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总结

更新时间:2023-03-14 06:27:18 点击: 来源:yutu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

  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

  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

  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

  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朱自清的《春》分析:春天里“有什么”?春天里“怎么样”?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让同学们课后按图片所画进行描写练习。要示:用词准确,100字左右。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1)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5篇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作文开头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开门见山

  2、烘托气氛抒情法

  教学难点:巧妙模仿法

  教学设想: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曾有这样一段校园流行语:,想起伤人;想说不写,中考逼人;真的写起,开头就不行。开头俗称“豹头”,也有人称之为“凤头”、“龙头”,都是指开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作文开头的常见毛病

  阅读下面材料,试写一段开头。

  人生路上充满了挑战,挑战首先就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等等。

  请以“挑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寓言、故事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挑战“的范围之内。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作文开头常见的毛病:

  1、远离中心;

  2、交待不清;

  3、戴大帽子;

  4、人云亦云,唱老调;

  5、浮泛,似是而非;

  6、硬凑不好,“无愁强谈愁”;

  7、*淡、*庸。

  三、作文开头的常见方法

  1、开门见山法、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即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点明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揭示主题的方法。

  示例:

  A、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B、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获奖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好处:文章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用此方法入题快,符合读者心理,节省篇幅。

  2、烘托气氛抒情法

  所谓烘托气氛抒情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通过环境、景物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

  示例:我冒了严寒,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色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

  文章开头都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和抒*感,其作用是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交待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同时也迅速地把读者带到了特定情境中。

  学生习作:

  A、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辉,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记忆之门上……

  B、此刻,世界寂静,了无声息。

  此刻,大地漆黑,一片冰凉。

  猛地抬头,远处的景物竟被镀上一层银色,让人来不及惊叹。多么皎洁的月光啊!流翠泻玉般的倾斜在大地上,泼洒在周围同学的身上,然后缓缓的流进那已经干枯、麻木的心田……

  3、设问置疑法

  设问置疑这种开头的方法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可以增加文章的曲折性,显现出文章的结构美。

  示例:镜子里出现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孩,最显眼的是那张充满喜悦、纯真的笑脸。为什么女孩现在会笑得那么灿烂、动人呢?

  例句在一个特写镜头后有意提出问题,这样以直接提问开启下文,都能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引导读者急切地读下去。

  4、巧妙模仿法

  模仿不仅是一种借鉴,同样可以创新。我们说的模仿应该既吸取它的长处,又不能完全照搬。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作文的开头: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几乎一贫如洗了。

  这位同学模仿了歌德的名言:“你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这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上,如能扣紧话题,巧妙模仿,也是一种不错的开头方法。

  5、引用名言警句法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歌词或俗语、谚语、典故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像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

  此法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开篇巧妙引用贴切的名诗佳句,以自己的文化积累为依托,转虚成实,从中引出要写的人或事来,这样的开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并为故事开拓思路,突出了所表达的中心。

  6、巧用修辞法

  开篇使用修辞(拟人、排比、对比、比喻、设问、反问、反复等),生动形象,易把读者带入文章境界中,以引起读者对所要面对的事物或观点的兴趣,使文章开端新颖,极富吸引力。

  示例:

  1、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

  2、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四、练习:

  1、在你的学习生涯中,经历了许多考试,有时让你高兴,有时让你悲伤……请以“考试”为题,写一个的开头。

  2、试以“朋友”为话题,写一段开头

  3、我们体验着亲情,感受着亲情,以“亲情”为话题写出开头。

  4、我们的生活不能离开水,它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试以“水”为话题,写一段开头。

  五、小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也许我们不能亲历惊险的故事,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传奇作家。但是,让我们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带着探险的精神前行,我相信你们的作文一定会写得更加精彩,中考一定会取的成功!

  开头歌诀

  开头方法有六条,一条一条都有效。

  开门见山点题式,题目主题见分晓。

  烘托气氛抒情式,写景开头定格调。

  设问置疑方法好,扣人心弦求根底。

  巧妙模仿创新式,激发读者感情高。

  引用名言警句法,吸引读者突中心。

  巧用修辞好方法,引人入胜添气氛。

  课后反思:

  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要写好作文开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既需要用心灵地去感受生活,也需要学习、积累写作知识,更需要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节课里,我发现学生的知识是有一定的积累,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运用,刚开始他们大部分同学只会用第一种开门见山,后来经过这节课他们对作文的开头不再害怕,因为烘托气氛,设问置疑法和巧用修辞他们都觉得不太难,*常不会用是因为不知道,现在通过系统的学习,我相信他们的作文开头会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引用名言警句对他们来说比较难,一方面可能还是我给出来的例子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名言警句的积累还比较少,不太会写。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大海,写作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不怕风浪,敢到海底探宝,才能撷取写作领域里那朵最美的浪花。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

  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构思学生的话题。

  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二、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

  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

  (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

  教师:构思*淡、语言贫乏、素材*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

  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当堂练习。

  4、牛刀小试

  (幻灯片:空间)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5、大显身手

  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学生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

  三、教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著问题。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实际上,除了课本的素材之外,还有影视、文学作品,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历史名人等,教师可以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陷入“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材料来凸显人物的个性。

  3、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个性凸显人物的几种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凸显人物的个性。

  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学习写人。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明确了写人文章的表象和实质之后,我们还要知道写人难在那里?“类型化”、“脸谱化”、 “千人一面”的文章好吗?不好,因为“一母生九子,个个有不同”,所以一篇优秀的写人文章就是要凸显笔下人物的独特个性,尤其是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话题探讨

  什么是优美的人性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篇文章片段,思考:文中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文中的父亲有那些品质?

  父亲,我爱您

  父亲,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没工作在家,您一个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日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可您从不厌倦。那日,您下岗了,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道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您走到妈妈身边,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您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您重新开始,在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您(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坚强。

  注: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动词、(形容词) 、副词

  文章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写出了一个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的父亲形象。刚毅坚强、毫不屈服等都是父亲身上闪光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就是优美人性的表现。

  美好人性的含义非常广泛,例如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勇于奉献、敢于斗争、正直敬业、乐观向上、忠厚勤劳、幽默风趣、富有爱心、为人谦和、朴实善良、同情弱者、真诚守信等等。我们写人就是要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去发现,去描写人性的光辉。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4

  【写字目标】

  1、反思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正确认识自我。

  2、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和独到的思想认识展现自我风采。

  3、选择合适角度表现自我的鲜明个性,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我。

  【设计缘起】

  近段时间在给七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生活化文章指导”时,我想让一个文章观念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文章的信念,这就是——文章就是思想,文章就是生活,文章就是你自己。文章就是思想的歌唱,文章就是生活的舞蹈,文章就是对自己灵魂的追问,文章要回归到学生真实生活的描述和真实自我的解剖完善上。为此,我让学生追问审视“我是谁”,抒写美现“这就是我”,让学生在不断认识、发现、创造自我中表现、完善,让写字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真实诗意的记录。

  【设计理念】

  1、认识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是完善自我的前提和途径。马克斯韦尔·莫尔滋说:“每个人都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你应当意识到对你来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先哲在雅典阿波罗神庙门廊一块石板上刻下的箴言,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做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写字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字不仅需要认识世界,掌握社会生活的情绪,更需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表现自己。”(蒋子龙语)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创造自己的过程,审视自我、创造自我是人类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

  2、真挚抒写自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新课标要求“写字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写字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自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学生最真实的领域,是学生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话题。

  3、创新美现自我。新课标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我话题能够很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思考自己,抓住自己特征的写字目标,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地能力。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介绍自己——追问自我

  老师简介自己、归纳介绍角度——学生介绍自己、板书追问视角(个人简况、家庭情况、外貌体型、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爱好特长、成长经历、人际交往、优点缺点……)

  第二环节:探究欣赏——创新指导

  讨论探究——佳作片段欣赏小结——创新技法总结。

  第三环节:竞猜游戏——创新美现

  十分钟“这就是我”话题写字——竞猜——评出优胜者。

  【课前准备】

  1、卡片

  2、学生优秀习作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老师简介自己导入

  从职业身份、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生活嗜好、教书心得等方面介绍自己。

  二、追问自我

  1、今天老师见到大家,为了结识各位,情不自禁地来了一次自我推销。*是礼仪之帮,来而不往非礼也!刚才老师介绍了,我想认识结交我们班上的同学,哪位同学愿意跟老师交朋友,请你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好吗?

  2、学生介绍自己。

  如学生没有反应,一可用语言激励: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哪天你出门在外遇到不方便,想找个人帮忙,经熟人介绍,你知道了一个老乡就在此地,给他打个电话,兴许能有帮助。可是他不认识你呀,还怕你把他骗了呢!你怎么介绍自己呢?

  如果还是启而不发,再激励:假如我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总,大家急需找工作维持生计,你们还金口难开吗?

  看来同学们也有羞涩的一面,好,激将不成,我就用点将法吧。

  学生总结介绍角度,追问还有哪些特点?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认识自己。

  介绍中追问时适当提示:你还有哪些长处,不足在哪里?你最想干什么,你会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在同学眼中,在父母眼里,在朋友心间,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追问特点,总结角度。

  认识自我是完善自我的前提和途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创造自己的过程,追问自我、审视自我、创造自我是人类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常做这样的自我追问和审视,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性,准确的认识自己。

  追问自己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下面我们小结一下追问地角度。

  追问角度参考:个人简况、家庭情况、外貌体型、性格特点、生活态度、爱好特长、成长经历、人际交往、优点缺点……

  4、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现在就把你的介绍材料整理成文吧。

  参考材料:

  可以写个人简况: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时间、年龄、名字的由来、名字的涵义……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

  可以写我的性格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

  可以写我的内心世界: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

  可以写我的爱好特长: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文章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

  可以写我的成长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等等。

  可以写我的日常生活: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交往生活。

  4、学生自由说:我是这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创新美现

  1、学生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

  2、教师总结:大凡写字,不外乎关涉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写我们自己,除了抓住特点、写得具体、写得真实外,还要写得美,写得新颖。把熟悉的内容写出新意,写得出人意料,写得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的文章就会大大增色。创新并不难,只要我们有创新的意识,那天天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人都能成为创造之人。

  3、讨论探究:写字“这就是我”这个话题,你准备重点写你的哪些独特之处?要写得新颖,写得富有创意,你打算怎样写?

  4、佳作片段欣赏

  这就是我

  我是湖面上的一弯月,喜欢顽皮地跳跃在*静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水波,激起一层层波纹,掀起一朵朵浪花。

  我是一台神奇的联想电脑。我的想象力可丰富了!

  我是玉米(宇春的歌迷),我喜欢躺在那金灿烂的广阔无垠的玉米田细细欣赏李宇春的歌,也喜欢挂在枝头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她那双为梦想执著追求的眼睛。

  小结:变换视角,以物写我。

  二、竞猜游戏

  1、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文章方法,用10分钟时间写一个文章片段,要求片段体现展现鲜明特点,富有创意。请大家在文中不要出现姓名之类,以便写好之后大家来猜,被猜出人数最多者将获得优胜奖。

  2、学生写字、巡视,及时发现佳作片段以供竞猜。

  3、展示佳作,竞猜。

  4、课后写字

  请同学们课余抽时间围绕“这就是我”的话题写在文章本上,快快写字哟!

  三、结束语

  同学们,生命是一条流动的河,文章就应该追求与生命之河相激荡、相澎湃的同步发展,我们应将写字变成一种愉快的需要。正如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心灵的呼喊:“那么窗啊!让白昼进来,让生命出去!”我这里真诚地呼唤:“那么文章啊!让自我进来,让创新飞翔!”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用书信的格式正确写信。

  2、懂得用礼貌的用语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他人的文章,学习别人作文中的优点。读同学的作文能从中找到作文中一般性错误并予以修改。

  4、 能根据中心的需要,恰当补改,使作文更生动。

  教学重点:学习补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恰当的根据中心的需要进行补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贾岛推敲》,又学习了《荆公改字》的故事,你们从中懂得了什么呢?是啊他们能够写出那么多的经久不衰的作品,缘于他们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古人在写文章作学问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这一点我们要向古人学习。我们除了自己认真改作文之外,还有这么多的同学可以帮忙,当年贾岛冲进韩愈的仪仗队,而求得一字,而我们却不用这样,这里坐着这么多位同窗好友,不然不会吝啬给我们改作文了是吧。那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同学互改作文《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二、赏析

  1、读作文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改作文有一个决窍,那就是读,我们来第一遍读,读出作者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指名说说。点评一下。

  2、回忆这次作文的主要要求说这次作文的主要要求

  (1)书信中的内容要具体,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快乐,并愿意分享你的快乐。

  (2)信的内容要真实,语言要亲切友爱、真诚质朴,要注意对方的感受。

  (3)格式正确,层次清晰。

  3、读作文找出你手中作文的优美词句,用星号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为什么好。

  三、补改。

  1、下面的两段话,仔细品味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

  (2)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1)太阳从东方升 起。

  (2)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 线上冉冉升起。

  (1)春天,原野变绿了。叶子长出来。阳光照着,鸟儿唱着,花儿开放着。

  (2)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春天真是太美了。

  赏析一下第二个句子,对比看看好在哪,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觉得我们的这次作文还能从哪些地方增加一些内容,使内容表达更具体,让人看信的人感觉身临其境呢,这样的句子你能写出来吗?老师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请你帮他改一改。

  A教室的窗台上摆着几盆花,可好看了。

  C我们学校中午还放歌呢,可好听了。

  学生小组合作修改,并读给大家听,大家评议。

  2、读作文找出你出你不满意的句子进行补改。(小组合作)

  变化大的词语:

  日新月异 千变万化 一日千里面目全非 焕然一新

  昨是今非 万象更新 翻天覆地

  学习生活的词语:

  请教 探索 迟钝 精读 琢磨勤奋 仔细 毅力 领会 质疑 温习 专心 探讨 聪明 精彩 恒心 聪颖 踏实 自满 校园 教室 安静 喧哗 嘈杂 洁净 整洁 欢乐 玩耍 静悄悄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洒满阳光 人声鼎沸 书声琅琅

  热闹非凡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奋发向上 茁壮成长 三五成群 持之以恒 不得要领

  吃苦耐劳 刻苦钻研 勤学苦练 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

  寻根究底 对答如流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反复推敲

  学海无涯 不耻下问 字斟句酌 取长补短 虚心请教

  茅塞顿开 如饥似渴 囫囵吞枣 才疏学浅 过目不忘

  生搬硬套 三心二意 妙趣横生 锲而不舍 积少成多

  水滴石穿 栩栩如生 一知半解 一窍不通 生吞活剥

  2、把你补改的精彩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总评。

  评完后交给原作者,原作者提出意见。和评改者直接对话。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运用事实论据的基本要领。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论据及恰当取舍论据。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能恰当地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特别是应用教材里的事实作为议论文的论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想:

  《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文。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缺少论据或者论据陈旧雷同等问题,其实初中1-6册语文教材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论据,只是被学生疏忽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都是初三的学生,初三生活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并且经历了两次月考,相信你对初三生活有了自己的感受,如果说初三生活有关键词的话,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明确: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能够反映初三生活主旋律的关键词;全班同学从这些关键词里挑选出2个关键词。

  二、 提炼论点:

  以这2个关键词生发出中心论点。

  明确: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三、 用事实证明观点

  明确:从两个中心论点中选择一个,回忆所写过的课文,选择恰当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所找事实必须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学过的,听过寻找分辨,归纳出论据使用的原则: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典型而有代表性。

  四、 展示经典,学生实战演练:

  明确:展示周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片段,归纳出论据使用的原则:叙事应简明概括。学生写片段作文。

  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五、 展示教师下水作文,布置作业:

  明确:展示教师下水作文《做最好的自己》的片段,让学生回顾论据使用的原则: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典型而有代表性;叙事应简明概括。

  作业:从两个中心论点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据必须来自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课文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从、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从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窄,不能主动的,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比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领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则,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中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难点: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目睹蒋介石**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沥经心血目不窥园气冲斗牛兀兀穷年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

  齐读

  互评、纠正

  2、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篇文章学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兼顾西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2、完成练习二

  『课后反思』:

  1、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

  来的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重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理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

  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吧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1.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凡,语言也朴素*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

  ★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词。

  ⑵掌握作家作品的简单情况。

  ⑶掌握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鉴文章*实质朴的文风,写实细腻的笔触。

  ⑵注意详略结合、突出重点的写法。

  3、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所表现的真挚、深沉父子之情,从一个家庭的不幸了解当时社会阴冷、灰暗的世态。

  【教学重点】

  “背影”既是全文线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这一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

  车站送别场面前的文字,即课文第二、三、四节在全文中的地位与对表达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由学生自主阅读、讨论、研究,同时由教师作必要的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的推进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及各个步骤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给与必要的启发、提示,对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教学媒体】

  建议使用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家生*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

  二、导入课文

  作者在1947年答《文艺知识》问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作者情动于衷,诉诸笔墨,文章中深挚的情感超越了时代,打动了几代人,成为描写父爱的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三、默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解决生字、生词,理清文章层次。

  多媒体显示1: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志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

  多媒体显示2: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策1层(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2层(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3层(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师灵活掌握,也可划定层次后让学生归纳意思。

  四、朗读与思考

  播放全文朗读动画。

  指导学生朗读并思考文章是怎样紧扣“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

  五、朗读与体会

  先由教师范读;然后要求全班学生轻声朗读;再指定一个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教师作朗读指导后再要求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著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

  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

  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2.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里,我们可看出朱自清不随人后、善于开拓创新的艺术才华。如果换成“浦口别父”之类,就*庸无味了。

  四、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五、探究学习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形象表达父子之情的?

  ①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父亲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奋争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现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字里行间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多么真挚动人呀!那淡灰色的愁云之间,那一捧“朱红的橘子”,不正是父亲一片亲子之情的真实写照吗?

  ②语言描写。文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淡,但*淡之中寓深情。

  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蕴含着许多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2.速读课文,简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

  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3.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回忆往事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父爱深情",这一点不容置疑。也正因为不容置疑,所以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而忽视了其它可能也很重要的内容,比如本文父爱的母性表现,细致、细腻的感情,但母性表现中又有明显的父爱特点--只重行为,而没有啰嗦多余的语言。还有,本文主要写琐事。每一件琐事都是必不可少的感情载体,是行文中不容置换的有效铺垫,缺少任何一件,去掉任何一句,感情的表达,思想的传递都会受到不容置疑的负影响,因为此就印证了散文界的一句话:一谈到*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这就是《背影》的经典特点。

  在教学中,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自然大家会去关注网络资源,我在浏览网络中的教案时发现,很多教师对本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忽视了--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作者感情的变化正好从侧面(或者说是另一个角度)表现出父爱的难得和深厚。特别是作者感情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两年前,作者当时回家奔丧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当时和父亲在一起时的感情流露,开始是嫌父亲有些啰嗦,说话不大漂亮,这时的感情是一种隔膜和不解,是对父亲的行为不以为然的;二是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时突然瞬间顿悟了父亲的艰难和父爱的伟大,觉得对不起父亲时产生的那种愧疚和悔悟;三是看到父亲的书信又联想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那种对当时的父亲不理解(从文中的"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和"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看出)所产生的更深的愧疚之情和难以见面难以回报的茫然。这一点,完全可以作为突破课文重点的内容来处理。如果没有这份感情,作者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感情至文,特别是用琐碎事情来写。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按照古人的文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点更不能忽视了。如果没有作者浓浓的情意,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感情至文?正是作者的感情浸润了与父亲交往的每一个场景,正是作者的思索深化了父爱的独特而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导入一:一谈到*的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导入二:放《背影》歌动画。(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导入三:一篇*常的文章,既没有优美的词句,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例,但却被所有的初中教材选入课文,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不*凡的文章,谁能享受这样的殊荣呢,--《背影》。

  二、熟悉文本

  1.检查预习。提出检查预习的问题。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父爱。

  2.齐读全文。要求:注意快慢轻重,声音要高低起伏,表达那种浓浓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歉疚之情(是大多数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之一)。

  ......

  三、解读文本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简单梳理文章是如何抓住背影来表现父爱的,梳理完毕以后进行另外角度的分析。

  四、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写父亲买橘子的情景,也就是那时看到父亲背影的整个过程与定格的画面。那么,我们把其它的内容去掉,只留下这一部分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父子两人多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两年多的时间了,这个不写行吗?这里思念的缘由。

  我们来看看作者所写的琐碎事情:

  ①祖母死了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③家里满院狼藉,又想起祖母④回家变卖典质还了亏空⑤借钱办了丧事⑥父亲要到南京谋事⑦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①分别时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②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③他忙着照看行李④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⑤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⑥他嘱我路上小心⑦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这些琐碎事情是不是都可以去掉呢?

  这些琐碎事情的作用是什么呢?

  五、升华文本

  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歌--《父亲》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熟悉)我给大家唱一下好不好?(好)(演唱"父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了来自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对我们的许多关爱,面对这些"关爱",我们应当怎样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还要善于理解别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我们要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

  六、回味文本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或课上,如果在课上有时间,这一内容就放在"拓展"环节)

  田莉雅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

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感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提高写作和欣赏能力。

  2、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教学难点:

  运用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我的基本设想是:

  一是要让学生分享和评价他人的习作,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交流表达中获得成就感和共鸣感。二是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思考中去练习,在赏析实例中演绎和归纳技巧,不要求成文,只要求单项突破。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美文欣赏:(课件展示二)

  聆听流水的歌唱

  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伴纯音乐《高山流水》朗读,学生欣赏。

  学生活动:

  这篇文章有那些优点?(学生读后自己写一个优点,小组交流,班上交流,教师点评。)

  二、教你几招争取高分作文(课件展示三)

  紧扣话题,取舍材料;围绕中心,秀出细节;精巧议论,深化主旨;运用环境,烘托渲染;首尾呼应,摇曳生辉。

  三、中考作文命题模式(课件展示四)

  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四、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简析:(课件展示五)

  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半命题作文的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如2006年约17、2007年约18.、2008年约31、2009年约40。

  五、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结构形式:(课件展示六)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题目,由学生将题目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

  1.命前半题:如《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2009年浙江金华市中考作文题《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

  2.命后半题:如《走近》(2005年湖北省黄冈中考作文题),《藏在心中的》(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

  3.命中间部分:如《这里风光好》2009年四川眉山市中考作文题,《生活因而精彩》(2006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

  4.命首尾部分:“《有一种叫》”2009年北京燕山市中考作文题《是》”(2006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

  六、写作点拨: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课件展示七)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一)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课件展示八)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06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

  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的日子里》(2006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时间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半命题作文拟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例:《——也美丽》(课件展示九)

  (注:学生补全题目,班上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补的内容,教师点评拟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挫折也美丽》:拟题雷同

  《失败也美丽》:

  《生活也美丽》拟题宽泛

  《板书也美丽》拟题随意

  教师讲解:

  《也美丽》关键在于“也”如何体现?要有参照物

  小草鲜花

  *凡伟大

  (二)补全题目常用方法(课件展示十)

  1.避生就熟

  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如“坦然看”(2006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2.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比如“《告别》”(2006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3.运用修辞手法

  如“《是》”(2006年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4.运用组合

  如“《沐浴在》”这个作文题.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中》新颖别致。再如,“《的背后》”(2006年湖北仙桃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分析例子,总结方法)

  七、拓展练习:(课件展示十一)

  同学们,你们*时面对的人和事物一定很多吧!你们不仅面对熟悉的、亲近的人,也面对那些并不熟悉但希望得到帮助的人;你们不仅面对身边在教育、体育、公益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事,也面对全社会在两个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你们不仅面对一套邮票的发行、一项竞赛的态势,不仅面对自身素质怎样提高、人生道路怎样走好,也面对文化市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下岗工人的困难和他们对再就业的期盼,甚至还面对世界航天技术、生物克隆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和*的新进程------

  现请你从自己众多面对的事物中选择一项,补全题目《当我面对的时候》,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表达你的思想和情怀。

  题目:《当我面对的时候》

  要求:

  1)现根据上面的提示,把题目填写完整,然后作文。

  2)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不少于600字。

  注:学生自己独立拟好题目,然后四人一组交流。每组推荐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这个题目好在那里?

  小结: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针对此题目,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如下几种补题技法:(课件展示十二)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④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好标题。

  八、寄语:(课件展示十三)

  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广阔无边,教师的指导不过是授予其渡海的船只,欲济沧海,还需锤炼驾船的本领。

  九、练一练:(课件展示十四)

  请补全下列半命题作文题目:

  《藏在心中的》

  《是》

半命题作文课教学设计2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悉评改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步骤。

  2.提高熟练使用评改工具进行品评的能力。

  3.提高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修改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并根据中心表达和情感抒发的需要,做好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方法:

  1.归纳总结法

  欣赏优秀佳作,访寻美点之后,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此次作文成功的原因。

  2.分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被评作文的优劣,以组为单位做好个性评价,共同交流找到最好的修改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生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恰当、适时的做好导引工作。

  4.当堂评定法

  无论是对优秀佳作、病例文,还是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评改意见,都要当堂指出其进步与不足之处。

  5.表扬激励法

  改前指导

  1.制定评改标准。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方面等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二是制定特定的标准,即根据本次作文提出的具体要求,从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次作文的特定标准。也可根据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提出评改要求:

  (1)明确意义,端正态度;

  (2)对照标准,严肃认真学习;

  (3)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成立6人为单位的作文评改小组,实行组长全面负责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表扬上次作文评改课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小老师、优秀佳作,激发学生的评改热情,导入此次评改课。

  (二)佳作引领

  展出本次孙珂同学的优秀范文《感谢燕妈妈》,小作者亲自朗读,学生进行美点寻踪,小作者亲身谈写作体会,教师小结,(重点突出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点明成功之秘诀。)

  (三)评改园地

  1、个人评改

  每位学生都改自己手中的作文(原则本组不改本组的作文),先通读作文,然后进行字词句段的修改,可以在“批注”栏目中加以改正,错别字在“我是啄木鸟”栏目加以改正;一些优点作肯定性的评价,写在“让我与你共同分享”栏目;最后从写法、思想、布局谋篇等方面写出个人评语。

  2、进行小组内评改

  每们同学都将自己改的作文在组内宣读,然后由其它同学发表评价,最后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小组总评。写在“我们共同进步”栏目。

  3、改中辅导。

  在学生分组互动评改过程中,老师要巡回输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批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权衡标准和拟写恰当的评语,并引发学生展开讨论。

  4、推荐范文。

  由各组推荐本次作文中优秀作文,在班内佳作欣赏,对些佳作其它组都可发表评价,进一步指导出优点和不足。老师适当给以总评,主要是肯定好的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供下次评改时借鉴。

  5、反馈交流。

  由课代表把评改过的作文返给作者本人,作者根据其它同学和小组的点评,总结作文得失,写在“我的回复”栏目。同时针对评语可以与评改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以分享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将本优秀作文及评改最佳作文张贴在“作文超市”供同学课下交流学习。

  2、将本次作文评改课的感受写在周记本的“写作心得”栏里。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仿写的基本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指导、训练、评议。

  教学课时:2课时(1课时重在写作指导,2时完成学生习作,集体评议。)

  教学步骤: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什么是仿写?

  仿写作文是将*常阅读的优秀作文通过适当的改装加工,变成自己的考场作文,并可以获得高分的一种写作技巧。

  仿写作文要做好那些准备?

  1、阅读积累优秀范文,越多越好。

  2、熟练掌握仿写技巧。

  二、例文引路,感知仿技(一)仿写朱自清的《春》:

  秋

  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是阳光灿烂的样子。果子熟了,秋虫叫了,天气凉了。

  小草偷偷地像老年人样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我们学校后面的健身园活动的人真多,有的打太极拳,有的下象棋,有的踢毽子,真是丰富多彩的秋日生活图。

  梧桐树、法桐树、银杏树、柳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马路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像一条金色的大路,引导人走向金色的明天,金色的未来。花坛里的花儿都凋谢了,只有很少的月季花还在开着。闭了眼,花坛里仿佛还呈现着夏季时五颜六色的花,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

  秋天来到果园里,葡萄熟了,仿佛一串串的紫项链。金黄色的香蕉,挂在树上,好像黄月亮。柚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树上高昂着头。

  秋天像一个成熟的女人,让农民收获丰富。秋天像一个耐心的老伯,他等待着。

  秋天像一个不屈的斗士,向人们呈现着他的战绩。(二)仿写鲁迅的《藤野先生》:

  一季回忆

  月光轻轻推开窗,漫步在书桌上,洒下一片银光。提起笔,写下了朦胧中你和我的点点滴滴??上帝制造了太多的巧合,沿着生命的轨迹,你我相遇。那是来校报到的一天,你逆着光向我走来,阳光在你的身后泛滥,你的笑容如天使般纯真。就这样,我们相识。

  喜欢晚饭后拉着你满校园走,没有目标,没有终点。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过去了的,正在过去的

  和将要过去的。

  习惯每个课间无条件的陪你,在校园里争吵着哪朵花最美,哪棵树最茁壮,踩着铃声被你拽着一路狂奔闯进教室。

  记忆力那堂体育课是最美的点缀,冒失的我忘了带手套,那双手死赖在口袋里就是不肯出来。只是体育老师心太狠,我很无奈。你嘲弄我一番后把自己的手套给我,满不在乎地说你已经换了高档次的。我受宠若惊戴上,一股暖流顺着血液一直流到心底。八圈跑下来,我不停地搓手。“这风真是,刮这么厉害,带这么厚的手套,还是把手吹红了。哎,要是没有这双手套,我的手就别想要了。”一边嘀咕一边朝你走去,一抬头,发现你的手红冻得发紫??

  你知道吗?从那时起我就相信,我们是好朋友,一辈子的那一种。我习惯了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眼神,每天贪婪地享受你给我的快乐和忧伤。

  还记得吗?毛糙的我每次用完钢笔还来不及盖笔帽,就慌张着去交作业,回来总能看到钢笔老老实实地躺在文具盒里;我的手不小心弄破了,每天的作业,你都细心的帮我记好??

  秒针不停的转动,很快就到了拔河比赛的那一天,向来不爱凑热闹的我,被你拉着站在校园的中间。看着不顾形象拼命喊“加油”的你,我也不由得加入,你我相视一笑,那是不用言语的默契。记得那场比赛,男生们僵持不下,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这时你竟然哭了,我以为你是害怕他们输,谁知却从你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得到相反的答案:你看他们脸都涨的通红,你不想让他们继续了。原来你竟是这般可爱!

  还记得每次伤心时,你总会送我一颗有闪亮包装纸的巧克力糖,你说,吃了糖,心里会甜些。

  你说你要转学,我沉默了。阳光从肩与肩的缝隙穿过,一粒粒灰尘惊慌不安。我不舍得转过头,望着你,想将你的模样定格,变成永恒。

  距离阻碍不了你我,你常常给我写信。那次你提起我们在雨中漫步的事,说你独自一人在雨中走时,没了那种洒脱和惬意,还会被人当作疯子。你在信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我却感到无尽的凄凉。

  你仍会打电话提醒我要注意保暖;你会每星期都写一封信,并会细心地在信封里放一颗我最爱的巧克力糖;你会??

  如此多的美好回忆在心底泛滥开来,于是在这月色下,提笔记下远方的你和我的点点滴滴??【教师点评】

  小作者仿照《藤野先生》一课的写作手法,汲取范文中的优点并能努力更胜一筹。在选材上能从身边小事入手来表现中心。在取材上以点带面,穿珍珠法,条理清楚。文章语言朴实,读此文,犹如听小作者在一旁娓娓而谈,轻声讲述着她和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往事,听起来声声入耳。小作者能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令读者不禁动容。

  三、文题展示,当堂训练(二选一)

  1、《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2、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四、写法指导,掌握要点看课文,学习仿写作文技法: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学习仿写

  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注意借鉴范文的写作手法

  五、写作实践

  观摩评议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秋天的怀念》《背影》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实的语言叙写*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六、总结提升

  (一)如何仿写作文?

  1、定范文。拿到考试作文题目,迅速审题,确定中心、立意、选材,然后选择一篇与考试作文的各项要求都最合适或者最贴近的范文作为仿写的模板。

  2、仿写作文的关键在于“改”,换句话说仿写也就是“改写”。改什么?

  A、改开头B、改结尾C、改中间过渡句D、改关键词E、改小标题(二)仿写作文注意事项:

  1、切切忌照抄,没有“仿”和“改”,就会生硬,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破绽,作文就会被判成五类(最低分),所以仿写作文的境界是仿写改写得了无痕迹,天衣无缝。没有人知道你是仿写,没有人敢说你是仿写,即使有点怀疑,还不得不给你打高分。

  2、形式上有了变化,内容上也要争取更加丰富,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和感悟,而且这种中心思想要和考试作文的要求和暗示相吻合。

  3、多背诵范文,你才可以得心应手。

  4、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常的要求还要努力做好:比如运用比喻、排比、引用开头,文中要有适当的人物景物描写点染等。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

  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决定中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中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满分作文展示: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简评:本文立意深远,作者以“黄山松”为象征物,通过对黄山松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这篇文章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语言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你认为语言好在哪里?(学生交流)文采飞扬是其一大特点,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强化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

  三、解读考纲:

  中考《考试说明》关于“有文采”是这样描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信息语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如:她很忧愁------------------------------------

  她是一棵孤单的树,忧愁宛如层层水雾将她笼罩。(借用比喻)

  她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恰如春水绵绵不绝。(借用古诗词)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从修辞和引用化用诗句的角度打造作文语言。

  四、技法指导

  (一)、巧用修辞

  【例1】责任,是一块蘸满高尚情愫的海绵,倘若你愿挤,总有光辉闪烁的思想渗入你生命的夹层之中;责任,是一块久已蒙尘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会照得你的心灵亮堂起来;责任,是一支先人遗失的生花妙笔,倘若你愿拿,它会把你短暂的一生描绘得流光溢彩……

  1、学生大声读一遍,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

  2、提问:你认为这一段文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1)比喻?将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好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形象美。

  (2)排比?有什么好处?——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气势,读起来很有感染力,具有气势美。二者合用形象开阔。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特点:比喻+排比(形象之中彰显气势之美)

  【例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一千多次的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最终一举灭吴雪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最终战胜了病魔,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盘重生。

  1、学生大声读,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学生交流)

  (1)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作者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列举了三个典型的史事。并且它们不是简单的堆积在一起,而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安排材料。这样不但营造了一种文化意境,而且语言动人。

  (2)用对偶,严谨整齐,使语言具有对称美。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特点:排比+引用+对偶(气势之中蕴含深刻哲理)

  师: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板书:巧用修辞)

  【例3】[导入语]一般而言,一位作家的风格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然而宋代词坛上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前后作品风格迥异,她的前期作品清丽明快,后期作品凄凉沉痛,更多表现出一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她遭遇了国亡、家破、夫死之痛,看下面的文字

  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窈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钟大吕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却是那乱离之世,家国之恨,才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作仰天长啸。意外吗?不,这种变化是同情理紧密结合的。意外,是浮涌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揭开了它隐隐约约的掩盖,情理露出了最意味深长的微笑。

  [赏析]文段的画线处用到修辞中的设问,问后再答,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语段中的两个问句使材料很好地与话题相呼,与文题相合,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适时地用到修辞中的反问、设问,不仅能造成句式上的变化,还能让人随时明白文章的主题所在。

  [小结]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绽放艺术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

  [学生练笔]

  1、展开联想,巧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组句子。(交流评点)

  示例: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老师小结:修辞用与不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要注意:多用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千万不能抓来就用,生搬硬套。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二)、引用诗文

  老师陈述: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因此,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会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会体现考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板书:化用诗文)

  【例3】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指名读)

  【例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里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前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老师提示:写作时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但名句、诗文的运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是指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我们刚才的用得都是明引;有时也可直接将引文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属于“暗引”。

  【例5】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学生练笔]

  2、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是亲情的关爱;“”是友情的牵挂;“”是恋情的思念……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的两种方法,巧用修辞可以使形象美,化用诗文能达到古典美的效果,在写作中合用多法一定能美不胜收。

  (板书:形象美古典美合用多法美不胜收)

  大家一定要在语言表达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锤炼,不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应“言不细雕不入文”,为你的思想着上美丽的外衣。但是一定要注意“语言优美”不等于“语言炫耀”,不能因辞害意,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片段:“诚信在哪里?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屏显)这段文字就形式来说也许是美的,但写的是什么内容,让人很费解。过分刻意地追求形式,把形式作为第一性,必然事与愿违,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事实上形式和内容应该是有机和谐的统一,对作品形式的惨淡经营必须和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苦苦探索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大家积极自觉地阅读,表达时精心组织,你的作品语言就一定能靓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思念”为话题,用引用的手法,写一段话。(交流评点)

  示例: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主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板书设计:

  讲究文采

  巧用修辞形象美合用多法

  化用诗文古典美美不胜收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3

  写作水*的高低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实中,很多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写作教学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仍然谈“文”色变,惧怕、厌恶写作文,写出的枯燥乏味,无病*,缺乏真情实感。面对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入手,对写作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一、培养学生真情实感,倡导真情写作

  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是学生远离了生活。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奔波于学校和家庭,单调的直线生活导致他们无暇观察和体验生活,无法从生活的土壤里吸取养料。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就必须让作文回归生活。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一直以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只是一味地强调写作的技巧、章法,更有甚者竟然要求学生背诵范文,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出现大同小异、苍白呆板的。“情感是的生命”,写作灵感正是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轮回和生命的力量;走进社会,体验人情冷暖和生活的真谛。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并把观察到的新鲜事物一一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经历,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细腻、详实,有真实的生活,有真挚的情感。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往往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于一体,无一不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结晶,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将整个身心融入作品中,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将“作者情感”与“自我情感”自然融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合理利用博客,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之不足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于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追赶潮流,尤其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学生以往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时下博客作为一种流行的网络写作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理想的写作工具。博客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能够给读者带来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它开放性强,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让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不足: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枯燥,很大原因是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为了应付而不得不“无病*”,而博客的运用迎合了学生热衷网络的特点,他们可以随时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发表在博客上与别人分享,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博客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久而久之不仅能够激发写作兴趣,还能养成写作习惯。其次,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还能为师生的互动搭建一个*台,以往学生的写作训练都是通过周记、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仅仅是通过老师对纸质作业统一批改进行的,反馈信息滞后,交流渠道单一,师生很难尽情地交流,而在博客*台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绪随时书写,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以随时阅读与评论,双方的交流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形成良好的互动;再次,将博客引入写作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转载和评论,在这个开放、共享、互动的环境里获取课本里没有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

  三、运用同伴评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同伴评价,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作文,写评语,给成绩,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来,这既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激励的过程。比如写作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通过批改写作能力较高同学的作文可以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对于自己写作水*的提高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很多同学不愿意让别人看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写作能力不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觉得难为情、丢面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同伴评价,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激励这部分同学,为了保住“面子”,不被同学笑话,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写好作文,而不只是应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批改作文的时候都比较细致,尤其是对错别字的修改和近义词的选择比较准确,可见通过同伴评价还能加深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同伴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水*的一个有效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中调动起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师修养,分享写作经验

  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之外,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写作文不单单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当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之后,应该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构思,如何行文,老师不但要发号施令,还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分享写作的经验与乐趣。

  如果教写作的老师不会写就如同教游泳的老师不敢下水一样,是无论如何都教不好学生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做法颇具借鉴价值:如*时经常在个人博客上练笔,当学生作文出现较多问题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并且同一题目写好几篇,跟学生的作文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评析。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运用各种技巧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92387.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9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