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劝学的诗句5篇 有关劝学的诗句

劝学的诗句5篇 有关劝学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3-03-04 05:01:18 点击: 来源:yutu

劝学的诗句1

  1、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6、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8、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27、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8、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2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3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劝学的诗句2

  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14、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

  1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

劝学的诗句3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劝学的诗句4

  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10、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劝学的诗句5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4、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

  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8、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阅读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1)

——劝学类的诗句3篇

劝学类的诗句1

  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2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读书》

  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病起》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7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8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1 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卜居》

  1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 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书院》

  1 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言志诗》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2)

——古诗劝学诗句3篇

古诗劝学诗句1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7、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示子聿》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4、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诗》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7、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2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3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3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3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3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3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3)

——惜时劝学的诗句

惜时劝学的诗句1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7、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9、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3、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

  14、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1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16、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17、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0、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2、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5、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3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3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38、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9、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

  40、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41、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42、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43、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4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4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4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48、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4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1、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5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5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60、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6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6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6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6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7、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6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70、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71、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7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7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4)

——劝学教学设计5篇

劝学教学设计1

  一、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掌握、积累

  “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设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思考和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介绍作者、解题;

  三、正字正音;

  四、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五、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l)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虚词 温故 知新

  于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

  苛政猛于虎 介词:比 而青于蓝

  告之于帝 介词: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 有蒋氏者, 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而 君将哀而生之乎 连词:并列关系 知明而行无过矣

  潭西南而望 连词:修饰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连词:转折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连词:顺接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泽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

  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

  3.熟读课文。

  4.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

  (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二、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三、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听学”光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讨论第三题: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一;补充练习。

  2背诵全文。

  3.预习《师说》:

  (l)认真阅读注释,运用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认真阅读“预习提示”,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3)说说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参看“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文言常用实词表》)

  补充练习

  一、在括号里写出通假字的读音,并指出它们与本字的读音有怎样的关系:

  1.知( )明而行无过

  2君子生( )非异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4.虽有( )槁暴( ),不复挺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并说明这些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变化:

  1.故木受绳则直

  2.金就硕则利

  3.蟹六跪而二鳌

  4.蚓无爪牙之利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 2.

  3. 4.

  四、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木直中绳

  2.而绝江河

  3.非利足也

  4.上食埃土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1. 2.

  六、填写本文不同设喻方法的例句:

  l正反对照的形式,如

  2.反复形式,如

  3.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

  4单说比喻,不提论断,使道理隐含其中,如

  5.先设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进一步论证,如

  七、比较《为学》和《劝学》两篇课文,它们设喻方法有什么不同?

  八、作文《“善假物”小议》;《赞“锲而不舍”》

  要求:1.两题中任选一题;2写出提纲;

  3.用设喻方法;4.字数400左右。

  附一、补充练习参考答案:

  一、1.zhì同音2.xìng韵母相同3.hū 声母相同4.yòu、pù同音

  二、1.墨线,泛指所有绳索;扩大2.金属制品,黄金;缩小3.蟹腿,跪下;转移4.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

  三、1.发生;兴办;兴旺 2.学习;学问;学校 3.功效;功劳 4.靛青染料;颜色青

  四、1.符合,动词2.横渡,动词3.便捷形容词(使动用法)4.向上;作状语

  五、1.递进,转折、因果2.可以,“以”介词虚化;“以”,连词,“而”,成为;无所以:不能、没有用来……办法

  附二:板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重点)

  2.在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大声朗读。读出感情。(分角色)背诵全文。

  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师随机指定学生朗读,注意停顿,出示全文节奏划分,生再次大声朗读。

  2.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划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对……说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只是/ 就:从事/遂:于是

  重点句: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理解为: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应理解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第二课时:

  三、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明确故事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板书)

  2.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人物形象:

  孙权:(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不悦、责备之意,后一句语气较为委婉,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希望吕蒙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学。)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然后降低学习的难度,接着介绍了学习方法“涉猎”及目的“见往事耳”,最后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确实大有好处,最终使吕蒙无可推辞,充分体现了孙权的善劝。

  2.吕蒙是这么做的?

  辞以军中多务——乃始就学 (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3.鲁肃如何“赞学”?

  通过神态(大惊)、语言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及动作(结友)等描写方法写出了鲁肃对吕蒙学习取得进步的惊叹与赞美,而吕蒙在面对鲁肃的称赞时,调侃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两人关系融洽。侧面烘托出孙权劝学卓有成效以及吕蒙学有所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的敬重,体现鲁肃的敬才、爱才。

  五、感悟反思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劝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

  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注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基础,重视朗读教学,重视与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方法的知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本的生成,在不断的追问中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合作探究予以解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可见知识的重要性。那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再一次走进荀子的精神世界。共同探究有关学习的道理。(板书‘劝学’)

  二、解题:

  《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劝学就是勉励、鼓励人们勤奋学习。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出示幻灯片学习目标)解读

  三、探究:

  ※那么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让我们端起书来齐读一遍课文,再一次熟悉文章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

  ※“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包括哪些方面的意思?(为什么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呢?)

  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的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古人对这方面非常的重视,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过渡)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就共同的来看看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的阐述学习的意义的?谁来读一遍这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勇者无畏。

  ※提问:第二段用了哪些比喻?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出示幻灯片)

  四、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青”“冰”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客观事物、、变化过程、、发展、提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煣使之然也’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一重大作用;(客观事物、、人工改造、、、改变原来状况)

  ※小结:由物及人,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的引出作者的观点。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出示幻灯片)

  教学反思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从出生以来,就与学习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通过什么方式,他总是在学习中得到不断地完善,继而让自己的生命丰富和充实起来。可以说,学习对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境界都有着巨大的作用。离开了学习,人生就成为了一片空白。

劝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荀子其人;

  ②疏通文句,整理积累重要的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③积累本文的名言名句。

  (以上为第一教时之知识目标)

  ④体会、学习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⑤体会、学习本文严密的谋篇布局特色;

  ⑥明确如何才能获得教养。

  (以上为第二教时之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文言名篇的能力;(第一教时)

  ②培养学生能据已学、据课注、据语境准确解读文句的能力;(第一教时)

  ③凸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探究问题能力;(第一教时重疑难文句探究,第二教时重论证方法、思路的探究)

  3、人文、情感目标

  ①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和谐合作、双赢进步的成就感,激发主动、自觉学习的主体意识;(第一、二教时)

  ②让学生明白学习之于教养和人生的重要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习惯。(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知识目标之②(第一教时),④⑥(第二教时);

  2、能力目标之①②(第一教时);

  3、人文、情感目标之②(第二教时)

  【教学难点】

  知识目标之②(第一教时),④(第二教时)

  【教学模式】

  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设境导入

  设问1:大家知道在我们国家比较有名的《三字经》吗?

  设问2:《三字经》会背几句的同学愿不愿意举起你骄傲的手?

  教师相机导入:从《三字经》导入孟子导入孟母三迁导入人生的“教养”导入本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略说教养的重要性,然后顺势导入《劝学》。

  二、关于荀子

  设问:有谁了解《劝学》的作者荀子吗?

  学情估计:若有学生举手,则请其说,教师略作补充;若无则变问为:不知道的请举手。如果普遍不知,则由教师介绍荀子。

  三、诵读

  全班齐诵,教师谛听,并可能进行诵读指瑕。

  四、分组合作学习,文句疑难探究。

  1、教师略说高中课堂古文学习的新模式,要学习积累的文言知识构成。

  2、6人一组,合作进行文句疑难探究。

  要求:不做机器做主人,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组内先行探究,本组探究不了的,组长记录后提交全班探究,全班解决不了的由教师点拨。

  3、填写好探究纪录,以便交流。

  4、教师巡视、参与。

  五、各组根据探究记录,由代表汇报探究情况,教师加以标示

  后汇报的组只汇报或补充与前组不同的疑难和知识总结,教师标示后,鼓励全班同学竞答,解决不了的由教师点拨,相关学生记录。学生没有关注的重要知识点则由教师补充。

  六、教师课堂评价、小结并布置作业

  1、课堂评价侧重于本堂课学生的参与表现,以肯定鼓励为主;

  2、作业:

  ①每个同学填写好本课的知识积累卡;

  ②完成《名师一号》中《劝学》一课的基础练习(选择题部分)。

劝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的含义。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与准备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吗?对,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学家,在他的著名书籍《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仗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老师先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同学们想不想向老师一样将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呀?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这遍文章的字音读准了,停顿读清了,文意读明白了,再加上反复诵读,同学们就一定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就让我们从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生自由读文。

  2.生试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并在读音的停顿方面给予评价),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先自已独立思考,边读边译。后交小组讨论,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

  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

  1.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 善劝 肯学 敬才)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要真正要将古文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语气,对于不同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孙权与吕蒙对话两句话,结合标点和人物身份,讨论一下孙权的这三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这一番既严厉又包含关怀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试着按照前面的方法,对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也揣测一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

  1.赛读,尝试背诵

  2、与《伤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的目的在于能给后人一些启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启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叫《伤仲永》,同是写学习,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议议,说说。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选做)

  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 以《方仲永巧遇吕子明》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5)

——劝学诗原文5篇

劝学诗原文1

  云庄劝学

  宋代 陈普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劝学诗原文2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称帝。谓……

  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

  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主谓取独。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掌管)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

  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

  古义:粗略的阅读

  今义:捕捉猎物

  (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

  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

  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文章结构

  1. 孙权劝学

  2. 吕蒙始学

  3. 鲁肃赞学:"非复吴下阿蒙,拜蒙母,结友而别"

  道理启示

  (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并成长。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鉴赏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劝学诗原文3

  劝学诗

  作者:朱熹

  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翻译: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劝学诗原文4

  云庄劝学

  宋代 陈普

  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劝学诗原文5

  劝学诗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诗,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赏析

  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6)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3篇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1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 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 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2

  1.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2. 一个好的习惯伴人一生,会给人带来一笔财富,引你走向成功;一个坏习惯,他会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对明天负责。

  3.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4. 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5.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6. 人的一生,谁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每个行业的人都可以攀爬到风景无限的美丽高峰。有的美看得见摸得着是有形的;有的美藏在心灵深处是无形中感悟出来的。

  7.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8.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 学习可以给人以机遇。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等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很难把握机遇,有了准备随时都有机遇。学习可以使你成为有准备的人。我们得到的许多恩泽,都是学习创造的机遇。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2.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13.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14.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15.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16.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7. 当有一种真正的精神生活,活泼地也是深刻地植根于一个人的生命之中,那么无论周围的土壤再怎么瘠薄,生命本身都显现出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这种人生才是真正值得的。

  18. 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19.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20.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7)

——励志劝学的古诗3篇

励志劝学的古诗1

  1、善端天赋本无殊,力穑之余好读书。莫讶劝农因劝学,须知公相起犂锄。——张榘《劝农二绝》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赵恒《劝学诗》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6、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9、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翁森《四时读书乐》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1、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2、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郑会《斋中独坐》

  13、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14、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16、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17、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18、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生志,一截寒窗一举汤。——熊伯伊《四季读书歌·冬》

  1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20、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2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2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2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天下》

  2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27、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2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3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1、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李商隐《归墅》

  32、愿尔一祝后,读书日日忙。——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3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鹤滩《明日歌》

  3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3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6、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3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

  39、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张籍《卧疾》

  40、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翁森《四时读书乐春》

  4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神童诗》

  4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46、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仿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熊伯伊《四季读书歌·秋》

  47、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苏辙《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4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4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励志劝学的古诗2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1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1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励志劝学的古诗3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 植《白马》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8)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 (菁选5篇)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1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 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2、礼者,人道之极也。 —— 荀子名言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2

  1.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2. 一个好的习惯伴人一生,会给人带来一笔财富,引你走向成功;一个坏习惯,他会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对明天负责。

  3.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4. 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5.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6. 人的一生,谁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每个行业的人都可以攀爬到风景无限的美丽高峰。有的美看得见摸得着是有形的;有的美藏在心灵深处是无形中感悟出来的。

  7.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8.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9. 学习可以给人以机遇。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等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很难把握机遇,有了准备随时都有机遇。学习可以使你成为有准备的人。我们得到的许多恩泽,都是学习创造的机遇。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2.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13.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14.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15.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16.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7. 当有一种真正的精神生活,活泼地也是深刻地植根于一个人的`生命之中,那么无论周围的土壤再怎么瘠薄,生命本身都显现出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这种人生才是真正值得的。

  18. 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19.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20.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3

  1.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6.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7.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茅盾

  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9.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1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1.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12.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1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4.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5.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4

  1. 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5.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7.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9. 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1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 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14.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劝学的励志名言警句5

  1. 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2.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3. 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 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6.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8.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9. 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10.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2. 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1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7. 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18.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19.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9)

——荀子劝学的心得

荀子劝学的心得1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但绝不可说*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应即是慧,也可以说定是止,应是观,能定能应即止观圆融。这时候才可谓之****,即成就道业之人。

  成就之后,荀子再谈到了其境界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天地间纯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证量一二。最后荀子以君子贵其全也作结,勉励后学勿得少为足,当勤精进。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10)

——语文 -孙权劝学

语文 -孙权劝学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背诵全文。

  3.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73374.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7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