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7t8网 >  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 《梅岭三章》翻译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 《梅岭三章》翻译

更新时间:2023-03-01 12:10:15 点击: 来源:yutu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中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和音乐性。

  学习重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积累语料

  学习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

  教学用具:

  录音机、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把握语脉

  1、听读小序及三首诗,注意听清重音与语调。(用录音机放录音)

  2、朗读全诗,回答: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小序交代了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包括作诗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原因,写作意图。从容、镇定、留诗衣底, 表明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第一章——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诗人生死不渝、誓与*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的革命精神。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3、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三首诗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共同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与革命精神。三首诗各侧重于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断头”一句统领全诗,第二章的“头悬国门”,第三章的“舍生取义”都与这一句相呼应。

  二、本课时小结(略)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全诗。

  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中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和音乐性。

  学习重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积累语料。

  学习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

  教学用具:

  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句

  1、教师范读第一章,并指导朗读

  第一句以设问开头,结尾要用升调,要读出疑问语气,“断头”、“意”二词要读出重音。第二句要读出肯定语气,用降调,突出“艰难” 二字,要读出“创业艰难”的感慨。第三、四两句要读出那种死而不已的悲壮之感,突出“去”、“招”“斩”三字,特别是“斩”字要读得斩钉截铁。

  学生各自朗读

  揣摩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里的字好不好?为什么?(通过朗读品味)(幻灯片投影)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

  “招”,鲜明,有气势,有感召力。“收”,有动作但欠声势,比较*淡;“率”,没有招集过程,显得突然;“集”,意与“招”同,但读起来不如“招”响亮有力。

  “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猛烈高亢。“杀”,褒贬不分,色彩不明;“伐”,用力太过;“打”,于诗意不合。

  讨论 有人说这首诗,又是泉台,又是阎罗的,都是一些迷信的说法,便按照这首诗的意思给后两句改成了“就算死也不暝目,誓与敌人斗到底”,你觉得怎样,说出一两点理由。

  提示 诗的语言和抒发感情忌直白,讲究形象、含蓄。这样一改就不是诗而是口号了,原诗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非常形象,“阎罗”运用借代的手法含蓄地影射*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学生各自反复诵读第一章,体会品味,背诵第一章。

  2、学生齐读第二、三章。

  学生讨论朗读的重音、节奏和感情,教师加以校正。第二章重在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重在对自由的向往和必胜的信念。

  (以下用幻灯片投影)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

  “须”字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的责任感,“必须”报效祖国,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的革命精神。

  “飞”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飘”,速度太慢;“传”没有形象感,引不起读者的想象;“交”,令人想起“交差”、“交付”之意,与诗的整体意境不合。

  “投身”表现了积极、热情和主动的革命精神

  学生分别朗读体味。背诵第二、三章。

  二、总结

  本文哪些词语或诗句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准确、凝练和音乐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

  1、准确:前面品析过的词语

  2、凝练:诗中典故的引用和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

  3、音乐性:压韵,语序的倒装

  三、积累与扩展

  1、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裴多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2、积累诗中所用的两则语料。

  “此头须向国门悬”

  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扶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取义成仁

  孟子:舍生而取义

  孔子:杀身以成仁

  文天祥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课外作业:

  1、剪辑《江姐》《刑场上的婚礼》就义前的场面,让学生观看。

  2、学生收集绝命诗,写作“生命的最后一刻”。

  课外活动:

  诗歌朗诵

  作业:完成油印练习

  后记: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jing)悬(xuan)当纸钱(dang)应有涯(ying)(ya) 遍种(zhong)即为家(wei)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工作。1935年春,*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 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 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 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生,豪情无限。身经百 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 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的首颌。一个 “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5.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6.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自由

  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的美好前景。

  7.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 “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声也不如“招”字 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 “打”,与诗意不合。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2)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三、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了*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小记: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阅读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1)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菁选3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

  5、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序写出诗人自身——*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阎罗”这样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战斗虽死不渝)。“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之意。“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打”,没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旌旗”,原指旗帜,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7、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回首革命战争)。

  (2)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板书:死不暝目)。

  (3)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板书:激励战斗)。“捷报”当“纸钱”,把民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

  (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8、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板书:追溯参加革命)。“血雨腥风应有涯”,坚信*派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统治而斗争。

  (2)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板书:实现理想坚定乐观)。

  (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应”这个副词,表现出*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该”虽与“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顺口;“当”、“须”,则都力量较弱。“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统治,表现出*统治的无比残酷。“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理而牺牲。“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现革命理想实现。

  9、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

  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板书: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10、要求学生默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11、指定学生朗读这组诗。

  要求读出节奏韵律,读出壮烈感情。

  布置作业

  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2

  《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初一的学生,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那么怎样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根据这些情况,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导入新课、把握语脉、品味语句、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五大版块。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用多媒体打出*同志的画像,简单介绍他的生*,让同学们初步了解*这位“元帅诗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接着学习小序,让学生了解这组诗的写作背景。根据小序提出问题:小序交代了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二、把握语脉

  1、听三首诗的范读录音。

  听的时候,提示学生听清重音与语调,听完后让学生自己朗读。

  2、学生朗读全诗,回答下面二个问题。

  ①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分别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②三首诗之间是什么关系?“断头”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明确答案。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三首诗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三、品味语句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如准备何突破本文难点,我的设想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个知识*台,引学生思维上路,分三步来化解本课难点:通过几组词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诗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1、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诗的语言的准确性,并学会、体味这些词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针对第一章设计了这个问题: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如果换用括号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此去泉台招旧部(集、收、率)

  旌旗十万斩阎罗(打、杀、伐)

  通过“招”、“斩”与括号内的字的比较,学生就会认识到一些字、词的恰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针对第二、三章设计了第二组问题

  a、“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字换成“传”“飘”“交”字行不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c、“投身革命”改为“参加革命”可不可以?为什么?

  通过这几个题目的练习,第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为了攻破第二个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生动性,我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这三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这个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诗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给诗赋予了生命力,使诗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了。

  3、为了使学生能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以第一首诗为例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的韵律,从而体会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变被动为主动地吸取知识,使我们这堂课的重点难点的化解“水到渠成”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四、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培养他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我设计了下面的比较阅读训练。

  下面三首诗的诗意与《梅岭三章》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它们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

  a、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裴为菲《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五、提高能力

  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加强诵读,准备参加本班的诗歌朗诵比赛。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借代与借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背景

  *。名世俊,字仲弘,**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

  生自由读。齐读。

  2、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板书:

  (3)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谈。

  2、*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工同曲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五、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是新*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光明磊落,刚毅如山;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2)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菁选2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jing)悬(xuan)当纸钱(dang)应有涯(ying)(ya)

  遍种(zhong)即为家(wei)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工作。1935年春,*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

  │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

  ├───┼─────────────┼──────────┤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

  │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 │*统治血战到底的革│

  │..... │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命精神。............│

  │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 .......│ ...................│

  │..... │魂,继续战斗。 ...........│ ...................│

  ├───┼─────────────┼──────────┤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 ...│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

  │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 .....│切盼人民*的革命精│

  │ .....│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 .....│神。 ...............│

  │..... │报告慰死者。 .............│ ...................│

  ├───┼─────────────┼──────────┤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

  │..... │为家,预言*派必将 .....│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

  │..... │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革命精神。......... │

  └───┴─────────────┴──────────┘

  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的首颌。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5.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

  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是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前服悬东门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捷报飞来当纸钱”令人想起南宋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飞来”轻快,欢欣,联翩而至。纸钱祭死者,带有民族特色,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出将军之口,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6.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的美好前景。

  7.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声也不如“招”字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四、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默写这三首诗。

  (二)阅读第一首诗,回答问题。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该说:_____,其中“意”解释为____

  2.“创业”的“业”指___

  3.诗中“泉台”解释为__。

  4.诗中“族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指__。

  5.诗中“阎罗”影射__。

  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革命精神?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二、学法引导

  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诗中所用典故的出处帮助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加强感悟,佐以相关诗句评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

  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

  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①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②伍子胥头悬城门的典故;③《示儿》《自由》(裴多菲);④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在掌握朗读节奏后于课内分小组朗读比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1.诗歌要表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我们在今天来学习这三首诗,就是要学习这种为理想、为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2.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

  3.要注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在树丛密草当中藏匿了二十多天。(得,能够;脱,脱险)考虑到不能够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旋,不久)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什么作用?

  小序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作一些关于创作背景的补充。)

  2.播放教学磁带,让学生听两遍,先对组诗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并正音正字。旌:jīng 悬:xuán 当(纸钱):dàng 应(有)涯:yá 莽:mǎng 遍种:zhòng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首诗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

  整句诗用了一个设问句,问自己在必死的险恶处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诗人的回答,所以这句诗统领整首诗。

  (2)分析下面三句诗: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个什么作用?

  “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涯,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垮敌人的憾恨。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招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

  “泉台”、“阎罗”虽是迷信中阴间的事物,却把作者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3)“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4)总结第一首诗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2.分析第二首诗

  (1)“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其中所含的感情和第一首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大致相同,即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激烈战斗仍未打败敌人的憾恨。

  (2)“国门是”的典故运用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第二句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

  *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

  (3)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奋勇杀敌,诗人热切地盼望胜利,盼望战友们频传捷报。

  (4)“烽烟”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它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5)小结第二首诗。

  回首革命战争——死不瞑目,激励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

  3.分析第三首诗

  (1)一、二两句诗的含义。

  表现作者把全部身心献给了革命——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指*派对革命的镇压,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预言*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

  (2)“取义成仁”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革命而英勇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人预言革命理想终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3)第三首诗中用到的修辞方法。

  “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自由花”是作者虚构的花名,用借喻的修辞方法,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4)小给第三首诗。

  思绪驰向未来——理想终将实现,坚定乐观。

  4.理解“断头今日意如何?”不仅领起第一首诗,而且统领全篇。

  5.三首诗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三首诗的小给来讲解三首诗之间的关系是:回环递进,酣畅淋漓。

  (四)总结、扩展

  1.我们从诗中看到了诗人为理想献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同学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2.古往今来,许多前人都有这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如《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3.示范朗读节奏,分小组朗读比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一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3)

——梅岭三章改写作文300字 (菁选2篇)

梅岭三章改写作文300字1

  *已被困梅山20多天,对于活,已经没有抱有希望,要死,一定要血战到底,视死如归,与敌人抗争。今日死去又想些什么呢?无非是革命事业一直来的艰难辛苦,可为什么不见祖国的胜利。活也好,死也罢,可惜,死去还不见祖国的统一。逝世去了黄泉,抱着赤诚之心,招集为革命而死的英雄们。对那些*派一样的统治者,应该集结起来推翻他们的统治。

  想一想,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离如今恰好十年,过了那么多年,怎不见和*?死后想把头放在祖国门前,将来想看祖国的繁荣、和*与抗日战斗的凯旋而归,看尽祖国的一切美好。死后,革命的同志们要多加努力,不让死去的战士失望,我们会在阴间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为我们当纸钱来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革命事业像家庭一样重要,希望战争中的风雨到此为止。

  相信真理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会换来祖国的胜利、祖国人民的*。

梅岭三章改写作文300字2

  学校的年度运动会结束了。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张照片。

  这是我给陈拍的照片。照片是感人的一幕:陈在前面拼命奔跑;老师在后面拼命追;学生在边上扯着嗓子喊加油!

  我不禁想起当时的情景。比赛前我班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老师看在眼里很担心。如果最后一天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们的总分会降到第四。今天是女子800米决赛,这是我班的强项,因为我班有“双保险”(陈萧中和胡晓晓),但胡晓晓刚刚跑完100米,800米的保险系数不高。现在最重要的是,陈不能犯任何错误。

  运动员们正在准备动作,在李小姐旁边,紧张地安排着战术:先跟着跑,最后冲刺200米。旁边的同学也暗暗为他们加油。

  随着首发的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互相追逐,开始了激烈的比赛。可能是陈-觉自身实力不差,一开始就和他们一起拿了一等奖。这是李先生在旁边拼命喊:先跟着他们,先跟着他们。陈听得慢了下来。突然,其他班的'一名运动员加快了脚步,慢慢地从陈身边拉开。情况很严重。这位运动员已经领先了30米。离终点线只有200米。

  就在学生们着急的时候,他们只听到李小姐喊:大家加油。突然,操场上传来我班的一声欢呼。听到陈的这个声音,突然抖了一下,加快了脚步,缩短了距离。同学们欢呼的更用力了,20米10米,转到最后一个弯的时候,才5米远,好像被超越了。这时,学生们忍不住挥舞着手。老师跟在陈后面,拼命喊:“坚持,追,坚持,追”。只有陈咬紧牙关,加快了脚步。近,近,看到这一幕,我拿起相机,按下快门,把这一刻抛在脑后。

  最终,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冠军,我们班也获得了小组第三名。每当看到这张图,我就想:团结就是力量。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4)

——夏洛的网前三章读书心得3篇

夏洛的网前三章读书心得1

  暑假里,我又把《夏洛的网》看了一遍,这本书令我非常感动。小女孩罗恩救了一只猪,给它取名威尔伯,威尔伯在谷仓里认识里一直叫夏洛的蜘蛛。过了几个月,威尔伯听说自己会被杀掉,伤心得哭了起来。夏洛告诉它,它不会死的,自己会帮它。夏洛通过自己在蜘蛛网上织出字来让威尔伯成名,避免了被杀掉的命运。威尔伯看到了冬天的雪,而夏洛却永远离开了威尔伯。

  看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的确,夏洛只是一只蜘蛛,一只非常弱小的生物。但是谁说小东西不能创造奇迹呢?只要运用智慧,付出努力,弱小的生命同样可以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显得弱小而小看了他们,同样,我们也不需要因为觉得自己弱小而失去自信。只要肯用心,只要肯努力,弱小的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友谊的力量。夏洛对威尔伯的情谊是很深厚的。在威尔伯刚认识夏洛的时候,他并不喜欢夏洛,因为夏洛嗜血。但是它们经过长期相处产生了友情,到最后,夏洛为了威尔伯付出了一切。夏洛这么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而是为了两者之间的友情。因为友情,它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友谊无敌!

  通过这本书,我最后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人类随意杀死动物,杀死一个个生命,这样真的好吗?书里面的一个个动物,猪、蜘蛛、老鼠、鹅、奶牛……都是那么有趣,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

夏洛的网前三章读书心得2

  暑假,我阅读了美国作家怀特写的《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爱的故事。

  小猪威尔伯在朱克曼家的谷仓生活,它在那儿与蜘蛛夏洛相识,并建立起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当夏洛知道小猪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时,看似渺小的夏洛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小猪。它整天忙忙碌碌,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各种各样的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被宰杀的命运,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成了大家争相参观的“王牌猪”。终于,小猪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这只叫夏洛的小蜘蛛,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洛用蜘蛛丝编织的网,不是普通的网,它纵横交错,挂满了无私、勇敢和真挚的爱;它密密麻麻,刻满了夏洛的真诚与高尚。最感人肺腑的还是夏洛的那些话:“一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飞虫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老天知道,每个人活着时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吧。”

  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之间的友情是那么真实而感人。虽然夏洛留给威尔伯的第一感觉是一个恐怖的杀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越来越深,小猪威尔伯发现夏洛这只蜘蛛其实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为了朋友威尔伯,夏洛绞尽脑汁地把它从变成一盘熏肉火腿所带来的阴影里拖出来,给予威尔伯鼓励、温暖和自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威尔伯又怀着感激之情,保护了夏洛的孩子顺利诞生,用爱全心全意呵护着夏洛的孩子们。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财富,它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真正的友谊是单纯的,是无私的。要是我们的生活里没有真诚的朋友,没有真挚的友情,将会是多么地孤独啊!读着《夏洛的网》,激起了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更是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真正的友谊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5)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2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

  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

  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习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江飞飞)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时的学习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6)

——跆拳道太极三章口诀 (菁选3篇)

跆拳道太极三章口诀1

  具有八卦中的'「干」之意。干则具有宇宙万物根源之太初之意。换言之,太极一章可视为跆拳道招式的根源。在构成上也多半使用前屈站立姿势,以期初学者亦能充分获得修练。所使用的技法,也只有中段直拳、下段封挡、中段接招、上段招以及前踢而已。

  一、 ← 前行步下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 弓箭步下防,正拳

  三、 → 前行步外腕内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 弓箭步下防,正拳

  五、 ← 前行步头防,前踢,正拳(左右各一次)

  六、 ↓ (左手左脚)弓箭步下防,跨弓步正拳。

跆拳道太极三章口诀2

  具有八卦中的「干」之意。干则具有宇宙万物根源之太初之意。换言之,太极一章可视为跆拳道招式的根源。在构成上也多半使用前屈站立姿势,以期初学者亦能充分获得修练。所使用的技法,也只有中段直拳、下段封挡、中段接招、上段招以及前踢而已。

  一、 ← 前行步下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 弓箭步下防,正拳

  三、 → 前行步外腕内防,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 弓箭步下防,正拳

  五、 ← 前行步头防,前踢,正拳(左右各一次)

  六、 ↓ (左手左脚)弓箭步下防,跨弓步正拳。

跆拳道太极三章口诀3

  具有八卦中的「兑」之意。兑则具有内刚外柔之意。因此,太极二章的招式虽看似柔软,却可随时发动强烈攻击。由下段封挡、中段直拳、前踢、上段接招等的技法所构成。

  一、← 前行步下防,弓箭步正拳(左右各一次)

  二、↑ 前行步外腕内防二次

  三、← 前行步下防,前踢,弓箭步上端正拳(左右各一次)

  四、↑ 前行步头防二次

  五、→ 前行步外腕内防(左右各一次)

  六、↓ 前行步下防,前踢,正拳

  七、↓ 前踢,正拳,前踢,正拳。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7)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 (菁选2篇)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1

  第三章《大闹天宫》讲的是,东海龙王和阎王告了孙悟空的状以后,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孙悟空到了天宫,知道了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孙悟空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还把太上老君的金丹吃了个精光。孙悟空知道自己把祸闯大了,逃离天宫,回到了花果山 。

  读了这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人都希望有自由,但没有人可以拥有无限的自由;那些想拥有无限自由的人,得到的往往是自由的束缚。人也不能过于骄傲,骄傲会让人迷失了自己。孙悟空就是因为骄傲自大,大闹天宫,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行为不值得效仿。

西游记第三章读后感2

  闹天宫,镇东海,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这些话,说的自然便是在*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了。在读了《西游记》第三章以后,我更是感到了猴王爱憎分明、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被他深深地折服了。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须要有傲骨。而在这一点上,又有谁比得上美猴王呢?我想。

  《西游记》第三章内容不多,只讲了孙悟空称王、去东海寻兵器、大闹冥界等事,可是却足已凸显人物性格。面对东海龙王,他面无惧色,把那镇河的铁棒都拿来做了武器,还让四海龙王给他送披挂;进入幽冥地府,他大打出手,把十代冥王惊得魂飞丧胆,连猴属的生死薄都被他一并勾销。面对一切事物,他都公然不惧,放荡不羁,尽现英雄本色。面对威压不屈服,面对敌人不软弱,这才是美猴王,这才是真英雄!通过作者栩栩如生的描写,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在*具有那么大的.知名度了。

  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四海龙王、十代冥王在他面前真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读了这一章,我对写作、对生活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写,人生还可以这样过。我被美猴王的形象所深深地触动了。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3篇(扩展8)

——诗教案设计

诗教案设计1

  【创意说明】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饮酒(其五)

  一、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

  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

  ⑴ ① 喧:吵闹的声音。

  ②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 辨:说明。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 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 各抒己见

  三、当堂背诵

转载请备注原文地址:https://www.t7t8.net/jiaoan/672206.html
移动端网站原文地址:https://m.t7t8.net/jiaoan/672206.html