉了一些多余的旁枝末节,直接切中了对问题本质的研究,也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反思本节课对于设计“大问题”的尝试,我逐渐明确:设计“大问题”时,一要尽量指向性强,有针对性,使学生知道思考的大方向;二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对一些不好理解或是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问题进行切实的指导,避免使学生偏离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自己探索*角和周角,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什么是*角和周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和周角,说说什么是直角和周角?在操作中领会*角和周角形成的过程,让后用我做的活动角展示*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角、周角的概念和度数就被学生掌握了。

  2、让学生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画好的三种角为接下来的角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3、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弄清楚了直角、锐角、*角、钝角、周角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给同学们展示了*角和周角的折纸。同学们较好的完成了这个课教学任务。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1、应该让学生质疑题目问学生想学到角的分类的哪些知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导学案自学的内容较多,做一个*角和周角比较难,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时间不够。在预设学生的能力不够。

  3、未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手的聊聊无几,这与四年级的课堂氛围有关,也与我自己的能力有关。

  4、自学、对学、群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群学里,组长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讨论过程流与形式。展示时,孩子们对整个流程不够熟,这也与我们*时的训练有关。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从别的老师身上收获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角)和看似*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本周周三我们四年级数学组进行了三同课活动,由我和另一位老师主讲。从结果来看,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这是一个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一节课,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我让学生自学。同时,我更是把主要的时间放在了学生自学以及动手操作上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真实的感知知识的奥秘。就这一点,我对自己毫不动摇,尽管有些老师和领导认为“教”还是主要的,什么探索课不是好上的,我感觉是不是因为他们怕呢?但我还是认为不能怕,要勇敢的用,我还是坚持学生“学”更重要。一节课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要讲解和延伸的东西还是必要的,那么怎样安排这一节课,课堂的中心到底放到哪里?课堂的主体是老师牢牢把握,还是还给学生?这个问题,其实我心中是有明确答案的。我坚持自己的做法。

  有时候,人需要给自己打打气,如果自己在坚持做的事情,没有人或很少人认可,那周围的声音一般都是丧气的声音,就好像谁死了一样,那样的场景和气氛,你怎么会心情高兴?那好,怎么办?即便是死了人一样的气氛,那也得给自己唱首歌,《今儿个要高兴》吧。由于教师自己的水*有限,或者准备的不够充分,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不高,在一些环节上,表现的不够完美。但是,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培养,而只是一味的说先学后教有哪哪哪的弊端,说学生在讨论中出现哪哪哪的问题,我感觉这样不像一个革命者,太没勇气,不像我自己。有了问题,好好改正,既然人家的好的东西,就要大胆的学来用啊,蔡林森校长花了那么长时间和事实来证实自己的先学后教的革命意义,那东西一定不坏,所以,我想不能说什么那是人家的山,人家的水,一定有人家的根儿,我们拿不来什么的。我想提醒一句,还没离开*这个大的教育环境的,根儿也离的不远,大胆点吧!

  当然,同事们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意见和建议,都是非常有助于去提高先学后教课堂的教学质量,我都虚心接受,它有利于我的课堂走向的更加成熟。比如,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关注学生的自学、谈论的成果,也给孩子打打气,更加的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总之,这次的三同课,在准备、讲解到评课,我都受益匪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由于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表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36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12时整成36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

  1、直角、*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本课以学生主体探究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角与周角的学习,为沟通角的联系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在小组合作旋转操作中,探究“我们还发现了新的角”。学生很快的发现了*角与周角,并能准确的描述出它们的特点。这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在这个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有些拘束,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可能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对它们的特殊性应该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本课教学中可供学生操作的学具有限,老师仅给同学们准备的活动角。如果能准备一些模型角、手工纸,课堂中学生进行摆、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则能体验更多角相关的经验,发现更多角的知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角,

  1*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83页至84页的内容,是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

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所以,我把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识别一个三角形。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是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是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在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过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老师的角色是“质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1)在观察所给的三角形,提出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给这些三角形分类比较好呢?

  (2)在学生找到了很多的发现时,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些发现进行分类,怎么分比较好?为什么要这样分?

  (3)当学生分好类时,老师再次质疑,师问:我们给这些分类起个名字,好吗?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权交给学生!……

  通过一系列的“质疑”,让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我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认为学生的

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搬教师,一味地模仿教师,结果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达不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不要强求学生完全按照教材、资料或教师预定的

方案进行研究和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自行设计、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学生在独立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尝试失败,使他们感受科学道路的艰辛,并从失败中

总结教训、调整方法,最终取得成功。

  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

  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学生分类的方法有许多,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这时并不急于

评价,而是充分让学生交流,学生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建构了新的知识系统。如: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类、命名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的不同,明确什么叫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突出。

  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知识更形象。

  本节课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的多样功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活跃,如:1、新课部分利用了白板上的利用了批注功能(黑、红笔、荧光笔等),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感应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同学交流,重难点顺利突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原来是这么轻松愉快的;展示和标注功能,不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和学生之间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2、在练习部分利用了白板的绘图功能,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在操作完成画三角形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三角形的分类的含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3、使用了交互式白板的拖动功能,在学生观察并把三角形的规律找出来后,老师适时把学生的发现在资源库中拖拉出来,这样,既节省了许多时间,也让学生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学习的积极性就更浓了!总之,在使用了电子白板后,能非常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用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功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白板非常便捷成就了此课的生成,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的标题是:角的分类和画法。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1.角的分类

  这一部分要让学生学会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角和周角,掌握直角、*角、周角三种特殊角之间的倍数关系,会用角的度数来判定角的种类,其中钝角度数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难点。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角,并能正确得辨认锐角、直角、钝角。但是,那时是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用三角板比较得到的,我认为这些主要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本节的内容是建立在上面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用角的度数来判断各是什么角,这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在设计的时候,我运用学生刚刚学到的量角导入新课,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判断8个角各是什么角,在学生判断的同时我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将角的图形隐去,变成了文字。这儿能让学生体会到由形到文的过程。

  在难点“钝角的度数范围在90和180度之间”的教学时,我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大于90度的角就是钝角,但我在此没有多停留,而是用活动角的展示,先让学生认识到*角,*角是180度。再让学生用钝角和*角比较大小,从而由他们得出钝角正确的度数范围。

  2.角的画法

  这一部分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画任意度数的角,画角可以用三角板和量角器两种工具。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三角板有它的局限性,只能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而量角器可以画任意度数的角。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接着上面的知识,先让认角,再让学生画60度的角,这是一个特殊的角,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都能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画一个50度的角,这时候学生就意识到三角版只能画一些特殊的角,同时可以提问那些不同的角呢,而量角器却可以画出我们学过的任意度数的角。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指导思想上

  学生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一个口袋。所以,我们不能将知识塞到他们的脑袋中就可以了,也不能给学生定好方向。我们要重视他们实际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注意启发,这不仅要求在口气上,还要重视在问题的提出上。如: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我出示:60度、70度、135度、90度,目的是想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角,但是我想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这些屏幕上这些角的度数你能想到什么。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刚才的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动演示一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在对板书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我存在一个误区,这次上课使我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可能由于我的粉笔字写的不怎么样,我最怕在黑板上写字,认为尽量用屏幕显示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常的上课中,板书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我觉得今后我在板书上要下不少功夫,要注意设计的合理、巧妙,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

  2.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上

  通过这次上课,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严师”这个词的含义,做老师一定要严厉,尤其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坐好、不乱动、同桌不交流、不做小动作,这样能给上课时每个同学都做到认真听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心理愉悦程度都会提高一个新的阶梯。我会以次为目标,不断努力。

  但是和上面所说的分不开的是,教师的课要精彩、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对教材、对学生应该学的知识、应学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全盘的且非常清楚的把握。这也是我努力的一个目标。

  3.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该用到什么度

  曾经我认为电脑课件在教学活动中是无所不能的,教师只要在旁边点一点就可以了。这学期以来,我逐渐意识到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一种教学的工具,有着它的局限性。教师才是教的主体,如果只用多媒体的话那就可以不用教师了,让学生看看电视就行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帮我们演示一些普通的教学媒体不能演示的东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它的优越性。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效果会恰恰相反。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

  4.琐碎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学数学不只是让学生会某个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某种能力和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课堂中产生有效资源,进行诱导,不断升华学生对的知识的认识层次。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角和周角,并理解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比较好掌握。但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则是这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在“大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开放以及知识的`系统化三方面有所突破。整节课围绕“昨天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和“你能在坐标图上分别找出其它各个角的位置吗?”两个“大问题”展开,使学生在回顾、思考、交流、讨论、汇报等开放性的学习形式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同时通过在坐标图中找相应角的位置完成对知识的系统化。

  上课前一天,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第二天上课,我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了本课的学习:一是“昨天大家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二是“你能从坐标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主要突破*角和周角的认识。接着围绕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这个问题,在坐标图上使学生系统理解掌握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第一个“大问题”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第二个“大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商榷了。这个问题第一次设计的是“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可是,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大,学生的思考没有针对性,所以交流时学生说什么的都有。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把问题改成了“你能在这幅坐标图中找到这些角相应的位置吗?”可是,问题又出来了:学生因为对这幅坐标图不熟悉或者不明白,理解成了在“图”中找到相应的角。有的孩子说这幅图上有四个直角,有两个*角。本来设计的理解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在图上找角。所以,第三次设计时把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放在了引领学生找到锐角在坐标图中的位置之后。这样对学生理解题意就有了一个切实的指导,学生明白了是在坐标图上找各种角的范围,省掉了一些多余的旁枝末节,直接切中了对问题本质的研究,也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反思本节课对于设计“大问题”的尝试,我逐渐明确:设计“大问题”时,一要尽量指向性强,有针对性,使学生知道思考的大方向;二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对一些不好理解或是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问题进行切实的指导,避免使学生偏离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角,

  1*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角)和看似*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这节课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角,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自学时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本节课不足之处

  1、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评价方式太单调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角的分类和画法》的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在角的分类教学中,*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一个口袋。所以,我们不能将知识塞到他们的脑袋中就可以了,也不能给学生定好方向。我们要重视他们实际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注意启发,这不仅要求在口气上,还要重视在问题的提出上。如: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我出示:60度、70度、135度、90度,目的是想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角,但是我想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这些黑板上这些角的度数你能想到什么?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刚才的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动演示一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在对板书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我存在一个误区,这次上课使我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可能由于我的粉笔字写的不怎么样,我最怕在黑板上写字,认为尽量用黑板书写下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常的上课中,板书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我觉得今后我在板书上要下不少功夫,要注意设计的合理、巧妙,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三角形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同学们定会感到惊讶。于是上课前我先让学生们复习了一下三角形的概念,又出示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类型的角让生进行辨认,是否确切掌握,进而为下面对三角形的分类做好铺垫。本课我分为两课时进行授课,因为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情况,我把本课特定为让生按角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虽然牵制了学生们的方向,但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清晰而扎实地掌握如何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按书中的例题走,而是在课前准备了很多三角形,拼成了各种漂亮的图形呈现给学生们,然而学生分组挑选自已喜爱的图形,再把图形进行分解,从而给学生们一个亲自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我给同学们确定一个目标分解后的三角形必须按角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们兴致很高,独自分完又让组内交流,几分钟下来同学几乎同一标准的分下来,而且还能准确地说明理由,巧妙的抓住“角”对它们进行分析,整个环节下来,同学们已经能把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特征总结的很完整。掌握了特征,我及时进行巩固,让学生们完成书中的找一找,填一填,这道题比较简单化,学生完成的速度很快,从表面看基本上已掌握了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于是我又加深难度,设计了猜一猜这个巩固环节。我先在信封中藏住这三种三角形,,当露出的角是直角和钝角的时候学生能够很快猜出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猜锐角三角形的时候,我先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不能立即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再露出一个锐角,大部分同学不用看第三个角就知道是锐角三角形,于是有的学生就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两个角是锐角就可以判定为锐角三角形。最后我又故意露出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让他们猜猜看还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从猜一猜中认识到仅凭两个锐角不能判定就是锐角三角形而要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行。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必须具备的条件。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要学生用手中的三角形来拼成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于是一个个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都展示在学生前面,他们得意极了,此时我又不失时机问学生,怎样的二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呢?学生又一次投入到积极的思考过程中……

  从总体上来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捆绑了孩子的思维,让他们集中于一点,违背了我们的课改要求,但是我认为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还是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一下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从这节课当中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准确,交待任务时不能够及时放慢速度;缺乏一定的应辨能力......

  以上教学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使我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教学基本功方面的欠缺更是亟待解决。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希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中继续摸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

  1、直角、*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本课以学生主体探究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角与周角的学习,为沟通角的联系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在小组合作旋转操作中,探究“我们还发现了新的角”。学生很快的发现了*角与周角,并能准确的描述出它们的特点。这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在这个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有些拘束,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可能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对它们的特殊性应该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本课教学中可供学生操作的学具有限,老师仅给同学们准备的活动角。如果能准备一些模型角、手工纸,课堂中学生进行摆、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则能体验更多角相关的经验,发现更多角的知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们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量角,根据角的读数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各类角的特征。2、认识*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角——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读数——探索*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和第2环节相似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周角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疑问:在认识周

  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

  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度之后就是360度,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在评课时,有老师指出:增加这个环节有点超纲,给学生增加负担,到底有没必要增加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疑问。

  不足: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学习。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量角的那个环节不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然后课堂上再小组活动按照角的度数分类即可,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角)和看似*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这节课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角,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自学时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本节课不足之处:

  1、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评价方式太单调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利用活动角引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认识,加深对角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进行各种角的特征的学习,从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角、周角的大小,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度数,教会学生选择适宜的工具画图,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重点是掌握用量角器画角,能初步估计角的大小。

  教学“角的分类"时,我让学生利用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有大有小,理解锐角、钝角不是指某一度数的角,是指某一固定范围的角。并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在操作中体会I周角=2*角=4直角。

  教学“画角”时,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先让学生尝试画60°的角,大部分学生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引导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

  1、两重合(中心点与顶点重合,射线与0刻度线重合)

  2、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因为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只让学生们做了少部分的练习,学生容易把内、外刻度线混淆,导致画角错误。

  我觉得这节课练习不够充分,本节课课时安排就是要将角的分类和画角两部分完成,我按照课时安排去进行讲课,时间十分紧凑。但因为孩子们初接触量角器以及画角,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熟练,所以我觉得在讲课的同时,应该分出大量时间让同学们在课上练习,才能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所以,在下次讲这节课时,我可能把这一部分分成两个课时去讲,使同学们能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及时操作进行巩固。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自己探索*角和周角,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什么是*角和周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和周角,说说什么是直角和周角?在操作中领会*角和周角形成的过程,让后用我做的活动角展示*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角、周角的概念和度数就被学生掌握了。

  2、让学生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画好的三种角为接下来的角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3、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弄清楚了直角、锐角、*角、钝角、周角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给同学们展示了*角和周角的折纸。同学们较好的完成了这个课教学任务。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1、应该让学生质疑题目问学生想学到角的分类的哪些知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导学案自学的内容较多,做一个*角和周角比较难,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时间不够。在预设学生的能力不够。

  3、未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手的聊聊无几,这与四年级的课堂氛围有关,也与我自己的能力有关。

  4、自学、对学、群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群学里,组长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讨论过程流与形式。展示时,孩子们对整个流程不够熟,这也与我们*时的训练有关。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从别的老师身上收获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这节课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角,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自学时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本节课不足之处

  1、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评价方式太单调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1、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每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2、从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小组合作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设计练习有技巧

  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而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甚至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组织。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在下达分类任务之前,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首先按角进行分类,然而,可能是因为学生有事先的预习,或者是没听清我的分类标准,竟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按角进行分类,汇报的时候,直接就按边进行了分类。有的学生马上就有了不同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就被带到了按边分类的方法上,这时,我及时的调整教学过程的预设方案,直接就把按边分类的方法拿出来请全班学生进行研究,之后,再学习按角分类的方法。经过这样的顺序调整,适应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顺畅的展开。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特征)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线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自然的引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辨认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在三角形分类的的操作讨论活动中,总结、区别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3、能举出三个以上在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

  ①锐角、直角和钝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

  3、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二)实践探究 活动验证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游戏巩固

  老师在一个袋子里放三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对于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的时候给予肯定,露出的角是锐角的情况是不能确定角的。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指导学生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请按边分类的同学说出分类的理由。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也见过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应用 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示一些动手操作的习题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全课总结 梳理知识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有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由于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表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36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12时整成36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

  1、直角、*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本课以学生主体探究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角与周角的学习,为沟通角的联系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在小组合作旋转操作中,探究“我们还发现了新的角”。学生很快的发现了*角与周角,并能准确的描述出它们的特点。这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在这个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有些拘束,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可能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对它们的特殊性应该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本课教学中可供学生操作的学具有限,老师仅给同学们准备的活动角。如果能准备一些模型角、手工纸,课堂中学生进行摆、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则能体验更多角相关的经验,发现更多角的知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当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光盘课件的教学,结合大屏幕打出思考题:什么叫做角的分类,你会怎样思考或怎样做?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角的分类学习感悟能力,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的发言开始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反面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很多同学都认为角的分类的不值得学习,太难学了。并将不值得的原因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说明,有的是从画角的重要性来说不会画,有的提到不想画角,只想笔算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在思想感情认识方面的确存在比较自私,自我意识比较严重的弊端。也有一些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到了,特别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生的价值不是按角的分类来学习角的种类。还有一个同学提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而学习。这达到了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角的分类来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本领而学习,去感受和体验数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从整体看有一个学生不特别满意,由于现在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对一少部分同学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观念的存在也比较正常,所以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学生的发言中加以引导。最后给了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后完成怎样去体会画角的感受,,并通过课后的反思将怎样的思路去完成,这样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自己动手画角有了一个认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客观的理解,去感悟角的分类和怎样去体会画角,进而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课改当中所提倡的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们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量角,根据角的读数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各类角的特征。2、认识*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角——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读数——探索*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和第2环节相似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周角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疑问:在认识周

  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度之后就是360度,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在评课时,有老师指出:增加这个环节有点超纲,给学生增加负担,到底有没必要增加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疑问。

  不足: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学习。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量角的那个环节不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然后课堂上再小组活动按照角的度数分类即可,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

  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

  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在这节课当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光盘课件的教学,结合大屏幕打出思考题:什么叫做角的分类,你会怎样思考或怎样做?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角的分类学习感悟能力,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的发言开始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反面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很多同学都认为角的分类的不值得学习,太难学了。并将不值得的原因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说明,有的是从画角的重要性来说不会画,有的提到不想画角,只想笔算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在思想感情认识方面的确存在比较自私,自我意识比较严重的弊端。也有一些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到了,特别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生的价值不是按角的分类来学习角的种类。还有一个同学提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而学习。这达到了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角的.分类来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本领而学习,去感受和体验数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从整体看有一个学生不特别满意,由于现在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对一少部分同学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观念的存在也比较正常,所以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学生的发言中加以引导。最后给了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后完成怎样去体会画角的感受,,并通过课后的反思将怎样的思路去完成,这样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自己动手画角有了一个认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客观的理解,去感悟角的分类和怎样去体会画角,进而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课改当中所提倡的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

  1、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角,4个直角。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

  1、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角,4个直角。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1、直角、*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本课以学生主体探究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角与周角的学习,为沟通角的联系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在小组合作旋转操作中,探究“我们还发现了新的角”。学生很快的发现了*角与周角,并能准确的描述出它们的特点。这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在这个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有些拘束,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可能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对它们的特殊性应该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本课教学中可供学生操作的学具有限,老师仅给同学们准备的活动角。如果能准备一些模型角、手工纸,课堂中学生进行摆、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则能体验更多角相关的经验,发现更多角的知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角和周角,并理解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比较好掌握。但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则是这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在“大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开放以及知识的系统化三方面有所突破。整节课围绕“昨天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和“你能在坐标图上分别找出其它各个角的位置吗?”两个“大问题”展开,使学生在回顾、思考、交流、讨论、汇报等开放性的学习形式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同时通过在坐标图中找相应角的位置完成对知识的系统化。

  上课前一天,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第二天上课,我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了本课的学习:一是“昨天大家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二是“你能从坐标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主要突破*角和周角的认识。接着围绕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这个问题,在坐标图上使学生系统理解掌握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第一个“大问题”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第二个“大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商榷了。这个问题第一次设计的是“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可是,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大,学生的思考没有针对性,所以交流时学生说什么的都有。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把问题改成了“你能在这幅坐标图中找到这些角相应的位置吗?”可是,问题又出来了:学生因为对这幅坐标图不熟悉或者不明白,理解成了在“图”中找到相应的角。有的孩子说这幅图上有四个直角,有两个*角。本来设计的理解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在图上找角。所以,第三次设计时把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放在了引领学生找到锐角在坐标图中的位置之后。这样对学生理解题意就有了一个切实的指导,学生明白了是在坐标图上找各种角的范围,省掉了一些多余的旁枝末节,直接切中了对问题本质的研究,也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反思本节课对于设计“大问题”的尝试,我逐渐明确:设计“大问题”时,一要尽量指向性强,有针对性,使学生知道思考的大方向;二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对一些不好理解或是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问题进行切实的指导,避免使学生偏离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三角形是最熟悉不过了,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涉及到了三角形的某些知识,所以,在上这一节课时,我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起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在讲三角形的分类之前我先把学生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引入,总结出分类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2、复习导入法是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学习新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复习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简洁的方法。课始我复习了三角形的特点,这些内容在知识和方法上都为新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孕伏。

  3、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觉得“要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力”,我决定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我就绝对不说、不做。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充分,并不是留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探索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多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教师仅仅起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4、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有提出按边分。

  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师生共同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又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既夯实“四基”,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5篇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大多是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特殊的角:*角和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认识*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的度数范围及大小、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中隐藏的*角解决问题。

  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听:“一件东西手中握,东摇西摆风拂过,热天打来冷天缩”,打一个生活用品。这是什么呀?

  生:扇子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也带来一把扇子,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扇子里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和周角。

  师:下面我慢慢儿地打开这把扇子,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你要有什么发现可要赶紧说。

  师慢慢打开扇子。

  生发现角,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当师打开到*角时,有生认出*角。师:对,这就是一个*角。板书:*角。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角叫*角?

  生: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就是一个*角。

  师:如果把这个*角画下来,你会画吗?

  请一学生到讲台上画一个*角。

  师:同学们认为他这样画可以吗?

  生思考。

  师:我认为这是经过这点的一条直线,怎样让大家看出这是一个*角而不是一条直线呢?

  生:还需要再画上*角的形成轨迹。

  师补充。

  师:这是一个*角,可是这样画*角还不够规范,下面看老师来规范得画一个*角。(指明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继续打开扇子。生发现周角,师板书:周角

  师:关于周角你知道它的什么知识?它有什么特点?

  生:周角的两条边靠在一起了。

  师:用数学语言说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

  结合刚才画*角的过程,你认为怎样画周角最规范。大家说,老师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角和周角,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通过画,让学生明确*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本质区别。

  2、生活中的*角和周角。

  师:生活中除了在扇子里见到*角和周角,在看表时也经常见到。看表中几点了?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生:六点,组成一个*角。

  师:你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后举例。

  师:看(课件中的)这个大风车,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叶片就组成一个*角;每个叶片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周角。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会发现许多这样的数学现象。

  3、探究五种角的度数范围及关系。

  (1)问题提出。

  刚才我们打开扇子一周,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角的知识(板题:角)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遍扇子的打开过程,看屏幕,不仅仅要说出是哪一种角,还要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现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师:好,我这儿有两个问题,一能不能用度数来描述这些角?二这些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同学们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注意每个结论都要说出理由。

  (2)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

  师随生回答,板书各种角的度数。

  生: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

  *角等于180°。

  师:你怎么知道*角等于180°?

  生1:在量角器上有一个*角,就是180°

  生2: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在一起,就是180°。

  师让生操作验证:a让学生都来观察量角器上的*角;

  b动手用两个三角尺拼一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哪里。

  生:周角等于360°,把两个量角器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周角。

  学生操作演示,指周角的两条边。

  师:那这些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生1、两个直角等于一个*角。生边说边拿起两个三角尺拼成的*角说。

  师:你的眼光真独到,发现了*角和直角之间的倍数关系,还有吗?

  生2:一个周角等于两个*角。生拿起两个量角器拼成的周角说。

  生3:我还要补充:一个周角等于四个直角。我是通过度数发现它们的关系的:180÷90=2,360÷180=2,360÷90=4

  师肯定同学们的做法。

  师:同学们有高有矮,那这些角呢?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4: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4)师:这些角中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为什么?

  生认为周角、*角和直角比较特殊,它们都有确定的度数。

  三、应用拓展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五种角,下面我想让你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看这幅图仔细观察,除了∠1到∠4还有其他的特殊角吗?

  生发现相邻的两个角组成一个*角。

  师:那如果知道∠1=130°,你能算出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1=∠3;∠2=∠4、

  师:我也看着∠1=∠3;∠2=∠4、,可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你能说出根据吗?

  生:∠2=180°-130°=50°……

  师:180°在题目有没有里直接告诉你?(没有。)看来,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用直接告诉我们的条件,还要善于发现题里的隐藏条件,隐藏条件也非常重要!

  生计算出结果。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角和周角;知道了各种角的度数。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3: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和运用题目里隐藏着的`条件。

  师:我用一首诗来总结了一下:

  一周二*四直角,关系密切不得了。

  钝角介于*直间,锐角不大比直小。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角、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角和周角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经历*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建立*角、周角的表象。

  3、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角、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角和周角。

  三、教学难点:

  形成*角和周角的表象。

  四、教具准备:

  量角器、活动角、三角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这节课老师将与大家一起来学习《角的分类》。如果我们要将角分类,你想按照什么进行划分?

  生:我们可以按照角的度数来划分。

  生:我们可以按照角的大小来划分。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我们按照角度数的大小来划分。

  师:其实有一类角,我们在上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了,还记得是什么角吗?

  生:直角。

  师:你能说出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物体和*面中存在直角吗?

  生1:我们黑板的四个角是直角。

  生2:电视,电脑屏幕面上的四个角也是直角。

  生3:我们用的书桌的四个角是直角。

  生4:我们数学书的和这张白纸的角也是直角。

  生5:我三角板的这个角是直角。(用手指出)

  师:同学们找的可真多,可见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是多么广泛!

  那么谁知道直角是多少度的角?

  生1:90度。

  师:他们都说是90度,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们可以量书桌的一角,也可以量书的一角,还可以量三角板的直角,可以量一个直角也可以量几个直角,看看直角是不是90度的角。

  (教师巡视看学生量角的方法是否准确)

  师:结果怎么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90度的角是直角,直角都是90度。

  二)认识*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想让你来帮老师判断一下,它是不是角,(演示折扇抽象为*角的过程)在演示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怎样的图形才称为角。

  生1:有一个顶点,两条射线。

  生2: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看老师画。

  师:(演示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这是一个角吗?理由是什么?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图形是由一个顶点引出了两条射线。

  生:我刚才认真看老师画了,老师画的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以组成的这个图形是角。

  师:同学们都会用定义来进行判断了,你们说的都非常好。

  这是一个角,你知道它是什么角吗?

  生:*角。

  师: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角是*角吗?

  生1:*角就象一条直线,但是有一个顶点。

  生2: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生3:*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电脑出示*角的定义。)

  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角是*角了,你能自己摆一个*角吗?

  (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同桌互相判断摆的是不是*角,为什么?

  师:你们同桌说说看,他摆的是*角吗?为什么?

  师:量一量*角是多少度的角。

  生:180度。

  师:说说*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板书:1*角=2直角)

  三)认识周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再看下面的图形。(教师拿出折扇,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并用电脑抽象周角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仔细看一下,形成的这个图形是不是角呢?

  师:谁来指一下这个角?

  师: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3一周和它本身重合后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的角,一个周角等于几个*角呢?(板书:1周角=2*角)那周角和直角又有什么关系?(板书:1周角=4直角)

  师:想一想你在哪儿还见过周角?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或实物钟表)看一看,分针和时针在什么位置的时候形成的角是周角?(分针和时针从0时到12时的演变过程)

  师:大家想一想,有人说周角就是一条射线,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四)学习锐角和钝角

  (一)师:小学阶段我们所学习的角除了这三种角外还有两种角,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个这样的角,看要求:(电脑出示)

  1、每个同学先用量角器度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2、小组合作互相对照一下。

  3、将这些角与直角和*角进行比较并试着进行分类。(学生量角,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汇报:一类小于90度,一类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师:小于90度的角我们称它为“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我们称它为“钝角”。

  师:谁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试着举几个例子。

  生: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例如35度的角。

  师:下面由你们自己出题,说出任意一个度数,让其它同学来判断是什么角。

  生:89度。

  生:锐角。

  (其它的例子略)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可是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量的角的度数都是用整数来表示的,思考:角的度数一定是整数的度数吗?

  生:不是。不够一度时我们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那么判断:(电脑出示)

  锐角共有90个。()

  钝角共有90个。()

  都是错误的,那么这两句话可以怎么说。

  锐角有无数个,钝角也有无数个。

  (二)各角的.关系

  师:拿出活动角这是多少度的角?(还没有旋转角度)

  师:下面大家看这个活动角,如果角的类型发生变化,也就变成了不同的角。

  师:说一说锐角、钝角、直角、*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五)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有关文字和图形结合的选择题训练。】

  1、给一些角,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角。

  2、判断题(1)、比钝角小的角叫锐角()。

  (2)、钝角大于任何一个锐角()

  (3)、大于90°的角是钝角()。

  (4)、两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师:这些题也没能难倒你们,看来你们掌握的很好啊

  3、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表)你们知道吗,这个钟面上有很多知识呢,现在老师就让你们来找一找,看你能在它上面找到多少我们今天学的知识。

  生1:当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时,是*角。

  生2:当三点半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度是90度。

  生提出反驳意见: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不是正好指向3,不是90度。

  生3:两点时,形成的角是锐角,三点时是直角。

  生4:1:40时行成的角是钝角,反过来看是什么角?

  师:这样的角在我们小学阶段不作研究,我们可以作为课外知识来了解,它叫优角。

  六)课堂小结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大多是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特殊的角:*角和周角;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认识*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的度数范围及大小、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中隐藏的*角解决问题。

  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听:“一件东西手中握,东摇西摆风拂过,热天打来冷天缩”,打一个生活用品。这是什么呀?

  生:扇子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也带来一把扇子,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扇子里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和周角。

  师:下面我慢慢儿地打开这把扇子,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你要有什么发现可要赶紧说。

  师慢慢打开扇子。

  生发现角,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当师打开到*角时,有生认出*角。师:对,这就是一个*角。板书:*角。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角叫*角?

  生: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就是一个*角。

  师:如果把这个*角画下来,你会画吗?

  请一学生到讲台上画一个*角。

  师:同学们认为他这样画可以吗?

  生思考。

  师:我认为这是经过这点的一条直线,怎样让大家看出这是一个*角而不是一条直线呢?

  生:还需要再画上*角的形成轨迹。

  师补充。

  师:这是一个*角,可是这样画*角还不够规范,下面看老师来规范得画一个*角。(指明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继续打开扇子。生发现周角,师板书:周角

  师:关于周角你知道它的什么知识?它有什么特点?

  生:周角的两条边靠在一起了。

  师:用数学语言说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

  结合刚才画*角的过程,你认为怎样画周角最规范。大家说,老师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角和周角,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通过画,让学生明确*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本质区别。

  2、生活中的*角和周角。

  师:生活中除了在扇子里见到*角和周角,在看表时也经常见到。看表中几点了?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生:六点,组成一个*角。

  师:你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后举例。

  师:看(课件中的)这个大风车,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叶片就组成一个*角;每个叶片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周角。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会发现许多这样的数学现象。

  3、探究五种角的度数范围及关系。

  (1)问题提出。

  刚才我们打开扇子一周,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角的知识(板题:角)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遍扇子的打开过程,看屏幕,不仅仅要说出是哪一种角,还要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现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师:好,我这儿有两个问题,一能不能用度数来描述这些角?二这些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同学们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注意每个结论都要说出理由。

  (2)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

  师随生回答,板书各种角的度数。

  生: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

  *角等于180°。

  师:你怎么知道*角等于180°?

  生1:在量角器上有一个*角,就是180°

  生2: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在一起,就是180°。

  师让生操作验证:a让学生都来观察量角器上的*角;

  b动手用两个三角尺拼一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哪里。

  生:周角等于360°,把两个量角器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周角。

  学生操作演示,指周角的两条边。

  师:那这些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生1、两个直角等于一个*角。生边说边拿起两个三角尺拼成的*角说。

  师:你的眼光真独到,发现了*角和直角之间的倍数关系,还有吗?

  生2:一个周角等于两个*角。生拿起两个量角器拼成的周角说。

  生3:我还要补充:一个周角等于四个直角。我是通过度数发现它们的关系的:180÷90=2,360÷180=2,360÷90=4

  师肯定同学们的做法。

  师:同学们有高有矮,那这些角呢?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4: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4)师:这些角中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为什么?

  生认为周角、*角和直角比较特殊,它们都有确定的度数。

  三、应用拓展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五种角,下面我想让你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看这幅图仔细观察,除了∠1到∠4还有其他的特殊角吗?

  生发现相邻的两个角组成一个*角。

  师:那如果知道∠1=130°,你能算出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1=∠3;∠2=∠4、

  师:我也看着∠1=∠3;∠2=∠4、,可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你能说出根据吗?

  生:∠2=180°-130°=50°……

  师:180°在题目有没有里直接告诉你?(没有。)看来,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用直接告诉我们的条件,还要善于发现题里的隐藏条件,隐藏条件也非常重要!

  生计算出结果。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角和周角;知道了各种角的度数。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3: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和运用题目里隐藏着的条件。

  师:我用一首诗来总结了一下:

  一周二*四直角,关系密切不得了。

  钝角介于*直间,锐角不大比直小。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42面角的分类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度,1*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且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重点:学生能清楚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的度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利用旋转明确角的旋转概念,通过旋转理解*角和周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面画的都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做角?

  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你能根据大小将这些角分分类吗?(生:直角、钝角、锐角。)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那我们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生:锐角和直角。)

  3、请你量一量直角是几度?(生:90度)板书:直角=90度

  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直角的度数是90度。这个90度的直角,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90度后形成的图形。

  4、你能用这种方法表述出一个锐角吗?同桌交流一下。

  谁来说一说怎样旋转?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生:只要小于90度。)说明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板书:锐角﹤90度

  我们刚才研究了直角和锐角的形成过程。照这样想,钝角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度数又会是多少度呢?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生:钝角大于90度)板书:钝角﹥90度

  二、探索新知,*角、周角的认识

  1.认识*角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旋转至180度位值),请同学们观察此时组成的角有什么特点,两条射线的状况是怎样的?

  预设1:两条射线变成了一条直线;

  预设2:两条射线组成的角是180度;

  预设3:这是最大的钝角;

  预设4:这个角有两个直角大;……

  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180度后,它已经不是钝角了。它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角。

  请大家观察,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的角是*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角。)

  1*角对于多少度呢?(*角=180度)板书:1*角=180度

  你能画一个*角吗?(生画,一名学生上台画。)画的对不对?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必须标明顶点和角的符号,再标上180度)

  现在你觉得钝角是多少度呢?(生: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板:﹤180度。

  2、认识周角

  如果这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它是角吗?(生:是个角,也有顶点和两条边,只不过两边重合了。)这个图形同样是一个叫做周角。根据刚才的演示,你们知道什么样的角是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等于多少度呢?(周角等于180度)板书:1周角=180度

  你能画一个周角吗?试试看,应该注意什么?

  (标上角的符号和度数)

  3、探索角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回顾了锐角、直角和钝角这三位老朋友的关系,而且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角和周角。现在想请你根据他们的度数特点,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你有办法吗?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

  预设1: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预设2:周角﹥*角﹥钝角﹥直角﹥锐角

  预设3:1周角=2*角=4直角

  三、巩固练习

  通过大家的一起探究我们还知道了这五位朋友的关系。如果让你根据刚才的探究来应用一下,你愿意尝试吗?

  1、判断2、口答

  3、看图填一填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学习的非常棒!

  那你能总结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锐角﹤90直角=90 90﹤钝角﹤180*角=180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周角=360 1周角=2*角=4直角

  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以直角为突破口引出旋转角的概念,直角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90度形成的图形。让学生旋转出锐角,周角,旋转至180度来突破*角,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对角的分类及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究三角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迁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为主。

  1、唤醒旧知,实现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同化、顺应中实现认知结构*衡的过程,所以,在新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角的知识及角的分类,然后话锋一转引入三角形的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为下面按角给三角形分类做好了知识迁移准备。

  2、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类: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分别给三角形起名字,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形按边分类。通过测量边的长度,把三角形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完成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使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练习题设计循序渐进,能力得以提升。

  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方面,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练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请说出下面各角分别是什么角。

  2、提问:我们是怎样给角分类的?

  3、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由3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角和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探究三角形的分类作铺垫。

  ⊙探究新知

  1、给三角形分类。

  (1)课件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帆船图案。

  (2)提问:这幅图案从整体上看像什么?(帆船)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图案是由三角形拼成的)谁愿意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这些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再仔细看一看,各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各异造成的)

  (3)提问:我想把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标准来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

  (4)出示分析表。

  ①

  1

  2

  3

  第1个角的度数

  第2个角的度数

  第3个角的度数

  ②

  1

  2

  3

  第一条边的长度

  第二条边的长度

  第三条边的长度

  小学数学,三角形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篇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角的分类和画法》的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在角的分类教学中,*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一个口袋。所以,我们不能将知识塞到他们的脑袋中就可以了,也不能给学生定好方向。我们要重视他们实际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注意启发,这不仅要求在口气上,还要重视在问题的提出上。如: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我出示:60度、70度、135度、90度,目的是想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角,但是我想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这些黑板上这些角的度数你能想到什么?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刚才的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动演示一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在对板书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我存在一个误区,这次上课使我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可能由于我的粉笔字写的不怎么样,我最怕在黑板上写字,认为尽量用黑板书写下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常的上课中,板书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我觉得今后我在板书上要下不少功夫,要注意设计的合理、巧妙,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本课是《角的度量》这一章中的第三课时,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学会了如何度量一个角,基于此,我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为复习内容放在了本节课的讲授之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本节课我是分为了三部分来进行讲解的。

  课程开始,我出示了扇子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猜测扇子的变化,引出本节课我们的课题,角的分类。

  学习新知由直角引入,引导学生认识了*角、周角,并探索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的特征,以及*角、周角、直角之间的等量关系,由学生总结各角如何从小到大的排列以及其特征。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参照书本做了一个折扇,让学生跟我一起动手参与。同时,复习前两节课学过的认识角以及测量角的方法。在学生总结完各角的特征之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活跃气氛,学生们被带动起来。最后,介绍了一点课外知识给学生,即优角和劣角的相关知识。

  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我引导学生去做的,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比较少,我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充分的相信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应该注意的。

  巩固练习环节我共设置了四种类型题,所给出的角属于什么角、钟面上形成的是什么角、判断题、利用*角来求角的度数。这个环节我注重习题的梯度,由易到难且形式多样,但是第一题中一上来我所给出的图形容易让学生和直角混淆,应该更明显的给出这是个什么角。

  这节课我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

  1、应该注意课件上字的颜色、大小、位置。

  2、学生主体性不够强,应让学生多参与。

  3、学具中,让学生做扇子不如做活动角更直观,且扇子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4、重难点强调的欠缺,应注重语言的精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向老师们学习请教,争取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巧妙地设计丰富的、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烘托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1、*双手。“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一节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是很多的,课本一开始,让多名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

  2、置陷阱。不断制造认知冲突,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在课的开始,用小棒围三角形时,有一组小棒是围不成三角形,就让学生感受的了一种“愤”的学习状态,而在分类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满怀信心开始画三角形时,首先让学生画“只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陷阱,一下子让学生体验到焦虑、疑惑、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情,认知冲突的形成充分激发了学生渴求探索的欲望。

  3、鼓励猜想。在数学学习乃至发明创造中,根据已经获取的知识对探求的问题提出预见性的猜测猜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猜测也出现了多次,像用小棒来围三角形后,让学生想,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别是在让学生根据锐角个数的多少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后,让学生猜猜看,你认为,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成几类,这些猜测猜想多是十分有益的。

  4、激励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在一个四边形(梯形)中任意画出二至四条线段,把四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并且每类三角形都至少有一个,不仅巩固了新知,也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画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我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量一量、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在这节课中,孩子们自己探索的比较多,也因为第一次尝试,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不够,教学任务虽已经完成,但我觉得还得好好深思一下自己的课堂。

  一、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探究。

  “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一节我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很多的。本课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口述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口述完毕后,让学生用学具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度数。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给角进行分类。于是,有的学生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锐角个数最多;有的学生会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如果没有这个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结论的。在这样的操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数学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题海”大战之后的厌倦,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冲突”里更明确。

  不断制造认知冲突,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在学习按角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质疑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可能出现两个直角吗?有可能出现两个钝角?会不会有*角?学生疑惑,认知冲突的形成充分激发了学生渴求探索的欲望。但是片刻后,孩子们一个个小脑袋很快凑到了一起,认真专注地研究起来。有的学生用小手比画着,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不能大于180度来反驳。孩子们的探讨的争论声中,他们对按角分类更加的清晰,明确。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只露出一个角,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属于那种三角形?)看着学生一个个小脸上洋溢的尽是自信的笑容。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脱口而出是锐角三角形。我追问:“肯定吗?”学生有了思索,有了争论,有了冲突。之后,他们的汇报更是精彩,学生明白了每个三角形都有锐角,要判定是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学生在操作按边来分类时,我紧紧把握学生的想法,有的学生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分成三类。我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不时地投去赞许的目光。

  我在“反思”中成长

  本节课,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动”起来了,思维真正“活”起来了。但在课堂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里总结出以下几点改进方案:

  在学生进行给三角形分类学习之前,还应该更明确地给学生一个研究的方向,比如说:“在研究三角形的角的特点时,你们该选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呢?还有什么办法?然后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可以快速选择方法,并且在老师讲要求的时候也提示到需要测量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才能找到特点,进行分类,这样的合作学习,更合理有序的。上课前,总感到内容很多,怕时间来不及,有的地方操之过急。在学生汇报按边分类时,没有更好抓住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当学生出现⑤号图形的分类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把自己的想法说具体,这样更有说服力,其实这也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时机。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上出现的不如意的地方,正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还不够到位,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等等,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的成长。我坚信,每天有收获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快乐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们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量角,根据角的读数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各类角的特征。2、认识*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角——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角的读数——探索*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和第2环节相似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周角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疑问:在认识周

  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

  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度之后就是360度,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在评课时,有老师指出:增加这个环节有点超纲,给学生增加负担,到底有没必要增加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疑问。

  不足: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学习。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量角的那个环节不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然后课堂上再小组活动按照角的度数分类即可,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在这节课当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光盘课件的教学,结合大屏幕打出思考题:什么叫做角的分类,你会怎样思考或怎样做?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角的分类学习感悟能力,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的发言开始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反面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很多同学都认为角的分类的不值得学习,太难学了。并将不值得的原因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说明,有的是从画角的重要性来说不会画,有的提到不想画角,只想笔算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在思想感情认识方面的确存在比较自私,自我意识比较严重的弊端。也有一些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到了,特别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生的价值不是按角的分类来学习角的种类。还有一个同学提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而学习。这达到了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角的分类来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本领而学习,去感受和体验数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从整体看有一个学生不特别满意,由于现在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对一少部分同学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观念的存在也比较正常,所以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学生的发言中加以引导。最后给了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后完成怎样去体会画角的感受,,并通过课后的反思将怎样的思路去完成,这样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自己动手画角有了一个认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客观的理解,去感悟角的分类和怎样去体会画角,进而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课改当中所提倡的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直观地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新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自由、民主、快乐的空间里,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动”起来了,思维真正“活”起来了;一个个思维火花的迸射,一个个创新思维的产生,都告诉我——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很喜欢。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里明方法,在“操作”中学会探究。教学中,我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以及我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标新立异的青睐,这些都是我对“以人为本”这一教学观念理解后的运用。也使我充分品味到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另外最主要的是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媒体辅助教学,我感到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学,已基本实现了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中,不管是“三角形的分类要求”、“猜猜我是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后面的练习和作业,我都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了展示,既清晰,又帮我解决了一些运用常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困难的问题,另外这些鲜活的图画又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猜猜我是谁”的环节中,即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猜这个是什么三角形的趣味题,在学生们猜出答案后,我还把他们猜的结果展示给学生看,这给学生很大的新鲜感,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是在猜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时,学生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兴趣非常高。我想这里真正实现了由模仿地学向创造性地学发展。

  通过这次的教学使我有了很多收获,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收获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培养。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有更大的突破,上出有自己特色的数学课。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角,

  1*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教材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的标题是:角的分类和画法。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1.角的分类

  这一部分要让学生学会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角和周角,掌握直角、*角、周角三种特殊角之间的倍数关系,会用角的度数来判定角的种类,其中钝角度数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难点。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角,并能正确得辨认锐角、直角、钝角。但是,那时是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用三角板比较得到的,我认为这些主要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本节的内容是建立在上面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用角的度数来判断各是什么角,这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在设计的时候,我运用学生刚刚学到的量角导入新课,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判断8个角各是什么角,在学生判断的同时我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将角的图形隐去,变成了文字。这儿能让学生体会到由形到文的过程。

  在难点“钝角的度数范围在90和180度之间”的教学时,我估计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大于90度的角就是钝角,但我在此没有多停留,而是用活动角的展示,先让学生认识到*角,*角是180度。再让学生用钝角和*角比较大小,从而由他们得出钝角正确的度数范围。

  2.角的画法

  这一部分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画任意度数的角,画角可以用三角板和量角器两种工具。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三角板有它的局限性,只能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而量角器可以画任意度数的角。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接着上面的知识,先让认角,再让学生画60度的角,这是一个特殊的角,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都能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画一个50度的角,这时候学生就意识到三角版只能画一些特殊的角,同时可以提问那些不同的角呢,而量角器却可以画出我们学过的任意度数的角。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指导思想上

  学生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一个口袋。所以,我们不能将知识塞到他们的脑袋中就可以了,也不能给学生定好方向。我们要重视他们实际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注意启发,这不仅要求在口气上,还要重视在问题的提出上。如: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我出示:60度、70度、135度、90度,目的是想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角,但是我想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这些屏幕上这些角的度数你能想到什么。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刚才的知识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自动演示一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巩固。

  在对板书的重要性的认识上我存在一个误区,这次上课使我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可能由于我的粉笔字写的不怎么样,我最怕在黑板上写字,认为尽量用屏幕显示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常的上课中,板书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我觉得今后我在板书上要下不少功夫,要注意设计的合理、巧妙,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

  2.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上

  通过这次上课,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严师”这个词的含义,做老师一定要严厉,尤其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坐好、不乱动、同桌不交流、不做小动作,这样能给上课时每个同学都做到认真听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心理愉悦程度都会提高一个新的阶梯。我会以次为目标,不断努力。

  但是和上面所说的分不开的是,教师的课要精彩、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对教材、对学生应该学的知识、应学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全盘的且非常清楚的把握。这也是我努力的一个目标。

  3.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应该用到什么度

  曾经我认为电脑课件在教学活动中是无所不能的,教师只要在旁边点一点就可以了。这学期以来,我逐渐意识到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一种教学的工具,有着它的局限性。教师才是教的主体,如果只用多媒体的话那就可以不用教师了,让学生看看电视就行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帮我们演示一些普通的教学媒体不能演示的东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它的优越性。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效果会恰恰相反。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

  4.琐碎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学数学不只是让学生会某个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某种能力和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课堂中产生有效资源,进行诱导,不断升华学生对的知识的认识层次。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1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

  1、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学体会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利用知识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这样顺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新课,体现知识源于生活。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我都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去感受它们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动手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并通过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数。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空间。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长方形、活动角等。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转一转,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各种角的形成。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深

  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推导出它们的度数,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点知识没有讲透彻

  在讲课过程中以及课后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各种角以及度数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掌握的很透彻,因此我反思得出还是自己在讲授新知识时没有很好的把重点内容讲的很到位,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错误。

  4、教学程序出现次序颠倒现象

  在教学完*角后本来应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角和直角的关系,而我在教学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导学生探究直角和*角以及周角的关系,在教学程序上出现颠倒。

  5、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教学语言不太严谨,比如说*角和周角的概念的准确表述等等。

  6、评价方式太单调

  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适当的运用给予学生评价,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2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三角形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就已经涉及了三角形的某些知识,所以,在上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复习导入法是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学习新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复习导入法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简洁的方法。课始我首先复习了角的分类,复习了三角形的特点,这些内容在知识和方法上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造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从不同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吗?”等等。学生以问题为线索,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教师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提出按边分。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3

  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另外,焦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地概括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地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如果再在学生出现*角与周角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周角时进行强*学就更好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4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三角形是最熟悉不过了,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涉及到了三角形的某些知识,所以,在上这一节课时,我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起点,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在讲三角形的分类之前我先把学生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引入,总结出分类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2、复习导入法是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学习新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复习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简洁的方法。课始我复习了三角形的特点,这些内容在知识和方法上都为新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孕伏。

  3、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觉得“要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力”,我决定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我就绝对不说、不做。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充分,并不是留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探索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多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教师仅仅起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4、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观察、推理、验证、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然后提出问题:还能怎么分?学生有提出按边分。

  通过测量边的长短,学生把三角形分为三类: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师生共同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学后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题,让学生对概念又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既夯实“四基”,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学生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与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自我的过程。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学会了“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在课结束之余,我饶有兴致地布置了探究作业,“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在什么特殊时刻形成什么类型的角?”课一结束,同学们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对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昨天你留的作业我们讨论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惊!本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着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说回去和爸妈商量讨论,有的几个同学聚起来,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气壮地说,是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开始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研究,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专门对180°(*角)和看似*角的时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6∶00时是180°(*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角,实际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角,同学们要注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从教学内容来说,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从教学方法来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角,4个直角。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通过微视频,既有教师的讲解性

  学习、也有针对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思考、操作的时间,真正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

  1、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学体会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利用知识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这样顺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新课,体现知识源于生活。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我都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去感受它们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动手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并通过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数。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空间。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长方形、活动角等。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转一转,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各种角的形成。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深

  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推导出它们的度数,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点知识没有讲透彻

  在讲课过程中以及课后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各种角以及度数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掌握的很透彻,因此我反思得出还是自己在讲授新知识时没有很好的把重点内容讲的很到位,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错误。

  4、教学程序出现次序颠倒现象

  在教学完*角后本来应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角和直角的关系,而我在教学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导学生探究直角和*角以及周角的关系,在教学程序上出现颠倒。

  5、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教学语言不太严谨,比如说*角和周角的概念的准确表述等等。

  6、评价方式太单调

  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适当的运用给予学生评价,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角,

  1*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实际操作出发,让学生自己探索*角和周角,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什么是*角和周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度数;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和周角,说说什么是直角和周角?在操作中领会*角和周角形成的过程,让后用我做的活动角

  展示*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角、周角的概念和度数就被学生掌握了。2.让学生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画好的三种角为接下来的角的特征做好了铺垫。3.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这样的过程,孩子们弄清楚了直角、锐角、*角、钝角、周角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给同学们展示了*角和周角的折纸。同学们较好的完成了这个课教学任务。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应该让学生质疑题目问学生想学到角的分类的哪些知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导学案自学的内容较多,做一个*角和周角比较难,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时间不够。在预设学生的能力不够。3、未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手的聊聊无几,这与四年级的课堂氛围有关,也与我自己的能力有关。

  4、自学、对学、群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群学里,组长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讨论过程流与形式。展示时,孩子们对整个流程不够熟,这也与我们*时的训练有关。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从别的老师身上收获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2

  俗话说的好,俗话说的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得学得好。”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对抽象的东西能知道一些,但从语言表达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后反思一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角”这个比较枯燥无味的新知识,我首先考虑到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这样一个谜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抓耳挠腮,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到猜谜语中,于是引出来——扇子。随即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在手中摆弄着并质疑: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下有把学生带入到思维当中,同学们根据二年级时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纷纷举手发言,不费力气的引出了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自己动手,亲历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该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并展示,让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师有意识的引导活动角转到*角时让小组合作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交流讨论最后给出“*角”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操作边转动边说出*角的概念。同样的方法解决了“周角”概念。学生观通过自主观察体验得出:1周角=2*角,

  1*角=2直角,1周角=4直角。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学生也能大胆放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积累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当然学生也不例外。当学生走向知识,亲历探究活动后,对周角、*角的概念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我把以前所见到的锐角、直角、钝角等一大堆都搬出来,混在一起,乱七八糟。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形成了思维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究轨迹,产生求索动力,从而自主构建新知——对这些角进行分类。于是学生先直观感知到根据角的大小及形状将角进行分类,后自己意识到仅凭眼睛观察不够精确,还需根据确切的度数来区分,在知识形成的同时感觉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乐趣。

  当学生对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我就想到该让孩子始终“踮着脚摘苹果”,于是就设计了一些知识拓展——数角。我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习“数一数”。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知识,不但数出了角的个数,还对不这些角进行了分类;接着我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并分类”,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同时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快乐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

  1、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学体会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利用知识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这样顺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新课,体现知识源于生活。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我都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去感受它们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动手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并通过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数。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空间。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长方形、活动角等。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转一转,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各种角的形成。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深

  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推导出它们的度数,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点知识没有讲透彻

  在讲课过程中以及课后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各种角以及度数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掌握的很透彻,因此我反思得出还是自己在讲授新知识时没有很好的把重点内容讲的很到位,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错误。

  4、教学程序出现次序颠倒现象

  在教学完*角后本来应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角和直角的关系,而我在教学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导学生探究直角和*角以及周角的关系,在教学程序上出现颠倒。

  5、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教学语言不太严谨,比如说*角和周角的概念的准确表述等等。

  6、评价方式太单调

  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适当的运用给予学生评价,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5

  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另外,焦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地概括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地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如果再在学生出现*角与周角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周角时进行强*学就更好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6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角的分类教学中,*角和周角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容易把它们和射线、直线混为一谈。所以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讲解*角和周角的特殊性。并注重和射线、直线的对比区别。在角的画法教学中,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和归纳画法。学生因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7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巧妙地设计丰富的、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烘托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1、*双手。“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一节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是很多的,课本一开始,让多名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

  2、置陷阱。不断制造认知冲突,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在课的开始,用小棒围三角形时,有一组小棒是围不成三角形,就让学生感受的了一种“愤”的学习状态,而在分类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满怀信心开始画三角形时,首先让学生画“只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陷阱,一下子让学生体验到焦虑、疑惑、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情,认知冲突的形成充分激发了学生渴求探索的欲望。

  3、鼓励猜想。在数学学习乃至发明创造中,根据已经获取的知识对探求的问题提出预见性的猜测猜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猜测也出现了多次,像用小棒来围三角形后,让学生想,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特别是在让学生根据锐角个数的多少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后,让学生猜猜看,你认为,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成几类,这些猜测猜想多是十分有益的。

  4、激励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在一个四边形(梯形)中任意画出二至四条线段,把四边形分割成多个三角形,并且每类三角形都至少有一个,不仅巩固了新知,也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画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8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本节课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然后总结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渗透集合思想。这样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巩固复习题,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修正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有效的,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探究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系统,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特别是在小组汇报时,抓住按角分的关键,让其他各组同学也试着分一分,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按角分的这种方法。在按角分类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为最后游戏中让学生猜角做好铺垫。这两点算是本节的成功之处吧!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9

  这节课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角,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而对于*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自学时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本节课不足之处

  1、对于教学*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角和周角的形状,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评价方式太单调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0

  《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

  1、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角,4个直角。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1

  《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本节课之前,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既学习按照角的特点分类,又学习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但通过研究教材发现,要让学生真正通过操作、探究发现数学知识,目标不可定位太多,于是,本节课只让学生按角的特点分类。通过上课,我认为本节课在设计中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力。

  在新知探究环节,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学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每个三角形中各有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几个直角。这个知识对他们来说很简单,但是我的重点并不在这,而是通过自己所得的数据发现问题。当学生把结果汇报完毕之后,大屏幕显示每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个数情况。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于是,有的学生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锐角个数最多;有的学生会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2个锐角。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如果没有这个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结论的。

  二、教师的不断追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上,多次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规范。如当有学生发现锐角个数最多,钝角个数最少时,教师追问:“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最终得出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2个锐角”的重要结论。当学生自己把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说成“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出示正确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再追问:“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二句话没有说两个锐角。”教师接着问:“你认为哪一句更好?”学生思考后发现第二句好。为什么呢?学生答道:“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可以不用说。”看,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思考问题不断深入,语言的表达也逐步规范。

  三、渗透集合的教学思想

  在揭示每类三角形后,我在黑板上顺势画了一个大大的椭圆,把椭圆看作所有三角形,里面分成的三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一类里面都有一个代表性的三角形纸片。这样的板书不但清新,同时渗透了集合的教学思想。

  当然,在执教本节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还不够到位,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努力向其他优秀老师学习的地方。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2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3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1、直角、*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本课以学生主体探究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角与周角的学习,为沟通角的联系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在小组合作旋转操作中,探究“我们还发现了新的角”。学生很快的发现了*角与周角,并能准确的描述出它们的特点。这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在这个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有些拘束,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可能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同时*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对它们的特殊性应该强调说明,可以着眼比较*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本课教学中可供学生操作的学具有限,老师仅给同学们准备的活动角。如果能准备一些模型角、手工纸,课堂中学生进行摆、折等动手操作活动,则能体验更多角相关的经验,发现更多角的知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4

  本课是《角的度量》这一章中的第三课时,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学会了如何度量一个角,基于此,我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为复习内容放在了本节课的讲授之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本节课我是分为了三部分来进行讲解的。

  课程开始,我出示了扇子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猜测扇子的变化,引出本节课我们的课题,角的分类。

  学习新知由直角引入,引导学生认识了*角、周角,并探索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的特征,以及*角、周角、直角之间的等量关系,由学生总结各角如何从小到大的排列以及其特征。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参照书本做了一个折扇,让学生跟我一起动手参与。同时,复习前两节课学过的认识角以及测量角的方法。在学生总结完各角的特征之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活跃气氛,学生们被带动起来。最后,介绍了一点课外知识给学生,即优角和劣角的相关知识。

  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我引导学生去做的,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机会比较少,我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充分的相信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应该注意的。

  巩固练习环节我共设置了四种类型题,所给出的角属于什么角、钟面上形成的是什么角、判断题、利用*角来求角的度数。这个环节我注重习题的梯度,由易到难且形式多样,但是第一题中一上来我所给出的图形容易让学生和直角混淆,应该更明显的给出这是个什么角。

  这节课我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

  1、应该注意课件上字的颜色、大小、位置。

  2、学生主体性不够强,应让学生多参与。

  3、学具中,让学生做扇子不如做活动角更直观,且扇子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4、重难点强调的欠缺,应注重语言的精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向老师们学习请教,争取进步!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5

  今天的内容比较少,讲授结束后,我让学生看了一遍书,然后问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或是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提出:有没有比周角大的角?我知道当然是有的,但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支理解我一时还没有想出来,就把问题给了学生:你们说有没有比周角还大的角?有学生说:周角是最大的,没有比周角大的角了。想了一会儿,有学生说:要比周角大,多转几周就行了。又有学生说:没有,如果超过一周,又要从0开始计了。

  听到这里,我想到在奥运会的跳水和体操比赛,就对学生说,上个月在北京的奥运会比赛,大家看过跳水比赛没有?在跳水比赛时,解说员说的某个运动员跳水过程中在空中转体720度等大于周角360度呢?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有这样比周角大的角的存在的。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说:体操比赛中也有这样的大于360度的角。

  也不知我这样举的例子是不是合适,请大家看完给我提一提,但我有两点感想:

  一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来举例说明,学生容易理解,也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是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学生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惊喜的。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2848.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